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省略了什么

合集下载

教育即生活———历久弥新的光辉思想

教育即生活———历久弥新的光辉思想

教育即生活———历久弥新的光辉思想摘要: 杜威关于‚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重新认识这句至理名言,剖析目前我们制度化教育因远离生活而导致的盆景教育的后果,有助于新课程理念之一的‚回归生活‛深入人心。

关键词: 盆景教育; 教育即生活; 回归生活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曾对‚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的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并引发了关于‚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

有人说他揭去了中国教育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有人说他击碎了中国教育的一枕黄粱梦;有人认为‚我们对基础知识这个概念可能有误解,认为基础知识就是掌握的书本知识有多少,其实基础知识应该包括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办法‛;有人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追求快、难、多时,不得不省略或舍弃那些妨碍这一追求的东西,而在我们省略和舍弃的东西中,却包含着很多对增长智慧和发展创造力来说最重要的条件、最根本的基础‛;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一场考试革命‛。

这些论点都有道理。

事实上,除了这些弊端之外,我们更要考虑的是,我们的教育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已过于遥远,而美国的教育却是在生活世界中展开的。

我们也许会记得80多年前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至理名言,却可能忘记了它所要揭示的内涵和表达的谆谆提醒。

教育,当它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时,‚儿童的人格就会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满足‛[1](P12)。

脱离了生活,就会使儿童成为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盆景‛,也就失去了好奇心、创造力和天真无邪的快乐。

其实,教育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促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教育寓于生活———一种历史的真实在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及建议以四省略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例向彦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及建议以四省略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例向彦

《经济师》2013年第2期ÁÁÂÃÄÅÆÇÈÉÉ ÉÉ ÅÆ ÈÉÉ ÅÆÇÈÉÉ ÅÆÇÈÉÉÅÆÇÈÉÉ !É"#$%Á&É'(# É)01É213453É2)5631É)75831É11236É1528)É9#É61É17710É)8231É255420É0720É3735É"#@A B É6É773É2)36É)386É664É)86ÉC #É)65É73437É76)55É175246É2)148É2127)É"#@A B É18É6287É4)42É2816)É318É863ÉD É))6É788)4É00)82É463213É14513É1)853É"#@A B É7)É6718É855)É)6518É2644É21)0É表22010年达州市教育事业基本情况表—————————————————————————————————————————————————————————————————————————————————————————表1普九程度情况比较表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键。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近20年里,各发达国家无不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其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改革措施各具特色。

现以美、英、法、德、日、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为例,考察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状况及其特色,分析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动态,以便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以下明显趋势。

一、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行政主体即决定课程与编制的主体。

“世界各国依照课程行政主体之别,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行政体制。

如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一直由中央政府以指令性文件规定全国统一的基础课程,称为‘国家本位课程’;美国一向实行地方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各州制定自己的政策,就是在同一个州的范围内,不同的城市和社区也有不同,大体上属于‘地方本位课程’;英国政府一向对学校课程不加以干涉,基本上由学校自主决定课程,称为‘校本课程’”[1]。

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世界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与编制的主体上出现了从一元向多元转化的趋势,不同的课程行政主体共同影响课程的设置和编制。

1.分权制国家对课程行政的介入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依旧没有宪法赋予的教育管理权的情况下,由联邦政府的公共福利部与各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并征求教育专家的意见,从而取得了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学习领域”,也就是课程设置的领导权。

各州教育管理部门在联邦的指导下负责制定自己的课程教学大纲。

然后各个学校在各州的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决定选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

现在,澳大利亚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校都有比较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设置联邦政府的教育部,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强化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宏观控制。

淡化形式_注重实质_兼论_九年义_省略_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_陈重穆

淡化形式_注重实质_兼论_九年义_省略_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_陈重穆
,




淡化 是 为 了 真 正 的 强

“ ”






.

淡 化概 念 是 为 了突 出 目前 教学 中存在 的 弊端 以 引起 人 们 注 意的 矫 枉 过 正 的提
,


义 务 教育 《 初 中数 学大 纲 》 降低 了对 多 数 概 念 的 要 求 这 在教 学 思 想 是 一 个 突破
。 。
’ )求 出 冷B
, ,
合 乎条件 的 全 部 解

,
也就是 间 题 有 无 解 有 多 少解 以 及求 法
, ,
一般 方 式是 由假 设 条 件 出
.

推 出 解 之 范 围 再 用 检 验 剔 去不 是 解 者
, “

,



推 出性 质 是 数 学 命 题 的一 般 形 式 同 解
“ ” “



观察 也 是要 培养 学生 养 成的 良好 习惯
,
,



把 方 程 形 式 化 将栓 桔 学 生 的 思
, ,
不 把 方 程 形 式化 反 朴 归 真 解释成 问 题 具 体 间 题 具 体 处 理 需要 谈重 数 时 就 针 对
同 解 不 是 简 单 的解集
,


.
在 初 中代数 也 回避 不 了这 个 问 题
.
不但 代数 方 程 的解有 重 数 超

越 方程 的解 也有重 数 甚至 方 程 组的 解 也有重 数


重 数 如 何定 义 ? 又 何种 变形 才 不 变重

中国教育理念的沉思

中国教育理念的沉思

中国教育理念的沉思作者:罗映芳来源:《人间》2016年第21期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15-01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长期认为学习是件很苦的事情。

美国人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钻研“快乐教育”的方法。

当我看到《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时,我明白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他明确指出,“我倡议孩子快乐地写作,就与倡导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那样,皆是源于孩子自然属性所提出来的。

以我来看,没有一种教育方法能超过顺应孩子自然的兴趣更有益、更有效了”。

在他看来“凡天然的生物,都有一定的规律,需要的满足,必生愉快;而使这种愉快又成为求得满足的刺激。

”这一规律运用于教育,“就是在每一年龄阶段,凡儿童所爱好的求知活动,都是健康的;反之则否。

所以幼儿教育当使其愉快,而一切教育当使其有趣。

”斯宾塞说:“我始终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氛围,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1]对此,《快乐教育书》有着详细介绍,这里简要选取其中几条:1.“和善友好的鼓励是快乐教育的最好办法”,所以教师要喜爱、尊重和公正对待所有儿童,注重营造鼓励儿童的氛围,以激发其自信心和使命感,进而使其有自我成就感和实现感。

[4]2.“引导孩子获得‘有目标的快乐’。

”虽然儿童的兴趣快乐各式各样,但多数没有目的特别是社会目标,所以“应先使孩子们快乐起来,接着再给出具备可行性的目标”,因为“一有目标,孩子的兴趣就更浓了。

假如说一开始孩子仅仅感到好玩,那么,现在孩子还感到有意义有价值了”。

[4]3.“一切快乐都只有付出劳动才能获得”,“没有任何快乐可以比得上孩子通过自己努力而证明的哪怕是只是一点的能力。

”[4]4.“孩子每天都应当有一些快乐的运动”,并且也有利于快乐学习,这“被我看作快乐教育的一部分”。

[4]以上选取的是斯宾塞《快乐教育书》的部分内容,每一条都简明扼要的指出了要想真正的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指引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在做的过程中就会觉得有乐趣,觉得很快乐,进而慢慢的探索,这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慢慢的就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过程也慢慢的变成了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转变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转变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整合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转变内容提要:本文从信息时代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化、终身化、开放化和个性化等典型特点出发,重点讨论了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六个变化:①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投资人”的转变;②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的转变;③由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确定者”向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定者”的转变;④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者向学习技术、思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培养者的转变;⑤由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的转变;⑥由学习纪律、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的转变。

论文的目的是提请教师注意到自己所承担的新角色,以使得信息时代的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

关键词:整合主持人和投资人协助者预定者传授者和培养者评价者凝聚者和提高者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整合进入了关键时期。

这次科学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不同于以往和任何一次,如果说以往历次的技术与教育的整合采取的都是叠加的方式,那么,这次整合则是以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契机、以学生的个体受益程度为标志、以整合为手段的教育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传统教师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所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于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段论述,不仅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师理念,就是与“启发式”教育理论下的教师作用也已有了很大的区别。

首先,教师的地位不再是“主”——既不是“填鸭式”的“主讲”,也不是“启发式”的“主导”,相反,学生是主人,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指针的。

数学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数学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数学素质教育的再思考山东沂南教育局 276300 李树臣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90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加入W T O为背景,以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标志,以世纪之交正式启动的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为载体,全面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时至今日,我们不禁要问:数学素质教育推行的顺利吗?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无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在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读者朋友进行交流,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1 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总称,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属性.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立了一个数学教育研究小组,该小组起草了一个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草案),就是在该文中,首次对数学素质的内涵作出了界定,它认为数学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1知识观念层面:能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21创造能力层面: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和其它学科问题,发展提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意数学应用的创造性数学能力,并形成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31思维品质层面: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41科学语言层面: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也是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素质应包括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语言的能力.在这一“纲领”指引下,一时间围绕数学素质实施之类的文章铺天盖地,讨论极其热烈,出现了一些很好的想法和做法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及竞争能力的根本因素.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具体到数学教育则应该以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己任”.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一方面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不断实施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融入到素质教育的思想中去了,出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和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的提法.这是人们目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最高境界,当然应成为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2 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深刻思考、客观的、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对于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数学教育既有认识方面的偏差,也有实践上的问题.刘兼同志曾在大庆举行的一次教师培训会上尖锐地指出:虽然我们这十年来,倡导素质教育,我用一句话评估,不知道老师能否接受,我们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很响,素质教育的书和文章写得很多,但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状况越来越严重.王光明教授客观地提出,目前我国的数学教育现实是令人担忧的,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教与学上是十分辛苦的,但获得的数学教育效果与他们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未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水涨船高,许多数学教师恪守熟能生巧的古训,缺少向教育科研要效益的意识与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采取时间战术(重庆曾出现5+2=0的说法),题海战术仍在盛行仅仅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表现.刘兼同志曾举过“画苹果”的课例:这儿有一间教室,一分两半,那边是美国的教师和学生,这边是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的任务都是画苹果美国老师的第一个反应是赶快找辆车,把学生拉到..1苹果园中,让学生到苹果园去尽情地玩耍,一节课大概有25分钟是在苹果园里,大家玩尽兴了,再开车把学生拉回来.然后老师布置作业:现在你们把手上的苹果画出来.画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彼此交流,是怎么画的,然后再画一次,这是美国老师在课堂上做的事情.中国的老师则拿实物,拿图片,让学生看老师怎么画,提出若干条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去画.最后,拿这两个班学生画的苹果一比较,结果,中国的学生画得最好.但是谁的收获大呢?无需回答.这个课例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美国的学生从画苹果开始,或者从写1,2,3开始,老师就没告诉他们是怎么写的,都是靠自己去看,自己去查资料,他们的学生都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可以充分使学生体验这样的事情.而我们的教学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结果,一切都是老师定的,是教材定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没有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我们目前课堂教学的典型代表,由此可以得到这样一种结论:(1)我们的数学总成绩是第一名,但发展不均衡.我们的学生在测量、统计以及解决问题方面不很规则.(2)我们学生的好成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用时间做代价换取的,说得极端一点,是用学生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个所谓的数学“好成绩”.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就中美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言,中国学生的素质是好的.但胆子太小,对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也不敢怀疑.这一点比美国学生差的太远.史宁中教授尖锐地指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方式存在着以下两个偏差:11在信息传递方式的时代转换上,日前尚停留在知识教育,而未进入到知识与智慧教育并重的时代.他指出人对世界的认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知识和智慧.教育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必须要走向知识与智慧信息传递并重的道路.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培养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教育.知识的学习依赖于结果,因而更多地需要耐力和理解;智慧的学习依赖于过程,因而更多地需要活动和创造.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就是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听做结合的教育.它既继承着重视知识学习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把学生的动手、实践提到了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孵化智慧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实践、应用、创造中学习,做到活学活用、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目前的教育省略过程,淡化活动,习惯于知识提炼和应用过程压缩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虽可帮助学生把知识基础变得更加坚实,但无益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激发,不能看成是一种好的教育.21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上,偏重演绎思维及其能力的训练,缺少归纳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关于知识的掌握,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奠定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是很不够的,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是我国基础教育公认的弱项.与创新有关的思维与能力主要有两种:演绎思维及其能力和归纳思维及其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前者指的是演绎能力,后者指的是归纳能力.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主要弱在了归纳能力的训练上,给创新性人才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因为演绎的方法只能验证真理,而不能发现真理.运用演绎方法培养起来的演绎思维,只能进行模仿,而难以进行创造.我们认为,目前的中小学教学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其根源是典型的学科本位思想在作怪.教学的重心是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的使命.属于“只栽树,不管理”的教育.其突出的表现为:第一,它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第二,它重视了教书,忽视了育人.3 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途径311 树立“人本化”的数学课程理念数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其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人本化”的数学课程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任何数学知识都有一定的价值,但对公民的数学素质来说,价值的区别就不同了就内容来讲“有价值.2的数学”应当包括基本的数的概念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等等,还包括在理解与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等.(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除了是有“价值”的以外,还必需是能够为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数学.这就是说,《标准》所提供的内容及教学要求是最基本的,是一个最低的“平台”,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都应该努力掌握的.由于每个学生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差别,能力也不相同,学习的要求和方式也不一样,这就给每位学生的学习赋予了个性化的特征.我们的教育应当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学,使他们各有所得,以便于将来解决他们不同的实际困难.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展自己的数学才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估算、统计、抽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数学课程涉及的领域应该是广泛的,在这些领域里既有可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数学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现代数学分支的原始生长点,为对数学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数学教育应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素养上达到社会的基本要求,这正是我们的《标准》所期望的.312 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与发展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是历代与当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数学思想能将“游离”状态的知识点(块)凝结成优化的知识结构.有了它,数学概念和命题才能活起来,做到相互紧扣、相互支持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数学思想这一主线便能高屋建瓴,提契整个教材进行再创造,才能使教学见效快,收益大通过数学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渗透于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掌握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各国的数学教育实践中都有十分明显的体现.目前,在处理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上有两种基本的思路:其一是通过纯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隐含在这些数学知识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如换元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即数学知识逐步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其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试验、猜想、模型化、合情推理、最优化思想等.即数学知识发展并概括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倾向于第二种方法.313 以揭示思维的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遵循“过程性与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许多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普遍认为,数学成果获得的思维过程的价值远比成果本身的价值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创新教育特别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对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一些典型的知识点,努力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中所蕴藏的规律,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去测量电视发射塔的高度.这样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解决方案的制定、问题的解决与验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等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这样学生既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并能应用有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体会到科学发现、研究的巨大魅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314 重视合情推理教育深孚众望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一个认真想把数学作为他终身事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论证的推理;3.:这是他的专业也是他那门学科的特殊标志.然而为了取得真正的成就他还必须学习合情推理;这是他创造性工作所赖以进行的那种推理.”大家知道,推理有两类:一类是论证推理,另一类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思路或推理的过程具有新颖性和突破性.《标准》在具体阐述教学目标中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见,我们的数学教育只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不会发现问题,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一代具有创造性、又具有发现能力的人才来.而这方面的培养,一个最为有效的工具就是加强合情推理的教学.大家知道,论证推理本身并不能产生新知识,而合情推理能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甚至于连“物理学家的归纳论证,律师的案情分析,历史学家的史料论证和经济学家的统计论证都属于合情推理之列”.可见,在某些情况下,教学生合情推理、教会学生猜想远比教学生论证推理、教证明要有意义地多.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一直重视不够,多年来的教学一直是对论证推理要求地比较多、比较重视,而对合情推理的重视程度则是比较低的.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学生“考分高、动手操作能力低”的教育“根源”吧!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教师“教会”的,也不是学生“学会”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悟”必须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思维的高度灵活性、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品质等前提.315 大力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在“情感与态度”的四项指标中,包括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到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就回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上来了.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更加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更应该注重数学文化教育的价值作用.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柏拉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同样的风在刮着,然而我们中间有一个人会觉得冷,另一个人会觉得不冷,或者一个人会觉得稍微有点冷,又有一个人觉得很冷”柏拉图正确地解释了普罗泰戈拉命题的含义.风冷不冷不决定于风的客观存在,而决定于人的感觉,决定于主体.这个颇有相对论味道的命题告诉我们,就教学而言,教师教得好与不好,不决定于教师的教,而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数学教育时,不要单纯地只传授数学知识,而应该更加重视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在数学学习和训练时所形成的科学素质,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据我们所知,有不少各级党政领导、事业或企业的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原来就是受过数学专业教育的.在他们的工作中,虽然很少具体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或公式,但通过数学训练所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却是终生受益的.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参考文献[1] 数学教育研究小组.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草案)[J].数学教师,1993,9.[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 李树臣.论知识经济时代中学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8).[4] 李树臣.新课改下数学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4,(8).[5] 李树臣.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改革的若干特点[J].山东教育,2004,(11).[6] 李树臣.再谈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2005,(4).[7] 李树臣.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育[J].中学数学研究(江西),2006,(4).[8] 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验途径[J].教育研究,2007,(8).作者简介:李树臣,男,1962年1月出生,山东沂南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沂南县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员.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有20余篇被人大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参编著作10余部.多次出席一些重大学术会议,1999年作为阶层代表(全国仅两名初中数学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的"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会议,2000年参加了教育部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高级研讨班".围绕"数学教育与国民素质"这一终身课题,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发表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届、第二届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参加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鲁教版)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已全面使用.. 4。

最真实的美国基础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南针

最真实的美国基础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南针

最真实的美国基础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南针下面是一位普通的中国母亲在美国的基础教育做的拜访,最真实的向我们在现了美国基础教育。

其实他更注重的还是西方人文的精髓---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的一切都是围绕怎么更好的教育小孩而努力,完全不是成绩和老师自己的待遇。

二年级的教室,上面悬挂着“世界最好的班级”的牌子,霸气和自信的培养是贯彻在美国学生的日常细微之处的。

中间的桌子是写字、画画用的,但是不必用桌子的时候,他们也会围坐在地上等,一个班级有15个孩子的样子,就这样校长还很抱歉,说是她理想的二年级班级是不超过12个学生。

友好和微笑的教育,是从更小的时候开始的,到了这个年龄(7-8岁),他们已经可以很自然对着镜头,绽开他们美丽的笑脸了。

教室里基本上使用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我都惊讶,我们大学里使用的Smartboard 和Blackboard 程序系统,实际上小学也在采用,连孩子们的阅读测试都是自己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有特殊能力的孩子,也会参加一些挑战班,这是二年级的丫丫参与的四、五年级的阅读和讲故事的活动,大约一天有半个小时的样子。

而其他的时间,她依然可以和同龄孩子一起玩。

美国学校一般不大提倡和鼓励跳级的,因为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情商的培养和发展更是不可忽视。

图书馆,里面有孩子们上课,我没走进去打扰。

机房,里面正没人,走进去拍一张。

正上课,走廊空无一人。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是免费义务教育,上大学之前公立中小学都是免费的,书费和校车也是,全年要交的就是15-25美元的注册费。

不仅如此,早中餐也是有补贴的,一般都在1-2美元的样子,家庭困难的还可以减免60%左右。

这样的室内运动馆有两个,一个专门做体育活动,另一个还另作集会用(后面会专门提到)。

当然会有室外游乐场。

到了夏天,可以就这样在室外玩水。

如果你注意到的话,你会发现小学校只要是近期建的,如果条件允许,会尽力建成一层的,建筑的安全等级是所有建筑中最高的,每个教室都有直接走到室外的门,孩子们上学伊始,就已经受过遇到火灾时从哪里、或者怎么撤退的训练。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_省略_料_小学语文教与学_的统计与分析_罗先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_省略_料_小学语文教与学_的统计与分析_罗先慧

第33卷第7期2013年7月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Vol.33,No.7July,2013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罗先慧1,李云文2,孙建龙2(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北京100086;2.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37) 摘要:通过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出,2012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中新提出的课程性质、识字写字和读写领域的新要求以及具有纠偏作用的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的制定、字理识字教学、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按文本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新型作文教学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等。

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将继续关注《2011年版课标》的落实问题以及一些语文教学中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2012年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语文教师需形成读者意识、了解研究动态等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热点;重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3)07-0075-08收稿日期:2013-04-09作者简介:罗先慧,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李云文、孙建龙,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以“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为特色,有着50年办刊历史的品牌期刊,涵盖人文社科各个领域共计148种刊物。

其中《小学语文教与学》主要荟萃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

为了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动态,帮助语文教师回顾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重要成果,本文对201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所转载的论文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做了归纳与分析,并就未来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几点看法。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面对一场世界教育大转型,人类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离经济很远的教育的潜在作用力,从而刮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世纪旋风,在发展的重大时刻,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声浪之大,为以往所未见。

把基础教育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人,首先是中小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实现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创新。

笔者身为中小学的一名教师,就其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呆板化不少教师上课手捧课本,按教材书的编排顺序,一课一课的地讲、一页一页地教,讲教结束后又依次处理课本练习。

教师对教材只能按部就班。

不敢跨雷池半步,总想面面俱到,不考虑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都想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全部顺利地完成。

该讲的要讲,不该讲的也忍不住要讲上一通,大讲的讲了,小讲的也要大讲,反而该讲的内容没讲清楚,没有讲好。

又担心学生听不明白,为加深学生印象,追求大而全。

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满堂灌,反复讲。

似乎只有通过讲,学生才能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像一个容器一样,被老师塞满了很多东西。

(二)师生关系僵硬化有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师者为之大也。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只按照自己意愿设计安排,教学环节不考虑学生状况,只要上课有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就很满意了。

对于那些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只要不扰乱课堂秩序。

乖乖坐在那里听话就行。

教师除了讲课很少于学生交流思想,不知道学生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认为学生的事都是小事。

教师不想,也不愿意真正了解学生。

当然教师更不会主动透露自己的真实感情。

久而久之,师生间思想有差距,心灵无沟通。

师生之间这道“神圣”的防线老师和学生谁都不会跨过。

主体性教育的三重性_主体性_主体_省略__后形而上学主体性教育内涵的探索_李育球

主体性教育的三重性_主体性_主体_省略__后形而上学主体性教育内涵的探索_李育球

主体性教育(subjective education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

许多学者对主体性教育都做过深入的研究。

但由于对主体性理解不同,对主体性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不少分歧。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主体性教育发展历史做一个检视,同时对其背后的主体性哲学思想演变做一个简要的勾勒,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回答到底什么是主体性教育的真正内涵,以期学界对主体性教育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一、我国主体性教育的发展轨迹主体性的彰显是现代性的主要表征之一。

与之相应,主体性教育是教育现代性的主要表征之一。

我国主体性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性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一个热点和前沿问题。

“主体性教育缘起于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反思传统教育和回归历史潮流的需要。

其发展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在90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我国主体性教育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教学主体研究阶段(80年代),即从教学论上探讨谁是教学主体及其师生关系与主客体关系。

比较典型的教学主体说有于光远的“三体论”(1980)〔2〕、顾明远的“学生主客体论”(1982)〔3〕、王策三的“主导主体论”(1985)〔4〕等。

第二阶段开始逐渐突破教学主体论,转向教育主体论阶段(90年代前期)。

比较典型的有王道俊、郭文安的教育过程主体论(1992)〔5〕、黄崴的教育主体性发展过程本质论(1994)〔6〕等。

这一阶段是对80年代教学主体阶段的发展和超越,也为教育主体间性阶段的出现做了铺垫。

第三阶段为教育主体间性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

9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了主体间性教育,认为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7〕,也有的学者对教育主体间性进行了专门论述〔8〕。

现代教育理论 试题精选

现代教育理论 试题精选
13. 教师应该每周五天每日、每时、每刻都在教德育。 (判断 )正确P118
14. 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判断 )正确P261
15.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简答 ) P60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作业(一)答案
1. 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 (填空 )
A.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B.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C.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 D.这样的课就是真实的课
11. 上课、评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判断 ) 错误
1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判断 ) 正确
15. 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哪些内容? (简答 )
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他认为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义务感是德育内容的核心。3、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的成效与道德信念的坚定性成正比。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道德信念是否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思想的社会定向。5、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注重爱情教育、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的重要内容。
2.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是实现高效绩的自动化管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填空 )(在书上没找到)
3.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实惠性。 (填空 )
4. 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自己那门科学的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习),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单选 ) A.道德领域B.学习领域C.美术领域D.智力领域(书上是学生,给出的选项不对)P56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篇一:《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

笔者认为,法律意识的基础是对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为基础的,而现有的教育模式恰恰忽视了对学生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学校应当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法律意识;教育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一名大学生因中毒医治无效死亡,而投毒者正是被害人的室友。

该事件披露后,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应当说校园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这一点上整个社会基本达成共识。

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一)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匮乏曾有学者针对大学生的法律认识在湖北省各大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44%的大一学生、49%的大二学生、92%的大三学生和79%的大四学生不能够完整的说出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涉及公民的基本法律知识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

上述情况说明,现阶段大学生不仅在法律知识上是欠缺的,甚至在法律常识上都是处于匮乏的状态之下的。

(二)大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薄弱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自觉守法即包括要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定,不从事法律禁止的行为,同时也包括能够自觉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而在这两点上,大学生表现出的状况都是令人担忧的。

自觉遵守法律笔者无须多说,不断上升的大学生刑事案件的出现,就很好的说明大学生自觉守法的现状。

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伴随大学生刑事犯罪数量不断提高的,是大学生违法行为大幅度攀升。

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预测考前冲刺模拟试题与解析答案

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预测考前冲刺模拟试题与解析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

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A.预设性?B.生成性?C.启发性?D.随意性答案:B解析: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题干中,教师在复习导入新课时,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于是调整了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过程具有生成性。

2.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B解析: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3.不属于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是()。

A.关联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D解析: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及广域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

@##4.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B.偏高C.中等D.偏低答案:B解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题目中面对难度较小的考试,想要取得好成绩,学生的最佳动机水平一般偏高。

5.当师生、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

A.成熟阶段B.核心形成阶段C.组建阶段D.自主活动阶段答案:B解析:在班级形成阶段,班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并在班主任指导下,班干部可以较独立地组织班级活动。

题干中描述的情况符合此阶段的特点。

故选B。

6.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

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我国学校教育是指针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全面性、基础性、系统性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教育部在《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意见》中明确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在实践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认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二,语文教育。

语文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实践中,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口语教育、阅读教育和写作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育。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教育,让学生有更好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

第三,数学教育。

数学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另一核心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在实践中,学校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和逻辑结构的培养,同时要加强数学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外语教育。

外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实践中,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第五,科学与技术教育。

科学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学校应该注重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科学和技术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并且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灵魂。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_省略_005年版小学品德教.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_省略_005年版小学品德教.

第12卷第3期教育学报Vo l .12,N o .32016年6月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Ju n .2016收稿日期:2015-03-03作者简介:张丽敏(1985—,女,福建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教师教育研究,E -m a i l :z h a n g-l i m i n 333@126.c o m ;谢均才,男,香港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公民教育、德育、教育社会学和教育政策方向的研究。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2005年版小学品德教科书内容分析张丽敏1谢均才2(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广东珠海519087;2.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999077摘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新课程改革前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和2005年版本的小学品德课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教学方式等20个维度进行纵向分析,考察其演变轨迹。

结果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中,榜样人物不变的主要特征为“儿童”“中国”“现代”“男性”和“汉族”,但榜样人物在“是否点明”“类型”“虚实”“职业”“政治面貌”“榜样品质”及“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等维度有着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变化。

新课改理念及课程标准是榜样变迁的主要政策依据。

新课改之后教科书中榜样运用体现出真实性、主体性、时代性、生活化、多元化等优点。

而女性榜样少、趋避明星人物和出现道德功利主义倾向等新旧问题则是日后教科书优化的关注点。

关键词:品德教科书;榜样人物;内容分析中图分类号:G 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603-0028-17D O I :10.14082/j.c n k i .1673-1298.2016.03.004一、问题提出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而不能寄希望于某一门课程的教育或归结于某个教师的教学。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1.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a.直观性、间接性b.概括性、逻辑性c.间接性、概括性d.逻辑性、间接性答案: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

【应试指导】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艾宾豪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过程是不均匀的,如()所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快后慢D.均匀递减答案:B.分析:无3.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c.感觉的分化d.感觉的相互作用答案:b.解析:无.4.本质上,教学过程是()。

a、一般认知过程B.理性认知过程c.特殊认知过程D.知觉认知过程回答:c.分析:无5.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答案: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

【应试指导】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力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和努力的注意力。

它是在随机注意力的基础上产生的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a.音型b、非语言符号声音C.自然声音D.物体声音回答:D.分析:省略7.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知答案:a.解析:无.8.什么样的气质类型具有快速反应、活力、活泼、敏捷、情绪不稳定和粗心大意的特点?(a)答案:B.分析:无9.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答案:a.解析:无.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级集体C.做好个体教育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答案:B.分析:[测试情况]这个问题考察了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应试辅导】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1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a、卡尔·霍夫兰·B·拉扎斯菲尔德c.哈罗德拉斯韦尔d.施拉姆答案:c.解析:略.12.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被称为()A.表征B.记忆C.联想D.想象回答:B.分析:[测试情绪]本主题探讨记忆的概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进行科学的发现B.进行技术的发明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功能的是A.调节认知活动B.适应环境C.价值表达D.信息传递3.优秀班主任总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顽强的意志。

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意志的A.果断性B.自制性C.积极性D.坚韧性4.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

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5.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厌恶疗法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是A.精神分析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6.班主任进行操行评定的方法主要是()A.观察法B.评语法C.问卷法D.谈话法7.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8.中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合作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9.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表述是()。

A.研究教育事件与教育经验,探索教育理念B.研究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法规C.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D.研究德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总结教育经验1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合作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11.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

这体现的动作技能特点是A.动作进行的外显性B.动作结构的展开性C.动作记忆的内隐性D.动作对象的物质性12.掌握学习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卡罗尔B.奥苏贝尔C.布卢姆D.沙塔洛夫13.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14.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友谊,被群体接纳并成为群体成员之一。

破五唯立在其中

破五唯立在其中

Word版本的资料,下载后可随意编辑!破“五唯”立在其中编者按“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内容。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行为和心态,因此教育部提出2019年“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 来推进”。

破解“五唯”难题,是教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能否健康前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新时代具有特殊意义。

“五唯”是典型的阶段性问题“五唯”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起于数量、成于刚性、错在单一。

应该看到,分数、学历、论文等可量化指标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如表面公平、操作简单,否则也不会累积成顽瘴痼疾式的难题。

“五唯”很长一段时期对发展教育有功,对促进教育公平有利,只是慢慢地在教育发展起来之后开始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因素。

因此,“五唯”在精英教育时期不仅构不成社会问题,而且让人信服,但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走向普及的过程中和质量水平普遍提高之后,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是典型的阶段性问题。

近年来,破解“五唯”成为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主基调,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逐步形成高等学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不唯头衔、资历、论文作为高校教师评价依据,探索以代表性成果和原创性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评价等。

检索2010年-2018年《教育部公报》,共搜索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含教育评价的相关政策 208项,约占同期发布政策的1/5,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在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方向已明,大家在思想认识上是清晰的,下一步需要的是在具体的操作措施上形成突破,相关措施还要能够经得起社会公平的检验。

破“五唯”就是要实现从“一”到“多”的立“五唯”错在“唯”字上,错在偏激、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基础教育省略了什么
摘自《中国教育报》
要讨论“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更客观的视角来观察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并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和我们以往的基础教育观,从中认真思考发展个体的创造力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中美教育比什么,以及怎么比,所得出的结论将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比较的是数理课程的学术性难度,中国的基础教育肯定超过美国;如果比的是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则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我们难以否认的。

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

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的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

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

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

譬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已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

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

相比较,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法则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

不难发现,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10分钟就可完成。

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

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

如此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

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同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0分钟完成美国学校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得到多方面的知识收获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我们常常笼统地说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比美国难,其实,我们只是难在数学课程上,而其他课程,尤其是社会人文课程,美国学校的要求则远远高于我国。

美国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按规范要求查文献、写论文,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

从中美两国社会人文课程的比较来看,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难度低,教学要求更低。

这意味着,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我国的教育落后于美国,而人文素质是构建创造能力的总支撑,这方面的缺陷则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根基性的缺陷。

即使是数学课程,我们的难度也只是集中在数学的解题技巧上,而不在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

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我国学生的教学优势则不再显现。

当中国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数学难题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形成相应的能力。

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脱节,而美国的孩子却在中小学阶段就不断积累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国学生由于深埋在智
力游戏般的数学谜题中,使他们没有时间参与各种对他们的未来有更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际生活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表达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是基本忽略的,而美国的教育却极为重视。

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含有很多非常实用并且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内容,包括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介绍自己,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在众多可能性面前恰当地选择等等。

显然,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方西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非常细致的能力训练。

美国的学校教育注重在“做”中学。

而学生正是在完整地做完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完整地了解实际境遇、完整地体验实际感受、完整地遭遇实际困难、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整地获得新的发现。

在接触真实的情景、完成真实的任务中,必然会锻炼出处理问题的真实能力。

“做”的过程是增长智慧的过程。

相比较,我国的基础教育没有要求学生完整地“做事”,我们省略了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大部分过程,只是取出其中一个细节要求学生做好,即熟记教科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

创造力是人的综合智慧的产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撑,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在远离社会生活实践的狭小天地里,集12年的时光,仅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能力,即通过记忆的手段完成应试任务的能力。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追求快、难、多时,不得不省略或舍弃那些妨碍这一追求的东西,而在我们省略和舍弃的东西中,却包含着很多对增长智慧和发展创造力来说最需要的条件、最根本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