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评价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代明相,为了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后人推崇。
诸葛亮辅佐刘备白手起家,建立蜀汉,又受刘备托孤,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在当政时期,大权在握,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病死在五丈原军中。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个人评价1武侯一伐最有可能成功先说武侯一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曹睿刚刚即位,诸葛亮命赵云出箕谷做疑兵吸引曹真大军,自己出祁山攻陇右,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广魏陇西坚守待援。
从地理位置来看,诸葛亮从汉中出兵,赵云走汉中北方的萁谷向东北方向进军,而诸葛亮则率大军向汉中西北部的祁山进军,目的很明确,诸葛亮一伐的第一任务不是拿下长安,而是截断陇右,也就是截断凉州和长安的联络,吃掉凉州,再东进要挟长安。
这样一来,坐拥凉州益州的季汉和拥有扬州交州半个荆州的孙吴,可以呈两面夹攻之势。
而且凉州产马,蜀汉组建骑兵,兵力更盛因此曹睿才御驾亲征坐镇长安,曹真去眉县截住赵云,张郃抵抗诸葛亮,凉州刺史徐邈也派人进攻南安此时的蜀军分为四部分,诸葛亮本部,顶住了上邽郭淮部同时扼住陈仓出口,街亭马谡部,把守陇山道出口街亭,赵云部和曹真对峙,剩下的蜀军,在进攻南安和陇西郡,对诸葛亮来说,只要能够截住曹魏援军,撑住一段时间,那么在南安和陇西两郡的蜀军就能够收复两郡,而这些兵员,不管是和诸葛亮本部汇合吃掉郭淮,还是支援街亭马谡部,诸葛亮截断凉州的意图就达成了诸葛亮的个人评价2魏国驰援部队的任务就是攻破诸葛亮的封锁线,有两条路可以走,一,陈仓道,水道很快,但是路窄,不适合大军团展开,而且陈仓道的出口就是和郭淮对峙的诸葛亮本部,而另一条路,就是马谡把守的陇山道,街亭。
只要马谡能够利用地势,坚守一段时间,让张郃大军无法通过,凉州就到手了,曹睿也只能撤退并加强长安防御。
但是,马谡是纸上谈兵也好,是为了争取击溃魏军而主动行险也罢,或者是单纯的蠢都不重要了,街亭丢了,张郃大军进入凉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二伐,起因是石亭之战陆逊杀败曹休,魏军不得已大举东进,关中空虚,走散关,攻陈仓,被郝昭坚守二十多日,曹真派费耀增援,在加上粮草问题,蜀军退兵三伐,陈式攻取武都阴平,诸葛亮牵制郭淮,安抚羌人退兵。
一个关于诸葛亮北伐的见解
当刘备失去荆州后,在汉中方向,基本情况是他攻不出去,魏也攻不进来。攻不出去可以用诸葛亮五出祁山五败为证据。魏攻不进来呢,没有证据。非要我提出证据的话,只能用诸葛亮死后,凭姜维这么个蠢材,自己找死还折腾了那么些年才灭亡来说话了。当时还没有诸葛亮五出祁山,刘备确无愧战略家,对攻不出去看得真准。只不过对攻不进来估计得保守了点,因为和魏建交失败,使者被曹丕杀了,形势使他不得不安全第一。不然他伐吴的兵力,该可以不止四万的。
本来这火候就够难掌握了,而更大的问题,蜀荆州方向对吴防守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就好象下棋,在那个角上,诸葛亮欠着一手棋,一直不能补上。这就不能不把帐算到刘备头上,怪刘备损失那四万兵了。四万不够,但多了四万总好些。欠着这一手棋的意义,就是当魏蜀拼上火形成绞缠战局时,吴参战更大可能是选择蜀作为攻击对象。所以,诸葛亮伐魏稍受挫马上退军,从来不打主力对决的仗。占了三郡只迁其人口入蜀,根本不守。如果派部队守,那就成消耗战了,诸葛亮没这本钱。请注意,诸葛亮伐魏是不动用汉中方面守卫部队的,所以每次失利,退回来就没事了,魏的追击根本不能动摇他构筑完善,早有准备的汉中防线。
荆州方向呢?刘备想争天下,就一定得占据到一块立足点,这就是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之地,军事要点。如果占不到荆州的一部分,即使只想守,那也是守不住的。从荆州方向攻益州,只需要数万兵,刘备自己就刚成功过。所以最后结
果只能是魏灭吴再从荆州方向出兵灭蜀,或吴灭蜀。至于是吴先灭魏再灭蜀还是先灭蜀再灭魏或被魏灭,那已经不是需要蜀首脑考虑的事了。总之对荆州方向蜀是守不住的,想求苟安一隅两面防守只能死得更快。若魏吴联手从汉中荆州两面灭蜀的话地利原因吴得利将比较大。因此,魏是不愿意和吴两家瓜分蜀的。如果情况反之,当时最强大的是吴,魏是老二,蜀早被吴灭了。
所以其实问题很简单,诸葛亮伐魏,是建立在对荆州方向不设防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抽出兵力来伐魏。对三国历史军事比我内行的人多了,可以算一算,荆州军团全军覆没,刘备伐吴四万兵几乎也是全军覆没,蜀国到诸葛亮手里大概还能剩下多少兵。南方叛乱不断,少数民族对蜀政府敌视反抗,各方向卫戍部队派出去后,诸葛亮还有兵力够伐魏吗?或者问得不客气点,诸葛亮手里还会有兵吗?
论诸葛亮军事才能
成教专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学生姓名林必良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指导老师XXX完成时间:2010年4月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1)一、诸葛亮简介 (2)二、小说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分析 (2)(一)草船借箭 (2)(二)借东风 (3)(三)空城计 (3)三、现实中诸葛亮的军政才能的分析 (4)(一)联吴抗曹 (4)(二)南征 (6)(三)北伐 (6)四、结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8)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林必良摘要: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美谈,然而,又有人认为诸葛亮其实军师才能平平,他擅长的是政治。
那么,到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是否真像小说那样神机妙算?本论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诸葛亮,军事才能,探讨分析。
一.诸葛亮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楷模,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形象…出山前,他躬耕南阳,韬光养晦,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之后,他初出茅庐,临危受命,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联吴抗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智取南郡,三气周瑜,定荆州,入川拒曹,智取成都,计定汉中,三分天下,辅蜀建国,接受托孤,安居平五路,治国有方,治军有法,南征平蛮,七擒七纵,造连弩,练八阵,北伐中原,首出祈山,智取三郡,计降姜维,空城退司马,二出祈山,斗阵辱仲达,陇上装神,造木牛流马,六出祈山,火烧上方谷,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他的传奇性故事千百年来受万人的传颂,是他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然而,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又引起部分人的怀疑,司马懿曾说诸葛亮“治戎为长,治军为短”,鲁迅也曾评价《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著名学者易中天也说过,“诸葛亮用兵谨慎,不敢行险,少用奇计,他的军事才能不如他的治国才能”。
丞相的叹息-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及人物形象
丞相的叹息——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及人物形象夜深了,蜀军大营中仍亮着一盏灯,火光灼灼,似不灭的信念,也映亮了丞相略带苍白的脸颊。
诸葛亮望着火光,发出了一声叹息,这火焰多像年轻时的自己啊,光芒万丈,即使在隆中躬耕陇亩,也难以掩其才气与豪情;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注定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印记。
初出茅庐,一把冲天大火烧的曹魏大将夏侯惇、于禁抱头鼠窜;赤壁之战,漫天的火光席卷了铁锁连成的战船,也将曹操称霸之梦付之一炬;一年前,又是这把火,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藤甲兵团,平息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
如今战火又将烧向中原大地。
后方已定,他将亲率大军北伐,临行诸葛亮呈上《出师表》,对后主谆谆告诫,并慨然表示:“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禳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他没有想到,十年后,自己终将陨落在秋风萧瑟中的五丈原,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喟叹。
《三国演义》小说对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描述得出神入化,然而一次次北伐的失利,如同对其北伐的战略意图,一样令人费解。
时至今日,不少学者仍对诸葛亮产生质疑,甚至否定其军事能力,引自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诸葛亮的评语——“亮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来作为定论。
是否汉朝气数已尽,非人力可以回天?为何明知不可为,却要矢志不渝?我用最简单的对比方法,简单分析一下丞相北伐的形势和战略意图。
从两国实力对比看,魏国拥有十州之地,其版图占了大半个中国,而蜀国只有一州之地;在已登记在册的人口中,魏有五百多万人以上,蜀国只有一百万不到;魏国总兵力近五十多万人,蜀军只有十万多。
两国综合实力悬殊显而易见。
这也是诸葛亮难以实现其战略意图的最主要原因。
我认为北伐的动机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蜀国内部不够稳定,需要将矛头一致对外稳定君心民心;另一方面,魏国强大,蜀国弱小,如果长期相持下去,双方的差距不断扩大,诸葛亮担心在自己身后,蜀国无人能承担抗魏的大任,早晚会让其吞并,抗曹灭魏都只能在自己的任上进行。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评价800字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评价800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极富智慧、谋略和胆识的人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广受赞誉。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一、卓越的谋略家诸葛亮以谋略著称,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迅速找到最佳的策略。
无论是草船借箭、空城计,还是七擒孟获、智取汉中,都展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策略。
在危难之中,他能够冷静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忠诚的辅臣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扶持是显而易见的。
他始终把刘备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地为其谋划。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承担了辅佐后主刘禅的重任,对国家大事尽心尽力,丝毫不懈怠。
他的忠诚和付出为蜀汉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知人善任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和经验。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和特点,并根据其优点分配任务。
例如,他重用关羽、张飞等猛将,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又如,他发掘并重用姜维、马谡等人才,为蜀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继者。
四、卓越的政治家诸葛亮不仅在军事谋略上有着过人之处,他在政治治理上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农业,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蜀汉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外交家诸葛亮以机智、敏锐的外交手腕著称。
他多次出使魏、吴等国,与各方进行外交谈判,成功化解了许多危机。
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为蜀汉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然而,人无完人,诸葛亮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例如在对待马谡的问题上,他没有听取刘备的意见,对马谡委以重任,最终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他在处理与魏延的关系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谋略和胆识的人物。
他的忠诚、付出和才能为蜀汉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他的形象是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章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章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曹操在官渡之战战胜袁绍,统一了北方,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而在南方,刘备在荆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崛起于乱世之中。
而在这两位巨头之间,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本文将介绍三国演义第七十六章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剖析其战略意义。
1. 背景介绍三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为三个政治势力:魏、蜀、吴。
国力方面,魏最强,其次是吴,蜀最弱。
而在这三个政治势力中,蜀的政治文化水平最高,其文化数一直居于三国之首。
而诸葛亮则是蜀汉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之一。
2. 南征与北伐诸葛亮分别进行了南征与北伐。
南征主要是指对东吴的征讨,旨在削弱东吴的实力,扩大蜀汉的势力范围。
诸葛亮的南征是五次中,第一、二次均失败,第三次以赤壁之战胜利告终,第四次放弃,第五次在前往时因病去世未能实现。
北伐指对魏国的进攻。
诸葛亮分别进行了七次北伐。
他首次出征时,攻取了汉中,与魏国形成了长期的战线。
北伐的次数多,时间长,失败多。
但第七次北伐成为三国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曹魏方面派出了大将夏侯霸率领十五万兵马。
然而,诸葛亮最终因病去世,北伐失败。
3. 战略意义南征与北伐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战争,也是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点。
南征卓有成效,为蜀汉开辟了南方战线;而在北伐方面,虽然战果不显,但增强了蜀汉的影响力。
同时,北伐也削弱了曹魏的实力,为蜀汉的存续创造了时机。
在三国演义中,南征与北伐也成为了诸葛亮的代表行动,体现出了诸葛亮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4. 结论可以说,南征与北伐为三国时期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它们不仅是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而且是对中国文化智慧的注脚。
而诸葛亮和其代表的政治文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因素,值得我们反复地探究和思考。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章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章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章,描写了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
此章节,不仅
展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揭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下文
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南征之计
南征之前,曹魏和东吴已经共同进攻了蜀汉。
诸葛亮知道时机对他
们不利,于是决定采用“兵不厌诈”的策略。
他虚张声势,制造出五次
出兵的假象。
这不仅让曹魏和东吴不敢轻举妄动,更使得他们的士气
大降,疲于奔命。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借机突然南征,震慑了东吴,最终取得了胜利。
可见,诸葛亮的智谋和谋略运用功力已经到了相当
高的地步。
二、北伐之谋
北伐是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团结民族,除掉群雄,才会实施的战略。
在这个战略中,他采用了多种手段。
首先,他精心组织军队,重
视士兵训练和士气的提升。
其次,他善于借力,建立了多个联盟,加
强了统一战线,提高了战斗力。
同时,诸葛亮不断向北方扩张,以便
在夺取天下时更具优势。
三、人格魅力
除了出色的战略和军事才能外,诸葛亮还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人格
魅力。
他有礼貌、有修养,待人友善,诚信守信。
他知道如何去影响
和说服别人,以践行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正是这些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并历久弥新。
总结:
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物之一。
他的政治才能,战略眼光,人格魅力,无愧于“臣器立国”之美誉。
南征和北伐两次军事活动结合其人才之大,进一步彰显了他的卓越才能。
诸葛亮北伐的读后感
诸葛亮北伐的读后感读完诸葛亮北伐这段历史,那感觉就像是看一场明知艰难却偏要硬刚的大戏啊。
诸葛亮那可是智慧的化身,他为啥要北伐呢?我感觉他就像一个背负着巨大使命的孤勇者。
刘备托孤之后,他看着蜀汉那点地盘,心里肯定想:“咱不能就这么干等着被曹魏给吞并咯。
”于是,他就挑起了北伐的重担。
北伐这事儿可不容易啊。
就好比一个小团队要去挑战行业巨头。
诸葛亮每次出征,那都是精心谋划。
他的那些计谋,什么空城计、草船借箭之类的,那是相当厉害。
但北伐可不是光靠计谋就能成的。
你想啊,曹魏那也是兵强马壮,地大物博的。
诸葛亮带着蜀军,翻山越岭地去攻打人家,就像小蚂蚁去挑战大象一样。
不过诸葛亮可不管这些,他就一门心思地往前冲。
他的那种执着啊,真的是让人既敬佩又有点心疼。
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也都特别听他的话,跟着他一次又一次地北伐。
这就像是一个有魅力的老大,带着一群忠诚的小弟,朝着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奋斗。
可是呢,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每次北伐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不是粮草供应不上,就是被敌人识破了计谋。
我就想啊,诸葛亮心里肯定特别憋屈。
就像你考试的时候,复习得特别好,结果老是因为一些意外的小状况考砸了。
但从另一方面看,诸葛亮北伐虽然没成功,但他这股子劲儿却让蜀汉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让大家看到了一种信念的力量,就是哪怕希望渺茫,也要去努力争取。
而且他的智慧和忠诚,也成了后世敬仰的典范。
这就好比一场比赛,虽然最后没赢,但是他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高超技艺,却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
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就像是一场壮烈的追梦之旅。
他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大梦,但他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切,都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里闪闪发光的宝藏。
我想,要是能穿越回那个时代,我肯定得给诸葛亮递上一碗热汤,然后跟他说:“诸葛先生,您可太牛了,不管结果咋样,您这精神就值得点赞!”。
怎么客观的去评价诸葛亮
怎么客观的去评价诸葛亮(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怎么客观的去评价诸葛亮怎么客观的去评价诸葛亮在三国当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是针尖对麦芒的死对头,他们二人各自效忠一方阵营,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
总评诸葛亮的一生
总评诸葛亮的一生上一讲我们只讲到诸葛亮的死去,由于篇幅的关系,还没有对诸葛亮的一生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我的三国英雄传的最后一个系列了,为何把他们放在最后来写,是因为自己很仰慕他们,又顾忌自己驾驭不了他们,所以总要思虑了再三,考察了再三,才能去下笔。
这是对那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现在我们社会对历史所做的伤害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本着还原历史的职责去写历史,这才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我闲话少说。
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诸葛亮的一生进行评价,先接着上一讲来说说诸葛亮死后的一些事以及一些历史人物对诸葛亮的评价,再谈谈诸葛亮的一些性格,最后再谈谈他所为之努力的那个北伐的梦想的利弊。
诸葛亮临死时,他从诸葛瑾那里接过来的养子诸葛乔已在第二次北伐时光荣牺牲,而他真正的儿子诸葛瞻才仅仅八岁而已。
诸葛亮的一生太钟情于事业,对男女的情情爱爱似乎不太感兴趣。
他穷尽了大半生的努力都是在为刘备去打造一个美好的江山事业,但却忽略了自己的家庭。
很多人说诸葛亮娶了丑妻黄月华,是因为诸葛亮不看中长相,而看中其的家庭势力以及其的才能的缘故,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这么说,是因为诸葛亮对男欢女爱这事不太感兴趣,所以对配偶的相貌要求不高,只要她有利于他的事业就行。
这就是政治婚姻的意义之所在。
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为何诸葛亮娶了黄月英之后,就一直没有怀过孕的原因,更多的原因在于诸葛亮是个工作狂,而他对于他的家庭所顾忌的方面实在太少了,更不用说能有多少的机会和黄月英在谈情说爱了。
从这也可以看出,黄月英还真是好妻子,老公娶了你,把你撂在家里,但你却不在乎,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你的老公,履行着自己应有的职责。
所以从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黄月英为何一直没有怀孕,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做的房事有可能实在太少了。
以古代观念来说诸葛亮是晚年得子可谓是喜出望外,另外对这孩子也是特别的爱护。
也难怪他会在临死前特地召来自己这位八岁的儿子,好好地嘱咐一番:“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北伐战略之可行性分析
诸葛亮北伐战略之可行性分析一、准确地说,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有两个。
诸葛亮的第一个北伐战略见之于“隆中对”,概括起来就是:跨有荆益,联合孙权,待天下有变,分兵从荆、益二州北伐。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形势的变化并不如人意。
蜀汉的发展过了颠峰期之后,接连遭受挫折,先是关羽毁败,荆州被孙权袭占,接着刘备兵败夷陵,元气大伤。
而魏国经曹丕、曹睿父子的统治,政局稳定,国力日盛。
此时,实施“隆中对”北伐战略的两个必要条件:跨有荆益和天下有变,都已经失去了。
(事实上,诸葛亮的“隆中对”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战略根本不可能完全实现,这里不展开来说,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自相矛盾的“隆中对”》)形势的变化,迫使诸葛亮放弃原以为完美无缺的“隆中对”战略,继而采取“先占陇右,后取关中,联吴制魏”的新战略。
这是诸葛亮的第二个北伐战略,也是诸葛亮一生中五次北伐的指导思想。
二、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直取关中?理由详见:驳魏延“子午谷奇谋”(上)驳魏延“子午谷奇谋”(下)三、“先占陇右,后取关中”是当时形势下最稳妥的切合实际的北伐战略。
(1) 攻取陇右的意义第一、陇右地区民俗劲悍,畜牧业发达,盛产战马。
蜀汉攻占陇右,可以获得大批强兵猛将,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这对于将来蜀军进入关中,同曹魏主力决战,无疑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陇右是个很大的产粮区,若蜀汉占有陇右,便可解决粮食这个大难题,支持长期战争。
第三、陇右地区主要为高原山地地形,险要的陇山山脉,把它和关中隔断,这种地形有利于蜀军发挥山地战的特长,不利于魏国骑兵作战。
第四、陇右地区地势高,蜀军占有陇右,可进一步保障汉中的安全,也可居高临下,进攻关中。
而魏军从关中仰攻陇右则比较困难。
第五、从汉中攻打关中,要走千里栈道,运兵运粮极为困难。
而从陇右进攻关中,水路则有渭水顺流而下,陆路则有关陇古道。
若不先取陇右,而是直接进攻关中,则不但关东有魏军,陇右和雍州北部亦有魏军,如此则陷入多面作战,极为不利。
后人是怎么评价三国里的诸葛亮的
后人是怎么评价三国里的诸葛亮的诸葛亮年少成名,作为蜀国的至关重要的人物。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这场战争的前敌指挥本来应该是军事主管李严,但李严已经被诸葛亮完全排除出权力中心依旧待在永安,南征成为了诸葛亮和马谡的舞台。
不到半年的时间,诸葛亮用一场胜利镇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从此确立了对蜀汉军队的绝对领导,至此诸葛亮军政大权独揽一身,成为了蜀汉最高权力的掌控者。
亲贤臣,远小人“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刘备刚刚去世的时候,蜀汉还没从战争中恢复元气,但在不到三年,丞相通过南征树立了个人威望,同时成功为战争制造了舆论氛围。
南征时掠夺的大量战略物资,加上战时经济政策,蜀汉战争机器终于开动了。
诸葛亮把北伐写进蜀汉立国纲领,成为历代权臣北伐的开端。
丞相临行前留下《出师表》,里面有几句耐人寻味的话:“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郭攸之——南阳人费祎——江夏人向宠——襄阳人原来都是荆州人诸葛亮的评价2可见在北伐之前,荆州派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完全胜利。
不过“先帝知臣谨慎”,丞相依然不忘对少帝刘禅谆谆教诲,耳提面命,告诫刘禅亲近这些生在荆州的“贤臣”,不知道小人是否都出生在益州?北伐中原227年,诸葛亮进军汉中,检阅三军,同时制定战役计划,确定北伐的主攻方向。
名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魏延赌的是魏国对蜀汉没有警戒,一旦偷袭长安得手,整个关中和陇西唾手可得。
关中粮仓加上四川天府之国,蜀汉一下子便拥有了正面抗衡曹魏的实力,一千多年后,林彪采取了类似的办法攻占锦州,拿下东北三省。
更为重要的是,刘备汉中称王以来,魏延已经担任汉中太守十年有余。
子午谷奇谋的基础是长达他十年的前敌观察和情报活动。
对于诸葛亮的经典评价有哪儿些
对于诸葛亮的经典评价有哪儿些首先啊,我们要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啊,我们要客观的分析他的各方面能力,再进行各方面的总结。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刘备死后,四十三岁的诸葛亮,成为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
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
实事求是,不搞虚的。
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
又怕他,又爱他。
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
为什么没有抱怨呢?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诸葛亮身为丞相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执法上,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
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
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怎么去评价诸葛亮这个人
怎么去评价诸葛亮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这个人足智多谋,是智慧的代表,那他在被人眼里是怎么样的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个人评价1从准备上讲,一伐和五伐是最充分的,一伐的失败源于马谡的战术失误,而五伐的失败,源于诸葛亮大限已到。
二三四都是局部战争,并不会影响局势。
诸葛亮的目的一直是攻取雍凉,再蚕食曹魏,相比来说,一伐基本已经实现了攻取凉州的目标,而五伐则还处于僵持阶段至于姜维,他出兵的时机都很好,魏国不是有内忧就是有外患,但是同时也拖垮了蜀国国力,内政不行出兵属于饮鸩止渴,他虽然成功的转移了内部矛盾,但是在不断的战争中缺乏内政人才的蜀汉不管是发奋进取还是偏安一隅,都很难拖的过曹魏。
相比诸葛亮时期,姜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顾国力,诸葛亮北伐虽然有粮尽退兵,主要是蜀道转运艰难,基本不影响百姓生活和国内生产,到姜维北伐,民有菜色。
但是姜维北伐相比诸葛亮,从西城子午谷线推到金城芒水线,多次大败曹爽王经,把魏国卡在秦岭一线。
谢邀,我对战争没什么大局观,所以不便高谈阔论,只是从自己看过的三国演义小说中感觉吧,到后期的他们两个都是在想强行改变战局,魏国在当时是最强的,如果三国都休养生息好了,对魏国最有力蜀国讲白了没有诸葛亮,基本上都是一群废物,别说五虎将什么的很厉害,他们只是将军,带军队正面干还行,论谋略,他们太不够格了,就像诸葛亮收姜维那样,打战军师的能力远比武将的能力重要,蜀国没什么人才,他们只是在赌,赌他们有生之年平定天下,毕竟时间不等人啊,没了他们两个,还能指望剩下的那些人能平定天下逆天而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之举诸葛亮的个人评价2必须提一下当了十二年挂名皇帝,已经27岁的刘禅。
他对诸葛亮这么多年把他当小孩子一样,越俎代庖的行为当然有所不满,拒绝为诸葛亮立庙,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否定诸葛亮对自己没好处,所以他一方面接受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给蒋琬加封为大将军、益州刺史、录尚书事,另一方面他宣布永远撤销丞相这一职位,也没有授予蒋琬开府的权利,自摄国事。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失败?朱德对诸葛亮的这三次评价,直击要害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失败?朱德对诸葛亮的这三次评价,直击要害一、诸葛亮为啥要北伐?所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那么如何读史?自然也就成了关键。
比如对诸葛亮北伐失败(六出祁山)该如何理解?第一个要破解的便是,诸葛亮为啥要铆足劲北伐,以至于为此不惜累死在五丈原?其实在他的《出师表》中就有答案: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概括说来,诸葛亮北伐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情,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
所以,诸葛亮是非常实诚和真实的,他并没有刻意拔高自我,一切都放在了桌面上,并告知天下。
至于后来许多人,解释、分析诸葛亮北伐的诸多理由,无非是一种引申,或说是为了崇敬或贬低诸葛亮,而硬把许多东西,塞给了诸葛亮——反正诸葛武侯已去,他再也不能说话反驳了!但不论怎样,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是一种必然!这点恐怕没人否认。
既是必然,那么这种必然性,是否起到了作用或说其意义何在?这就是第二个要破解的问题。
二、诸葛亮北伐的意义和作用何在?这个问题,才属于“后来者”要研究和分析的问题。
而不是纠结诸葛亮为何北伐,来拔高或否决诸葛亮,毕竟这已经成了一个现象,甚至都出现了诸葛亮北伐是为了“篡权”的论调。
如今主流的意见是:综合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诸葛亮北伐的最大作用或意义,就是延缓了蜀汉灭亡,而非加速!其实看下三国时期的地图就明白了,曹魏雄踞北方,虽说当时是天下三分,但曹魏却是“有之其二”。
意思就是说,从地盘和人口来言,东吴和蜀汉加起来,都比不过曹魏。
诸葛亮想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显然就只能是“乱中取胜”,把局面导入乱局,而不是三家你好我好的发展,不然就凭蜀汉那小身板,如何能发展得过曹魏?故而诸葛亮趁曹丕去世,发起第一次北伐(一出祁山),去欺负曹叡,也就顺理成章了。
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北伐,起到了这种作用。
正是由于诸葛亮不断北伐,导致了司马懿的崛起。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是否应该北伐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
因为刘备的仁义得到了天下人赞叹拥戴,经白帝城托孤一事给诸葛亮留下了巨大的压力。
诸葛亮若负之,天下人的谴责。
那时候诸葛亮已经年近半百,他也等不到后主有个聪明儿子可以继承大业,他再尽心辅佐完成统一中原的愿望。
所以这样一一分析来,那时候的诸葛亮心情一定非常灰暗,他已然看到蜀国败亡的必然结局,他知道先帝托付遗愿是难以完成的。
这与他自比管仲乐毅的抱负相去甚远。
更可怕的是,他甚至也能看到自己身败名裂的下场。
此时他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北伐,就算自己死在战场,也是一位忠于汉朝的大臣,那是他在刘备死后维护自身地位和荣誉的最佳方法。
由此,便有许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纯属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蜀汉利益的做法。
但如果诸葛亮不发动北伐此时的蜀汉必将坐以待毙,人人自危,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北伐失败更严重。
策略是否有误一直以来,有不少人质疑诸葛亮的北伐策略,其中讨论最集中的就是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甚至有不少人臆断,如果诸葛亮肯听从此计,则历史将会改变。
其实,现代已经很难考据诸葛亮当时的心态了,也难以论证“子午谷奇谋”是否能够成功实施。
不过,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从中可以隐约看到,也许诸葛亮奇兵不出子午谷而向祁山,只是一种战略选择罢了。
当时诸葛亮对伐魏在战略方向上有两个选择:一是取陇右(雍州西部,凉州南部),二是攻关中长安等地。
魏延主张袭击长安取关中(子午谷之计),诸葛亮主张出祁山取陇右。
为什么诸葛亮不选择关中而选择陇西呢?魏延以及后世部分人的看法是,诸葛亮过于保守,不敢兵行险着。
其实不然,蜀汉国力弱小,兵民盖中原九分之一,不可能具备一口吃掉关中的条件,即使初战攻克长安,作为重要的西部屏障,曹魏必以倾国之兵争夺。
而关中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必然形成拉锯战,双方兵力悬殊异常,蜀军又粮运险远,难以抗衡。
诸葛亮在陇右尚且总是粮尽而退,假如固守长安,而魏军切断斜谷道等地,那么蜀汉军队的后勤补给都会出现问题,更不用说在关中平原之上以区区蜀汉步兵让曹魏精锐骑兵相对抗了。
【自我评价】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范文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范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代明相,为了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后人推崇。
诸葛亮辅佐刘备白手起家,建立蜀汉,又受刘备托孤,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在当政时期,大权在握,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病死在五丈原军中。
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个人评价1武侯一伐最有可能成功先说武侯一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曹睿刚刚即位,诸葛亮命赵云出箕谷做疑兵吸引曹真大军,自己出祁山攻陇右,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广魏陇西坚守待援。
从地理位置来看,诸葛亮从汉中出兵,赵云走汉中北方的萁谷向东北方向进军,而诸葛亮则率大军向汉中西北部的祁山进军,目的很明确,诸葛亮一伐的第一任务不是拿下长安,而是截断陇右,也就是截断凉州和长安的联络,吃掉凉州,再东进要挟长安。
这样一来,坐拥凉州益州的季汉和拥有扬州交州半个荆州的孙吴,可以呈两面夹攻之势。
而且凉州产马,蜀汉组建骑兵,兵力更盛因此曹睿才御驾亲征坐镇长安,曹真去眉县截住赵云,张A抵抗诸葛亮,凉州刺史徐邈也派人进攻南安此时的蜀军分为四部分,诸葛亮本部,顶住了上郭淮部同时扼住陈仓出口,街亭马谡部,把守陇山道出口街亭,赵云部和曹真对峙,剩下的蜀军,在进攻南安和陇西郡,对诸葛亮来说,只要能够截住曹魏援军,撑住一段时间,那么在南安和陇西两郡的蜀军就能够收复两郡,而这些兵员,不管是和诸葛亮本部汇合吃掉郭淮,还是支援街亭马谡部,诸葛亮截断凉州的意图就达成了诸葛亮的个人评价2魏国驰援部队的任务就是攻破诸葛亮的封锁线,有两条路可以走,一,陈仓道,水道很快,但是路窄,不适合大军团展开,而且陈仓道的出口就是和郭淮对峙的诸葛亮本部,而另一条路,就是马谡把守的陇山道,街亭。
只要马谡能够利用地势,坚守一段时间,让张A大军无法通过,凉州就到手了,曹睿也只能撤退并加强长安防御。
但是,马谡是纸上谈兵也好,是为了争取击溃魏军而主动行险也罢,或者是单纯的蠢都不重要了,街亭丢了,张A大军进入凉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二伐,起因是石亭之战陆逊杀败曹休,魏军不得已大举东进,关中空虚,走散关,攻陈仓,被郝昭坚守二十多日,曹真派费耀增援,在加上粮草问题,蜀军退兵三伐,陈式攻取武都阴平,诸葛亮牵制郭淮,安抚羌人退兵。
诸葛亮北伐,读后感
诸葛亮北伐,读后感
(中英文版)
The Northward Campaign of Zhuge Liang: A Reflection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Zhuge Liang"s northward campaign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ha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诸葛亮的北伐,虽然多次遭遇挫折,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Despite facing setbacks time and time again, Zhuge Liang"s northward campaign demonstrated his resilience and perseverance.
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军事行动,还注重治理民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During the campaign, Zhuge Liang not only focused on military actions but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he governance of the people"s lives, improving their living standards.
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他的统一大业,但他的精神品质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五伐中原尽忠贞读后感50字
五伐中原尽忠贞读后感50字
案例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故事,我感到非常的感慨,有了一点这样的想法。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是最厉害的武将,他非常的有计谋,非常的有谋划,当时他动员了蜀汉国家的全国的军队去攻打曹魏,明知道打不过我一定要去打,这种精神值得人欣赏也值得人赞扬。
案例二:
北伐中原是诸葛亮毕生以来的军事策略,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
北伐中原开始于蜀后主刘禅时期,诸葛亮为实现蜀汉一统天下、匡正汉室的目标,与司马懿和曹魏集团展开殊死斗争,《三国演义》中记载北伐中原先后七次,诸葛亮也在北伐途中结束了生命,可见诸葛亮对北伐事业的坚定和对蜀汉王室的忠诚。
案例三:
诸葛亮攻打中原。
杜甫在诗中曾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女英雄泪满襟。
很多人都对诸葛亮都无限崇拜。
杜甫也一样。
我则另有看法。
一个人做事对不对要看你做事的目的,他打中原为谁。
他为恢复汉室,而不是
为老百姓,当时中原百姓生活已经安定。
不需要诸葛亮来救。
这样发动战争就是扰乱天下,天下也不是说一定要是刘家的,诸葛亮就是来祸害四川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 在 的四川 南部 和 云南 、 贵州 一带 区域 , 古 称南 中 , 居住着 僚 、 、 羌 及叟 等少 数 民族 , 濮 青 他们 的首 领称 “ 帅 ” 夷 。另 外 , 有从 内地 迁 来 南 中 的 还
如 此乐 观地 设想 , 是有 历史 根据 的 , 因为 汉高 祖刘 邦 就是 以益 州和 汉 中为根 据地 , 明修 栈道 , 暗渡 陈 仓, 进入 关 中消灭 三秦 王 , 最后 打败 项羽 而统 一全 国的 , 何况 刘 备又 多一 个荆 州 , 消灭 曹 魏实 现 更 对 统 一 , 比较 有 把 握 的。但 由 于 关 羽 的 “ 意 失 是 大 荆 州 ” 使诸 葛亮 两 路 出军 北 伐 的战 略 部署 落空 。 ,
建、 百废 待兴 、 敌在北 、 强 虎视 眈眈 的客观 形 势 , 执
是 否 留有 官 、 ; 葛 亮 撤 兵 之后 , 方 是 否 不敢 兵 诸 南
复 反 ; 了之后 , 怎样平 定 的 。对北伐 的意见分 反 是 歧, 主要表 现 在 北伐 是 成 功 和 失 败 的 问 题 上 。如
题 了。
上将 , 将荆 州之军 以向宛洛 , 将军 身率 益州 之众 , 出 于秦川 , 姓孰敢不箪 食壶浆 以迎将 军者乎 ?诚如 百 是, 则霸业 可成 , 室 可兴 矣 。 ‘三 ‘志’ 葛 传 汉 ” 卷 五蜀 诸 亮 ’ 按 诸 葛亮 当 时 的判 断 , 备 只 要按 他 提 出 的 战略 刘 去 办 , 室可 兴 , 汉 国家 就能 实现 统一 。诸 葛亮 所 以
对诸 葛亮 南征 北伐 的评价
朱 绍 侯
( 河南 大学 出版 社 , 南 开封 4 5 0 ) 河 7 0 1
摘要 : 南征 胜利后 , 葛亮并 没有 在 南 中 留有 官 兵 , 在撤 兵前 对 南 中的 原 有 机 构如 康 降都 诸 但
督 和 南 中四郡 作 了调 整 , 事 也 作 了适 "安 排 , 人 3 - 即把 南 中管理 权 委 托 给 南 中大姓 和 少数 民族 首 领 。 以后 南中 出现 几 次叛乱 , 是 由康 降都 督 和 各 郡 郡 守 平定 的 , 有 酿 成 大患 , 以诸 葛 亮 北 都 没 所
北伐 中 , 葛亮 指挥若 定 , 诸 潇洒 自如 , 十倍 于蜀 的魏 军 , 狼 狈 不 堪 处 处被 动 , 这 个 角度 说 诸 葛 却 从
亮 北伐是 成 功 的。
关 键词 : 中; 降都督 ; 山 ; 南 康 祁 陇右 ; 以攻为 守 中图分 类 号 : 2 6 2 K 3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6 2 (0 1 0 0 2 0 10 3 0 2 1 ) 3— 0 2— 4 严重 的是 , 关羽 失去荆 州 被杀 之后 , 在 刘备 一 意要 为关 羽报 仇 , 在他 即皇 帝位 仅 3个月 之时 , 章武 于
抚 夷 越 , 结好 孙权 , 外 内修政 理 , 天下有 变 , 则命 一
击 , 国 之 精 锐 , 于 夷 陵 ” 卷 。从 此 蜀 汉 再 “ 尽 无 力 与东吴 抗衡 , 处 于两 面受敌 的艰 险 困境 , 并 所 幸 在刘 备死 后 , 葛 亮很 快 就 与东 吴 恢 复 了联 盟 诸 关系 , 使局 势稳 定 下来 。在 经 过短 期 的休 养 生 息 的恢 复工作 之 后 , 葛 亮 就 考 虑南 征 与 北 伐 的 问 诸
一
何 正 确地评 价 诸 葛亮 的南 征 与 北 伐 , 历 史 学 界 是
应 该认 真对 待 的 问题 。
诸 葛亮 在 《 庐 对 》 草 中提 到在 “ 有 荆 益 ” 跨 之
后 , “ 抚 夷 越 ” 出兵 北 伐 问 题 都 是 很 乐 观 对 南 和 的 。他说 : 若 跨有 荆 益 , 其 岩 阻 , 和 诸 戎 , “ 保 西 南
意率 4万 大 军 东 伐 孙 吴 , 果 在 犹 亭 ( 北 宜 都 结 湖 长 江东 岸 ) 中 了陆逊 火 攻 之 计 , 其 4 , 破 0余 营 , 汉
军 土崩 瓦解 , 后损 失数 万人 。刘 备夜 遁 , 前 逃人 白 帝城( 四川奉 节 县东 ) “ 舟 船 、 械 、 步 军 资 , ,其 器 水 时 略 尽 ’。 卷 吴 陆 传 ’ 五 志’ 逊 ”。 蜀 汉 受 到 沉 重 打 ‘
第3 l卷 第 3期 南都 学坛 ( 文 社会科 学学报 ) 人 V 13 o3 o. 1N . 2011年 5月 A ae i F rm o ad (ora o eH maie n oi cec s Ma. 2 1 cd m c ou f n u Jun l fh u nt s dSca S i e ) N t i a l n y 0 1
伐 时 , 方基 本是 稳 定的 , 后 并得 到 南 中人 力 、 力的 支援 。对 于 北伐 的成 败 , 物 应从 两方 面看待 。从
诸 葛 亮北伐没 有 达到 “ 兴汉 室 , 于 旧都 ” 目的看 , 以说 是 失败 了, 诸 葛 亮北 伐 , 复 还 的 可 但 实际是 以
攻为守, 以弱 小 的蜀 汉抗 击强 大的 曹魏 , 战 争 引向境 外 , 国 内政 治 、 济得 到 平衡 的发展 。在 把 使 经
然 而仅 是失 去荆 州 , 蜀汉 的影 响不算 很 大 , 为 对 更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 1 — 3— 5
汉人 豪强 大族 , 他 们 已少 数 民族 化 , 所 谓 “ 但 即 南 中大姓 ” O他 们 拥 有 部 族 武 装 , 政 治 、 济 、 在 经 军
南 征与 北伐 , 在诸 葛亮 的政 治 生 活 中 占有 重 要 地位 , 史 学界 对 此 却 意 是 在 南 征 胜 利 后 , 葛 亮 在 南 中 诸
二 年 (2 2 1年 ) 月 , 听群 臣 劝 阻 , 顾 蜀 国初 七 不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