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第一章评估依据第一节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5】第33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4号);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7号;7、《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文;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9、《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10、《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2号);11、《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
第二节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一、相关规划1、《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二OO七年四月;2、《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2505号文;5、《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6、《山东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7、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鲁发改办[2010]1691号文)。
二、行业准入1、国家和山东省相关行业准入条件:①《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文);②《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③《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环资 [2007] 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国务院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精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规划、新、改、扩建工程)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我们对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现有可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了收集、整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鉴于有的标准标龄较长,个别指标落后于当前实际情况,我们正在组织有关单位抓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请在执行过程中,结合本地、本行业情况从严掌握。
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七年一月五日主题词: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通知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06)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9.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试行)(交体法发【1997】840号)10.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11.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1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二)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1.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4.铁路节能技术政策(铁道部1999年9月7日颁布)5.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6.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35号令)7.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50号令)8.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9.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10.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11.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0号)12.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9号)13.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589号)14.关于规范铅锌行业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898号)15.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16.关于加强热电联产管理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17.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基【2003】369号)18.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二、工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一)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2.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能源节能【1991】98号)3.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SDGJ56-19934.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18710-20025.水利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 DL/T 5140-20016.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电综【1997】577号)7.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 DL/T606.2-19968.火力发电厂热平衡导则 DL/T606.3-19969.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 DL/T606.4-199610.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号)11.钢铁企业设计节能技术规定YB9051-98 *12.石油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6420-199913.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 SH3002-200014.石油化工厂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SH3003-200015.药用玻璃窑炉经济运行管理规范 YY/T 0248-199616.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 CJ/T 3002-199217.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JBJ 14-20041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19.医药工业企业合理用能设计导则 YY/T 0247-199620.制浆造纸厂设计规范QB6001-19912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5-199322.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 SY/T 6331-199723.石油工业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 SY/T 0540-199424.原油长输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 SY/T6393-199925.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26.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50376-200627.渔船冰鲜鱼舱绝热结构形式 SC/T 90750-1994(二)产品能耗定(限)额方面的标准1.九种高耗电产品电耗最高限额(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2.重有色金属矿山生产工艺能耗 YS/T 108-19923.铝加工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109.2-1992 *4.铝冶炼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3-20045.镍冶炼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4-1992 *6.锌冶炼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2-20037.锑冶炼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105.2-20048.铜加工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109.1-1992 *9.铜冶炼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1-200210.锡冶炼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105.1-200411.油田生产主要能源定额分类编制方法 SY/T6472-200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GB/T 16780-1997 *13.建筑卫生陶瓷能源消耗定额 JC 712-1990 *14.平板玻璃能源消耗定额 JC432—1991 *(三)合理用能方面的标准1.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5-19982.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3486-19933.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 GB/Z 18718-20024.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GB/T 13608-19925.石油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ST/T 6375-19986.输油管道加热设备技术管理规定 ST/T 6382-19977.输油输气管道电器设备技术管理规定 SY/T 6325-19978.滩海石油工程保温技术规范 SY/T 4092-19959.滩海石油工程热工采暖技术规范 SY/T 0306-199610.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 GB/T16618-199611.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12712-199112.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技术通则 GB/T11790-199613.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设计导则 GB/T15586-199514.设备及管道保冷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16617-199615.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 8174-198716.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17.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 GB/T 17719-1999(四)工业设备能效方面的标准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2-2005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8613-2002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153-2003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20052-20065.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1-20056.工业燃料加热装置能耗限值 JC 569-1994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2004三、建筑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75-2003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8.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 J216-2002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0.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1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1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1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GJJ45-9117.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8-901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9319.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JGJ 132-200120.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 142-2004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22.宾馆、饭店合理用电GB/T 12455-199023.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GB/T 10820-200224.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GB50365-2005四、交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水运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JTJ228-20002.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交体法发【1995】607号)3.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交体法发【1996】354号)4.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办通知认真做好交通行业能源节约工作的通知(交体法发【2000】306号)5.水运工程设计节能规范 JTJ228-20006.沿海港口企业能量平衡导则 JT/T0025-927.内河港口能量通则 JT/T 202-19958.港口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设计能源综合单耗评价JT/T491-20039.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TB10016-2002五、农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被动式太阳房热工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GB/T15405-20062.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基本技术要求GB/T 17522-20063.微型水力发电设备试验方法GB/T 17523-19984.微型水力发电设备质量检验规程GB/T 17524-19985.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安装技术规范GB/T 17525-19986.微型水力发电机技术条件NY/T 845-20047.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GB/T 20319-20068.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GB/T20320-20069.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试方法NY/T 12-198510.聚光型太阳灶NY 219-200311.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NY/T 315-199712.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200113.户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南方模式设计施工和使用规范 NY/T 465-200114.户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北方模式设计施工和使用规范 NY/T 466-200115.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J/T 09-200516.秸秆气化装置和系统测试方法NY/T 1017-200617.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安装规范NY/T 1137-2006六、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1.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7896- 19992.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043-2003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044-20034.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415-20035.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73-20046.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574-20047.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00053-20068.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00054-2006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19576-200410.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 19578-2004注:“*”表示正在修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6•【文号】国发[2005]44号•【施行日期】2005.12.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数据局,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10.18•【文号】发改能源〔2024〕1537号•【施行日期】2024.10.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能源局、数据管理部门,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就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制定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统筹谋划、安全替代,正确处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破”与“立”的关系,源网荷储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供需统筹、有序替代,统筹可再生能源供给与重点领域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稳妥推动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协同融合、多元替代,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经济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多元发展和替代;科技引领、创新替代,大力推动新技术攻关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
“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遵 循 原 则(三)
•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通过深化改革 , 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政府通过制定法规标准, 加强政策导向和 信息引导, 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 环境和市场环境,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 推动全社会节能。
• GDP能耗大幅下降
• 1990年: 5.32吨标准煤
• 2能00率2为年:5.26.6%8吨标千准克单标耗煤准1煤99。0年国1际%2差年距 下千克单标降耗准2煤05000年国%际%,差距 年均节
• 单供位电煤产耗 品能耗国际4差27 距明28.显6 缩小392
22.5
吨钢可比能耗
997
58.5
• 二氧化硫年排放: 2000万吨 • 酸雨: 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0% • 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城市: 仅1/3 • 2020年环境压力巨大
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解决能源约束问题
➢ 开源 ➢ 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 加快建设 ➢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 节约 ➢ 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 支持国民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能源利用情况(四)
• 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
– 单位产品能耗高
• 8个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40%
火电供电煤耗 吨钢可比能耗 铜冶炼综合能耗 水泥综合能耗 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 纸和纸板综合能耗
国际差距,% 22.5 21.4 65 45.3 31.2 120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
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前言
节能重要性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是目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节能专项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门 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节能总目标 2003~2010年形成节能能力4亿吨标煤 2003~2020年形成节能能力14亿吨标煤, 减排二氧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8.07.15•【文号】国办发[2008]102号•【施行日期】2008.07.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八年七月十五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
及时修订调减投资核准目录,大幅度提高国家核准项目的规模(限额)标准,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投资审核权限,今后按此要求原则上每两年修订一次。
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少数需报国务院审批、核准或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外,区分不同情况由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或由企业自主决策。
中央政府补助地方的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项目,改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行业管理部门确定投资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加强监督检查,具体项目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
2.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外,由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3.将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划给国家能源局。
具体包括:拟订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行业节能的政策措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
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改环资[2006]1457号
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科技厅(科委)、财政厅、建设厅(建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办公厅):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是《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实现“十一五”
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为组织实施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财政部
建设部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
国管局
中直管理局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节能实施意见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国务院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精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规划、新、改、扩建工程)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我们对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现有可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了收集、整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鉴于有的标准标龄较长,个别指标落后于当前实际情况,我们正在组织有关单位抓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请在执行过程中,结合本地、本行业情况从严掌握。
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七年一月五日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06)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7.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8.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9. 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试行)(交体法发【1997】840号)10. 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11. 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12.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二)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1. 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 )3.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4.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铁道部1999年9月7日颁布)5.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6.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35号令)7.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50号令)8. 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9. 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10.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11. 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0号)12. 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9号)13. 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589号)14. 关于规范铅锌行业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898号)15. 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16. 关于加强热电联产管理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17. 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基【2003】369号)18.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二、工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一)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2. 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能源节能【1991】98号)3.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SDGJ56-19934.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18710-20025. 水利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 DL/T 5140-20016. 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电综【1997】577号)7.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 DL/T606.2-19968. 火力发电厂热平衡导则 DL/T606.3-19969. 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 DL/T606.4-199610.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号)11. 钢铁企业设计节能技术规定YB9051-98 *12. 石油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6420-199913. 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 SH3002-200014. 石油化工厂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SH3003-200015. 药用玻璃窑炉经济运行管理规范 YY/T 0248-199616. 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 CJ/T 3002-199217. 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JBJ 14-20041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19. 医药工业企业合理用能设计导则 YY/T 0247-199620. 制浆造纸厂设计规范QB6001-199121.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5-199322. 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 SY/T 6331-199723. 石油工业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 SY/T 0540-199424. 原油长输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 SY/T 6393-199925.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26. 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50376-200627. 渔船冰鲜鱼舱绝热结构形式 SC/T 90750-1994(二)产品能耗定(限)额方面的标准1. 九种高耗电产品电耗最高限额(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2. 重有色金属矿山生产工艺能耗 YS/T 108-19923. 铝加工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109.2-1992 *4. 铝冶炼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3-20045. 镍冶炼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4-1992 *6. 锌冶炼企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2-20037. 锑冶炼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105.2-20048. 铜加工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109.1-1992 *9. 铜冶炼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 101-200210. 锡冶炼企业能源消耗定额 YS/T105.1-200411. 油田生产主要能源定额分类编制方法 SY/T 6472-200012.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GB/T 16780-1997 *13. 建筑卫生陶瓷能源消耗定额 JC 712-1990 *14. 平板玻璃能源消耗定额 JC432—1991 *(三)合理用能方面的标准1.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5-19982.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3486-19933. 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 GB/Z 18718-20024.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GB/T 13608-19925. 石油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ST/T 6375-19986. 输油管道加热设备技术管理规定 ST/T 6382-19977. 输油输气管道电器设备技术管理规定 SY/T 6325-19978. 滩海石油工程保温技术规范 SY/T 4092-19959. 滩海石油工程热工采暖技术规范 SY/T 0306-199610. 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 GB/T16618-199611.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12712-199112. 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技术通则 GB/T11790-199613. 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设计导则 GB/T15586-199514. 设备及管道保冷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 16617-199615. 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 8174-198716. 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17. 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 GB/T 17719-1999 (四)工业设备能效方面的标准1.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2-20052.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8613-2002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153-20034.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20065.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1-20056. 工业燃料加热装置能耗限值 JC 569-19947.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2004三、建筑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3.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5.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75-2003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8.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 J216-20029.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0.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12.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1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1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GJJ45-9117.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8-901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9319.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JGJ 132-200120. 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 142-20042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22. 宾馆、饭店合理用电GB/T 12455-199023. 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GB/T 10820-200224.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GB50365-2005四、交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 水运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JTJ228-20002. 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交体法发【1995】607号)3. 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交体法发【1996】354号)4. 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办通知认真做好交通行业能源节约工作的通知(交体法发【2000】306号)5. 水运工程设计节能规范 JTJ228-20006. 沿海港口企业能量平衡导则 JT/T0025-927. 内河港口能量通则 JT/T 202-19958. 港口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设计能源综合单耗评价JT/T491-20039.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TB10016-2002五、农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 被动式太阳房热工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GB/T 15405-20062. 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基本技术要求GB/T 17522-20063. 微型水力发电设备试验方法GB/T 17523-19984. 微型水力发电设备质量检验规程GB/T 17524-19985. 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安装技术规范GB/T 17525-19986. 微型水力发电机技术条件NY/T 845-20047. 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GB/T 20319-20068. 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GB/T 20320-20069. 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试方法NY/T 12-198510. 聚光型太阳灶NY 219-200311.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NY/T 315-199712. 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 443-200113. 户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南方模式设计施工和使用规范 NY/T 465-200114. 户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北方模式设计施工和使用规范 NY/T 466-200115.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J/T 09-200516. 秸秆气化装置和系统测试方法NY/T 1017-200617.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安装规范NY/T 1137-2006六、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1. 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7896- 19992.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043-20033.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044-20034.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415-20035. 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73-20046. 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574-20047.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00053-20068.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00054-2006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19576-200410.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 19578-2004注:“*”表示正在修订。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11.10•【文号】发改环资[2004]2505号•【施行日期】2004.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25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社会大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委组织编制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我委。
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四年十一月十日附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言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分为“十一五”和2020年,重点规划了到2010年节能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并提出2020年的目标。
规划分五个部分: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
节能专项规划是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说明:规划采用了国家统计局对2000年、2002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GDP能耗等相关数字的初步调整数。
)目录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一)能源消费特点(二)能源利用情况(三)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遵循原则(三)节能目标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一)重点领域(二)重点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二)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三)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四)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五)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六)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七)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八)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九)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一)能源消费特点2002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14亿吨标准煤,比1990年增加5.27亿吨标准煤,增长53%,年均增长3.6%。
玻璃幕墙节能与热工计算
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 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 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 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 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目前在我国每年建成民用建筑约1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约3-4亿平方米. 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是普通住宅建筑的10倍左右,因此,公共建筑的 节能潜力巨大. 配套的标准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自2001年10月l日 起施行。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自2003年10月l日 起施行。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地方法规: 3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各地也制定了自己的相关规定,如北京、上 海、黑龙江、浙江等地,目的就是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1
一、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及概念
二○○五年十一月十日,建设部颁发了第 143 号令。发布《民用建筑节能管 理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号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号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10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 过并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目的: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 质量。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03.18•【文号】国能发规划〔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中核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投、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广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4年能源工作,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开展工作,并将落实情况于2024年12月底前函告我局(发展规划司)。
国家能源局2024年3月18日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能源工作十分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着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深化能源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1.法律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通过,2007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颁布,2009年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法规、政策性文件部分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2010年10月19日)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2010年8月9日)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需求及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年6月29日)4)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6月3日)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年4月2日);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09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的通报(2010年3月30日);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的通知(2010年3月18日);8)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2010年3月14日);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0年重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2月10日);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2010年2月2日);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2009年12月31日);1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日);1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及有关管理办法的通知(2009年10月15日);1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关于召开“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通知(2009年10月9日);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09年9月22日);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9月19日);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09年7月19日);18)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年7月6日);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通知(2008年12月4日);2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系统深入开展节能行动和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2008年11月7日);21)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2008年09月23日);2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关于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通知(2008年9月16日);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08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2008年9月5日);24)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08年8月1日);2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2008年8月1日);2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08年7月15日);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年6月10日);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2008年5月21日);2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2008年5月13日);3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工作检查报告》的通知(2008年4月14日);31)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12月28日);32)财政部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12月20日);33)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10月24日);34)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07年10月23日);35)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2007年8月26日);3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2007年7月3日);37)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26日);38)商务部关于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的通知(2007年6月4日);39)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3日);4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2007年6月1日);41)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5月23日);42)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关于印发《建设部科技司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2007年3月30日);43)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6年9月15日);4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关于发布“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三个重大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2006年9月13日);45)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2006年8月25日);4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年8月6日);4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2006年7月25日);48)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的通知(2006年7月4日);4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06年4月7日);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14日);5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2006年2月14日);5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2005年7月8日);53)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6月27日);54)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2004年11月23日);5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2004年11月10日);5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2004年4月1日);57)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2001年10月12日);58)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的通知(2001年10月10日);59)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意见(2000年3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12•【文号】国办函〔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3.1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4〕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3月12日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17•【文号】发改环资规〔2024〕338号•【施行日期】2024.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4〕338号中直管理局,国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和规范节能降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提高中央资金使用效益,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节能降碳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3月17日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降碳项目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订投资管理有关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等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重点,按照科学、民主、公正、高效的原则,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统筹安排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坚持“一钱多用”,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符合条件的项目。
第三条本专项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
第四条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应当用于前期手续齐全、具备开工条件的计划新开工或在建项目,不得用于已完工(含试运行)项目。
国家节能政策及法律法规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汇总《节约用电管理办法》.doc《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doc《关于200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doc《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的意见》.doc《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doc《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doc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doc《关于印发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doc《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txt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pdf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doc《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doc《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doc 《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doc《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doc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doc《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doc《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doc《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doc《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doc《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doc《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doc《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d 《关于印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doc国务院关于印发200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doc《民用建筑节能条例》.doc《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doc《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doc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p df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doc《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doc《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doc《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pdf 《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doc《关于调整公布第十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doc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第十期).p df “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 .doc “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 .p df。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1)2000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告》,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主管部门发出的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文件。
2)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引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服务机制,以克服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中的市场障碍。
”。
(2001 年10月10日)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担保等新机制。
” 。
(2004年4月1日,)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障碍,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
(2004年11月10日)5)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于节电工作开展得好、节电效果显著的单位,各地应予以奖励。
(2004年11月23日)6)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2005年6月27日)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
(2005年7月8日)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提出“逐步建立政府机构能源管理能力评价体系,鼓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聘请节能专业服务机构参与政府机构节能改造,优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2.28•【文号】国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2.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2021年12月28日“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
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10%以上。
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5.23•【文号】国发〔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5.2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4年5月23日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中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该
规划旨在通过推进节能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
目标。
首先,中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将重点放在推进节能技术的发展上。
政府将加大对节能技
术研发的投入,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政府将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政府还将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政府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政府将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督,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总之,中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旨在通过推进节能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
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推动节
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中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中国
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机会。
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期刊名称】《上海节能》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前言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总页数】12页(P2-13)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8
【相关文献】
1.国家发改委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我国将实施十项重点节能工程 [J],
2.发改委发布我国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J], 允
3.我们面临的能源形势和节能任务--学习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几点认识[J], 施明融
4.我国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出台 [J], 高露
5.国家发改委发布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节能管理【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04]2505号【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4.11.10【实施日期】2004.11.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25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社会大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委组织编制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我委。
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四年十一月十日附件: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分为“十一五”和2020年,重点规划了到2010年节能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并提出2020年的目标。
规划分五个部分: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
节能专项规划是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说明:规划采用了国家统计局对2000年、2002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GDP能耗等相关数字的初步调整数。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一)能源消费特点(二)能源利用情况(三)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遵循原则(三)节能目标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一)重点领域(二)重点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二)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三)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四)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五)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六)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七)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八)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九)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实施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一)能源消费特点2002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14亿吨标准煤,比1990年增加5.27亿吨标准煤,增长53%,年均增长3.6%。
其中,煤炭占66.3%,石油占23.5%,天然气占2.6%,水电、核电占7.6%。
我国能源消费呈以下主要特点:1.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02年,煤炭消费量14.2亿吨,比1990年增长34%,年均增长2.5%。
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安全不容忽视。
2002年,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优质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7%,比1990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6.6%提高到23.5%,提高6.9个百分点。
“九五”以来交通运输用油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营运运输用油,年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我国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2年石油净进口量813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32.8%。
3.工业用能居高不下,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2002年,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4%、69.3%、14.9%和11.4%。
其中,工业用能占68.3%,自1990年以来始终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虽然统计口径不完全可比,但与国外能源消费构成相比,我国工业用能比重明显偏高。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4.生活用能有所改善,用能水平仍然很低。
2002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001亿千瓦时,天然气和煤气177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1169万吨,占生活用能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3.7%、1.66%、1.72%上升到14.4%、6.8%、11.8%。
但用能水平仍然很低,人均生活用电量156千瓦时,仅相当于日本的7.7%,美国的4%。
(二)能源利用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单位大力开展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单位产值能耗。
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每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5.32吨标准煤下降到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50%,年均节能率为5.6%。
单位产品能耗。
2000年与1990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427克标准煤下降到392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由997千克标准煤下降到784千克标准煤,水泥综合能耗由每吨20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81千克标准煤,大型合成氨(以油气为原料)综合能耗由每吨1343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273千克标准煤。
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分别缩小了6.1、37.1、18.7、3.1个百分点。
能源效率。
2000年能源效率为33%,比1990年提高5个百分点。
其中,能源加工、转换、贮运效率为67.8%,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49.2%。
2.节能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按环比法计算,1991—2002年的12年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7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以年均3.6%的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9.7%的增长速度。
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50万吨。
节能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
单位产值能耗。
据有关机构研究,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0.43倍。
单位产品能耗。
2000年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如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5.3%,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1.2%,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20%。
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
2000年,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据专家分析,我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达到了节能50%的目标以后仍有约50%的节能潜力。
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如火电机组平均效率33.8%,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7个百分点。
能源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贮运)损失量大,浪费严重。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表明,节能潜力巨大。
根据有关单位研究,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
一是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中低能耗的第三产业(产值能耗为第二产业产值能耗的43%)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而世界平均水平约63%;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重化工业比重高,工业化仍以量的扩张为主,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能源消费结构中优质能源比重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二是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
重点行业落后工艺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与小型企业相差200千克标准煤左右,火电厂30万千瓦机组与5万千瓦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相差100克标准煤以上,大中型合成氨吨产品综合能耗与小型企业相差300千克标准煤左右。
三是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
(三)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节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
在发展思路上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把节能仅仅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供应紧张时重视节能,供应缓和时放松节能,片面认为节能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对节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在节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宏观政策的各个方面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充分体现,一些地方和行业节能管理有所削弱,节能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二是节能法律法规不完善。
1998年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配套法规不完善,操作性上有待改进。
能效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尚未颁布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大部分工业用能设备(产品)没有能效标准。
虽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各气候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但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不到5%。
三是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
国内外实践表明,节能在很多方面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
目前在财税政策上对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研制和应用以及节能奖励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
四是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国外普遍采用的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有的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供热体制改革滞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贯彻落实难度较大。
五是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节能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示范(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节能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