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培训
新课标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新课标信息技术培训笔记一、导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影响也日益显著。
新课标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下面是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理念1.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新课标提出了更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的发展进行内容的设计,注重信息技术实际应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社会需求。
3.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多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提倡开放性实验和实践。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设计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感到有趣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注重项目驱动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项目驱动,通过设计不同的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还要注重项目实践的引导,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及评价1.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新高考浙江版高中信息技术专题五 信息系统概述及安全知识点归纳讲解PPT
主要任务
加快基础设施
加快调整与改
建设,教育培训 革,逐步消除发
(提高认识)
展不利因素。
加强教育培训,
提升信息素质
改进体制机制
关注弱势群
体、实施普遍
服务
鼓励创新
考点三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护
一、信息安全与保护
(一)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1.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其中个
b.未经软件版权人的允许,不得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修改、传播等操作,
更不能进行商业性转让、销售等侵权活动。
3.自媒体时代
1)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反映社情民意是自媒体带给人们最大的好处。
2)自媒体在享有通信自由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选择权时,也理应
承担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自媒体时代,我们在传播信息时要提升自律
面性。
3.在线政府
在线政府的特征:
1)科学决策。2)公开透明。3)高效治理。
4)互动参与。
4.数字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发生了深刻变化。
1)生活工具数字化。
2)生活方式数字化。
3)生活内容数字化。
(三)中国信息社会的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
信息社会
准备阶段
发展阶段
线、有线、光纤、卫星数据通信设施以及电视、电话等设备。
5.用户
信息系统中的用户范围很广,如信息系统的使用者、计算机和非计算机
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
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及人工收集、加工、传输信息的有关人员等。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收集和输入功能
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把数据收集并记录下来,整理成信息系统要求的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2017版)
首次提出用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来衡量学业质量,并以学科核心素 养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描述不同水平 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不同学习结果的评估更加明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行为 学科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 与创新
信息社会 责任
个体运用计算机科 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 信息社会中的
学领域的思想方法,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 个体在文化修
在形成问题解决方 案的过程中产生的 一系列思维活动
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 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 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
养、道德规范 和行为自律等 方面应尽的责
2017年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 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表现
学业质量水平
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 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 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 综合程度进行划分 共有4级
学业质量水平与 考试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标准阶段性评 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 试、学业水平等级性考 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2017
2013
(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 的合格公民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 身学习的平台 (三)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 信息技术课程 (四)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 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 康的信息文化
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个体对信息的 敏感度和对信 息价值得判断 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基本原理 •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 • 办公软件操作实践 • 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 • 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编程初步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CHAPTER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应用软件
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 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 需求。
编程语言与工具
如C、Java、Python等编 程语言和相应的开发工具 。
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制,程序和数据存储 在存储器中,以运算器为中心。
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程序 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集合。
包括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信息保 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防范策 略和技术手段。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习成果展示
通过完成作品、项目或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 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反思
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分析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问题解决等方 面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未来学习规划
根据自我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明确需要继续 学习和提高的方面。
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
教育、娱乐、广告、艺术、科学计算等。
常见多媒体文件格式转换方法
图像文件格式转换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进行不同格式之间的 转换,如JPG、PNG、BMP等。
音频文件格式转换
使用音频编辑软件(如Audacity)实现不同音频格式之间 的转换,如MP3、WAV、AAC等。
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功能
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 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五大 功能。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掌握信息、数据、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3.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2. 信息、数据与信息素养;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4.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信息、数据、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讲解信息、数据、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如通信、教育、医疗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讨论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2. 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组成;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相互关系;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新课导入: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讲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组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全部教学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课程的教学提供全面的教学案。
根据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内容,我们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建议,以帮助他们研究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 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应用于生活和研究中。
- 培养信息技术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操作-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界面的使用- 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2. 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和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资源的搜索和利用3. 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处理- 多媒体信息的表达与编辑- 图像处理与图形设计- 音频和视频处理技术4. 数据处理与数据库- 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5.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实践操作:提供计算机实验室或个人电脑,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互动:通过问题解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定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任务: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使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资料: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研究和拓展。
七、教学安排本教学案建议安排为一个学期,每周三课时,共计36课时。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重点。
本文将以专题型的风格,探讨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高中教学;培养策略一、培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整理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同时,信息技术学科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编程、设计等技能,学生可以自主开发出各种应用程序和创意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二)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掌握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学科能力,更是一种必备的职业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更多的竞争优势。
无论是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还是其他行业,信息技术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素质。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可以了解信息的特点和价值,学会正确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网络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四)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案浙江版新课程信息技术七上始业教育
网络道德与法律
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道德与法律教育
尊重他人,不发布和传播不良信息, 不参与网络欺凌,保护个人隐私等。
加强网络道德与法律教育,提高中小 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网络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活动, 保护知识产权等。
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定义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获取、处理、 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遵
联,共同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体系。
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是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包括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诞生等。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电子邮件收发
了解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 学习如何申请和登录电子 邮箱,以及发送和接收邮 件。
网络资源下载
学习如何下载网络资源, 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并了解版权和网络安全知 识。
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介绍
了解几种常见的编程语言 及其特点,如Python、 Java、C等。
编程基础概念
学习变量、数据类型、控 制结构等编程基础知识, 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的设置以及图文混排等操作。
Excel数据处理
02
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如数据输入、格式设置、公式和函数的
使用,以及数据排序、筛选和图表制作等。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03
学习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掌握幻灯片母版、动画效果、切换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研究
评价 项 目
分值
执 行 细 则
出勤考核
5
旷课每 课 时扣 1 ,病 事假 扣0 分 ( 病 事假 的主 动利 用课 余 时间补 上并 完成课 堂任 务 可取 消 分 . 5 请
扣 分 )。
学习态度 作业评 价
1 5 2 0
玩 游戏 、逃避教 师控 制 、故 意损坏公 物 ,以及其 它违反课 堂 纪律 等行 为 ,扣05 次 。 分/ 每 份作 业1 ,按 5 分 分制评 价 ,不交作 业为0 。 当一 学年 中作业总数 不等 于2 时 ,将 得分按 满分 分 O 2 进 行折 算。 0
施 信 息 技 术 课程 中学 生 修 习评 价 机 制 ,是 个 现 实 的挑 战 。
课 程 的 不 同 ,评 价 的 运 行 体 系 格 式 也 会 有 所 不 同 ,只 有适合 的才是 有效 的。信息技术 课程教 与学的过程都 是 以 “ 网络 + 端 ” 为 平 台 开 展 的 ,这 就 是本 课 程 的 教 学 环 境 优 终
育评 价 观 应 该 突 显 教 育 评 价 的 发 展 性 功 能 、 强 调 评 价 主 体 的 互 动 和 参 与 、评 价 内容 与 方 式 的 多元 化 以 及 评 价 过 程 的 动 态发 展 等 。 由 于 学段 、 学 生 、 学 科 的 不 同 ,课 堂 评 价 必 然 要 有 所 区别 , 这 样 才 能 更 好 地 促 进 学 科 教 学 发 展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体 现 评 价 的 价 值 所 在 。 浙 江 省 崃 州 市 第 一 中 学 的 孔 樟 军 老 师 即 依 据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设 计 了 一 个 融 “ 、 练 、评 ” 为 一 体 的信 息 技 术 教 学评 价 体 系 . 学 既 实现 了 学 生 修 习 档 案 建 立 与 评 价 统 计 工 作 的 自动 化 , 同 时 也 减 轻 了教 师 的 工 作 负担 。 广 大 教 师 应 结 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前言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为了辅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们特制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本标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信息素养水平,增强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和项目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内容。
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程序设计与开发。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方法。
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Web开发等内容。
3.网络技术。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网络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网络管理和安全的基本方法。
4.信息系统应用。
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大数据应用等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应用的基本原理。
5.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学生应该通过课外实践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探索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
}基 金 来源 : 文 系浙 江 省教 育厅 科 研 项 目( 目编 号 :0 78 4) 宁波 市 2 0 本 项 20 0 6 及 0 8年教 育规 划项 目的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
1 中 教 信 化/004t a f 2 国 育 息 211(e ) E ̄ ,
教 学 实践 两方 面 的适 应情 况进 行 了分析 , 此基 础 上 总结 了本 调 查研 究的 结论 , 在 并进 一 步探 讨 了促 进 浙 江省 高中信 息技 术教 师适 应新课 程 的相 关建议 。 关键 词 : 新课 程 ; 中信 息技 术教 师 ; 高 适应性 中图分 类 号 : 5 G4 1
2高 中信 息技 术教 师在知 识 结 .
( ) 识 结 构 方 面 1知
学 目标 、 学 内容 等 的简述 以及 陈 构和 能 力方 面的适应 情 况 教 适 应性 研究 》 中对适 应性 概 念 的分 析 ,即教 师适应 的 内容 包括 心理 、 知 识 结 构 方 面 的适 应 主 要 指 教 师 的知 识 面 、 识结 构对 新 课程 知
() 2 分析 影 响高 中信 息技术 教
师适 应新 课程 改革 的因素 , 出促 提 进教 师适 应新 课程 改革 的策 略。
2 究对 象 . 研
研究 对象 是来 自浙江 省 1 个 1
分是调 查对 象 的基本 情 况 ; 二部 技 术 教 师认 为 自己 现有 的信 息 技 第
查 ,探 明浙 江省 高 中信 息技 术 教
师在 知识 结构 、 能力 和教 学实 践两 个方 面对 新课 程改革 的适 应状 况 。
学 实践 两 个 维 度 来 阐述 高 中信 息
浙江省信息技术新课程指导纲要
浙江省信息技术新课程指导纲要
一、教学目标
3—6年级(小学)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3.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4.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
3—6年级(小学)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及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
2.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会进行汉字输入和汉字处理。
3. 能用计算杌绘图工具进行图形制作。
4. 初步学会多媒体作品的蔺单制作及网络的简单应用。
5.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6. 能制作简单的作品,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后的巨大魅力,进一步激发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方式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
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注
重与其它学科的课程整合。
3 ~ 6年级每周1课时。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信息社会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信息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的意识,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信息筛选、分析和评价能力,具备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
2.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具备信息加工、表达和传播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信息安全和保护意识。
3.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实践和研究,具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1.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评价、利用和创造的基本能力和相关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信息技术应用:包括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和设计、图像处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技能和应用。
4.实践环节:包括信息技术项目实践、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1.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超详细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浙教版
超详细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的2.1节至2.3节,详细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以及网络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2. 学会运用网络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素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网络协议的理解与应用,网络拓扑结构的识别。
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翻页笔。
学具: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资料、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协议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网络应用案例,引出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a. 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如网络定义、功能、分类等;b. 讲解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识别常见的拓扑结构;c. 解析网络协议,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理解协议的作用。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b. 学生上台展示,分享学习心得;4. 例题讲解:a. 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网络协议的应用;b.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5. 随堂练习:a. 布置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练习题;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c. 课堂反馈,解答学生疑问。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b. 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网络》2. 内容:a.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b. 网络拓扑结构;c. 网络协议;d. 网络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b. 画出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说明其特点;c. 分析网络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2.1节;b. 参照教材第二章2.2节;c. 参照教材第二章2.3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信息技术基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三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具体内容包括:3.1节计算机硬件组成,3.2节计算机软件概述,以及3.3节操作系统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理解各硬件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计算机硬件模型、计算机软件安装盘、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详细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分类和功能,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硬件,对照教材了解各部件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计算机软件分类及操作系统的作用,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关问题。
7.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所学知识,讨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
2. 计算机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编程软件等。
3. 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2)列举三种计算机软件分类,并分别给出至少一个实例。
(3)谈谈你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以及它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知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学习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必修1新授课5.1信息表达教学设计
3.加强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4.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信息表达的基本概念、方式和方法,以及运用各种信息表达工具和软件进行有效表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强调信息表达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3.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表达任务,以巩固所学。
4.课堂小结: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信息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具有尊重他人观点、包容多样性的态度,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信息表达。
3.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表达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传播正能量。
4.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信息表达方式,提高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本章节内容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表达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信息表达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练习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练习题,如制作一份介绍家乡的宣传海报、编写一段讲解科学原理的动画脚本等。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反馈与评价:教师收集学生练习成果,给予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信息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目标
(4)声音素材 (5)动画素材 (6)视频素材 2.图片素材的加工 ①层的建立、重命名与删除 ②设置指定区域的前景色和背景色 ③图像大小的调整 ④规定图片区域的选定、复制 ⑤魔棒的使用 ⑥添加文字,并设置文字效果 ⑦常用滤镜效果的设置 3.二维动画的制作 ①时间轴、帧、层的概念 ②简单对象的移动和变形 ③文字动画的制作 ④利用图片制作动画 能运用所学的多媒 体技术应用知识与 方法, 根据表达、 交 流或创造的需要, 选 择适当的媒体和多 媒体编辑或集成工 具完成多媒体作品, 实现表达意图的能 力。
能正确认识有关信 息技术设备 (如多媒 体计算机设备) 的各 部分及结构特点的 能力。
能运用计算机等信 息技术工具进行获 取、加工、管理、表 达与交流信息的能 力。
①工作表的插入、重命名与删除 ②数据的输入与修改,单元格格式设 置 ③工作表中单元格、行、列的插入与 删除 (3) 公式 (+ - * / () ) 与函数 ( S UM求和 AVERAGE求平均 MAX最大数MIN最小数) ①直接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如 自动求和、升序排序、降序排序等。 ②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 ③在编辑栏中引用函数。 (4)排序、筛选 ①数据排序 ②数据筛选 (5)图表的建立与美化 ①选定数据区域, 根据向导生成图表。 ②对图表进行适当的编辑与美化。 (6)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将 分析过程及结果通过字处理软件形成 报告,得出相应的结论。 6.多媒体信息处理 (1)图像处理 ①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 ②图像处理。 (2)音频处理。 (3)视频处理。 7.算法与编程 (1)算法及表示 (2)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① 顺序结构 ② 分支结构 ③ 循环结构 8.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①信息资源管理不只是对信息和信息 技术的管理,还大量地涉及人和社会 的多种因素,既有技术上的因素,也 有人文方面的因素。 ②信息资源管理必须有健全的社会和 法制环境。 ③信息资源管理体现了国家意志。 ④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 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 1
2、信息技术促进社会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个人计算机 逐步普及。 移动电话 的发明使得人类通信摆脱了空间的约束; 互联网 的发展与全球化连接,促使人类摆脱时间和空间约束; 网上图书馆、自动化办公系统、网络购物,网上挂号、网上银行、视频会议、网络 教育…… 钉钉、QQ、微信、facebook等
图1.1.6 网上售票系统
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人们能够在网络上方便的实现商业活动。如交通方面, 12306火车票网上售票系统,航空公司网上售票系统,各地汽车站也相继为出行者 提供了方便的网上购票、退票等服务。消费方面,淘宝、京东、当当、大众点评 等都是基于互联网开发的电商系统。买家从中找到相关信息,并直接购买或者获 得各种服务。商家则通过这些信息系统得到更多的销售信息,旅行方面,携程、 途牛、驴妈妈等平台提供各类包括交通、酒店、景区门票在内的旅游产品。
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云计算,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大数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物联网正在兴起。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
拓展链接
无人驾驶汽车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 国等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目 前在可行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 进展。最有代表性的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 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 制出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 车。
序号 1 2 3 4
名称
主要功能
小结
1、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 3、熟悉网上预约挂号系统、12306系统等。
“ THANKS ”
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
2.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方法。
3.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复制数据。
2. 讲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
3. 讲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方法。
4. 示例演示:使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复制数据。
5. 练习:让学生尝试使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复制数据。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操作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准确性。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电脑:用于演示和操作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2.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示例。
3. 教学PPT:包含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讲解和练习题。
4.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处理案例,让学生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应用场景。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优点和缺点,并分享讨论成果。
3. 任务驱动:设计一系列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引出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
2. 讲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解释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3. 演示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方法:通过PPT示例演示如何使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复制数据。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电脑上尝试使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复制数据。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培训叶小玉时间:7月14日~18日7月14日上午浙师大余进利博士《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介绍》7月14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信息技术课程网:大路论坛:/bbs信息技术课程影音站:博客:/6001.aspx7月15日上午:华东师大吴洪来教授教材副主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材介绍》上海市市北中学陈越老师《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资源:1、课程标准2、新课程教材3、配套光盘4、教师用书5、教研网站6、评价工具(实践探究活动评价系统)7、案例选编8、实验方案配套光盘:(1)操作示例(2)必需软件(3)参考资料(4)教学素材(5)评价量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时获取知识的过程及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所谓“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任务驱动法–4、发现教学法–5、合作学习–6、主题学习–1、讲授法–第一,讲授法要求教师上课生动–第二,讲授法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时效性–第三,讲授课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2、实验法–边讲边练式: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示范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由学生自己操作来完成相同的任务。
–先讲后练式:教师把整个任务操作完成,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
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要求学习的新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完成任务后就建构了本节课所要学的新知识–任务驱动法(优势)–(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有利于学生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3)有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所学知识–(4)有利于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思维–(5)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最大提高–(7)有利于突破教材框框的限制–任务驱动法(任务设计)–(1)任务设计必须符合课堂的教学要求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任务设计要重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3)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4)任务设计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5)任务设计要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任务驱动法(实施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分析任务。
–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分解任务。
–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四个阶段,是纠正错误和进一步优化。
–第五个阶段,评价反馈。
–第六个阶段,对完成任务过程的反思–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
–第二阶段,建立假设。
–第三阶段,上升到概念。
–第四阶段,转化为活的能力。
–发现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发现点”的引出。
–第二,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
–第三,对于每一种假设的分析和验证。
–第四,得出“结论”。
–5、合作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一起通过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的过程。
–合作学习(实施步骤)–(1)学习准备。
–(2)分组。
–(3)任务设计。
–(4)明确的责任分工。
–(5)合作互补。
–(6)激发竞争。
–(7)定期检查作业进度。
–(8)多元评价。
–合作学习(分组类型)–(1)结对子–(2)新手/专家组–(3)将全班分成两组进行辩论–(4)随机三人组–(5)同质分组–(6)异质分组–6、主题学习–围绕一个本学科或其他学科中的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比任务驱动更有实际价值–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需要的时间更长–应避免学习主题简单化三、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尽可能多地实施“实践探究活动”–关注零起点问题–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做减法不做加法–不同层次学校的实施方案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教学目标–理解活动–过程评价教学主题(启发性论题)–学生真正感兴趣–在本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用陈述句描述–用问句描述理解活动的设计–通过活动学生才能理解单元目标和课程目标–单元学习不同阶段的活动•初始活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终结性活动–不同形式的活动•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探究(四)教学评价的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通过对活动的评价考察学生是否理解学习目标–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评价的主体:自己、同学和教师–各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完善学科评价系统–信息技术基础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组成:活动评价+单元评价–活动评价是每一个单元中实践探究活动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的非正式评价。
–单元评价是每一个单元结束后的测试为主的正式评价。
–活动评价的要素–每个活动评价都由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
–共性评价是对每类活动所共有的评价指标的评价。
–个性评价是对每个活动所特有的评价指标的评价。
–学生在每次活动后根据共性和个性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活动质量进行自我评价。
(4级等第制)–活动评价的要素–教师在每次活动后对学生的活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百分制)–学生的自我评价折算成百分制与教师评价按一定比例相加即为每个活动的评价分值。
–活动评价的要素–每个单元的活动评价由若干个活动评价构成–整个课程的活动评价是各单元活动评价的加权组成。
(根据单元在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设定权重)–单元评价的方法–每个单元结束后都应该有一个正式的评价–单元评价可以是对一个完整作品的评价,还可以是正式的单元测验。
–单元评价用百分制表示。
–整个课程每个单元的单元评价进行加权。
7月15日下午:浙江省教研室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魏雄鹰《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解读》主要内容:(1)背景介绍(2)困难与对策(3)实验方案解法(4)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课程结构: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
学分安排: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三年总学分达到114分方可毕业。
课程设置:第一学期学习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学期学习选修模块——《算法、多媒体》学业考试:考试日期:6月份考试内容:4个必修学分所修内容考试形式:上机考试考试时间:45分钟教研网站: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博客/userlog/5197/index.shtml 海南/6002.aspx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学科组成员孙立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1、2、3章》7月16日上午余卫东《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4、5、6、7章》7月16日上午浙师大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王基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讲座》7月16日下午三位教师瑞安中学边楚女海宁高级中学陈跃台州中学罗呈姣案例分析7月17日上午浙师大附中李永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内容:(1)评价对教学所起的作用(2)即将进行的评价(学分认定、会考、高考)(3)看得到的评价方式(浙江省会考评价方式、浙教版教材的评价方式、李冬梅老师的评价探索)(4)过程性的评价实例(电子表格教学过程性评价、Flash动画教学过程性评价、博客教学过程性评价)(5)过程性评价实施注意点a、提高课堂效率,不要务“虚”。
b、具有可操作性c、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上机时间永言网址:/u/14411808647月17日上午浙师大丁革建《课程资源的概念》主要内容:(1)课程资源的概念(2)课程资源的分类(3)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4)资源的管理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1)知识层面,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
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并能参与有关的讨论。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做得最好。
(2)意识层面,是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认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与IT来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及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IT相关的符合伦理与道德的行为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能积极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查找、探求和创造信息。
(3)技术层面,是对信息技能的要求,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
如能对所需信息的确定和信息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组织及处理并做出决策。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快速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以及开发和传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