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既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究竟该怎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才能使效果更优呢?良心推荐文一篇,建议收藏阅读。
说课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
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
“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六说的具体要求1. 说课标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
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A、思想教育目标① 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
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B、知识传授目标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C、能力形成目标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 说教材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
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
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 说学生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的根、叶、茎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课组成,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认识植物的规律。
《植物的身体》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根的固定作用和吸收作用、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茎的运输作用进行详细的研究。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能描述植物的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对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并能用图文表达,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植物的根、茎的作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根、叶、茎的作用;通过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保护所观察的植物,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在探究中感受科学要尊重证据,乐于合作交流,能长期参加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根、叶、茎的作用;通过了解更多的植教学难点: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能描述植物的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对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并能用图文表达,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植物的根、茎的作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单元课时安排:植物的身体-------1课时植物的根------- 1课时植物的叶-------1课时植物的茎-------1课时花和果实-------1课时第二单元《秋冬星空》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季节变换、斗转星移从幼年开始就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目睹、思考着神秘莫测的星空。
星空为孩子们留下了无数的问号,带给他们无限地遐想,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本单元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较为关注的四季星空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安排了“秋冬星空”单元作为学生探究的主题,重在落实以下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第1课《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信息资料对天气有一些初步印象,但并不能对天气现象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比较规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提高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准确地观察与记录天气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并形成风的前概念,例如:放风筝的时候能感受到风的大小和风往哪个方向刮,这与气象学上的风速和风向类似。
结合生活实例,学生也知道可以根据树叶吹动、旗子展开方式等景物来初步判断风向,但通常会将景物的指向直接认定为风向,这与气象上风向的定义有出入。
学生还根据生活经验知道风是有大小的,但如何具体的描述风力的大小不是特别的明确,更与气象上风速的定义与等级判定存在较大的差距。
根据这样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将通过让学生造风活动体验到风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根据学生的体验结合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掌握两种判断风向的方法,学会用风旗判断风力等级。
通过实测活动,让他们掌握使用风向标和风旗的方法,并激发持续探究风向和风速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5、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体验,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各种天气的了解,意识到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心天气的意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STSE目标
科学探究
单
情感态度
元
与价值观
学
习
目
标
单元 教学内容
单 元 概 述
2、运物运动会
3、生命在于运动
1、运动着的世界
教 学 建 议
4、小吊车
评价内容 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
评Hale Waihona Puke 价 建 议整合家庭 课程资源
开课 发程 和资 利源 用的
结 束 语
STSE目标: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 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 的新发展。
科学知识:
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 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标示和功用;能举例 说明各种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能 概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能说出地球在 不停的自传,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能举例 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以及运动方式相似的 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举例说明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3、能举例说明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 果,描述某种运动方式有利于锻炼人体的哪部分肌 肉。
科学探究 :
1、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能通过感官 和全身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用图文 记录观察的结果,归纳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 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能区分不同动物运动的目的。 3、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测量工作,感受运动前后各自身 体的变化。 4、能根据图文提示制作小吊车模型。 5、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骨骼、肌肉与其运动 的关系。 6、能发现动物的某些身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并与环 境有密切的关系。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面试试讲“说课稿+试讲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面试试讲“说课稿+试讲稿”(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
本单元以“声音”为探究主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强、有的弱?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这些问题我们都将在本单元找到答案。
第1课是单元起始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
本课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一、教材分析第1课“听听声音”,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倾听周围的声音。
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
在倾听的过程中,先将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再把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
第二部分: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一活动旨在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前概念和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声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单元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听一段简单的乐曲,感受乐曲中音符的高低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2.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2.难点: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四、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了解学生对声音的原有认识,激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兴趣,进而想要去了解更多的声音问题。
本课将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人研究做好铺垫。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二、 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 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作文、 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 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语文园地的宽带网 安排在一、 四组,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拓展知识面。
展示台 安排在第三、 六单元, 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 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
日积月累 中的名言警句、 古诗名句、 谚语、 成语等, 趣味语文 中的《说信》《趣联巧对》,成语故事 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 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 轻松记背中, 积累语言, 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
此外, 结合课文的学习,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 和中国的民间故事。
这些都为丰富学习、 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五、 教学建议(一)、 增强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对于第二学段学生来说,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阶段的语文学习, 能够:
1 、 识字与写字方面:
要求学生认识 2500 个字, 会写 1 800 个字。
2、 阅读能力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并学会默读。
3、 习作主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会如何修改。
4、 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倾听, 会简要转述, 并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 见闻及感受。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整理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整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内容,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一、第一单元:物质和性质1、《物质的不同性质》主题: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留意物质的性质,运用归纳法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过程:1)讲解物质的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实验。
2)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3)教师带领全班协作,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讨论归纳出不同物质的性质。
4)总结本课内容,回答问题并巩固知识点。
2、《物质的状态变化》主题: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状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比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重点:物质的状态、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运用归纳法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过程:1)讲解不同种类物质的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状态变化的过程。
3)在黑板上结合实验结果,对比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4)总结本课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第二单元:天体和星象1、《什么是太阳系》主题:通过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运行。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绘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了解太阳系的结构、组成和运行轨迹。
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将讨论结果归纳在黑板上。
质量和密度说课标说教材
二、《质量和密度》说教材
3、《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 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 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 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 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 的安排就非常重要.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 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 予及时的纠正.
4、《密度与社会生活》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应 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三、《质量和密度》教学建议
第一节
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 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验操作,会使用天平测 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二节 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 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司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 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 和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说课稿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探究。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速度的规律。
5.知识拓展: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产生:物体振动•传播:需要介质,空气中最快•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八.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主要考察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九.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教学目标:1. 通过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会经历生长和变化的过程。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和变化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时,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1. 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如何经历生长和变化。
可以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2. 观察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不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了解动物如何经历生长和变化。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记录下动物的身体变化和行为特点。
三、分析和讨论在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引导学生分析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生物生长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展开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四、实践活动1. 制作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记录表:让学生制作一张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记录表,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2. 制作生物生长过程的模型: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生物生长过程的模型。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会经历生长和变化的过程。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观察报告或心得体会,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二单元:《水和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研究水的性质、形态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天气《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内容:《我们关心天气》是(新)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
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模式:四动模式(动口说、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
设计: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天气符号(是本课的重点)。
我设计安排了4个步骤:1、课一开始我安排了40秒的情境视频,目的是把学生请进来让他们初步感知天气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2、一句“你还想知道哪些?”导语击起学生更多求知欲,然后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进入观察“城市天气预报图”初步认识天气符号及天气现象。
学生参与活动一【小组合作说一说】3、紧接着课件出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进行系统性的再认识。
4、通过一组练习和拼摆(学生活动二【小组活动摆一摆】)把天气符号和生活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到天气和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体现了“生活中有科学,科学中有生活”的深刻内涵。
第二部分运用感官来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来描述天气(是本课的难点)。
我通过了学生活动三【小组合作议一议】的方式进行,分了三个环节:1、汇报对今天的天气感受。
2、学做天气预报主持人。
3、用“网状图”表示生活和天气的关系。
通过这几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分散了难点,达到了目的,课堂上学生三次合作学习大约用了25分钟左右,从而努力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目标。
最后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平台(网址),让他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关注以后的天气。
4、《风向和风速》说课稿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天气说课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天气说课稿》主要围绕天气这一主题展开。
本单元通过引入天气的概念、天气的测量以及天气现象的成因等内容,使学生对天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天气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对天气的认知。
同时,学生对于天气的兴趣也较高,可以通过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天气的测量方法,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概念、天气的测量方法、天气现象的成因。
2.教学难点:天气现象的成因,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现象的复杂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天气的概念,使学生对天气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天气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记录天气信息。
3.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天气现象的成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天气有更深刻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天气的概念、测量方法、现象成因等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声音的因素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掌握影响声音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影响声音的因素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声音的因素,掌握声音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声音的因素。
2.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影响声音的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声音的产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3.探究声音的传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4.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的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影响声音的因素。
5.总结与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声音的因素,进行交流和讨论。
6.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学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气》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现象,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天气词汇,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兴趣。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常用天气词汇、天气预报的阅读、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天气的测量、天气预报的阅读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天气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天气词汇,了解天气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天气预报,知道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基本概念、常用天气词汇、天气的测量方法、天气预报的阅读、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天气的测量方法、天气预报的阅读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天气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天气的基本概念、常用天气词汇,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
3.实践:让学生进行天气的测量,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探究:分组讨论天气预报的阅读方法,学会解析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天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天气的基本概念、常用天气词汇、天气的测量方法、天气预报的阅读、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梳理和展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30页文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020新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20新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第一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鸟类.哺乳类.昆虫等的共同特征,初步认识到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2.知道可以根据动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分类,3.能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二科学探究1.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进行观察与比较,找出不同动物的特征,归纳概括出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动物的信息,获取动物分类的证据,能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小组的讨论,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说出一些我国珍稀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三)科学态度1.具有观察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根据自己的发现,如实陈述观察到的现象,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分工协作,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在探克括动中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验动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体会到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造成伤害,3.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单元知识结构三.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共设计了3课,包括第1课.第2课和第3课。
第1课是鸟和哺乳动物。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鸟和哺乳动物的特征,本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鸟的身体形态结构,寻找鸟在身体结构方面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鸟的身体表面都覆盖羽毛,羽毛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鸟身体的局部特征,发现乌都有缘.喙的结构与它们的取食方式有关,发现鸟的足都有鳞片,足的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综合对各种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归纳出鸟的共同特征,本课还引导学生观察绵羊.梅花鹿等动物的身体形态特征和喂养后代的方式,并与二年级学习过的猫和兔进行比较,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年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说课稿
年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声音”。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乐音和噪声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声音的传播和特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奥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探究声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乐音和噪声的区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拍手等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探讨声音的产生原因。
3.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探讨声音传播的原理。
4.探究声音的特性: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含义,学会区分乐音和噪声。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奥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产生:物体振动•传播:空气、水、固体•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乐音与噪声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教学内容
• 本册第一课《运动着的世界》统领全文。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 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 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 “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 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 动的兴趣。 •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及 《小吊车》三课组成。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 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 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 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 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 及设计制作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位置与运动”、“力与方向”两个 单元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结 束 语
结 束 语
结束语
谢 谢 大 家
科学知识: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 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 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 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科学探究: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 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 看问题、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 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 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课程总 目标
四年 级上 册总 目标
本单元 教学目 标
本单元 学习目 标
本单元教 学内容及 设计思路
说教材
教学 建议 评价 建议
说课标
教 材 解 读
课程资 源 的利用 与 开发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 科 总 目 标
本册总目标
四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STSE目标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STSE目标
科学探究
单 元 学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单元 教学内容
单 元 概 述
2、运物运动会
3、生命在于运动
1、运动着的世界
4、小吊车
教 学 建 议
评价内容
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
评 价 建 议
整合家庭
课程资源
开课 发程 和资 利源 用的
4、小吊车
• 第一课时,在观察小吊车的基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从“动手做” 入手,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制作-体验-推理-反思”等环环相扣 的科学探究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制作和观察小吊车,自行探知小吊车 的工作原理,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充分体验、积极思考、共同交流,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 第二课时,根据上节课探究结果进行猜想、推理和求证,自行建构肢 体运动原理的知识,初步掌握事物间简单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实验教 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类比推 理的方法。 • 第三课时,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利用课件展 现人类的仿生产品,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启发 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评价内容: 1、科学知识的掌握 2、探究能力的发展 3、科学态度的发展 4、参与跟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评价原则:
1、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
2、评价内容应涵盖标准中所提出的所有分目标
3、确保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总目标
评价方法: 1、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反
3、生命在于运动
• 本课以学生亲身感受运动前后的身体谈何为主线,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对比、记录、分析、推理等活动,明确运动 可以使人的身体各个器官得到锻炼,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身 体素质的道理。此活动如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提醒 学生如何计时,并提醒学生在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安静, 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学生的自主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在指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时,如果采用比赛的 方式,鼓励学生设计图文并茂、形式活泼、新颖的运动日 历,既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的创 造力,更有利于学生体验“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1、运动着的世界
•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运动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对自己 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运动十分熟悉,但对看不见、摸 不着的运动却比较陌生。本课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立足 于充分激发学生对运动探究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有关运动的问题,找到自己能够研 究的问题。教学中,如果能以某种运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 研究方法为例,实际讲解资料的搜集、资料卡的制作以及 其他研究方法的介绍,会扩大学生的认识,探究热情,学 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Be going to 的用法
教材的解说只是科学课程的冰 山一角,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 心理和认知水平,深入学习课标,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打造优质高 效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 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让我们的孩 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我 们的校园成为科学之花孕育的沃土, 让科学之花常开不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产生兴 趣,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懂得运动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逐渐养成 合理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 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的变体。 4、能联想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 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对制作模型、设 计仿生产品产生较大的兴趣。
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观察、 与学生对话、测试与考试、学生成长记录袋等 2、在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结合学生自 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他评等方式
STSE目标: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 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 的新发展。
科学知识:
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 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标示和功用;能举例 说明各种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能 概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能说出地球在 不停的自传,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能举例 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本单元设计思路
• 本单元教材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和 《小吊车》三课,三课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二课《动 物运动会》以组织动物运动员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动物 的多样性及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 动物分类;第三课《生命在于运动》引导学生在体验运动 的基础上,认识运动包括人的运动对其生存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制订合理的锻炼计划,培养学生合理运动的习惯; 第四课《小吊车》通过组织学生自制小吊车和进行小吊车 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及运动原理,了解人类的许多 建筑、工艺、机械等都是仿生作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自己设计仿生产品。
科学探究 :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 物体运动的形式和状态进行判断;能利用简单 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时间的变化, 并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解释物体位置与运动 的关系;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将 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运动的现 象、形式、状态等感兴趣;能提出自己最想 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 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 观察实验结果;能动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 计科技产品。
ESET目标 :
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愿 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 到的问题;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 中的交通问题,并从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 方案;能举例说明科作用。
ESET目标 :
1、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2、能发现动物的身体某些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并与生活 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 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4、能对一种仿生产品的设计过程进行描述,体会到仿生产 品是科学技术结合的产品。 5、能联想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 动方式相似,例如,飞机的飞行与鸟的飞行方式相似。
2、动物运动会
• 在本课教学中,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外搜集的资料与课内探 究充分结合起来,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 的信息资料,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共享研究成果。教学时,教师如果 及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让学生自己得出动物多种运动方 式的结论,效果会更好。在模仿动物运动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体 验动物的运动方式,查阅资料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其运动器官和功能, 教学效果会更好。 • 第二课时,在讨论上节课给动物报名参加的运动项目是否合理时,教 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一个运动项目中各种动物的特征,找到它们的共同 点,为下面将要进行的分类活动奠定基础。此活动如果以讨论会的形 式进行,每位同学陈述自己给某种动物选择运动项目的理由,其他同 学提出不同意见,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找到运动方式相同的动物所具 有的共同牲,效果会更好。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部分学生觉得 有一定难度,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的讨论,确定本组的分类标准,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寻找动物典型的牲进行分类,效果会 更理想。
科学知识: 1、知道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以及运动方式相似的 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举例说明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3、能举例说明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 果,描述某种运动方式有利于锻炼人体的哪部分肌 肉。
科学探究 :
1、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能通过感官 和全身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用图文 记录观察的结果,归纳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 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能区分不同动物运动的目的。 3、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测量工作,感受运动前后各自身 体的变化。 4、能根据图文提示制作小吊车模型。 5、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骨骼、肌肉与其运动 的关系。 6、能发现动物的某些身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并与环 境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