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9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2.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掌握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方法,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3.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和特点。
2.群体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传统文化是怎么理解的?它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探究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传统艺术、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3.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讨论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5.总结归纳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如家庭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等。
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有传统文化背景的学生分享他们的传承经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兴趣。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2010SK
油菜和菜油(回环词)
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回环短语)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 落黄山(回文联) 秋窗满落叶,瘦影掠斜阳。楼上怯身 寒,愁怀更寂寂。(回文诗 周梦贤 《病起失学》)
回环词
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 喜欢——欢喜、缓和——和缓、累积——积累
夜半——半夜、质变——变质、焰火——火焰、 雪白——白雪、水井——井水、报喜——喜报
传统文化的含义?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 “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 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 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 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 等,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有形的。 (4节)
文化传统的含义?
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 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于民 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 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 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 无形的。(8-9节)
要求: 第二、不应当同语反复,就是说,定义必 须能够直接说明被定义概念,而不能依赖 被定义概念来自己解释自己。如: 文学就是以文学为特点的艺术。
第三、不应当是否定形式。如: 平行四边形不是四边形。 第四、下定义不能采用比喻的形式。如: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传统文化是指历代存在过的种 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 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简言之就 是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是成长于民族的反复 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 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 族精神。
气节——节气、计算——算计、官宦——宦官、 发挥——挥发、人名——名人、文盲——盲文 门锁——锁门、牙刷——刷牙、床罩——罩床 鞋垫——垫鞋、风扇——扇风、鱼网——网鱼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资背 料景
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 和文化传统存在着模糊认识, 对二者的差别了解太少,当 然如何对待二者也存在着许 多错误的认识,以致出现了 许多现实问题,有人还提出 了“回归传统”的口号,为 此庞朴写了本文。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下面这4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和内涵。
2、探究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探究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价值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用一个简短的视频来展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2、讲解(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中出发,辅以具体的案例来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文化传统的作用和价值通过阐释文化传统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大团结、塑造人们优秀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让他们了解文化传统的传承对于推动现代化进程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3、探究(1)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究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2)小结展示让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4、评价(1)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汇报、同桌互评等方式进行本节课的课堂评价。
(2)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一次或多次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现代转化的调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并记录,以此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文化传统传承的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全面,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环节时,我发现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研究课教案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 深入了解研究对象, 收集一手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 写研究报告,包括研 究背景、目的、方法 、结果与结论等部分 。
成果展示
学生将研究成果进行 展示,与其他同学交 流分享。
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
学生通过PPT、论文、报告等形式展 示研究成果。
评价方式
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 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等。评价内容包 括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实践安排的有 效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和创新性等 。
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 模式。
课程展望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
后续学习建议
阅读推荐
01
阅读当代学者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 论文和专著,以拓展学术视野。
03
02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经典著作,如《中国文化 要义》、《中国文化史》等。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培养 创新思维。
课程大纲
第一周
传统文化概述、文化传统的形成 与演变。
第二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诗词、 绘画、音乐等)。
第三周
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周
中西文化比较与交流。
课程要求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
课后作业
撰写相关主题的论文或报告。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
总结词
文化传统的价值、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详细描述
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价值,包括思想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文化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也 非常重要,它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导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文化传统也是民 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课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及内涵;(2)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方法;(3)提高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尊重。
5.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和内涵;(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文化传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2)提问:为什么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2. 讲解传统文化(1)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涵;(2)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
3. 分析文化传统案例(1)介绍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如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文化传统;第二课时5. 讲解文化传统的传承方法(1)介绍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2)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
6. 分析文化传统的保护措施(1)讲解文化传统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举例说明我国在文化传统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7. 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8. 作业布置(1)让学生搜集有关文化传统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考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拓展能力;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2. 投影仪;3. 文化传统案例资料;4. 互联网资源。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例生动有趣;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发表见解;3. 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4.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
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
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开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三、出示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开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的形成文化传统的作用文化传统的开展变化4.财富和包袱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开展有何特点?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请用实例进行说明。
〔1〕开掘抢救。
泥人、面人、风筝、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2〕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伦理道德。
〔3〕古为今用:修身克己、中庸之道。
-1.文化传统的.概念。
简单地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定义和关系;2.掌握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影响;3.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文化传统的定义和特点;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2.传授知识(30分钟)(1)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介绍文化传统的定义和特点;(3)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和影响。
3.学习实践(40分钟)(1)分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的代表,进行调研和展示;(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选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影响;(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
4.拓展延伸(10分钟)(1)根据学生调研和展示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遗址或展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相关书籍和资料;3.传统文化遗址或展览的相关信息;4.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辅助材料。
五、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内容和质量;2.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识;3.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具体的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标准化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标准化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2、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其逻辑思维方式。
3、正确对待传统,提高思辨能力,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及二者区别。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提高思辨能力,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文本研习。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要点:背景介绍,掌握一些词语,研读引子与“传统文化”部分一、导入: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内向;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是因为西方人性格外向。
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内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
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内向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刀叉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内,一向外。
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为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圈。
文化无疑是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
二、了解作者:庞朴,1928年生于江苏淮安,汉族。
三、词语: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的完成。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
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
本文指破坏传统文物的本来面目。
四、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
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时尚。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定义和内涵;2. 探索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与差异;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珍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班级分组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写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词组,并请学生就个人理解简要解释这两个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认知。
步骤二:介绍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0分钟)1. 授课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包括传统文化的来源、特点和表现形式等。
2. 授课教师向学生阐述文化传统的含义,指出文化传统是长期以来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民族、地区、群体特殊的文化表达方式。
步骤三:对比与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活动: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分组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2. 每组学生在探讨中发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异同之处,并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步骤四:学生互动(15分钟)1. 学生们展示并分享各自小组的探讨结果。
2. 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探索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联及其对社会和个体的意义。
步骤五:拓展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思考,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珍视。
2. 提供一些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你身边的哪些事物属于传统文化?- 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保护?- 你有哪些愿望或计划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步骤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汇总学生们的思考与回答,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活动。
步骤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汇总学生们的思考与回答,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活动。
传统文化是民族、地区、群体特殊的文化表达方式,是一种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我们的语言、服饰、建筑、戏剧、音乐、绘画等各个方面。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在完成的时候,大家务必要强调联系实际,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篇1教材分析:通过孔子语录,让孩子们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
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全班齐声背诵全文)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
(导入)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
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
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初步目标: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
(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a.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
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b.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
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2. 学会写内容提要;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学生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拨。
二、: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汉族,现代学者。
《沉思集》《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三、总体结构:总--分--总最典型的关系性传文议论文(传统)统化(两重性)文传化统(1)“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或者……或者……”“有的……有的……”(2)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明辨……遗响”六、学习“文化传统”:1. 第8-9自然段--讨论对“文化传统”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全称、落脚、特征(比较)、产生、成长、形成、实质2. 第10自然段--讨论(1)什么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在这种生活里……思想”(2)什么能成为“文化传统”?“为这一民族生活……物质力量”3. 第11自然段--讨论“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它是“惰性力量”?“制约看……关怀” “一种……象征” “没有……巩固”4. 第12-13自然段--讨论(1)“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是:缓慢的、渐进的、非一蹴而就的“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是如何进行的?接触--交流--变化(3)外来文化中如何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个部分?“经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七、学习“财富和包袱”1. 作者称“财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从头开始……生存本领”“具有……层面”2. 我们说如何辨证地了解和掌握两重属性?“运用它……千里之外”3. 现实中存在哪几种简单化的理解?“一种人……财富”八、小结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解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文化传统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类型及表现形式。
2. 文化传统的内涵: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作用及传承与发展。
3.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4.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对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意义。
5.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途径:教育、媒体、政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类型及表现形式;文化传统的内涵、作用、传承与发展。
2.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内涵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及其价值。
3. 讨论法: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及传承发展的途径。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传统文化概述2. 第二课时:文化传统的内涵3. 第三课时: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4.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5. 第五课时: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途径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诗词、书画、戏曲等,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传统文化概述: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类型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传统文化。
3. 探究文化传统的内涵:分组讨论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4. 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举例说明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5. 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组织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意义。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课件
传统文化的现状
传统文化或者 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 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固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 播迁他邦,重振雄风 ;也有 的 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怎 样,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 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 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
我们之于传统文化
发掘抢救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第8—13段)分四层: 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 第二层(10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 程。 第三层(11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 文化的关系。
解题
• 题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不妨把它 们简化为“文化与传统”。本文就是从 “文化”与“传统”的关系着手来论述自 己观点的。那么,请问:“文化”、“传 统”,哪一个概念是本文最具核心意义的 概念?
传统
串讲课文
1.文章包括前言,共四部分,试概括各部分
的内容。
第一部分(1-3):前言,全文总起,阐述 什么是传统,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4-7):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 及其演变和影响。
第三部分(8-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阐述什么是“文化传 统”及其变化过程。
第四部分(14-19):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的两重属性,阐释要辩证地看待“传统”。
总体结构
本文的思路和结构上的特点
总———— 分————总
传统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两重性
讲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时代性 民族性
民族服饰 古典诗文 生活习俗
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试就下列物质文 化谈谈它们所体现的特性。 西服、结绳、和服、算盘、中山服、计算机
《中华传统文化》第9课学为成人 教案
(章节教案首页)课题:成于学·学为成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时数:(2 )学时,其中理论( 2 )、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其它(0 )学时,其它是指: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成人的必要过程。
技能目标:心理上做到能定,行为上做到能应。
情感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实自己的学识。
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提高自省能力,通过自省做到迁善改过。
教学难点:使学生们知道学习的益处,喜欢上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主要参考资料:《中华传统文化》教具使用:ppt,课本,黑板,多媒体课后作业:学完本课,你对“成人”这个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学反思:★Part Ⅰ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并进行加分激励。
2)完成课前阅读的学习,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成人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应该注重什么?★Part II 讲解新课第一节:中华传统成人观念一、能定能应谓之成人像臧武仲一样有智慧,像孟公绰一样克制,像卞庄子一样勇敢,像冉求一样多才多艺,再加以礼乐修养,可以称为“成人”。
1.心理上做到能定。
心理或者人格上的稳定、安定,是成熟的表现。
它主要有四方面的含义:一为定心定性,二为定力,三为决定,四为定位2.行为上做到能应。
“应”侧重行为上的应变、应急,体现处理问题,应对事务的能力。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为应变能力、应急能力。
二为应酬能力,即与人往来要懂得以礼相待。
二、弃尔幼志,顺尔成德1.弃尔幼志,青少年不应再像顽皮的孩童一样什么都不管不顾,要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建立起成人的人格追求(古代重视成人礼)2.德才兼备。
德为立身之本,良好的德行能给人以行为上的指导;才为立身之基,良好的才能是人立于世的基础。
(古人德才的积累,制定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三、成人是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1.成人是一个不断修养人格的过程(举例:孔子修身)2.成人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举例:王充厚积薄发著《论衡》)第二节:学而不已,成人之道一、吾日三省吾身1.通过学习提高自省能力(举例:六言六弊)2.通过自省,(举例:廉颇负荆请罪)3.苦游于艺,苦中得乐,人们能够从辛苦的游于艺过程中体会到全身投入技艺的快乐,所谓苦乐相伴才是一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导入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
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作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
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
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以及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等方面的问题。
二、作者简介庞朴,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哲学、史学家,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安,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7年转入中国哲学史研究,1974年开始涉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诸方面知识领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沉思录》《良莠集》《一分为三》《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主编有《中国儒学》等书刊。
三、进入新课1、师:从文体角度看,本文属于学术论文。
全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8—13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四部分(第14—19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师:作者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观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
2、问:什么是传统?传统对于我们有什么重要性?(用原文回答)明:答案见书。
师:文章开头从总结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验入手谈利用“过去”的重要。
作者认为:在世纪末的反思中,中国人“懂得了一个真理”,就是明白了“过去”的意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是有较大难度的。要读懂这样的文章 , 学生必须具备
较 强 的 辨析 能 力 ,要 善 于从 字 里 行 间 发 现 词 句 问 的
关 系 。然 而 无 论 是 教 师还 是 学 生 都 比较 喜 欢 情 节 曲
到 了文章语言上的什 么特点?
明 确 :过 去 ”从 时 间 角 度 看 , 指 消 逝 了的 时 “ , 是 间 , 其所 留下 的 物质 和 精 神 的积 累看 , 传 统 。“ 从 是 过
去 ” 内 涵 大 于 “ 统 ” 主要 ” 词 不 能 删 除 , 的 的 传 。“ 一 它
容提要 等方 面的学习都是必须 的,但却不是最重要
【 自主 学 习过 程】
一
文。所在专题名 为“ 文明 的对话 ” 按照对传统 的认 ,
识— — 中西方 文 化 的认 识 — — 文 化 的 继 承 与 接 受 这
样的思路编辑成 个板块 ,这篇课文代表了第一 板
块 的内容 , 重 于对“ 侧 中华 文 明 ” 展 历 程 的 纵 向 的 发 阐述 。本 专题 要 求 学 生 学 习 找 中 心 句 以 理清 文章 的
这篇学术性论文 ,教学指 导意见》 《 还专 门提 出了“ 发
展 要 求 ”从 课 文 和 身边 生 活 出发 ,认 识 文化 传 统 的 ( “ 性力 量 ”和 “ 明 ”对 一 些 学术 概念 不 必 深 究 ) 惰 ) 说 ( 。
明言 ; 肖形 印即图画入 印的印章 , 先秦即 已有之 ; 书 法上采取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 ; 有舞蹈形态 , 人形
精 神 及 其表 现 。
问题 探讨 :主要 ” 词可 以去 掉 吗 ? 中你 体 会 “ 一 从
课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课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2. 学习本文比较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能结合自己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重点: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内涵及其意义;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采用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学习迁移法。
1、作者简介:庞朴,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哲学、史学家,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7年转入中国哲学史研究,1974年开始涉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诸方面知识领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沉思录》《良莠集》《一分为三》《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帛书五行研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主编有《中国儒学》等书刊。
2、探寻背景:①二十年以前,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
此之所谓文化大体就是指的中国的文化传统。
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而且为了救治大革命的祸殃,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
但是,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革命的名义发动的,实际上却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最最反动的黑暗的东西。
八十年代上半期,很有一些论证文化大革命为“封建社会主义”,论证应当“建立社会主义高度民族,”的文章发表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刊上,不过这阵风刮得并不长,热闹了没有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看法,蒙蒙胧胧地认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不同的。
后来知道庞朴同志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还把这个意思写成论文,在1993年“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后来又发表在同年《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上,题目就叫做“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很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章节内容:第一章至第五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1. 传统文化的定义2.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3.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第二章:文化传统的内涵1. 文化传统的定义2. 文化传统的特点3. 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演变第三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上)1. 传统习俗2. 传统艺术3. 传统建筑第四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下)1. 传统思想2. 传统宗教3. 传统节日第五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2. 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和挑战3. 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四、教学过程课时一:1. 导入新课,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0分钟)2. 分析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20分钟)3.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二:1. 讲解文化传统的内涵和特点(20分钟)2. 分析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习俗、艺术、建筑、思想和宗教等(20分钟)3. 讨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1.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2.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3. 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七章: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1. 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关系2. 传统文化在民族认同中的作用3. 传统文化在民族交流中的传播与影响第八章:传统文化与全球化1.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2.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交流与碰撞3. 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第九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2. 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3. 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作用第十章: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传承1. 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2. 青少年如何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3. 培养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七、教学过程课时三:1. 导入新课,讲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20分钟)2. 分析具体案例,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20分钟)3. 讨论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四:1. 讲解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关系(20分钟)2. 分析传统文化在民族认同中的作用和传播(20分钟)3. 讨论传统文化在民族交流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五:1. 导入新课,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20分钟)2. 分析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交流与碰撞(20分钟)3. 讨论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六:1. 讲解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20分钟)2. 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20分钟)3. 分析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作用(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七:1. 导入新课,讲解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20分钟)2. 分析青少年如何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20分钟)3. 探讨培养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9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新课推进
一、作者简介: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
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
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三、字词积累。
媲美咀嚼威慑刮垢蜕除自戕烙印攻讦钳制与时俱进抱残守缺明日黄花昙花一现孤芳自赏斑驳陆离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
传统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
文化传统的形成
文化传统的作用
文化传统的发展变化
4.财富和包袱
五、阅读传统文化部分,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何特点?
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
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请用实例进行说明。
(1)发掘抢救。
泥人、面人、风筝、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2)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伦理道德。
(3)古为今用:修身克己、中庸之道。
六、阅读文化传统部分,理解什么是文化传统,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1.文化传统的概念。
简单地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2.阅读文化传统的特点、产生及发展,思考中华民族具有哪些文化传统。
(1)爱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重视人的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应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变化?请分别举例说明。
文化传统的变化:自身发展中的变化,交流中产生的变化。
分别为:养儿防老的观念,法制的观念。
七、阅读“财富与包袱”部分,文章中已经举例说明,你能再举一例对它进行说明吗?
1.财富:周庄、乌镇。
2.包袱:安土重迁的思想。
八、理解写作特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是较深奥的概念,文章是如何使之易于理解的?
(1)比喻:更形象。
“文化与传统”是“蜜蜂和蜂蜜”。
(2)排比:更深入。
“制约着……支配着……控制着……左右着……”
(3)文学语言:更生动。
较之专业术语更有文采。
(4)论证过程:较严密。
九、对下列各组图片,运用本文有关论述,将每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谈谈你的理解。
课堂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
方式)。
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希望借着对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景仰和理解,在传统文化日益缺失的今天,我们能重拾中国文化曾有过的从容与优雅,在体会传统的路上越走越远!
布置作业
有人曾经说过:“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现代东西机会太多,太泛滥。
”如流行音乐、经典恶搞、明星八卦之类的。
引来人们的褒贬不一。
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