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生物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综合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图解辨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图解辨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图解辨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1.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2.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D.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3.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④⑤都必须通过组织液才能完成C.体内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4.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C. 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要经过4层生物膜D.内环境从外界环境得到所需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5.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D.⑥表示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间接交换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D.外界空气中的O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9层生物膜7.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B.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由细胞内液构成的液体环境C.图中①、②、③依次通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完成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须通过消化和循环系统才能完成,②须通过呼吸和循环系统才能完成B.人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 相对于外界环境, 称为内环境, 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故A相当于B, 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 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 故B正确.【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 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3.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 K+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 K+浓度较高, O2浓度较低, 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故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 ②为组织液, ③为淋巴, 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项正确.【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A错误. 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是恒定不变, B错误.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C正确.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降低, 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D错误.【答案】 C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正确;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B正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 C正确;泪液、肠液、尿液等均位于外环境中, 不属于细胞外液, D错误.【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解析】肌肉注射时, 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 故D正确.【答案】 D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C.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A 项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B项错误;体内的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所以体内的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项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项错误.【答案】 C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1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参与血液循环, C项正确;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 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这些蛋白质只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 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时, 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 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 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会导致组织水肿, D项正确.【答案】 A1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C.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解析】ABC分别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为细胞外液主要成分, 为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A错.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故3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B正确. B为淋巴, 内含淋巴细胞, 红细胞存在于A血浆, C错. 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2为毛细淋巴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D错.【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为________.(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解析】(1)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中的成分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所以①表示消化吸收过程;内环境中的CO2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通过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 进而被排出体外, 所以②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内环境中的水、部分无机盐、含氮废物等通过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体外, 所以③表示泌尿与汗液分泌过程.(3)内环境中的④养料和氧气可以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中的⑤CO2等废物则可以直接排到内环境. (4)据图分析可知,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和氧气CO2等废物(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循环系统14.(12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a、b、c、d中,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 其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消化系统, B是呼吸系统, C是泌尿系统,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细胞内液, d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由血红蛋白来运输, 在组织细胞内利用,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 故细胞内含量最高.【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c c(4)温度酸碱度(pH)蛋白质和无机盐15.(16分)根据下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水由消化道进入A, 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___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 还应有__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作用.(6)E和A相比, 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1)b过程主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以渗透方式进行的, 因为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主要是针对溶剂分子, 故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 (2)内环境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和D淋巴组成的. 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出除了图中标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外还有皮肤. 血浆和组织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 (4)过程e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 它们是相互的. 而f是组织液到淋巴的渗透作用是单向的. (5)过程e表示的是扩散, 而d主要是重吸收. (6)E是终尿液与血浆相比主要是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答案】(1)渗透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相互渗透单向流动(5)扩散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课时作业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 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故BC正确, D错.【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 基本不变, A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 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D项正确.【答案】 C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 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 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 D项错误.【答案】 C6.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 故D正确.【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2-4等离子共同作用, 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 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 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故A 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 流失大量的水分, 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 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故D正确.【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 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血管管壁破损, 导致血浆蛋白流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增多, 故③正确;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⑤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 D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答案】 C10.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正确;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错误;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正确.【答案】 C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 可提高产热量, A不符合题意;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而患病, B符合题意;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是机体正常免疫反应, C不符合题意;饮水不足时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降低渗透压, D不符合题意.【答案】 B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 故A错误;血浆中由于存在缓冲溶液, 才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如H2CO3/NaHCO3, 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借助于钠钾泵维持, 故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称为________.(3)c液与b液相比, 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 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________调节,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解析】(1)分析题图, a为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 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 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通过水平衡的调节, 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 既有神经调节, 又有体液调节.【答案】(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3)蛋白质(4)升高神经14.(13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 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_______, 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2-4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 A是组织液、B是淋巴, C是血浆, D是细胞内液, ABC共同构成内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左右锁骨下静脉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O-3(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15分)血液中含有钙, 它与血液凝固有关, 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 (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 钙对血液的凝固是否有影响(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器具: 试管架, 试管2支, 标签2张, 新鲜动物血液, 柠檬酸钠溶液, 生理盐水等(4)实验步骤:①两支试管分别贴上甲、乙标签进行编号.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 ml,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并轻轻振荡, 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④15分钟后, 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 乙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意, 提出科学的假设: 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 (4)②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空白对照组的条件,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观察现象: 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可阻止血液凝固, 乙试管中未加, 故甲试管中血液不凝固, 乙试管中血液凝固. (5)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假设得以证明.【答案】(2)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4)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④不凝固凝固(5)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 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 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 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 所以刺激A时, 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 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 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项错误.【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 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 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B项正确, C项错误.【答案】 B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 则能测到膜内外。

(完整版)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3卷)

(完整版)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3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三、非选择题:29.(8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徐秀云一.判断题1.液是指细胞外液。

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4.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5.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6.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7.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8.只要接触一次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9.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10.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1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12.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法估算的方法。

13.“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14.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15.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一定越多。

16.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17.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18.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9.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20.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21.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22.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3.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24.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25.在草→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是第五营养级。

26.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27.人口增长率决定于出生率。

28.利用潮汐发电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二.选择题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是,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下面不能人体内环境的是()A.淋巴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细胞内液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9.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10.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11.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多选)A.激素是有机分子 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1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 T细胞 D.浆细胞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D.血小板14.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15.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16.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7.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18.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19.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 2,4—D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2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多选)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C.既能疏花蔬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22.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城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相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2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24.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3(人教版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3(人教版必修3)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 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考点: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 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 H2CO3 H+ + HCO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挖空-有答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挖空-有答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基础知识挖空-有答案版1.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一称之为体液。

细胞内液(2/3)(存在于细胞内)血浆细胞外液(1/3)组织液淋巴2.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区别是血浆中的蛋白质较多,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较少。

3.填写下列细胞的生活环境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组织液4.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称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存在:①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②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③代谢废物:CO2、尿素不存在:①胞内: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②膜上:载体、受体③消化道:消化酶④不被吸收:麦芽糖、纤维素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2.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多少,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大。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决定,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K+决定。

3.酸碱度:血浆的PH近中性,为7.35-7.45。

与PH稳定相关的缓冲物质(缓冲对)——①H2CO3和 HCO3-(主要)②H2PO4-和HPO42-4.温度:37℃左右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3.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稳态失调会导致代谢紊乱。

6.血钙低——抽搐;血钙高——肌无力。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神经元树突:多而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知识网络和针对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知识网络和针对训练(附答案)

必修三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2/3)1、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又称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2、体液之间关系: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4、细胞外液的理化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性质: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Na+和Cl-决定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技巧传授:(1)根据单双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技巧单方向(箭头)―→⎩⎪⎨⎪⎧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淋巴流向:淋巴―→血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针对练习: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4、如图表示人体中某类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丁表示细胞内液,甲为组织液B.在乙处可发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内环境各成分中,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当人体缺钠时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较小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

2018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和答案解析(新课标3卷)

2018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和答案解析(新课标3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三、非选择题:29.(8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2018高中生物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高中生物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2.如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曲线BC段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乳酸主要与Na2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主要与NaH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主要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主要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3.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4.如图表示人剧烈运动前后血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AB段变化的原因 ( )A.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释放到血液中B.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液中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碳释放到血液中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液中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7.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

2018高中生物 体液的概念及其组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高中生物 体液的概念及其组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体液的概念及其组成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2.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A.存在于内环境中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D.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3.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分的是()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细胞液4.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O2、CO2、血红蛋白、H+、Na+B.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D. 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B.血浆蛋白C.尿素D.血红蛋白8.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液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9.水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体体液的主要成分。

人体的体液包括( ) A.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和消化液C.细胞内液和消化液D.细胞内液和血液10.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12.如图是与人体体液组成有关的概念图。

高中生物 区分内环境与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综合分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区分内环境与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综合分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

区分内环境与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综合分析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3.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A.血浆中的Na+和Cl﹣B.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D.胃腺分泌的胃酸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麦芽糖C. Ca2+D.激素5.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唾液淀粉酶6.正常人体组织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B.氧气C.钙离子D.葡萄糖7.正常情况下,胰腺的静脉血中不会含有( )A.胰岛素B.胰蛋白酶C.葡萄糖D. O28.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 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9.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B.血浆具有运输激素的作用C.淋巴液中存在免疫细胞D. Cl﹣和Na+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1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A.氧气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泡中B.蜜蜂蜇人时注入了乙酸C.果汁通过口腔和食道进入胃中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12.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是()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组织胺、淋巴因子、淋巴细胞B. H2O2酶、抗体、激素、H2OC.葡萄糖、Ca2+、载体D. Na+、HPO42﹣、乙酰胆碱、氨基酸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15.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唾液淀粉酶③二氧化碳和氧气④Na+⑤血浆蛋白A.①③B.②③④⑤C.④⑤D.③④⑤16.下列物质都可以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十、胆固醇B.葡萄糖、Ca2十、载体、脂肪酸、水C.卵磷脂、有氧呼吸酶、性激素、乳酸D.脂肪、水、钾离子、葡萄糖、氨基酸18.下列物质中,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19.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O2、糖被、有氧呼吸的酶、H+B. H2O2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纤维蛋白质、Ca2+、载体、激素D.转氨酶、Na+、葡萄糖、氨基酸20.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消化酶②维生素③血浆蛋白④SO⑤O2⑥血红蛋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⑥21.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消化酶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22.下列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尿液、呼吸酶③葡萄糖、氨基酸④血浆蛋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3.下列物质中,可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一组是( )①血红蛋白②血浆蛋白③葡萄糖④尿素⑤生长激素⑥尿液⑦细胞内液⑧泪液⑨乳汁⑩脑脊液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⑨C.①⑥⑦⑧⑨D.②③④⑤⑩24.淋巴的组成成分类似于血浆的。

高中生物 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综合用同步精选对点训练3高一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综合用同步精选对点训练3高一3生物试题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综合应用1.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结构会破坏进而影响代谢B.组织液渗透压的下降不会对细胞产生影响C.血浆pH值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环境无关D.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B.当体温、pH等因素发生变化时,酶促反应一定加快、细胞代谢一定紊乱C.维持血液中的含氧量和血糖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大D.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肌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⑦运动员进行铁人三项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⑧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A. 2项B. 3项C. 4项D. 5项5.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6.如图表示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或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增加食物池塘中鱼群数量C.营养不良血浆的量D.进食促胰液素7.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A.失水过多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2+减少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C.内环境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均受下丘脑控制D.冬季暖气温度过高会影响人体内酶的活性,导致人体稳态失调9.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10.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1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达成的B.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分工合作C.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也可遭到破坏1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和pH值的变化C.内环境稳态是由多个系统协调配合,共同调节的结果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13.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B.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D.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1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仅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活动来维持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D.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15.下列事实能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 )①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②细胞代谢的过程离不开酶,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③人体调节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④健康人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17.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 ℃左右很窄的幅度生活。

生物新同步人教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版含答案

生物新同步人教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版含答案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体液⎩⎪⎨⎪⎧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3)作用: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理化性质(阅读教材P4)1.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 物质 水蛋白质 无机盐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含量约90% 7%~9% 约1% 少量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填表)理化性质相关内容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无机盐离子)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__和HPO2-4__等有关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阅读教材P5~6)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

1.什么是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怎样?2.内环境有哪些理化特性?3.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探究点一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及细胞外液的成分[共研探究]图1和图2分别为人体肌肉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和人体体液的主要组成图,阅读教材后完善图1和图2并思考回答:图21.连线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血泡与水泡的成分相同吗?提示:不相同。

血泡的成分中有血液,水泡的成分主要是组织液。

3.下列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请说明原因。

2018高考生物真题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

2018高考生物真题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

(2018海南) 3.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C )A.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响转变成IAAB. 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克制作用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许多的零落酸(2018 海南) 8. 当人忽然碰到严寒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D )A. 体温仍旧能够保持相对恒定B. 蜷曲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 下丘脑感觉到温度降落D.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2018 海南) 9. 以下属于内环境的是(A)A. 淋巴管内的液体B. 输尿管内的液体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消化管内的液体(2018 海南) 11.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输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B )A.血浆浸透压快速高升,尿量增添B.血浆浸透压快速高升,尿量减少C.血浆浸透压快速降低,尿量增添D.血浆浸透压快速降低,尿量减少(2018 海南) 12. 给实验兔注射必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惹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C )A. 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碘的需要量增添C. 饥饿感加强D.TSH分泌增添(2018 海南) 19. 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直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D )子中的“小鸟”愤慨地啄击扑打。

以下对于该事件中信息传达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自己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觉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达的信息看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2018 海南) 20. 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以下图的食品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一样水层。

对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D)A.鲫鱼既是初级花费者又是次级花费者B.耗费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使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花费者的能量(2018 海南)21. 对于一个构造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以下推论错误的选项是(D)A.适合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跟着生物多样性的提升,系统的自我调理能力加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构造和功能靠谱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升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所有流入下一营养级(2018 海南) 22. 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往常会发生(B)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2018 海南) 25. 将相等数目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育液中,在适合温度下振荡培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综合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C.麦芽糖的水解D.碳酸氢盐的形成2.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C. 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3.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5.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a、b分别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参与B. c可表示渗透压,当饮水过少,血浆渗透压升髙导致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升髙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与HCO32﹣、HPO42﹣等离子有关D.内环境稳态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6.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7.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K+C.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3﹣、HPO42﹣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8.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 )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9.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稳定与HCO、HPO有关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的含量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指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pH在7.35~7.45之间B.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 kPa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12.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45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13.下列各项中不直接影响内环境的因素是( )A. pHB.渗透压C.酶D.温度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直接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 DNAC. pHD.渗透压1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16.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特征是( )A.血浆的酸碱度近中性,pH为7.35~7.45B.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男性每100 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约 12~15 gD.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低于37 ℃17.正常人体中,下列数据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为770 kPaB.血浆酸碱度为7.35~7.45C.体温为37 ℃左右D.血糖浓度为0.6~1.6 g/L18.(多选)下列属于内环境主要理化性质的是( )A.渗透压B.血糖C.体温D.淋巴19.(多选)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HPO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随环境变化而变化20.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分析完成:(1)②属于________,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③属于__________,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__________。

(3)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 )A.恒定不变 B.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变化很大(4)长期劳动导致手上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应属于__________。

21.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1)图中的编号②、③、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_________。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酸碱度。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碳酸氢盐的形成发生在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2.【答案】B【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不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B错误; 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C正确;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3.【答案】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正确;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错误。

4.【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和B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内环境的主要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渗透压,因此C和D可以为温度和渗透压.体温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5.【答案】C【解析】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维持,A错误; c可表示渗透压,当饮水过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升高,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是下丘脑,B错误;血浆pH在7.35~7.45之间,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使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6.【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⑤错误;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

7.【答案】C【解析】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B错误;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 2﹣等缓冲物质有关,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这些缓冲物质反应,维持PH值的相对稳﹣、HPO4定,C正确;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D错误。

8.【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pH和温度,酶的活性不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9.【答案】A【解析】0.9%的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内液为等渗溶液,因此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5~7.45;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而不是组成成分。

10.【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故本题答案选C。

ABD三项都是对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正确描述。

11.【答案】D【解析】血浆pH在7.35~7.45之间;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 kPa;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12.【答案】D【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4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一些较大的蛋白质分子进入组织液中,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回流受阻,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13.【答案】C【解析】温度、pH、渗透压是内环境稳态的组成部分;温度、pH、渗透压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酶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不是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14.【答案】B【解析】温度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故温度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NA是遗传物质,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pH值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pH值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渗透压是内环境稳态的组成部分,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