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限时训练3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限时训练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生物试题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下列关于乳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C.乳酸菌与醋酸菌的细胞结构相似D.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答案 B解析乳酸菌属于细菌,其遗传物质是DNA;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乳酸菌与醋酸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二者细胞结构相似;泡菜制作主要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发酵过程。
2.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坛盖边沿的水槽中的水答案 D解析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维持稳定,A项错误;泡菜制作中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有乳酸菌和假丝酵母,B项错误;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将糖类分解为乳酸,C项错误。
3.下列关于泡菜制作过程中材料和泡菜坛的选择,错误的是( )A.泡菜坛要选择密封性好的坛子B.选择的材料应质地鲜嫩,无烂痕,无虫咬C.坛盖边沿的水槽应保持干燥,防止泡菜腐烂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应注满水答案 C解析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在新鲜蔬菜入坛后,要保证其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需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防止空气进入。
4.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但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最后维持稳定。
5.泡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物,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因素是( )A.腌制时间B.环境温度C.食盐用量D.泡菜坛容积答案 D解析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泡菜的口味,A项错误;环境温度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水平,B项错误;食盐能够抑制杂菌生长,又影响泡菜的口味,C项错误;泡菜坛容积对泡菜的质量不产生影响,D项正确。
高考生物 限时规范特训 专题1 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3 专题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63分)1.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答案:C解析:①是将一个DNA切成互补的两个黏性末端,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发挥作用;DNA 聚合酶是在DNA复制时发挥作用的(④是DNA复制);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②);解旋酶是将DNA分子双链解成两条互补的单链(③)。
2. [2013·北京师大附中质量检测]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
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B. 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C. 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D. 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答案:C解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细菌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Ca2+处理法,基因必须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得以表达,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结构完整,能够表达而使细菌具有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的是导入了质粒A或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由于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质粒的抗四环素基因上,破坏了抗四环素基因的完整性,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也没有对四环素的抗性,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能存活的是质粒A,故C正确;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产生出人的生长激素。
3.[2013·福州模拟]下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 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
高三生物限时练习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生物限时练习新课标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1.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资料察看植物细胞质壁分别现象,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在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中能察看到紫色中央液泡渐渐减小B.滴加 30%的蔗糖溶液比 10%蔗糖溶液惹起细胞质壁分别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还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 溶液取代蔗糖溶液不可以惹起细胞质壁分别2.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停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此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楚C.细胞分裂先期 : 核膜和核仁渐渐消逝D .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加细胞壁的形成3.同样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以产生新的基因A .茎尖B.根分生区C.叶肉D.花药4.基因重组发生在A.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C. 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经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5. 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志U 和 T 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察看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 小时,依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下图。
以下对此结果的剖析中,不正确的是...A. b 点时辰,细胞正大批合成RNAB. d 点时辰,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高值C. c ~e 阶段,细胞内最简单发生基因突变D.处于 a~ e 阶段的细胞数目许多6.生物学好多实验中一定先制作玻片标本,而后在显微镜下察看。
以下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脂肪判定 : 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察看B. 有丝分裂察看 : 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察看C. 质壁分别察看 : 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察看→滴加蔗糖溶液→察看D. 细胞质流动察看: 取黑藻小叶→制片→察看7.在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细胞内陪伴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以下图的8.—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疏别,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 相对于外界环境, 称为内环境, 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故A相当于B, 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 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 故B正确.【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 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3.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 K+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 K+浓度较高, O2浓度较低, 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故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 ②为组织液, ③为淋巴, 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项正确.【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A错误. 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是恒定不变, B错误.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C正确.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降低, 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D错误.【答案】 C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正确;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B正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 C正确;泪液、肠液、尿液等均位于外环境中, 不属于细胞外液, D错误.【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解析】肌肉注射时, 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 故D正确.【答案】 D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C.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A 项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B项错误;体内的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所以体内的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项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项错误.【答案】 C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1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参与血液循环, C项正确;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 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这些蛋白质只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 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时, 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 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 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会导致组织水肿, D项正确.【答案】 A1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C.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解析】ABC分别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为细胞外液主要成分, 为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A错.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故3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B正确. B为淋巴, 内含淋巴细胞, 红细胞存在于A血浆, C错. 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2为毛细淋巴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D错.【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为________.(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解析】(1)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中的成分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所以①表示消化吸收过程;内环境中的CO2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通过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 进而被排出体外, 所以②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内环境中的水、部分无机盐、含氮废物等通过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体外, 所以③表示泌尿与汗液分泌过程.(3)内环境中的④养料和氧气可以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中的⑤CO2等废物则可以直接排到内环境. (4)据图分析可知,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和氧气CO2等废物(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循环系统14.(12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a、b、c、d中,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 其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消化系统, B是呼吸系统, C是泌尿系统,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细胞内液, d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由血红蛋白来运输, 在组织细胞内利用,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 故细胞内含量最高.【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c c(4)温度酸碱度(pH)蛋白质和无机盐15.(16分)根据下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水由消化道进入A, 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___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 还应有__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作用.(6)E和A相比, 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1)b过程主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以渗透方式进行的, 因为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主要是针对溶剂分子, 故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 (2)内环境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和D淋巴组成的. 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出除了图中标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外还有皮肤. 血浆和组织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 (4)过程e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 它们是相互的. 而f是组织液到淋巴的渗透作用是单向的. (5)过程e表示的是扩散, 而d主要是重吸收. (6)E是终尿液与血浆相比主要是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答案】(1)渗透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相互渗透单向流动(5)扩散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课时作业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 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故BC正确, D错.【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 基本不变, A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 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D项正确.【答案】 C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 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 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 D项错误.【答案】 C6.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 故D正确.【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2-4等离子共同作用, 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 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 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故A 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 流失大量的水分, 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 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故D正确.【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 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血管管壁破损, 导致血浆蛋白流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增多, 故③正确;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⑤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 D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答案】 C10.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正确;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错误;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正确.【答案】 C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 可提高产热量, A不符合题意;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而患病, B符合题意;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是机体正常免疫反应, C不符合题意;饮水不足时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降低渗透压, D不符合题意.【答案】 B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 故A错误;血浆中由于存在缓冲溶液, 才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如H2CO3/NaHCO3, 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借助于钠钾泵维持, 故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称为________.(3)c液与b液相比, 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 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________调节,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解析】(1)分析题图, a为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 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 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通过水平衡的调节, 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 既有神经调节, 又有体液调节.【答案】(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3)蛋白质(4)升高神经14.(13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 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_______, 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2-4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 A是组织液、B是淋巴, C是血浆, D是细胞内液, ABC共同构成内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左右锁骨下静脉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O-3(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15分)血液中含有钙, 它与血液凝固有关, 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 (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 钙对血液的凝固是否有影响(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器具: 试管架, 试管2支, 标签2张, 新鲜动物血液, 柠檬酸钠溶液, 生理盐水等(4)实验步骤:①两支试管分别贴上甲、乙标签进行编号.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 ml,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并轻轻振荡, 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④15分钟后, 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 乙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意, 提出科学的假设: 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 (4)②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空白对照组的条件,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观察现象: 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可阻止血液凝固, 乙试管中未加, 故甲试管中血液不凝固, 乙试管中血液凝固. (5)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假设得以证明.【答案】(2)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4)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④不凝固凝固(5)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 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 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 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 所以刺激A时, 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 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 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项错误.【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 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 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B项正确, C项错误.【答案】 B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 则能测到膜内外。
高中生物 限时训练3 新人教版
生物限时训练3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B.图乙中ab段上升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是相同的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D.图丁中a曲线表示小鼠,b曲线表示青蛙2.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B.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C.利用取样调查法研究种群的密度D.利用饲喂法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3.同位素标记法广泛用于生物学的实验研究中主要用于追踪元素及化合物等的去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用180标记二氧化碳中的氧,180最终出现在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中B.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繁殖两代后含有标记的噬菌体占1/2C.鲁宾和卡门用180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得出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这一结论D.用含有3H标记甘氨酸的培养基培养胰腺细胞,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4、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②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③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⑤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但一定是纯合体⑥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⑦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l,则此生物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A.①②③⑤⑥ B.④⑤⑥⑦C.①④⑦ D.①⑤⑥5.右图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时没有核糖体参与B.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②C.经低温处理后,③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D.细胞分化程度③处比①④处高,故不易诱导脱分化6.右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2021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讲 细胞工程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选修3
2021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讲细胞工程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选修31.(xx·烟台模拟)如图为利用人的成纤维细胞(具分裂能力、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具分裂能力、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进行人类基因定位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技术。
(2)操作所用的成纤维细胞应传代________代以内,诱导融合时需要加入的促融剂是________。
(3)人、鼠细胞先经过细胞膜融合形成____________细胞,再经过一次________,形成单核细胞。
(4)HAT培养基起________培养作用,培养时温度应为________℃,操作中加入乌本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郑州质检)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请分析并回答:(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经过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
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诱导离体细胞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
为监控脱毒苗的质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
(2)研究人员研究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幼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________mm。
3.(xx·潍坊模拟)下面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向小鼠注射包含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后,所获得的免疫抗血清实际上是含有______________(填写抗体的名称)的混合物,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不仅产量低,而且纯度低。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三) 新人教版必修1
课后限时作业(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届·定兴中学摸底考试)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中肯定含有S元素B.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C.①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解析】根据图解可知①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该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所以C项正确。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2届·抚顺模拟) 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NH2—COOH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那么请你推算这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选项 A B C D多肽E 199 340 58 51多肽F 181 281 53 49【解析】根据氨基酸分子的通式,每个氨基中含有一个氮原子,多肽E共含53个氮原子,3个氨基,而多肽一端有一个氨基,故R基上有2个氨基,则多肽E是由53-2=51(个)氨基酸缩合成的。
同理,多肽F是由54-5=49(个)氨基酸缩合成的。
【答案】D3.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是()A.618B.518C.517D.617【解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每一条多肽链上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知,这5个多肽至少含有5个游离的氨基和17个肽键。
【答案】C4.三鹿牌等婴幼儿奶粉中掺入了一种“假蛋白”——三聚氰胺。
如图为三聚氰胺分子的结构式。
下列有关“假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含量比碳元素的含量还高C.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后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D.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三个肽键【解析】三聚氰胺中有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氮原子,所以氮元素的含量高于碳元素含量,所以B项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2章 第1节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第二章第1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基础题]反射弧是反射活动需要的结构基础,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A解析: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都会引起电位变化,可支配效应器产生相同反应;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有的分布在相同的组织或器官中,有的分布在不同的组织或器官中;神经中枢的兴奋不会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以位于脊髓也可以位于脑干或大脑皮层等。
2. [2013·山东济南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比利时、法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中将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并成功移植到了实验鼠大脑中,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对神经性疾病的研究。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B.当人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大脑皮层内侧面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C.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不同的蛋白质D.一切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都是反射弧答案:C解析:大脑皮层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细胞来自于同一受精卵,所以两细胞内基因相同,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不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基础题]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答案:D解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2012高考生物 第3讲 免疫调节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2012高考生物第3讲免疫调节课后限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立体设计】2012高考生物第3讲免疫调节课后限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届·南京质检)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②艾滋病是HIV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能力③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⑤人类的感冒、肝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等疾病都与人体的免疫力低下有关⑥效应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属于体液免疫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和癌细胞;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而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D2.(2011届·清远模拟)据英国媒体BBC报道,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生物学家巴尔的摩教授说,HIV疫苗的研制工作经过了20多年后仍没有希望取得突破。
巴尔的摩认为,由于HIV进化出了可以从人类免疫系统中保护自己的方式,已经找到愚弄人类的免疫系统的方法。
因此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HIV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能够侵入T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B.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HIV的遗传物质RNA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D.效应T细胞只选择性破坏已经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解析】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变异,B项错误。
【答案】B3.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3章 第1、2、3节练习曲(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第三章第1、2、3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 [2013·东北三省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PHD-f蛋白是拟南芥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该蛋白质异常能导致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现象。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PHD-f蛋白一定是直接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 PHD-f蛋白可能通过影响某些代谢影响生物性状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能与PHD-f蛋白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正常发育有关答案:A解析:PHD-f蛋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2.[中学试题联盟供题]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c向右侧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3.[2013·济南市期末考试]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D.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答案:C解析: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的照射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作用较强,背光侧生长迅速;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实现的;生长素的分布还受重力的影响,远地侧分布少,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细胞伸长幅度大。
高中生物 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限时训练新人教版1.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核糖体广泛分布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B. 真核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C. 真核细胞的分泌蛋白是由游离的核糖体合成D. 细胞分裂间期的物质准备过程离不开核糖体2 下表中实验名称与实验方法不匹配的是3. 下列关于人体内的HNA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细胞核内合成B.都由核糖核苷酸组成C.都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都能作为翻译的模板4.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 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 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D. 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5.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的是A. 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B. 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C.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D. 浆细胞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而T细胞不能6. 右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疾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 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29. (10 分)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现,当向小球藻的离体叶绿体培养体系中供给Pi、 ADP、NADP +时,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糖;当向体系中供给ATP、NADPH([H])时,在黑暗条件下也能合成糖。
请回答:(1)光合作用包含两个阶段,即_______阶段和_______ 阶段。
以上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中,利用ADP的场所是_______,消耗ATP的场所是_______(3)卡尔文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发现14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CO2→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当CO2浓度为O时,光反应也不能进行。
高三生物限时训练
高三生物限时训练3一单选题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AaBb动物,其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任意两个精子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AB和abB、aB和AbC、ab和abD、ab和aB2.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而下列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A.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B.色盲基因的转录 C.水的光解 D.消化酶的合成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 农作物合理密植的原因不包括A.增加植物周围CO2浓度 B.充分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面积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降低农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5.某DNA分子含胸腺嘧啶200个,胞嘧啶45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14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A.2次B.3次C.4次D.5次6.分析下面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这个装置可以用来证明下列说法中的A.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B.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C.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D.呼吸作用是否需要O27.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基因型为L M L M的个体表现为M血型,基因型为L M L N的个体表现为MN血型,基因型为L N L N的个体表现为N血型。
1977年,上海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者,发现有397人是M型,861人是MN型,530人是N型。
则L M和L N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54%,46%B.36%,54% C.50%,50% D.46%,54%二.双选题8.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主要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癌细胞是由机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C.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RNA不同D.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除去细胞壁,是因为这两种酶价格便宜9.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做除草剂B.给幼苗喷脱落酸可抑制其生长C.将赤霉素涂在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上能获得无籽番茄D.乙烯可以促进青香蕉的成熟三.非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限时训练3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26 L111一种蛋白质中相关氨基酸的数冃甲A .图甲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B. 图乙中ab 段上升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是相同的C. 图丙中若B 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 .图丁中a 曲线表示小鼠,b 曲线表示青蛙2.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B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C .利用取样调查法研究种群的密度D .利用饲喂法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3. 同位素标记法广泛用于生物学的实验研究中主要用于追踪元素及化合物等的去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用180标记二氧化碳中的氧,180最终出现在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中B .用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繁殖两代后含有标记的噬菌体占1/2C .鲁宾和卡门用180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得出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这一 结论D •用含有3H 标记甘氨酸的培养基培养胰腺细胞,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细胞膜、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4. 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 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② 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③ 染色体中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④ 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 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⑤ 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但一定是纯合体 ⑥ 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⑦ 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促进 生 长\L生长素浓度丙DNA含址Cf■游為酸茶的总数BRS 上的®S 0游离氨基»总数 1517Li(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分别位于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C 所示细胞名称 _____________ ,其染色体数和 DNA 分子数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 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
由图C 分裂而成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是O(4)画出该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变化曲线:子A .①②③⑤⑥B .④⑤⑥⑦C .①④⑦5•右图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时没有核糖体参与B •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②C .经低温处理后,③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D •细胞分化程度③处比①④处高,故不易诱导脱分化D .①⑤⑥ 6.右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A . pH = a 时,e 点下移, B. pH = c 时,e 点为0 C. 温度降低时,e 点不移,29.下图A 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 线,图B 、图C 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D . H2O2量增加时,e 点不移,d 点左移 ,图B 、图C 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 A 中pH = bd 点右移d 点左移鼻-」 L染色体数目分子2中相应的碱基应为 。
(4) 若分子1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 则分子1很可能位于原核细胞的上。
(5) (多选)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B .分子1所含信息肯定不是密码子C .遗传信息位于分子 2上D .信使RNA 上的GGC 在人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31、( 10分)如图I 表示一个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 〜L 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 、b 、c 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 2表示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 C02含量变化,图3中曲线代表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 C02 浓度的关系,请据图作答:30. (12分)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2所编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B .溶酶体C .质粒 和2代表的物质分别是(1) 被分子A .液泡 (2) 分子1(3) 若分子 )D .核糖体(中文名称)。
分子11中最左边的碱基对 T —A 被替换成C — G ,则对应的分子3ffiIhOG¥KAfhA花、S I * SI ■ MATP; ADP(1 )图1中的①上发生的两个反应是、(2)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主,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要去向是程是(填序号),该过程的反应场所在(1) 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工蜂、雄蜂等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样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由于获得的营养不同,只有一只雌蜂发育为蜂王, 其余都发育为雌性工蜂,可见生物的性状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若观察雄蜂和工蜂细胞的有丝分裂,结果为 (3) 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过 _性状中「为显性(2分)。
(4) 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 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 传符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律。
由实验三结果分析,父本产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配子, 子代雄蜂均为富蜜型,这是由于它们没有从父本获得 基因。
(5) 若培育富蜜型工蜂,可选择实验 中的母本和富蜜型雄蜂杂交,从而确保子 代工蜂均为富蜜型。
利用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作出判断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 下归纳:(1) 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2) 实验②在染色之前,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
用盐酸的作用是(3) 图2中的B 、D 点的生理状态是点。
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据图分析原因是 (4)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曲线中 A 点将向(填 移动。
,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增加”、“减少”或“不变”),32.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 发育来的雄蜂。
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 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
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 蜜型”雄蜂,作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以及由未受精的卵细胞 ,自然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 「极少数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2 分)。
.产生的。
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
___ ,反应条件是_______ 。
实验“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中也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
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 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4)鉴定葡萄糖时,使用斐林试剂,要求3040.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 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 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问题:(1) 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_____ (填“X ” “或 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位于 ________ (填“X ” “或常”)染色体上。
(2) III-3的基因型为。
(3) 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O(4)若A 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 突变成ACT ,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 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
(5 )科学家从患者体细胞中提取出 b 基因进行研究,并利用扩增。
(6) 已知含有b 基因的DNA 上有腺嘌呤100个,则该DNA 复制3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 个。
(7) 若a 、b 基因均由基因突变产生,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原材料。
生物限时训练3答案1-6DDDCCC 29.( 1)睾丸 II □III□ O0@B正常男性 正帯文性甲潰传病男性患者 甲匮传病女性患者 乙遗传病男性患者Off?(5)双缩脲试剂使用时,要注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IYA , a )控制,乙 III-4携带甲遗传病i、n1: 2AB 和ab 或Ab 和aB技术对b 基因进行提供(2)初级精母细胞(3)A、(1) D⑵脱氧核糖核酸5恥)核糖檢K (ENA )(3)G(4)质& ABD3K (每空1分,ft 1Q分)(1)水的光解NT的也应(2)以熱能的愍式謎尖⑤垛粒体內膜(3)«物光合作甲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増加£点时匚6浓度(氐于初始C6裱度,说朋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4)左下32(12 分)(1)(蜜蜂)种髀遗传(或基B〉和环境因素⑵ 雄蜂染色体数目为工蜂的一半(或工蜂染色体数目为雄蜂的二倍)<3) SH突变短毛、渎沟(或非ff蛮型)<4)四种数目相等的基EI的自由组合(1分)(5)三39 ( 15分) (1)(3)(4) ①③⑤现配现用(2)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5)要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水浴50-65度加热时间40.(1) (4) (15 分)常XUGA(2) AAXBXb(5) PCR (6) 700或AaXBXb (3) 1/24(7 )生物进化短毛、浅沟(或显性)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