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目录序言 (3)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5)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5)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7)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11)第三章学前教育 (11)第四章义务教育 (11)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14)第六章职业教育 (15)第七章高等教育 (16)第八章继续教育 (18)第九章民族教育 (19)第十章特殊教育 (21)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22)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22)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3)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5)—1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27)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28)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 (30)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31)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 (34)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36)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 (37)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38)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 (43)实施 (44)—2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pptx
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 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 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 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
• (五)保障任务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
四、是推进依法治教。
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 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 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 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 (一)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两基本、一进入”, 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2.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3.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4.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5.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国家发展战略
三、《规划纲要》的形成
• 调研阶段: 2008年8月29日到2009年2月 起草阶段:2009年3月到2010年2月
• 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10年2月28日到3月 28日
• 审议完善阶段: 2010 年4月15日到6月21 日
三、《规划纲要》的形成
一、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背景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三个关于教育的历史性文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三个文件分别代表了中国教育 发展中的不同历史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2、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平均是4%。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 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 数4%,而实际经费又低于计划的目标值。 2009年: 3 .59%。 国际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4 .7%以上, 20世纪末世界平均水平: 4 .9%, 主要发达国家: 5.1%, 欠发达国家: 4.1%。 规划纲要要求:中国要在2012年实现4%的 重要目标。
成立领导机构:
•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 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 组 长: 温家宝总理 副组长: 刘延东国务委员 •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 组长: 刘延东国务委员 成员: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 位等14个部门 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任务:承担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具体工作。
• 2008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胡锦涛总书记、
温家宝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研究制定中 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新一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 的一件大事。 • 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教育部关于制订《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 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方案。
5、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
• 从1980年至今, •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共通过了《教育法》等8部教 育专门法律, • 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数十项, • 各地出台地方性教育法规数百项, •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数百项教育部门规章, • 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 本框架。
6、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 1985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 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东南街小学郭华敏1、简答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意义?答: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使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样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的问题,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制定实施国家教育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pdf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
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规划纲要》还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等作出详细规定。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业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强国必先强教。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教育改革。
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
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
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3)、继续加强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4)、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
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
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
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
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
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
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作为一名在职的教师,更应该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在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进程中发挥我们教师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提纲
1、政策领会:考察校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及当地职业教育政策的领会程度,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政策、规范和办法的熟悉程度。
2. 发展基础:考察校长对本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主要业务领域以及改革发展中主要问题的把握程度。
3. 建设规划:考察校长对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规划学校未来发展、组织项目实施、推动改革创新和确保建设成效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答:1、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迫切需要;2、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3、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4、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动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是指:1、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4必须促进教育公平;5、必须重视教育质量。
三、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四、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指: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4、办学体制改革;5、管理体制改革;6、扩大教育开放。
五、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有哪些?答: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保障经费投入;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4、推进依法治校;5、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6、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纲要一、关于工作方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1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业1、简答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意义?答:作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温家宝总理说:“以改革促发展。
”这表明未来中国教育的主旋律是改革,《纲要》最重要的特点是瞄准了目前我国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力图突破难题,进行创新,《纲要》的出台主要立足于解决教育公平、教育质量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化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人类发展观念发生转变,过去是单向的、只强调经济发展,现在有学者归纳出社会发展观等于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善治,二是经济的发展,三是文化教育的发展,四是环境保护。
2、谈谈在你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具体体现《规划纲要》关于“育人为本”方针。
答:《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
育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我具体是这样来体现的:1.坚持德育为先。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从小树立了敬廉崇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理想信念。
2.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数学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一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业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人力资源多寡的重要指标。
人力资源的数量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2)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全面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 5.3年,提高到2009 年的9.5年。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10年提高到2009年的12.4 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我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983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虽然人口有13亿,但合格人才却远远不够。
(3)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4)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世界追赶”,首先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先发展,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未来十年教师的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业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答: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国际化的态势日趋显现,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争夺和占有国际人才资源。
能否拥有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和在竞争中的主动权。
因而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振兴民族看教育,振兴教育看教师,作为教育发展基础力量的中小学教师,要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面对新形势,作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应如何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质量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呢?下面是我有关这方面的几点思考:一、良好的师德是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品德高尚、修养颇深、审美情趣高雅的教师会影响到学生自觉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医治学生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方。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立足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要弘扬师德,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从古至今都这样,那么现代教师的为人师表,要以全新的视野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已,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要讲奉献,不求索取,甘当人梯,才能真正实现属于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当前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关键我们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质量更新教法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一言堂”“满堂灌”“地毯式轰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考分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些严重阻碍教育的发展;教学程序化,陈旧、刻板,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下面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呵欠连天,谈不上会收到什么效果,要改变此种现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努力创新,探索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方法,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XXX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XXX、XXX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发布。
该规划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研究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该规划共22章、70条,约字,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
它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该规划详细阐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
具体目标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该规划,中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该规划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_》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自2010年起,中国实施了为期十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一规划纲要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方向。
学习和解读这一规划纲要,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
根据纲要所述,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教育将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智力、体育、美育等多个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其次,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纲要提出要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强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助于改善教育体系的问题,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公平性。
除此之外,规划纲要还强调了教师的关键作用。
纲要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纲要提出要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搭建教师自我发展和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规划纲要还强调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纲要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纲要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教育结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层次人才。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长期
学习指导前言引领教师的职业生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为教师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活提出了方向。
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学习纲要提出的新理念、新任务、新体制和新举措,领会纲要精神和内涵。
本讲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教师可通过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第一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本讲的标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介绍的内容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但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了解我国教育的教育发展历程,还需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第三讲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上)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第二部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任务。
本讲座是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第四讲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下)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义务教育的发展任务;第二部分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
本讲座是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基础教育发展任务,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第五讲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这讲主要讨论的话题是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分别从政府、学校、老师、家长等不同方面谈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讲座中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了解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
第六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第二部分注重学思结合。
本讲座是对上述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第七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注重知行统一;第二部分:注重因材施教。
继续教育证书填写
2011年:
公共课:
高中:
1.《未来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高中新课程主题模块讲座
初中、小学:
1.《未来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
专业课:
高中:各学科专题模块研修
初中、小学:《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
幼儿:《幼儿音乐教育》《幼儿学术教育》
2012年:
培训内容科目:
高中《高中课堂教学问题模块研修》
初中《初中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幼儿:《幼儿园教学问题模块研修》
办学单位:
高中、初中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国教师教育网
2013年:
培训内容科目:
高中、初中教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办学单位:
高中、初中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国教师教育网
2014年:
培训内容科目:
按成绩册上科目填写。
办学单位:
高中、初中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国教师教育网
从2011年开始,成绩一律填写合格或不合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教师招聘笔试而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考察频率非常之高,所以大家一定重点把握。
重点把握细节。
一、工作方针内容(节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备考指导:对于工作方针大家必须熟记于心,而且对于每一个方针的地位必须重点记忆。
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育人为本,强大动力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
二、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内容(节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备考指导:对于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二者大家不要混淆,目标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学前教育内容(节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明确政府职责。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备考指导:国家现在比较注重学前教育,强调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认真领会《纲要》精神实质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解读 2014年6月
未来十年中国孩子享受什么样的教育
2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实施《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社 会发出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我 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 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总动员令。 ★温家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 2009年,我国2263所高等学校,西部12省区仅有 254所 • 2005年 高考本科录取率: 西部 22.57%,东部31.23 %; 研究生入学率: 西部 2.20%, 东部5.10%
• 复旦大学本地生源为63.1%, 浙江大学本地生源为67.5%, 中山大学本地生源为62.4%。
• 20世纪90年代,清华与北大录取学生中农村学生约占 20% ,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
3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 (2)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 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 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 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 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 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 4、推进依法治教 • 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 进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 5、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 6、加强组织领导 •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教 育系统党的建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的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
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第四项就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强国必先强教。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又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正人先正己,为师先为人。
岁月流逝,那些被后人记住的的教师,往往在于他们为人、为师的品格,坚守了自己,更赢得了学生无尽的尊重。
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师的为人更显重要,只有严格坚守职业的底线、道德的规范,才可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一生。
(2)、在提高师德的基础上,还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为师能力。
应试型老师培养不出素质型学生,教师要变传统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方式,努力塑造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才能造就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3)、最后还要求教师“为学广博”。
新时代的教师要由“教书匠”型向教研型、专家型转变,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好学求索的典范。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个性为基础,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从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适当指导、适时点拨、适时引导,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
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瓶颈就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表达英语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努力为他们创设语境和表达机会。
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口语教学,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一个只有几分钟的的FREE TALK,每个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小故事诗歌等题材,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进行表达训练,而且在无意中也为其他同学创设了一个英语环境。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学唱英文歌曲,观看原声影片,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在不断接触英语文化,受到更多的人文熏陶,培养更多的学习兴趣。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要落实减负首先是课堂环节,改变满堂灌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实效,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
比如在教学新单词的时候,我没有一味的让学生去死读硬背,而是采用各种记忆方法,提高了单词的趣味性。
在学习对话的时候,我让学生采取表演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或者自编对话。
对于课文中的语法学习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通过大量的例句练习,让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自己加以总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增强课堂效果。
其次是作业环节,如果课堂实效提高了,就没有必要布置过多的机械性抄写作业,只布置一些巩固性的训练,或者针对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查字典等,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最后是考试环节,我认为不能用一次成绩就否定了学生前面所有的努力,还应该和他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相结合,让那些很努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的孩子也有成就感。
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我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是可行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
包括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要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人天生就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等动物,因此,我们需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自始至终充满着“接受”与“亲历”的矛盾,而且,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自经历一番,必须向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必须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
但这不能作为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借口,就是接受间接知识,也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
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传授者、施与者的身份对待学生。
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教师要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
我们在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可以采用一些好方法。
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
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第四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
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
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 先自主探究,再由老师总结,老师只稍作引导,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另外还可以把新知融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玩中学,练习时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使学生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要学习的课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理解课文,熟悉句型,让他们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尤其是一些故事性的课文,设置问题可以产生悬念,让学生急于了解下文,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最后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复述课文。
在课堂上鼓励和启发学生提问,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好奇心的最有效途径。
要想提出问题,预习是关键。
只有的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并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对于那些需要深思熟虑才能解答的问题一定要给与表扬和奖励,逐步强化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通过不断的说练来强化,因此它的实践性很强。
在教学中我会把一些对话内容作为情景训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掌握,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一些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对话改编或者自编对话,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单词句型和语法。
尝试让学生表演一些经典的英语小话剧,举办英语歌曲会,英语猜谜会,英语诗歌故事会等。
鼓励他们在遇到外国友人的时候主动打招呼,练习口语,让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通过这些方式让那些课本上枯燥的语言变成生活实践中的一部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收获,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作为一名教师,我就从教师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内涵更加丰富且赋有新意。
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从品德、学术、技能、师表、奉献精神等方面加强师德修养。
根据师德内容,侧重以下几方面:树立服务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服务性的事业,学校教育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服务的好坏。
教师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服务者,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够健康和谐发展。
遵守社会公德。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人人都应该遵纪守法,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进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起到示范作用。
甘于无私奉献。
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所做贡献,教师只有担负起学校主人的责任,舍弃“小我”、融入“大我”、追求“忘我”,不为名利,不求索取,埋头苦干,讲究奉献,用爱去温暖、体贴学生,才能不愧教师这一职业。
确立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教师应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把本职工作和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
强化职业责任。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要自觉认真履行职责,自觉做到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未来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忘我工作。
严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
教师要有职业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认真学习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模范遵守职业纪律,虚心接受批评,善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错误,一言一行都起表率作用。
优化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反映了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一种无形驱动力,具有明显的示范性特征,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端正的工作作风,敢于求真的科学态度。
要发扬团结奋斗、互相协作、积极创新的精神。
提高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体现在教育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上,是评判教师是否胜任工作的重要标准。
教师的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的职业化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业务理论,精通教学内容,熟悉学生,而且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
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尽快的提高自己,最可行有效的方法就是参加教师培训。
教师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