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伤仲永》课件2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伤仲永课件2(人教版七年级下)

伤仲永课件2(人教版七年级下)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 作者认为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二者之间, 后者更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 才是至关重要的。
• • • • (1) (2) (3) (4)
利 宾 邑 父 其 客 人 异 然 其 奇 焉 父 之 : :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 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 “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 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 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想人是凡天此育是他比悟王 成.天的自有。因最一能先 为又生人寺才像为终般力生 一不聪;教智他他成有是说 不个 接 明 那 育 的 那 没 为 才 天 : 能 受,么。人样有一能赋仲 平 够 后本,尚,天受个的的永 吧常 天 来 现 且 没 生 到 平 人 。 的 的 人 的就在要有聪后凡高他通 恐 教平那成受明天的得的晓 怕 育凡些为到,的人多天、 都 ,的不平后如教,。资领
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 么。
• 1.忽啼求之( ) 2.借旁近与之( )
• 3.邑人奇之( ) 4.或以钱币乞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 • • • • • •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即书诗四句( ) 4.从先人还家( ) 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 ) 6.或以钱币乞之( )( ) 7.贤于材人远矣( ) 8.其受之天也( )

语 对容 【 气 词父 代 的异 词 感意 焉 , 到动 】 代 诧用 异 这 异法 : 件 ,, 形 事焉 。:

不【 曾未 ,尝 识识 :书 认具 识】 。未 尝 :

……( )
……( )
恐【 怕得 连为 普众 通人 人而 还已 不耶 如】 罢反 了问 。句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课件2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课件2

负薪挂角
【拼音】fù xīn guà jiǎo【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三字 经》 【解释】 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 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故事】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 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 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天资非凡的 情形。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
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简要说说作者的 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
思考: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才能
指物作诗立 就
不能称前时 之闻 泯然众人矣
不 使

生 五 年 十二 三矣 又 七 年

年 龄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 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囊萤映雪
【解 释】 原是车胤(chēyìn)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 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注:车胤:东晋大臣。 孙康:官至御史大夫 。
囊萤夜读①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第5课《伤仲永》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第5课《伤仲永》课件(共36张PPT)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己 从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听说 听到的名声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到 在 比 被

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这样 „的样子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邑人奇之 或以钱币乞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代词,指书具 代词,指仲永 代词,指仲永写的诗 代词,这事指仲永指物作诗 代词,指仲永写的诗 代词,这个故事


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
哀伤、惋惜
试分析“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1、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 终却“泯然众人”。 2、“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 辈。 3、“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风气对 人才的摧残,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 也”的深远意味。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 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写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 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6.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 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7.曰:“泯然众人矣。” 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
由方仲永想到„„
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成年后却变成普普通通的人,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仲永的不思进取,其父的贪图 小利,邻人的过度吹捧等。天资超群的人不学习尚且变得平庸,本来 天资平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的学习,结果将更为严重。 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而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致使一位天才 最终沦为平庸之人,不能不让人叹息。当前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 贫困地区,一些适龄儿童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便失学了,有的因 为家庭贫困,有的因为父母不重视子女的教育,致使孩子有厌学情绪。 作为长辈应该有点远见,不能像仲永的父亲贪图利益而剥夺孩子 受教育的机会。九年义务教育是少年儿童应享有的权利,即使亲生父 母也没有权利剥夺,父母有义务和责任让子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所 以应对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进行教育。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说过“天才是 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 勤天下无难事”以及唐朝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些话都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遗憾的是方仲永和其父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课件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曾认经识笔书写、工墨具、纸代、词砚,,指(代有书具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形容附代词近词的。,意这他动里,名用指指词法邻代用动,居方作词仲动,永词写,上写,,题书上写 父(亲仲对永此)感当到即对惊写异 了……, 四感从 句到诗附精选诧,近ppt 异并(且人题家上)自借己来的给名他1字,1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精选ppt
1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 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 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 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 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 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 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 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精选ppt
17
才能
指物作 诗立就

不能称前 时之闻
使
泯然众 人矣


十二

三矣

精选ppt


又 七


18
精选ppt
19
精选ppt
20
方仲永命运变化 的关键因素是三
个字:
• 不使学。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 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 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 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 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 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 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 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谟耶克斯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 课件

才艺展示
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掌 握节奏,把握语气。
朗读检查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惊叹语气
2、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
3、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
4、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
伤 仲 永——王安石不曾
放声大哭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 6或以钱币乞之 • 7邑人奇之 • 8从先还家 • 9前时之闻 • 10泯然众人矣
或: 有的人 邑人:同县的人 从: 跟从 闻:(听到的)名声 泯然: 消失
• 11卒之为众人 • 12如此之贤也
卒: 最终 众:普通人 贤: (有)才能
• 13且为众人
且: 尚且
• 14固众人
固: 本来
五、需要理解活用的字词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 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 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 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是作者对人 才毁灭所做的挽歌,表明了作者对家庭和社 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摧残的谴责。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是作者青年时代 写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 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 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 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 住。

第5课伤仲永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5课伤仲永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 方仲永“世隶耕” ?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 “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 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 背景.
• 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作者交代了方仲永哪四个方面情况,请 各用两个字概括。籍贯、姓名、身份、家世 .
思读课文,初步探究
mǐn
正音,正确朗读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 口头翻译课文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写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对……感 到惊异
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名词活用为状语
3、邑人奇之:对… …感到惊奇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稍稍宾客其父:把… …当作宾客 动
名词活用为动词 5、父利其然也:认为… …有利可图
用 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
几个特殊句式
1、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2、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令(其)作诗”
3、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4,受之天也 省略句 受之(于)天也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
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认为奇
认为
每天
当做 宾客
有人

山东省泰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伤仲永》课件 新人教版PPT共84页

山东省泰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伤仲永》课件 新人教版PPT共84页
山东省泰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伤仲 永》课件 新人教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