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文化类型

合集下载

彝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彝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彝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

彝族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对彝族文化进行调研,以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二、彝族的历史和生活方式彝族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农作物。

彝族人民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一般多代同堂居住,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和支持。

三、彝族的语言和文字彝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系统,被称为彝语。

彝语分为几个方言,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彝语南部方言。

彝族人民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彝语,同时也有一些彝族人民会使用汉语。

彝族的文字系统主要有彝文和汉字两种,其中彝文是彝族人民使用的独特文字。

四、彝族的服饰和民俗文化彝族的服饰和民俗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人民喜欢穿着彩色的衣服,女性常常会佩戴银饰和头饰,男性则会佩戴彝族特色的帽子。

彝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如婚礼、葬礼、节日等。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火把节”、“祭山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活动和仪式。

五、彝族的音乐和舞蹈彝族的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彝族人民喜欢演奏彝族特色的乐器,如芦笙、木琴等。

彝族舞蹈多样,有舞龙、舞狮、跳花灯等形式。

彝族的音乐和舞蹈富有激情和节奏感,能够表达出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六、彝族的宗教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多样,主要有传统宗教和佛教。

彝族人民信奉一些自然神,如山神、水神等。

在彝族社区中,常常有祭祀活动和宗教仪式。

此外,佛教也在彝族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彝族人民会前往寺庙参拜和参与佛教活动。

七、彝族的风俗习惯彝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走婚”、“摔跤”等。

彝族的婚姻制度中,男女双方可以自由选择配偶,婚后男方会迁入女方家庭居住。

彝族人民喜欢摔跤运动,摔跤场地通常在村庄的广场上,人们会围观比赛并为选手加油助威。

八、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彝族文化概述

彝族文化概述

(一)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人民一道,共同建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

同时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传、丰富多彩的本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艺术。

彝族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

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各方言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

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

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与彝文非常近似,并且全部可以识读,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济火碑”,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彝文最迟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

有关彝文的创始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吉禄老人、本夺本耿、毕阿伍、伯博耿、宓阿叠、冉冉一义等;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

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四类。

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

滇川黔桂彝文古书中的彝字形体,大部分相同或近似。

只因彝族居住分散,山川阻隔,方言差别大,各地彝文又随着方言发展,导致读音不一样,用字不统一,再加上辗转传抄,某些字的写法出现差异。

四川凉山一带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横行书写;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则由左向右竖行书写。

日长月久,自成体系。

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在国内各大图书馆和研究、翻译机构都有大量收藏,在国外的如英国、日本、法国和瑞士的一些机构也有不少彝文藏书。

散存在民间的彝文经典,更是数以万计。

这些彝文文献涉及宗教、历史、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医药、天文、地理和农技等各个方面。

例如:《西南彝志》有三十七万八千余字,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彝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彝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彝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宗教、饮食等方面。

本文将对彝族文化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彝族的语言彝族拥有独特的语言,被划分为多个方言。

彝族的语言以表意文字为主,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彝族的语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广泛使用,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年轻一代对彝族语言的掌握程度逐渐下降。

三、彝族的服饰彝族的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为特点。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马裤和长袜,女性则穿着彝族特色的长袍、长裙和带有锦缎的头巾。

彝族的服饰不仅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彝族的宗教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泛灵信仰。

彝族人民对自然界有着深厚的敬畏之情,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

彝族的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彝族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彝族的饮食文化彝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玉米和土豆为主食,搭配各种蔬菜、肉类和野味。

彝族人民喜欢辛辣的食物,尤其是辣椒。

彝族的饮食文化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六、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牛王节、苗年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彝族人民欢庆丰收和祈福的时刻,也是传承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彝族的传统节日以舞蹈、歌曲、竞技等形式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观众。

七、彝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彝族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织锦、木雕、银饰、刺绣等。

彝族的艺术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彝族的艺术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八、结论通过对彝族文化的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彝族文化以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彝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彝族文化

彝族文化

彝族文化服饰: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1)凉山型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

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

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

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

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

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

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

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

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

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2)乌蒙山型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

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3)红河型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通着长裤,系围裙。

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以多元的文化形态而闻名于世界,而彝族文化是其中的一份瑰宝。

自古以来,彝族人民就以“自有民族文化,自有民族世界观”为信仰,一路走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灵魂。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服饰彝族传统服饰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彝族的传统服饰结构复杂且花样繁多,不仅仅是外形美观,还含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

彝族的服饰种类主要有上衣、下装、颈饰、手饰等,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地域和意义。

比如,女孩子的分家不能穿着红色的上衣,丧礼上不能穿着黑色的衣服,这些小细节都是彝族传统服饰的标志,代表着彝族人民“观念的集中表现”。

如今,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服饰逐渐被淡忘,像许多的彝族少年就只知道西服皮鞋,不知道这份传统的骄傲与精华。

然而,传承和弘扬这样一份文化遗产是我们彝族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欲了解彝族文化,传统服饰将是一扇门槛。

二、传统音乐舞蹈彝族的音乐舞蹈也是其文化传承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在彝族音乐中,常使用许多注重韵律的传统乐器,如铜鼓、芦笙、箫等。

而且,彝族的音乐和舞蹈具有丰富的神话和传说色彩,均与人的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有密切关系。

从红军长征的胜利之路,到彝族传统婚礼的“加月亮”,从历史上诸多文化名人如唐楚峰、饶雪漫的心灵故事,到巨星歌手杨洪基等传媒文化人士相继诠释的彝族文化小品,彝族音乐以诗一般的意境留麟于世,向世人展示着生命中的美好。

三、传统文化彝族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价值观和功能体系,集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医学、婚姻习俗和社会管理等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浓烈独特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这就是说,彝族文化的基础是敬畏自然,与之和谐共处,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彝族文化充满着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合理整合而成的生活方式。

彝族文化研究

彝族文化研究

天然气管道常用阀门—管道球阀管道球阀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1、阀体阀体可分为全焊接阀体设计和分体式阀体设计。

全焊接阀体设计有筒状结构和球状结构,筒状结构制造工艺较简单,便于装配定位,返修容易实施,坯件制造所需模具简单,费用相对较低,而且方便采用支撑板对球体进行固定。

但重量大,材料成本高。

同时由于多采用双焊缝,焊接过程热输入量大,残余应力复杂,轴向和径向变形大。

在阀门安装在管线上后,阀体承受极大地管道应力和管线载荷,同时由于安装误差、底层运动和热变应力等因素影响,产生的外力和扭矩是相当大的,厚度比较大的圆柱形阀体能够更可靠的承受管线载荷,不易产生变形。

球形阀体结构受力状况优于筒形阀体结构,抗弯曲、抗挤压能力强,阀体设计壁厚小,重量轻,结构整体性能好,但其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在阀内做球体支撑不易实施,一次性开模费用较高,但批量生产成本低于筒状结构阀门。

分体式结构又分为侧装式和顶装式两种。

一般由阀体和左右连接体组成,连接体与阀体由螺栓连接,连接法兰厚度与螺栓的连接强度应按与阀体内径相当的法兰进行类比设计,其连接强度必须防止管道盈利而产生连接松弛,使密封失效。

阀体与连接体面对面接触,中间无间隙。

密封必须满足失火安全要求,采用橡胶“O”型圈与缠绕式金属垫组合密封。

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焊缝阀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取代了具有外漏危险的分体式结构。

2、阀座及密封阀座密封结构是全焊接球阀的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球阀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为确保其密封性能的可靠性和30年以上使用寿命的要求,通常在结构设计上采取以下措施:(1)双活塞效应的双密封阀座结构双活塞效应是指在这种结构里,阀座与球体密封中心与发作密封圈的中心在一个圆柱面上,阀座支撑圈和阀座密封圈均为可以移动的活塞,同时具有两个活塞。

所谓双密封座,是指就一个阀座而言,在两个方向均能实现密封的阀座结构。

即当上游介质压力高于中腔压力时,介质压力会推动阀座密封圈向球体移动,使上游侧推力与中腔侧推力形成的压力差,从而使阀座与球体抱得更紧,增加密封比压,满足密封要求,也就是当上游压力高时能够实现密封;当中腔压力高于上游压力时,中腔压力会把阀座密封圈推向上游侧,而改变阀座上下游侧的受力面积,使中腔介质推动阀座支撑圈的推力大于上游侧介质推动阀座支撑圈的推力,形成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仍然使阀座与球体抱得更紧,实现密封。

正宗彝族文化传统

正宗彝族文化传统

正宗彝族文化传统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深厚的历史底蕴。


宗的彝族文化传统是彝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人民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受到了自然
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彝族人民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善于利用山地资源,发展了梯田农耕和水稻种植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农耕是一种神圣的生活方式,彝族人民尊重自然,崇尚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彝族文化传统中,音乐和舞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彝族人民以歌舞来表达对
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的歌舞艺术充满了原始的朴实和深厚的情感。

彝族的舞蹈多以环形排列的方式进行,舞蹈动作简单而富有力量感,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和热情。

此外,彝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彝族刺绣、银饰、陶瓷等。

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的心灵。

彝族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正宗的彝族文化传统是彝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彝族文化传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世人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

彝族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将继续为世人所喜爱和传承。

彝族介绍 彝族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彝族介绍 彝族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彝族介绍彝族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彝族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其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独特语言与文字,作为它们灵魂和精神支柱,它们的风俗与文化内容丰富,对后人的影响颇为较深。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

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

妇女地位较低。

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

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

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

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

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

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土葬。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多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附有精灵,一个家庭中凡是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银子、用具,都可附上精灵“吉尔”,认为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

彝族文化特色

彝族文化特色

一、彝族的历史彝族可以追溯到距今商周时期,当时,彝族人民曾在江南一带定居,后来经历了多次迁徙和移动,最终定居在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地区,形成了今天的彝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也被称之为“大彝族地区”。

据记载,彝族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就有自己的写作文字,公元7世纪起,彝族的社会组织出现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彝族民族。

二、彝族的宗教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天象宗为核心,它是以宇宙中的天象神灵为祭祀对象,以宇宙为本体,以天象神灵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人民将天文学中的星宿、月相、日月潮汐及其他自然现象作为信仰的依据,以“星宿”、“潮汐”、“月相”等诸神为祭祀对象,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他们的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的宗教信仰还包括对祖先的崇拜,彝族人民将祖先视为“太上老君”,认为祖先是可敬可畏的神,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平安顺利。

每年的春节,彝族人民都要举行拜祭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尊重。

此外,彝族人民还信奉神仙、佛道等宗教信仰,如在一些村落中还有佛像供人们敬拜,在一些地方也有祈福神仙的仪式。

三、彝族的传统服饰彝族传统服饰以“黑衣”为主,其中男性穿着黑色长袍,女性穿着黑色衣裙,头戴黑色头巾,脚踩黑色鞋。

彝族服饰的设计精致典雅,色彩鲜明,细节处设计精巧,反映出彝族服饰的精致性和传统性。

此外,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反映出彝族人民对祖先的尊重,穿着它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受到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彝族人民住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山区,气候寒冷,彝族服装的设计考虑到保暖的要求,因此设计出了厚实的长袍和衣裙,而且袖口,衣襟等都有特殊的装饰,可以有效的保暖,有效的抵御寒冷的环境。

四、彝族的传统礼仪彝族传统礼仪是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礼仪,它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尊重、礼让和谦虚。

比如彝族人民拜见祖先时,会以礼貌的态度,叩头磕额表示敬意;拜年拜月时,会献上祭品,表达对神灵的尊重;敬老尊贤时,会跪拜表示尊重,并称赞老人的智慧和经验。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对于彝族文化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彝族的历史与起源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彝族是中国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彝族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其起源与古楚文化、古滇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彝族的语言与文字彝族拥有独特的语言系统,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

彝语有许多方言,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可能存在差异。

彝族的书写系统以彝文为主,彝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拥有较高的表达和记录能力。

彝族人民将彝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文学创作等各个领域。

三、彝族的宗教与信仰彝族人民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原始宗教、藏传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其中,原始宗教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彝族人民深信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

彝族人民通过祭祀、巫术等仪式与神灵进行交流,以祈求平安、健康和丰收。

四、彝族的传统节日与民俗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三月三”节日,也被称为“羌族三月三”。

这一节日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彝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独特的舞蹈、演奏传统乐器,庆祝丰收和祈求幸福。

五、彝族的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彝族文化以其精美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而闻名。

彝族人民擅长制作银饰、木雕、布艺等手工艺品,其中以彝族银饰最为著名。

彝族银饰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青睐,被誉为中国的“银饰之王”。

六、彝族的传统音乐与舞蹈彝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传统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传统音乐以独特的乐器和和声为特点,如三弦、竹笛、铜鼓等乐器常被用于伴奏。

彝族的传统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常常通过舞蹈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漫谈彝族的文化特征

漫谈彝族的文化特征

漫谈彝族的文化特征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

在悠远的历史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

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装,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璞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彝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与风味美食,彝族人民凭借彝乡多彩的自然环境、丰厚的自然资源,用勤劳的智慧,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传承着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书写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彝族美食----养育一个民族,陶醉整个世界。

当你吃着鲜嫩味香的坨坨肉,喝着甘香浓郁的杆杆酒,用着独树一帜,自成风味,给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画龙点睛的圆根酸菜------想起了有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

让我们来了解以凉山州北部越西等地区的彝族饮食文化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彝族地区的饮食文化,收录整理了部分彝族地区较普遍的风味美食。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洋芋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

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洋芋等。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才是萝卜、青菜、白菜等。

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

凉山、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彝族人的饮食文化,因为有特别的民族习惯,更具有山里的芬芳。

回味无穷的风味小吃令人馋涎欲滴、乐而忘返。

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是个好饮而痛恨酗酒的民族.彝族人最爱用的调味料有:辣椒、木姜子、花椒、盐巴等。

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又不腻心,味美无穷。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喜种杂粮,以玉米、小麦、荞麦、大麦为主食。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浅谈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浅谈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浅谈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彝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影响,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传承现状、保护模式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彝族有许多特点。

彝族传统文化在以下几个领域尤为突出:1. 服饰文化。

彝族传统服饰以“六异”为特点,即不同等、不同色、不同形、不同绸、不同花、不同款。

彝族的服饰富有特色,充满了文化内涵,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音乐舞蹈。

彝族人民善于创作和演绎音乐舞蹈,在节日、婚礼等场合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彝族的舞蹈舒展大方、华丽多彩,显得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宗教信仰。

彝族人民信仰多元,有本土宗教、佛教、基督教等。

彝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节日,体现了其独特的信仰和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彝族人转而去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失去了基础。

1. 土地流失和迁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人离开故土,前往城市寻找发展机遇。

这种迁徙和土地流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断层。

2. 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被打破,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不断涌现,这使得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问题。

彝族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础。

逐渐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年轻一代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三、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为了保护彝族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保护模式。

以下列举几种可能的保护模式:1. 建立文化保护基金会。

借鉴国外文化保护的经验,成立文化保护基金会,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

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彝族的重要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火把节”,这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火把节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彝族人民会举行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等活动,以此纪念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龙,同时祈求平安和丰收。

二、民间传说
彝族的民间传说融合了彝族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如《梅葛》和《勒俄特依》等史诗,记载了彝族创世神话、民族迁徙、英雄事迹等内容。

这些传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三、生活习俗
彝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彝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土墙或木结构的房屋,适应了山区的生活环境。

彝族的主食以玉米、土豆、大米为主,喜欢吃辣椒和酸菜。

在服饰方面,彝族的传统服装以黑、红、黄为主色调,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彝族的婚姻习俗中,保留着说媒、订婚、迎亲等传统仪式。

四、宗教信仰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彝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因此对山、水、树等自然元素都抱有敬畏之心。

此外,彝族地区也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节日庆典和丧葬仪式中,这些宗教的影响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彝族文化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种宗教信仰的文化体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彝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彝族文化概述

彝族文化概述
,雪豹》、阿库乌雾《新混血时代》、阿诺阿布、 阿苏越尔、鲁娟等。
阿苏越尔
《 阳 光 山 脉 》
鲁娟,彝名阿赌阿喜
语言文字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彝语称之为“诺苏补玛”、“乃 苏讼纳”、“聂苏索”、“纳苏缩”等。彝文是彝族文化 的瑰宝。汉文史志称之为“爨(cuan)文”、“毕摩文”、 “倮倮文”、“韪文”、“夷经”。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彝文是一种古老的 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 彝文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 会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

ꀪꐂ音乐舞蹈
彝族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云南:烟盒舞、罗作舞、彝族打歌、阿细跳月、铜鼓舞、金竹舞、仪
式舞,南涧跳菜; 贵州:乌蒙彝舞、阿西里西、撒荞舞、铃铛舞、月琴舞、撒麻舞、酒
礼舞; 四川:达体舞、冬格夺洛荷舞、披毡舞、对脚舞、酒礼舞; 广西:四弦舞。
ꀪꐂ音乐舞蹈
彝族人民十分喜爱器乐, 彝族乐器种类极多,按现 代乐器分类为:
彝族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位于楚雄市北郊太阳历大道,距离市中心约3公里,是我国
唯一的中国彝族文化园。
彝族历法
威宁县盐仓镇的祖摩乌求
ꀪꐂ音乐舞蹈
ꀪꐂ
(三)音乐舞蹈
ꀪꐂ音乐舞蹈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 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 其情感,歌舞音乐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
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10万)、老挝(2万)、泰国(1万) 和越南(5.6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建 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同时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彝族灿烂的 文化和艺术。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

彝族文化简介
彝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他们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

彝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羌笃语族,有着悠久的文字系统。

同时,彝族还以其精湛的手工艺闻名世界。

彝族织锦、制陶与雕刻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彝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样。

他们以米酒、牛肉和糌粑为主要特色,在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会准备美味可口的彝族传统菜肴,向宾客展示彝族烹饪的独特魅力。

彝族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月三”的彝族火把节。

这是彝族人民独有的盛大庆典,人们会集聚在一起舞狮、跳陶乐等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来庆祝。

总的来说,彝族文化以其独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彝族文化当代现状分析报告

彝族文化当代现状分析报告

彝族文化当代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老民族,彝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影响,彝族文化正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彝族文化当代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彝族文化的特点彝族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彝族以传统的织锦、染织、琴瑟等技艺闻名,这些艺术形式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彝族还有独特的民歌、舞蹈和乐器,使其文化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2. 传统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火把节、黄果树祭祀等。

这些节日庆典举办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展示彝族文化的特色,也能增进彝族人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民间传说丰富多样彝族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包括各种神灵的传说、起源故事等。

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信仰,还承载着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当代现状分析虽然彝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在当代社会中,彝族文化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及文字问题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影响,彝族年轻一代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逐渐失去兴趣。

这导致年轻彝族人逐渐不会讲彝族语言,而更多地使用汉语。

2. 社会发展不平衡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对彝族文化的关注和保护程度不一。

这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元素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彝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设施等方面不完善。

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4. 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彝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相关产业链不完善,影响文化的创造性和活力。

这给彝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建议与展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与展望:1. 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在教育系统中加大对彝族语言文字的教育力度,提供更多的语言和文字课程。

彝族文化介绍

彝族文化介绍

民族概况: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7762286.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囊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形成历史: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

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

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

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

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

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有着独特的风俗特点。

下面将从彝族的节日、服饰、婚俗、饮食等方面,详细介绍彝族的风俗特点。

首先,彝族的节日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彝族的年节。

每年农历鸡年正月初一,彝族人民会隆重庆祝这一节日。

届时,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参加祭祀仪式、舞蹈表演、射箭比赛以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

此外,彝族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龙街节、水灯节等,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也体现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其次,彝族的服饰文化也是其风俗特点之一、彝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花纹独特。

男子通常穿着黑色外衣,内穿白色长袍和白色短裤,头戴黑色圆顶帽,腰间系着带有红色、黄色等绣花的腰带。

而女子则穿着彩色上衣、长裙和披肩,头戴花冠,腰间系着五颜六色的腰带。

彝族服饰的独特设计和鲜艳色彩,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的态度。

此外,彝族的婚俗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在彝族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长辈协商决定的。

在婚礼前,男方要向女方家族提亲,送上礼物表示诚意。

婚礼当天,男方要带领骑马队列从山里护送新娘回家。

彝族婚礼的一大特色是酒令,即新娘饰演一个被隔绝的少女,要通过接受新郎和来宾的考验才能与新郎完成婚礼。

婚礼现场最重要的环节是彝族的“鱼鳞仪式”,即新郎新娘在红色方桌上用手指按相互的十个手指,象征着终身不离不弃的意义。

最后,彝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其风俗特点之一、彝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种植一些特色农作物,如玉米、豌豆、苞谷等。

因此,他们的传统饮食以玉米和豆类为主,常常炒、蒸、煮、炖等烹制方式,菜品清淡、营养丰富。

彝族的特色美食有石头豆腐、苞谷米饭、彝族火锅等,这些美食既体现了彝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也展示了彝族的独特风味。

综上所述,彝族的风俗特点主要体现在节日、服饰、婚俗、饮食等方面。

彝族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独特鲜艳的服饰风格、独特的婚俗习俗以及清淡营养的饮食文化,展示了彝族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以下是对彝族文化的简要介绍。

彝族的语言方言丰富多样,主要有彝语、纳西语、白语等。

其中,彝语是最主要的语言,被广大彝族群众使用。

彝族音乐和舞蹈非常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彝族音乐器乐有独特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如箫、笛、口琴、铃铛等。

彝族舞蹈韵律优美、动作矫健,常常以群舞形式展示,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彝族的服饰也非常独特,男女的服饰各具特色。

彝族男子主要穿着黑色长袍、白色长裤和靴子,头戴黑色小帽子。

女子则穿着各式各样的彩色上衣、裙子和腰带,头戴花布包头巾。

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细致精巧,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美丽和喜庆。

彝族的信仰体系主要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和演祭文化。

彝族人民崇拜自然,尊重山川、水源、火等自然力量,相信这些力量能够保护和祝福他们。

因此,在传统彝族的生活中,诸多节日和宴饮仪式都离不开祭祀和祈福的活动。

彝族还有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节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火把节、三月街节、撒谎节等,这些节日和活动都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情感。

彝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婚嫁习俗、葬礼习俗等。

彝族人民的婚礼庄严隆重,通常有多个环节,如聘礼、迎亲、娶亲、举行隆重的婚宴等。

彝族的葬礼习俗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由族人集体协作进行,包括搬山、装棺、送葬等环节,意在为死者送行和祈福。

彝族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刺绣、木雕、竹编等。

彝族的刺绣工艺非常精湛,具有细致入微的特点,刺绣作品常常被用来装饰服饰、被子等物品。

彝族的木雕艺术也非常有名,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精致的工艺而著称。

而彝族的竹编作品则以其灵动的造型和精巧的制作技术而受到广泛赞赏。

总的来说,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语言、音乐、舞蹈、服饰、信仰、习俗、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其中的每一方面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传统的热爱和追求,也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类型”概念的界定 要界定彝族文化类型,首先我们要对“文 化类型”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才能对彝族文化类 型的研究有清晰认识。 什么是文化类型?最早提出“文化类型” 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 R. 林顿。林顿在 1936 年写 的《人类研究》一书中,所使用的“文化类型” 的含义与文化区的概念差不多。在西方文化学理 论的发展史上,德国哲学家施宾格勒在《西方的 没落》、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基本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 法。粱漱溟在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这本书中 , 他将中国、印度、西方作为别类的基本单位 , 认 为西洋、中国和印度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还有 冯友兰,李宗桂,冯天瑜认为中国的文化类型都 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等等。 以上的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对文化类型的 定型标准进行了阐明,对文化类型的学术探讨具 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够全面。 文化的类型不该归只限于单一的或某一层 面的标准来定型,这个定型的标准应该具有“整 合性”或“全面性”, 由此我们认为文化类型是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特有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 由一个民族价值观所决定,并在整个民族的社会 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综合文化表现方式。 二、彝族文化类型的界定 1、经典彝文文献中的彝族伦理观 在《中国知网》输入彝族文化这个关键词, 显示的是有 19965 条结果,主要集中在对彝族文
可见,彝族人民把伦理道德提到一个很高 的高度,把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据。
同时,彝族人也非常重视孝,把它分为生 孝和死孝。彝族人又有这样的谚语:“父母欠下 儿子的帐,就是为儿子成亲安家。儿子欠下父亲 的帐,就是要为父亲做帛超度。”彝族史诗《玛 牧特依》(道德经)是一部影响力较大的经典之 作。它阐述了人一生各个阶段索要遵守的伦理道 德规范。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主要聚居地。其中 蕴涵了不少的生命哲学、家族伦理以及社会秩序 观念等。在《玛牧特依》就这样提到:
化的传承、开发,产业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可以 说研究成果显著。再输入“彝族文化类型”这一 关键词,发现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对此进行探讨过, 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区,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彝族任命用自己的智慧留下了众多经典的 彝文文献。在这些经典的彝文文献中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伦理道德观 , 彝族伦理道德思想主要有: 尊敬长辈、团结友爱、勤俭节约、注重孝道等。 如在《梅葛 . 农事》:“山坡杂树多,根本不能 盘庄稼,人类拿刀子,要把树砍完。兔子争了先, 先去砍树枝,砍也砍不倒。。。。百兽都砍了, 百兽砍不倒。百鸟都砍了,百鸟砍不倒。人类砍 杂树,先把刀磨好,拿刀来砍树,几刀便砍倒。。。。 要放火烧荞地了。野兽来烧火,还是烧不着,鸟 类来烧火,还是烧不着,最后来决定,还是人来 烧。”[1] 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人 区别于其他的本质,能认识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西南彝志》阐述了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看法, 是一首人类的赞歌,歌颂了彝族先民不畏艰险, 勇于斗争的精神与品格。《勒俄特依》中为我们 描绘了一个重情重义,智慧与勇敢,坚强不屈的 支格阿龙形象。《查姆》中说道;“独眼睛这代 人,道理也不讲,长幼也不分:儿子不养爹妈, 爹妈不管儿孙。饿了就相互撕吃,吵嘴又打架, 时时起纠纷,。。。。。。独眼睛这代人心不好, 要换掉这代人。要找好心人,重新繁衍子孙。” 楚雄州文联编。① p254 页。于是发生了干旱,将 独眼睛这代人毁灭,于是由独眼睛时代向直眼睛 时代发展。“直眼睛这代人啊,他们不懂道理, 他们经常吵嘴打架。各吃各的饭,各烧各的汤。 一不管亲友,二不管爹妈。爹死了拴着脖子丢在 山里,妈死了拴着脚杆抛进沟洼。”② p277 页 . 这 样的话,直眼睛也得到了毁灭,于是由直眼睛时 代向横眼睛时代发展。
社会视野
MING RI FENG SHANG
浅析彝族文化类型
文 | 沈小玲
摘要:纵观彝族文化的研究史:前人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两点:一是历史文献的考证;二是对文化 民俗的描写,对彝族文化类型的研究几乎处于空 白,还未对彝族文化类型的界定有清晰认识。本 文首先对“文化类型”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其次 通过对经典彝文文献中的彝族独有的伦理观进行 解读,解析彝族伦理道德观背后的彝族类型:家 族(家支)伦理 -- 政治型。 关键词:彝族;文化类型;家族;伦理
“笃幕子孙们,为父养育子, 为子念父恩,父也爱儿子; 为母养育女,女也念母恩, 母也打扮女。若父不爱子,
灵牌黑漆漆,若子不爱父, 四方去浪荡;为妹不爱兄, 寻亲不得亲,为兄不爱妹, 子孙断姻亲;为祖不爱孙, 灵牌挂悬崖,为孙不爱祖, 屋基狐狸叫;为亲不爱戚, 女儿不好嫁,为戚不爱戚, 媳妇不好娶。③ p34-36 这里着重强调家庭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家 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由韦安多主编的《凉山 彝族文化艺术研究中有马勤写的题为《浅议凉山 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从鲜明的提出了自己 的观点:可见彝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 文化,人本位的立场成为人们看待一切事物的出 发点。 2、解读彝族伦理道德观,界定彝族文化类 型:家支(家族 ) 伦理 -- 政治型文化 我们纵观整个彝族的伦理道德思想,发现其 最大的特点是以家支为本位,其背后所蕴的其实 是对家支的认可与维护。家支是彝族社会的基本 单位,也是彝族文化的基本单位。彝族传统社会 中,一切社会组织都以家支为中心,人和人的关 系亦由家支关系扩大而成。每一个家支成员都有 互相帮助的义务。彝族人在如何处理个人与群体 关系问题是伦理道德范畴的这一基本问题时,表 现出鲜明的家支利益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的特征。 他们以维护家支利益作为善恶的标准,只要能维 护家支的名誉的行为则是善的,反之则为恶。 正如彝族谚语说:“想家支想得流泪,怕 家支怕得发抖。”“亲家听到就跑,家支听到就 来。”“不能不吃是粮食,不能不要是家支。”“猴 子靠树林,彝人靠家支”。在彝族教育经典《玛 牧特依》中这样说道:“笃慕子孙们:所有的女人, 莫伤娘家人,保护靠娘家:所有的男人,莫对家 族做坏事,争理还需靠家族。”③ 88 “莫与本家绝交,子孙后代们: 莫离九代本家,离族莫绝交, 若与族绝交,绝交只一天, 一辈无本家 ; 无人来保护; 看见肥牛羊,莫盗本家吃, 看见漂亮妇,莫拐本家妻。③ p105 这里提到了家支的重要性,可见其在生活 中的重要角色。 “笃幕子孙们:” 邻居忧时伴,莫赚邻里钱, 若赚邻里钱,一生不光彩; 家族帮死伤,莫绝家族交, 保护靠家族。若断家族交,
纵观彝族文化的研究史,前人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两点:一是历史文献的考证;二是对文化 民俗的描写。二者在前人的努力下成绩斐然,可 以说硕果累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今天 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彝族文化除了文献考证和文 化描写外,文化的深度阐释(解释)也同样显得 相当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文化的深度阐释是当 下彝族文化研究比较欠缺的地方,因此为了对彝 族文化的深层解释,我们要对彝族传统文化类型 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