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道统_核心阅读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 )时期的教师活动。
(分数:2.00)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解析:“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是指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道统性的特点。
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起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以吏为师”是古代奴隶社会教育的一大特征。
西周属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是从春秋战国后才出现的社会形态。
2.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
这个基本点是( )。
(分数:2.00)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解析: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不管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知识、能力还是人的素质的活动,达成共识的还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也是由教育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 )。
(分数:2.00)A.霍尔√B.朱熹C.高尔顿D.老子解析:解析: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认为先天的遗传已经决定了人的智力和发展水平,后天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分数:2.00)A.夸美纽斯B.洛克C.斯宾塞√D.赫尔巴特解析:解析:夸美纽斯的近代教育思想,即“泛智主义”思想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以及人人均需学习一切知识;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反对传统教育,强调科学教育,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课程”一词;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被公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台山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风险分配的类型、模式及媒介与财富分配存在着系统差别,但这无法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即风险常以阶层或阶级专属的方式来分配。
在这个意义上,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存在着很大范围的重叠。
风险分配的历史表明,风险同财富一样附着在阶级模式之上,只不过是以颠倒的方式:财富在顶层积聚,而风险在底层积聚。
就此而言,风险似乎不是废除而是巩固了阶级社会。
贫困与安全感的缺乏结伴,招致了大量的风险;而收入、权力和教育上的财富却可以购买免于风险的安全和自由。
随着现代化风险的扩散,换言之,随着自然、健康、饮食等日益受到威胁,社会的区隔和界限也就减弱了。
客观地说,在其作用范围内,风险对受它影响的人群展现出了平等化效应。
在这个意义上,风险社会根本不是阶级社会,风险处境或风险冲突也不能理解为阶级处境或阶级冲突。
只要我们仔细审视现代化风险的特殊样式或特殊分配模式,这一点就会变得更加清楚:现代化风险具备一种内在固有的全球化趋势。
事实上,食物链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串联起来了。
遇到边界,风险下潜而过。
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不仅侵蚀雕塑和艺术珍品,也早就打破了壁垒,以至于连加拿大的湖水也开始酸化,连斯堪的纳维亚北端的森林也濒临消失。
风险的分配模式包含在全球化之中,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全球化,因为它蕴含了数量可观的政治炸药:风险的制造者或受益者迟早都会和风险狭路相逢。
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具有社会意义的回旋镖效应:就算是豪门富户,也难逃风险的侵害。
先前的“潜在副作用”,甚至会回击它自己的生产中心。
让我们以农业为例。
从1951年到1983年,德国的化肥使用量从每公顷143千克增加到了每公顷378千克;从1975年到1983年,德国的农药使用量从2.5万吨增加到了3.5万吨。
这期间,单位产量自然在上升,却赶不上肥料和杀虫剂的消耗增长。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李拯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苏轼“为词立法”的历史事件真相
在中国士大夫的政治演生的历史进程中,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自从汉武帝从政治意识形态上把帝王与圣人集于一身、政教合为一体之后,中国的士大夫便开始了明确的抗争。汉代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从政治的角度讲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正直官吏与专权的宦官、外戚的斗争,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对“王圣”观念的抗争和冲击,是在争取学统尤其是道统的合法地位。在这方面,唐代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汉代,唐代的多次朝政改革主要是出身庶族的下层士大夫为了争取政治出路—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要求削弱皇帝、士族、宦官、外戚等官僚集团的权力,由于唐代的封建制度比较成熟,政策调适得比较好,因此没有发生汉代的“党锢之祸”之类的事。然而,这种斗争的模式仍然是庶族士大夫要求削弱皇权的斗争,与汉代的“党锢之祸”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牛李党争时期的李德裕写过一篇(朋党论》(《全唐文》卷709)正好说明这个问题。李德裕说:“东汉桓灵之朝,政在阔寺,纲纪以乱,风教浸衰,党锢之士始以议论疵物,龄是危言危行,刺讥当世,其志在龄维持名教,斥远候邪,虽乖大道,犹不失正。今之朋党者,皆依倚幸臣,诬陷君子,鼓天下之动以养交游,窃儒家之术资大盗(原注:大盗谓幸臣也),所谓教揉升木,嗽犬害人,穴居城社,不可燕凿。汉之党锢,为理世之罪人矣;今之朋邪,又党锢之未尽。”因此,无论是“党锢之祸”还是牛李党争,都不是为了政治、经济、政策上的不同的观点,而是与维护皇权相关的权力之争,我们姑且把汉唐政治叫做“皇权政治”。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阅读理解能力章节题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阅读理解能力章节题导语:(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是国家对专门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根本的要求。
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下面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阅读能力理解题吧。
1.在信息时代,数据逐步取代石油等能源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但也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这使得信息犯罪越来越多。
企业对数据的平安管理疏忽大意,使消费者和企业员工的信息无法得到保障,最终不仅使企业自身名誉受损,也会使其他相关企业受到牵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信息犯罪越来越多B.企业不重视自身信息平安C.企业需要重视自身数据平安管理D.信息的平安保障缺乏数据平安法规2.无聊的状态可能比人们外表上所看到的更加珍贵、更加有意义。
一方面,无聊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无所事事、无动于衷、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等,它让人们感到空虚寂寞,为了防止这种意义的无聊,人们去追寻新奇的事物,使生活逐渐富有创造性。
另一方面,无聊是一种珍贵的思想空间,人们在其中放松思维、活泼思维、发散思维,这种意义的无聊被人们誉为“逝去的艺术”。
对这段文字中“无聊”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无聊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B.无聊的某方面可能正在消亡C.无聊是创造创新的源泉D.无聊是一把双刃剑3.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自从冷战完毕,历史被宣告终结,全世界趋向保守主义,另外,在一段时期内,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比拟顺畅,繁荣得以维持。
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出现了青年现象的退潮,表现为批判能力的下降。
青年人安于现状。
但是,,政治经济格局的不均衡日益加剧,正在制造越来越多的矛盾。
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填入画横线局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历史并没有终结B.壮丽的篇章还在被书写C.时代日渐寂静下来D.不求进取的思潮开始蔓延4.人们往往对新奇的娱乐方式进展妖魔化,对游戏的批判是这种价值观的一个例子。
教育学考试试卷
教育学考试试卷一、填空题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传递()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教育到()教育,再到()的教育的过程。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4、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为主要目标,以()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5、随着社会生活的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了变化。
6、西周以后学校的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见了了典型的()的官学体系,并有了()与()之分。
7、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8、隋唐以后盛行的()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9、宋代以后,()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作为学校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0、在古印度()的教条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其经典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其()是唯一的的老师。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的和多种才能的()和(),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12、古罗马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和(),盲目服从圣书和層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
13、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是()()()()()14、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性反对(),以科学理性反对()。
以个性反对()。
以平等反对(),重视现实生活?BR15在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教育崛起。
16、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脱盲。
17、教育学是一门以()()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8、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分三步,第一步叫(),第二步叫()、第三步()19、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的教育家是()。
20、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口号的是()国古典哲学家()。
21、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的()他因宣扬自然主义交易理想的作品而险些被当局逮捕。
浅议中国古代社会道统与治统关系
浅议中国古代社会道统与治统关系作者:韩实来源:《教师·中》2011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道统与治统、士人文官集团与皇帝王权关系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考察,阐明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统与治统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态势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前进,表述了康熙、乾隆等对上述关系的破坏与终结及其造成的后果。
本文梳理检阅道统与治统的关系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是一篇整体宏观结构上的纵向分析概括性论文。
关键词:道统;治统;民主;共和无道昏君是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由此可见君权(又名治权)再怎样无边无垠地扩大——哪怕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不得不向这个叫作“天命”的东西低头。
所谓“天命”实际上是一种人间秩序的合理叙说,即所谓的道理。
这种道理具有自身的延续性,韩愈在《原道》中正式提出道/道统这个问题,程朱理学最终将道统确立为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①。
道统由儒家为主的士大夫知识群体接续下去,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话语方式并确立了某些基本观点为儒家士大夫阶层所传承。
按照儒家经典叙说的意思,道统是高于治统的,杨维桢曾在《三史正统辨》上说:“道统者,治统之所在也。
”由此可见,至少在名义上,在士人心中,道统要高于治统。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士大夫阶层是道统的“卫道士”,他们视儒学之道统乃自我生命的终极追求和他们人生的超级关怀,早在《论语》里曾子就说了“任重道远②”这样的话。
也就是说,在尚未大一统之前,就已经在士阶层的“君子”群体当中形成了一种形而上的普遍追求——维护道统的正义与善,即孔子所谓的“仁”“仁政”。
获取治权的王侯将相在中国中央集权社会的第一个朝代秦朝就遇上了陈胜、吴广的发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见血统出身并非是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支撑,因而先有大泽乡起义,后又楚汉相争,人们造反的理由无外乎四个字——替天行道。
所以,必须由道统来作为一个形而上的概念,给予现实社会的人间权力最为合理合法的存在理由。
河南省安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下)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开学考)(答案在最后)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韩愈提倡古文,又创作骈散结合的文章,这也与唐代的时代背景、政策、文化心理等有关。
韩愈之所以对骈文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是因为骈文从一开始就处于主体地位,其无可替代性和广泛应用性使之无法脱离文人的生活。
从先秦散文到汉赋,散文逐渐吸取辞赋的表现手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越来越注重形式,讲究骈四俪六、“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讲究押韵、对偶、用典等。
萧统的《文选》辞藻华美,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必然与前代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所以它一向被文人视为必读的一部书。
南朝后期,骈文受到宫体诗的影响,走上了只追求形式的道路,堆砌大量的典故,导致内容晦涩难懂。
初唐时期,陈子昂要求复古革新,主张文道合一,也并未反对骈文。
中唐韩愈提倡古文,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扩大了散文的体裁范围,逐步将散文的句法与骈文相结合,强调文章之“道”,但是他并未撼动骈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骈文一直用于公文、书信等,可见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不管是从审美角度还是从接受角度来看,骈文形式美、文风华丽的确优于古文。
韩愈倡导的“文以明道”的“道”即孔孟之道,力图挽救已经没落的政治秩序和思想,这肯定是收效甚微的。
如果过分强调先秦散文的价值,以己之力创造新词,不沿袭前人的词句,那么所作的文章必然文采不佳,价值不高,万一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尤其对欧阳修等人。
韩愈的两大文风“奇”和“平”,欧阳修继承的是“平”的文风。
将《送李愿归盘古序》(韩愈)和《醉翁亭记》相比,前者借李愿之口表达对隐居的向往之情,“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后者以贯穿全篇的“乐”字表达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都受骈文影响,骈散结合,浑然天成,“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无论在句式还是修辞都有相似之处。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
具体而言,李世民选用儒家治道主要体现在仁政与重民两 个方面。
(一)仁义治国
李世民讲论治国之道,处处离不开“仁义”和“仁政”。 他说:“朕观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
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为国之道,必须抚 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 自然安静”。
13
一、“三教可一”论
所谓“三教”,即儒、佛、道。隋朝统一天下后,大一统政 治局面渐至恢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反映到意识 形态上,即表现为儒、佛、道三教并立与调和的倾向。王通 “三教可一”论就是在这一政治与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
14
在王通看来,对待三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将三者融合为一, 让它们互相融通、吸收,取长补短。王通的政治思想即以 儒为主,兼及佛、道。他坚持周孔之道,又援佛、道入儒。 如他以“元气”释天,以“元识”释人,认为“天者,统 元气焉”,“人者,统元识焉”。
28
(二)克制私情,带头守法
李世民比较重视守法,避免以主观意志来取代法令。 正是由于李世民能带头守法,强调法乃“天下之法”,
才出现了“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的局面。
29
(三)严格执法,“一断于律”
李世民十分重视赏罚对治国的作用,认为赏与罚是国家的 大事,必须慎重。“赏当其功,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 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
23
(二)“国以民为本”
李世民承袭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提出:“可爱非君, 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 用,诚可畏也。”
基于这样的认识,李世民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依于 国,国依于民”。
24
李世民提出的“存百姓”在贞观统治集团中是有共识的, 如魏徵在上疏中就明确提出:“荀卿子曰:君,舟也,
教综知识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概述:教育的词源:孟子在《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东汉许慎最早解释。
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思想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计划,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措施。
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和学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开展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手段。
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即教育质的规定性,指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a.永恒性。
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b.阶级性。
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
C.历史性。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历史形态、特征。
d.继承性。
后一时期是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e.长期性。
F.生产性。
G.民族性。
H.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功能:1.按作用对象分:个体和社会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分:正向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有助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消极影响和作用。
3.按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
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能·西(英)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4.劳动起源说: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
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没有专门的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内容和场所。
#ee)
1, the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moment conditions is problematic. The small-sample properties of GMM and EMM estimators can differ, sometimes dramatically, from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se estimators.2 Unfortunately, the time series of interest rates available to econometricians are short, especially when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welldocumented persistence of interest rates. Accordingly, we advocate that the information in a panel of interest rates should be compressed by first imposing the no-arbitrage restrictions implied by the term-structure model of interest. These restrictions are built into the linearized Kalman filter through parametric restrictions on the filter’s observation and transition equations.3 We us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o comp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Kalman filter/EMM to the combination of SNP/EMM. For the model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and for reasonable sample sizes, the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choice of the Kalman filter. Due primarily to their flexi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computational ease with which they can handle multiple factors, much of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has focused largely on affine models characterized by Duffie and Kan (1996). In this class, risk-neutral dynamics are specified such that bond yields are linear (affine) functions of some underlying set of state variables. Until very recently, the term-structure literature followed Vasicek (1977) and Cox, Ingersoll, and Ross (1985) by augmenting these risk-neutral dynamics with restrictive functional forms for market prices of risk. Essentially, the price of risk is assumed to be a multiple of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 which implies that interest-rate dynamics are affine under the physical measure as well as the risk-neutral measure. This class of models was fully characterized by Dai and Singleton (1998). Recent research has highlighted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class of affine models. For example, Ghysels and Ng (1998) and Balduzzi and Eom (1997) find evidence against particular affine specifications using semiparametric tests. Duffee (1999) finds that these restrictive forms are too inflexible to generate realistic behavior of expected excess returns to bonds. Moreover, there is evidence of nonlinearity in expected interest rate movements [see, for example, Pfann et al. (1996), A¨ ıt-Sahalia (1996b), Conley, Hansen, Luttmer, and Scheinkman (1997), and Stanton (1997)] that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the affine models that have been estimated to date. Partly in response to these empirical problems, several non-affine term structure models have recently been proposed [see, for example, Longstaff (1989) A¨ ıt-Sahalia (1996a), A¨ ıtSahalia (1996b), Stanton (1997), Boudoukh, Richardson, Stanton, and Whitelaw (1998), Andersen and Lund (1996b), Constantinides (1992), Conley, Hansen, Luttmer, and Scheinkman
失败的遗产 ——康有为国教运动的历史启示
文化得儒家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它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君主专制对于儒学的吸收与传播是有其明确的选择性的,它力图将儒学纳入到它自己的意识版图之中,而对于儒学中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部分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乃至怀有深深的敌意,朱元璋的删节《孟子》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战国以后的儒家为了在君主专制体系中存活下去,不得不做出相当的调整,董仲舒意识到失去制度约束的君主专权的危险,想借助于天命的权威来约束君主,“屈君以伸天”,为此,他不得不重新安排君与民的关系,“屈民以伸君”,这与《尚书》中民的政治地位显然不同。
《尚书》以天为至上主宰,但天意是完全通过民心来开显自身的,所谓“天听自我民听、 天视自我民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论断表明,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设,它完全依靠民意来表达自身,在这种天民合一的政治思想中,民实际上被赋予了最高的地位,民等同于天。
这种对于民的定位比董仲舒要高得多,所以,汉代以后的儒学史其实是儒家与专制制度相博弈的历史,真正的儒者并未放弃其儒家的根本价值,并努力从体制内部发挥制约君权的力量。
但是,这种体制内的定位同时也为它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教构成,其中佛道二教的传播系统显示了相当的超越性和独立性,它们本身并不直接构成为政治体系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存也拥有广大信众的支持而不必过度依赖政府的恩典。
但是,儒教的教化体系则不同,它明显具有政教合一的特征,不但代表着礼制最高层次的国家层面的天地祭祀(北京今天依然有天、地坛和日、月坛古迹)、孔子祭祀、国子监、科举制均有政府直接管理,各地的书院也多由地方政府资助建立,用以推动儒学义理的探讨和传播。
儒教政教合一的组织体系的弊端是毋庸置疑的,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一旦君主制度崩溃,儒教的组织系统便会轰然倒塌,儒家便会成为无所附的游魂从而陷于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儒家不想成为君主专制的殉葬品,必须将它与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切割,最早意识到儒家的危机并试图使之从日渐衰朽君主专制政体中剥离下来的正是康有为。
“道统”与“政统”之间
“道统”与“政统”之间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信念与理性之间》。
上世纪90年代初,余英时教授发表《钱穆与新儒家》一文,系统而尖锐地批评当代新儒家熊十力、牟宗三等人,其中特别是关涉到熊、牟以”心性”论”道统”的讲法。
该文颇受关注。
遗憾的是,在有关的讨论与争论中,无论是余文的支持者还是反驳者,差不多都是在前者所设定的圈内钻来钻去,基本上无助于问题的明晰与深化。
事实上,如果我们超越了当代儒学发展中师承与门派之间的种种纠葛与限制,那么更深一层的问题似乎就不在于熊、牟一系如何讲,而在于他们为甚么要这样讲。
余先生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哲学与史学两种进路的分判,似乎没有关注到后一层面的问题。
近读郑家栋教授新著《断裂中的传统--信念与理性之间》,方知晓从儒家传统的”断续之间”来看,熊、牟有关儒家”道统”的讲法,实关系甚大;并由此也在内在脉络和理路上,对于80年代以来众说纷纭的儒家传统”断续之间”的问题,了然于心。
”断裂中的传统”之所谓”断裂中”,似可以理解为”断续之间”。
而”断续之间”事关重大,也极为复杂。
今日与传统相关的诸种讨论、争论、研究等等,可以说莫不与”断续之间”的问题有关。
而对于郑著来说,”断续之间”并不是一个判断或结论,而是展开为极其复杂的思想脉络与学理系统,其中不仅关涉到思想、历史、社会等不同层面的解析与学术史意义上严谨而精微的考辨,而且亦关涉到思想家个人的禀性、才情、学识、经历等诸种因素的探讨,关涉到必然的与偶然的、主流的与枝节的及思想与历史、政治与学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与限定。
郑著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儒家还活着,活在思想而非历史中。
”此一论断有一前提,即认为”知行合一”的儒家传统较之任何思想与文化形态都更完整的体现了”思想与历史之间的统一”:”在儒家传统中,思想与历史是统一在一起的,思想应当能够在历史的具体性中体现出来,实现出来,脱离历史的思想会被认为是抽象的,不真实的。
”1 所谓思想”在历史的具体性中体现出来,实现出来”,即表现为社会法规、制度与礼俗,表现为社会的”文制”方面。
《中庸章句序》中的“道统”与“道学” ——对《朱熹的历史世界》的一点质疑
余英时先生在近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以下简称《朱》)中提出:朱熹有意将‘道统’与‘道学’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自‘上古圣神’至周公是‘道统’的时代,其最显著的特征为内圣与外王合而为一。
在这个阶段,在位的‘圣君贤相’既已将‘道’付诸实行,则自然不需要另有一群人出来,专门讲求‘道学’了。
周公以后,内圣与外王已分裂为二,历史进入另一阶段,这便是孔子开创‘道学’的时代。
宋代周、张、二程所直接承续的是孔子以下的‘道学’,而不是上古圣王代代相传的‘道统’。
所以严格言之,朱熹笔下的‘道学’两字与后世通行的观念虽无大出入,但他的‘道统’一词却具特殊涵义,与宋以后的用法不能混为一谈。
(三联书店,2004,第15页,下同)谨按,“两个历史阶段”之说,可以追溯到韩愈的《原道》。
在拈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道”之传承谱系之后,韩愈又说:由周公以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中》亦引此句,其说当出自韩愈,余氏谓出自朱熹,恐非是)这里所强调的“君”与“臣”、“事行”与“说长”的区别,正对应于余先生认为朱熹区分的“道统”、“道学”之别。
韩愈的表述虽极简约,亦显然可见他对于周公之后“其事不行”,徒垂以空言的失落。
联系《原道》上文对“先王之教”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可见韩愈对“道体”与“政教”关系的敏感性未必在朱熹之下。
又如程颢说:“三代之治,顺理者也;两汉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程颐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
”(《明道先生墓表》,《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一)胡宏说:“事本乎道,道藏于事。
……禹汤文武成其功,孔子孟子传其学。
”(《皇王大纪》卷一)陆九渊也说:“古者势与道合,后世势与道离。
”(《象山语录》上)则“内圣”和“外王”在三代之后的分裂,乃是韩愈以降不少儒者的共识。
朱熹也不例外,特别在和陈亮的论战之中有详细分说,此不赘论。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259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CA:未满15周岁的公民B:未满16周岁C:未满17周岁D:未满18周岁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o参考解析:2、单选题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具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o3、单选题“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一时期的教师活动。
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历史形态教育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是指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道统性的特点。
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起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西周属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是从春秋战国后才出现的社会形态。
4、填空题《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原则。
参考答案:启发性原则本题解释:【答案】启发性原则5、简答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参考答案: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到教好课上。
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1.目的明确。
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
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结果。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李拯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李拯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朱熹与中国思想的道统论问题
盟、共主主导众多诸侯方国的政教结构,从而将既有 文明历史化的方式,同时也是为中国在文明、种族、 国家三个层面上的系统成立提供思想基础的方式。 中道思想 就 是 以 这 种 方 式 被 提 出 来 的。 在《论 语 》 的最后一篇《尧曰》( 该篇是《论语》的最后归宿) ,孔 子提出,可以溯及的上古文明中三“帝”( 尧、舜、禹) 所授受的内容就是一个“中”字: “尧曰: ‘咨,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论语》并不是孔子本人的著作,而是 孔子弟子对孔子( 也包含部分弟子) 言行的记录,自 宋代“四书”学成立以来,一直是研究孔子思想的第 一手资料; 而在汉唐时代,《论语》则被理解为中国 文化的最 核 心 文 本———《六 经 》的 最 重 要 的 解 释 性 传记,① 在思想上,它与《六经》有一种深层的表里关 系。事实上,《六经》是孔子讲授传承下来的上古文 明的总汇,它展现的并不是当时已知的上古文明知 识的总体,而是经过孔子消化、处理了的上古文明体 系,只不过随着孔 子 整 理 的《六 经 》的 流 行,《六 经 》
中华民族精神-网课答案.doc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1. 单选题 ()不是文化的三个层面。
(1.0分)主流文化2. 单选题法国人类学家()提出“中国人种西来说”(1.0分)拉克伯里3. 单选题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的作品是()(1.0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4. 单选题下列文化中不属于外来文化的是()(1.0分)道教文化5. 单选题没搜到哦~6. 单选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出自()(1.0分)《左传》7. 单选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出自()(1.0分)《左传》8. 单选题 ()是对于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的错误说法。
(1.0分)人无诚信也可立9. 单选题 ()是对于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的错误说法。
(1.0分)人无诚信也可立10. 单选题在中国最早使用“中华民族”概念的人是()(1.0分)梁启超11. 单选题在中国最早使用“中华民族”概念的人是()(1.0分)梁启超12. 单选题电影《东京审判》中被绞死也不认错的是()(1.0分)东条英机13. 单选题电影《东京审判》中被绞死也不认错的是()(1.0分)东条英机14. 单选题 ()不属于爱国主义的类型。
(1.0分)形式爱国主义15. 单选题 ()不属于爱国主义的类型。
(1.0分)形式爱国主义16. 单选题以下对中国少数民族称谓正确的是()(1.0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17. 单选题最早提出中国人面子观的是一位美国人他的职业是()(1.0分)旅行家18. 单选题中国人的宗教观是()(1.0分)因用而信19. 单选题以下哪些不是美国的法律原则()(1.0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 单选题民族精神的特征不包括()(1.0分)自强性21. 单选题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是由谁提出来的()(1.0分)董仲舒22. 单选题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
(1.0分)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23. 单选题“因政教则成风俗,因风俗则成心理”是哪位学者的观点()(1.0分)章太炎24. 单选题 ()历史学家汤因比文明的产生是对环境的挑战和应战(1.0分)英国25. 单选题以下哪位名人是一位职业的爱国主义者()(1.0分)梁启超26. 单选题民族认同有多种层面,()不属于民族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道》1 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仁與
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
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
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
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2 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
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3不入於老,則入於佛。
入於彼,必出於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
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
」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
不惟舉之於口,而又筆之於其書。
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
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
4 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
農之家一,
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
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
為之君,為之師。
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
寒,然後為之衣。
饑,然後為之食。
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
為之工,以贍其器用。
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
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
為之禮,以次其先後。
為之樂,以宣其凐鬱。
為之政,以率其怠倦。
為之刑,以鋤其強梗。
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
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
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爭。
」5 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
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
今其法曰:「必棄而1 原:本源。
2 指秦皇焚書。
3 楊:楊朱,其學說講求個人利益。
墨:墨翟,其學說講求集體利益。
4 四民指士、農、工、商。
「今之為民者六」是指加上佛、老兩派。
5 語出《莊子‧胠篋》。
1
文中黃色標記為文本詳解音頻
引用之段落。
同學可根據音頻
講解中之指引閱讀文本。
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之道。
」以求其所謂清凈寂滅者。
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聖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
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
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饑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6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
」7《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
」8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其文,《詩》、《書》、《易》、《春秋》。
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
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
其服,麻、絲。
其居,宮室。
其食,粟米、果蔬、魚肉。
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
以之為人,則愛而公。
以之為心,則和而平。
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
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
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響。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6語出《禮記‧大學》。
7語出《論語‧八佾》。
8語出《詩經‧魯頌‧閟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