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程大纲

《教育学》课程大纲

教育学》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当代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全面阐述。

二、课程的任务: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有关教育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并从操作层面上掌握一些有关教育措施。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教育原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并能应用这些思想、理念、原理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解决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四、课程学习建议:认真收看教师讲课影像资料,阅读指定教材,深入思考,领会理解,并适当阅读参考文献,完成单元练习和课程作业。

五、课程的对象公修课,限非师范类学生。

六、课时与学分:课堂教学:28学时总学分:1.5教育学课程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2、理解教育的组成要素、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等基本概念;3、了解教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其教育思想;4、理解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5、了解当前教育学发展存在的危机与契机〔课时分配〕2 课时〔教学内容〕导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①广义的教育;②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2、教育的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3、教育的形态①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③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4、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①古代教育及特征;②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及特征;③近代教育及特征;④20世纪以来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思想来源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②西方古代教育思想;③近代教育思想。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渊源流长的学科,它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它的产生和发展,大 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十七世 纪之前)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 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 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经营,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者政治著 作、语言记录之中。
中国古代: 孔子:《论语》 思孟学派:《学记》(1229字):“教学相长”、“因 材施教”、“不凌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长善而救失”。 韩愈:《师说》 西方古代: 苏格拉底: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19世纪末)
斯宾塞:《论教育》、《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1903年)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
凯洛夫:《教育学》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二十世纪 后半叶)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 展,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成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 展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革, 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与其它学科相互 渗透,在理论上逐步深化,但内容方面更加丰富。
教育学
教学大纲
绪论
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教学目标
1.学科性质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发展的综合性学
科,它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生理学、 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教育学是师范大学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2.教育学的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树立 正确的教育观; •方法和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科学的 教育方法,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增强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 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一代 新人做出贡献;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研参考书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研参考书
1、《333 教育综合应试解析》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主编徐影老师 包含 333 教育综合的四个科目,以参考书为依托,根据最新大纲提炼编写而成,100%覆盖大纲所有考点。 知识点精炼,总结性和应试性强。作为一本大纲解析,是教育学考研复习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一本资料。
2、《333 教育综合应试题库》北京理工大学出版,主编徐影老师 《333 教育综合应试解析》配套必做题库。题型全面,难度适中,对大纲所有考点考查细致,用以考生知 识点记忆过程中的巩固和检测。和解析一起,学练结合,有利于考生对知识点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18
理)(专业学位)
综合基础
报考
01(全日制)不分方向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74 地理学科基础
045116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专
⑤F139 儿 童 心 理 咨 询 与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30
业学位)
治疗
报考
F1(非全日制)不分方向
②204 英语二
或 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25 小学课程与教学
333 教育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不接受同等学力学生 报考
人数 27
复试参考书目 备注
无 825 小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教学论》,刘树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版 F046 案例分析及教学设计: 无
专业及方向 045117 科学与技术教育 (专业学位) 01(全日制)不分方向
介绍深层次,全方位,虽然有点小难,但是却是教育学考研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理解好了,教心考试一 定可以过关。 2.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可参考部分知识点,有些地方介绍不够详细深入,最好辅助陈琦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进行学习。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一、“教育学原理”部分: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学科学出版社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6、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7、《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鲁洁,《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1、郑金洲编写的《教育通论》二、教育心理学部分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冯中良、伍新春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5、《教育心理学》,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6、《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7、《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三、中外教育史部分1、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袁振国编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3、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5、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注:标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推荐书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一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 期[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一一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 日[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 1 辑[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3[19]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03[20]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2003[21] 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 年1[22] 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23] 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 《教育导刊》2003 年12月[24] 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25] 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二、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受教育者”与“学习者”之辨

“受教育者”与“学习者”之辨

“受教育者”与“学习者”之辨作者:赵文艺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3年第10期摘要教育产生至今,有诸多对教育对象的称呼。

“诸生”“弟子”横跨历史,“学生”更是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作为我国教育要素研究的开端,掀起了学界关于教育要素的讨论。

受时代趋势影响,新的要素论接连被提出,教育对象的名称存在“受教育者”和“学习者”两种提法。

“受教育者”背后有词源学、心理学和逻辑学依据支持其存在,“学习者”背后的时代要求与社会需求也支持其存在。

想要把握教育对象,需要从两者的争论中寻找对教育对象的普适性追求,最终落脚于对“人”的追求,即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成为人本身。

关键词受教育者学习者主体性人性假设引用格式赵文艺.“受教育者”与“学习者”之辨[J].教学与管理,2023(30):7-12.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概念在不同时期有其时代特点,对教育要素的看法也有时代印记。

其中教育对象的界定从弟子到受教育者到人再到学习者,最后各种提法都共同存在。

在教育要素论的发展中,最明显且最关键的不同在于教育对象是“受教育者”还是“学习者”。

不论是“受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是对教育对象的界定和描述,其变化有时代性,两种提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性。

通过对教育要素中“第二要素”的历史梳理,分析“受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合理性,寻求教育对象的理想角色,厘清“受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消解两者之间的争论。

一、教育对象的历史演变杨贤江曾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探讨教育对象的演变必须向前追溯到原始社会,沿着历史的轨道一路往下,直至今日,从历史的演变中窥探教育对象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同时,在纵向审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时代的主流需求,也需要关注教育对象内涵的其他规定和主张,丰富教育对象的内涵。

1.以“生”和“子”为指代:从重视到轻视的迭代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教育对象大多以“弟子,諸生,门生,学生”等为称呼,对教育对象自主性和主动性的认知呈现由重视到轻视的迭代过程。

南京师范研究生教育学要求

南京师范研究生教育学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要求一、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基石。

研究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同时,研究生还需要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教育学理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二、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调查、文献综述等。

同时,研究生还需要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伦理问题,能够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数据解读。

三、学科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需要深入学习所在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同时,研究生还需要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四、教育实习实践教育实习实践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需要参加教育实习,深入了解教育的实际运作和问题。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研究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五、学术论文或毕业设计学术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成果。

研究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完成毕业设计。

通过这一过程,研究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英语水平要求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对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

研究生需要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或达到同等水平。

同时,研究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七、综合素质要求综合素质要求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方面。

研究生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同时,研究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公益活动。

八、学术道德与规范学术道德与规范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原则。

研究生需要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南师大研究生专业

南师大研究生专业

南师大研究生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师范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丰富的研究生专业。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

1. 教育学研究生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专业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通过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2. 心理学研究生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学的基础,掌握心理学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技能的专业人才。

研究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3.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生专业
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博物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熟悉文化遗产评估、博物馆组织管理等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生将学习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播,并且通过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生态学研究生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和高级实验技能的专门人才,从事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研究生将学习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验室和野外实习,掌握环境监测和生态系统评估等实际技能。

5. 社会学研究生专业
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和独立的研究能力的高级社会学专门人才。

研究生将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社会问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实践技能。

以上是南京师范大学部分研究生专业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还有其他各类专业,相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一所培养教育人才的重要学院。

成立于1952年,学院的前身是江苏省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最终在1999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下设三个系部和两个研究中心: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管理系、教育科研中心、教育实践与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教育学系是学院最早成立的系部之一,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领域,如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

心理学系主要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教育管理系则是研究如何有效管理和组织教育事业,以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学院在师资力量方面非常强大,拥有一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和教授。

他们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均有卓越的成就,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教育学系袁貌识教授的《教育史纲要》、《中国教育文献义塾目录》等著作影响深远,成为了教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教育科学学院所开设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涵盖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领域,研究生专业还包括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等,短期职业培训项目也很丰富。

学院的教学质量一直受到广泛肯定,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学院系。

此外,学院还积极提供教育相关的社会服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等各类机构开展合作。

教育科学学院始终坚持“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教育学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同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广义的教育包含着许多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尽管具体的对象、目的、内容、方式、方法千差万别,但由于都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因此具有共同的基本要素,并且通过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而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又构成了教育的总系统。

故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

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要素,但它并不包含活动中涉及的所有因素。

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一、叶澜在其著作《教育概论》中提到,“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二、王道俊和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有,“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含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三、冯文全在其著作《现代教育学新论》中提到,“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一书中提到,“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

”五、周瑛在其著作《教育学》(修订本)中提到,“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六、郑金洲在其著作中提到“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七、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88年出版的新编本《教育学》中有“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又包括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纵观各教育家的思想主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教育基本要素上的主张大同小异,但我更倾向于叶澜老师的主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相互规定和相互建构的活动复合构成的。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观点:辩证统一地认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其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还是教育 现象?我们认为不应该把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 教育问题对立起来。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现象,把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定义为把握教育的规律,其
目的是指导教育实践,应当是合乎逻辑的。

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教育问题,仅就词义
学前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社会教育学 终身教育
3、理论基础方面学科的发展
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它要以其 他科学作为其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 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杜威则在 其实用主义的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基础 上建立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哲学、教 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都已成了相对独立 的学科。
可以称为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科学。”
(2)日本学者的观点: 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教育学
才能成为科学。

日本学者村井实在《教育学的理
论问题》一书的序章《什么是教育》
中认为: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教育学才能成为科学。 “教育问题”
是随着“如何教育”的发问才发生的。
有了教育问题,才有教育的常识,而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知识 结构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
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对其他门类专业则可做
为拓宽知识面或调整知
识结构的一门人文学科。
教育学科
第一章 导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学的功能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面临的挑战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90、叶澜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分享(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前五,素有“东方最美丽的高等学府”之美誉。

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52年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目前,学校正着力建设“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地理)、心理健康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333教育综合还有一门专业课。

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的参考书目是: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1、汪凤炎、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新编》(修订版),暨南大学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成功经验: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总分:355 专业课212分我是2013年三月份就开始好好准备教育学考研的,那时决定报凯程的课程,不久就从学习网络基础班开始对教育学的五门课程有一个统括的了解。

在这里我要感谢凯程的老师,我有什么问题都问她,是她一路带领我们过来的。

南师大参考书目

南师大参考书目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03方向。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版。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1999年版。
《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左传》、《礼记》等十三经。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建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120401行政管理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大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第二辑,共四本),金太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南师大参考书目
001文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
初试参考书目
复试参考书目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张中原、徐林祥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050101 文艺学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6册),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世纪欧美文学史》,汪介之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同“法学理论”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源于20世纪20年代南京⾼等师范学堂的教育科,陶⾏知、陈鹤琴、⾼觉敷等⼤师曾先后在此任教,为该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育科学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已发展成为覆盖教育学、⼼理学及管理学三⼤学科,集科学研究、⼈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于⼀体的学院。

该院拥有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和学前教育学,重点学科培育点课程与教学论和基础⼼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与发展⼼理学。

该院具有博⼠学位授予权的⼆级学科共13个,拥有硕⼠学位授权点17个。

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学道德教育研究所、联合国教科⽂组织农村教育培训基地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南京师范⼤学研究中⼼均在教育科学学院。

⽬前该院有本科⽣605⼈(其中港澳、马来西亚学⽣6⼈),博⼠⽣、硕⼠⽣、教育硕⼠、⾼教硕⼠计1780⼈。

该院师资⼒量雄厚,教授、博导阵容强⼤、⾼级职称教师⽐重为全校之最。

其本科⽣与研究⽣⽐例已达到⼀流⼤学的结构。

⽬前,学院正着⼿尝试本硕、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

⾼层次⼈才培养是该院⼀贯的追求,⾼⽔平科学研究是该院师⽣的努⼒⽅向。

⽬前该院已跻⾝全国⼀流教育科学学院的⾏列。

其⾼⽔准研究型学院的建设⽬标正在由理想变为现实。

该院2009年招⽣的本科专业中,⼩学教育、应⽤⼼理学、教育技术学均为江苏省品牌与特⾊专业,学前教育为校级品牌与特⾊专业。

▲教育学⼤类【含教育学(师范)、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两专业】—省品牌专业 培养⽬标:教育学(师范)专业培养⾯向基础教育、具有⼀定学科背景的教育科研⼈员,以及具备攻读相关学科硕⼠学位能⼒的学术型⼈才。

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培养⾯向⼤学、中⼩学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作的⾻⼲⼈才,⾯向社会团体、社区、企业、⽂化机构等的事物管理⼈员,以及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学位的后备⼈才。

就业去向:省市各级教育⾏政机关、教科研机构、企事业、⽂化机构以及省市级实验⼩学、初⾼中及⼤学。

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考研大纲,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考研大纲,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考研大纲、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参考书目及大纲:备考建议:一、考试科目首先备考的第一件事情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的是什么。

2020南师大小教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4英语二;3.333教育综合;4.825小学课程与教学。

333和825是专业课,专业课是南师大自主命题的。

南师大333参考书目:①《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7版②《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4版③《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版④《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版⑤《现代教育学基础》冯建军,南师大出版社825 小学课程与教学参考书:《小学教学论》,刘树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825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有且只有一本参考书目,一定要把它吃透!吃透!因为这本书是真的考的很细很细,属于每一页都有知识点的那种类型,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毕竟一本书掌握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从选择专业开始说起吧,大学本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相信每一个稍微有点野心的女孩子在年少的时候都会想像自己以后的生活可能是那种说着英语喝着红酒就和客户签订合同,叱诧商界。

可是现实总是会让自己妥协,近些年,外贸不那么好做了,国内的经济学专业也没有那么拔尖,也深知自己没有读经济学的智商,再加上自己想和男朋友一直走下去,步入婚姻的殿堂。

于是,最现实的问题来了——买房。

我是南京的姑娘,所以自己以后不会去到比南京差的城市生活,男朋友家境一般,在南京买房简直天方夜谭,他又有着自己的梦想,我又不愿意和他分开,所以权衡利弊,选择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

所以就选择专业这一方面,我所给的建议是梦想一定要有,但是要考虑现实可行性是多少,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为了有底气的向父母证明你和你选择的那个人可以生活的很好,那么请在做出让步的时候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毕竟哪怕日后分手,你的生活依旧有保障。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学课程编号: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先修课程:心理学基础后续课程: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开课教学单位: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执笔者:审阅者:修订日期:二、课程性质《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教育的两大规律,教学的基本原理、规则及方法,要能分析各种教育现象背后的原理,灵活的解决现实问题。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教育的两大规律,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2.学生能够了解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每种因素对人发展起的作用又如何。

3.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的各种原则和方法,德育的各种原则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具备分析各种教育现象的能力。

2.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具备灵活的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力。

(三)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各种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从而养成正确的教育观。

2.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四、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单元一】:基础理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教育的概念及本质,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二)学时: 6 其中理论: 6 实践:0(三)教学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教育学的发展简史难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单元二】: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二)学时: 6 其中理论: 6 实践:0(三)教学内容:教育的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制度、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及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人的发展的概念,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人的发展与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Pedagogy适用专业:全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教育学课程共51个学时,3个学分。

《教育学》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程。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等。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大纲除绪论外,共14章,大体上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章):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问题。

第二部分(第770章):着重阐明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教学意义任务、教学过程规律、教学原则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教学艺术和模式等。

第三部分(1172章):着重探讨有关德育的问题,包括德育意义、内容、任务、过程和规律、德育原则、途径、方法。

第四部分(第13—14章):论述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问题。

绪论教学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基本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学内容: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二、教育活动的特点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识记教育的^念(广义与狭义);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由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绪论。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

(难点)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教育?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举例)狭义: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发展智力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服务的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教育现象。

(三)教育规律两大规律: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的规律。

②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相互制约的规律。

我们学习的《教育学》属于普通教育学。

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对教育日益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教育实践经验长期丰富和积累的结果。

发展阶段:有不同划分法,我们分四阶段:(一)萌芽阶段封建社会之前,没有独立的教育学,只有教育思想同哲学、政治、伦理学等混杂在一起。

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既是哲学、伦理学著作,又包含了许多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学记》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能形成独立学科?①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生产力发生巨大变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②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如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等。

③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完善。

标志:一般认为,开始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1632年),他的教育理论为资产阶级教育学奠定了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一部教育学。

19世纪初的赫尔巴特(德国)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更为严密科学的教育学。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建阶段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他们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理论的根本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0年代,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

(简介)△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情况简介。

(四)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教育史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基础科学:教育基本原理部分交叉学科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比较教育学教教育测量学工具学科育教育统计学技术学科教育工程学科方法学科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价学学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各层次应用学科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应用科学成人教育学教学法课程论各类型应用学科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学教育学的发展趋势:①②③(见书P11—13)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新三论等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为了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学习教育学,能提高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巩固专业思想。

2、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指导实践,提高质量。

3、学习教育学,能更好地指导教育科研。

要求:(如何学好教育学?)1、学习教育理论与参加教学实践相结合;2、课堂听课与自学讨论相结合;3、继承我国优秀教育遗产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4、学习教育学与学习心理学、教材法等相关学科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理解教育的本质。

重点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过程的诸种矛盾。

1、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育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几种要素构成的特殊矛盾运动过程。

第一节教育的构成要素一、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对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二、教育者——教育的主体教育者的地位教育者的目的性、主体性、社会性三、教育影响——教育的中介教育影响具有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教育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第二节教育诸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二、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关系△主要矛盾: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

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新观点参见叶澜主编《教育概论》第一章第二节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定(二)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一般认识:前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后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复杂性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2、不同参照物背景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①以教育内容及其他因素为参照物,则两者都处于主体地位②相互作为参照物,则互为主客体二、教育内容(纯客体)学校机械能人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2、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3、教育内容被两个主体共同利用4、在教与学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复合客体三、教育物资(一)教育活动场所与设施(二)教育媒体(载体)(三)教育辅助手段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发展受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它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理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重掌握教育与生产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能运用本章理论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理解这一界说?2、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难点)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产生(一)几种教育起源说观点述评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不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有学生和教师,也有教育活动。

Ⅱ、“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Ⅲ、“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我们主张“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为什么?首先,社会生活需要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劳动创造人本身,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手足的分工,使手成为劳动器官,大脑的发达成为自觉思维的器官,同时产生了语言,这些都为教育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生活需也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

人类在劳动中获得了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为了维持和延续社会,年青的一代必须把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思想品德,于是便产生了教育。

“生物起源说”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动物没有语言和思维,不会有意识地活动,他们的所谓“教育”是以身俱来的本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教育。

“心理起源说”否定了教育的有意识、有目的性,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的产生(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界说包括三层意思: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为人的发展所必须2、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二、教育的发展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发展阶段:(参考叶澜《教育学》第二章)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三个阶段。

按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划分,可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五个阶段(比较各个阶段教育的特点)第二节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而教育对政治又具有反作用。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对象及其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某些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教育对政治作用的表现:1、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本社会要求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3、制造传播舆论。

在教育中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论和行动以及教材、刊物等来宣传一定的思想,制造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以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作用的性质促进、巩固,维护作用阻碍、削弱、瓦解作用取决于它为哪个阶级服务,为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服务。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第三节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又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举例)生产力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

(举例)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规格)(举例)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举例)4、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如物理、化学实验、幻灯电影演示教学、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都与生产力发展分不开。

因此,教育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受其制约。

二、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例如,一个农民单靠体力,最多只能够种几亩地,生产几千斤粮食,而受过教育,掌握技术,学会运用现代化工具的农民,可种几千亩地,生产几十万斤粮食。

又如,美国从1900~1959年,在教育上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在物质上投资利润只增长了3.5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