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链接 第十二座雕塑》教案
K12教育2020春季五年级语文讲义
K12教育2020春季五年级语文讲义第2讲:主题阅读走进西部学易优班次: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为中心,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
阅读此类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就是指景物的姿态、色彩、景物在动态或者静态时的样子等。
了解了景物的特点,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章。
二、明确写景的写作顺序写景的文章都是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因此,在阅读时,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
写景的文章通常有以下几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
也就是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写景。
(2)按空间顺序。
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中间到四周等。
(3)按时间的推移顺序。
如春、夏、秋、冬、早、中、晚等。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景的文章,并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时,我们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尽可能融入其中,与作者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西双版纳——神奇乐土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香格里拉——人间天堂不管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在香格里拉都会有所收获。
极其多样化的原始自然风光——成片的云杉、冷杉原始森林、留有千年记忆的冰川、古珍稀物种滇金丝猴、花团锦簇的原始高山杜鹃,铭记着横断山脉曾经走过的千万年时光记忆;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古城独克宗、近四百年历史的“小布达拉宫”松赞林寺……九寨沟——人间仙境九寨沟,以“童话世界”、“人间仙境”而著称,“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
五年级上册12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12课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第12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本课所学的英语单词和短语。
2.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大意。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流。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本课所学的英语单词和短语。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大意。
3. 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流。
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3. 教具:图片、单词卡片、小组活动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与本课话题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新词汇:教师出示图片,依次呈现本课的新词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猜测其意思。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听力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2. 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相关问题,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语言训练(20分钟)1. 单词操练:教师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进行单词朗读和配对练习。
2. 句型练习: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句型练习,例如使用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和"I want to be a teacher."。
四、合作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梦想职业,并互相提问和回答。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内的讨论结果。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2. 拓展阅读:教师布置相关的拓展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梦想职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梦想职业,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WTT的雕塑欣赏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雕塑欣赏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才能,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才能和安康的审美兴趣,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进步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p 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地有哪些吗?学生:答复古代文明的发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老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老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老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拟:学生:谈谈感受〔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老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配套K12】鄂教版五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鄂教版五上第一单元导学案2、群学: 1学会课后生字。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一读。
3分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及文章○主要内容。
4讨论完后书写于小黑板上朗读形式可以多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段意合并法、要素综合法、课题扩展法注意板书的美观哟!读的方法○4概括段落大意及文章主要内容)三、【交流展示】展示一:指派小组朗读生字、词语,交流易错字。
展示者态度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可得满分5分;展示二、找出你这个小组感兴趣的段落,用自己小展示形式灵活,有创意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全班评议。
组可加分;认真倾听、质疑、记录小组可加分;能展示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及文章清楚的解答其他小组的主要内容。
质疑对抗,交流踊跃小组可加分。
四、【达标检测】 1、你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吗?检测一下吧! xuán zhe chán rào táo h pān dēng ( ) ( ) ( ) ( ) shì zi g líbàn ji kuí huā ( ) ( ) ( ) ( ) 五、【整理归纳】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
自我评价:洪山区武丰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期导学案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人:王亚班级:五组名:姓名:审核:甘金秀编号:5020XX 课题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 2、太阳路 1、分角色朗读课文,有选择地积累语段。
2、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重点: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难点: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预习课后习题,完成独学内容。
学习过程一、【链接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奶奶用什么方法让我们寻找“太阳路”,我们有什么发现。
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奶奶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2课逐字教案
12课逐字教案第一篇:12课逐字教案导课:作为万物的灵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中,人的价值和创造性被重新得到认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
第一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作品:(出示《面包房夫妻像》、《掷铁饼者》)这幅画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对夫妻。
这件雕塑作品,有同学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项体育项目的名字知道吧?(投铁饼)。
作品的名称就是《掷铁饼者》,它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一项体育竞技活动,展现当时人的精神面貌。
我们再来看看中世纪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是什么样的?第二组:中世纪作品(出示《司教安东尼·奥索》中世纪人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中世纪绘画的创作以宗教题材为主。
夏特尔大教堂雕塑第三组: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出示《草地上的圣母》,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摩西》。
欣赏完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之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历史时期的作品,更能体现出人的生命活力,更贴近现实生活?生:第一组生:第三组师:有的同学认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有的同学认为文艺复兴时期。
也就是说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在表现人所具有的特性、活力方面,有相似之处,更贴近生活。
而中世纪作品刻划的人神形象,表情呆板,无精打采,给人一种神秘的压抑感。
但我们看古罗马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两组作品的创作时间相差了近千年。
给人的感觉是,光辉灿烂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经过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长期压制以后,又得到了再生,这称为文艺复兴。
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只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作品的简单地模仿和再现吗,它还想表达怎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为什么在这一时期要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呢?一、探源文艺复兴1.思想根源:基督天主教统治欧洲思想界千年之久师:我们要想知道在14-16c为什么会兴起文艺复兴,就要了解在它之前的中世纪是怎样的一个时期。
我们看一段材料(出示材料),告诉我中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生:基督教会统治人民,压抑人性。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也是雕塑知识系列课程之一。
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领悟雕塑艺术之美。
教师可以从雕塑的造型、色彩、主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雕塑的美感以及内在的文化内涵,表达出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设计制作出纸造型抽象雕塑作品,在卷、折、剪、贴中体会创作的乐趣,领悟设计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雕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身边随处可以见到雕塑作品,陌生是因为他们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如历史、形式、材质、内容、作者等都缺乏了解,更没有深入观察和感受。
因此,从哪些角度引导五年级的学生去了解和欣赏雕塑作品,激发他们对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学会用审美的的视角欣赏、评价雕塑,并利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艺术实践,进一步体会雕塑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内涵,尝试用纸雕塑的形式提升对雕塑艺术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讨论探究和合作制作中,感受雕塑作品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对雕塑作品观察、研究、评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欣赏体会雕塑之美,了解雕塑艺术魅力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学习用废旧纸盒或彩色卡纸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造型。
新颖并有主题的纸造型抽象雕塑作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生由“令出必行”的游戏引出“雕塑”一词。
雕塑可以把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城市雕塑》(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分别出示圆雕和浮雕的雕塑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雕塑的两种形式。
【配套K12】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12*半截蜡烛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
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
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他们与敌人的对话中:伯诺德夫人──“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杰克──“天真冷。
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结果,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读读记记“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杰奎琳的关键作用。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能用正确的方法朗读剧本,人人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表演能符合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动作、表情体会人物特点,演好剧本。
2、难点:如何通过琢磨人物特点演好角色。
教学准备了解二战历史背景,了解法国抵抗组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半截蜡烛,齐读课题。
(幻灯出示:半截蜡烛图像)看到半截蜡烛,我们自然会想到光明、美好和奉献,你肯定会想这半截蜡烛怎么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呢?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边读边思考:围绕半截蜡烛发生了哪些事?⑴学生仔细读剧本,教师巡视,并发现读得好的学生。
⑵交流。
(2-3人,点评中要注意语言运用与完整性)㈠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的这个家就是抵抗组织的一个联络站点,伯诺德夫人就是这个抵抗组织的成员。
欣赏雕塑艺术教案
欣赏雕塑艺术教案【篇一:湘美版《雕塑》教案】走近雕塑--雕塑认知嘉善中学杨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初步理解雕塑的含义,对雕塑作品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别及材料的雕塑作品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简略阐述对雕塑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体会雕塑的形体美感,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对空间艺术的感受能力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雕塑的含义,观看大师的雕塑作品,从而获得对雕塑艺术语言的体验,尤其是对雕塑作品中艺术家参与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掌握对一件雕塑作品从欣赏到到鉴赏的能力。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石膏模具3.绘画作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问题:什么是雕塑?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雕塑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生:出示课题——《走近雕塑——雕塑感知》二、新课教学:a:讲“空间性”1.教师展示大卫眼睛的石膏模具问题:这是谁的眼睛?(大卫)2.教师展示大卫像以及素描大卫眼睛范图问题:大卫像给人以怎样不同于绘画作品的感受?(雕塑:直观的体量感和空间感具有触感全方位观看??)3.小结:雕塑首先应具备空间性,即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运用实体的物质材料进行造型的一门艺术。
问题:仅仅具备空间性就一定是雕塑作品吗?那房屋是不是雕塑?我们手中的笔又是不是雕塑?(不是,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不具备实用性的,仅仅是用来欣赏的。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建筑、文具虽然也能用来欣赏,但是它更突显的是实用性。
)小组讨论:除了具有“空间性”,你们认为雕塑还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应当还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b.讲“技术性”1.案例分析题:“小明在河边捡到一块很像人的石头,请问这是雕塑作品吗?为什么?”(不是未经雕琢,是天然的成品没有人的参与)2.案例分析题(升级版):“小明在河边捡到一块很像人的石头,经过自己的雕刻,做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雕塑课教案
篇一:欣赏课雕塑艺术教学设计雕塑艺术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兵马俑的书籍和图片教学过程:导引: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一、导入新课: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
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
如《思想者》、《菊花仙子》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
如室内的屏风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三、雕塑艺术的特点:1、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
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例如,a、罗丹的《思想者》。
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
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
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2课时 地表雕刻师》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2课时地表雕刻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第12课时地表雕刻师》,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以及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
2. 通过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阅读活动,能说明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3. 能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作用方式,说明三类岩石的成因。
四、难点: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三类岩石的成因。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内部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模拟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来自《地球之美》系列纪录片的片段,展示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比如火山爆发、地震、河流冲刷等,引发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的探究。
老师提问: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现象?请举例描述一下。
学生:我看到了熔岩流淌,地震造成的地表裂缝,还有河流冲刷地表形成的峡谷。
2. 模拟实验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学生利用砂土、水和风等材料模拟地表侵蚀的过程。
比如一组模拟河流冲刷地表,他们在一个小型模拟地形中,利用水流和小石子,观察河流侵蚀地表的过程;另一组模拟风蚀地表,他们利用风机和细沙,观察风对地表的侵蚀作用。
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享不同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方式和结果。
3. 概念讲解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三类岩石的成因。
比如,老师通过展示岩石的形成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岩石是如何在地壳深部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 阅读活动老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或教材内容,加深对岩石形成原因的理解。
学生在阅读后,结合实际生活或课堂实验,分享自己对岩石成因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通过读书或实验后,认识到火山喷发后的凝固岩浆形成的火山岩,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中国雕塑教案模板(共13篇)
中国雕塑教案模板(共13篇)第1篇:中国现代雕塑教案中国现代雕塑课型:高中美术欣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使学生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认识到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雕塑的类型及其各种形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雕塑艺术对美化环境,增强审美感受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中国现代雕塑类型发展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难点: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了解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2、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区分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多元类型。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自我介绍(二)导入新课: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堂美术欣赏课。
美术课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对美的欣赏感受能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在柔和的音乐中进入视觉的盛宴,同时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要谈到什么呢?(演示图片)(三)讲授新课:第一部分: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的含义A、提问:既然是说现代,那大家知道中国的“现代”是以哪一年为起点的吗?(新中国成立在哪一年?)B、回答:2、讲述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Ⅰ、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Ⅱ、划分出现代雕塑的三个阶段并介绍其艺术特点:1949年——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Ⅲ、演示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作介绍,引出城市环境雕塑和架上雕塑的概念第二部分:中国现代雕塑的不同类型1、讨论: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雕塑呢?从功能上来讲,它们属于什么类型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雕塑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以图片为开端,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从理论上区分五种不同类型的雕塑: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白现代雕塑发展的多元化方向3、小测试:区分雕塑的不同类型以作品为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第三部分:第2篇: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参观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雕塑作一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发展概况有所了解。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地表雕刻师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地表雕刻师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全解乐于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
目标解读:知道外部自然力量会改变地表形态,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风、水、冰、温度变化等外部自然力量也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如当岩石受热不均时,岩石可能会破碎;风能卷起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流水冲刷土地,改变河道,将携带的物质堆积到其他地方等。
通过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阅读活动,能说明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目标解读: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等活动认识三类岩石的成因及常见种类,以岩石为突破口,综合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看待地表的变迁。
知道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能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作用方式,说明三类岩石的成因。
重点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三类岩石的成因。
难点教材内容全解活动 -- 外部力量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大有小、有快有慢。
相较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球内部力量带来的地动山摇、大地裂变,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小,速度缓慢得多。
(1)太阳带来源不断的热能。
岩石经过白天太阳的暴晒,温升高,体积膨胀,晚上气温降低,岩石体积收缩。
长年累月,岩石不断地膨胀和收缩,最后无法承受而破碎。
(2)流水和海浪都有力量,一方面能携带水中沙砾持续磨蚀、切割、冲击大岩石的水下部分,改变河道形状,另一方面能利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分解岩石,此外:岩石碎块被雨水冲刷到山脚下,一些碎石落人河中,被河水长时间地冲刷,校用在不断地摩中受光滑了,就变成了圆的卵石。
(3)冰川在岩石表面移动的过程中,会磨蚀岩石,破碎岩石的表层。
(4)风有力量,既能携带沙砾磨蚀大岩石的底部,也能将小的碎仁、沙陈、土壤颗粒搬离原来的地方。
在风力作用下,由于岩石的不同特性,可形成不同的风蚀地貌形态。
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推荐文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预习教案热度: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预习教案热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故乡的预习教案热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预习教案热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热度:树林和草原是五年级上册第12课,那么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一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 作家作品简介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教师补充:《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它是一部形式独特的写集。
其第一部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现代人》杂志,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名出版,本文选自最后一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3. 基础知识训练。
4. 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二、赏析课文1.品味语言作者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请你把你认为精彩的修辞句子从文中找出来。
2.课文采取第二人称写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可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作者不必现身说法,却能使读者在一组组电影镜头似的画面中达到与主人公沟通的目的,具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3.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A.“沾满了露珠的发白的草原B.“草地很快变干了”C.“青草、灌木丛,周围一切顿时变暗”--描写角度:以时间为顺序4.学生质疑,合作解答A.“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B.“二十开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狗在黑暗中隐隐发白。
”三、作业。
《雕塑之美》课堂教学实录(三篇)
《雕塑之美》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雕塑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个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认识、发现、感受雕塑的美感及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学会欣赏雕塑作品,掌握分析、鉴赏雕塑作品的方法,运用语言评述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情感目标:感受雕塑的美,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雕塑实物、数码相机2、学生准备:小雕塑作品、照片【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1、欣赏引入[课件雕塑]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师:对,这是一件雕塑作品。
它跟我们的绘画作品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课件出示:是呀,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如黏土、胶泥等)、可刻的(如木、石等)材料,制作出的各种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雕塑?2、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雕塑的世界,感受《雕塑之美》。
[出示课题]二、情景引入欣赏1、了解雕塑及圆雕、浮雕的不同师:看,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解雕塑及圆雕、浮雕的不同。
圆雕是可供四面欣赏的雕塑。
浮雕则只能从一面去欣赏,通常有一个底板为依托。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雕塑属于圆雕,还是浮雕呢?让老师再考考你们,看你们能否区分下面几幅是圆雕还是浮雕?2、初步感知雕塑作品师:是呀,我们世界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来,继续领略古今中外雕塑的风采吧。
[课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
]看了这些雕塑,你想说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幅?为什么?(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对雕塑作品的外在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要更客观、全面地欣赏认识一件雕塑作品,除了看外形,你觉得还应该了解什么?(作者、时代、意义……)3、给雕塑分类师:老师还带来了很多雕塑作品,请你们对雕塑作品分分类,小组内讨论一下,该怎么分,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新苏教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地表雕刻师(第一课时)》课件
设计模拟实验
开始活动
设计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第
组
做法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岩石,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加热至少2分钟), 然后把它放入冷水中,冷却10秒左右,反复3次。 2.看到什么现象?(颜色,裂纹、水里有什么)
第一次加热和冷却后Fra bibliotek第二次加热和冷却后
第三次加热和冷却后
我看到了 加热时间:( )
新苏教版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导入
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岩石裂开了呢?
导入
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岩石裂开了呢?
导入
它们是怎样变成了各种 各样的形状呢,像雕刻 过的一样,那么谁是它 的雕刻师呢?
导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导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设计模拟实验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需要什么材料
2.操作步骤
设计模拟实验
加热时间:( )
加热时间:( )
我的发现
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
用嘴去吹。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
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12、古诗三首示儿知识与能力:1、收集、交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祭、乃”等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难点1、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示儿(一)播放图片,情境导入1、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
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2、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资料。
3、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一生都在渴盼祖国的统一,在临终之时,躺卧在病榻上的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间绝唱——《示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示儿》,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大家齐读诗题——4、“示”是什么意思?“儿”呢?题目的意思是什么?陆游要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读诗句。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同学们,读诗,我们不光要把诗读准、读顺,读得有节奏,还要读懂其中的意思。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提示:默读古诗,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作批注。
)2、学生交流、讨论。
3、检查了解。
说说你对第一行诗句的意思。
引导理解“元”通“原”指原本的意思。
万事空、但、九州、王师、定、家祭、乃翁等词的意思。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把这些词的意思放到诗句中,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说)5、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读懂了诗的意思,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揣摩诗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配套K12】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优秀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优秀教案设计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优秀教案设计习作5教学目标:1、读懂启事要点,明白日记的格式要求。
2、选择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写写身边的小能人。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
教学重点: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身边的小能人,并能讲出其“能在何处”。
教学难点:用生动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聊聊你的偶像。
用最简短的话一说把他(她)当偶像的理由。
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
都是些“能人”。
板书“能人”3说起“能人”,最近你们的班主任姜老师可有件烦心的事,马上学校要评比班级小能人,每个班名额只有一个,可是姜老师说我们班优秀的人多着呢?比如:体育健将、朗读高手、绘画大师、铁嘴铜牙、编织高手、网络高手、象棋高手、小书法、劳动能手、我们班的小当家等等。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
1你准备推荐谁?说说你为什么推他当小能人?(不要说出这个人的名字。
说出这个人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并猜猜他是谁?)2、请推荐者事先将被推荐人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等推荐人说好之后验证一下是否符合。
3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被推荐人,“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4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这么多同学获得提名,可名额有限,究竟选谁呢?请支持者把小能人的事迹介绍一下给大家听好吗?哪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我们就选谁。
5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6知已还是已,最了解自己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我想采访我们刚才这几位获得提名的小能人,说说最能展现自己特长的最难忘的事。
三、了解启事,写法指导。
1、学校要评小能人,而某儿童报刊正开展相关的征文比赛,我们何不去凑凑热闹呢。
说不定还能增加一次享受成功、品尝喜悦的机会。
2、出示征文启事,自由阅读,明白要求。
3、讨论要求。
(四人方面)四、学生习作,争取参赛。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链接第十二座雕塑
教学目标
1、学习梁思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三个事件,感受他执著,坚韧,求实,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品质。
2、从梁思成身上使学生明白科学精神,科学品质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而是各领域、各行业、各层次都应具有的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品质,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
教学难中难点
从梁思成身上使学生明白科学精神,科学品质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而是各领域、各行业、各层次都应具有的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品质,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梁思成先生的相关资料。
2、学生整理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感受科学精神。
师:从本单元所介绍的科学家的身上,你都学到了哪些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生述
二、深入理解科学精神,学习梁思成。
1、师: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科学家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贡献,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和成就方面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感悟科学精神,让我们共同走进建筑学家——梁思成。
(板书:第十二座雕塑)
2、课件出示梁思成塑像和生平简介
3、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第十二座塑像》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了解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自由读课文
5、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梁思成先生的资料,再结合文中内容和梁思成对新北京建设的构想没有实现进行讨论。
生提问,生读
师:所有这些都源于梁思成先生在建筑艺术上的远见卓识和非凡造诣,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追求真理的执著与敢言。
(板书:执著、坚韧、求实、严谨)
1、师:科学精神、科学品质是不是仅局限于科学领域?
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梁思成先生的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升华感情、砥砺思想、激励行为。
板书设计
第十二座雕塑
执著、坚韧、求实、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