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认识图形(二)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主要让学生在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力,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还不够熟悉,对图形的组合和拼接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拼接。

2.教学难点: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图形组合和拼接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组合和拼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图形的组合拼接过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实物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020年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

(2020年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例1】数一数,缺了()块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补全和有序计数的方法来数出缺了几块砖。

解答时,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这样第一层缺了2块、第二层缺了3块、第三层缺了3块、最下面一层缺了2块,这样一共缺了2+3+3+2=10(块)。

解答:10【例2】数一数,(1)下图有()个三角形。

(2)()个正方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有序思考和分类计数的方法来判断图形的个数。

(1)图中,基本的三角形有2个,有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2+1=3(个)三角形。

(2)图中四个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中间有1个正方形,这样一共有5个正方形。

解答:(1)3 (2)5【例3】下图一共有几个长方形?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数长方形的个数,解答时可以用分类有序计数的方法来计数。

基本长方形有4个:;两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4个:2个+2个;4个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4+4+1=9(个)长方形。

解答:9个长方形【例4】填一填。

(1)至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还可以拼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尝试法、分析法和排除法来解答图形的拼组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组,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和规律。

(1)正方形有4条边,所以至少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就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2个或3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长方形,只有至少4个小正方形时,才能拼成大正方形。

(2)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解答:(1)4 4 (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一排队伍一共有13人,聪聪左边有9人,聪聪右边有几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答排队人数问题。

人教小学数学1下 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人教小学数学1下 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长方形(对边相等)2、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三角形2、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3、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七巧板由3种(75个三角形( 1,2,4,6,7 ),1个正方形( 5 ),1个平行四边形( 3 )。

哪些一样大?答:1和2一样;4和6一样练习一、下面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对的在后面的()里画∨,错的画×。

(1)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4)用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最少要6根。

()(6)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7)一个长方形不能剪成4个同样的三角形。

()二、填一填。

上边共有( )个图形,共有()种。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__圆形:三角形:____________2、仔细填一填。

下图有()个三角形下图是由()个小三角形拼成的。

右图共有()个正方形3、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4、数一数,填一填。

三、画一画,填一填。

1、缺了()块砖。

2、缺了()块砖。

3、(1)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圆有()个,三角形有()个。

(2)其中()最多,()最少,()和()同样多。

四、填一填1、一个正方形对折一次可以折成2个完全一样的()或()。

2、两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

3、七巧板有7种颜色,由()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块(),()块正方形,()块平行四边形。

4、两个一样大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或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5、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拼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6.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 )形,而且大小( )。

7.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素材资料-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素材资料-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人教新课标(2014秋)
2.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短边是长边的一半)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用七巧部板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认识简
单的平
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有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
三角形:有三条边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边相等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
用相同的平面图形拼图形
1.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单元备课本单元主要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创新思维。

将从单元主题解读、教材与学情分析、单元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建议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单元主题解读(一)图形的出现与概念图形一词,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人类以画图为手段,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成就,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媒介,这就成为最原始意义上的图形。

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仅仅是空间的一部分,并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二)数学本质图形的本质是用来描述空间关系和定义形状结构的。

认识图形本质上是一个(概念建立)的过程,建立这种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三)认识图形的教育价值学习图形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活空间,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知识的体系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标分析2011版《课标》中明确提出四基的概念,具体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那么,在学习“图形的认识”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图形的特征与性质以外,还要深入理解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育功能和价值。

从数学的视角来看,教学图形的认识,其核心要把握五个方面:图形的抽象、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定义、图形的性质和图形的转化。

什么是空间观念?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由此可见,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图形与几何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纵向梳理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纵观教材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主要包含认识立体图形和认识平面图形。

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三维图形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二维图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由具体的三维图形到抽象抽象的二维图形,培养了学生们的几何思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二)7-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二)7-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二)7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二)7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32页的“认识图形(二)”,具体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名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图形,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名称。

难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辨别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各一个,白板和记号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卡片,彩笔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具展示,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名称。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找出下列图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如“辨别下列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板书设计:将四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分别列在白板上,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辨别下列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拍照记录。

答案:1. 正方形:____,长方形:____,平行四边形:____,梯形:____。

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通过家庭作业、课后练习等方式。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探索其他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椭圆形等,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认识图形(二)教学内容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4.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

(板书:认图形)二、教学新知(一)搭积木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

人教2022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2022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集体备课由于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找到对应原型,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一些。

因此,教科书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

本单元整体的编排结构与立体图形的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3个层次,形成了教科书编排结构上的一种“节奏美”。

教科书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有3道例题:例1,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例2,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例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进一步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要注意与立体图形区别开来,尤其在描述平面图形时,要让学生指清楚、说明白,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

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除了平行四边形外,辨认和区分其他平面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但是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以及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准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教具(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从而直观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够辨别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特征:有两对平行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的特征: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 讲解: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

3. 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彩纸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游戏:进行图形分类游戏,让学生将剪出的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1. 长方形:有两对平行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写出它们的特点。

2. 让学生找出家里的物品,判断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辨别它们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模型、图片和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如书本、桌子、车轮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图形二》- 补砖墙 专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图形二》- 补砖墙 专题

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图形二》中,除了认识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基础图形之外,还有一个知识点“补砖墙”让很多同学做不出,听不懂,家长也讲不清!如下图,空白处一共缺了多少块砖。

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他们的数学思维没有建立,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够完善,刚接触这类题确实存在较大难度。

分析题目那么,我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或者规律呢?最后,我们发现:第1,3,5行的排序是一样的,第2,4,6行的排序是一样的。

方法一1. 通过对比第2,4,6行和第1,3,5行的长度及砖块的数量,我们可以知道,每一行的总长度均为5块砖的长度,并且,第1,3,5行首位标红色的砖拼起来的长度也刚好等于一整块砖的长度。

2. 有上图可知:第1行现有砖块数量为:5块(两个半块拼起来算作一块)第2行现有砖块数量为:3块第3行现有砖块数量为:2块(两个半块拼起来算作一块)第4行现有砖块数量为:2块第5行现有砖块数量为:3块(两个半块拼起来算作一块)第6行现有砖块数量为:5块3.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列出下面表格4. 由上表可知缺少的砖块数量为:2+3+3+2=10(块)方法二1.分析上图,我们发现第6行是由5块完整的砖块组成,为了方便,我们可以选择以第6行作为参考标准,作蓝色虚线,来直接数出空白部分的砖块数量。

(同样的两个半块拼起来算作一块)2.数出每一行空白部分的砖块数量:第2行空白数量为:2块第3行空白数量为:3块第4行空白数量为:3块第5行空白数量为:2块3.总共空白部分的砖块数量为:2+3+3+2=10(块)。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辨认这五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五、说教学过程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并提出问题一: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

提出问题二:今天我们来这里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它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得怎么样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五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五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五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预习要求: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一、游戏中梳理回顾(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

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

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2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1-9=□方法一: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 方法三: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45、46、47、()、()、()、()、()10、20、30、()、()、()、()、()三十五接着数5个数是()、()、()、()、()2、10个一(),10个十();我是由8个一和3个十组成(),我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我是79,我的前面是(),后面是();我是85,比我少3是()。

培智数学 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二) 第2课时

培智数学 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二) 第2课时
自备教学资源
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纽扣、圆盘等),非圆形的物品(如作业本、方形盘子等),大纸箱(上面有开口,可以将手伸进大纸箱里)。
教学过程
配套教学资源
自备教
学资源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形。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复习认识圆形。
线下游戏:摸箱子。
1.教师提前将所有圆形和非圆形的物品放入大纸箱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识别生活中圆形的物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
资源
配套教学资源
游戏:《第1题:小兔过河》《第2题:摆一摆,拼一拼》《第3题:消消乐》。
文字:《摸箱子》《变魔术》《比一比,说一说②》。
学具: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圆形(大小不一)的异形图卡纸;黄色圆形卡片1张、红色圆形卡片5张。
2.完成P37练一练第2题及其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照样子拖动不同颜色的圆形,将它们拼成各种图案。
3.完成P37练一练第3题及其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一认物品,分辨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不是圆形的,最后点击选择圆形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游戏和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圆形的认识和概念的理解。
P37文字:《变魔术》
学具:黄色圆形卡片 1 张、红色圆形卡片5 张
P37文字:《比一比,说一说②》
学具: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圆形(大小不一)的异形图卡纸
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纽扣、圆盘等等),非圆形的物品(如作业本、方形盘子等),大纸箱(上面有开口,可以将手伸进大纸箱里)
教学反思
2.请学生从大纸箱中拿出一样物品,说出物品的名称及它的形状。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第20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体到面”的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利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然后通过围、画、折、拼等操作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时,所形成的一些常见几何体表面的经验;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经验。

教材从学生这些已有经验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认识平面图形。

2.突出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形时,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他们“做”出需要认识的图形,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通过画一画等活动,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平面图形的共同特点,又能使学生体会到面和体的关系。

3.注重练习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适当安排了一些有较强实践性和一定开放性的习题,以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求异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面和体的关系,体会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篇1一、复习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我们今天还要来认识一些新的图形朋友。

二、探究新知1、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形。

感受长方体的每一个面,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感觉平平的,是一个平的面。

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

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长方体拆分成6个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点,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正方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对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

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正方体拆分成6个正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感知正方形的特点,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3、圆柱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圆柱体的上下面的感觉和旁边的面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对!上下的面是平平的,但旁边的面却不是平的。

这样的面就不是平面。

4、球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

5、教师课件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来辨认。

6、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讨论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三、闯关游戏同学们学的真棒!敢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第一关:给图形涂上颜色,在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学生思考后上台来根据要求涂色。

第二关:摘果子。

按要求把相同的果子摘下来。

第三关:数一数。

数一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几个?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点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

(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认识图形(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认识图形(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认识图形
(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认识图形
(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