升降散加减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50例
升降散方剂配方范文
升降散方剂配方范文升降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升阳降降、祛寒温中、益气健脾等功效。
适用于肝肾阳虚所致的头晕、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以下是一种升降散方剂的配方。
【方剂组成】:-当归6克: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功效,对于肝肾阳虚所致的头晕、眩晕有一定的疗效。
-巴戟天9克:能够补肾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效。
-枸杞子12克:具有滋补肝肾、明目补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阳虚引起的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白术15克: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炙甘草6克:能够补脾和胃、调和药性,增加方剂的温和性,减少副作用。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物洗净,放入研钵中轻轻研磨成细末,再加入适量的开水调成糊状。
每次5克,早晚温开水送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
【方解】:-用药原则:升降散主要是通过补肝肾阳以益气健脾的方式调理身体,所以处方中选用了当归、巴戟天和枸杞子等具有补肝肾阳的药物。
同时,为了增强脾胃功能,加入了白术和炙甘草。
-药物配伍:当归对于肝肾阳虚引起的头晕、眩晕有一定的疗效,与巴戟天和枸杞子配伍可以共同补益肝肾阳。
白术能够温中益气、健脾益胃,与前几味药物配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炙甘草能够调和各药的药性,减少副作用。
-用药剂量:当归、巴戟天和枸杞子的剂量比较高,因为它们是本方的主药,主要负责升阳、益肾的功效。
白术和炙甘草的剂量相对较低,主要起到辅助作用。
【方剂方解】:升降散是一种温阳益气的方剂,适用于肝肾阳虚引起的头晕、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方剂中的当归、巴戟天和枸杞子具有补肝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内阳气的生成,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白术和炙甘草则能够温中益气、健脾养胃,提高脾胃功能,增加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效果。
【方剂注意事项】:-本方剂适用于肝肾阳虚所致的症状,不宜用于阳虚外感、阴虚火旺的人群。
-在服用本方剂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阳虚症状。
升降散的临床新用
升降散的临床新用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制,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功在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寒温并调。
其方虽为温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温疫范畴。
既可治外感火郁,又可治内伤病之升降失调,郁热痰阻者。
余以此方治疗内伤或外感之低热、呃逆、便秘等多种病症,均获满意疗效。
1.内伤低热陈某,女,46岁,1999年5月19日初诊。
诉低热2年,体温波动于37~37.3℃之间,自觉阵发性烘热汗出,一日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
伴心情抑郁,胸闷叹气,心烦焦虑,失眠多梦,胸胁及乳房胀痛不适,四肢不温,口干而苦,便意频繁但排出不爽,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诊时体温37.1℃。
此乃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治拟疏肝理气,透泄郁热,方用升降散加味:僵蚕、柴胡、枳壳、白芍、当归各10g,蝉衣、姜黄各8g,生大黄、甘草各6g,5剂。
5月26日复诊,服药后烘热感减轻,每天仅1~2次,已无汗出,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诊时体温36.8℃,切脉弦细。
仍守前方去枳壳,嘱服5剂。
后作随访,诸症消失。
按:患者由情志不遂而致病,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失职,气失条达,故见胸闷叹气,乳房胀痛,大便不调等症;郁久化火,内扰心神,故心烦失眠多梦;火郁气滞,阳气不达四末,故四肢不温;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致脾虚不运则纳差乏力;热郁于里,不得外达,则见阵发性烘热或低热。
诸般见症,皆为肝郁化火使然,治当疏肝解郁、宣泄郁火。
升降散方中,僵蚕、蝉蜕可使郁火随气机宣畅而得以外透;大黄、姜黄泻火化瘀,使瘀热得以从大便下泄;加柴胡、当归、白芍,寓逍遥散意,疏肝解郁,柔肝理脾,其中柴胡与枳壳配伍,亦有升降调气之功。
诸药合用,可使郁解气达,热透火泻,邪有出路,使2年之疾收效于10剂。
2.外感郁热例1:孙某,男,53岁,1997年12月23日诊。
患者1周前感冒,经治疗后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虽除,仍觉心烦胸闷,咽干,面部阵发性烘热,偶尔咳嗽,大便稍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调畅气机升降散,不寐医案两则
调畅气机升降散,不寐医案两则2022-06-13林氏医门学习第160期调畅气机升降散,不寐医案两则案1屈某,男,24 岁。
2010年5月13日初诊。
主诉:失眠一年。
病史:一年来失眠,难入睡,往往要1~2小时方能入睡。
心烦易怒,思想不集中,乏力怕冷,腰酸,纳可,大便二三天一解。
舌尖偏红,脉平。
处方:僵蚕12g,蝉衣12g,姜黄9g,大黄(后下)3g,柴胡9g,黄芩9g,川楝子6g,川连9g,肉桂(后下)6g,淮小麦100g,红枣6枚,生甘草6g,14剂。
2010年5月31日二诊:服第1剂药后即能在5分钟内人睡,前10天均如此。
但后4天大约要20分钟才能人睡。
大便一天1次,舌尖偏红,脉平。
处方:守方,加白芍 9g,14 剂。
2010年8月9日三诊:自5月份服药以来,均能在大约10分钟内人睡。
偶有腰酸,体力差,大便二天一解,舌尖偏红,脉略弱。
处方:守5月13日方,加人参粉(晨起空腹吞服)6g,14剂。
案 2舒某,女,31岁。
2010年11月22日初诊。
主诉:夜寐易醒、早醒半年余。
病史:近半年来夜寐易醒,且早醒。
人睡尚可,睡眠中间要醒三四次,需20~30分钟方能再次人睡,且早醒(4点多)。
梦多,晨起全头胀,略痛,要敲打,至午后稍缓解。
近来月经延期1~2周,量少,色暗,有痛经,经前腰部有酸滞感、乳房胀痛,末次月经11月8日。
大便三日一行,干结,费力,有不尽感。
平素性急易怒,畏寒汗少,有乏力肢楚感,易口角、舌面生疮。
下肢时有紫青块,不痛,位置固定,血常规检查正常。
舌淡红尖边红,有芒刺,脉偏沉滑、尺弱。
处方:黄连9g,黄芩9g,白芍9g,阿胶(烊化)9g,鸡子黄(冲)1只,僵蚕9g,蝉衣9g,大黄(后下)3g,姜黄9g,山栀9g,当归15g,苁蓉 15g,7剂。
2010年11月29日二诊:夜寐醒2次,隔20~30分钟能再入睡。
本来早上4点多醒后难入睡,现5点多方醒,晨起的头胀痛消除,心烦易怒好转,大便二日一行较通畅。
薛伯寿运用升降散加减治验五则
痛、 双膝 关节 胀痛 大减 , 已无烧 心泛 酸 , 大便 畅 , 仍 有 梦
多、 头晕 而胀 , 周 身 困乏 。守方 加 炒 酸枣 仁 1 5 g , 茯 苓 1 5 g , 防风 8 g 。服 用 7剂 后 , 诸症 失 , 随 访 至 今 睡 眠
山楂 1 5 g , 全瓜蒌 1 5 g , 厚朴 8 g , 杏仁 9 g , 生 姜 3片 , 大枣 2 0 g 。7剂 。二诊 : 药后 入 睡 困难 明显 改善 , 睡 眠
时 间约 6个 小 时 , 头痛 源自失, 心烦 、 胸 闷、 胃脘 胀 闷 疼
3 1 . 2 / u l ; 尿 白细 胞 数 量 3 1 . 6 / u l ; 管 型数 量 8 . 1 / u l ;上
例 1 : 失 眠 头 痛 张 某 , 男, 2 9岁 , 2 0 1 3年 3月 2 6
日初诊 。失 眠 、 头痛 半 年余 , 人 眠 困难 , 梦多 易醒 , 每 夜
睡眠 约 4个 小 时 , 头 痛 而胀 , 头晕 沉 如裹 , 心烦 、 胸 闷不
舒, 胃脘 胀 闷疼痛 , 偶 烧心 泛酸 , 食 少纳 差 , 食 后 堵胀 感 更甚 。大便 干结 , 小便 调 。6岁 时 曾 患 风湿 性 关 节 炎 ,
双膝 关 节每 遇 阴雨天 胀痛 , 近 来 复作 。高脂 血症 病 史 , 周 身散 在小 脂肪 瘤 。舌 边尖 红 , 舌苔 白根 部厚 略腻 , 脉
肌酐 1 5 7 i x mo l / L , 尿素 1 4 . 0 2 ̄ m o l / L, 尿酸 5 4 5 t x mo l /
中药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中药升降散的临床应用中药升降散是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传统中药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升麻、降香、法夏、木香、广木香、膏松香等。
这一中药配方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药升降散的临床应用,以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
一、中药升降散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升降散具有行气活血、平肝和胃、理气和中等功能,对于胃肠道疾病有明显的疗效。
在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气虚、胃肠蠕动功能障碍等病症方面,中药升降散能够起到调和脾胃、活化气机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中药升降散还可以缓解胃痛、腹痛、腹胀等不适感,对于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尤为适用。
二、中药升降散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经期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药升降散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药升降散可以舒肝、调经、活血化瘀,对于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缓解月经痛、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等问题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升降散常常被中医师作为基础处方之一,用于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三、中药升降散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性头痛等,常常伴有气滞血瘀、气机郁滞的情况。
中药升降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中医师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合其他药物,使用中药升降散来辅助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四、中药升降散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常常伴有气滞血瘀、痰浊气结的病理情况。
中药升降散具有行气化痰、平喘开窍的功效,对于这类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在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中药升降散可以改善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等问题,有助于恢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五、中药升降散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几类疾病外,中药升降散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
由于中药升降散具有调和气机、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因此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王邦才运用升降散加味验案三则
王邦才运用升降散加味验案三则林琳关键词升降散加味;医案;王邦才王邦才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36年,熟读经典,博采众长,善治内科疑难杂病。
常用《诸氏遗书》“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教人。
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颇多。
1升降散析义与加减应用升降散原方出自杨粟山的《伤寒瘟疫条辨》,谓升降散“一升一降,内外通知……名升降,亦双解之义”[1]。
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其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
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应、表里双解之妙,原为治疗温疫而设。
王老师认为,此方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名升降,亦双解之义,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杂病,但凡郁火内伏,邪毒不能透达,气机升降失调,皆可以升降散加减用之。
临证可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痛[2]、顽固性不寐、皮疹、风湿痹痛、口舌生疮等。
观郁热证多由于外感邪气、七情所伤、饮食不节致使气机郁滞不畅,热郁于内不能透达,治疗以宣畅气机,清透郁热为要。
王老师临证常根据致郁热原因不同,热邪轻重之殊,正气强弱之别,将升降散灵活加减化裁。
因外邪犯肺而致肺热郁痹者,可合栀子豉汤,或加连翘、牛蒡子、金银花等;流感高热者,或加桑杏石甘汤,或合白虎汤;湿遏热郁者,可合六一散,或加佩兰、薏苡仁、赤小豆等;情志不舒致郁火内炽者,可合柴胡疏肝散,或加郁金、生山栀、丹皮、香附等;瘀血而致热郁者,可合桃红四物汤,或加川芎、当归、丹参等;痰浊蕴阻致热郁者,可合小陷胸汤,或加瓜蒌皮、浙贝母、杏仁、竹茹等;热郁入络,肢体或身疼痛者,可加忍冬藤、赤芍、炒秦艽、生地,重者加虫类药地龙、蜈蚣、全蝎等;食积而致郁热者,可合保和丸,或加六曲、鸡内金、枳壳、连翘等;热郁津伤加芦根、天花粉、石斛、麦冬等;热郁兼气虚者,减少大黄的剂量降低破气之力,佐生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等;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龙胆草、夏枯草、栀子等。
近5年升降散临床应用概况
近5年升降散临床应用概况作者:马智慧耿贇方邦江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05期摘要升降散定名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原为治瘟疫15方之首方。
其方由僵蚕、蝉衣、姜黄、大黄这4味药组成,方中僵蚕、蝉蜕为气分药,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为血分药,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调和气血,宣泄三焦气机,共奏解郁宣透,降火泄热之功,配伍精当。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不仅限于治疗疫病,在内外科疾病中也广泛应用。
笔者查阅近5年的文献,对升降散的应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升降散临床应用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5-0041-04Overview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hengjiang powder in five yearsMA Zhihui, GENG Yun, FANG Bangjiang*(Department of Emergency, Longhua Hospit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 China)ABSTRACT Shengjiang powder was named in the book Shanghan Wenyi Tiaobian written by physician YANG Lishan in Qing dynasty, which was originally created as the primary formula for treating the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The formula of Shengjiang powder consists of bombyx batryticatus, periostracum cicada, turmeric and rheum officinale baill. Bombyx batryticatus and periostracum cicada are used as ascending drugs and turmeric and rheum officinale baill are used for descending the turbid. Both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are precisely matched to regulate Qi and Blood.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not only limited to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but also widely applied in internal medicine and surgical diseases. The application of Shengjiang powder is overviewed based on nearly five years of literature.KEY WORDS Shengjiang powder, clinical application; literature review升降散是老一辈医家十分推崇的名方,其雏形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载为内府仙方。
升降散的加减运用
升降散的加减运用组成:白僵虫6克蝉蜕3克广姜黄9克大黄12克临床表现:寒凉外遏,火热内郁证,譬如,憎寒壮热,一身尽痛,四肢厥冷,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口气如火,口干口渴,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宁,神昏谵语,大便干结,小便涩痛,发斑发疹,吐血便血,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
病机分析:温热火邪郁阻三焦不得宣泄,“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方论:僵虫辛苦咸平,能散风除湿,清热解郁结,破瘀逐血,消肿止痛,能温散寒遏,助白僵虫,蝉蜕以使火郁外达,并有解毒散风除湿之功。
大黄味苦,大寒,苦能泄火,又能坚阴,既能攻下热结,使郁火得降,又能推陈致新,使气血流畅。
一:慢性咽炎,咽喉不利口干渴,咽中如有物堵塞,用升降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僵虫10克蝉衣6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苏梗12克茯苓30克浙贝母15克麦冬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沙参10克陈皮15克甘草3克二:咽喉不利,咳嗽经久不愈,便干,胸闷气急,吐黄稠痰,升降散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白僵虫10克蝉蜕10克桔梗10克芦根30克瓜蒌30克麻黄10克杏仁12克知母10克桑白皮10克浙贝母10克鱼腥草30克甘草10克款冬花10克前胡10克冬瓜仁30克(打碎)七付水煎服,通常七天痊愈。
三:李士懋的新加升降散白僵虫12克蝉蜕6克广姜黄18克大黄12克豆豉10g、栀子7g、连翘15g、薄荷4g方义:加栀子、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
上焦心肺所居,包括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
上焦气机畅达,则郁伏之热可透达于外而解;若气机窒塞,则逼热入营,出现逆传心包。
所以,解决好气分郁热至为关键。
栀子豉汤,辛开苦降,宣泄胸膈郁热之主方。
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已露热淫心营之端倪;胸中窒,乃气机窒塞不通。
此时若不辛以开郁,宣畅气机,必逼热入营,出现神昏谵语或狂躁。
所以升降散加栀子豉汤,增其宣泄郁热之力。
加连翘散热结,升浮酸散,透热外达。
加薄荷辛凉宣散,辛以解郁,疏风热而外达。
王某彩,女,35岁,教师,2000年9月16日就诊,近半年来咽喉不利口干渴,咽中如有物堵塞,沉细无力,舌质淡红苔薄黄。
【王宪武:升降散的加减应用】
【王宪武:升降散的加减应用】王宪武,生于中医世家,七岁随家父采药,十二岁学医,十六岁单独坐诊,十九岁(1990.9)考入陕西孙思邈国医药学院学习,1998.9至2009.1期间,先后在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
行医三十年来先后拜六位名(明)师学艺。
临床擅长:用经方、时方、针灸、手法、刮痧、拔罐治疗颈、肩、腰、腿痛,乳腺增生,月经不调,脑血栓,脑出血,糖尿病,痛风等疑难杂症,独特的治疗方法被收录在《中国特技名医名录》中。
今讀鄧文斌老師所發“升降散”一文,想起我于臨床常用升降散治六經之病每有奇效,附文于下。
治頭面出疹性疾病合白虎湯或白虎加参湯;治煩躁懊儂合梔子豉汤類;治郁証合越鞠丸;治陽明(狂躁)會瀉心湯類、承气輩;治少陽表証合柴胡劑;治少陽里証合四逆散;治厥陰化熱合鳥梅丸;治厥陰化寒合四逆湯、通脈四逆湯……治春溫風疹合全虫方、銀翹散…病案舉例:北京海淀区志新东路8号纪某,女,23岁。
山西人。
主诉:面部红疹,痒,一天。
于2016年2月29日来诊。
病史:患者近一个月来食辛辣味厚之物较多,口气重,大便硬,自利,小便黄,一天前来京后受热,面部起红疹,痒。
来诊。
刻诊: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数。
辨证:阳明病(内热证外感表证)治则:解表通腑处方:白虎汤加升降散药物:生石膏60g,知母15g,薏苡仁30g,蝉蜕10g,僵蚕10g,姜黄10g,大黄10g,炙甘草15g,生姜6大片,大枣10枚(切),3剂。
三碗水煎一碗,煎三次,分三次,热冲大黄,沥清,饭前,日二服。
服一剂后,汗出,便畅,疹消,痒止。
嘱食米油白菜山药羹善后,余药继服。
按语:本病是因飲食所引起,具陽明主証,又因感寒,熱為寒困,郁于內而循經上冲于面,故用升降散合白虎湯。
故用白虎湯清陽明之熱;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升降散合经方治便秘2病案_毓涵斋主人贠先生
升降散合经方治便秘2病案_毓涵斋主人贠先生
【宣降疏郁通便秘】青年女,便秘不畅、3—4日一行、腹胀者半年余。
刻下口不干渴,小便利,乏力,不欲食,总有饱胀感,舌淡苔薄白腻,脉滑、关略沉。
脉症合参,不欲食、饱胀感、关脉略沉者,当木土郁滞、中运不畅也;小便利、口不干渴者,无伤津或水饮内遏之候;乏力者,中气不济之症;脉滑者,郁热之象;便秘不畅者,气机郁滞,玄府气液不达,大便失降失润所致矣。
故此证机,乃木土郁滞、升降失宜、气液不达耳。
治宜疏木土、畅升降、散郁热、达气液、通玄府,疏以升降散合四逆散化裁加减:蝉衣、僵蚕(末服)、姜黄、生大黄、杏仁(捣)、当归、生芪、柴胡、炒枳实、莱菔子(捣)、大腹皮、炙甘草,水煎服。
患者先后服10剂后,大便通畅,1、2日一行,饮食佳,其他各症亦消。
再一月后,电话随访,言便秘未犯,身心舒畅。
【宣降润燥通便秘】16岁女,大便干秘一年余,近日一周一行,食较少,小便利,舌淡苔白腻,左脉略弦滑细,右脉滑。
此证除便秘外,更无其他明显之症,然从苔白腻、左脉略弦滑细观之,当为气郁浊阻、升降失常致玄府气液不畅且有郁热耗阴之证。
治宜复升降、畅气液、散郁热、养阴津、通玄府,方疏升降散合麻子仁丸化裁加减:蝉衣、僵蚕(末服)、姜黄、生大黄、杏仁(捣)、桃仁(捣)、当归、生麻仁(捣)、炒枳实、、莱菔子(捣)、炙甘草,水煎服。
患者服5剂后复诊,言服第二剂后,大便即畅,一日一次,服完5剂,饮食转佳,遂继以原方5剂予服。
后其母因病来诊,诉其女两月来大便一直通畅。
升降散用验吕直
升降散用验吕直杨栗山升降散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诸症,根据诸多老中医、特别是赵绍琴赵老的经验,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
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寒热如疟、口渴不已、咽喉肿痛、阳萎盗汗、狂乱躁烦、神经质症、盆腔炎症、斑疹搔痒等症,也取得很好的疗效。
兹简述于下:袁XX :男,51岁,农民。
恶寒发热间作,头痛泛恶不已,延绵已十月有余,中西药治疗不断。
身热38度,颈背筋脉拘紧,两手无名指、小指发麻,纳眠尚调,大便不畅,苔薄黄腻,脉弦细滑带数。
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
治宜清疏肝胆,调畅气机。
方拟柴胡、黄芩、法半夏、片姜黄、白僵蚕各10克,蝉衣、片姜黄、薄荷各6克,竹茹、枳壳、蔓荆子各12克,大黄、甘草各5克。
服5剂,寒热除,头痛、手指麻木不作。
一周后午后略有低热,腰背肩胛酸滞,舌红苔薄,脉细弦。
少阳郁热已解,阴血也见亏损。
续清余邪,佐以养阴退虚热。
银柴胡、地骨皮、白僵蚕、秦艽各10克,蝉衣、片姜黄各6克,生首乌、制女贞、枸杞子、川楝子各12克,生甘草5克,红枣10枚。
7剂,未再来诊。
按:外感失治,邪留不去,缠绵少阳,枢机受阻,以致寒热间作,头痛泛恶,太少阳经气不利,则项背肩胛拘紧,两手无名、小指麻木不适;苔薄黄腻,脉细弦滑带数,此少阳郁热、痰浊内滞之征。
治用小柴胡汤清疏少阳,合升降散疏理气机,加薄荷、蔓荆子疏风散热,竹茹、枳壳利痰下气。
肝胆气机流畅,表里营卫协和,外邪无滞留之地。
然郁热延绵数月,营阴暗灼于里,寒热除而午后微热,腰背酸滞,郁热伤阴,肝肾已亏。
复诊于升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加滋补肝肾、养阴退虚热之品,邪去阴复,肝肾得以充养,诸症消除。
痰热壅滞咽喉肿痛钱XX:男,43岁,农民。
咽喉梗塞,如有物阻,吞吐不去,甚于半年前淋雨感冒,西药消炎滴注、中成药润喉利咽,用之无数,终无大效。
诊见咽喉红肿,滤泡壅塞,咯痰白沫,纳少便解不畅,苔白滑腻,脉来细缓。
此湿郁气阻,酿痰成浊。
治宜疏调气机、芳化痰湿。
运用加味升降散治疗临床验案5则
㊀㊀㊀㊀㊀㊀㊀方药应用中国民间疗法㊀㊀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D e c .2016,V o l 24N o 12古方今用运用加味升降散治疗临床验案5则王玉霞(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医院,100075)㊀㊀升降散出自清朝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由僵蚕㊁蝉蜕㊁片姜黄㊁大黄等组成,具有升清降浊㊁疏散郁热㊁表里双解等功效.原方主要用来治疗温热病,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加味升降散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过敏性鼻炎患者,女,30岁,于2014年8月来诊.鼻塞,鼻痒,流清鼻涕,早起喷嚏多,遇冷空气明显,时有口干,容易感冒,多汗不明显,纳眠可,大便偏干,1~2d /次,小便可.舌质淡,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肺气不足,气郁化热,治疗当益气解郁清热.予以升降散加味,选用僵蚕㊁蝉蜕㊁片姜黄㊁大黄㊁金银花㊁地龙㊁石菖蒲㊁生黄芪㊁炒白术㊁防风等.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二诊,患者早起喷嚏减少,鼻子较前通气,症状减轻明显.予以原方再进7剂,患者诸不适症状不明显.顽固性荨麻疹患者,女,55岁,于2015年4月来诊.双下肢出现大片风疙瘩,刺痒,见风加重,早起明显,下午减轻,口服西替利嗪有效,但效果不能持续.时有前胸胁窜痛,进食畏寒,纳可,眠差,二便可.舌红,苔黄燥少津,脉寸浮尺沉.辨证为气虚气郁化热,治疗当温脾补气,宣散郁热.予以升降散加味,药用僵蚕㊁蝉蜕㊁片姜黄㊁大黄㊁炒蒺藜㊁地肤子㊁生黄芪㊁炒白术㊁防风㊁干姜等.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二诊,早起基本无瘙痒,予以继续服用原方14剂加强治疗.双下肢发凉患者,男,57岁,于2014年9月初诊.双下肢发凉3年余,双手不明显,时有右侧肢体麻木,腰腿痛,容易急躁,头晕头痛不明显,早起白痰多,进食量可,时有呃逆,口干,大便偏干,每日1次,舌体瘦色淡苔少.辨证为气滞血瘀痰阻,治疗当理气活血化痰治疗.予以升降散加味,药用僵蚕㊁蝉蜕㊁片姜黄㊁大黄㊁桂枝㊁红花㊁伸筋草㊁木香㊁生地黄㊁麦冬等.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复诊,患者自觉双脚发凉得到改善,痰量减少,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治疗2月余,下肢发凉不明显.干眼症患者,女,45岁,于2014年10月来诊.眼睛干涩3月余.眼睛干涩,时有眼痛,偶尔胸胁有胀痛,容易急躁,气短,乏力,纳可,眠欠安,大便干,每日1次,小便可.舌红,苔黄略燥,脉弦数.辨证为肝气不舒,肝火上炎,治疗当疏肝理气,清肝泻火.予以升降散加味,药用僵蚕㊁蝉蜕㊁片姜黄㊁大黄㊁柴胡㊁陈皮㊁升麻㊁蔓荆子㊁菊花㊁夏枯草㊁决明子㊁苍术㊁生地黄等.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复诊时,患者眼睛干涩明显减轻.后连续巩固1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女,38岁,于2015年4月来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1周.症见下唇黏膜上有数个溃疡面,周围淡红色,口干,饮水多,进食喜暖,虚烦,腰酸痛,眠差,大便干,每日1次,小便可.舌体淡苔少,脉细尺沉.辨证为脾肾虚寒,气郁化热.治疗当温脾暖肾,宣散郁热.予以升降散合用苓桂甘草干姜汤治疗,药用僵蚕㊁蝉蜕㊁片姜黄㊁大黄㊁金银花㊁连翘㊁竹叶㊁茯苓㊁桂枝㊁甘草㊁干姜等.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复诊时,患者溃疡面痊愈,腰痛明显减轻.连续服药1个月,巩固治疗.讨论方中白僵蚕咸辛平,归肝㊁肺经,具有清热解郁㊁息风止痉㊁祛风止痛㊁化痰散结功效,既能宣郁又能透风湿于火热之外;蝉蜕甘寒,归肺㊁肝经,具有散风热,息风止痉㊁凉肝息风功效,既能宣散肺热又能疏散肝经风热;姜黄辛苦温,归肝㊁脾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既能内行气血,长于行肢臂而活血利痹止痛,又能外散风寒;大黄苦寒,归脾㊁胃㊁大肠㊁肝㊁心经,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既清胃肠道之火,又能泻心火,活血化瘀.杨栗山云: 僵蚕㊁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㊁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临床上通过加减化裁,运用升降散治疗多种疾病,皆能取得满意效果.究其原因,笔者思考有四:一是要准确辨证,这是重中之重.升降散既可治疗外感火郁,又可治内伤之病.只要是升降失调,热郁血瘀痰阻,皆可灵活运用升降散.如 阳虚则生内寒 ,虚寒证中配伍养阴药时一定要重用温阳药.二是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注意把握住升降散配伍的动态比例变化.比如大黄用量,排便2~3d /次,可以重用到12g,而大便正常时或者大便偏稀时,升降散中大黄可以用1g 辅助降浊.三是要注意使用引经药.如治疗眼疾时注意用菊花㊁夏枯草等肝经用药,运用柴胡㊁陈皮㊁升麻等辅助到达眼睛.四是组方要君臣佐使明确,集中主要力量攻破最主要症状,共奏奇效.(收稿日期2016G03G06)55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12月第24卷第12期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升降散”治验三则,我悟出了使用的诀窍!
“升降散”治验三则,我悟出了使用的诀窍!文/郑春成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方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川大黄(生)四钱。
称准,上为细末,合研匀。
”引杨栗山言“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
《本经解》“姜黄,气大寒,味辛苦,无毒。
禀天冬寒之水气……得地金火之二味……气味俱降,阴也”。
“大黄,气寒,味苦,无毒……禀天冬寒之水气……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气味俱降.阴也……为荡涤之品也。
”杨栗山言“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第一次见升降散在李士懋老师《平脉辨证脉学心得》,以“脉沉,故用之”。
不明其所以然,又于某文见李士懋老师称,赵绍琴老师用升降散出神入化,偶尔拿起《赵绍琴验案精选》,被赵绍琴老师运用升降散的灵活所深深折服。
《赵绍琴验案精选》中166案,其中使用升降散及其加减近50案,占比近30%,可见其精与灵活。
笔者不才,本于《赵绍琴验案精选》,将赵老用升降散经验初步归纳如下:风温热不解者,加薄荷、金银花、连翘以透表;气郁明显则加柴胡、川楝子,以疏泄气机,化热,则入黄芩,以清郁热;湿盛,见苔白腻者,加荆芥、防风、白芷、独活,取风以胜湿,兼有升阳之意;中焦气滞加槟榔、大腹皮以下气消胀;湿困清阳则加藿香、佩兰以清利头目;若有阳亢则加贝类以潜藏,如珍珠母、石决明之属。
对于五更泻,赵老则另辟蹊径,以肝郁论,以痛泻药方合升降散加灶心土加减取效。
取诸赵老经验,并验之临床:案例一:陈某,女,40岁。
首诊,2021.08.24睡眠欠佳,不易入睡,口气重,口干口苦,纳可,大便日一行,小便可。
舌质偏红,苔浊,脉沉弦数。
处方:僵蚕9g蝉蜕6g姜黄6g 大黄2g川楝子12g柴胡9g黄芩6g竹茹12g枳壳12g夏枯草12g 姜半夏(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石决明(先煎)30白茅根18g。
赵绍琴运用升降散医案13则赏析
赵绍琴运用升降散医案13则赏析1.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转移性肝癌周某某,40岁。
初诊:1985年5月20日。
患者因胃脘部肿块伴疼痛呕吐于1984年11月经某省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全切术。
1985年因肝区疼痛来北京某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有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转移性肝癌。
1985年3月14日超声所见:左肝外段及内缘均见低回声区,分别为0.2cm×2.1cm、3.0×2.9cm大小,边界尚清楚。
右肝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区。
提示:左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变。
患者自觉右胁下胀满不适,阵阵作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口干咽燥,舌红瘦,苔白而干,右脉弦细滑,左脉弦细。
此为肝热阴伤,气机阻滞,络脉失和。
良由情志不遂,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所致。
先用疏调气机以解肝郁。
蝉衣6g,僵蚕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香附10g,木香6g,丹参10g,焦三仙30g,20剂。
并嘱其注意忌食辛辣厚味,只吃清淡素食,并每日坚持散步运动,不可间断。
二诊:1985年6月10日。
胁下渐舒适,疼痛大为减轻,诊脉仍弦细,舌红苔白且干,心烦梦多。
气机渐调,郁热未清,继用疏调气机方法。
蝉衣6g,片姜黄6g,僵蚕10g,香附10g,杏仁10g,枇杷叶10g,焦三仙30g,6剂。
三诊:1985年6月17日。
脉弦细而数,夜寐欠安,仍属肝经郁热未清、络脉失和之象,再以疏调,参以凉血化瘀。
半枝莲10g,白头翁10g,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竹茹6g,枳壳6g,焦三仙30g, 6剂。
四诊:1985年6月24日。
夜寐渐安,心烦亦减,右脉弦细而滑,左脉濡软,郁热渐轻,仍用前法进退。
半枝莲10g,赤芍10g,茜草10g,半夏10g,陈皮6g,蝉衣6g,片姜黄6g,僵蚕10g,焦三仙30g,6剂。
五诊:1985年7月1日。
脉象滑软,舌红苔白,嗳气不舒,再以清血化瘀通络方法。
半枝莲10g,赤芍10g,茜草10g,陈皮6g,片姜黄6g,蝉衣6g,僵蚕10g,焦麦芽10g,6剂。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升降散临床应用验案□ 王业龙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黄泥卫生所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
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
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
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兹举验案于下。
解毒化痰乳蛾消陈某,女,4岁。
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
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
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
遂投升降散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减少,体温降到39.2℃,咽喉水肿减轻,能饮绿豆稀汁。
前方去大黄,继续治疗三天痊愈。
佐凉血化瘀瘙痒息赵某,女,54岁。
以左下肢暗红色瘀块伴瘙痒已年来诊。
症见左下肢粟米大小暗红色丘疹,阵发性瘙痒,受热更甚,心烦,夜寐不安,大便虽如羊屎,然颇通畅。
舌暗红、无苔,脉细涩。
脉症合参,乃瘀热为患,治以活血祛瘀泄热,处方:僵蚕、蝉蜕各6克,大黄、牡丹皮、赤芍、姜黄各10克。
2剂后瘙痒大减,大便已成条状,丘疹及瘀块消退过半。
效不更方,又服3剂后瘀块已退,但受热后仍皮肤灼热瘙痒。
守方加生地黄25克,5剂药后,痒疹全消,至今未发。
按:升降散结构严谨,药味简精,只要切中病机,功效卓著,方中僵蚕、蝉蜕性味辛苦气薄,能祛风除湿,清热化痰,辟疫解毒为君;蝉蜕性味咸寒而甘,为清虚之品,得清阳之真气,祛风渗湿,清热解毒为臣;姜黄性味辛苦,能祛风行气散邪为佐;大黄气味苦寒,苦能泻火,寒能胜热,上下通行,凡阳亢盛之阳,非此莫折故为使。
升降散加减运用
升降散加减运用1)高热:(重症感冒,急性咽喉炎,肺炎,肺脓疡,胆道感染)表寒明显者重用姜黄,加荆芥,防风;表热明显者轻用姜黄,加银花,连翘;痰黄加杏仁,鱼腥草;大便溏稀减大黄;津伤口干加石膏,知母。
亦有本方加杏仁,薄荷治疗高热。
高热过用寒凉,阳气被遏,火郁神昏之证,本方加银花,连翘,杏仁,薄荷。
本方加淡豆豉,栀子,连翘,薄荷治内热较盛之外感发热。
本方合小柴胡汤治咽炎、胆道感染本方合麻杏甘石汤治肺炎2)病毒性肺炎:加黄芩,连翘,石膏,地龙,钩藤,鲜竹沥3)急性胆囊炎:加枳实,郁金;慢性胆囊炎加枳壳,香附,柴胡,白芍,陈皮,甘草;痛剧者加元胡,川楝子;热甚者加栀子,黄芩;血瘀加赤芍,丹参;呕吐加半夏,伏龙肝;尿短赤加滑石,通草。
4)呃逆:加厚朴,竹茹。
证属肺胃郁热,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5)失眠:加淡豆豉,连翘,麦冬宣泄心经郁热,证属郁热扰心,心神不宁者。
6)头痛:加天麻,香附,枳实,黄芩,半夏,证属痰热互结,浊阴上蒙清窍。
7)三叉神经痛:加龙胆草、焦山栀,桑叶,丹皮,茺蔚子,证属肝经郁火,循经上灼者。
8)耳聋:加柴胡,黄芩,路路通,苍耳子,银花,连翘,石菖蒲。
神经性耳鸣加石菖蒲,磁石,全蝎。
9)化脓性中耳炎:加蒲公英,连翘,黄芩,黄连,薄荷,芒硝。
10)鼻窦炎:伴头痛发热,局部肿胀加连翘,皂角刺,石膏;涕多,头重,鼻塞加苍耳子,白芷,泽泻;恶心呕吐加佩兰,枳壳。
急性鼻窦炎加苍耳子,细辛,白芷,赤芍,银花,黄芩,鱼腥草。
11)急性扁桃体炎:加薄荷,桔梗,玄参,马勃,连翘,黄芩。
12)牙痛:加白芷,蚤休,银花,丹皮,石膏,证属阳明郁火上炎。
13)带状疱疹:加银花,蒲公英,板蓝根,赤芍,黄连,生甘草。
14)顽固性风疹:加赤芍,山楂,茯苓皮,连翘,银花藤,绿豆衣。
15)银屑病:加银花,丹皮,夏枯草,赤芍,生地,白花蛇舌草。
16)湿毒疮:加地肤子,白鲜皮,薏苡仁,银花,连翘,蒲公英。
升降散治验集萃
升降散治验集萃升降散治验集萃过敏性紫癜赵某某,男,26岁,工人,2003年4月6日诊。
全身发斑,其色鲜红、瘙痒难忍,尤以胸腹,背部明显,伴有肌肤灼热,面色潮红,咽干口渴。
发病2月余,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搬”,治疗多日无效。
观其中医治疗,有以湿热发斑论治者,有辨血热生风挟湿者,有认为肺经风热壅盛者,病情均未见好转。
就诊于余,察其舌质红,舌苔厚黄,少津,诊其脉弦数。
此系阳明伏热,内迫营血,郁蒸肌表,非升降散、清泄郁火、凉血荡涤不可。
急投升降散加水牛角、紫草、生地。
处方:蝉衣15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水牛角30g,生地15g,紫草l0g,服上方10剂,大便稀薄,红斑消散,瘙痒已退。
诸症大减。
惟见口干较盛、皮肤胱屑。
此为病后津液枯槁,皮肤失其滋润所致。
改用升降散原方为未,蜂蜜水送服。
服用2周,病退痊愈。
按:胃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
章虚谷云:“斑为阳明热毒……”本按由于阳明邪热较盛,内迫营血,血不循经,郁于肌表,欲出不出,发为斑块。
叶天士云:“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所以采用升降散、辛凉宣泄、解毒化斑,伍用生地、紫草、水牛角荡涤血热,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得以治愈。
肺心病郝某某,男,69岁,退体。
2004年4月19日就诊。
自述咳喘反复发作近20年。
近3年来,逐渐加重,伴心悸、气短,运动时加剧。
10天前不慎受凉致发热喘促,便干、少尿、腹胀,前来就诊。
查T37℃,P100次/分,R25次/分,BP20/12kpa,口唇、颜面轻度紫绀,消瘦,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
可间及干湿、罗音。
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间及收缩期杂音,下肢轻度浮肿。
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
”经抗菌消炎,解痉平喘治疗5天,未见好转,邀余诊治。
刻诊:咳喘频作、便秘、发热、腹胀、水肿不消、舌紫暗、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为:痰瘀热毒阻滞,凌心射肺。
予升降散加味: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大黄5g,西洋参10g,桑皮30g,葶苈子20g,丹参30g,车前子30g。
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案例
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案例-张绍勤临床实例病症截然相反,可用同一方治疗?看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从赵绍琴临床经验看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作者/杨连柱彭建中升降散方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由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组成。
其方苦辛并用,升降同施,功可调畅气机,升清降浊,宣散郁火,活血通络。
赵绍琴教授善用此方,通过多年临床验证,本方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一、升压与降压高血压与低血压是西医两种相反的病理状态,但赵老诊治时,不为其病名束缚,而是辨证求因,凡因肝经郁热、气机阻滞所致之血压偏高或偏低,皆可用升降散加减治疗。
案1李某,男,36 岁,1992 年5 月7日初诊。
自述血压偏低已近2年,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心慌气短,饮食无味,大便偏干,舌红苔厚且干,脉沉细滑数,BP10/7kPa。
证属湿热郁滞,气机不畅。
治以芳香宜化,疏调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川楝子各6克,僵蚕、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
嘱其停服一切营养补品,饮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时,服药7剂后,诸症减而大便偏稀,BP13/9kPa,原方加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灶心土(先煎)30 克。
以此方加减服用20余剂后,精神爽,纳食香,血压维持在13~16/9~10kPa,而告病愈。
案2韩某,男,39岁,1992年8月14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已半年,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血压仍24~26/15~17kPa。
证见头痛目眩,心烦急躁,失眠梦多,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经郁热,气机阻滞。
治以清泻肝经郁热,调畅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白芷、防风各6克,僵蚕、苦丁茶、晚蚕砂、炒槐花各10克,大黄2克。
服药7剂后,BP18/13kPa,余症减轻,停用西药,原方加川楝子6克,服药7剂,血压正常。
又以前方加减每周3剂,连服3 周以巩固疗效。
于1993年2月12日复诊,血压稳定在16/11kPa,未再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出版地i 1 1 : : h t t p : / / w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 s / d e t a i l / 4 5 . 1 1 2 3 . R . 2 0 1 3 0 1 3 1 . 1 6 2 7 . 0 O 6 . h t m l 广西 中医药 2 0 1 3 年2 月第 3 6 卷第 1 期
性、 器质性和系统性疾病之后发生 的便秘 , 为慢性功能性便秘 , 是多 ④> 1 / 4 时间肛 门有 阻塞感 或排便 例 , 有效率为9 2 %。 ⑤> 1 , 4 时间排便时需用手协 发病 ,其 中肠道气滞型是常见证 困难 ; ⑥每周排便< 3 次。 ( 2 ) 在不使用 5 讨 论 型,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 , 排 助; 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 3 ) 没有足 慢性 功能性便秘是 临床 常见 便不畅 , 大便干结等。本病 的发生 其病位在肠 , 病 因多样 , 但 皆因 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增加、 够的证据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I B S ) 。 病, 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所致 , 治疗宜通 心理压力增大 、 活动减少等有密切 调腑气 , 润肠通便 。 中医学早在《 黄 关系 , 病机多为情绪失调 、 气机郁 2 治疗方 法
网络 出版 时间: 2 0 1 3 — 0 1 — 3 1
・
学习工作 ,久坐缺乏足够的锻炼 , 使肺活量变小 , 肺气易郁滞 , 肺脏 3 疗效标准 的肃降功能必然不利 ,故开宣肺 参照 《 中医内科 疾病治疗常 气 , 使肺气得以宣发肃 降 , 才能维 规》 [ 拟定 。显效 : 2 天内排便 1 次, 持大肠 的通降功能。脾 胃居中焦 , 便质 软 , 解时通畅 , 停药后半年 内 主升降 , 升降有序 , 则运化正常 , 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受 饮食结构变化和来 自精神情感和 社会 因素的影响 , 便秘的发病率亦 呈不断上升趋势。有些便秘患者 ,
反复发作 , 长期不愈 , 给身心造成 痛苦 , 也给生活、 学习、 工作带来不
便。因此积极治疗 、 合理预防有非 常重要 的意义。 临床上排除了代谢
升 降散加减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5 O 例
杨雪洁 南京农业大学医院 2 1 0 0 0 0 江苏南京市卫岗1 9 摘 要 目的: 观察升 降散加减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升 降散加减治疗慢性功能性便
秘患者5 0 例, 水煎服 , 每 日1 5 0 , 用药7 天为1 个疗程。 3 ~ 7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 显效2 8 例, 有效1 8 例, 无效4 例,
无复发 ; 有效 : 3 天内排便 1 次, 便质 解时欠畅 , 停药后半年 内有复 1 . 2 诊断标准… 诊断前 , 便秘症 软 , 状出现至少6 个月 ,排除肠道本身 发 ; 无效 : 服药时大便排 出通畅 , 停 和全身器质性病 因以及其他 因素 药则复发。 导致的便秘 ,且近3 个月症状符合 以下 诊断 标准 : ( 1 ) 必 须包 括 以下 2 4 结 果 个或2 个 以上的症状 :①> l , 4 时间 经过3 7 个疗程的治疗 ,并随 排便费力 ; ②> l , 4 时间粪便呈 团块 访半年观察疗效 ,平均治疗4 . 5 个 8 例, 有效l 8 例, 无效4 状或坚硬; ③> 1 / 4 ・ ( 总 3 6)
胃受病 , 升降失常 , 腹胀不通 , 则便 经验总结 ・ 秘不下。 笔者在临床 中多运用升降 散加减调理脾 胃,使其升降 自如 , 腐熟运 化有力 , 后天之本 固 , 病无 处生 。升降散方 由大黄 、姜黄、 蝉 蜕、 僵蚕、 米酒、 蜂蜜等6 味组成。 笔 者临床中多用前4 味药物 。以僵蚕 为君 , 取其轻浮而升 , 能清热解郁 , 巩长进 山东中医药大学2 0 1 1 级研究生 2 5 0 0 0 0 济南市经十路1 6 3 6 9 9 号 散逆浊结滞 ,辟一切怫郁邪气 ; 蝉 司廷林 山东 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2 5 0 0 0 0 蜕为清虚之品 , 涤热解毒 , 用之“ 以 指导 : 冯建华 清 虚而散火 ” 为臣, 可祛 除便秘后 之郁热 ; 二药相伍 , 开上焦之气郁 , 关键词 桥本 甲状腺炎; 冯建华; 经验; 扶正化瘿汤 清 热散火解毒 , “ 升 阳中之清 阳” ; 中图分类号 : R 2 6 5 文献标识码 : B 姜 黄大寒无毒 , 祛邪伐 恶 , 行气散 文章编号 : 1 0 0 3 — 0 7 1 9 ( 2 0 1 3 ) 0 1 - 0 0 3 7 — 0 2 瘀 而辟疫 , 用之为佐 ; 大黄大寒 无 毒, 上下通行 , 上抑亢盛之阳 , 下导 蕴结之热邪 , 用之为使 。此二药既 自身免 疫 甲状腺 炎 甲状腺肿 阴阳正气结肿 , 乃五脏淤血 、 浊气 、 伐恶逐秽辟 疫 ,又 “ 降 阴中之 浊 型又称慢性淋 巴细胞性 甲状腺炎 痰滞而成。” 冯老师认为本病病机 阴” 。 生大黄攻伐之力强 。 一般使用 或桥本 甲状腺 炎 ( h a s h i m o t o t h y — 特点为本虚标实 ,正气亏虚为本 , 量 小而后下 , 待 患者服药后 , 大便 r o i d i t i s 。 H T ) ,各年龄均可发病 , 但 气、 痰、 瘀邪为标 ; 发病多因正气亏 变软, 即可酌情减量或者不用。本 以3 0 — 5 O 岁多见 [ 】 ] , 临床 主要表现 虚 , 卫外不固, 外感风热毒邪 , 与气 方 中用柴胡疏解便秘 日久之气郁 , 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质地坚韧 , 痰搏结壅于颈前而发病 , 属正虚邪 舒 畅情志 ; 枳实行气 除满 , 加强通 实质组织广泛萎缩 , 间质 内有淋 巴 实; 或患者素体 阳气偏盛 、 肝郁火 便之力 ; 杏仁利肺 降气 , 润肠通便 ; 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 , 甲状 旺者 , 发病则易表现为心肝火旺之 白芍养血柔肝 , 缓 中止痛 ; 麻 子仁 腺抗体 阳性 , 西医尚无特异性疗法 证 ; 日久正气更 衰 , 多以脏腑虚损、 滋脾润肠。 在临床 中如果患者体虚 及药物 。 冯建华教授是全国第 四批 痰气瘀血内结为主 , 尤以脾肾阳虚 可加 黄芪 、 白术等健脾 之药 , 便 秘 老 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指 为甚 。 气滞 、 痰凝 、 血瘀是贯穿本病 严重 可加瓜萎仁 、 枳壳 、 槟榔 等行 导教师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 博 病程 的致病 因素和病理产物 , 故冯 气导滞之药 , 或者加重泻下药物的 士研究生导师 , 其专业方 向为中医 教授主张本病治疗 以益气 扶正为 剂量 , 往往收效 良好 。同时 医生要 散 药防治 内分泌 、 代谢性疾病的临床 主 ,佐以理气化痰 、活血解毒、 注意提醒患者 。 在 日常的生活 中要 研究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甲 结。 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 , 如饮食不要 状腺疾病等的中西医结
工, 共5 0 例, 男1 9 例, 女3 1 例; 年龄 1 9 — 3 5 岁, 平均2 6 . 4 岁; 排便 间隔时 间3 — 6 天, 平均3 . 6 天; 病程3 个月~ 4 年, 平均1 . 7 年。临床表现多为大便 3 ~ 5 日 一行 , 小便黄或赤。 患者 自 觉 口苦 , 咽干 , 腹胀 , 心情烦躁 , 舌 红
有效率为9 2 %。结论: 升降散加减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 良 好疗效。
关键词 升降散 ; 慢性功能性便秘; 气机郁滞;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3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0 0 3 — 0 7 1 9 ( 2 0 1 3 ) 0 1 — 0 0 3 6 — 0 2
滞。 笔者在 临床中通过升降散加减 中医辨证多为气机郁滞 , 肺热 治疗5 0 例,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道 下移大肠 。 方用升降散加减 , 药用 : 如下。 僵蚕9 g , 蝉蜕9 g , 片姜黄6 g , 生大 黄( 后下 ) 6 g , 柴胡1 0 g , 枳实1 5 g , 1 临床资料 白芍1 5 g , 杏仁1 2 g , 麻子仁( 另包 ,
1 . 1 一 般 资料 所 选 病 例 均 为 打) 3 0 g。水煎 , 每E t 1 剂, 分2 — 3 次 2 0 1 0 年9 月 2 0 1 1 年9 月在南京农业 口服。 用药7 天为1 个疗程。体虚者 白术等 , 便 秘严 重可加 大学医院就诊的慢性功能性便 秘 可加黄芪、 枳壳 、 槟榔等 , 或者加重泻 患者 ,多为学校的大学生和教职 瓜蒌仁、
苔黄或厚腻 , 脉滑 , 或数 , 或沉。
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便秘的记载 , 如《 黄帝 内经》 日: “ 脉盛 、 皮热 、 腹 胀、 前后不通 、 闷瞀 , 此为五实 。” 肺 主肃 降 ,与大肠 的传导息息相 关, 且肺为水之上源 , 上窍闭则下 窍不通。肺失清肃 , 肠府则闭塞不 通, 故治法有“ 开上窍以通下窍” 、 “ 提壶揭盖” 等。笔者所选病例 , 多 为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 , 长期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