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科学表述的真理 第12课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拓展运用 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
高三语文教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教案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三语文教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理解的能力。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文本简介】《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篇文章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尔的一篇科学论文,文中主要探讨自然世界的熵增长趋势,以及人类在这一趋势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教学目标】1. 了解熵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表现;2. 理解人类在熵增长趋势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面临的挑战;3. 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熵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表现;2. 探讨人类在熵增长趋势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整理课堂教学资料,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2.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在家自行阅读文章。
二、热身活动1. 回顾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如能量、热力学等;2.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中有哪些现象是可以通过物理学来解释的。
三、讲授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章的核心内容;2. 结合课文,讲解熵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表现;3. 分析人类在熵增长趋势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面临的挑战;4.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及探讨。
四、讨论环节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举一位代表;2. 每个小组代表就文章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呈现给全班;3. 全班共同探讨并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五、巩固练习1. 要求学生在家完成相关的作业;2. 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本节课内容。
【课堂反馈】1. 老师及时总结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语文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说课 人教版
高中语文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说课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
是用来阐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作者在书中却把这物理学概念广泛运用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
所以学习这篇文章需要注意《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的诞生背景,还需要对这种新的世界观有一个总的认识。
里夫金和霍华德的这部书是在1981年出版的,该书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在只有几百年的发展中,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文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
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也使人类陷入种种困境之中,如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
1972年,马萨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自下而上。
这一报告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1981年出版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比《增长匠极限》涉及的领域更广泛,意义也更深远。
把熵的概念引入对世界的认识中,远远扩大了它在物理学上的意义。
熵定律不仅适合于地球,而且适合于整个宇宙。
地球上的有效能量有用尽的时候。
有效能量用尽,称之为“热寂”,到那时,一切能量差别都趋向于零,所有有用能量已消耗一空,到处是永恒的死寂。
宇宙正无可挽回地走向死亡,这就是新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题,深刻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新的世界观是怎样一种世界观。
2.明确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
4.体会概括分析的方法,培养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要钩玄,能快速提取课文的重要信息,加以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理解熵的概念,并能把熵作为一种世界观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实现与文本的对话,首先是能对文本进行提要钩玄,其次是能通过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发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用具训练讲义:关于课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训练。
自然风光片与污染镜头。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教案设计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
2.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
3.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1.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
2.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
3.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点拨引导法。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点拨引导。
2.分组讨论法。
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质疑解难。
3.联想类比法。
让学生把文中所讲的道理与生活结合起来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1868年,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让人费解的概念——熵。
“熵”这个概念谈的是热力学的第二定律。
曾有不少人对这个奇怪的概念不以为然,他们想制造出各种形式的永动机来证明“熵”这个概念的错误。
然而,100年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永动机能够永动。
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熵”这个概念与我们的现实生存乃至我们的未来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致于1959年,在克劳修斯提出“熵”的理论91年后,英国著名作家斯诺在剑桥大学作题为《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的讲演时说:一个作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毫无所知,就等于一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
那么,“熵”究竟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熵”又揭示了人类怎样的未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的文章——《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让我们一同走近科学领域中的“莎士比亚”。
二、解题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1972年,西方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理论,提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存。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读后感在做数学建模时遇到了熵值法来对综合评价问题进行权重值的估计,这个方法不但好用,而且十分客观,就是根据数据的一些规律来进行求解。
顿时使我对熵这个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
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
根据熵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
于是在空余时间我读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篇文章。
他是霍金写的,不但浅近易懂,而且充满乐趣。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物理定律,揭示了世界从秩序到混乱、从生机勃勃到最终消亡的发展规律。
作者分析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更替,认为人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产生出比它创造出来的财富更多更有害于人类的垃圾,从而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也无法逃脱熵定律的无形之手,最终将走向“热寂”。
为了减缓走向灭亡的速度,我们应该节约,改变目前高熵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果作者仅停留于此,这本书将只是一本“骇人听闻”的研究报告。
而真正打动我的,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爱,对世界、对生命最崇高和勇敢的爱,因为有爱,所以负责任。
诚然,在广袤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我们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就能因此只顾疯狂地挥霍和所谓的享乐,而对过去和未来的生命置之不理吗?汤姆斯·麦考莱有句话,“在真相肯定是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做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
”人之所以为人,以其道德有别于其他事物,才在时空之浩瀚中显得熠熠生辉。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告诉我们,能量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据此可以推断,宇宙中的能量从一开始便是固定的,而且永远不会改变。
如果我们需要考虑的仅仅是热力学第一定律,那我们滥用那万世不竭的能源也没有什么奥妙了。
然而我们知道世界并非如此。
原创 精品教案 熵:一种新世界观
熵:一种新世界观【教学目】1.提学生科技论文提钩玄能力。
2.理解本文“熵”说明。
3.体本文节选部分人类生存新哲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1.研讨文章论述观点,训练提钩玄能力。
2.学习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法。
3.文章所举事例有关“熵”概述结合起理解“熵”含义。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点拨引法。
教师学生自读基础,提出具有普遍性问题作点拨引。
2.分组讨论法。
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质疑解难。
3.联想类比法。
让学生文所讲道理生活结合起深入理解课文。
(解说:以三种分别适于学生自学能力整体水平、、三类学生。
由于此文难度较,般宜以第种教法主,交叉运第二、三种。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第课时、语设计1868年,德国伟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提出个十分重而又让人费解概念——熵。
“熵”这个概念谈热力学第二定律。
曾有不少人这个奇怪概念不以然,们想制造出各种形式永动机证明“熵”这个概念误。
然而,100年时间过去,没有任何个永动机能够永动。
人们实践,越越深刻地认识,“熵”这个概念们现实生存乃至们未有如此紧密联系,以致于1959年,克劳修斯提出“熵”理论91年,英国著名作家斯诺剑桥学作题《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讲演时说:个作家热力学第二定律毫无所知,就等于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作品。
那么,“熵”究竟们人类生存有怎样密切关系呢?“熵”又揭示人类怎样未呢?今天,们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社学家里夫金霍华德文章——《熵:种新世界观》,让们同走近科学领域“莎士比亚”。
(解说:设计此语,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建立关联并直奔课文题目。
引斯诺话,意激发学生“熵”这个概念产生浓厚探索兴趣。
)二、解题本文篇科学论文,作里夫金霍华德美国当代著名社学家。
1972年,西方著名未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关于人类困境研究报告,题《增长极限》,提出“增长极限”理论,提出人口经济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不再生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存。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完美版
2、为了阐述科学道理,文章运用 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说 明。请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来, 分别说说它们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①“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是 能量的转化,都要消耗有效能量。
② “烧掉一块煤”→能量并没有消失,只是 转化了,不过不能再用它来做功了。
③“点燃一支烟”→要消耗能量,有效能量 就会减少。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希望你将来会拥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科学表述的真理第12课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
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而 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 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 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 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 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白话诗歌】 三十三年隐居,今天还有谁?算来,只有 您与长江同存。风骨似苍桧,品格举世无双。听说司州古县, 云溪边上,有一座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由松木建造。 江南相遇,若非送陈慥到此,您哪能来到这里?
雨声不断,稀疏小雨过后,风过树林,吹散覆盖着房屋的 烟雾。愿以此邀请您一起举杯,一口气把酒喝干。我老了,仿 佛是在梦里,面对着残灯与您秉烛夜谈。歌声断了,行人还未 起,发船的鼓声已逢逢响起,催促行人出发了。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1.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
答案:具体说明城市地标聚焦了城市的魅力,彰显了城市 的特色。
2.第③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 意思是
答案: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不好的)新 地标(建筑或景观)。
3.下列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 答案:B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 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 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 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 城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 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 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 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城市新地标,理应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
• 阅读课文第8段,对“污染”一词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 一项是( ) C 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 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 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 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但实际上它只是世界上 转化成无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总和。耗散了的能量就 是污染。既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产生又 不能被消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 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那么污染就是熵的同义 词。它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 在《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中,作者还指出 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的有效能源不断被消耗 掉,而最先消耗的总是最容易得到的能源”,越 到后来,开发利用能源越要“耗费更多的能量”。 • 试结合本地的环境问题或能源问题,以“保护环 境”或“节约能源”为核心话题,写一篇15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保护环境或节约能源问 题的认识。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下列推断错误的一 项是( C ) A.世界上的能量总和是一定的,但有些能 量对我们人类是无用的能量。 B.既然熵的不断增加是客观规律,所以总 的来说,不论人如何努力,污染都是不 可避免的。 C.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发现并 创造出新的能源。 D.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在不断地耗费能 量。
阅读课文第六、七两段,解释“得到一定的惩罚” 一句中“惩罚”一词的含义
相关语段:
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了这个现象。它告诉我们每 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 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 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
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 的集中程度(或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时,它就 做了功。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能量从一个水平转化到 另一个水平,都意味着下一次能再做功的能量就减 少了。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8
4
3、为什么要把熵与能量联系起 来思考?
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 就会对世界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也就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2020/12/8
5
1、第一段结尾说,如果你听说过“你不 可能不劳而获”“覆水难收”“天网恢 恢,疏而不漏”等谚语,并且有过亲身 体验的话,那你就懂得了热力学第一定 律和第二定律了。为什么这样说?请谈一 谈你对这些谚语意思的理解。
③“点燃一支烟”→要消耗能量,有效能量 就会减少。
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如:“餐具的使 用”“把烧红了的火钳从火堆里取出来”“河水 越过水坝流入湖泊”,都可以拿来分析,原来高 深的道理就简单明了了。
2020/12/8
10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SJYZ6102
2020/12/8
1
1、找出关键词语并解释 2、解释“熵”的含义 3、能量耗散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 4、为什么要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
2020/12/8
2
1、“熵”的含
义 “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
和的测定单位”,熵是无效能量的总和, “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还需要注意 “无效能量”这一概念。在谈熵的含义 时,作者讲了蒸汽机做功和河水发电的 事例,以此说明熵是不能再转化做功的 能量的总和。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2/8
6
因为可以用这些谚语来表达热力学第一定
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 认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 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 定律认为“当能量从一个较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集中程度转化 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时,它就做了功”,而 且,每当能量转化后,我们就会“得到一定的 惩罚”。这个惩罚就是已经作了功的能量,再 也不能做功了。也就是说,尽管能量的总数没 有变,但做功之前是有效能量,做功以后就变 成无效能量了。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ppt
(2)覆水难收
事物处于凝聚状态,就有了势 能;一旦分散开来,就再也不能自 动回到凝聚状态。餐具在使用中, 由于磨损,金属分子不断离开餐具, 最终“零零星星地散失在土地里”。 虽然它们依然存在,但已不能作为 成块的金属被有效地使用了。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自然界虽然广大无边,但也 从不疏漏。用课文中的原话来说, 就是“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 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 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我 们损失了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 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
5、从环境污染谈起,联系现 实,想一想我们应能量耗散方面,理解下列语 句的意义
(1)你不可能不劳而获 (2)覆水难收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你不可能不劳而获
任何收获总是要消耗一定能量 的,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而被 消耗的能量,就不能再用来做功了。 高楼夷为平地后,不可能自己再拔 地而起;水从水坝上流到坝底,不 可能自己再返回坝上。要想重新做 功,就要消耗新的能量,所以“熵” 总是持续增加的。
说明熵是不能再转化做功 的能量的总和。
3、 “熵”与能量耗散的关系 怎样?
能量耗散意味着熵的增加, 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而 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在消 耗能量。
3、 “熵”与能源的关系怎样?
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所 以人类会面临能源危机。当然我 们可以回收利用,但要做到百分 之百地回收是不可能的,而且回 收本身也都要消耗额外的能量。 当宇宙的有效能量耗尽时,就不 会有任何可以做功的能量,也就 更不会有生命。
:一种新的世界观
1、什么是有效能量?
2、什么是无效能量? 3、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熵”?
1.什么是“熵”?
⑴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 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 ⑵熵是无效能量的总和。 ⑶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
高中语文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说课 人教版
高中语文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说课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
是用来阐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作者在书中却把这物理学概念广泛运用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
所以学习这篇文章需要注意《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的诞生背景,还需要对这种新的世界观有一个总的认识。
里夫金和霍华德的这部书是在1981年出版的,该书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在只有几百年的发展中,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文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
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也使人类陷入种种困境之中,如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
1972年,马萨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自下而上。
这一报告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1981年出版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比《增长匠极限》涉及的领域更广泛,意义也更深远。
把熵的概念引入对世界的认识中,远远扩大了它在物理学上的意义。
熵定律不仅适合于地球,而且适合于整个宇宙。
地球上的有效能量有用尽的时候。
有效能量用尽,称之为“热寂”,到那时,一切能量差别都趋向于零,所有有用能量已消耗一空,到处是永恒的死寂。
宇宙正无可挽回地走向死亡,这就是新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题,深刻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新的世界观是怎样一种世界观。
2.明确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
4.体会概括分析的方法,培养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要钩玄,能快速提取课文的重要信息,加以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理解熵的概念,并能把熵作为一种世界观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实现与文本的对话,首先是能对文本进行提要钩玄,其次是能通过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发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用具训练讲义:关于课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训练。
自然风光片与污染镜头。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训练:第12课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叱咤./栅.栏跻.身/羁.绊爪.子/沼.泽宽宥./保佑.B.桎梏./痼.疾湮.没/殷.红媲.美/纰.漏愆.期/悭.吝C.涟漪./罗绮.信笺./缄.默甬.道/怂恿.赊.欠/奢.靡D.酣.畅/鼾.声邂.逅/松懈.福祉./扺掌惬.意/怯.懦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衣钵仕途脱颖而出根深缔固B.夙愿碑帖沤心沥血门庭若市C.狡黠莞尔相濡以沫形神毕肖D.嫡系渊源矫揉造做胸有成竹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百度已死”固然________,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________,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
倘若以亲近疏远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
曾经的教训________: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
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
“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________、饮鸩止渴,不仅会失去用户,而且会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耸人听闻良莠不齐记忆犹新竭泽而渔B.骇人听闻良莠不齐历历在目釜底抽薪C.骇人听闻参差不齐记忆犹新釜底抽薪D.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历历在目竭泽而渔答案:D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ppt课件
C.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发现并创造 出新的能源
D.世间1切事物的运动都在不断地耗费能量
课文题目《熵:1种新的世界观》指的究竟 是1种怎样的“新的世界观”结合对本文的学
习,请写1段话,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作者认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 展史是1个能量不断消耗、熵不断增加 的过程,是1个不断衰退的过程,是1个1 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 作者对人类发展 史和人类未来的发展持悲观的态度,这 相对那种对人类发展史和发展前景持 乐观态度的观点来说,是1种新的世界 观
费尽神思和心力
3昧:
佛教用语,梵文 的音译,意思是止息 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
行方法 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天网恢恢 解释:宽广的样子 ,疏而不漏:
天的禁网虽然广大而宽疏,但为恶者却极少能漏 脱
夷 解释:平 为平地 告罄 注音: qìng :本指祭祀礼毕 今指财
物用完或货物售完
无济 注音: jì ;解释:帮助 于事
量
B.人们用水桶把水从坝底提到坝顶再让水落下来, 或者把火钳再1次加热,这时它们的熵值最大
C.冷却的铁钳与平面上的水的能量是封闭或无效 的,都不属于自由能
D.世界上能量总是趋向于没有任何能量级别差异 的能量平均状态
根据C你对课文的理解,下列推断错误的1项是
A.世界上的能量总和是1定的,但有些能量对 我们人类是无用的能量
合作者原意的1项是
C
A.污染是能量的转化
B.污染意味着熵的增加,反之亦然,因此污 染不可避免
C.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是人类道德沦丧造 成的
D.1定的自由能量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 的无效能量,这个过程就是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叱咤./栅.栏跻.身/羁.绊爪.子/沼.泽宽宥./保佑.
B.桎梏./痼.疾湮.没/殷.红媲.美/纰.漏愆.期/悭.吝
C.涟漪./罗绮.信笺./缄.默甬.道/怂恿.赊.欠/奢.靡
D.酣.畅/鼾.声邂.逅/松懈.福祉./扺掌惬.意/怯.懦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衣钵仕途脱颖而出根深缔固
B.夙愿碑帖沤心沥血门庭若市
C.狡黠莞尔相濡以沫形神毕肖
D.嫡系渊源矫揉造做胸有成竹
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百度已死”固然________,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________,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
倘若以亲近疏远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
曾经的教训________: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
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
“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________、饮鸩止渴,不仅会失去用户,而且会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耸人听闻良莠不齐记忆犹新竭泽而渔
B.骇人听闻良莠不齐历历在目釜底抽薪
C.骇人听闻参差不齐记忆犹新釜底抽薪
D.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历历在目竭泽而渔
答案:D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C.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D.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答案:C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B.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C.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
D.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答案:B
6.下列语句排列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________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
①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
②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
③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
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象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
A.①④③②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就是那些小宇宙,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
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的无穷性质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在它之中永远有一个无穷的未知的海洋摆在我们面前。
因此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
甚至
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
我们所认识的那些事物,本来就早已存在着了,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于是就成了知识,如槐树、鹦鹉、原子、万有引力定律等。
至于这些东西本身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所谓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即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为什么要这样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律等问题,是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解决的。
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我们只能生活在我们所能够认识的世界之中。
在大自然这个宴席上,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
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
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也将从大自然中消失。
我们常常以不屑一顾的口吻来谈论那些“低级”的存在物,还常常把其他动植物只是当作一种食物来谈论。
这实在是对大自然的亵渎,因为它们也同样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啊!而且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还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
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其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
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即使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
B.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
甚至于,
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
C.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
D.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
不可知同样是相对不可知,关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认知所需的过程只是会无限漫长。
解析:选D。
根据第2段开头“我所谓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是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解决的”可知,作者认为,我们对世界的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因此,也就不会有所谓无限漫长的“认知过程”。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其实,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其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没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B.在大自然的构成中,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
C.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比如有一天能够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但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在自然的生存将是孤独的。
D.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
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解析:选C。
C项,根据第3段“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可知该项的“比如有一天能够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理解有误。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有些人对其他生物的不屑和对古人的嘲笑,作者分别从生物进化史和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两方面进行了反驳。
B.人类如果具有大智慧而非小聪明,就不会狂妄自大到宣称要征服自然,也不会再把那些动植物当作食物来谈论。
C.既然有四十多亿年历史的太阳系能演化出人类,那远比太阳系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演化出了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
D.我们所谓知识,只是我们认识那些本就存在的事物并为其命名的结果,如槐树、鹦鹉、原子、万有引力定律等。
解析:选B。
B项,“也不会再把那些动植物当作食物来谈论”推断错误,原文对其他“低级”的存在物不敬的时候是“常常把其他动植物只是当作一种食物来谈论”,因此反过来讲,当人类拥有大智慧时,应该是把那些动植物“不只当作食物来谈论”,即“也不会再把那些动植物只当作食物来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