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背景: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2)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3)不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况:①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②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1)背景: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①辽沈战役:攻占锦州、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先后歼灭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以及杜聿明兵团。

③平津战役: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背景: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2)结果:国共两党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2.渡江战役: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追歼残匪: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4.胜利意义(1)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统一的新中国。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概念阐释]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内战。

(2)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成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①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②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防御①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学思之窗] (见教材P79)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提示: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

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内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所防备。

(3)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知识点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解放战争(教学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解放战争(教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国共北平和谈;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能力培养⑴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⑶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⑷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内战的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第17课解放战争)讲授新课一、内战的爆发1、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提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是如何阴谋发动内战的?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寻求美国援助,积极准备内战。

(运兵、借款、物资)玩弄假和平的阴谋---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提问:蒋介石为什么要三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认识蒋介石通过两面手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尽一切努力制止内战,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

另一方面,用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势力。

毛泽东一行到8月底到达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1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1 Word版含答案

《解放战争》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3.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的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军战争取得了决战胜利
4、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

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2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2 Word版含答案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利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导入新课: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让学生回答这三个时期“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什么时间?一、内战的爆发(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观看一段视频《重庆谈判》并结合教材,想一想: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意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3、争取和平民主的成果,完成下表。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思考: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方针,效果如何?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一)战略反攻1、读材料回答: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2)举行全国性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哪一军事行动?2、通过地图展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是什么?(二) 战略决战通过地图展示,战略决战的过程和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北平谈判:和谈破裂(二)渡江战役观看视频《渡江战役》,回答:1、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什么命令?2、在战役中哪国舰队进入作战区域被击毁。

3、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了什么?(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合作探究1、我来评判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

在山西的白云观蒋介石曾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斗导学刚要【学习目标】1.把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

2.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缘由,理解新民主主义成功的意义。

【资料补充】《双十协定》内容: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开内战;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

《双十协定》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白争取和平的诚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1)召开:1946年重庆(2)内容: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例如:《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建立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保持国家的和平进展;规定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并拥有用人权;规定政府委员名额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而全部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须有出席委员的三分之二赞成始得议决,等等。

假照实行这样的政府改组,国民党虽然在其中仍占有主要地位,但它已经不能为所欲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放战斗经过指出对应年月重大大事,并填好表格。

1、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开放?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

”认为这里的“门”是指:a、辽宁b、沈阳c、长春d、锦州3、有同学方案实地考证有关解放战斗时期淮海战役的史实,你认为他们应当去:a、徐州b、扬州c、苏州d、连云港4、三大战役的意义。

合作探究:成功缘由解放战斗以解放军的成功而告终,这时的毛泽东可以回答蒋介石出的算术题了,假如你是当时的毛泽东,你将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公式来应对蒋介石的算术题?整理提高:完成本课学问框架图课后感悟:。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预习导航 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预习导航 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预习导航上述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什么状况?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背景(1)重庆谈判:①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毛泽东等赴重庆。

②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3.初期战况(1)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2)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粉碎。

自主思考1946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应怎样认识美蒋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提示:背景:国民党悍然发动了内战;内战初期敌强我弱。

认识:美蒋反动派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其发动内战违背了民意,不得人心,最终必将失败。

知识点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1)概况:从1948年秋开始,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成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自主思考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这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有何重大意义?提示:国民党反动派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军事基础,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全国已处在革命胜利的前夜。

知识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胜利进程(1)北平谈判:①背景: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概况: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2)渡江战役: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教版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word学案

学校:临清实高学科:历史编写人:张海霞审稿人:王明强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第17课解放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程。这一时期,战争形势复杂多变,战略策略层出不穷,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深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爆发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斗争、战略决战、和平谈判及其破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史论结合,以丰富的史料支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小组合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7_解放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7_解放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庆谈判、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史实。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3)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2 教学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新知介绍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请学生看书找出国民党共产党参加谈判的目的,老师归纳。

(1)目的国民党: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拖延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3)协定内容:提问:在重庆谈判中有哪些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学生回答: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所以后来又召开政协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老师提问: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那么国民党首先进攻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战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

3.内战爆发:(1)标志:1946、6 中原解放区(2)战术:运动战(3)结果: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提问:中共发动了哪三次战役?了解每个战役的经过,三大战役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学生看书回答,老师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附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附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观众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出现了下图的镜头。

仔细观察,你认为当时毛泽东和蒋介石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这次谈话?双方谈话围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

和平建国。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概况:①为争取________,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

②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规定:________,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________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________的政协协议。

二、解放战争1.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1)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__方式,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________,八个月歼敌70多万,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2.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________和__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很快被人民解放军所粉碎。

3.战略反攻1947年6月,________、邓小平率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1)概况:①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解放军首先攻占______,接着解放____。

11月初,解放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以________为中心,先后歼灭了黄百韬、黄维兵团和________部,于1949年1月发起总攻,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③________和华北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

在攻克________和天津以后,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________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课前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 1945.8 原因:国,内战准备未完成,采取“”的策略共,为了结果:10月10日签定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1946夏-1947夏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和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1947.6,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胜利: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

但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4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和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课堂问题探究】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中新网2月20日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建筑群(见下图),一个昔日神秘的所在,这里曾是清王朝的两江总督署,是太平天国的天朝宫殿,是民国时代的总统府,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知道重庆谈判的内容及意义、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事实。

(2)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展示研习,提高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内战背景(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学生认识和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些典型的历史材料、历史图片和地图,设置历史情境,学生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2使学生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情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引出近代中国的发展史。

知识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掌握。

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了,对解放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记得不牢,知识不完整,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出清晰的线索。

对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另外要结合一些高考题讲解。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4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图片:课件展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这是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

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

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失望?也许心里还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重温解放区战争。

【活动】目标展示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7课解放战争 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7课解放战争 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思维激活右图是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是1945年 8月26日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赴重庆谈判时,与美国大使赫尔利等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全国人民迫切希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医治战争创伤。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表示愿与国民党和谈。

人民的愿望在当时变成现实了吗?中国共产党为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提示:(1)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人民的愿望在当时没能实现。

(2)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积极自卫。

在一系列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不得不用战争的方法推翻美蒋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解放战争。

自主整理一、内战的爆发1.背景(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他们真内战”的策略。

(2)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民主。

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等。

1946年召开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内战爆发(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8个月歼敌70多万。

国民党被迫转为重点进攻。

几个月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又被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年9月打响,11月初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

先后歼敌50多万,于1949年1月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迅速入关,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平津战役。

他们将敌人分割包围,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国民党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和谈: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7课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17课 解放战争基础巩固1蒋介石曾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所说的“先生”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B.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C.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D.美国总统杜鲁门2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符合的是( )A.“攻占锦州,关门打狗”B.“分割包围,瓮中捉鳖”C.“百万雄师,三路渡江”D.“千里跃进,逐鹿中原”3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导致“和平已经死了”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B.国民党不断扩大内战规模C.美国等国际势力的插手D.中间派无法左右国民政府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进行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5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

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参加了( )A.孟良崮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D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引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7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它在此作为历史的见证定格为永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1.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史实,如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等,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2.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了解内战爆发的背景,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图表展示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和概况,学生活动探究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提高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4.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情景创设:
1.内战的爆发
【探究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探究】2毛泽东已经洞悉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
提示:为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争取早日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等。

【探究3】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之余,中国共产党还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结合课本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提示: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等任务,这一切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探究1】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战争?何为外线战争?
提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外线——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探究2】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
提示:①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
②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
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探究3】三大战役为何首选锦州作为战役的开始?
提示:①可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收缩企图,实现关门打狗;
②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
③可利用东北非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过程指导:
1、本课内容较多,易引起学生学习时的厌倦,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采取:多媒体的形式,以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油画、示意图、歌曲、影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采用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且讨论的问题深浅适中,易于学生发挥。

2、突出重点,部分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3.难点突破
1.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
【突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2.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
【突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对抗共同走上抗日战场。

八年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基本处于合作状态。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蒋相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次破裂,由合作走向对抗。

双方经过长达三年的内战,最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归纳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