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资源利用_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
中国草地资源利用_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_鲁春霞
第24卷 第10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 l .24N o .10 2009年10月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O c t .,2009 收稿日期:2008-08-15;修订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技术开发(2006038053001)。
第一作者简介:鲁春霞(1965-),女,陕西省宝鸡市人,博士,副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S 300000178),主要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
E -m a i l :l u c x @i g s n r r .a c .c n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鲁春霞1,谢高地1,成升魁1,马蓓蓓1,2,冯 跃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功能性,既提供多种畜牧产品,同时也具有多样化的生态服务,诸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因此,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和谐并存的统一体。
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4×108h m 2,其中80%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即主要分布在兴安岭—燕山—吕梁山—秦岭—西藏高原东缘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
因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保障北方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双重角色。
1949年以来,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忽视了对生态功能和服务的养护,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从而影响生态服务的发挥,导致了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
一是在突出生产功能的政策导向下,片面追求草地生产功能最大化,导致大量优质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地资源缩减,出现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生态退化,生态服务功能受到显著损害。
二是由于生产要素投入不足,使得草地系统输出和输入不平衡,难以维持正常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从而导致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
草地资源的管理制度
草地资源的管理制度一、草地资源的重要性草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能够提供人类食物和药材,还可以保护地表不被侵蚀,减少洪水发生,改善气候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草地在农业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优质牧草,增加畜禽养殖产量,改善食品质量。
因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草地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草地资源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草地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草原退化,草地覆盖减少,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2.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很多地区对草地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的制度和规范,导致草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3. 缺乏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些地方对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存在随意破坏草地资源的情况。
三、草地资源管理的原则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
在管理草地资源时,应当以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尽量减少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可持续利用原则。
在利用草地资源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尽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
3. 科学管理原则。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草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4. 全民参与原则。
在草地资源管理中,应当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增强人们对草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意识。
四、草地资源管理的措施为了更好地管理草地资源,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草地资源调查和监测。
建立健全的草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草地资源的动态情况。
2. 制定草地资源管理规范。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资源管理规范,规范草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强化草地资源保护。
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严禁随意破坏草地资源,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
4. 宣传草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草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草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现状和修复对策
花很小,没有花瓣,靠风传粉;
果实为颖果。
(1)草地旳分类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地带性草地
寒带苔原
草山、草坡、草滩——非地带性草地
(2)分布: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温带草原:亚、欧、南美、北美、澳
寒带苔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2 退耕还林还草, 适度载畜, 建立科学合理旳 草地建设利用制度
3 国家加大草地生态治理经费旳投入
4 利用生物措施遵守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
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草山、草坡、草滩:高山高原旳山麓地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寒带苔原带
青藏高原
世界草地分布图
草地生态系统旳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旳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具有多种 功能。草地旳生态服务功能涉及了支撑人类生存环境、调节大气 条件、维持生命系统和提供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体现为生 态、生产和生活3个方面。
黄羊
虫害
鼠害
草地生态系统旳修复对策
(1)草地退化旳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需要处理旳关键: 控制人口增长、 改善经济构造、 加速经济发展
中华环境奖取得者—殷玉珍
【为保护草原旳老人点赞】杨格桑,年过古稀旳藏族老人,背着旧
书包进一步甘南草原、牧区捡垃圾,讲环境保护知识。老人走完40多 子,最远一天徒步45公里,他把草原上旳垃圾送到市区垃圾收购点。 在老人带领下,诸多人自发构成"保护草原志愿者队伍"。
呼麦
文 化
草 原
摔跤
畜 牧 生 产
牧场退化
假如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
草地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研究
草地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研究草地资源是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粮仓和栖息地之一,在社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资源密集型经济和高消耗型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草地资源面临着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艰巨挑战。
草地资源的开发草地资源是一个无穷尽的宝库,在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经济上,草地资源包括草原畜牧业、草业旅游、草地种子、饲料、草制品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草地畜牧业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为这是草地资源的大宗消费。
同时,草地畜牧业也是草地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利用草地生产肉、奶及毛皮等产品,带动农牧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草地还可以用于草海矿三元复合生产等方面。
这种综合开发的模式不仅可以使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当地民众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草地资源的生态保护然而,草地资源的开发也需要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
草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脆弱和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因为自身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受到严重的损失。
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草地使用过度和恶化。
首先,要推广科学种草技术,坚持草地的合理利用和保育。
科学种草包括合理掌握草地的灌、休、放、急管制度,改善草地性状和演替经营方式等。
通过科学种草的方法,可以避免草地过度放牧、恶化和退化等问题。
其次,针对草地大面积退化的现象,可以采用生物改良、地理信息系统和草种改良等技术手段,促进草地恢复和再生。
在生物改良方面,可以对草地进行人工关爱、松散土壤、改变盐碱所等措施。
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则可以有效的记录、分析和预测草地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最后,政府必须积极的参与草地资源的保护。
这包括制定法规、规划和行动计划,多方位的投资和补助和加强监管等措施。
政府的参与,对于草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语草地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岿然不动的关系,决定了我们不能极端地采取破坏性措施,而应该探寻科学、适度的开发和保护模式。
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研究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研究摘要:草地生态系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保障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探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一、引言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碳循环、水土保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了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描述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草地生态系统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 水土保持功能:草地植被在黄河流域的引水洪水带中起到了重要的固土保水作用,减缓了洪水的冲击,保持了水土资源的稳定。
3. 土壤肥力增长功能:草地植物的根系对土壤有着维护与营养作用,增加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4. 碳循环功能:草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其中部分碳质固定在地下,起到了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
5. 食物生产功能:草地生态系统为牧业提供了丰富的草料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权衡协同关系1.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草业生产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草地的过度利用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从而影响草业生产。
合理的草地管理和养护措施,能够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并提高草业生产能力。
2.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水资源管理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草地生态系统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洪水峰值,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草地的灌溉用水需求也要与其他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权衡,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3.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农业发展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草地生态系统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农业的过度发展和草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作为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之一,对于提供口粮和生活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草地畜牧业常常存在着过度放牧和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使得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对于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已经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1. 鼓励放牧轮换传统的放牧方式常常会导致草地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可以通过鼓励放牧轮换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将牲畜分区放牧,充分利用草地资源,避免过度损耗,从而使得草地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和修复。
2. 推广畜牧业生态养殖模式畜牧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饲料浪费和粪便排放问题,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破坏。
可以通过推广畜牧业生态养殖模式,例如逐步采用优良品种的牲畜,改进饲料和粪便处理技术,减少对草地的破坏,实现畜牧与生态的共生共存。
3. 引导农牧交错发展在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中,应当引导农牧交错发展,即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发展经济作物与牲畜养殖相结合。
通过合理布局农田,牧场,实现耕牧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农畜间的循环利用,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1. 加强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的发展与保护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应当加强一些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强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落实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有序规划利用草地资源,使得草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2. 加大草地资源的整治和治理力度在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当加大对草地资源的整治和治理力度。
例如加强对于草地退化的整治,推广草地生态恢复和修复技术,提高草地生态环境的质量。
3. 完善草地畜牧业生态补偿政策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政策的支持,因此应当完善草地畜牧业生态补偿政策,即通过政府购买退耕还草,推广生态畜牧业等方式,对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的地区进行相应补偿,提高广大畜牧业的生态环保意识。
草地资源管理办法
草地资源管理办法草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地资源,制定草地资源管理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草地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以及实施办法。
1. 草地资源管理的原则1.1 自然保护原则草地资源管理应遵循自然保护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不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保护和恢复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1.2 可持续利用原则草地资源管理应注重可持续利用,确保草地资源能够长期有效地被利用。
要合理规划和利用草地资源,保持草地的可更新性和再生能力。
1.3 综合协调原则草地资源管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草地的多种功能,如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要平衡不同利益关系,使草地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广泛的利用。
2. 草地资源管理的目标2.1 保护生态环境草地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土壤水分平衡,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
要采取措施,防止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退化。
2.2 提高草地品质草地资源管理要提高草地的品质和产量,增加草地的营养价值,提高畜牧业生产力。
要选择适宜的草种和合理的育种技术,改善草地的品种结构和草质组成。
2.3 促进草地产业发展草地资源管理要促进草地产业的发展,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要推动农牧民的草地生产经营,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草地经济价值和农牧民收入。
3. 草地资源管理的实施办法3.1 制定草地保护政策草地资源管理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草地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要加强对草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草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草地的执法监督。
3.2 加强草地规划和管理草地资源管理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分草地利用区。
要根据草地的生态条件和土壤类型,确定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和草地功能分区。
3.3 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草地资源管理要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要开展草地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工作,加强对草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草原的国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一直是我们国家政府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草地生态系统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草原的生态环境、动物的种群和保护等。
在这方面,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和动物资源的保护。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草原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站等制度,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稀有野生动物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砍伐树木和采矿等人类活动,从而保证自然资源的流动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其次,加强草地的种植和保护,促进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防止和治理。
在草原流域上游,政府通过护林、草护牧、植树造林等方式,保护水源,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发展。
在耕地禁牧区,也可以发展牧草业和善马散养等方式,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和管理动物资源是保障生态平衡和避免人与动物的冲突的重要措施。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动物资源的国家,有多种动物种群。
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我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和管理其种群数量。
首先,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政府划定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确保了原住民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和平共存。
在保护区内,捕猎和砍伐等活动是禁止的。
政府积极行动,宣传保护区的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
其次,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使用遥感、GPS等技术,或开展普查和监测等科技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动方式,也可以更好地布置监测点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总之,草地生态系统和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
中国的土地草地资源管理与保护
中国的土地草地资源管理与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和草地资源管理与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地草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和草地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土地和草地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被世界公认为资源稀缺的国家,土地资源也不例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中国的草地资源丰富,占据全球的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过度使用、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等原因,草地的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分析土地和草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制定合理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首要问题是土地承载力过载和土地错位发展。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承载力已经超过了其所能负担的范围,这导致了土地过度开发、过度压榨的现象。
另外,土地的错位发展也值得关注,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草地资源保护方面,主要问题是草地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
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地的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的增加,过度开发则破坏了草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了草地的持续利用能力。
最后,对于土地和草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策略。
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承载力评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建立土地保护和恢复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与保护。
在草地资源保护方面,应制定严格的草地放牧管理制度,合理规划牧区布局,减少草地过度放牧的问题。
此外,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大力推进天然草地保护与人工草地建设,提高草地的质量与数量。
总之,中国的土地和草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土地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才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者:白生全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7期白生全(青海省天峻县舟群乡综合站,青海天峻 817200)摘要:近些年,天峻县草地资源日渐退化,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本文以草地资源管理为立足点,从草地管理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本地区草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确保本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草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1 前言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北部,青海湖西北侧,西北部与甘肃省交界,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是海西州主要的牧业县之一。
这里毒杂草丛生、鼠虫害多、载畜量大,由于这些问题导致近年来本地区的草地资源日益退化,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本文以草地资源管理为立足点,从草地管理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本地区草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确保本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草地资源管理含义草地资源管理隶属于草原管理学研究的范畴,是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分支。
草地资源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管理好草地资源、用好草地资源,这也是畜牧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讨论的问题。
草地资源管理理念的提出是以生态学和经济原则相结合为基础,是阐述草地管理的一门科学,研究怎样改进本地区草地资源,怎样适当地利用草料以饲养牲畜,提高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草地资源管理的意义从国家角度来看,一国农业发展不仅要看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情况,还要看畜牧业发展情况。
因为畜牧业关系着一个国家肉、乳、蛋等食品供应情况,同时还是轻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来源。
由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乎着一国经济、民生水平等的头等大事。
而做好草地资源管理,则是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草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从民生角度来看,牲畜以草为食,草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
要发展我国的动物性生产,就必须先发展草业。
由此,要发展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为人类社会提供优质丰富的肉、乳、蛋、皮、毛等的供给,巩固发展草地这一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草地资源开发的利益关系协调探讨
草地资源开发的利益关系协调探讨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
草地不仅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丰富多样的再生资源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草地资源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其特点是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与合理利用管理的条件下,以更新繁衍被人类永续利用,反之,可以崩溃解体甚至消失和灭绝。
在这种情况下,草地资源作为从事畜牧业各民族的生存资源,必须注重其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协调。
标签: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协调1 草地资源是从事畜牧业各民族的基本生存资源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
草地不仅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丰富多样的再生资源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全国牧区122个县(旗),半农牧区有137个县(旗)。
在这些牧区中草地类型多样,共有7大类,22个亚类,有各种牧草3000多种,人工栽培牧草数十种,许多种牧草产量高,抗逆力强,营养丰富。
同时,还分布有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数十种,名贵药材和珍贵经济植物数百种。
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着占全国1/3以上的大牲畜和绵、山羊,每年生产大量的畜产品,支援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
草地资源作为从事畜牧业各民族的基本生存资源,事实上已经被赋予客观含义:既是物质资源,又是精神资源,是其安身立身的场所。
此外,草原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是21世纪我国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
可见。
草地资源是上天赐给西部人民的宝贵自然财富,是从事畜牧业各民族的基本生存资源。
草地资源传统的利用方式形成草——畜——人的自给,草地居民经验性地循着已经建构的草原生态伦理维系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农耕方式对草原的渗透率先改变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秩序,清代对内蒙古的大面积垦殖导致了草原的大面积退化和沙化;当代工业文明对草原植被覆盖下的煤藏资源的发现,再一次给草原生态体系不祥之音,工业文明对草原生态的不当改变,事实上加深了草原的生态危机。
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研究
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研究概述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高生产力,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能量生产、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
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指草地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生物量所能生产的能量。
其中,生产力又可分为总生产力和净生产力两种。
总生产力总生产力是指草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生物质总量。
草地生态系统中总生产力主要受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文、光照等,而物种多样性则是指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植物所共同合成的生物量。
总生产力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生态系统分区的基础数据之一。
净生产力净生产力是指草地生态系统中单位时间内自身消耗能量后所剩余的、可供外部利用的生物体量。
净生产力表示草地生态系统的真实生产能力,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
净生产力受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其中,人类活动对草地净生产力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开垦草地、草地退化等。
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包括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物种保育、景观美化等。
这些生态功能是草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直接和间接服务,并且这些功能的实现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土壤保持草地生态系统对土壤的保护是其最基本的生态功能之一,草地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机质作用,增强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对土壤的侵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此外,草原植物通过吸收、储藏降水,有利于引导其慢慢渗透到土壤中,起到了一定的沙漠化防治作用。
水源涵养草地生态系统通过水,维系自身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草原植物通过根系吸水,增加土壤储水容量,草原地下水的充分利用,当草原植物停止生长时,土壤水分开始慢慢流失,形成了草原生态系统自然的降水汇流和水循环。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保育与利用经验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保育与利用经验农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而草地牧业则是农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草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完整的草本植被,是现代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体系之一。
草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是不可或缺的。
下文将介绍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经验。
第一部分:概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深,草原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随着政策的调整和立法的完善,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逐渐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
第二部分:草地资源管理和保护针对目前我国草地资源面临的问题,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通过加强草地综合改良,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措施如下:1. 修建生态护坡。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了众多生态护坡的建设项目,采用了高效的植物复盖方法,保证了护坡的生态修复效果。
2. 草地综合治理。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仅是草本植被的加成,还包括了土壤、水文等多种微生态因素。
为了实现草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对草地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抑制干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部分: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域,如何加强对草地的合理利用、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草原利用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1. 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
在保持草原基本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草原畜牧业管理和生产方式,提高草地利用效率,实现品种优化、规模经营和产业升级。
2. 发展生态草畜一体化。
以草地资源为载体,以草畜协调为核心,通过生态系统的优化使草畜协调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结论草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建立在生态环境基础上的重要资源,其特点是生态脆弱、资源丰富、利用复杂。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经验可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借鉴,提高草地利用效率,实现草原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管理与利用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管理与利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愈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自然资源的众多分类中,草地资源被认为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一类资源。
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草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草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方法与意义,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草地资源管理的意义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草地资源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保护:草地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保护草地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2. 水土保持:草地的根系对土壤具有良好的固持能力,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
3. 温室气体减排:草地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4. 经济利益:草地资源可以提供草食动物的饲料,也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草地资源管理的方法草地资源管理的方法包括合理规划、科学利用和综合治理等方面。
1. 合理规划:在草地资源管理中,首先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草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明确保护和开发的目标。
2. 科学利用:草地资源可以利用于牧草种植、草食动物饲养等方面。
在利用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管理与养护,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保护和恢复草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等手段,恢复和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草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管理与利用草地资源,自然资源部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草地资源管理的法制保障,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政策,提高管理效能。
2. 科学技术支撑:增加科技投入,推动草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
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草地资源作为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畜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多重功能。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包括其分布特点、数量变化、质量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草地资源的详细剖析,本文旨在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和保护策略,以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支撑。
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将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等多种手段,对中国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量化评估。
结合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资料,深入剖析草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过度放牧、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和技术措施,旨在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为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草地资源的总量与结构中国作为世界上草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其草地资源总量相当可观。
据统计,中国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一半,广袤的草地分布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草地类型。
这些草地不仅为畜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地健康的重要力量。
在结构上,中国草地资源主要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大类。
天然草地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广泛分布于各个省份,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地区。
这些天然草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人工草地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是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产物。
中国草地资源在垂直分布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从低海拔的平原到高海拔的山地,草地类型依次从低矮的草本植物向高大的灌木和乔木转变,形成了独特的垂直景观。
这种层次性的分布格局不仅丰富了草地资源的多样性,也为不同海拔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草地资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草地资源总量丰富,但结构并不均衡。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山西农业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学号 Z姓名李奶玉课程名称草地资源与管理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领域草业科学授课教师董宽虎2016年10月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摘要: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2,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基地。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草地面积约有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是世界上第三草地大国。
面对如此庞大的草地资源条件,我们需要更好的利用各大草地资源的优势,在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资源,更好的发展好特色的畜牧业等,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关键词:草地资源;生态平衡;畜牧业;环境草地,即生长草本或木本植物,有相应的动物、微生物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景观,可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陆地部分。
其泛指意义是草原的同义语。
它包含天然的和栽培的具有草地生产特性的土地,以及与此有关的气候、土地、水源、位点特性以及所承载的生物。
草地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水热资源,但草地也是生态脆弱地带。
不合理的农垦、放牧、采樵都可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导致草地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目前全世界草地资源绝大部分面临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
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食家畜,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1]。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大农业生产系统中,畜牧业生产的比重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草原科学理论与技术,使草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一、我国草地资源的类型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2]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谈中国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0年1月(上)总101期魅力中国谈中国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付茂榜(贵州大学南校区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0)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1-0070-01摘要:草地资源是中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发展畜牧业、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都有重大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探讨如何合理的利用中国草地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措施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功能性,既提供多种畜牧产品,同时也具有多样化的生态服务,诸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研究表明,牧草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功效并不比森林逊色。
据调查,在一般状态下,草地比裸露地面的土壤含水量高20%以上。
在大雨状态下,草地可使陡坡地面径流减少47%~60%,泥土冲刷量减少75%。
1公顷草地1年至少可防止63390公斤地表土风蚀。
然而建国以来,我国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导致我国的草地资源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发。
一、四个重点保护区域1.北方天然草地资源保护区。
一是重点保护天然草地植被,严禁毁草开荒、滥挖、乱搂、破坏草地植被,围栏封育、划区轮牧,防治鼠虫害发生;二是加强基本草场保护及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和饲料基地配套的家庭牧场;三是在沙地和沙漠边缘以草治沙,大力种植旱生、超旱生牧草与灌木,提高植被覆盖度,草、灌结合,防风固沙,遏制草地沙化的势头。
2.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保护区。
以保护草地天然生态系统为主,加强草地植被保护与恢复。
重点搞好江河源头草地保护,生态脆弱区退牧育草,草地治虫灭鼠,基本草场保护与牧区节水浇灌设施建设,防止不合理开发。
3.东北华北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区。
主要方向是保护与改良天然草地,发展人工草地,保护湿地草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综合防治草地沙化、盐渍化及水土流失,陡坡地退耕种草种树,建立高品质草地,开展多种经营。
我国草原的利用和破坏概况
我国有草地面积432 公顷, 占世界草地的13%,比 耕地和林地的总和还多,仅次于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二草 原大国。草地资源主要包括北方草原、南方草山草坡、沿 海滩涂、湿地和农区天然草地等,其中包括18个大类、38 个亚类和1000多个型,类型之多也位居世界各国之首;草 地资源中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约有7000多种 牧草和上千种动物,是亚洲乃至世界的最大生物基因库。 丰富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生产 资料,而且也是我国东南部地区目前, 全世界已有4500 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 10 亿 人口饱受沙漠化威胁。我国已成 世界上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据林业部宣布的调查结果, 我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 168.9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 17.6%, 近20年每年以2460 平方 公里扩展, 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 的县, 年损失540 亿元。
1、草原退化
我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 其中, 中 度以上退化程度的草地达1.3 亿公顷, 占全国草 地面积的1/3, 且每年仍以200 万公顷的速度递 增, 退化速度每年约0.5%, 而人工草地和改良草 地的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3%, 建设速度远远赶 不上退化速度。
•
由于草地退化的扩大和加剧, 生产力不 断下降, 单位面积草地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30%, 单位面积草地产值只相当于澳 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荷兰的1/50。
我国草原利用现状
作为草地资源大国,我国的草地生产力 水平却远远滞后,全国平均每公顷草地仅 生产7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的30%;而由草原牧区提供的畜产品仅占 全国总量的不足10%。这充分说明我国的 草地资源远未得到合理、高效的开发与利 用,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草地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肉类、乳制品和毛皮等动物制品的需求,而且还能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草地畜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产方式失衡、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需要调整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方式。
草地畜牧业是一种以草为主食,以牧草为生产工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利用草地资源,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生产和生态功能。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不同地区灌溉水源、土地肥力、气候和天气条件等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采取适合的生产方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生产效果。
其次,需要加强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环境治理。
随着草地畜牧业规模的扩大,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首先,草地畜牧业带来的排泄物等有机废弃物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草地畜牧业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的损失,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环境管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规范放牧行为,限制放牧密度和时间,并设置草地保护区和禁牧区,以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生态环境损失。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科学技术手段,如农艺操作、水土保持等,加强草地的保护,以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健康的生态环境。
总之,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最佳途径,逐步打造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切实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10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ol124No110 2009年10月JOURNAL OF NAT URAL RES OURCES Oct.,2009 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鲁春霞1,谢高地1,成升魁1,马蓓蓓1,2,冯 跃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功能性,既提供多种畜牧产品,同时也具有多样化的生态服务,诸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因此,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和谐并存的统一体。
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4×108h m2,其中80%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即主要分布在兴安岭—燕山—吕梁山—秦岭—西藏高原东缘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
因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保障北方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双重角色。
1949年以来,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忽视了对生态功能和服务的养护,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从而影响生态服务的发挥,导致了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
一是在突出生产功能的政策导向下,片面追求草地生产功能最大化,导致大量优质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地资源缩减,出现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生态退化,生态服务功能受到显著损害。
二是由于生产要素投入不足,使得草地系统输出和输入不平衡,难以维持正常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从而导致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
这主要是由于草地资源是我国的公共财产资源,即使实行草地承包制度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加上缺少政策制度的约束,因此形成了对草地资源的掠夺式利用。
三是我国畜产品生产需求增长与生态功能保护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
在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中“重用轻养”的失误既阻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更加剧了我国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
所以,在我国人口趋多、耕地趋少、粮食趋紧、畜产品消费趋增的态势下,充分利用占国土面积41%的草地资源,建立生态保护约束下的草地资源利用模式,协调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关系,是解决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冲突与协调中图分类号:S812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9)10-1685-12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多种畜牧产品,而且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服务,诸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孕育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等,是保障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
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4×108hm2,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1%,其中可利用面积313×108hm2。
包括牧区草原3×108h m2,农区草山草坡0187×108hm2,滩涂草地0113×108h m2[122]。
牧区草地主要分布的藏、内蒙古、新、青、川、甘、滇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第二级阶地上,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几大水系的源头和中上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同时,我国天然草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收稿日期:2008-08-15;修订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技术开发(2006038053001)。
第一作者简介:鲁春霞(1965-),女,陕西省宝鸡市人,博士,副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S300000178),主要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
E2mail:lucx@1686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4卷小,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因此,草地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保障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屏障。
健康的草地生态系统是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和谐并存的统一体。
由于我国长期重利用、轻保护,进行掠夺式的草地经营,不仅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同时也损害了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自身活力,草地的生态服务亦随之衰退、减弱甚至丧失。
因而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普遍退化。
目前,全国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仍达每年200×104hm2的速度。
因此,恢复和重建草地的多功能性,促进生产和生态功能的协调,是保障我国草地资源安全利用的根本。
本文旨在分析回顾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导致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矛盾冲突的因素,提出了确立明智的政策导向,促进牧业发展政策与生态建设政策的协调并行,并实行草地生态系统优化管理,通过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的多目标、多功能的协调,实现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等建议。
1 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111 突出生产功能:不合理的政策激励导致生态功能退化我国草地资源的80%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即主要分布在兴安岭—燕山—吕梁山—秦岭—西藏高原东缘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在追求生产功能最大化的经济活动过度干扰下易产生退化,从而影响生态服务的发挥,导致了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
长期以来,我国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出现的重要失误之一就是片面追求生产功能、忽视生态功能的错误政策导向,由此产生了两个政策效果:其一是大片的草场被开垦为农田;其二是草地超载过牧严重,导致草地普遍退化。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49年开始,在“大跃进”、“以粮为纲”等政策的激励下,围绕粮食生产这一核心,我国草地开垦活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自1949年以来,共开垦草原1930×104hm2,为我国草原面积的418%,全国耕地面积的1812%来自草原开垦[3]。
其中,1986—1996年黑、内蒙古、甘、新4省区新开垦的194×104h m2土地中就有95153×104hm2撂荒。
随着草地开垦活动的扩展,草地边界线不断后退,原来的草原牧区成为农牧交错区。
草地面积的缩小、天然植被的破坏使我国草地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等多种功能日趋退化。
表1 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对草地资源的影响Table1 I m pact of state’s agricultural policy on grassland res ources时期相关政策内容对草地资源的影响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农业“大跃进”运动,强调粮食增产增收第一次草地垦荒高潮:青海开垦草地67×104hm2,新疆开垦345×104hm2[4]调整时期(1961—1965年)全党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把农业放在首位第二次垦荒高潮:黑龙江省在1962—1965年期间共开垦草地8913×104hm2[5]文革时期(1966—1976年)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全面展开农田基本建设第三次垦荒高潮:青海省于1964—1974年在柴达木盆地开荒112×104hm2改革开放以来(1986—2000年)政府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价格提升第四次垦荒高潮:1995—2000青海开垦草地21144×104hm2[6];1986—1996年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省开垦草地194×104hm2[7] 10期鲁春霞等: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1687 在突出畜牧业生产功能的政策指导下,完全忽略了草地的生态功能,草地利用的唯一目标是饲草产出和牲畜养殖规模最大化。
从我国西部6省的牲畜数量变化就可以看出这一特征。
1950年代这里共有牲畜218113×104头(只),到1990年代增加到1470817×104头(只),增长了5倍多。
而草地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将近1000×104hm2。
超载使内蒙古呼盟草地产草量比解放初期下降30%~50%,牧草高度平均由45c m下降到8 c m[4]。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草地承包到户以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草地超载程度持续增大。
据2000年T M遥感影像调查,全国120个纯牧县和146个半农半牧县的草原,实际超载了7424×104羊单位,超载率达到48%。
草原持续超载,过度利用,导致产草量下降,草地覆盖度下降,裸土、裸沙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导致草地植被消亡,成为沙地、沙尘源[8]。
据统计,我国北方牧区20世纪70年代退化草原面积约占10%,80年代初占30%,90年代中期己达50%;已有1137×108hm2的草原发生退化,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3[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退化草地面积866617×104hm2,至90年代中期已近13333×104 h m2。
与60年代相比,现在单位面积的产草量已下降了30%~50%,草地载畜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22139羊单位/h m2下降11128羊单位/h m2[10]。
草地的超强度利用破坏了系统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和谐共生状态,呈现结构性和功能性退化,即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鼠虫害等问题突出,草地生态服务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能力下降(图1)。
图1 中国北方牧区草地退化趋势及其效应Fig11 Trend and effects of rangeland degradati on in North China112 公共财产资源利用缺陷: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加剧了生态功能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产出就应该有投入,方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
在没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如果草地资源利用维持在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整能力之内时,系统尚可维持正常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一旦为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利用程度超过了草地自我调节的限度,就会造成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退化,最终形成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
1949年以前,由于草原牧区人口稀少,牲畜规模较小,牧户采用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完全依赖草地的自然生产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即使没有投入也可基本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
1949年以来,在我国经济私有制改造完成后,草地资源就完全成为一种公共财产资源1688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4卷(表2)。
自此,牧民主要采用固定放牧模式,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草地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缺少制度性的约束,草地利用长期处于“草原无主,牧民无权,侵占无妨,破坏无罪”的无序状态[11]。
尤其在1978年开始实行草地承包制度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促使牧民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而无视草场的生态质量是否恶化,对草地资源进行掠夺式利用,形成哈丁所谓的“公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