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地大)第十腕足动物

合集下载

腕足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幼虫约有几天至几周的浮游期,其后产生胚壳并以肉 茎附着于海底生活。
37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生活方式

由一个肉茎固着在基质表面或基质内; 由一个贝壳胶结在基质表面(岩底或碎砾);

掘穴:生活在洞穴中或生活在砂质沉积物空隙的动 物群中(沙质底);
自由躺卧在海底上:营这种生活的是一些最大个体 类型,但现在已不存在(泥质海底)。
腕足动物背腹壳的外形有圆 形,近三角形、近五角形、长 卵形、舌形、半椭圆形等。
8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9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侧视:
从侧面观察,腕足动物两壳凸凹程度亦变化很大,按 两壳凸隆程度可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背凸型、凸凹和双曲(双 凹型)
前一字指背壳,后一字指腹壳。 幼年期背壳凹而腹壳凸,成年期在壳体前部变为背壳 凸而腹壳凹,称为双曲

无腕骨类:只有腕基 具腕骨类:腕棒、腕环、腕螺
36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四、生态和地史分布
一)生态 现代具铰纲大多生活在潮间带以下比较稳定的环境中, 正常盐度、避光、安定的环境中,少数种类能忍受不 正常的盐度; 古生代的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浅海、盐度正常的 环境,但中生代以来发现其与某些深水生物共生;
有性生殖,幼虫约有几天至几周的浮游期,其后产生 胚壳并以肉茎附着于海底生活;也有的肉茎退化以次 生胶结物或壳刺固着于海底,或自由躺卧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腕足动物软体一般模式图,示软体各部分
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硬体的基本特征 (一)、壳的外形及定向
一)、壳体定向和度量: A、壳的定向:
壳体是由大小不等的两壳组成, 一般茎孔所在的壳较大,称为腹 壳,另一个称背壳 最早分泌的硬体部分成鸟喙状, 称壳喙,壳喙的一方为后方,喙 旁边缘称后缘。相对的一方为前 方,其边缘称前缘

第四章5 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门

第四章5 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门

第四章 无脊椎动物
第五节 腕足动物门
一、腕足动物门概述
• 海生底栖、单体群居、具真体腔、不分节、
两侧对称 • 体外有大小不对称的壳,壳质为钙质或几
丁磷灰质 • 滤食性动物,以纤毛管摄食
现生腕足动物,两壳小,长卵形,壳主要为角质和少许钙
质组成,较薄而透明 在两壳后方能伸出肉质的长柄(肉茎)在泥砂层中掘穴而 居 海豆芽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五亿 多年,在寒武纪的地层里就大量出现并且在地层中大量保存
二、腕足动物软体结构
• 腕足动物软体具体腔, 两侧对称,不分节。 • 除肉茎外,软体被两 个壳瓣所包围。沿背、 腹壳瓣的内面平铺着 半透明的薄膜,称外 套膜。 • 背腹外套膜之间的空 间被一横隔膜分为前、 后两部分,前一部分 较大,称腕腔或外套 腔;后一部分较小, 名内脏腔。腕腔有一 对腕或称纤毛环
有铰合构造
• 壳质成分,从几丁磷灰质
钙质
腕足动物门
七、腕足动物生态及地史分布
•海生,固着底栖,对海底性质、海水深度和盐度都有一定 要求,与珊瑚等共生,在各类沉积岩中都有出现,以灰岩, 泥灰岩等为主。
腕足动物门
八、腕足动物背、腹壳的区别
• 腹壳、腹喙、腹铰合面大于背壳、背喙、 背铰合面 • 腹铰齿,背铰窝 • 背壳有支腕构造
二、腕足动物软体结构
• 在腕的基部靠近横隔膜有一口。腕上有食物沟, 腕足动物的肌肉位于内脏腔,有铰纲的肌 两旁有密生纤毛的丝状触手,纤毛击动水流, 肉系统比较简单。只有开壳肌、闭壳肌和 使食物流入口中。腕还兼营呼吸功能。腕内充 调整肌。 满体腔液。
三、壳体外形及定向
腕足动物由双壳组成,两壳大小不一,
支腕构造--腕螺
石燕型 腕螺的顶 端指向主 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简答题复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简答题复习

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一、填图二、问答1、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应具备什么样的保存条件?生物本身;数量多;具有硬体外部环境:迅速埋藏,免受机械破坏;迅速冷冻;还原环境;沉积物的粒度细2、如何区分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的化石?原地埋藏(autochthonomous burial):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

异地埋藏(heterochthonous burial):化石不同程度破碎,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阶段性?演化趋势大小:小—大形态:短轴—等轴—长轴旋壁:单层—三层—四层或具蜂巢层—具副隔壁隔壁:平直—褶皱旋脊:大—小演化的阶段性4试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米,温度16~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6画出菊石缝合线的类型并表明其繁盛时期?7、头足类的演化趋势?壳形:直-平选;壳饰:简单-复杂;隔壁颈:后伸-前伸;缝合线:鹦鹉螺式-无棱菊石式-棱菊石式-齿菊石式-菊石式8、举例说明性双形现象?由于性别的差异,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现象。

如介形虫雄性个体:长、矮;雌性个体: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9、介形虫的演化趋势?1)、铰合构造从一元型到四元型2)、闭肌痕数目由多到少,其分布由不规则到规则3)、边缘毛管带由窄变宽,边缘毛管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分叉10、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双壳类腕足动物壳形分左、右壳,两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分背、腹壳,两壳大小不等,形态不同,但每瓣壳左右对称铰合构造发育发育壳子开合机制闭壳肌、韧带闭壳肌、开壳肌壳饰生长纹放射脊、生长纹、中褶、中槽11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12、简述叠层石的形成环境和条件生长于潮间带蓝藻藻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数量的沉积颗粒提供给藻类吸附水底的底流不太强烈,水底物质的位置相对稳定生长速度大于剥蚀速度在生长过程中叠层石能被迅速加固13、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1)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总结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古生物学有孔虫亚纲——筳第二节腕足动物门(二)、外壳形态及基本构造腕足动物有双壳组成,两壳大小不一,一般而言,腹壳较大,背壳较小。

在腹壳中部有一凹槽,称为腹中槽,在背壳中部有一中隆,称为背中隆。

偶尔也有相反的情况。

1正视外壳形态 --外形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腕足动物背、腹壳的外形有圆形,近三角形 ,近五角形 ,长卵形 ,舌形 ,半椭圆形等 .2侧视外壳形态 --外形从侧面观察,腕足动物两壳凸凹程度亦变化很大,按两壳凸隆程度可分出以下几种类型(先背后腹):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背凸型、双凹型。

双凸型两壳凸隆程度近于相等;平凸型背壳近平而腹壳凸隆;凹凸型背壳凹陷而腹壳凸隆;背凸型背壳凸隆程度远大于腹壳;颠倒型幼年期凹凸而老年期变为凸凹.3 前视外壳形态--外形4外壳形态 --定向定向背上前下 , 长宽厚如图示一般两瓣大小不等:背瓣较小,腹瓣较大壳喙:壳体最早分泌的硬体部分,呈鸟喙状茎孔:壳喙附近的一个圆形小孔壳喙及茎孔的一方为后方,壳体张开的一方为前方壳喙旁边缘为后缘,相对的壳体增长方向为前缘,两侧边为侧缘把壳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假想平面为对称面(三)、外壳构造 --后部构造喙:背壳和腹壳后端均具壳喙,腹喙一般较明显,或尖耸或弯曲铰合线:壳后缘两壳铰合处,或长或短,或直或弯主端:铰合线的两端,圆或方,或尖伸作翼状壳肩:喙向两侧伸至主端的壳面基面:壳肩与铰合线包围的三角形壳面。

背基面较小,腹基面较发育三角孔:基面中央呈三角形的孔洞。

在背壳的称背三角孔。

三角板:三角孔上覆盖的三角形小板。

有时由两块板胶合而成,称三角双板(五)内部构造铰合构造主突起支腕构造–腕基–腕棒–腕带–腕螺内部构造 --铰合构造腹壳:铰齿、齿板、匙形台、中隔板背壳:铰窝腹壳:铰齿、齿板、匙形台、中板背壳:铰窝有铰腕足类腹三角孔的两个前侧角上,各有一个向背壳突出的小凸起,称为铰齿,铰齿与背壳内的一对铰窝构成铰合构造。

腕足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地质意义

腕足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地质意义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腕足动物名称的由来腕足动物是一类海生底栖,单体群生的无脊椎动物。

每个单体具有两瓣钙质或几丁磷灰质的外壳。

两壳后缘铰合,前缘自由启闭,软体位于两壳之中,其外形与常见的河蚌十分相似。

但是,腕足动物具有特殊的软体构造———肉茎和卷曲腕。

卷曲腕是腕足动物的一种捕食和呼吸器官,最初研究者误认为是运动器官,运动器官一般被称为足,故取名腕足,因而将这类动物称为腕足动物。

在古生物系统分类中,腕足动物是古动物界中的一个门。

腕足动物的大小相差很大,小者长宽仅1mm,最大者长约250mm,宽达380mm,但绝大多数的长宽约在50mm 左右。

2腕足动物的生活习性腕足动物为雌雄异体,精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形成幼虫。

幼虫经数天至两周的浮游生活后,沉落海底开始分泌两瓣外壳,从此在海底终生以固着的方式生活。

腕足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深20~50m 的海底,少数生活在潮汐带,还有极少数生活在5500m 的深海底。

腕足动物喜欢生活在温暖、清澈的海水中,在混浊海水或纯淤泥质海底不宜生存。

所以,腕足动物化石在灰岩、泥灰岩中数量最多,保存较好;而在同时代的泥岩、页岩中数量很少,保存较差。

由于腕足动物完全生活在海里,故腕足动物是一种很好的指相化石,如果在岩层中找到它,就知道该岩层是在海洋中形成的。

由于腕足动物化石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地层剖面中常显示出清楚的演化系列,所以它又是确定地质时代的标准化石。

如果在岩层中找到蕉叶贝(Leptodus )化石,就知道该岩层是在二亿三千万年前的二叠纪形成的。

总之,腕足动物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恢复沉积环境,寻找沉积矿产,分析地层剖面的沉积史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腕足动物的兴衰史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初出现,至今还有少量代表生存。

在腕足动物漫长的生活史中,寒武纪是腕足动物发展的初期,该期的腕足动物个体小,构造简单,以无铰纲为主。

古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古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古生物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章测试1.古生物学只研究地史时期保存的古代生物遗体,不研究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其他地质记录。

()参考答案:错2.人类历史以来的考古文物一般也被认为是化石。

()参考答案:错3.模铸化石和生物遗体有关,但不是生物遗体本身经过石化作用直接形成的化石。

()参考答案:对4.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各类生物生命活动时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参考答案:对5.古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地质学和生物学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对6.化石证据表明,生物进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适合于作为地质年代划分的标志。

()参考答案:对7.地质记录中化石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对古地理再造作用不大。

()参考答案:错8.微化石包括有孔虫、放射虫、介形虫、牙形石、孢子、花粉、颗石等。

()参考答案:错9.古DNA不是化石。

()参考答案:错10.只要古代生物死后被迅速埋藏就能够保存为化石。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古生物学分类和现代生物学分类具有相同的分类系统。

()参考答案:对2.生物分类最主要的目的是()参考答案:揭示生命的进化历程,建立生命演化树3.自然分类的要求包括:()参考答案:有共同的起源;分支发展;级进发展4.生物分类的方法主要有:()参考答案:进化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分支分类法5.基于r RNA 数据分析建立的三域生物分类系统发育树包括:()参考答案:真核生物域;古细菌域;真细菌域6.以下关于“种”的分类单元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人为的分类单元7.古生物中种的鉴定标志有:()参考答案: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共同的形态特征;构成一定的居群8.关于亚种的命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亚种名字母全部小写和斜体;种名全部小写和斜体;用三名法命名9.以下关于古生物学命名的优先律,错误的是()参考答案:通俗易懂的10.sp. 指的是不定种。

()参考答案:错11.Claraia cf. aurita指的是带耳克氏蛤相似种。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4) 膜 脉 痕 ( vascular marking)和肌痕(muscle mark or scar) 外套膜中常 有2—4对(腹壳和背完备一 对或二对)膜脉管,从体腔 伸出,向四周作多次分支。 膜脉管有输送体液和呼吸 的功能。膜脉管在化石内 表面留下的痕迹称为膜脉 痕.肌痕也是化石壳体内 表面常见的特征。
微细结构 Microstructure
表面装饰(ornamentation)

壳体表面有时很光滑,有时生长有各种 装饰。主要是以壳喙为中心的同心状纹 饰 concentric structure (按粗细不同分为 同心纹、同心线、同心层 lamella),还 有以壳喙为出发点向前缘及侧缘发散的 放射饰 radial structure(按粗细不同分为 放射纹costella、放射线costae、放射褶 plication)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3) 腕骨brachidium 与腕痕 纤毛腕的支 持骨架是腕骨,有三 种基本类型,腕棒、 腕环和腕螺。 腕棒crus 从腕基向 前延伸呈短棒状,称 腕棒,当呈钓状时又 称腕钓。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腕环 loop 腕棒前伸并连 接成环带状的称腕环。 腕环初始部分叫初带或 降带(descending branch),降带向腹方转 折并向后延伸为升带 (ascending branch), 在末端连接两升带的称 横带,简单的腕环只有 降带和横带而无升带
(二)具铰纲 Articulata


5,长身贝目(Productida) 钙质假疹壳, 常为凹凸型,少数平凸。有的具膝折, 壳刺和腕痕。晚奥陶世至二叠纪。分两 亚目:戟贝亚目和长身贝亚目 6.小嘴贝目(Rhynchonellida) 壳无 疹,少数具疹,腕棒发育,喙部钩曲如 鸟喙。双凸,铰合线短,三角孔有时为 三角双板覆盖。中奥陶世至现代。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13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14
(三)壳的外形
3 前视:在壳的前端进行观察(背壳朝上) 直缘型——前缘接合线平直 单槽型——前缘接合线下凹 单褶型——前缘接合线上凸 中槽:壳面中央到前缘的槽状凹陷(一般为腹壳) 中隆/中褶:壳面中央到前缘的褶状隆起(一般为背壳)
39
七 腕足动物生态
1 生活环境 现代腕足动物以正常浅海为主,各种水深均能生存,
但在水深200m左右最多。 化石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盐度正常的浅海环
境中,但中生代以来发现它们与某些深水类别共生。 2 生活方式
肉茎固着:如Lingula
腹壳固着:如李希霍芬贝(Richtofenia)类的腹壳 特化成珊瑚状,并以根状刺固着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4
一 概述——腕足动物的一般特征
4 大小一般3~8cm,最大可达40cm。
5 属滤食性生物,其摄食器官是纤毛腕。
6 现代生活的腕足类约有100多属,300余种。
腕足动物在古生代曾相当繁盛,其化石在确
定地质时代上有重要意义。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5
二 壳体定向和外部构造
分泌的硬体部分或鸟喙状部分称壳喙,喙附近的 边缘为后缘。与喙相对的一边即壳体增长的一方 为前方,其边缘称前缘。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8
二 壳体定向和外部构造
(一)壳的定向 3 两侧:壳的两侧边缘称为侧缘。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9

两侧
腹壳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10实验十 古生物化石

10实验十     古生物化石

实验十古生物化石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古生物化石,并对其形成过程及研究意义有初步了解;2. 认识最典型的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二、仪器设备1. 各种典型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各类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2. 放大镜三、简述原理生活在各地质时代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其遗体或遗迹可以被保留在地层中,最终形成化石。

其形成过程一般是,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的生物,在死后快速被沉积物掩埋,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填充、置换等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化石。

观察古生物化石,首先可以对地史时期存在的古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也可以了解相应地史时期的生物面貌,最后还可以通过分析古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化石保存条件,推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四、实验步骤1. 简单观察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建立对古生物化石的基本印象;2. 参照相关资料,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五、结果及分析1. 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2. 绘制珊瑚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袁氏珊瑚、拖鞋珊瑚、六方珊瑚、蜂巢珊瑚的构造示意图;3. 绘制腕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中华长身贝、弓石燕;4. 绘制简单的三叶虫、头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附:古生物化石的观察内容及参考资料一、典型古生物化石的相关观察内容1. 四射珊瑚(1)四射珊瑚有单体类型亦有复体类型。

注意观察不同的单体形态——牛角状、圆柱状、拖鞋状;复体形态——枝状、丛状、块状)。

(2)观察横切面及纵切面上主要构造。

横切面上观察内容:隔壁(原生隔壁、一级隔壁)、鳞板、泡沫板、中轴;纵切面上观察内容:横板、鳞板、泡沫板、中轴。

2. 横板珊瑚(1)横板珊瑚均为复体,注意观察丛状、枝状、链状、块状不同形态的复体类型;(2)注意观察个体的横切面形态:方形、圆形、多角形等。

3. 腕足动物(1)腕足动物的硬体为背壳和腹壳。

注意观察和区分腕足动物的背壳腹壳。

一般情况下,背壳小,腹壳大;(2)注意观察其壳面的壳线及两壳之间的绞合线和三角孔。

《腕足动物概述》(六组徐一帆)

《腕足动物概述》(六组徐一帆)

《腕⾜动物概述》(六组徐⼀帆)贝壳,⼀直是软体动物的象征,但⾃然界不仅仅只有软体动物有贝壳,还有腕⾜动物。

腕⾜这词听起来好像是鞘亚纲的专属,但这“腕⾜”并不是乌贼、章鱼的触⼿,⽽是触⼿冠。

很像,但并不完全相同:动物是滤⾷性的,⽽头⾜动物却是是捕⾷性的。

但为什么腕⾜动物不属于软体动物哪?因为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腕⾜动物的幼⾍却是具有触⼿冠的,长相千差万别。

再说说贝壳,腹⾜纲的是螺旋壳,双壳纲的是两瓣等⼤的贝壳,掘⾜纲的是尖⾓型……⽽腕⾜动物有两⽚⼤⼩不等的贝壳。

较⼤的那个在背部称为背壳。

⽽⼩的那⼀个,在腹⾯被称为腹壳。

现⽣种有100个属300余种,但却有33000个化⽯种。

全部营固着⽣活或叫底栖⽣活,曾经占据着成⽚成⽚的⽔域。

不管是海洋还是淡⽔都有他们的⾝影。

他们是⼀种古⽼的⽣物,⼤约在寒武纪时就已经出现,在泥盆纪时多样性达到顶峰,他们的各个结构都符合当时的⽓候与环境。

但后来在⽯炭纪时⽓候发⽣了改变,他们与当时的双壳纲争夺底栖海域时占了下风。

接着就是群体的灭绝。

整个中⽣代,多样性迅速锐减,最后只剩下以海⾖芽为代表的⽆绞类与以酸酱贝为代表的有绞类。

那么为什么称为有⽆绞类呢?原因是:⼈们把软体动物贝壳间的那条线这做绞线。

⽽原本腕⾜动物被误认为属于软体动物。

所以“绞线”这个词也就延续下来。

当然,他们有的也具有“绞线”。

⽐如像酸酱贝、骷髅贝之类的。

他们的触⼿冠藏在藏在壳中。

有时贝壳打开触⼿冠就出来了。

⽽⽆绞类就⽐较难堪了,他们的壳打不开太⼤,因为课内肌⾁互相牵连……有些⼈可能不懂触⼿冠是什么东西。

触⼿冠是⼀种像触⼿⼀样的冠状东西。

底栖⽣活的腕⾜动物可以运⽤出⼿冠来俘获⽔中的浮游⽣物。

所以说,触⼿冠是⼀种取⾷⼯具。

当然,不是捕⾷⽽是滤⾷,因为触⼿冠上有许多纤⽑,将它伸⼊⽔中,那些⽔蚤,⽔藻就会被挂在上⾯,然后腕⾜动物过⼀会⼉就将触⼿冠缩回,进⾏取⾷。

他们的贝壳上都有⼀个孔,那是柄所在的地⽅,柄的作⽤就是固着在岩⽯,沙滩上的。

中文10腕足动物

中文10腕足动物
20 3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现生约100属300余种。地史时期相当繁 盛,己描述的有3500属33000种。在确定 地质时代方面有重要意义
20
4
腕 足 化 石 代 表
20 5
腕 足 化 石 代 表
20 6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体定向
一般两瓣大小不等:背瓣较小,腹瓣较大 壳喙:壳体最早分泌的硬体部分,呈鸟喙状 茎孔:壳喙附近的一个圆形小孔 壳喙及茎孔的一方为后方,壳体张开的一方为 前方 壳喙旁边缘为后缘,相对的壳体增长方向为前 缘,两侧边为侧缘 把壳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假想平面为对称 面
20
7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体定向
20
8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侧视:从侧缘方向观察壳体凸度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凸凹型、双曲型 前字指背瓣,后字指腹瓣
位于壳体后部壳内,由铰齿与齿窝组成
腹壳三角孔前侧角各有一个突起:铰齿 背壳三角孔内侧角各有一个凹槽:铰窝
与双壳类不同是:铰齿和铰窝分别在不 同的壳瓣上
20 13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同心饰:同心纹、线、 层、皱(影响到壳内 部) 放射饰:放射纹、线、 褶(影响到壳内部) 网状饰 剌、瘤等
代表性古生物门类
原生动物蜓亚目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头足纲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腕足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古植物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腕 基 brachiophore 在 内铰板和外铰板之间 各有一个伸向前方的 突出物,它是纤毛腕 或腕骨的支撑点,称 为腕基。在铰板不发 育的类别中,腕基位 于铰窝内脊的前端。 腕基下有时有腕基支 板。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四、化石代表 Representatives


(一)无铰纲 (Inarticulata) 1.舌形贝目(Lingulida) 大多是几丁磷灰质壳, 轮廓一般是长椭圆、圆形和三角形,侧视双凸,肉 茎从两壳间伸出,腹壳后部有假间面,具明显的茎 沟。许多现代的舌形类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浅 水区,穴居在泥质海底中。早寒武世至现代。 2.乳孔贝目(Acrotretida) 磷灰质完或钙质壳, 腹壳或背壳为圆锥形,茎孔接近腹壳的喙部,常呈 裂沟状。寒武纪至现代。化石常见于浅海相地层.
小者称背壳(dorsal valve),也叫腕壳 (brachial valve)。 腕足类的两壳前方 可靠肌肉收缩自由 张开,后方则铰合 在一起,其中两瓣 壳铰合的线叫铰合 线(hinge line)
壳体构造Valve structure

铰合线与壳喙间的 三角形面称铰合面 (hinge area),常 呈三角形叫三角孔 (deltidial opening), 腹壳和背壳均有三 角面和三角孔,其 上有时盖有三角板 或三角双板。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铰窝 背壳三角 孔前侧角或突 起物的前侧, 各有一个凹槽, 承纳腹壳的铰 齿,称铰窝或 牙槽。铰窝之 下有时也可有 铰窝支板 (socket plate)。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古生物学第8讲 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第8讲 腕足动物

自腕棒前端螺旋状延伸的空锥状骨骼 构造。腕螺有三种类型,石燕贝型、无窗 贝型及无洞贝型。
支腕构造--腕螺
石燕型 腕螺的顶 端指向主 端
支腕构造--腕螺
无窗贝型 腕螺的顶端 指向两侧
支腕构造--腕螺
无洞贝型 腕螺的顶端指 向背侧
四、分类方案
腕足动物门
主要依据铰合构造的有无、壳质成 分、支腕构造,分为二纲:
Distal part ONLY buried in sediment
Difference in setal disposition, arrangement of mantle canals and body cavity Zhang et al., 2004, 2005
乳孔贝目
中隔板 假铰合面 肉茎孔

同心层 明显且呈叠瓦状 同心褶 粗而波状起伏



放射纹 细线且多分叉
放射饰
放射线 粗线
放射褶 粗大,已影响到内部
腕足动物门
三、腕足动物的内部构造
• 铰合构造 • 主突起 • 支腕构造
– 腕基 – 腕棒 – 腕带 – 腕螺
内部构造--铰合构造
• 腹壳:铰 齿、齿板、 匙形台、 中板
• 背壳:铰
扭月贝目
假疹壳,偶为无疹壳。两壳多为凹凸型至平凸型,也有 双凸型、双曲型,或具膝曲。铰合面不发育或缺失,但 某些类型极发育。两壳三角孔一般均覆有三角板,主突 起多发育而复杂,有时简单或缺失。具腕基。壳面光滑 或具壳饰,没有壳刺。海生,以腹壳躺卧海底,或以全 部或部分腹壳固着他物上生活。奥陶纪至早侏罗世。化 石甚多,有扭月贝(Strophomena)、米克贝(Meekella) 等,十分重要。[
八、腕足动物的生态

腕足类化石特征

腕足类化石特征

腕足类化石特征
腕足类是一类具有典型的腕足结构的古生物,包括蛙类、蜥蜴类和爬行动物等。

腕足类化石是腕足类古生物的遗体或印迹,是研究古生物演化史和生态学的重要资料。

腕足类化石的特征包括:
1.腕足结构:腕足类化石具有典型的腕足结构,如前肢、后肢、趾骨等。

2.形态特征:腕足类化石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出腕足类古生物的体型、外貌和生活习性。

3.年代:腕足类化石的年代可以反映出腕足类古生物的演化时间。

4.地理分布:腕足类化石的地理分布可以反映出腕足类古生物在地理上的分布范围。

5.其他特征:腕足类化石还可能具有一些其他的特征,如有机体的残余物、生物的印迹等。

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腕足类古生物的演化史、生态学和生物圈的演化提供重要的线索。

此外,腕足类化石还可以为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年代、古气候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 腹殼:鉸
齒、齒板、
匙形臺、
中板
• 背殼:鉸

腹 殼
背 殼
腕足動物門
內部構造--鉸合構造
• 腹殼:鉸齒、
齒板、匙形
腹腔
臺、中板
• 背殼:鉸窩
鉸齒
鉸窩
背腔
腕足動物門
內部構造--主突起
• 背殼中央的突
起,為閉殼肌
附著點
腕足動物門
內部構造--支腕構造
支持捲曲腕
的骨骼為支腕
構造,發育在
背殼上。分為
腕基、腕棒、腕
• 軟體由外套膜包裹(外套腔):內臟腔、腕腔
一、腕足動物門的一般特徵
• 現生約100屬300餘種。地史時期相當繁盛,
己描述的有3500屬33000種。在確定地質時
代方面有重要意義




二、腕足動物門的軟體特徵

軟體最外部是外套膜,緊貼在兩硬殼的內面,圍成外
套腔,被中間的橫隔膜分成內臟腔和腕腔兩部分。
• 新生代,腕足動物面貌己接近現代
腕足動物門
• 一般兩瓣大小不等:背瓣較小,腹瓣較大
• 殼喙:殼體最早分泌的硬體部分,呈鳥喙狀
• 莖孔:殼喙附近的一個圓形小孔(肉莖伸出處)
• 殼喙及莖孔的一方為後方,殼體張開的一方為
前方
• 殼喙旁邊緣為後緣,相對的殼體增長方向為前
緣,兩側邊為側緣
• 把殼體分為左右對稱兩部分的假想平面為對稱

腕足動物門
腕足動物背、腹殼的區別
• 腹殼、腹喙、腹鉸合面大於背殼、背喙、背鉸
合面
• 腹中槽,背中隆
• 腹鉸齒,背鉸窩
• 背殼有支腕構造
• 主基在背殼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铰合构造
位于壳体后部壳内,由铰齿与齿窝组成
腹壳三角孔前侧角各有一个突起:铰齿 背壳三角孔内侧角各有一个凹槽:铰窝
与双壳类不同是:铰齿和铰窝分别在不 同的壳瓣上
28/36 TongJN 15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铰合构造
腹壳:
牙板(齿板):铰牙之下,沿三角孔的侧缘向下延伸 的一对支板 匙形台:两侧牙板相向延展联合形成的匙状物 (腹)中隔板:匙形台下方连接壳底的板
28/36 TongJN 29


28/36
TongJN
30
28/36
TongJN
31

28/36
TongJN
32
28/36
TongJN
33
28/36
TongJN
34
28/36
JN
35
28/36
TongJN
36
28/36 TongJN 24
腕 足 动 物 生 活 方 式
28/36 TongJN 25
腕足动物生态
生活方式
肉茎固着:如Lingula 腹壳固着:如李希霍芬贝(Richtofenia)类的腹 壳特化成珊瑚状,并以根状刺固着 以腹壳自由躺卧,如扭月贝类 以腹壳的刺支撑,如长身贝类
28/36 TongJN 26
11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侧视:从侧缘方向观察壳体凸度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凸凹型、双曲型 前字指背瓣,后字指腹瓣 •
前视:从前缘方向观察壳体的轮廓
直缘型、单褶型、单槽型
背壳:
主突起:背三角孔内侧后方的一个突起 铰窝板:铰窝下方向下延伸的小板 背匙形台:两铰窝板相向延伸连合及的匙状物 中隔脊(背中隔板):背匙形台中央向下的附近着板 腕基:铰窝内侧的一对小突起,仅见于一些较低级的 类型中,为纤毛腕附着构造 腕基支板:腕基下方的一对支持小板
28/36 TongJN 18
28/36
TongJN
4
腕 足 化 石 代 表
28/36 TongJN 5
28/36
TongJN
6
腕 足 化 石 代 表
28/36 TongJN 7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体定向
一般两瓣大小不等:背瓣较小,腹瓣较大 壳喙:壳体最早分泌的硬体部分,呈鸟喙状 茎孔:壳喙附近的一个圆形小孔(肉茎伸出处) 壳喙及茎孔的一方为后方,壳体张开的一方为前方 壳喙旁边缘为后缘,相对的壳体增长方向为前缘,两侧 边为侧缘 把壳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假想平面为对称面
28/36 TongJN 8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体定向
腹瓣也称为茎瓣(壳);背瓣也称为腕瓣(壳)
28/36 TongJN 9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28/36
TongJN
16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铰合构造
背壳:
主突起:背三角孔内侧后方的一个突起 铰窝板:铰窝下方向下延伸的小板 背匙形台:两铰窝板相向延伸连合及的匙状物 中隔脊(背中隔板):背匙形台中央向下的附近着板
28/36
TongJN
17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铰合构造
腕骨构造
28/36
TongJN
20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同心饰:同心纹、线、 层、皱(影响到壳内部) 放射饰:放射纹、线、 褶(影响到壳内部) 网状饰 剌、瘤等
28/36 TongJN 21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开合
28/36
TongJN
22
腕足动物与双壳动物的比较
海生、底栖,单体群居 不分节而两侧对称,常具 肉茎 两瓣壳大小不等,钙质或 几丁磷灰质 滤食性,其摄食器官是纤 毛腕 软体由外套膜包裹(外套 腔):内脏腔、腕腔
28/36 TongJN 3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现生约100属300余种。地史时期相当繁 盛,己描述的有3500属33000种。在确定 地质时代方面有重要意义
28/36
TongJN
10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侧视:从侧缘方向观察壳体凸度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凸凹型、双曲型 前字指背瓣,后字指腹瓣
28/36
TongJN
腕足动物 单瓣壳 双瓣壳 双瓣壳 对称面 固着构造 齿和槽
28/36
双壳动物 两侧不对称 大小相等 分左、右 位于两壳结合面上 足丝凹缺 在同一壳上间列
23
两侧对称 大小不等 分背、腹 垂直两壳接合面 肉茎孔 分别在不同壳
TongJN
腕足动物生态
生活环境
现代腕足动物以正常浅海为主,各种水深均能生 存,但在水深2 m左右最多 化石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盐度正常的浅海 环境中,但中生代以来发现它们与某些深水类别 共生
代表性古生物门类
原生动物蜓目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头足纲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腕足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古植物
28/36 TongJN 1
(Brachiopoda) (Brachiopoda)
腕 足 动 物 门
28/36
TongJN
2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中褶(隆):壳面中央到前缘的褶状隆起 中槽:壳面中央到前缘的槽状凹陷
28/36 TongJN 12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茎孔附近的构造
喙:背壳和腹壳后端均具壳喙,腹喙一般较明显,或尖耸 或弯曲 铰合线:壳后缘两壳铰合处,或长或短,或直或弯 主端:铰合线的两端,圆或方,或尖伸作翼状 壳肩:喙向两侧伸至主端的壳面
28/36
TongJN
13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茎孔附近的构造
基面:壳肩与铰合线包围的三角形壳面。背基面较 小,腹基面较发育 三角孔:基面中央呈三角形的孔洞。在背壳的称背三 角孔 三角板:三角孔上覆盖的三角形小板。有时由两块板 胶合而成,称三角双板
28/36
TongJN
14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腕 足 动 物 生 活 方 式
28/36 TongJN 27
腕足动物地史分布
始现于早寒武世 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纪 二叠纪末急剧衰退 进入中生代,数量虽然还较多,但己明显进入衰 退期,而软体动物却大发展 新生代,腕足动物面貌己接近现代
28/36 TongJN 28
腕足类实习
Lingula 舌形贝 Cam-Rec. Sinorthis 中国正形贝 O1 Yangtzeella 扬子贝 O1 Dictyoclostus 网格长身贝 C-P Yunnanellina 小云南贝 D3 Cyrtospirifer 弓石燕 D3 Stringocephalus 鹗头贝 D2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腕骨构造
是(高级类型)纤毛腕的支持骨架,有3种类型:
腕棒:短棒状、钩状、镰刀状、锤状 腕环:腕棒前伸连接成环带状 腕螺:腕棒向前作螺旋状延伸 石燕贝型:螺顶指向主端 无洞贝型:螺顶指向背方 无窗贝型:螺顶指向两侧
28/36 TongJN 19
腕基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