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史).doc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其基本内涵是A、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B、人不能违背天意,“天”与“人”是感应的C、人与自然相互制约,平分秋色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无法调和的2、“依法治国”是政治民主化的标志之一,“以德治国”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表现之一、请回答:最早提出与“以德治国”相似的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3、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铁器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4、宋朝、明朝官制的相似之处包括①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②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③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④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
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6、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词的兴起和流行②唐朝诗歌的兴盛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④元杂剧的繁荣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有关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的D 、《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8、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A 、 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 、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C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D 、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1.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答案】D【解析】考点:精耕细作的模式。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三项不全面。
综合表格中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在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量,故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答案】B【解析】考点:小农经济。
材料明细的可以看出这是体现了我国古代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情景,故选B。
ACD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材料均未体现。
3.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答案】B【解析】考点:商业的发展表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夜市的出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材料中“令禁断”体现出政府管理违背经济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
A项表达不准确。
C项无法体现。
唐朝都城为长安,北宋都城为汴京,D项错误。
4.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朱”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
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答案】D【解析】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太湖地区纺织业很发达,苏州震泽镇丝织业很发达,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很发达,景德镇制瓷业很发达,这反映了区域经济分工扩大,故D项正确;A、B、C三项题意不符,故排除。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以及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等信息。
3、本试卷第Ⅰ卷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A.《古兰经》B.《罗摩衍那》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2、随着文字的演变,人类书写工具不断革新。
在纸发明之前,下列选项属于书写材料的是①纸草②泥板③龟甲兽骨④石头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是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识,于是,“世界”有了思想自由。
这句话的意思是A.全体人民都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 B.公民拥有集会、出版和言论的自由C.全体人民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D.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并有言论的自由4、“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A.《十二铜表》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5、马克思说:“在那些中世纪不是从过去历史中现成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是:A.庄园 B.城市 C.教会 D.大学6、恩格斯曾说:“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
对于欧洲历史来说,这里的“野蛮人”指:A.日耳曼人 B.匈奴人 C.罗马人 D.维京人7、1265年,孟福尔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
这次会议包含了组成后来的“议会”的所有要素,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三省六部制、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宋明理学、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体制改革、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1.xx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专题采访,受访者的回答中“孝顺父母,维护家族名誉”最为常见,这是受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的“孝顺父母,维护家族名誉”可分析出是该制度注重血缘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
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宗法制的特点进行分析。
【题文】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另一代表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他们主张A.忠孝为本B.勤俭节约C.国富民贫D.藏富于民【知识点】O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孟子的观点大概意思是,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共25题1.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这里的“政治变革”指的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民主禅让到王位世袭C.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D.从列国纷争到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禹将王位传给其子启是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开始,是从民主禅让到王位世袭,故A、B两项错误;商朝时期,我国在地方实行的是方国联盟,而到西周时期则实行分封制,故C项正确;从列国纷争到中央集权指的是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以上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显示了我国古代将君主视为父权的代表,体现了我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特征,故D项正确。
3.钱穆认为:“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
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C.瓦解了宗法观念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中未涉及“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说明当时官僚政治取代了原来的贵族政治,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宗法观念强调血缘关系,一直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统一,不能体现“家国一体”,故D项错误。
4.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在答题卡上涂黑。
1.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周实行君主制度,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通过“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可得出古代中国的周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古代希腊则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故B项正确;古代西方文明与古代中国文化在形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故C项错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理环境限制了古代中西方的交流,故D项错误。
【答案】B2.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应的时空为战国时期,故A 项正确;焚书坑儒发生在秦统一后的秦朝,故B项错误;迁都洛邑发生在东周开始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历史事件陈桥兵变发生在北宋之初,故D项错误。
【答案】A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殷墟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中古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解析】史实即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即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史观即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殷墟”是叙述一件事情,属于史实,故A项错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属于历史叙述,故B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历史史实,故C项错误;“国家合则利分则弊”属于对历史发展的一种认识,属于史观,故D项正确。
【答案】D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可知应是汉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设置位卑权重机构进行监察”为汉武时期的刺史制度,“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化”为汉赋,可知应为汉朝,故B项正确;唐朝已经完整使用造纸术,没有重大改进一说,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采用机构相互制约的办法来强化君主专制,造成大量冗官,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研究共同体xx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复兴高级中学付文治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周礼》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材料反映了A.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B.按照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C.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 D.社会关系融洽的宗族制度2、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②从世袭到任命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④从分裂到统一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4、“春秋笔法”是作者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
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
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戊戌变法5、汉武帝命天下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这一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B.使儒学取得了独尊的社会地位C.造成教育被儒家垄断的局面 D.有力推动了儒学在民间的传播6、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C.以民为本,兼听纳谏 D.以农为本,精兵简政7、《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①入阁由皇帝选任②行使宰相权力③取得决策大权④地位逐渐提高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8、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公元前5世纪,雅典戏剧塑造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
这一现象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希腊境内多山,天然良港众多 B.雅典民主发展,统治阶级提倡C.众多城邦出现,新的阶层崛起 D.教育高度发展,惠及广大民众10、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这段材料表明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A.在自然科学的直接指导下进行 B.受到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影响C.符合自然界存在的永恒定律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确立与发展11、《全球通史》说:“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这主要是指罗马法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12、有人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1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1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15、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16、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17、“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18、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9、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A.采取联邦制 B.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C.实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20、《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21、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19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这最能体现出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 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3、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爆发2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 太平军B 洋务派C 维新派D 义和团25、对“虎门销烟”最全面、准确的理解是A.林则徐主持了禁烟运动 B.中国政府进行了禁烟C.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26、“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27、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支付高额赔款B.划定使馆区C.外务部列六部之首D.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帝2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进化论”“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29、“汉初,凡军国大事,天子往往召集群臣博议。
博议通常是由富于行政经验的公卿、列侯、二千石以及怀藏学识的大大、博士等五类官员参加。
”这种博议制度,是为了A.加强君主独裁专制 B.防止丞相专权C.实行议会民主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0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
这里的“彼”指的是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佛教 D.道教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A.共和革命不可能立刻成功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商榷C.人民群众的智识有待提高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32、古希腊一位哲人曾说“男人应有男人的美德,女人应有女人的美德,孩子有孩子的德性,老人有老人的德性。
”对材料最贴切的理解A.知识即是美德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强调个人道德 D.认识每个人自己33、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过:“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雅典人喜欢辩论不务实C.雅典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D.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34、1872年,青年阿瑟•奥康纳突然开枪刺杀刚要跨上马车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审理这起未遂刺杀案时,法官裁定这名凶手精神失常,只判他一年监禁。
维多利亚女王竭力要求将这名危险分子流放国外。
法官解释说,对不起,女王殿下,我不能这样做,因为奥康纳罪不当此,大英帝国的法律原则不允许我滥施刑罚。
最终,维多利亚女王屈服了。
对材料贴切的理解是A.大英帝国的渐趋衰落 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尖锐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英国女王没有改变审判的特权35、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材料反映了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的趋势 B.列强侵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题C.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开始产生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36. (8分)罗马法体系材料1: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