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稿内能与内能的利用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利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内能的利用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能的利用,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热水瓶、热水、玻璃瓶等。

四、活动过程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内能的利用。

我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来源以及内能的利用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利用。

我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利用方法,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利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方法还是不太理解,这部分学生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也打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在家里尝试利用内能来加热食物,以此来加深他们对内能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感到满意,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内能的利用时,我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内能的概念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内能的利用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

内能是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采取了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来掌握内能的概念。

我通过讲解内能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然后,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内能的转化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内能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3. 2内能【学习目标】1.认识内能的观点||,能简单描绘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达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达的过程中||,所传达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添或减少的一些案例||。

【要点难点】1.认识内能的观点||,知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改变内能的方法并能解说有关的现象||。

学习内容一:内能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 P8 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观点、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运动的物体拥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也拥有动能 ||。

物质的分子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得越快 ||,分子拥有的动能也越大 ||。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使劲||,因此分子也拥有势能||,这类势能叫分子势能||。

3.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有关||。

【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1.请学生演示实验:(展现图片 )注意:实验有必定危险性||,不要将瓶口瞄准人||。

(1)在一个矿泉水瓶中装一些水||,拧上瓶盖 ||,不要拧太紧 ||,用手挤压转动瓶子||,轻推瓶盖 ||,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何会产生这类现象?试解说||。

答:瓶盖会弹出去||,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了功||。

(2)瓶内的空气能对瓶盖做功||,说明瓶内的空气拥有能量||,这类能量是一种什么能量||,它与机械能有什么不一样?答:这类能量叫做内能||。

2.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弄清什么是内能||。

答:运动的物体拥有动能||,运动的分子拥有分子动能||,弹性形变拥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挤的分子拥有分子势能||。

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看书籍图13.2- 1 与图 13.2- 2||,想想:运动的足球拥有的动能||,与足球内部分子运动拥有的动能是一回事吗?答:足球拥有动能是因为足球做机械运动才拥有的||,是宏观上的;而分子的动能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是微观上的||,它们是不一样形式的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2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2内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2 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3. 内能的利用:介绍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4.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探讨内能与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内能转化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3. 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热水瓶、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如热水瓶、热水、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热水壶,让学生观察热水壶的保温效果,引导学生思考热水壶是如何保持水温的。

2. 讲解内能的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

3. 内能的转化原理:教师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4. 内能的实际应用:教师介绍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教师通过实验和示例,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掌握内能的相关性质。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单位与测量方法3. 内能的转化原理4. 内能的实际应用5.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内能的概念,并说明如何测量内能。

2. 举例说明内能的转化原理,包括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2013年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第13章第2节《内能》

2013年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第13章第2节《内能》

2013年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第13章第2节《内能》第二节内能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3)4)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整理:拓展练习: 1.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把热的钢棒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3、改变内能方法:①内 能 1、定义:3.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内能就为零5.在温度为0℃时,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A.只具有内能B.只具有机械能C.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D.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6.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7.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慢B.物体的内能减小C.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10.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C.0℃的冰不具有内能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1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15.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多 D.无法判断16.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19.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质疑与反思:。

九年级物理全册14内能的利用复习训练导学案新人教版(new)

九年级物理全册14内能的利用复习训练导学案新人教版(new)

教学目标1.知道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2。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4。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例。

教学方法1。

归纳法:整合本章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

2。

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课后的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备课笔记规律总结:转速与做功次数和工作循环数的关系解答有关内燃机的题目时,要明确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可运用“四、二、二、二、一”来总结.复运动两次,曲轴和飞轮转动两周,两次能量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一次。

备课笔记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备课笔记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2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2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内能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1、对内能的理解:(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2)0°C的铁也有(3)内能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

(4)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也会影响内能,在相同温度下,所含物质越多,内能越。

(5)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内能越。

2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有: 和。

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木头的内能的;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C.只有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的物体没有内能3.关于分子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D.0℃的冰没有内能4.在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感到暖和 B.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C.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5.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臂部有灼热感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烧水时,水逐渐变热6.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入睡。

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7.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8.锯木头时,对锯条,锯条的内能,温度升高。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有;能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有(只需填写序号字母)3.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A.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大小 B.物体势能的大小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D.分子势能的大小4.下列事列中,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C.冬天,两手互相搓,手感到暖和D.冬天,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12、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本章共分3节: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第1节分子热运动…………………………1.5课时第2节内能……………………………………2课时第3节比热容………………………………2.5课时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运动.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子的运动.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课间教室里走动的学生,气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操场上自由跑动的学生.第1节分子热运动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若干条小鱼、两只温度计、洋葱、花露水、空气清新剂、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空瓶子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红墨水(或黑墨汁)等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课时1.5课时课前预习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固体、液体、气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1“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并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生:这是极细小的粒子的运动.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分子非常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即便使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所以能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粒.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小组问题探讨:1.物质可以无限地分下去吗?2.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微粒吗?新课导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师这些细小的粒子其实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新课物质的构成师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喷撒到眼睛里,可以用布包住玻璃杯后,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小组3:打碎冰糖(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小组代表回答: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师那是因为我们分得还不够细小,如果分到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细小微粒,它们会是如何呢?将纸、玻璃、冰糖等不停地分割下去,当分割到一定限度时,即它们的直径只有10-10米时(当然,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就不再是纸,玻璃不再是玻璃,冰糖不再具有甜味.因此,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这些粒子叫做分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师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学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因此关于原子本课就不多讲了.板书: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答案:C分子热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师既然分子这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那怎么研究它的运动呢?我备课笔记课外拓展: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基础,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它的剧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及液体(或气体)的温度有关.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就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就连悬浮在静止气体中的尘粒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微粒越小,运动越明显.从观察的结果可以知道,布朗运动是绝不会停止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悬浮微粒,随时都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虽然不是分子,但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间接表现形式.进行新课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解析: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是由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答案: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师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的实验.(参照教材P4“演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板书: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板书:(1)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多些,对外表现出斥力.(2)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些,对外表现出引力.(3)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大于10倍分子直径),那么引力和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吗?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会消失吗?课外拓展: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分子间的距离为某一值r0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提醒: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例如,寒冷的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因结冰而胀破.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类比法.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能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6)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cm=10-2m,分子直径约10-10m,每一排的分子数约为10-2m/(10-10m)=108个,所以正方形中的分子总数约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约70亿=7×109,所以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016/(7×109)≈1.4×106倍.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解:扩散现象有用的实例:用空气清新剂喷洒在房间,使房间空气变得清新;扩散现象有害的实例:房间内有人吸烟,其他人会吸二手烟.(答案合理即可)3.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解:热水中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扩散得更快.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因为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5.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课外拓展:油膜法是粗略测定分子直径的方法,其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把这一滴油珠滴在较大的水面上,使其面积尽量扩散开,当扩散成单分子层油膜时,测出油膜的面积S,然后用公式VdS求出油膜的厚度d,即油分子的直径.解:固态:很小、有、有;液态:无、有;气态:很小、无、无.难题解答【例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解析:本题用排除法。

2013新人教版九年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及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学案

2013新人教版九年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及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学案
(天然气的热值为8.7×107J/m3,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
四、叙谈收获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
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了6㎏的无烟煤。[水的比热容是4.2×103J/(㎏·℃),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
试求:(1)锅炉内200㎏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公式:①Q=qm②Q=qV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
备注
小组交流,
构建本章
知识网络,
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
构建本章
知识网络,
汇报展示!
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7、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3.关于燃料和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大于木柴的热值,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定比燃烧木柴放出的热量多
D.为了提高锅炉的效率,一定要用热值高的燃料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比热容: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无关。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2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2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

内能【温馨寄语】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等效的方式。

3、理解热量的概念。

【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难点:热量的理解。

【学法指导】自学阅读、仔细观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一、学案自学:(相信自己的能力!)1、内能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的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____________。

分子间由于有像弹簧形变时的相互__________而具有的势能叫做___________。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也常叫做热能。

2、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各种形式的能量单位都是_______。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和分子之间的_________情况有关,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___。

温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_______。

3、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和,在改变内能方面,二者是的。

4、热量的含义: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______热量,低温物体_______热量。

5、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_______;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_______。

【针对练习】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o C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2、下例事例分别是用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飞船返回舱和大气剧烈摩擦,把烧烛层“烧”得通红。

②通过炼钢炉加热,使铁熔化。

③在古代,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第1课时 初步认识内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第1课时 初步认识内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内能第1课时初步认识内能课外拓展: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1889年10月11日),出生于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物理学家.由于他在热学、热力学和电学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以及“功”的物理量.焦耳在研究热的本质时,发现了热和功之间的转化关系,并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最终发展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中,能量的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小组问题探讨:1.内能与机械能有关吗?2.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具有内能?内能的概念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内能的绝对量不能测量,内能的改变量可以测量.一般只研究内能的改变量.知识拓展:内能的影响因素备课笔记特别提醒:1.由于物体内能与诸多因素有关,有些因素用宏观手段是无法测量的,所以要计算出某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内能是不可能的,不同物质构成的质量相同的物体之间的内能大小也往往无法比较.事实上,对我们生活、生产实践有意义的只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内能的改变量.2.内能也叫做热能,这是一种通俗说法.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课外拓展: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绝对零度是零下273.15℃.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原子在物体内部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原子在快速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内部的原子运动速度较慢.绝对零度表示那样一种温度,在此温度下,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运动.物体分子没有动能,但势能不为0,故此时物体内能不为0.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和分子拥有量子理论允许的最小能量.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备课笔记备课笔记。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送下载支持.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4. 1热机【学习目标】1.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根本工作原理。

3.了解柴油机的根本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学习内容一:热机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17- P18 文字内容与插图,根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人们发现内能可以做功,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2.燃料直接在发动机的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

3.内燃机分为汽油机与柴油机两大类。

它们分别用汽油与柴油作为燃料。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演示 P17 图 14.1 - 1,请学生观察后讨论如下问题:1.点然酒精后,有什么现象发生?答:听到“呯〞的一声,看到塞子飞出去,瓶口附近出现“白雾〞。

2.塞子为什么会飞出去?瓶口为什么会出现“白雾〞?答:酒精燃烧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内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当管内的气压大到一定程度时,塞子在水蒸汽压力的作用下就会飞出去。

管内的水蒸汽对塞子做了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3.从酒精灯点燃到塞子飞出去,能量是怎么转化与转移的?答:酒精具有化学能,燃烧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给水,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汽推动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4.在大屏幕上展示 P18 图 14.1 - 2,这个内燃机与刚刚的演示实验装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活塞——塞子汽缸——试管5.它们工作时能量转化有什么共同点?共同点:能量转化过程相同,都是燃料燃烧后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1.在演示实验中,塞子不能塞得太紧,否那么有可能引起试管爆裂。

2.内燃机与其它热机的能量转化方式一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不同点在于内燃机的燃料在汽缸内燃烧,所以称之为“内燃〞。

【即时练习】1.完成 P21 第 1 题。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13.1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老师演示实验,提醒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示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分别展示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线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1、图16.1-5能说明什么?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

共同探究:拓展练习: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基内能本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________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有关,______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分 子热 运动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屋B.煮饭时,米粒翻滚C.洒水时,水雾飞舞D.炒菜时,满屋飘香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I.细雨濛濛U.桂花飘香P.雪花飞舞Y.树叶凋落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尘土飞扬B.烟雾缭绕C.花香扑鼻D.余音绕梁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方式失去水分的。

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1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第二节内能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2、讨论达成共识: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内能和热量的关系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热量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整理: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