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5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5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56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有56课时。

教材内容涵盖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复合单位的初步认识、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程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几何变换、比例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多个方面。

本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已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为五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复合单位的初步认识、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程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几何变换、比例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等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规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复合单位的初步认识、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程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几何变换、比例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等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比例的初步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乘法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相应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挂图等。

课时安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练习一…………………………………………………………………2课时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书P1,2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1,4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用竖式计算:14×15 (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自备本上)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境引新,促进迁移?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月星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月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4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例1,第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图形的平移,增强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方向和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铺垫孕伏,揭示课题1。

提问: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学生思考后汇报。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板书:形状和大小完全没有发生变化)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师板书:方向(竖直:上、下;水平:左、右))3。

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的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苏教版四班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一、学情简析本期我班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阅历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进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爱好,学习被动,上课不仔细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慧,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认识和加减发、认识图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认识方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6)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本学期教学措施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进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怀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苏教版四班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2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期所教的四班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进展也就不全都,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X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202X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挑选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出现了常见的两种运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运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运算。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在研究的进程中,将运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遭到数学源于生活。

在探究的进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触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养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说明。

当学生知道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换。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态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爱好。

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进程需要注意面向全部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众说纷纭:“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杰出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取冠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和小红去超市买水果,小明买了3千克苹果,每千克5元;小红买了2千克香蕉,每千克3元。

请同学们计算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导入实例中的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分配律。

(2)教师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乘法分配律的准确定义,并进行举例说明。

(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优点,如简化计算、提高计算速度等。

3.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应用以及优点。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计算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乘法分配律的实例,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加强课后辅导,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达到预期目标。

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五篇][修改版]

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三角形(第5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目标: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例题中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主动发现1、认识等腰三角形。

讲述: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量一量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纪录下来。

学生操作。

2、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小结:向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3、出示图,提问:照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3、出示等腰三角形,介绍各部分名称。

讲述: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两个底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二、认识等边三角形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

学生小组活动,要求:通过量一量,看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教师个别辅导学生。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学生照样子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介绍剪的方法。

弄清三个角的关系。

3、提问:等边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相等。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第2题,学生独立操作,可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说清楚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第3题,学生先按要求画,再依次说明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还可怎么分类?第4题,通过画图,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数量关系,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生活实例。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这些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整数的概念引入、正整数与负整数的认知、整数的加法及减法运
算等内容。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

教案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法及减法运算
等内容。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教案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图的制作等内容。

第五单元:时间、面积和体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时间的认识、面积的认识、体积的认识等内容。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图形的命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单元:数的整体感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案包括数的整体感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等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概述,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指导教学的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苏教版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数到
教学目标:
- 了解百万的含义,掌握数到的方法;
- 学会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数值。

教学内容:
1. 数到十万:
- 在数筹码的游戏中,学生通过操作筹码来理解十万的概念;
- 通过十万以下数码卡片的练,巩固数到十万的方法。

2. 数到百万:
- 在百万游戏中,学生利用数码卡片的组合来实践数到百万;
- 利用计数器的练,加深对百万的理解。

3. 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数值:
- 学生通过练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的数值,进一步巩固概念。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百万的含义,并掌握数
到的方法。

通过游戏和练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的巨大变化。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数的增长规律和
数量级的概念。

教学内容设计上,我精心选择了筹码游戏和数码卡片练的活动,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又能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
到十万和百万的过程。

在练环节,我注重了巩固学生对百万及以下
数值的辨认和填写能力,通过反复练,确保学生有效掌握。

同时,
我还运用了计数器的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万的理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实施,我观察到学生们对百万的概念有了更
具体和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的数值。

他们
通过游戏和练习的形式,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对
数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
让学生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总体说来,学生基础能力发展比较均衡,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后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后记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这个目标所指的实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实际事例(如电梯的升降、风扇叶片的转动、对折一个图案)可以直观感受物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以及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积累一些有关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变化的初步体验。

本单元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其内容与第一学段有较大的差异。

课程标准要求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水平平移或竖直平移,在方格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把简单图形旋转90°;通过把图形对折,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者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

上述的所有画图与操作活动,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使学生在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的与变换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

四、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移及平移的方向、距离,能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2.使学生经历图形平移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运动过程,加深感受平移的特征,培养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

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索算法: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

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

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全册教案探究数字化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全册教案探究数字化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近年来,数字化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注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科技已经成为了许多学校和老师推行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之一。

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数字化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也不断地被探讨和研究。

而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数字化科技同样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全册教案中,数字化科技的应用方式主要集中在知识点的教学、课件制作、作业题的出题和批改等方面。

一、数字化科技在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数字化科技在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利用数字化工具对知识点进行教学。

比如,用数学软件来演示圆的运动变化,这样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圆的运动规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这也都是数字化教学的应用方式。

二、数字化科技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方式数字化制作课件已经成为了许多教师和学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数字化科技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教师们可以利用各种数字软件,如PPT、动画、录屏等来制作课件。

这样可以让课件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件还可以随着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数字化科技在作业出题和批改中的应用方式数字化科技在作业出题和批改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出题工具,如智能出题系统、数字出题软件等来出题,并在答案中适当地添加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这样可以使作业更加丰富、生动。

而在批改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批改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可大大节省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总体来说,数字化科技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范围很广,而且会越来越广。

但是,数字化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数字化科技,数字化科技在教学中应不应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等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有趣的算式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有趣的算式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有趣的算式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1 教材内容本课时主要涉及的章节为《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有趣的算式”。

1.2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并且对于一些简单的算式也有着一定的理解,例如2+3=5,5-1=4等等。

但对于更加复杂的算式,学生们可能存在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

此时,我们需要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有趣的算式”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解出有趣算式的答案。

2.2 能力目标1.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学习计算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2.3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2.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1 导入新知在开始教学之前,向学生征询他们对有趣算式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面向问题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3.2 新知呈现教师通过课件、黑板等多种形式,呈现有趣算式的概念和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1+2+3=?”,“1+2×3=?”等。

3.3 操作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有趣算式,让学生组内合作,针对问题展开探究。

学生们可以通过手算或者计算器等多种方式求解有趣算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加深对此的理解。

3.4 练习反馈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检查解答是否正确,让学生针对错误的答案思考并分析出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找出哪个步骤出现了错误。

3.5 拓展应用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算式,并在班级中展示分享,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4.1 测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评价。

4.2 测评标准1.正确掌握有趣算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计算出有趣算式的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 积的变化规律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让学生观察一些积的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规律,并尝试总结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并给出数学表达式。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并尝试用积的变化规律解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在实际应用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关键步骤。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减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掌握减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减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减法分配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减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3. 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减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掌握减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本: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学课件及辅助教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教学游戏或问题引入减法分配律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解:讲解减法分配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与学生一起举例
说明;
3. 实践: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批改与讲解;
4. 运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减法分配律解
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减法分
配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答
题的速度;
2. 练成绩:对学生课后练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个别辅导:对研究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
并掌握减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七、课后作业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的练,巩固减法分配律的运用;
2. 引导学生将减法分配律应用于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解释运用的原理。

九、教学反思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4 数字与信息(综合与实践)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4 数字与信息(综合与实践)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4 数字与信息(综合与实践)丨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数字与信息(综合与实践)”,主要内容为:学习数字编码方式、数码管的组成、数字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通过数码管显示数字。

本节课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水平、运算能力、观察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2 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编码方式,能够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表示数字。

2.了解数码管的组成,会用数码管来显示数字。

3.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读出不同的数字和将数字正确地书写出来。

4.学会分析数字的组成和特点,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1.3 教学重点1.数字的编码方式和显示。

2.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1.4 教学难点1.数字编码方式的理解和掌握。

2.数字的合理书写方法。

二、教学过程设计2.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讲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通过展示数码管和教具等方式,给学生展示数字编码方式和数码管的组成。

步骤二:教学重点讲解1.数字编码方式: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

2.数字的显示:数码管的组成,各个数码的位置、亮灭、颜色等含义。

3.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如何正确地读出数字,如何将数字正确地书写出来。

步骤三:教学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把数字转换为不同的编码方式,并通过数码管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转换和展示能力。

步骤四:巩固练习在教学结束前,设计一些巩固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 + 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展示、讲解、操作、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师生互动评估教师是否能及时响应学生的问题,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与沟通能力,是否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

3.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践操作、巩固练习等,是否具有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3.3 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对数字编码方式、数码管的组成、数字的读法和写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表格式)特别说明: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一亿有多大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多边形的内角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数字和信息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课时数课时总数学讲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教学手记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 课时数课时总数学讲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重、难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教学手记一、情境引入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

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3课时数课时总数学讲目标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教学手记一、情境引入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奖杯图。

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师指着蝴蝶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汇报交流。

(3)指名演示并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提出问题: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2)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画对称轴。

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引导: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小结: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题5。

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的?(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①交流作图思路。

②交流作图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方法一:用描点的方法。

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方法二:用涂色的方法。

左边是个什么图形就在右边涂一个什么图形。

……提问: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用哪种方法比较好?(4)小结。

我们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画出方格图中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又1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又2条对称轴。

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方格图来帮助判断。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与例5一样的练习,是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4课时数课时总数学讲目标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重、难点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教学手记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2.导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