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史 徐孝嗣传》原文及翻译(通用)

合集下载

南史的文言文翻译

南史的文言文翻译

南史之序,曰:“夫史者,国家之鉴也。

南史之作,所以载南朝之盛衰,述帝王之英略,记将相之忠节,显士人之风流,详风俗之变迁,备地理之详略,以俾后之览者,有所考焉。

”斯言也,可谓南史之宗旨。

南史之纪,起自汉末,终至陈朝。

其间历朝帝王,各有其事,故南史之纪,首载汉末群雄,次及三国,复述晋、宋、齐、梁、陈五朝之兴衰。

其中,晋朝为南朝之始,梁朝为南朝之盛,陈朝为南朝之终。

晋朝,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都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以仁德著称,兴利除弊,国家渐趋强盛。

然晋惠帝司马衷愚昧无能,朝政日益腐败,引发八王之乱,国力大衰。

至晋愍帝司马炽,虽欲挽救国势,然力不从心,终为刘裕所篡。

宋朝,刘裕起兵灭晋,建立宋朝,都建康。

宋武帝刘裕,以雄才大略著称,励精图治,国家渐趋繁荣。

然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轻启战端,国力大损。

至宋孝武帝刘骏,虽欲恢复国势,然已无力回天,终为萧道成所篡。

齐朝,萧道成起兵灭宋,建立齐朝,都建康。

齐高帝萧道成,以勤政爱民著称,国家渐趋强盛。

然齐武帝萧赜好大喜功,轻启战端,国力大损。

至齐废帝萧宝卷,虽欲恢复国势,然已无力回天,终为萧衍所篡。

梁朝,萧衍起兵灭齐,建立梁朝,都建康。

梁武帝萧衍,以博学多才著称,励精图治,国家渐趋繁荣。

然梁简文帝萧纲好大喜功,轻启战端,国力大损。

至梁元帝萧绎,虽欲恢复国势,然已无力回天,终为陈霸先所篡。

陈朝,陈霸先起兵灭梁,建立陈朝,都建康。

陈武帝陈霸先,以勤政爱民著称,国家渐趋强盛。

然陈文帝陈蒨好大喜功,轻启战端,国力大损。

至陈后主陈叔宝,虽欲恢复国势,然已无力回天,终为隋文帝杨坚所灭。

南史之传,记载南朝人物之生平事迹,如《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

其中,人物之传,可分为帝纪、将相、士人、文苑、方技、列女等。

南史之地理,记载南朝之地域、风俗、物产等。

其中,地理之记载,可分为地理志、风俗志、物产志等。

南史之作,虽为南朝之史,然亦为后世之鉴。

盖南史之作,不仅记载南朝之兴衰,亦记载南朝之得失,。

《南史》原文和译文赏析

《南史》原文和译文赏析

《南史》原文和译文赏析《南史》原文和译文赏析《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

本次,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南史》的原文与译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原文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

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

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

二年,伯珍移居之。

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

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

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

③龙丘苌:人名。

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伯珍少孤贫()(2)学书无纸()(3)山水暴出()(4)建武四年,卒()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参考答案18.(2分)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19.(4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2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

文言文南史的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南史的翻译及原文

原文:始兴忠武王憺字僧达。

武帝起兵,憺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

天监元年,封始兴郡王。

时军旅之后,公私匮乏,憺厉精为政,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人甚安之。

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于俄顷。

六年,州大水,江溢堤坏,憺亲率将吏,冒雨赋丈尺筑之,而雨甚水壮,众皆恐,或请避焉。

憺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心以免?”乃登堤叹息,终日辍膳。

邴洲在南岸,数百家见水长惊走,登屋缘树。

憺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

估客数十人应募,洲人皆以免,吏人叹服,咸称神勇。

又分遣诸郡遭水死者给棺槥,失田者与粮种。

七年,慈母陈太妃薨,水浆不入口六日,居丧过礼,武帝优诏勉之,使摄州任。

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

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憺性好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

九年,拜益州刺史。

旧守宰丞尉岁时乞丐,躬历村里,百姓苦之,习以为常。

憺至州,停断严切,百姓以苏。

又兴学校,祭汉蜀郡太守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

十四年,迁荆州刺史。

翻译:始兴忠武王萧憺,字僧达。

武帝起兵时,萧憺担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萧伟留守。

天监元年,被封为始兴郡王。

当时军队征战之后,公私物资匮乏,萧憺励精图治,广泛开辟屯田,减少劳役,关心士兵家属,供给他们困难,人们非常安心。

萧憺自认为年轻就担任重任,开导人心,处理诉讼案件的人都立刻等待他的指示,迅速作出判决。

六年,州内发生大水,江水溢出堤坝,萧憺亲自率领将领和官吏,冒着雨势,分配尺寸,修筑堤坝。

雨势猛烈,江水汹涌,众人恐惧,有人请求躲避。

萧憺说:“王尊还愿意亲自堵塞河堤,我怎么能独自逃避呢?”于是登上堤坝叹息,整天不进食。

邴洲在南岸,数百户人家看到水势上涨,惊慌失措,纷纷逃到屋顶和树上。

萧憺招募人救援,一人赏赐一万。

有数十名商贩应募,洲上的人们都得以逃生,官吏们赞叹佩服,都称他为神勇。

又分遣各郡,为遭遇水灾死亡的百姓提供棺材,失去田地的百姓发放粮食种子。

《南史_萧憺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南史_萧憺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始兴忠戎王愴字僧达。

武帝是兵,惦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

天监元年,封始兴郡王。

时军旅之后,公私匮乏,惦厉精为政,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人甚安之。

愴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絆讼者皆立待符教,决于俄顷。

六年, 州大水,江溢堤坏,惦亲率将吏,冒雨賦丈尺筑之,而雨甚水壮,众皆恐,或请避焉。

惦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心以免.?”乃登堤叹息,终日较膳。

耶洲在南岸,数百家见水长惊走,登屋缘树。

愴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

估客数十人应募,洲人皆以免,吏人叹服,咸.称神勇。

又分遗诸郡遭水死者给棺穆,失田者与粮种。

七年,慈母陈太妃薨,水浆不入口六日,居丧过礼,式帝优诏勉之,使摄州任。

隹冬迢徃必圭玄还勒△歌旦址兰厶主生赴△ 急如丈水傅吐夏丞嗔昱感艘煙救產墜廈援士筮亘宾妄逢搦坐吐產強之九年,拜豆州刺史。

旧守宰丞尉岁时乞丐,躬历村里,百姓苦之,习以为常。

惦至州,停斷严切,百姓以苏。

又兴学校,祭汉蜀郡太守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

十四年,迁荆州刺史。

同母兄安成王秀将之雍州,薨于道。

愴闻丧自投于地,席稿哭泣,不饮不食者数日,倾财产膊送,部伍大小皆取足焉,天下称其悌。

十八年,征为侍中。

薨,二宫悲惜,舆驾临幸者七焉。

赠司徒,谥曰忠武。

惦有惠西土,荆州人闻薨,皆哭于巷,嫁娶有吉日,移以避哀。

(节选自《南史•萧愴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B.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C.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D.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愴性好谦/降意接士 /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留守,古代帝王离开京城时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平时在陪都也有大臣留守。

南史徐伯珍文言文翻译

南史徐伯珍文言文翻译

南史徐伯珍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南史,刘绘传》刘绘,字士章,彭城人,太常悛弟也。

父勔,宋末权贵,门多人客,使绘与之共语,应接流畅。

勔喜曰:“汝后若束带立朝,可与宾客言矣。

”解褐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

太祖见而叹曰:“刘公为不亡也。

”豫章王嶷为江州,以绘为左军主簿,随镇江陵,转镇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

绘聪警有文义,善隶书,数被赏召,进对华敏,僚吏之中,见遇莫及。

琅邪王诩为功曹,以吏能自进。

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然阁下自有二骥也。

”复为司空记室录事,转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领录事。

时豫章王嶷与文惠太子以年秩不同,物论谓宫、府有疑,绘苦求外出,为南康相。

郡事之暇,专意讲说。

上左右陈洪请假南还,问绘在郡何似?既而间之曰:“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岂可以年少讲学处之邪?”征还为安陆王护军司马,转中书郎,掌诏诰。

敕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

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

时张融、周颙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颙辞致绮捷,绘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

时人为之语曰:“刘绘贴宅,别开一门。

”言在二家之中也。

鱼复侯子响诛后,豫章王嶷欲求葬之,召绘言其事,使为表。

绘求纸笔,须臾便成。

嶷惟足八字,云“提携鞠养,俯见成人。

”乃叹曰:“祢衡何以过此。

”后北虏使来,绘以辞辩,敕接虏使。

事毕,当撰《语辞》。

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事兄悛恭谨,与人语,呼为“使君”。

隆昌中,悛坐罪将见诛,绘伏阙请代兄死,高宗辅政,救解之。

引为镇军长史,转黄门郎。

高宗为骠骑,以绘为辅国将军,谘议,领录事,典笔翰。

高宗即位,迁太子中庶子,出为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宝晊为湘州,以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将军如故。

宝晊妃,悛女也。

宝晊爱其侍婢,绘夺取,具以启闻,宝晊以为恨,与绘不协。

遭母丧去官。

有至性,持丧墓下三年,食粗粝。

服阕,为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南史翻译文言文

南史翻译文言文

原文: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

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

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

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

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

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

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译文:曹景宗,字子震,是新野县人。

他的父亲曹欣之,是宋朝的将领,官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

曹景宗自幼便擅长骑射,喜欢狩猎。

他常与数十个年轻人一起在沼泽中追逐麋鹿,每当众人骑马追逐鹿群,鹿与马相互搅扰,景宗便在人群中射击,众人皆怕射中马蹄,但景宗射出的箭每次都能射中鹿,使得鹿应声而倒,他以此为乐。

曹景宗尚未成年时,父亲曹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仅带着一匹马和数人,在途中突然遭遇数百名蛮族贼兵的包围。

景宗带着百余支箭,骑马四处射击,每射出一箭便杀掉一名蛮兵,蛮兵因此散去,从此他以勇敢闻名。

他非常喜欢阅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传》、《乐毅传》时,都会放下书卷叹息道:“大丈夫就应该如此!”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率领大军北围马圈,曹景宗跟随他,带领两千名甲士设下埋伏,击败了魏国援军拓跋英的四万大军。

在攻克马圈后,陈显达论功行赏,将曹景宗排在最后,但曹景宗对此毫无怨言。

后来,魏国主率大军来袭,陈显达在夜间逃走,曹景宗则引导陈显达父子进入山道,因此陈显达父子得以保全。

曹景宗的一生,充满了英勇与智慧。

他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面对困境时,他总能保持冷静,勇敢地面对挑战。

他的事迹,无疑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南史节选文言文翻译

南史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世祖武皇帝讳骏,字休龙,小字道民,齐高帝孙,高帝第二子也。

母曰陈夫人。

帝幼而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二,封武兴县侯。

十六,立为皇太子。

永明五年,即帝位,改元建武。

帝性刚毅,好直言。

在位二十四年,勤于政事,抚循百姓,无为而治。

帝好文学,尤善草隶。

尝令学士刘峻草书《建武记》,峻辞不赴,帝怒,遂令学士陆琰草之。

帝每出行,常令左右以书箱自随,随所闻见,即书其本末。

及帝崩,秘阁藏书数十万卷,悉以付学士陆琰,令续成《建武实录》。

翻译:世祖武皇帝名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是齐高帝的孙子,高帝的第二个儿子。

母亲名叫陈夫人。

武皇帝从小聪明过人,好学不倦。

十二岁时,被封为武兴县侯。

十六岁,被立为皇太子。

永明五年,即位为帝,改年号为建武。

武皇帝性格刚毅,喜欢直言不讳。

在位二十四年间,勤于政事,关爱百姓,无为而治。

武皇帝喜好文学,尤其擅长草隶书法。

曾令学士刘峻撰写《建武记》,刘峻推辞不去,武皇帝生气,于是令学士陆琰代为撰写。

武皇帝每次出行,都让身边的侍从携带书箱,随时记录所见所闻。

及至武皇帝驾崩,秘阁藏书有数十万卷,全部交给学士陆琰,让他继续完成《建武实录》。

这段文言文主要介绍了南朝宋的世祖武皇帝刘骏的生平事迹。

刘骏自幼聪明好学,十六岁被封为皇太子,二十四年登基为帝。

在位期间,他勤于政事,关爱百姓,无为而治。

同时,他热爱文学,擅长书法,曾命学士撰写《建武记》。

刘骏驾崩后,秘阁藏书交给学士陆琰,令其继续完成《建武实录》。

这段文言文展现了刘骏的治国理念、文学修养和为人风范。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南史徐孝嗣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南史徐孝嗣传》原文及翻译

《南史徐孝嗣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

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

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

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

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

”善趋步,闲容止。

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

”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

其年,敕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

明年,从武帝幸方山。

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

”灵丘山湖,新林苑也。

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

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少更留神。

”上乃止。

历吏部尚书,领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

武帝崩,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

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令。

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

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

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

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

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

永元初辅政,帝失德。

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

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

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

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

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

乃下诏言诛之。

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

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谥曰文忠。

(选自《南史》,有删节)译文:徐孝嗣字始昌,是东海郯城人。

孝嗣八岁时承袭了枝江县公的爵位,朝见宋孝武帝,登上台阶就流下泪来,一直到进入席位。

皇上非常喜欢他,让他娶康乐公主为妻,任命他做驸马都尉。

孝嗣的姑姑嫁给了东莞的刘舍,刘舍的哥哥刘藏是尚书左丞,孝嗣曾去拜访他。

刘藏回来后对刘舍说:“徐郎是尚书令和仆射这样的人,三十多岁就可以知道了,你应该主动地好好和他结交。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

幼随从梁武帝。

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

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

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庆之日:“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

”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

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

庆之杖节军门,日:“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

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

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

众军乘胜前顿城父。

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

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

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

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

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

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

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

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

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

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隶:跟从B.庆之陷其四垒陷:沦陷C.仲宗壮其计壮:佩服D.庆之开仓振给振:通“赈”,救济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B.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C.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D.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孝绪传文言文翻译

孝绪传文言文翻译

汉孝绪,字敬文,吴郡人。

生而聪颖,夙慧过人。

年十二,父丧,哀毁骨立,邻里咸称孝子。

及长,习经史,通《周易》、《尚书》,尤善《春秋》。

孝绪性至孝,事母至谨。

母有疾,衣不解带,药石必尝。

每以手抚母背,曰:“儿虽不肖,愿以薄躯代母受苦。

”母疾愈,孝绪亦衰。

母曰:“吾儿孝心,天必报之。

”时人闻而感动。

孝绪娶妻,妻亦贤淑。

生子三人,俱聪慧过人。

孝绪教子有方,督课甚严。

长子文才,次子武略,季子文德。

文才通经史,武略善骑射,文德工书法。

兄弟三人,皆以文学知名于世。

孝绪性刚直,不苟合。

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每有贪官污吏,必严惩不贷。

时人皆称孝绪为“青天”。

然孝绪从不以此自满,仍谦虚谨慎,勤政爱民。

一日,孝绪巡游至一乡村,见一老妪啼哭。

孝绪问之,老妪曰:“吾儿因官府不公,含冤而死,我哭我儿,亦哭官府。

”孝绪闻言,心中愧疚,遂下令彻查此事。

果真发现贪官污吏,严惩之。

老妪感激涕零,曰:“孝绪大人,你真是青天!”孝绪曰:“老妪,官府为民,当以民为本。

我虽为官,亦不敢忘本。

”孝绪在任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然孝绪不忘孝道,时常回家探望母亲。

母亲年迈,孝绪侍奉左右,无微不至。

母亲临终前,对孝绪说:“吾儿,你一生孝顺,天必报之。

”言罢,含笑而逝。

孝绪悲痛欲绝,但深知母亲临终遗言。

他发誓要继续孝道,为国家百姓鞠躬尽瘁。

孝绪继续为官,政绩更加卓著。

晚年,朝廷封孝绪为“太子太保”,赐予爵位。

孝绪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八十有五。

孝绪去世后,百姓悲痛不已。

皇帝追封孝绪为“孝绪王”,以表彰其一生孝道。

孝绪墓前,常有百姓前来祭拜,感慨孝绪之德。

孝绪传曰:孝绪者,至孝也。

事亲以孝,待人以诚,为官以廉,政绩卓著。

孝绪一生,无怨无悔,唯愿天下父母得享天年,百姓安居乐业。

孝绪之德,光照千古,万世传颂。

孝绪者,真英雄也!他的一生,充满了孝道、忠诚、仁爱。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

孝绪之名,永载史册,流传千古。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史 阮孝绪传》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南史 阮孝绪传》原文及译文

《南史·阮孝绪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dǎng,何坐之及?"竟获免。

译文: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

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

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

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dǎ
ng,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此翻译据《二十四史全译》之《南史》一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南史·王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王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王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王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南史·王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王规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王规,字威明,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

齐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流涕,称曰“孝童”。

叔父睐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

”年十二,略通《五经》大义。

及长,遂博涉有口辩。

为本州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太守。

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

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

湘东王绎时为丹阳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

规从容曰:“江左①以来,未有兹举。

”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

朱异尝因酒卿规,规责以无礼。

普通初,陈庆之北侵,陷洛阳,百僚称庆。

规退曰:“可吊也,又何贺焉?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

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

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将为乱阶。

”俄见覆没。

六年,武帝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

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

后为晋安王长史。

王立为太子,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侍东宫。

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

寻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

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

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俄征为左户尚书,郡境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

求于郡树碑,许之。

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

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遂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

卒,赠光禄大夫,谥曰文。

皇太子出临哭,与湘东王绎令曰:“王威明风韵道上,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

一尔过隙,永归长夜,金刀掩芒,长淮绝涸。

去岁冬中,已伤刘子,今兹寒孟,复悼王生。

南史隐逸传全文翻译

南史隐逸传全文翻译

南史隐逸传全文翻译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

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

虽然也与小孩游耍,(但)经常以穿水池、筑山峰为乐。

十三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五经》。

十五岁时带着举行成年仪式的帽子去见父亲,说:“我愿意效法松子隐遁到瀛海里,追仿许由幽居在山谷中。

这样或许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

”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

亲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

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

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

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

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为什么牵连到我们呢?”终于获得赫免。

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

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

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

”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

天监十二年,孝绪与吴郡范元琰一起被征召,都不应召。

陈郡袁峻对他说:“古时候,天地闭合,贤良的人隐藏不露。

现在世道清明,而你还躲避起来,可以这样吗?”孝绪回答说:“古时候周代的朝政虽然清明,伯夷、叔齐还是不厌弃采摘野菜;汉代的世道虽然兴盛,黄石公与绮里季也不以在山林中生活而苦闷。

做符合仁的事全靠自己,哪里在乎什么人世?何况我也不是古时候贤哲一类的人?”后来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

母亲说:“孝玉深至的性情与我是相通的,他一定会自己到来。

”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折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

《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铺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①,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粮②,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

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

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

建安中卒。

【译文】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

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

南史徐勉传原文及翻译

南史徐勉传原文及翻译

南史徐勉传原文及翻译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错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

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

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

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

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

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

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

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

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

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

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锴颇怏怏。

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

”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锴凡四御史中丞握,号得人。

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太少辍。

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并无所忘却。

既久处为集贤,朱黄不回去手,非暮不出。

少精小学,故所讎书尤检般若。

后主尝叹曰:“群臣力劝其官,皆例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并使,见到锴及铉,感叹曰:“二陆之流也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

”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时国势日削,锴忧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

”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

谥曰文。

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译文:徐锴是会稽人。

四岁丧父,母亲正教他的兄长徐铉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徐锴。

徐锴自己能读懂书籍。

南史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南史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南史文言文阅读*及翻译马枢,字要理,扶风?人也。

祖灵庆,齐竟陵王录事参*。

枢数岁而孤,为其姑所养。

六岁,能诵《孝经》、《论语》、《老子》。

及长,博极经史,尤善佛经及《周易》、《老子》义。

梁邵陵王纶为南徐州刺史,素闻其名,引为学士。

纶时自讲《大品经》,令枢讲《维摩》、《老子》、《周易》,同日发题,道俗听者二千人。

王欲极观优劣,乃谓众曰:“与马学士论义,必使屈伏,不得空立主客。

”于是数家学者各起问端,枢乃依次剖判,开其宗旨,然后枝分流别,转变无穷,论者拱默听受而已。

纶甚嘉之,将引荐于朝廷。

寻遇侯景之乱,纶举兵援台,乃留书二万卷以付枢。

枢肆志寻览,殆将周遍,乃喟然叹曰:“吾闻贵爵位者以巢、由为桎梏,爱山林者以伊、吕为管库,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玩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稽之笃论,亦各从其好也。

比求志之士,望途而息,岂天之不惠高尚,何山林之无闻甚乎?”乃隐于茅山,有终焉之志。

天嘉元年,文帝征为度支尚书,辞不应命。

时枢亲故并居京口,每秋冬之际,时往游焉。

及鄱阳王为南徐州刺史,钦其高尚,鄙不能致,乃卑辞厚意,令使者邀之,枢固辞以疾。

门人劝请,不得已乃行。

王别筑室以处之,枢恶其崇丽,乃于竹林间自营茅茨而居。

每王公馈饷,辞不获已者,率十分受一。

枢少属乱离,凡所居处,盗贼不入,依托者常数百家。

目精洞黄,能视暗中物。

常有白燕一双,巢其庭树,驯狎?庑,时集几案,春来秋去,几三十年。

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

撰《道觉论》二十卷行于世。

——《南史》卷七十九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闻其名,引为学士素:平素b.纶甚嘉之,将引荐于朝廷.嘉:赞赏c.稽之笃论,亦各从其好也稽:争论d.枢肆志寻览,殆将周遍殆:几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马枢“知识渊博”的一项是()①六岁,能诵《孝经》、《论语》、《老子》②及长,博极经史,尤善佛经及《周易》、《老子》义③于是数家学者各起问端④枢乃依次剖判,开其宗旨⑤乃留书二万卷以付枢⑥枢肆志寻览,殆将周遍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枢是一个知识渊博又有辩才的人,他淡泊名利,一心向往隐逸生活,憩于山林,不愿出仕。

《南史·萧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萧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萧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萧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南史·萧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萧劢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贵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译文:萧劢字文约,喜怒不形于色。

位居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

《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

《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

《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南史》的原文内容及原文翻译原文: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也。

性倜傥不羁,好刀剑。

元徽二年,随齐高帝拒桂阳贼于新亭,大破贼水军。

事宁,带南泰山太守、右侠毂主,转越骑校尉、安成王车骑参军。

苍梧王①狂虐,左右不自安。

敬则以高帝有威名,归诚奉事,每下直辄往领军府。

高帝令敬则于殿内伺机。

及杨玉夫将首投敬则,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

卫尉丞颜灵宝窥见高帝乘马在外,窃谓亲人:“今若不开内领军,天下会是乱尔。

”门开,敬则随帝入殿。

升明元年,迁辅国将军,领临淮太守。

建元二年,迁吴兴太守。

郡旧多剽掠,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

令偷身长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

诸偷恐为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建元中,与王俭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俭曰:“不意老子遂与韩非同传。

”人以告敬则,敬则欣然曰:“我南沙县吏,侥幸得细铠左右,逮风云以至于此。

遂与王卫军同日拜三公,王敬则复何恨。

”了无恨色。

朝士以此多之。

敬则虽不大识书,而性甚警黠,临郡令省事读辞,下教判决,皆不失理。

明帝辅政,密有废立意。

隆昌元年,出敬则为会稽太守,加都督。

明帝即位,为大司马。

帝于旧臣既多杀害,敬则自以高、武旧臣,心怀忧惧。

帝虽外厚其礼而内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干。

闻其衰老,且以居内地,故得少安。

永泰元年,帝疾屡经危殆,以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密防敬则。

敬则闻之,窃曰:“东今有谁,只是欲平我耳。

东亦何易可平。

”敬则以旧将举事,百姓担篙荷锸随逐之十余万众。

至武进陵口遇兴盛、山阳二柴,尽力攻之,不敌,欲退而围不开,各死战。

胡松领马军突其后,白丁无器仗,皆惊散。

敬则大叫索马,再上不得上,兴盛军容袁文旷斩之传首。

敬则之来,声势甚盛,凡十日而败。

时年六十四。

朝廷漆其首藏在武库,至梁天监元年,其故吏夏侯亶表请收葬,许之。

(节选自《南史齐书王敬则传》)注释:①苍梧王:刘旻,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后被杀,为齐高底追废为苍梧王,王敬则原为其侍卫。

朱异文言文翻译南史

朱异文言文翻译南史

朱异,字次伦,吴郡钱塘人也。

父朱崇,仕梁为散骑常侍。

异幼聪慧,七岁能属文。

梁武帝见而异之,谓其父曰:“此儿后当至公辅。

”异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属辞。

起家秘书郎,历官至太子詹事,封安成县侯。

武帝末,拜侍中,参掌机要。

异性沈深有度量,每奏事,辞旨温润,不犯颜辞。

武帝尝问异:“朕有数子,谁可托后?”异对曰:“臣愚以为陛下诸子皆贤,但未历事耳。

若历事之后,必能胜任。

”武帝笑曰:“善。

”异既贵显,益恭谨,每事必竭诚尽敬,不以势陵人。

侯景之乱,异随武帝入东府,居处蔬食,衣不重采。

时人皆以为异贫贱,而异处之泰然。

及景败,武帝欲还建业,异以为不可,曰:“今四方未定,若车驾西归,则人心动摇,恐非国家之利。

”武帝不从,遂还建业。

异固争不已,乃曰:“臣闻‘小不忍则乱大谋’。

陛下若以臣言为非,愿陛下深思。

”武帝默然,遂从异议。

后武帝崩,萧纲即位,是为简文帝。

异迁尚书仆射,进号左光禄大夫。

时侯景余党未平,异建议分兵讨之,朝廷从之。

异亲督战,破贼有功,进封鄱阳郡公。

及简文帝崩,萧纲即位,是为宣帝。

异迁中书令,封东阳郡公,加侍中、太子太傅。

异在位,谦恭谨慎,敬奉上司,与同僚和衷共济。

每有大事,必先咨询公卿,然后施行。

时人咸称异为贤相。

宣帝崩,太子萧纲即位,是为敬帝。

异进位司空,封吴郡公。

敬帝即位,以异为司徒,加开府仪同三司。

异既老,精力犹壮,常以国事为忧。

时侯景余党未平,异屡上疏,请朝廷派兵讨伐。

敬帝不从,异遂辞官归乡。

居数年,病逝,年七十五。

赠太保,谥曰文宪。

异生平谦谨,不事权贵,以文学自任。

所著文章,多散佚不传。

然其德行高尚,为人所敬仰。

史臣曰:朱异,梁室之良辅也。

居位恭谨,敬奉上司,与同僚和衷共济。

虽历事多变,而始终以国家为重。

故能享高年,寿终正寝,为世所重。

译文:朱异,字次伦,吴郡钱塘人。

其父朱崇,在梁朝任散骑常侍。

朱异自幼聪慧,七岁时便能作文。

梁武帝见到他后感到十分惊异,对其父说:“此子日后必至公辅之位。

”朱异年少时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辞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史徐孝嗣传》原文及翻译
南史
原文: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

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

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

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

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

”善趋步,闲容止。

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

”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

其年,敕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

明年,从武帝幸方山。

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

”灵丘山湖,新林苑也。

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

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少更留神。

”上乃止。

历吏部尚书,领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

武帝崩,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

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令。

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

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

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

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

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

永元初辅政,帝失德。

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

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

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

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

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

乃下诏言诛之。

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

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谥曰文忠。

(选自《南史》,有删节)
译文:
徐孝嗣字始昌,是东海郯城人。

孝嗣八岁时承袭了枝江县公的爵位,朝见
宋孝武帝,登上台阶就流下泪来,一直到进入席位。

皇上非常喜欢他,让他娶康乐公主为妻,任命他做驸马都尉。

孝嗣的姑姑嫁给了东莞的刘舍,刘舍的哥哥刘藏是尚书左丞,孝嗣曾去拜访他。

刘藏回来后对刘舍说:“徐郎是尚书令和仆射这样的人,三十多岁就可以知道了,你应该主动地好好和他结交。

”尚书令王俭对别人说:“徐孝嗣将来一定会做宰相。

”王俭死了,皇上征辟孝嗣为五兵尚书。

这一年,皇上命令撰写晋迁到江南以来的仪礼典章,让人向孝嗣请教。

第二年,孝嗣跟随武帝游幸方山。

皇上说:“我打算开始营建这山的南面,重新造一个行宫,应该会超过灵丘。

”灵丘的山和湖,是新林苑。

孝嗣回答说:“绕过黄山,直抵牛首山,是汉朝盛事。

现在江南地方不够开阔,人民也正劳苦不息,希望陛下还要谨慎从事。

”皇上就停止了。

孝嗣历任吏部尚书,兼任太子左卫率,尚书台中的大事大多委托给他。

武帝去世,遗诏命他任尚书右仆射。

明帝谋划废掉郁林王,孝嗣就回家起草太后的诏令。

郁林王已经死了,明帝等待太后的命令,孝嗣从袖子里拿出诏令来交给他,明帝非常高兴。

当时众人商议要把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全部杀掉,孝嗣坚持要保全他们,所以他们才能安然无恙。

孝嗣喜好文学,他器量宏大,志趣清雅,从不夸耀自己的权势,因此在明帝时代能被容身。

建武四年,加封孝嗣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他推辞不接受。

这时国家财政空虚,孝嗣上表请求施行屯田制,当时皇帝已经卧病在床,战事还没有停止,最终不能施行。

等到明帝驾崩,孝嗣接受遗命托付,加封中书监。

永元初年他辅佐朝政,皇上德行不正。

始安王萧遥光谋反,大家都很困惑遑急,看见孝嗣入宫才安定下来。

但是一群奸臣掌管了国政,他也不能制服他们。

那时孝嗣认为皇上最终会破坏天常,他和沈文季都在南掖门值班,想要文季开门做始安王的内应,四五次用眼神示意他,沈文季总是用其他的话岔开,孝嗣就停止了。

那群小人也渐渐讨厌徐孝嗣,劝皇帝杀掉他。

这年冬,皇上派遣茹法珍赐给他毒药,孝嗣脸色都没变,对沈文季说:“始安王起事,我想里应外合的,您若是赞同,我今天就没有遗憾了。

”孝嗣年轻时就能喝酒,吃了毒药后喝了一斗酒,才死去。

皇上这才下诏令说已经诛杀了孝嗣。

孝嗣被杀,众人害怕,只有会稽郡的魏温仁赶去吊唁,用自己的财产为他办了丧事,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中兴元年,和帝追赠孝嗣太尉,谥号“文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