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①粪便直接涂片法。 ②定量透 明厚涂片法③自然沉淀法④尼龙袋集卵法。 ⑤毛蚴孵化法。⑥直肠或乙状结肠黏膜活组 织检查及病理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3 分子生物学诊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 测其编码免疫原性。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急性血吸虫病多见于少年儿童和青壮年; 若经有效治疗 ,病程 一般不超过 6 个月。疫区居民或到过疫区的人若接触疫水 , 多次少量感染血吸虫 ,或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可引起慢 性血吸虫病,表现为肝肿大( 多以左叶为主) , 有的还伴有脾 肿大 ,但可以没有明显自觉症状 ,或者有时有腹痛、腹泻或脓 血便结合血清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若粪检虫卵阳性则可确 诊; 若血清循环抗原(CAg)阳 性, 便为活动期感染。若慢性血 吸虫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 ,即可发生晚期血吸虫病。在临 床上 ,出现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最典型的有巨脾型、腹水 型、侏儒型及结肠增殖型。若血清学试验阳性(同 前), 即可 作出初步诊断; 若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血吸虫卵, 则可确 诊。此外 ,异位血吸虫病(如 脑型血吸虫)很 容易被误诊。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血吸虫病属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尤其在发 展中国家多见,我国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 区。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
流行病学特点
血吸虫病是因为人或脊椎动物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 被感染的。在流行区 ,特别是夏秋季节, 若血吸虫病人或病畜 的新鲜粪入水(如 直接用粪便浇藕池、茭白田等), 血吸虫卵 就可在一、两天时间内孵化出毛蚴。通常, 毛蚴在水中可活 两、三天。1 枚血吸虫卵孵出 1 条毛蚴, 而侵入中间宿主— 钉螺后 ,1 条毛蚴通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 最终可释放出尾 蚴数万条甚至十万条左右。作为感染期的尾蚴侵入宿主皮肤 时 ,只需几秒钟至数分钟。然后 ,在皮下组织内停留数小时 , 再经小血管或淋巴管 ,通过血循环到达门脉—肠系膜静脉系 统寄生; 不到 1 个月(一 般为 24 天) 便可发育为成虫、并产 卵。在感染 35 天后 ,由于血吸虫卵开始成熟 ,患者的症状便 逐渐明显。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脑型血吸虫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脑型血吸虫病_课件模板
症状及病史:
体温下降,症状可以有所缓解;慢性型多 见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 癫痫发作,以局限性癫痫多见,也有病人 以颅内压增高伴定位体征为主要表现。当 虫卵引起脑部动脉栓塞等病变时尚可出现 突然的偏瘫和失语。此型患者多无发热。 头颅CT扫描显示病灶常位于顶叶,亦可见 于枕叶,为单侧多发性高密度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型血吸虫病>>>
病因:
在肉芽肿中可见较多的浆细胞。 由于大量虫卵在组织内成堆沉积,故
所形成的肉芽肿较大,其周围细胞浸润亦 多。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液中循环免疫复 合物与嗜异抗体的检出率甚高,故急性血 吸虫病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 而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反应则属于 迟发性变态反应。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型血吸虫病>>>
病因:
肉芽肿的形成是一种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迟发型变态反应),由成熟虫卵中的毛 蚴所释放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T 细胞,T细胞及其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在 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T细胞亚型Th1细胞释放的IL-2和IFNγ,Th2细胞释放的IL-4、IL-5和IL-10
脑部血吸虫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型血吸虫病>>>
病因:
虫卵肉芽肿病变多见于顶叶与颞叶,主要 分布在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周围组织可伴 有胶质增生和轻度脑水肿。迄今为止,尸 检与手术在脑静脉中未发现成虫,曼氏血 吸虫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很少见,以压迫脊 髓多见,而日本血吸虫则以脑型多见。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型血吸虫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பைடு நூலகம்脑型血吸虫病>>>
诊断:
疗有效 有时需要在手术中发现虫卵方能 确诊。

血吸虫ppt课件

血吸虫ppt课件
物,如吡喹酮止并发
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 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 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休息和护理,以提高患 者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
PART 03
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和治疗血吸 虫病患者,以降低传 染源的传播风险。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 应采取措施防止再次 感染。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 应定期进行复查,确 保治愈。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接触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 水体,如池塘、河流、湖泊等。
在接触水体时,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鞋袜等个人防护用品。
血吸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对人类的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腹 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肠道病变、肝硬化、门脉高压等 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对动物的危害
血吸虫病对家畜和野生动物也有很大的危害。感染后,动物会出现消瘦、贫血 、生长发育受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死亡。血吸虫病对畜牧业和野生动物保护 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症状总结
慢性血吸虫病病程较长,可表现为长 期间断性腹泻、脓血便、贫血、消瘦 等症状。
诊断方法
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需要进行多次粪 便检查,寻找虫卵。同时,抗体检测 和肠镜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总结
晚期血吸虫病病情严重,可出现腹水、巨脾、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

血吸虫本PPT演示课件

血吸虫本PPT演示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血吸虫病挑 战;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型抗血吸 虫药物和疫苗;推进数字化转型,提 高防治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血吸虫生活史
详细阐述了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虫卵、毛蚴、尾蚴、童 虫和成虫等阶段。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危害
介绍了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防治策略
02
我国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综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
采取化疗、灭螺、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
防治成果
03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个流行区实现了消
除血吸虫病的目标,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当前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面临挑战
全球化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血吸虫病的 传播风险,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 同时,防治工作中存在资金不足、技 术瓶颈等问题。
分类
根据寄生部位和形态特征,血吸 虫可分为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 虫、曼氏血吸虫等种类。
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形态
血吸虫成虫呈圆柱形,体 表有口吸盘和腹吸盘,雌 雄异体。
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包括虫卵、 毛蚴、母胞蚴、子胞蚴、 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
宿主
血吸虫的宿主包括人和哺 乳动物,如牛、羊、猪等。
提高公众认知度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知度,增强自我防护 意识,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THANKS
感谢观看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判 断病变部位和程度。
治疗策略探讨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给予 相应的药物治疗。

血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血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诊断过程:经 过多项检查, 确诊为血吸虫

治疗过程:采 用吡喹酮药物 治疗,剂量和 疗程符合规范
治疗效果:治 疗成功,患者 症状消失,血 吸虫病指标转

防控工作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名称:某地区血吸虫病防控项目 实施时间:2018年至今 实施效果:有效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 成功经验:强化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慢性血吸虫病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长期慢性 腹泻、腹痛、食 欲不振、腹胀等
体征:肝脾肿大、 腹水、消瘦等
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发热、腹 痛、腹泻、脓血 便、肝脾肿大
体征:腹水、门 脉高压、脾肿大、 肠梗阻等
血吸虫病并发症及其症状
消化系统并发症: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脓血便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咳嗽、胸痛、咳痰等 泌尿系统并发症:血尿、蛋白尿、肾衰竭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
血吸虫病的分类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异位损害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接触疫水:通过皮肤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食用生鲜:食用未经煮熟的螺蛳等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生鲜水产品 其他途径:如饮用生水、在有螺蛳滋生的环境中作业等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和人群分布
主要流行地区:中国、印度尼西 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非洲和 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
05
血吸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吸虫药物进行治疗,如吡喹酮等。 手术治疗:对于血吸虫病引发的严重病变,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等,可采取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如输血、补充白蛋白等。 预防性治疗:对于易感人群,可采取预防性治疗,如口服吡喹酮等进行预防。

9、脑型血吸虫病

9、脑型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CSM)徐明生俞雅琴脑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虫卵性肉芽肿和炎性反应。

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皆可异位于中枢神经系统,曼氏血吸虫以压迫脊髓多见,而日本血吸虫则以脑型多见。

在我国仅流行日本吸血虫病,其发病率约占血吸虫病患者总数的1.74 %~ 4 .2 9%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常爆发起病,以脑膜脑炎为主要表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型多见慢性血吸虫病早期病人,表现为肉芽肿病变, 伴有灶周水肿和占位效应。

虫卵栓塞血管可引起脑卒中。

【病因】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经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以人与哺乳动物为终宿主,淡水螺为中间宿主,进行世代交替。

血吸虫的成虫为雌雄异体,多合抱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中,虫卵大多沉积于肝脏与肠组织中,部分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温度下孵出毛蚴,侵入淡水螺(钉螺),在螺体内经母胞蚴、子胞蚴两代发育,7周后即不断溢出尾蚴,尾蚴侵入终宿主皮肤或粘膜而感染。

在宿主体内成为童虫,童虫随血流经肺、心等脏器进入门脉系统发育为成虫,开始合抱交配产卵。

【发病机制】脑血吸虫病是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所致。

虫卵入脑的途径,有虫卵直接沉积和间接沉积两种学说:直接沉积学说认为脑组织中的虫卵直接来自寄生在颅内血窦中的成虫,其理由是在实验性血吸虫病中,曾在动物的颅内静脉内发现有成虫,藤浪鉴等在实验猴的中脑静脉内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故有学者认为尾蚴侵入皮肤后,可在脑静脉系统中生长成熟。

但迄今为止尚未在人脑中找到日本血吸虫成虫。

间接沉积学说则认为虫卵沉积是一种栓塞现象,虫卵来自寄生在门静脉系统的成虫,虫卵通过体循环血流由Batson氏脊椎静脉丛、肺循环的动静脉吻合支或心脏内未闭合的卵园孔到达颅内。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 (1)癫痫型(约占50%~67%),国内报道以本型为多。此型系虫卵随血液循 环到脑膜或皮质内引起局限性脑膜脑炎所致,癫痫发作形式以局限性为多, 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 (2)脑瘤型(约占20%~30%),系由颅内血吸虫性肉芽肿占位,后者系虫卵周 围弥漫性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增生引起,此型临床表现与 脑瘤几无差别,常误诊为脑胶质瘤、脑结核瘤、脑转移瘤等。有时行头部 CT怀疑“胶质瘤”而首诊于神经外科;
临床诊断
❖ 患者在近 2 周至 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并有发 热、咳嗽、腹胀、腹泻以及肝肿大、脾肿大 , 伴有肝区压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 环沉率≥3% 及(或 ) 间接血凝试验(IH A)滴 度 ≥1: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阳性 ,胶乳 凝集试验(LA) 滴度≥1:10 ,在临床上均可初步 诊断为血吸虫病。但只有粪检虫卵或毛蚴孵 化阳性,才能确诊。
影像特点
❖ CT对脑血吸虫病有良好的定位价值。 ❖ 癫痫型患者CT片上可见不规则大片或斑片状低密度影,多数可见钙化,占
位效应不明显,有时可见局限性皮质萎缩,增强扫描后可见小结节强化影; ❖ 脑瘤型患者CT平扫显示病变位于大脑皮层下或天幕下小脑处,呈片状、
放射状或指状混杂密度影,有时呈高密度结节影,病灶周围有大片“指套状” 或片状不规则形水肿区,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后大部分可见强化影; ❖ 脑卒中型患者CT片上为类圆形小片状边界尚清楚的低密度灶;增强扫描 无强化,极少数呈脑回状强化,其MRI表现为病变多位于大脑半球的皮层、 皮层下,以顶、枕叶为多见,少数出现于小脑、脑干、软脑膜及蛛网膜内, 在T1WI上为等、稍低信号,T2WI为高、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病变呈多 个散在或簇状聚集的小结节融合成团块状强化,此征象也是本病较为特征 性表现,亦可呈不规则或小圆形、环状的强化,且强化病灶常位于皮层或皮 层下灰、白质交界处,小脑及脑干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大脑半球同时发生, 且幕下病变水肿及占位效应均较显著,少数病变不强化,灶周可见大片“指 套状”或不规则形水肿区。

2024年脑血吸虫病护理查房PPT

2024年脑血吸虫病护理查房PPT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 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 合治疗
总结:本次护理查房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需继续努力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查房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病情
护理查房不足:存在护理人员不足、护理技能不足等问题
护理查房改进: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
护理查房展望:继续开展护理查房,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疫 水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感染
易感人群:儿童和青少年为 主要易感人群
流行季节:夏季和秋季为高 发季节
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便污 染水源或食物传播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查房目的: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护理效果,制定护理计划 查房内容:患者病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护理问题 查房方法:观察、询问、检查、评估 查房要求:认真、细致、全面、客观
加强沟通与交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 好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调整护理计划: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效果
预防感染:保持病房清洁,定期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患者舒适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 境,减轻患者痛苦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及 时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处理。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随访计划: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 案
随访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 治疗情况,制定合理的随访 时间
随访内容:了解患者病情变 化,包括症状、体征、实验 室检查等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随访结 果,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剂量、疗程等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属 提供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 识、预防措施、饮食指导等

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脊 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癫 痫、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检查:CT、MRI等
诊断依据:结合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
行诊断
吡喹酮:是目 前治疗脑型血 吸虫病的首选 药物,具有高 效、低毒、广
谱的特点。
甲苯达唑:是 一种广谱抗寄 生虫药物,对 血吸虫病也有
临床症状改善程度 影像学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
药物副作用观察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长期随访结果
治疗时机:早 期治疗效果较 好,晚期治疗
效果较差
治疗方法:药 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不同治 疗方法的效果Biblioteka 不同患者年龄:年 龄越大,预后
效果越差
患者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越好, 预后效果越好
并发症:并发 症越多,预后
病因:脑型血吸虫病是 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而其他寄生虫病如疟疾、 钩虫病等是由其他寄生 虫感染引起的
诊断方法:脑型血吸虫 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 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而其他寄生虫病的诊断 方法可能不同
治疗方法:脑型血吸 虫病的治疗主要采用 抗血吸虫药物治疗, 而其他寄生虫病的治 疗方法可能不同
脑型血吸虫病:主要症状为头痛、癫痫、 精神异常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脑脊液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CT、 MRI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切 片、细胞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脑部CT扫描:观察 脑部病变情况,如 血肿、水肿等
脑部MRI扫描:观察 脑部病变情况,如血 肿、水肿等,同时可 以观察脑部血管情况
脑部血管造影:观 察脑部血管情况, 如血管狭窄、闭塞 等
脑部超声检查:观察 脑部病变情况,如血 肿、水肿等,同时可 以观察脑部血管情况

脑血吸虫病健康教育PPT

脑血吸虫病健康教育PPT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病原体
该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主要包括埃及血吸虫和 日本血吸虫。
这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繁殖,并可能迁移到脑部 。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脑血吸虫病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 尤其是在水源污染严重的地区。
卫生条件差和缺乏防疫措施是导致该病流行的主 要因素。
谁容易感染脑血吸虫病?
何时出现症状?
并发症
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中风、智力障碍等严重并发 症。
因此,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脑血吸虫病?
如何预防脑血吸虫病? 饮食安全
避免食用生鱼片和未煮熟的水生植物,确保食物 彻底煮熟。
定期检查水源的卫生状况,确保饮用水安全。
如何预防脑血吸虫病? 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减少接 触污染水源。
脑血吸虫病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2. 谁容易感染脑血吸虫病? 3. 何时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脑血吸虫病? 5. 如何治疗脑血吸虫病?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定义
脑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该病通常由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水生植物传播 。
谁容易感染脑血吸虫病? 高风险人群
农村地区居民、渔民和农民等与水源密切接触的 人群风险较高。
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低,感染风险更大。
谁容易感染脑血吸虫病? 生活习惯
食用生鱼片或未煮熟的水生植物增加感染风险。
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洗手等,也会提高感染几率 。
谁容易感染脑血吸虫病? 旅行者
前往流行地区的游客同样面临感染风险,尤其是 参与水上活动时。

血吸虫PPT课件

血吸虫PPT课件

地 动 三 河 铁 臂 摇 。
天 连 五 岭 银 锄 落 ,
青 山 着 意 化 为 桥 。
红 雨 随 心 翻 作 浪 ,
六 亿 神 州 尽 舜 尧 。
春 风 杨 柳 万 千 条 ,
送 瘟 神
读六月三十日(1958年)《人民日报》,
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
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
虫卵肉芽肿 形成IC 尾蚴性皮炎
肺炎
营养不良 血管内膜炎 肝、肠纤维化 血吸虫病肾病、关节炎
*
虫卵
CAg
日本血吸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1)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SEA
M
Ag
IL-1
TH
细胞因子
(ESP,FSF,MIF)
日本血吸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1)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嗜酸性脓肿
日本血吸虫致病性
1)寄生部位 2)营养物质 :单糖、RBC
3)成虫寿命
平均4-5年
...40年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2.虫卵去向
1)虫卵发育
血吸虫尾蚴进入人体后
24 天开始产卵
初产卵
11 d
成熟卵
11d
死亡卵
35d ① 感染血吸虫后至少 才能查到成熟虫卵 ② 血吸虫病人治疗后 22d 还可能查到活虫卵
THANK
1.致病机理*
1)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虫卵结节
(虫卵肉芽肿)
日本血吸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1)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 何 博 礼 ” 现 象
虫卵结节
日本血吸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2)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利弊
血吸虫病兔肝

脑寄生虫脑血吸虫讲义

脑寄生虫脑血吸虫讲义

脑寄生虫脑血吸虫脑血吸虫病系血吸虫卵经血液循环沉积于脑组织引起病变的一种脑寄生虫病。

在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是血吸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虫卵性肉芽肿和炎性反应,约占血吸虫患者的2%~4%。

一般认为主要来源于肺部病灶。

虫卵沉积的脑组织发生脑软化,肉芽肿形成,周围脑水肿。

常见于顶叶与枕叶,多在皮质与皮质下区形成脓肿、嗜酸性肉芽肿。

病灶可多发、散在或密集。

虫卵死亡后可钙化,累及时可导致硬膜、蛛网膜肥厚、粘连。

脑型血吸虫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型。

[病理及发病机理]血吸虫卵经体循环(多经颈动脉)、脊椎静脉系统或颅内静脉窦进入颅内,引起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不同的脑组织病理改变。

特异性病变为虫卵沉积处,如软脑膜、脑皮质、浅层脑白质的虫卵肉芽肿、疤痕结节及假结核结节,病灶内有浆细胞浸润,病灶为毛细血管网包绕。

非特异性病变为邻近病灶处的胶质细胞增生、脑软化,脑水肿范围较广泛,严重者甚至引发脑疝形成,还可见血管炎性反应。

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所分泌的毒素、代谢产物及虫体、虫卵等异种蛋白均可引起脑组织的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及各种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在感染血吸虫数周至数年后发生。

一、急性型在感染数周后发病。

主要为中毒反应与变态反应引起的脑水肿、急性脑炎或脑脊髓炎,突发高热、头痛、精神异常、痉挛发作、瘫痪、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等,还可伴有咳嗽、咯血、腹泻、荨麻诊、肝脾肿大,脑脊液压力、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均增高。

二、慢性型多在感染后数年发病。

主要由于血吸虫虫卵沉积于脑组织内引起的症状,临床常见的类型有以下三种:12 癫痫型,多数慢性型患者属此型。

血吸虫虫卵沉积于大脑皮质所致。

癫痫发作的类型最常见者为部分性运动性发作(局限性癫痫)及贾克逊型发作,其次为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及部分性复合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脑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脑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03 脑血吸虫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吡喹酮:是目前治疗脑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
甲苯达唑:对早期脑血吸虫病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氯喹:对晚期脑血吸虫病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脑血吸虫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脑血吸虫病切除术、脑血 吸虫病分流术等
05
脑血吸虫病的康复与护 理
康复训练
康复目标:恢复身 体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康复计划:制定个 性化康复计划,包 括运动、语言、认 知等方面的训练
康复方法:物理治 疗、作业治疗、言 语治疗等
康复注意事项:避 免过度劳累,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
护理方法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灶,防止病 情恶化
手术方法:开颅手术、微创手 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
术后护理:抗感染、营养支持、 康复训练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吸虫药物,如 吡喹酮等
辅助治疗:包பைடு நூலகம்营养支持、输血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切除病灶
康复治疗:针对后遗症进行康复训 练,如语言、运动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脑血吸虫病的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发现新型抗血吸虫药物,有效治疗脑血吸虫病 开发出快速诊断脑血吸虫病的方法,提高诊断效率 研究显示,脑血吸虫病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联 发现脑血吸虫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治疗注意事项

脑型血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脑型血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实验室检查:粪便 检查发现血吸虫卵 或血清免疫学检查 阳性。
影像学检查:脑部 CT或MRI显示脑部 病变,如脑积水、 脑水肿等。
脑型血吸虫病与脑部其他疾病的鉴别:脑型血吸虫病常伴有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需与脑部 其他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鉴别。
脑型血吸虫病与脑部肿瘤的鉴别:脑型血吸虫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等症状,需与脑部 肿瘤鉴别。
脑型血吸虫病的病 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患者男性,因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就诊,确诊为脑型血吸虫病。
病例二:患者女性,长期接触疫水,出现肢体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脑型血 吸虫病。
病例三:患者男性,因反复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就诊,确诊为脑型血吸虫病。
病例四:患者女性,因视力减退、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就诊,确诊为脑型血吸虫病。
MRI检查对脑型血吸 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 价值,可发现虫卵肉 芽肿、脑积水、脑水 肿等病变。
脑型血吸虫病患者颅脑 超声检查可见中线波位 移位,有助于判断病情 和评估治疗效果。
脑型血吸虫病患者脑 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脑 动脉分支增粗、增多 、迂曲等血管异常改 变。
脑型血吸虫病的治 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吸虫药物进行治疗,如吡喹酮等。
并发症:脑型血吸虫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癫痫、瘫痪、失语等,严重时可导 致死亡。
传染源:患者 和感染者是主
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 过接触含有血 吸虫尾蚴的疫
水而感染。
易感人群:人 群普遍易感, 但感染后仅有 部分人发病。
流行地区:主 要流行于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
的地区。
脑型血吸虫病的临 床表现
头痛:脑型血 吸虫病患者常 出现头痛,可 表现为全头痛 或偏侧头痛。

脑血吸虫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脑血吸虫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脑血吸虫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2. 谁容易感染脑血吸虫病? 3. 何时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脑血吸虫病? 5. 怎样治疗脑血吸虫病?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定义
脑血吸虫病是由脑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少见,但在某些地区仍然 是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病原体
脑血吸虫的学名为Schistosoma japonicum,成人 虫体可以在宿主体内生存并产卵。
卵子可以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 损伤。
什么是脑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脑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 是在水体污染严重的地方。
人类通常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水体而感染。
谁容易感染脑血吸虫病?
旅行者
前往流行地区的旅行者需注意水源安全,避 免感染。
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卫生和健康风险,采 取预防措施。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潜伏期
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数周至数月,具体时间因个 体差异而异。
在此期间,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
包括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状态改变和局部神经 症状等。
如何预防脑血吸虫病?
教育与宣传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脑血吸虫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
通过宣传材料和讲座等形式,向易感人群传 播预防知识。
如何预防脑血吸虫病?
监测与控制
定期监测流行病学情况,及时控制疫情的传 播。
卫生部门应加强对高风险区域的监测,以便 快速响应。
怎样治疗脑血吸虫病?
怎样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健 康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①粪便直接涂片法。 ②定量透明厚涂片法③ 自然沉淀法④尼龙袋集卵法。⑤毛蚴孵化法。⑥直肠或乙状 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及病理检查。 2 免疫学诊断 3 分子生物学诊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编码免疫 原性。
-
7
脑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肉芽肿患者是由于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侵入后进 入门静脉而发育为成虫,成虫排出的虫卵经体循环以卵栓的 方式进入脑内。虫卵沉积于脑组织后,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反 应而逐步形成血吸虫性肉芽肿和非特异反应性脑水肿,同时 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及特殊的CT影像表现。
(2)脑瘤型(约占20%~30%),系由颅内血吸虫性肉芽肿占位,后 者系虫卵周围弥漫性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增 生引起,此型临床表现与脑瘤几无差别,常误诊为脑胶质瘤、 脑结核瘤、脑转移瘤等。有时行头部CT怀疑“胶质瘤”而首 诊于神经外科;
(3)脑卒中型(约占0.8%~3%),系血吸虫卵栓塞脑血管引起脑
-
3
所以 ,当血吸虫病人就诊时 ,医务人员应首先详细询问病史 , 特别是流行病学史。其主要内容有:
① 患者为何职业? 是否来自流行区或有没有去过流行区?
②是否有疫水接触史?
③家族中或当地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疾病发生?
④患者居住区或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有没有钉螺孳生? 若有可疑 病史 ,应作进一步检查。若初步印象为血吸虫病, 则应尽快与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得联系, 开展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若 在调查中发现有阳性螺 ,则应对上述初步印象患者再作进一步 检查或诊断。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
-
1
血吸虫病属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尤
2
流行病学特点
血吸虫病是因为人或脊椎动物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被 感染的。在流行区 ,特别是夏秋季节, 若血吸虫病人或病畜的 新鲜粪入水(如 直接用粪便浇藕池、茭白田等), 血吸虫卵就 可在一、两天时间内孵化出毛蚴。通常, 毛蚴在水中可活两、 三天。1 枚血吸虫卵孵出 1 条毛蚴, 而侵入中间宿主—钉螺 后 ,1 条毛蚴通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 最终可释放出尾蚴数 万条甚至十万条左右。作为感染期的尾蚴侵入宿主皮肤时 ,只 需几秒钟至数分钟。然后 ,在皮下组织内停留数小时 ,再经小 血管或淋巴管 ,通过血循环到达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寄生; 不到 1 个月(一 般为 24 天) 便可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在 感染 35 天后 ,由于血吸虫卵开始成熟 ,患者的症状便逐渐明 显。
-
5
急性血吸虫病多见于少年儿童和青壮年; 若经有效治疗 ,病程 一般不超过 6 个月。疫区居民或到过疫区的人若接触疫水 , 多次少量感染血吸虫 ,或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可引起慢性 血吸虫病,表现为肝肿大( 多以左叶为主) , 有的还伴有脾肿 大 ,但可以没有明显自觉症状 ,或者有时有腹痛、腹泻或脓血 便结合血清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若粪检虫卵阳性则可确诊; 若血清循环抗原(CAg)阳 性, 便为活动期感染。若慢性血吸虫 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 ,即可发生晚期血吸虫病。在临床上 , 出现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最典型的有巨脾型、腹水型、侏 儒型及结肠增殖型。若血清学试验阳性(同 前), 即可作出初 步诊断; 若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血吸虫卵, 则可确诊。此 外 ,异位血吸虫病(如 脑型血吸虫)很 容易被误诊。
-
4
临床诊断
患者在近 2 周至 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并有发热、咳嗽、腹 胀、腹泻以及肝肿大、脾肿大 ,伴有肝区压痛、血中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若环沉率≥3% 及(或 ) 间接血凝试验(IH A)滴 度 ≥1: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阳性 ,胶乳凝集试验(LA) 滴度≥1:10 ,在临床上均可初步诊断为血吸虫病。但只有粪检 虫卵或毛蚴孵化阳性,才能确诊。
-
8
虫卵进入颅内可能有两个途径:
(1)虫卵经侧支循环至肺,再由肺动静脉吻合支进入脑;
(2)虫卵经门脉系统与椎静脉系的吻合支进入脑组织。
虫卵的沉积往往集中出现在顶叶、枕叶和颞叶的皮质表面,形 成虫卵肉芽肿,引起癫痫发作或不完全性肢体瘫痪和感觉丧失, 少数病例手术时曾见较大的局限性虫卵肉芽肿。
-
9
脑血吸虫病发病率低,占血吸虫病人中的2%~4%,极易误诊。据我们 诊治脑血吸虫肉芽肿的经验,误诊脑血吸虫病原因有: (1)脑血吸虫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未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2)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3)头颅CT影像类似胶质瘤或转移性肿瘤等。
-
11
临床表现
脑血吸虫病可分为在感染后数周出现的急性症状和在感染后 3~6个月或数年出现的慢性症状,慢性者较多见。根据其临床 表现主要可分为3型:
(1)癫痫型(约占50%~67%),国内报道以本型为多。此型系虫 卵随血液循环到脑膜或皮质内引起局限性脑膜脑炎所致,癫 痫发作形式以局限性为多,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
10
减少漏、误诊的对策
(1)头颅CT、MRI:平扫+增强后示占位小、不规则,病灶位于皮 髓质交界处且脑水肿明显,则提示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可能性大; 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典型表现是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MRI平 扫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与灰质 比较);病灶多数情况下境界不清,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不规 则肿块,周围伴不同程度的指样水肿。 (2)血清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脑脊液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在鉴别诊断困难时可用吡喹酮(40mg/kg)进行诊断性治疗, 服药2周后复查头颅CT,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者,则基本可以确 定诊断。
梗死,呈卒中样发作,此型相对少见, 该类型应注意与常见的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相鉴别,后者常有高血压病、糖
尿病、动脉硬化的病史,当发现脑卒中患者年龄不大且来自
血吸虫流行区域时应考虑本病。其他少见类型尚有脊髓压迫
症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型、- 急性脊髓炎型等。
12
影像特点
CT对脑血吸虫病有良好的定位价值。 癫痫型患者CT片上可见不规则大片或斑片状低密度影,多数可 见钙化,占位效应不明显,有时可见局限性皮质萎缩,增强扫描 后可见小结节强化影; 脑瘤型患者CT平扫显示病变位于大脑皮层下或天幕下小脑处, 呈片状、放射状或指状混杂密度影,有时呈高密度结节影,病灶 周围有大片“指套状”或片状不规则形水肿区,占位效应明显; 增强扫描后大部分可见强化影; 脑卒中型患者CT片上为类圆形小片状边界尚清楚的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无强化,极少数呈脑回状强化,其MRI表现为病变多位 于大脑半球的皮层、皮层下,以顶、枕叶为多见,少数出现于小 脑、脑干、软脑膜及蛛网膜内,在T1WI上为等、稍低信号,T2WI 为高、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病变呈多个散在或簇状聚集的 小结节融合成团块状强化,此征象也是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亦 可呈不规则或小圆形、环状的强化,且强化病灶常位于皮层或 皮层下灰、白质交界处,小脑及脑干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大脑半 球同时发生,且幕下病变水肿及- 占位效应均较显著,少数病变不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