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小题强化练(一)

合集下载

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精练)

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精练)

2020直通高考——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精练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解析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材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城邦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故A正确;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城邦制,故B不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不符,故C不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

故选A。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据材料“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特点,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得出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普遍认同的获得”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中国文化”不相符,故D项错误。

2.(2019届高三·某某质检)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高B.王室衰微,失去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C.战争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D.百家争鸣,各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观念解析:选B 根据材料“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说明周天子基本能对诸侯实施有效控制,而材料“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表明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各国不再遵守礼器形制要求,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A.设置刺史有利于君主专制B.监察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监察制度。

由“刺举”“公卿……恐惧莫敢犯禁”可知,监察制度具有震慑百官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答案为B项。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3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3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被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A •被分封地都沿用夏商的旧制B •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D [材料虽然涉及商政和夏政,但是重点在对商政和夏政的解释,不仅仅是沿用夏商的旧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最终目的是“以藩屏周”,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对各地的管理力度加强或减弱,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被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可知,其强调的是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故D 项正确。

]2•据《韩非子外储说右》记载,战国初吴起的妻子“织组,而幅狭于度。

吴子使更之。

其妻曰:’诺。

’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出之”。

为什么纺织品的幅要合于度呢?因为“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礼记•王制》)。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A •使用花楼机织成的B •有严格的尺寸标准C •主要用于贵族使用D •被官营手工业主导B [花楼机的出现是在明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可知,当时的纺织品有严格的尺寸标准,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纺织品是否为贵族所享用,重点是突出纺织品能否卖出去,故C项错误;材料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故D项错误。

]3•《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 •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 •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 •繁荣学术文化A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树立皇帝的权威并不是主要动机,故B项错误;两者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灭异端学说,故C项错误;繁荣学术文化也不是二者思想文化措施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考专题高分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第一度变法,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令民为什伍”,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内容.商鞅变法不仅法度严明,而且推行有力。

起初,很多秦国之民感觉不便施行,甚至太子也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法令的彻底推行铺平了道路。

秦迁都咸阳后,商鞅继续展开第二度变法。

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此项经济改革是变法的重中之重,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在对外的战争中不断获胜。

因此,汉代王充大赞“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6分)(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可以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中“促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开帝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的影响,即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中“这是秦献公时所行‘为户籍相伍'制的进一步完善”,处罚犯法太子的师傅,两度推行变法,建立户籍制度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等内容可以归纳出答案。

答案:(1)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

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2.(2019·南京盐城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9(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9(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九)(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全国百所名校高三冲刺)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D[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是强化神权,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建立起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这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 2.(2017·衡阳高三联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

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正统化B.小农经济的发展C.专制制度的加强D.科举制度的僵化C[材料没有提到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士”与小农经济的关系,故B项错误;从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至“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可以看出其变化与皇权的逐渐加强相关,故C项正确;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才产生并发展,故D项错误。

]3.(2017·常德高三模拟)“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经典。

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教育的兴盛C.重文轻武的政策D.印刷成本的降低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宋代印刷品增多的说法,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宋代印刷品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这与以儒学为内容的文化教育无关,故B项错误;重文轻武的政策与宋代印刷品内容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官方印刷的儒、佛、道德经典,而宋代印刷内容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这说明私家书坊增多,而私家书坊增多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成本降低,故D项正确。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选修综合训练习题.doc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选修综合训练习题.doc

选修综合训练限时:60分钟总分:90分非选择题(共6题,共90分)1.(2019课标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2.(2019课标Ⅱ,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题1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题1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题1(共100分,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019·齐鲁名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

贵族文化的下移(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项正确。

25.(2019·菏泽质检)秦汉时期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中讲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职无常守会出现有些官员有职务而无实权,有些官员有实权而无职务,这体现了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的集权,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巩固和强化,C项正确。

26.贞观元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

此外,他还总结继承并发展了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

这表明( )A.中央机构职能的转变B.唐初皇帝慎刑的理念C.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D.唐朝司法没有独立性答案:B解析:从“九卿议刑”到“录囚”制度都是为了防止官吏断狱武断而造成冤狱局面的出现,体现了谨慎用刑的理念,选B。

中书、门下的官员参与议刑属于参与政事,并不代表原来的草拟、审核政令职能的废止,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德治,C项错误;中国古代包括唐朝司法始终受到行政权的制约,没有独立性,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小题强化练(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小题强化练(一)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编|小题强化练小题强化练(一)(建议用时:20分钟)1.公元前770年,周都城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它的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漠视,甚至实际上被遗忘了”。

这一变化过程中()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终结B.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C.诸侯僭用礼乐较为普遍D.传统契约关系不复存在2.(2019·威海三模)读下图。

对比以上两幅狩猎图射虎场景的画法,联系两者的出土地点,可推知,汉至北朝时期() A.北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B.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加强C.农业经济尚未取得主体地位D.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开发3.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

这反映了宋初() 时期太祖朝太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4.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

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5.(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

材料现象()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6.(2019·烟台调研)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5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5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十五)(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7三明高三质检)《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神权高于王权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 宗法制成为主导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 [材料无法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的集权与否,故B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商王占卜问政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

]2. (2017长郡中学高三模拟)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 “军功赏爵”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

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 •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 •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的道路A [这些选官制度都能使一部分贵族以外的人员进入到国家政权,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军功赏爵”凭借军功获得爵位,与儒家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在“军功赏爵”制度下,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军功,都能获得爵位,故C项错误;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有利于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故D项错误。

]3. (2017临沂高三模拟)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A •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B •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C. 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D. 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A [宋代占卜盛行,具体原因虽多,但关键在于当时社会流动的趋势增大。

由于不可预料的因素增多,未来前途的未知数增大,人们出于对由贫变富、由贱变贵的企盼和对由富而贫、由贵而贱的恐惧,难免更多地求助于占卜和风水。

土地兼并严重,其结果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增多,他们急需寻找生计,做个“其肆如市” “其门如织”的卜者,无疑是一条较好的出路,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某某某某高三四模)商朝人多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几乎无事不卜;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

这反映出商朝时期( )A.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B.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C.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D.编辑了最初的历史典籍,由此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表明商朝时期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故A项正确;商朝时期只是“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史学体系,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商朝时期“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没有反映编辑历史典籍,故D 项错误。

2.(2019某某某某高三冲刺)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各诸侯国之间无论如何敌对,都不称对方为“戎”,说明当时的各诸侯国之间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故B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民族认同感,不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两种文明的冲突,C项错误;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属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材料未体现宗法制、分封制,D项错误。

3.(2019某某某某高三质检)春秋时期的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卷1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卷1

仿真模拟试卷(一)(共100分,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019·齐鲁名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

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答案:D详细分析: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项正确。

25.(2019·菏泽质检)秦汉时期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C详细分析:材料中讲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职无常守会出现有些官员有职务而无实权,有些官员有实权而无职务,这体现了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的集权,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巩固和强化,C项正确。

26.贞观元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

此外,他还总结继承并发展了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

这表明()A.中央机构职能的转变B.唐初皇帝慎刑的理念C.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D.唐朝司法没有独立性答案:B详细分析:从“九卿议刑”到“录囚”制度都是为了防止官吏断狱武断而造成冤狱局面的出现,体现了谨慎用刑的理念,选B。

中书、门下的官员参与议刑属于参与政事,并不代表原来的草拟、审核政令职能的废止,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德治,C项错误;中国古代包括唐朝司法始终受到行政权的制约,没有独立性,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7.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强化练(一)(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强化练(一)(含解析)

课时强化练(一)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汕尾二模)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并在春、夏、秋分别进行“书比”“月程”“大稽”的统计工作。

秦国实行名籍制度,对“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等了解得相当清楚。

上述做法( ) A.建立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机制B.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C.迟滞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D.瓦解了政治领域的等级秩序解析:据材料“四民分居管理”和“秦国实行名籍制度”说明国家对基层实行严格控制,故选B项;据材料是国家控制不是自我管理,排除A项;材料“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改变原来村社管理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对基层不是政治领域的等级,排除D项。

答案:B2.(2019·郑州三模)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

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

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

这说明了( )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解析:周天子是王权与神权的统一,而王室衰微后二者分离,到秦朝时淡化了“君权神授”的天命观,这说明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故选D项;淡化天命观而不是逐渐消亡,排除A项;秦始皇创皇帝名号,标榜自己功过三皇五帝,目的是淡化天命观,而不是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排除B项;只是淡化神权而不是神权不再与王权结合,排除C项。

答案:D3.(2019·济宁二模)汉代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官民上书的机构。

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汉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东方朔、主父偃、严安等人因“上书言世务”,被简拔为官员。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2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2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二)(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 D •社会等级森严D [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反映出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贵族生活腐化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A项错误;血缘色彩浓厚是宗法制的特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礼乐制,故B项错误;音乐发展迅速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C项错误。

]2 •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 •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 D .人性本善B [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两者共同强调德性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重视教育,故C项错误;孟子主张“性善”论,且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D项错误。

]3.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一记载()A •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 •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 •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 •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D [中国火药出现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并不能说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成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认知,故D项正确。

]4•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

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6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6Word版含解析

小题提速练(六)(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

这说明()A •王权权威提高B •官僚政治萌发C.宗族等级严格D •周王权威削弱A [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辅政大臣,说明王权的权威提高,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血缘政治,官僚政治萌发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政权政治,不是宗族等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辅政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王权的加强,而不是削弱,故D 项错误。

]2•—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C [小农经济是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并严格管理的,故A项错误;小农是“经济人”,但每一个生产单位较小,规模不大,故B项错误;由“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可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故C项正确;D项表述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

]3. (2017河南省高三质检)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

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A •注重实用性B •优先服务于农业C •满足了社会生产D •讲究“天人合一”A [材料“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注重实用性,故A项正确;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器具制作是服务于人,而不是以农业为优先,故B项错误;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是王祯的主张,与科技发展的实际状况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小题强化练(二)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小题强化练(二) Word版含解析

小题强化练(二)(建议用时:20分钟)1.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2019·南通三模)孔子是无神论者,《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

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3.(2019·扬州三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

苏洵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

”由此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4.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

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5.(2019·潍坊二模)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和到国外旅行或居留时,由本国颁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

下图是1897年清政府颁发的护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外交开始向近代转变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外交主权观念的增强D.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6.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7.1934年,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刊载一幅作品,题为《遵命天子》。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小题强化练(三)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小题强化练(三) Word版含解析

小题强化练(三)(建议用时:20分钟)1.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一解释意在说明()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D.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2.(2019·德州二模)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

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表明小农经济()A.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C.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D.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3.(2019·南通三模)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

据此材料可知()A.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C.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4.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

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5.(2019·泰安二模)五四运动之前,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进行观察,极少表态。

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

这表明孙中山() A.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想想B.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C.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不足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6.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

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程高考模拟练一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程高考模拟练一

模拟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2019·江西南昌二模)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作右旁时则写成“刂”,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这反映了汉字的演变( )A.体现了审美和实用双重取向B.取决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C.根源于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D.跟随于官方文书的使用率答案A解析材料“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体现的是实用,“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体现的是审美,故A项正确.“取决于”表述有误,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25.(2019·湖北八校二联)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

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

这主要反映了( )A.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且国力强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大唐王朝政治清明,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唐在西部地区建立有效统治的结论,排除D项.26.(2019·云南昆明二模)宋代为防止“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规定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从所属县,经州、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御史台、登闻鼓院,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机构直诉至皇帝。

这反映出()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司法实践严谨慎刑D.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宋代,当“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其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现象,这说明宋代的司法实践比较注重“严谨慎刑”,故选C项.题干虽然提及了宋代诸多的官僚机构,但这些机构的设置,主要服务于司法实践,防止出现“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现象,并不重叠臃肿,排除A项;题干主要述及宋代司法的实践比较重视“严谨慎刑”,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社会矛盾的异常尖锐,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宋代强化专制主义的措施,排除D项.27.(2019·安徽江南十校二模)在明代的一些大城市,商业与行政管理已密不可分;在小一些的城市,商业超过行政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通常情况下行政职责从城市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据此可知,明代()A.小城市不再具有政治功能B.工商业市镇发展繁荣C.商业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商业与行政管理已密不可分”“商业超过行政管理"可知,明代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城市的经济职能都有所增强,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小题强化练
小题强化练(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1.公元前770年,周都城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它的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漠视,甚至实际上被遗忘了”。

这一变化过程中()
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终结B.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
C.诸侯僭用礼乐较为普遍D.传统契约关系不复存在
2.(2019·威海三模)读下图。

对比以上两幅狩猎图射虎场景的画法,联系两者的出土地点,可推知,汉至北朝时期() A.北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B.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加强
C.农业经济尚未取得主体地位
D.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3.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

这反映了宋初() 时期太祖朝太宗朝
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
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
赏花于后苑”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
殿”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
学士宴于后苑”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
辞行前“宴于长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
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
饮”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4.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

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这一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B.城镇化快速发展
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5.(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

材料现象()
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
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
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
6.(2019·烟台调研)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7.自清末至1922年,孙中山及其追随者“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军事斗争”,革命事业屡遭挫折,1923年孙中山在上海与苏俄特使越飞发表联合宣言,毅然决定采取联俄、容共的新政策,重新改组国民党。

这一重大举措表明()
A.国民党开始致力于动员民众参加革命
B.国民党的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C.孙中山已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D.国共合作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8.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军工44个,机械24个,冶金20个,化工7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能源工业52个,项目覆盖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基本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9.(2019·南通调研)公元前454年,罗马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
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罗马平民获得立法主导权
B.共和制下罗马公民矛盾激烈
C.罗马贵族政治权力受到限制
D.成文法成为社会的主要规范
10.下图反映的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B.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C.内阁权力开始膨胀D.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11.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 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

这些现象反映了()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12.(2019·德州三模)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

美国的这一做法()
A.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
B.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
C.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
D.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表现
第二编|小题强化练
小题强化练(一)
1.解析:选C。

据材料“公元前770年”“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漠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故选C 项。

2.解析:选B。

仔细对比两幅图片可以看出,相对于汉代画像石,北朝的壁画吸收了外来文化风格,说明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密切,由此可推知汉至北朝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加强,故选B项。

3.解析:选D。

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看出,宋太祖时以武将为主,到宋太宗时变为以文臣为主,这说明北宋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边患问题,且宋代边患一直存在,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情况,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

4.解析:选D。

据材料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说明租佃关系日益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仍然采用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经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镇化现象,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乡差别,排除C项。

5.解析:选C。

“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这能使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故选C项。

6.解析:选D。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

7.解析:选A。

据材料“革命事业屡遭挫折,1923年孙中山毅然决定采取联俄、容共的新政策,重新改组国民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政策在于建立统一战线,动员民众参加革命,故选A项;依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排除B项;依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非无产阶级革命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发动民众参加革命,而非强调国共合作,排除D项。

8.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可以推断,“当时”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再仔细研读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这些重大项目多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且范围广泛,所以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工业实力,有利于新中国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选C项。

9.解析:选C。

据材料“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
才能生效”可知,平民参与到立法创制中,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部由贵族担任的立法委员会,说明贵族的政治权力受到限制,故选C项。

10.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1832年”这一时间信息和图中议员名额变化情况,以及所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完善的内容可知,题目考查的是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其背景是工业革命,故选B项;议会权力大小仅仅通过题干柱状图是看不出来的,排除A项;题干材料论及的是议会的发展而非内阁,且内阁权力开始膨胀是在19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是呈现了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而看不出议员的组成,所以无法判断工人是否获得了政治权利,排除D项。

11.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所提及的三个时间点——1932年、1933年、1935年,可知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期的苏联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很好地利用了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时机,于是出现了题干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新现象,这些新现象充分说明当时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故选D项。

12.解析:选D。

据材料“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可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扩大,这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故选D项;“最大”的说法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排除A项;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美之间的竞争,但不能说争夺第三世界,中国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