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委的意义,掌据正负数表达方法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重点、难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易混点、易错点: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学生认知基础:生活中见到过负数时间分配学20讲10练10教法学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学准备第一课时一、自学例11、通过查资料了解“C”和“”的含义,并学会看温度计的方法2、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4、那你知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自学例21、了海的意义2、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3、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第二板块:根据预习情况,学习例1(1)交流“C”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C”来计量温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2)交流: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C或4°C季下4摄氏-4C)第三板块: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道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第三板块:交流学习例2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共同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计作+8844.43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
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把这些教分类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教学例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虚计图.根据学生的预习,共同学习交流认识新知(4)上海的气温是委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委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个在0摄氏度以下。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节分数乘法运算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节分数乘法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意义。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 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加法、分数减法、分数除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的意义。
2. 探究新课(1)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可以看作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计算1/3 1/3 1/3,可以看作是1/3乘以3。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①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② 能约分的先约分。
③ 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
(3)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分数乘法运算1.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①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② 能约分的先约分。
③ 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
3. 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拓展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分数乘法的奥秘。
八、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分数乘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一起看看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 - 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
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强烈推荐】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52人,这群学生学习底子不够扎实,纪律性差,课堂思维懒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反而课下能够疯打闹,课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书写不够认真。
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应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进度:第一单元:方向和位置6课时第二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左右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0课时左右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第四单元:分数乘法11课时左右第五单元:可能性2课时第六单元:分数除法10课时左右第七单元:人体的奥妙——比6课时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8课时第九单元:爱护眼睛——统计4课时左右数学与生活1课时左总复习机动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讲究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乐学好问的学习氛围。
并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每一堂课都要实行课堂改革,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在课后感到一些遗憾,但实际上课堂上的缺陷和漏洞总是与备课不充分、不细致,教案的书写不全面有关。
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知识重点、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a×714+ba÷7a×a5-x0.6×0.6二、新授。
1、教学例4(1):(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法2:a+30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青岛版3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青岛版3篇五班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方案青岛版1一、同学状况上学期,村小撤并,重新编班。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磨合,对大部分同学已比较生疏。
从现有状况看,本人所任教的五班级X班优等生很少,女生偏多(女生__人,男生__人),后进生的面偏大,其中有10名左右的同学,数学学习难度较大,有4名同学数学学习难度很大。
大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动身猎取学问,抽象思维水平有了确定的进展. 基础学问把握比较结实,有确定的学习数学的力气。
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主动主动地参预学习过程,具有确定的观看、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力气,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相互沟通合作,但自主探讨力气不高。
有10名左右的同学基础学问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支配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学问。
编排一些思索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班级数学教学的学问量比中班级大,同学的学习力气和自我意识比中班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与老教材相比,增加了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等内容,容量明显偏大。
三、教学目标(1)基础学问: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 ?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课题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一〕教学内容:例 1,自主练习1、2、3。
个性化修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场,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根底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稳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计算法那么,能够比拟熟练地进展小数乘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
2.能正确地进展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展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根底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 7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数与代数课时一:认识数字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自然数的读法与书写规范。
教学内容:1. 自然数的认识- 了解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从1开始,没有上限;- 认识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2. 自然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研究自然数1-10的读法和书写规范,包括用数字和汉字表示;- 熟练掌握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提出问题:自然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 引入新概念- 向学生介绍自然数的概念,解释自然数从1开始,没有上限;-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3. 规范读写自然数- 让学生跟读1-10的自然数,并掌握其正确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练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4.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自然数的特点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自然数有哪些应用场景?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熟练掌握自然数1-10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解答学生关于自然数应用场景的问题。
课时二:数的排序与比较教学目标:- 掌握自然数的排序和比较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排序方法- 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研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数的比较方法- 研究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比较确定数的大小顺序。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1-10的自然数;-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掌握排序方法- 向学生介绍数的排序方法,包括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 练数的排序,培养学生的排序能力。
3. 研究比较方法- 研究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练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4. 拓展应用-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数列,如何将其中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熟练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有效课堂教案设计有效课堂教案设计有效课堂教案设计有效课堂教案设计学生同位间尝试找一找、说一说规律,并试着写一写,画出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交流方法:1:蒙纸法。
2、照镜法。
3、左右握笔法。
(教师要对学生想到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写一写,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第8题是教学的难点,找规律多数学生能一眼看出,但怎样写出规范的对称数字确实挺难,教师把难点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尝试、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常用的几种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4、欣赏与回忆。
(自主练习的第9题)师:不光数字有对称现象,有些汉字的形状也是近似轴对称的,例如“日、田、金、美”等汉字。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汉字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古、丰、喜、申、甲、天……师补充:在英文字母中,你能找到轴对称字母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W、E、T、Y、U、I、O、A、D、H、K、X、C、V、B、M、同位间相互指一指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5、创作与欣赏。
(自主练习的第10题)(1)每个学生准备几张正方形彩纸,拿出一张,按照课本方法对折3次,成为一个三角形,再剪一次展开就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你还会剪哪些轴对称图形?试着剪一剪,比一比看谁是剪纸小能手。
(3)展示交流,评出剪纸小能手。
三、全课总结称轴都要画出来。
(无数条的除外)另一个教学点是“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个点”,教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获取知识的,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第9、10题的练习,在写对称汉字、英文字母及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有效课堂教案设计归结到“怎样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些图案?”)2、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明确其中的第2、3、4幅图案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揭示课题并板书:图形的平移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图:(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提问: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适当提示方法: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2、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
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 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与运算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4. 统计与概率初步5.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与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统计与概率初步。
2. 教学难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数和小数的转换与运算、几何图形的计算、统计与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视频、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计算器、几何图形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分数和小数的转换与运算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4. 统计与概率初步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2. 提高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1、教材名称、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2、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3、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能够根据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用数对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进行位置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
(2)教师提问: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2. 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第一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列,第二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行。
3. 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学生用数对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
4. 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实践:收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位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四)活动四:练一练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45(1)是3的倍数。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全册简析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应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单元简析本单元内容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使学生能在解决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三峡工程的浩大、壮观,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在编排上,重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算法。
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取了长江三峡景点的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学习小数乘整数获取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和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学习总结算法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5页。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使学生能在解决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一起看看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_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_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2.教学例2.(1)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2)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4)学生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5)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_厘米,再用_÷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6)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操作时,我们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变化,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变化.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改变原值的.例如:高个身高_0厘米,矮个身高_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是_0厘米.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削下一部分来,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方便呢?(7)引导学生列式计算.(6+3+5+2)÷4=_÷4=4(厘米)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8)看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9)反馈练习.小强投掷三次垒球,每次的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绩.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首先以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 .—10℃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 —3 ℃与—10℃ 哪个温度更低?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 表示的温度低.【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猜测.观察.交流中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① 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② 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③ 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④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2.自主练习第5.7题① 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② 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自主练习第8题 (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① 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② 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③ 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2.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① 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② 组织学生对〝_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③ 通过讨论,明白意思. 〝_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_00—25)毫升到(_00+25)毫升;〝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3.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① 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② 让学生独立完成.③ 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2.在用正数.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数.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现正数.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设计: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这节课你想知道正负数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出示本课目标:1.正数.负数怎么读.写?2.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数.负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正.负数1.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组数据老师说几组数据,请你记在记录单上,注意你的记录一定要让别人看明白. (附:记录单如下)教师叙述:第一组数据:一支球队在比赛中,上半场进了 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第二组数据:本学期,我们班转入 2人,转走 1人.第三组数据: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赚了 4000元,二月份赔了 2000元.2.展示并交流学生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只写数字;数字前面写字;用符号;前面加正负号).师选择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来.问: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表示方法? 学生会出示用符号表示的方法.问:你为什么这样表示?这两种记录方法否非常详细,你认为那种方法表示更好?为什么?当学生出现认为文字表示方法比较好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导:有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或者出现错别字,采用这种文字表示,容易让别人错误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们就采用不易理解错误的符号记录.3.认识正负数你们知道像+3这样的数叫什么吗?(正数)观察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 ) 你会读吗?生:读加三.师导读:正三生齐读象〝—2〞这样的数是什么数?(负数)观察负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 ) 你会读吗?生:负二生齐读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里) 在数字前面,〝+〞是正号〝-〞是负号.4.读统计单里的后面两组数据5.抢读.-200.+3.8.-5.4._.-7/8.-2/5.+5.4问:请读出下面的数,并告诉大家你读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分类贴于黑板相应位置)师:_是什么数?_和前面的正数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_前面没有正号) 这是为什么呢?(在表示正数时,正号可以省略不写)你会读这个数吗?生:十五你能总结出正数的读法吗?(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 ;省略〝+〞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你能再说出一些负数吗?我们能说完吗?这说明什么?(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正数的个数呢?观察这些正.负数,正.负数可以是什么数?正负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三.联系生活,理解正.负数的运用1.到中国的热极 ------新疆的吐鲁番去走走我们刚认识了新朋友正负数,现在我们带着新朋友一起去美丽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课件)(!)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夏季平均气温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气温达到49℃以上,有记录的地表气温达82℃.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堪称中国的〝热极〞(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吐鲁番的日温差特别大.3月份日平均气温在零上_℃左右,日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3)四季温差也很大,夏季达到炎热的极致,但到冬季平均气温则降到零下10℃左右.(4)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_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师:( 1)出示课本信息窗的第二条信息,这些信息中的温度数据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吗?(学生可能回答: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为什么零上用+_,零下用-3表示呢?你是以什么为标准分的? 学生讨论,让他们明白:0度是分界线〝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温度?用什么数表示?〝0〞刻度上面都表示什么温度?用什么数表示?那温度怎么用正. 负数表示呢? 〝0〞是正数还是负数?〝0〞上面是什么数?0和正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数?0和负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在正数和负数的中间板书〝 0〞)(2) 再次回到吐鲁番.它位于海平面以下 _5米,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出这两个地方的位置吗?为什么这样表示?这里的〝海平面〞相当于温度计里的哪个刻度?(3)出示数轴:观察正负数的位置这个数轴和我们以前见过的数轴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观察正负数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总结:所有负数都比 0小,正数都比 0大.正数都比负数大.2.正负数的其他运用我们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高低.地势高低,还有刚上课时说到的进球.丢球.赚钱.赔钱,其实正负数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这样相反的现象.(1)如果上车 _位乘客用 +_表示,那么下车 8位乘客用( )表示.(2)于老师家在学校北面 _00米,可以表示为 +_00米,那么刘晨家在学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 2000元,支出 800元,用正负数怎样表示?(4)一个仓库,周一进货 1000吨,周二出货 360吨,用正负数怎样表示?思考:每一题中的两个量都是什么关系?说明: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3.带着疑惑和思考来看课本:P60-61.把重点知识用笔圈画下来. 看完课本,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题和3题2.判断:(1)海拔-_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_5米( )(2)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3)0大于所有的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4)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东走10米.( )五.拓展知识了解正.负数的历史课件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生谈感受,思想教育.)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数.负数吗?板书设计:正数.负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2.一起填写表格,回忆简便计算的方法。
3.算一算:89 101 25 32 125 987-357-243三、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提示: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同样能应用到小数乘法中。
2.尝试:用你学到的简便方法观察下面的小数计算中适合用那种简便计算进行计算?3.出示试题:2.5 6.7 4 2.5 43 8.9 1014.生提出简算方案,并板书示范。
明确简便计算的方法。
四、练习:书上13页试一试。
五、作业:P15 T6 7 8板书:小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学生方法的板演。
第九课时教学目标:在实际的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尝试探索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打开学生思路,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一、口算:0.2 3 4 0.6 0.5 0.5 9.7 0 1.1 0.8100 0.596 12.5 0.1 0.21 0.7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同学们分成两组帮张阿姨收卫生费,每户收3.6元,一组收了30户,二组收的户数是一组的1.2倍。
2.提示:(1)这是你能求出什么?(2)二组还有什么是一组的1.2倍?3.学生回答,帮学生理清思路。
4.提问:如果要求两个组共收了多少元钱,你能求出来么?5.当学生给出答案后,如果没有其他答案,鼓励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6.归纳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和应用题时,可以又很多种不同的方法。
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
三、试一试:你能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出示问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
甲车开出一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又经过2.5小时才相遇,两地间的铁路场多少千米?通过此题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四、作业:P17 T1 2 3 6 板书:小数乘法方法1:3.6 30+3.6 30 1.2 方法2:3.6 (30+30 1.2) 方法3:3.6 30 (1+1.2)方法4: ......然后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小数除法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2、在被除数末尾、商中或计算过程中补0 继续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降法的意义,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2.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一)填空1、0.32里面含有32个( )2、1.2里面含有12个(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二)列竖式计算2145 15二、指导探究(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小数除法的意义2.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小数除法的意义)(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出示例1: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道理2.练习68.8 4 85.44 16三、质疑小结(一)教师提问1.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2.今天学习的除法与过去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与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将课题补充完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组织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质题答疑.四、反馈练习(一)列竖式计算(分组完成)42.84 7 67.5 15 289.8 18 79.2 6(二)列式计算.1.两个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3.64.6是17的多少倍?(三)应用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3.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多少公顷?五、课后作业计算下面各题6.6 3 42.21 18 37.5 5 15.36 1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初步理解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学会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要同时移动相同的位数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4.35 5 今天,我们要研究0.065 0.5这样的问题,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吗?你可以运用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进行解答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豆奶5角一袋,一元5角可以买几袋?能把算士列出来吗?两个算式得数都是3 ,就可以用等式把它们连起来,写成1.5 0.5=15 5 能说出理由吗?2、根据刚才的说理,你能自己解决10.32 2.4吗?3、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联系。
4、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1) 除数扩大10倍,被除数却扩大100倍(2) 和前面学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混在一起5、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般是先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应用商不变的性质三、实际应用:(1)填空:0.81 0.9=( ) 9 6.6 0.2=( ) 20.78 ( )=78 3 0.048 0.07=( ) ( )(2)计算:10.5 7.5 可以作为拓展联系练习: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的(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 )移动几位,当位数不够时,用(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2、完成书21页1题3、交流收获4、作业:书21页2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自己动脑筋试做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正确地、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正确地、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正确地、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口算。
3.2 2=1.6 5.6 4=1.44.5 3=1.57.2 3=2.4 7.7 7=1.1 12.6 3=4.22. 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了整数数部分不够商1的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2.出示例题。
计算:2.016 24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典型的竖式计算方法开展讨论,并进行讲评:2.016 24=0.0840.08424)2.0161 9296961)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商的个位不够商1,商的十分位也不够商)2)商的个位与十分位都不够商1,商的个位与十分位应该写什么数?为什么?(商的个位写0,点上小数点,商的十分位上也写0。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相同,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哪一位上商0占位。
)3)用201个百分之一除以24,可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4)小结:小数除以整数,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除得的商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
5)用乘法验算这道题。
6)试做:126 56=2.252.2556)126112140112280280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5页算一算。
76.22 37 3.23 38四、作业:第15页2题。
五、板书:小数除法例2 2.016 24=0.084 0.08424) 2.0161 929696课后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动脑筋试做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补0的计算方法,正确地、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还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4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小数除以整数,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归纳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练习。
1. 口算第16页第6题。
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46 47=0.18 104.78 26=4.03 576 75=7.68板演后,请学生讲述计算过程总结计算法则,并讲出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六第9题。
做完后教师让学生回答:练习六的第9题中第一组题的被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到的商有什么规律?(被除数比除数小商比一小。
)四、作业:练习六第7题第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学生明白通过转化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道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设计思想: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做基础,以知识的迁移为途径,学生在体验、探讨、迁移过程中学习领悟新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
9.3 3=3.1 0.75 15=0.05 3 6=0.5 0.42 7=0.06 0.045 9=0.005 1 5=0.2 填写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