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回报差异_对工资歧视的再考察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在中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在城市中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反歧视的对策。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1.户籍限制:由于农民工通常来自农村,他们的户籍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
因为农民工没有城市户籍,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大部分福利和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就业市场中与学历较高的竞争者相比,更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3.工资差异:农民工通常从事低技能劳动工作,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他们的工资普遍偏低。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按规定支付社会保险等问题,使得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更加困难。
4.社会歧视:由于农民工的身份与待遇较低,他们在城市中常常遭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对待。
这种歧视不仅反映在工作场所,而且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居住条件、社交圈子等。
二、反歧视的对策1.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农民工就业歧视。
同时,应加强对雇主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2.教育改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使得农民工能够适应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竞争力。
3.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打破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宣传农民工的努力和贡献,促使社会对他们更加平等和尊重。
4.改善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支持服务。
结论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中国户籍制度下的农民工歧视问题-最新文档
中国户籍制度下的农民工歧视问题一、引言户籍和地域歧视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歧视,在招聘以及雇佣的过程中歧视农村或外来人口,本地人往往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工作、比较高的工资收入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更有效的基本权益难易保障。
甚至受过高教育的大学生也遭受到了户籍歧视,很多企事业将大学生分为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区别对待。
二、人口迁移理论模型1、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为改变常住地超过半年或者一年的人口流动,具有空间位移、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三个判断标准。
2、推拉理论唐纳德.J.博格认为人口迁移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迁移者受到了原住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将迁移的结果视为原住地推力和目的地拉力相互作用后的结果。
3、刘易斯和费景汉-拉尼斯的两部门迁移模型刘易斯和费-拉尼斯的两部门人口迁移模型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工业部门流动的两部门人口迁移模型。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是农村中以传统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很低的传统部门,二是城市中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现代部门。
费景汉与拉尼斯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将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联系起来,并加入时间概念,从而使刘易斯的模型更具动态性。
三、我国农村户籍工资歧视现状(一)农村户籍人口工资歧视概况1、农民工“农民工”泛指外出务工脱离农业劳动的农民,他们的户籍是农民却从事着非农业活动。
2、户籍制度户籍制度通过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将城乡人口和劳动力分隔开,农民进入城市学习、就业均有一定的阻力,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对立和歧视的直接根源。
3、歧视产生的原因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一方面源由于出身形成的尊卑贵贱的大统一思想观念,认为农村人比城市人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是对农民工的误解,认为其文化素质、思想觉悟低于城市公民;其次也有城市居民认为农民工抢占了资源,对他们产生排斥心理。
(二)歧视理论1、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经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体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各方面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浅谈中国现行户籍制度下的教育公平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浅谈中国现行户籍制度下的教育公平开小芹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徐州(221000)E-mail:kaixiaoqin0701@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大力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
然而如何在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下,有效地实现教育公平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了解现行户籍制度对我们教育公平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了解国外的教育公平措施,我们才能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我国的教育公平。
基于前人的研究,我提出在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下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些意见,如教师轮换制,择校二元自主选择,补偿性投入措施等等,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公平的实现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公平;户籍制度;国外案例;路径1. 前言中国的户籍制度历史悠久,在不同阶段对我们的社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效益。
“从来没有一项制度如此讨人欢心。
”“从来没有一项制度如此令人憎恶。
”这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户籍制度改革进行采访时,不断表达出的反思。
当代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对人口的家庭自然面貌的登记注册了,户籍已经变成对人的社会地位的区分标准之一。
虽然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拉尼斯(Ranis)、托达罗(Todaro)、迈因特(Mint)早就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在中国,官方以文件、法律和制度来固定下自己国家的二元结构是不曾被他们想象到的。
现在中国社会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
可是,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步履却是举步维艰。
究其原因,并非户籍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与之相捆缚的各种利益。
居民居住地不同,会产生重大的利益差别。
拥有不同利益差别的群体又形成新的利益集团,户口的利益分配功能也随之表现出来。
在中国现今社会,“统一城乡户口”的实现,即立即取消户口管制,也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与我国现行的国情极为不符。
基于户籍歧视的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基于户籍歧视的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最新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中,58.06%是由个体特征差异造成的,而户籍歧视造成的差距达到41.94%。
并且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户籍制度带来的工资歧视因素在工资收入差距中所占成分就越大。
关键词:工资差距户籍制度工资歧视农民工一、引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过去的20年期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字,2012年我国农民工的数量达到了2.6亿的规模。
农民工已经成为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虽然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处于城镇地区,但两者在岗位获得、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距(刑春冰,2008)。
二、数据介绍和样本描述本文实证分析部分是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下简称chns)。
chns 是固定样本数据,由美国北卡来罗纳大学人口中心和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联合收集。
调查从1989年开始,采访4400户家庭,面谈19000人。
自1989年后,总共进行了七次访问。
本文选用2009年份的调查数据,以实际月工资收入分析户籍制度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
在剔除一些不合理样本之后,最终保留了其中大约18018个样本个体,其中来自农村户籍的样本有12191个,来自城镇户籍的有5827个样本;样本涵盖的9个省份,分别代表了三、工资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地区中来自不同户籍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差距程度和各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表2是对不同地区工资收入差异的分解结果。
可解释的特征差异部分,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工人工资收入差距有74.81%是由于劳动者个人特征差异引起的,在中部地区有61.65%是由于特征差异引起的,但在我国西部地区,却仅仅有34.73%是由劳动者个体特征差异引起的。
基于户籍歧视的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l 作 经验 平
系数 效应 百 分 比 系数敢 应
_ o . 2 9 l 1 — 6 7 . 5 — 0 . 5 7 8 2 — 9 9 . 0 5 — 0 . 3 2 4 3 — 3 5 . 2 2 0 . 7 3 0 6 1 6 9 一
庭, 面谈 1 9 0 0 0人 。自 1 9 8 9年 后 , 总 共 进 行 了 七 次 访 问 。本文 选 用 2 0 0 9
性 别 截距 总计
0 . 2 4 0 5 5 5 . 7 7 0 . 4 J 3 9 0 . 3 2 8 8 7 6 . 2 5 0 . 5 6 0 6 0 . 1 0 8 6 2 5 . J 9 0 . 2 2 3 9
达 地 区相 比 . 经 济发 展 水 平越 是相 对 落后 的 地 区 。 户 籍 制 度 带 来 的 工 资 歧 视 因素 在 工 资 收入 差距 中所 占成分 就 越 大 。 关键 词 : 工 资 差 距 户 籍 制 度 工 资歧 视 农 民 工
引言
受教 育年 限 工 作经验 工作经 验 、
胡 永健
就越少。 并 且 其 受 教 育 年 限 的差 距 在 经 济 越 发 达 地 区 , 反 映 在 工 资 收入
差 距 上 就越 明显 。
表2 :2 0 0 9 年分地 工资收入差距的 0 a x a c a - B l i n d c r 分解
东部 和北 部 巾部 l ! ! i 部
方
特征 效应
特 征效应 百分 比 特征 效应
百分 比
0 . 2 7 2 6 6 3 . 2 2 0 . 2 2 0 0 3 7 . 6 9 0 . 2 I 2 4 2 3 . 0 7 _ o . O 4 l 2 — 9 . 5 4 — 0 . 1 2 6 I 一 2 1 . 6 l 一 0 . 0 0 5 4 — 0 . 5 9 0
二元户籍制对收入不公的影响分析
影 响 进行 分 析 探 讨 得 出 如 下 结 论 户 籍 制 度 在 一 定 程度 上 会 对 收 入 分
配 有影 响 会促 进 收 入 分 配 的 不 公平 现 象
, ,
:
二 二 元 户 籍 制 对 收 入影 响 的 传 导 机 制
( 一 ) 通过 对 农 民 工 子 女 教 育 的 影响
6 2年 第 0 1
1
期
财
经
T 月 o 叮日 门丁 }热
爵氢畏
二 元 户籍 制 对 收 入 不 公 的 影 响 分 析
.
梁 嘉健
,
( 华 南 师 范 大 学经 济 与 管理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10 0 6
)
【 摘
要」 收入 不 公 的 影 响 因 素 有很 多 本 文 针 对 户籍 制 度 对 收入 分 配 的
本地户 口 外地 户 口 本地城市居 民 城 市外 来 务 工 人 员 本地 农 村 居 民 外 来 农 民工
度 根源
。
从 就业机 会 来 看 户 籍 制度对农 民 工 城市就业 歧 视 的影 响 已 经 由原
来 的禁 止 农 民工 在城市就业到 后 来 逐 步 消 解其对农 民工 就业机 会 获得 的
影响
。
,
,
基本 上 农 民工 都 可 以 进城 务 工 但 是对其职业选择 就业单位 性 质 农 民工 与 城市 居 民之 间 的 就业机会 还是不平 等 的
4779 44
动合 同 使 其 工 资不在 法 律 保 护 范 围 内 而 用 人单位 为 了 降 低 用 人成本 支 付 临时 工 的 工 资普 遍 低 于 正 式 职 工 工资
( 二 )福 利 水 平 的 差 异
户籍制度对大学生工资的影响——来自北京市的证据
力 资本 投资 的结 果 , 大 学 生毕 业 后 的工 资 收 入直 接 反 映 了人 力 资本 投 资效 益 , 对 大学 生 个 人 及 其 家庭 的生 活质 量有 重要 影 响 。公 平合 理 的人力 资本 回报
和竞 争性 的劳 动 力 市场 对 于 大 学 生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户籍制度改革上迈了一大步。而积分落户制度一旦 落地 ,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 , 则意味着落户不仅仅受制
于指标 , 还 可通 过长期 稳定 的职业发 展来 获取 户 口。 这一方 面将 增加 大 学 生 长期 落 户 的预期 , 另 一方 面 也将进 一 步放宽 其 就 业选 择 范 围 , 有 助 于 实 现 劳动 力 要素 的 自由流 动 , 提 高 生 产 效 率 。该 项 政策 的效
了户 籍制 度对 大学 生工
资 的作 用 机 制 , 得 到 了
以下结论 。
长期 以来 , 中国 限制 人 口流 动 和 固化 资 源 配 置
首先 , 从 大学 生小 时工 资 的 回归结 果看 , 获得 能 提 供户 口的工作 对大学 生 的小 时工 资有显 著 的负 向 影 响 。在用倾 向得分 匹配 法进一 步控 制样本 选 择偏 差后 , 这 种 负 面影 响依 旧存 在 , 大学生需牺牲 2 1 % 的工 资待 遇才 能 换 得 一纸 北 京 户 口。其 次 , 对 大 学
生来 说 , 户籍制 度对 工 资的 负面影 响存 在 内部差异 ,
的户籍 制 度对 劳动 力市场 产 生 了深 刻 的影 响 。现 行 的户籍 制 度除 了执 行 人 口登记 和管 理 职 能 外 , 还 与 资源 配置 和利益 分 配密切 相关 。这 种制 度安 排使 得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面临着户籍限制所带来的工资差距。
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如何解决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户籍与工资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户籍在工资收入上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解决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平等问题提供实用建议。
通过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关键,确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机制,探讨不同户籍在工资收入上的差异情况,并最终为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户籍与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改善现行户籍制度和促进社会公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客观数据和分析方法,揭示不同户籍背景下个体工资收入的差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启示,为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还旨在引起社会对户籍制度影响的关注,促进对户籍制度的认识和改革,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探讨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户籍与工资收入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我国户籍制度对个人的经济收入造成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户籍制度背后的社会经济现象。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揭示造成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提供参考。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的探讨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论参考,提升研究水平和质量。
通过实证结果的呈现和讨论,可以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学术界广泛认为,户籍对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已有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一、户籍制度导致的工资差距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方面,农业收入较为有限,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在城市就业时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和技能要求低的工作,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户籍居民在教育和技能方面更受重视,一般受教育水平更高,技能更加专业化,更容易从事高技术、高薪酬的工作。
农民工和城市白领的工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户籍制度导致的就业机会差距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限制和户籍要求较高,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由于户籍制度导致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同,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给他们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就业风险。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民工的就业机会较为有限,工资收入较低。
三、户籍制度导致的社会剥离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不便和社会剥离的问题。
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遇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问题较多,不同于城市白领享有的权益和福利。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这种社会剥离也导致了农民工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
户籍制度对工资收入有着明显的影响。
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是一个社会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
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特殊性,人们的籍贯和户口所在地对个人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下面将进行一项实证研究,探讨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该研究将选择一些典型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调研。
在城市地区,我们将选择一些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反映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城市。
在农村地区,我们将选择一些发达农村和欠发达农村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不同地区的差异。
我们将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个体的基本信息和工资收入数据。
问卷中的问题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以及户籍情况(籍贯、户口所在地)。
工资收入数据将通过询问个体的实际工资来获得。
为了减少自觉偏差,我们还将收集工资收入的税前和税后数据。
然后,我们将运用统计学中的方法,例如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通过描述统计,我们将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比较,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不同职业的人群等。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将研究户籍对工资收入的直接影响。
在模型中,户籍情况将被视为解释变量,工资收入将被视为被解释变量,而其他个体特征将被视为控制变量。
我们将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
如果研究发现户籍对工资收入有显著影响,那么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原因。
户籍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职业结构、社会保障水平等可能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潜在因素。
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为户籍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我们还可以从统计结果中获得关于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教育差异与收入不平等研究
教育差异与收入不平等研究在当代社会,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改变人生的关键。
然而,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差异和不平等也成为了社会困扰的焦点之一。
教育差异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探讨教育差异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教育差异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根源之一。
由于家庭背景、地理位置、财务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更容易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富裕家庭,而边远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导致了教育差异,进而影响了个人的发展机会和收入水平。
其次,教育差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职业机会。
他们通常可以选择从事更高级、更高薪酬的工作岗位,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则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劳动。
这种职业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现象。
然而,教育差异仅仅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一面。
相反,收入不平等也会加剧教育差异。
家庭收入水平低的孩子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们可能被迫选择较低质量的教育机构,无法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因此,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削弱了教育机会公平性,使教育差异更加严重。
为解决教育差异与收入不平等的问题,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采取措施来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
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支持,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此外,私立和公立学校之间的差距也需要缩小,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和应试技巧。
学校应该提供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机会,以减少职业差异。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
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我国户籍制度与劳动者平等就业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户籍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安排,对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平等权益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度机制、现实问题和改革措施等方面对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进行深入研究。
一、历史背景我国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封建社会,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质。
在封建社会中,户籍作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手段,严重限制了人民群众的流动和就业自由。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
二、现行户籍制度机制目前我国实行了城市与农村两种不同类型的户籍管理体系。
城市户口由居住地公安机关负责管理,农村户口则由农村居民委员会或村委员会负责管理。
这种制度机制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化待遇和机会不平等,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等农村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益。
三、现实问题1. 城乡差异化待遇: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城市户籍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资源,而农村户籍则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这使得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就业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阻碍。
2. 就业歧视现象: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在城市间自由流动,使得农民工等外来劳动者容易成为就业歧视和非法用工的对象。
他们往往被迫从事低收入、高风险和缺乏社会保障的工作。
3. 社会保障缺失:户籍制度对于社会保障体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户籍限制,许多外来劳动者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这使得他们在生病或失去工作时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和保障。
四、改革措施为了解决户籍制度与劳动者平等就业的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 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放宽落户条件,取消了对落户者的学历、技能等要求,使更多的农村劳动者能够在城市落户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2.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转为农民个人所有权,使得农民在流转土地时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并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时的谈判能力和保障。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迁徙的增加,户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由于户籍的不同,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工资收入。
因此,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选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样本,通过对其中2,000多名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对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发现,户籍对工资收入确实具有显著影响。
在全样本中,户籍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收入高于非城镇居民,而城镇户籍居民的平均工资收入又高于非城镇户籍居民。
这也符合我们对城乡差距和户籍差距的认知,即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普遍高于非城镇居民,而户籍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又高于户籍非城镇居民。
二、户籍对不同职业群体的影响不同不同职业群体对户籍的敏感度也不同。
在样本中,城镇居民有较高的收入,但是对于在低端职业从事的非城镇户籍居民来说,城镇生活成本也会相应上升,因此其工资收入的提高并不明显。
相反,一些高端职业从事者,比如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人才,反而因为户籍限制而间接影响到了其薪资待遇。
这说明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
三、户籍对广西省的影响比其他省份更大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省份相比,广西省的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
根据统计数据,广西省的城镇居民比例略高于其他省份,非城镇居民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此外,广西省内的城镇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较大,这也可能是导致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集中在城镇居民之间的原因。
综上,户籍对工资收入确实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职业群体与不同地区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不同。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加强户籍制度改革,改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户籍制度就业机会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户籍制度就业机会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摘要: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拥有城镇户口显著地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造成城镇居民在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比农村居民显著要高,户籍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同时,在控制了影响劳动者就业选择的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结论依然稳健。
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应该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努力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不利影响,进而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和谐与均衡发展。
关键词:户籍制度;就业机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劳动就业体系的改革,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逐步松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规模逐年扩大。
2009年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规模达到14687万人(蔡防,2010);而根据2005年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在20%以上,在广东、浙江等吸收农民工较多的省份,农民工数量在整个市场的份额超过了一半(邢春冰,2008)。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会通过要素报酬的均等化、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蔡唠,2005)。
然而,我国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李实等,2005)。
根据中国统计局有关数据统计,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
2009年两者数据分别为17174.7元和5153.2元。
32年间,城乡收入比由2.57倍增长至3.33倍。
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其他福利和补贴折合成收入,那么城乡收入比还会进一步增大。
为什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笔者认为原因在于,通过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整个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完全统一的竞争性市场,劳动者根据资源配置最优原则,拥有自由流动、平等就业、公平获得报酬的权利。
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姓名学号专业任课教师开课时间教师评阅意见:论文成绩评阅日期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
其中,城乡收入差距现象尤为明显。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与党在十七大提出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倡导相冲突。
为此,积极探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粗略地分析了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旨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营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户籍制度1.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
先是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然后又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
但在中国人民充满信心,昂首迈向新生活之际,中国社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就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1997 年的 2.47:1 到2003 年的3.23 : 1,一直到2007 年的3.33:1,而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也稳步提升,由改革之初的0.3 到1997 年的0.42,再到2010 年的0.48,已经接近0.5 的收入悬殊红线,人民之间的阶层越来越明显,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二元户籍法律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形成就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城乡二元结构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把居民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城乡户籍制度下,农业人口不能向城市迁移,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虽然少部分地区尝试改革,但是仍然设置了种种条条框框,阻碍农村居民迁移。
这种做法限制了农村居民选择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的权利,被迫在低收入岗位和地区工作,阻碍了生产力的转移。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户籍对工资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各地,户籍制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根据户籍制度,人们的身份和居住地被严格限制在其出生地或父母的户籍所在地。
这种限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工资收入方面探讨了户籍对人们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户籍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以及背后的原因。
户籍制度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城市,从事非正式和低技能工作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往往比城市居民低得多。
据调查,2019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53元,而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仅为其一半左右,即22,034元左右。
这种差距往往因户籍的不同而存在。
城市居民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而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往往主要从事低收入的非正式和低技能工作,很难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社会保障。
此外,户籍也影响了企业对员工的薪资设置。
据研究,企业在设定员工薪资时,往往根据员工的户籍来确定薪资水平。
这意味着户籍城市的员工往往会比非户籍城市的员工获得更高的薪资水平。
一项研究表明,在北京,户籍城市的员工平均工资比非户籍城市的员工高出8.5%。
1. 城市化程度城市的城市化程度对增加工资收入的机会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城市化的程度越高,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就越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收入。
下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就业情况和薪资水平都较为有限,因此户籍对薪资水平的影响就更为显著。
2. 行业和职业不同行业和职业在工资收入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能力。
研究表明,农业、建筑业和初级制造业等行业的员工往往在薪资水平方面受到更大的限制,而金融业、传媒业和高科技业等行业则往往提供更高的薪资水平。
因此,在这些行业中工作的人们往往收入更高,而他们身上的户籍则会影响到他们获得这些工作的机会。
3. 教育和技能教育和技能也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与低教育程度的员工相比,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具有高水平技能的员工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
在某些高技能和有竞争力的职业中,人们的收入甚至会高于一些白领和管理人员。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_来自重庆的经验证据_刘志强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来自重庆的经验证据*刘志强谢家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内容提要本文以2010年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政策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
研究发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了城镇工和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户籍歧视,并有助于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失衡局面,并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收敛的动态效果会逐渐增强。
此外,城乡悬殊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差异是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收入差距要素流动社会福利一、引言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发生的农民和农业受到保护的情况恰恰相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或城乡关系是强制性的,或者说是城市偏向的(Anderson 等,1986),在中国亦是如此。
尤其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及由此造成的城乡分割,部分学者甚至认为可以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相提并论(Whyte ,2010)。
户籍制度不仅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成了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不平等(Cai ,2010;蔡昉,2010),而且引发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户籍歧视。
另外,户籍制度形成城乡居民差别化的社会福利待遇(Wang 等,2010),加剧城乡居民的收入失衡。
户籍制度等引发的悬而不下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挑战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难题。
但由于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系中,城市居民具有的较强的谈判能力或政策影响力,使其在利益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Olson ,1985;Cai ,2010),导致户籍制度长期难以突破(Chan 等,2008;Chan ,2010)。
只到近期,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布局下,户籍制度改革才得以迅速推进。
不仅在部分省份推行了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探索,而且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别、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的改革方向。
户籍歧视对劳动报酬差异的影响.doc
户籍歧视对劳动报酬差异的影响[摘要]在我国,户籍歧视是形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它不但通过阻碍劳动力流动造成城乡收入差异,也会促成农民工和城镇工人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多年的数据,对我国户籍歧视影响劳动报酬差异的程度进行计算和分析。
结论表明,近几年户籍歧视现象并没有明显改观,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仍需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户籍歧视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报酬Abstract: In China, discrimination 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ground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that induces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rough hindering the mobility of rural labors, this discrimination brings about not only 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ut also the disparity of earnings between migrant rural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 This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crimination on the difference of earnings between migrant rural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 using the data of CHNS.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status of discrimination 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grounds has not been bettered apparently in resent years.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henomenon when establishing the policies on labor markets.Keywords: Discrimination 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grounds,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Working reward一、引言劳动报酬不同于财产性收入和自我经营收入。
教育和户籍歧视对城镇工和农民工工资差异的影响_郭凤鸣
《农业经济问题》 ( 月刊)
2011 年第 6 期
果由于归属于不同的人口群体而使具有相同生产 则表明劳动力市场 率特征的劳动力受到差别对待, 1957 ) 。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 存在歧视 ( Becker, 人 力资本是个体工资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 因此, 造 成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不同户籍身份劳动力工 资差异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两类劳动力在人力资 本等个人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 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户籍歧视 。 群体 间 工 资 差 异 经 验 分 析 的 传 统 方 法 为 Oaxaca( 1973 ) 和 Blinder( 1973 ) 分别提出的工资差 异分解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对不同群体 然后将群体间工资差异分解为 工资方程进行回归, 两部分, 一部分为个体特征差异可以解释的工资差 一部分为个体特征差异无法解释的工资差异 异, ( 通常 被 认 为 是 劳 动 力 市 场 中 歧 视 的 作 用) 。 OaxacaBlinder 方法后来经过许多学者的发展, 目 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资歧视问题的研究 ( Heckman, 1998 ) 。事实上, 个体间工资差异不仅决定于 而且决定于个 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市场环境 , 体进入劳动力市场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Neal 和 Johnson( 1996 ) 指出, 黑人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中面 临的不利因素大多数来自于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 场前存在人力资本获取的障碍。 Heckman 和 Rubinstein( 2001 ) 指出, 个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前所形 成的主动性、 可靠性、 可信赖性和自我约束力等非 认知能力对个体工资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Zax 和 Daniel( 2002 ) 指出, 个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前的智 力水平、 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会对个体工资水平产 生 重 要 影 响。 Carneiro、Heckman 和 Masterov ( 2003 ) 研究表明, 美国劳动力市场中种族间的工 资差异来源于个体禀赋的差异, 种族歧视存在于市 场前而非市场后。 本世纪初,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发展 2008年 第14卷 第3期P OP ULATI O N&DE VE LOP ME NT Vol.14 No.3 20083 基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回报差异:对工资歧视的再考察任强1,傅强1,朱宇姝2(1 北京大学 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1;2 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摘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东南部十一个省份就业者基于户籍制度的收入差异。
户口类型对于工资的影响可以被不同户口类型人群的教育回报差距所解释。
不同户口类型人群间教育回报的差距随着教育年限的下降而显著扩大。
这一结果支持了在解释基于户籍制度的工资歧视的合理性方面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我国城乡间义务教育水平的差距引起了基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回报差异,进而导致了基于户籍类型的工资歧视。
关键词:工资歧视;户籍制度;教育回报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68(2008)03-0037-10Return s to Educa ti on Ba sed on Household Reg istra ti on System:A Re-exam i n a ti on to W age D ispar ityREN Q iang1,F U Q iang1,ZHU Yu-shu2(1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 esea rch,Peking U niversity,B eijing100871,China;2School of Geograph ical S cience and P lann ing,Zhong shan U 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 ina)Abstract:Based on eleven p r ovinces of the20051%Nati onal Populati on Sa mp le Survey(NPSS)dataset in s outheast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 ole of returns t o educati on in wagediscri m inati on against peop le with agricultural hukou.W e find that different returns t o educa2ti on exp lain the effect of hukou types on wage dis parity.Further,assisted by a s p line regressi onmodel,the gap of returns t o educati on is f ound t o enlarge as years of schooling decrease andreaches its peak in p ri m ary educati on.These findings confir m the theory of inf or mati on econom2ics,rather than p rejudice,as a way t o exp lain wage discri m inati on against rural i m m igrants.Finall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quality of compuls ory educati on should be res ponsible f orthe different returns of educati on based on household registrati on syste m,which engenders thewage discri m inati on against peop le with agricultural hukou.Key words:wage dis parity;household registrati on syste m;returns t o educati on1 引言收入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长久以来,许多收稿日期:2008-02-063感谢国家统计局的资助和北京大学“985”和“211”工程的支持。
作者简介:任强(1967—),男,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傅强(1983—),男,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人口与发展 2008年 第3期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Schultz,1961;M inc 2er,1974;Becker,1993)。
在对中国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时,国际上的一些学者在分别检验了教育在决定城市和农村劳动者收入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其研究基本上肯定了教育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虽然教育回报在不同情况下的差异很大(W u and Xie,2003),或者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Xie and Hannum ,1996),但是发现中国的教育回报在不断增加(Zhou,2000;Heck man and L i,2004)。
然而,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90年代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要明显低于城市(Zhao,1999;W u and Xie,2003;侯风云,2004;姚先国和张海峰,2004)。
另一方面,在进行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时,国内学者对户籍制度予以了极大的关注①。
当一些研究者对于户籍制度是否会对不同户口类型人群的工资具有直接的、独立的影响持保留态度时(李培林和李炜,2007),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农民工由于其农业户口而受到了工资上的歧视(王美艳,2003;姚先国和赖普清,2004;邓曲恒,2007)。
诚然,联系到最近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中关于改善农民和农民工在医疗、子女教育、就业等领域不公正待遇的呼声,我们很自然地会把所有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遇到的不平等待遇都和人们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偏见”②联系起来。
然而,撇开城市人口是否对于外来人口存在“偏见”这个较为宏观的问题不谈,当把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不同户口类型人群的工资差距时,我们很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一些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偏见并不会导致对外来人口的工资歧视(Evans and Kelley,1991)。
同时,一些经济学家从理论上指出歧视很可能是基于偏见之外的原因:歧视可以是将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人力资本的雇员区分出来的有效手段(A rr ow,1971;Spence,1973)。
因此,是否如一些学者所发现的城市和农村中教育回报的差距与不同户籍类型人口的工资差距存在着联系?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原因可以决定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所受到的工资歧视?本文尝试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回答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
2 数据和变量2.1 数据来源本文所基于的数据基础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③,分析范围包括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十一个省及直辖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广东省和福建省)。
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该十一省份(直辖市)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5214%),G DP 为全国的73.8%。
此外,这些地区包含了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绝大多数流入地和主要流出地(杨旸等,2007),使我们可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范围内检验基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回报差异,从而减少地区差异的影响。
因此,尽管本文分析的范围仅涉及中国三分之一的省份,但却涵盖了我国人口和经济的主体区域。
2.2 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设定收入。
这一变量由被访者在2005年10月份的劳动收入(工资)反映,不包括财产性或转帐性等非劳动①②③户籍制度建立于1958年,当初的目的在于“保证农村有充足的劳动力生产农产品,限制使用廉价食品的城市人口”。
这一制度将居民划分为农村人口(农业户口)和城市人口(非农户口)。
根据有关规定,任何新出生的人口必须在母亲的户口所在地注册(Cai,2003)。
尽管人民公社的取消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许多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找工作(L iang,2001;L in,1988;W u and Trei m an,2004),但具有农业户口的这部分打工者被看作是“农民工”而无法享有许多城市户口的劳动者所享有的权益(W ang et al .,2002)。
详见陆益龙(2003)有关户籍制度的内容。
此处的“偏见(p rejudice )”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即人们对于少数人群(中的个人)或弱势人群(中的个人)的反感,这种反感通常产生于人们错误的或执拗的概念(A ll port,1958)。
本次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及问卷请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 p://www .stats .gov .cn /tjgb /rkpcgb /qgrkpcgb /t20060316_402310923.ht m任强等:基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回报差异:对工资歧视的再考察收入,我们把劳动收入的对数值作为模型的因变量。
考虑到对数变换的性质,我们将研究对象限定于对这一问题提供非零回答的样本(N =638,871)。
诚然,这种处理可能会因为样本选择性偏差而受到质疑,即由于忽略了部分失业人群而使分析结果高估总体的实际收入水平。
然而,这种样本选择性偏差可以由本次调查关于这一问题的填表说明得以弥补①。
与此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就某些季节性行业来说,如旅游业、农业等等,由被访者提供的收入数据可能会存在某些系统性偏差。
户口类型。
虚拟变量,编码为0表示农业户口,1表示非农业户口。
所处区位。
虚拟变量,0表示农村地区,1表示城市地区。
尽管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城乡二元划分已经被已往的研究所广泛应用,然而此次抽样调查根据城市化水平的程度将我国各地区划分为城市、城镇和农村三种类别。
根据收入变量的均值差异,本文将调查中的城市地区和城镇地区共同表示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则为分析中的农村地区。
另一方面,本次抽样调查数据与我国历次普查以及人口1%抽样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以现有人口而非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
这一特点使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识别居住于城市地区的农业户口人群所发生的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
受教育年限。
为连续变量,根据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②及其学业完成情况③确定相应的受教育年限。
当然,将原有的定序变量转换为连续变量意味着部分信息的丢失,并且将定序变量转化为连续变量相当于对原变量的作用加上了一个线性约束(linear constra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