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获奖教案4.2气温和降水2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教案(表格式)第四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气温与降水测定及变化, 绘制并判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新课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71-77页,内容包括“气温”和“降水”两部分,是气候的基本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章节中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教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通过描述气温、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的用处,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在学习上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是该阶段的学习障碍。

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能力。

学生对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学习气温与降水的测定及变化,增强对地理区域的认知。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气温与降水的测定,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运用气温与降水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人与环境协调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温的测定与变化。

(2)降水的定义与测定。

2、教学难点: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图示分析法。

课前准备温度计、量杯、2023年陵水县气温与降水数据、陵水县暴雨图片、PPT。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央视天气预报。

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应用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各组提出自己的的疑问,进行组间互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从图4-6上知道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
3、等温线的判读:走向——东西——纬线;疏密——气温变化大小(年较差);凸向——向高纬凸,该点气温高,向低纬凸该点气温低
2、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3、结合等高线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是等温线?
4、读图4-6你能发现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气候的最主要
的因素是气温
和降水。要求
学生从教才上
找到相关的论
据通过度教材
材料让学生感
知自然景观和
气温密切联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4、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度数的变化—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1、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有哪些地区?
2、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3、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句话对么,为什么?
4、如何判读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补充等温线的概念,通过图找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的分布北半球弯曲,南半球平直的原因和海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课题
气温和降水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联系等高线,分析图像、寻找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利用生活感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明白气温的测定方式及气温的转变。

二、明白得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散布图并能总结避世界气温的散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一、世界年平均气温的散布。

二、“等温线散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照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域、热带沙漠地域、南极地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依照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缘故造成了这些地域的景观不同?(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转变规律呢?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这一部份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转变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图文资料及P7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如何测定出来的呢?(3)别离读出图4-8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如何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二、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讨:【探讨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此刻什么时刻吗?【探讨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此刻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散布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P7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回忆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2)哪一块大陆最酷热?哪一块大陆最严寒?除南极洲外严寒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个?(3)咱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4)观看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转变规律?(5)观看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形,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看在亚洲陆地上显现庞大拐弯的地址是什么地形区?(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什么缘故?二、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讨:【探讨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有什么规律?【探讨结论】(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慢慢降低。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3——4.2气温和降水(2)教学设计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3——4.2气温和降水(2)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降水形成的条件及降水类型,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让学生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学生能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难点:根据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分析气候特点。

【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主要是降水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形成的条件及降水类型,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能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候特点。

学生齐读。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阅读课本74-77页图文资料,在课本上划出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2.找出并记住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3.空气运动时,温度会下降。

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

4.在课本上划出并理解三种降水类型形成的原因。

5.(补充:记在课本74页)对流雨多发生在赤道地区;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

6.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单位是。

7. 读图4—14,完成以下问题并抄在课本75页: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纬线)附近,最湿润的大洲是,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

我们生活的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之间。

8.读图4—14,完成以下问题并抄在课本75页: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2)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内陆降水;(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绘图、读图、析图的能力。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3.学生表现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和互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以一组2016年武汉暴雨新闻图为素材,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氛围和情境中。

活动2【导入】温故——复习旧知识点在新闻资料中,划出重点词语“降雨”“暴雨”“降水量xxx毫米”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降水的形式、降水的等级、降水的测量以及单位,并用大量生活图片再现,加深学生印象,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活动3【导入】知新——引入新课提问降水测量仪器及单位后,很自然地呈现某年月降水量的数据表格,利用表格的数据分析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接着由以下3种导入方式:方案①: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方案②: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4.2 气温和降水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

4.2 气温和降水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学习目标
1.气温的定义、气温的测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2.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3.能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说出其气候特点。

重难点
1 会读气温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

2 能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并会分析说明气候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旧课,导入新课。

板书《气温和降水》
二导学新课
自学指导一(自学课本60-63页)
1、气温的定义,气温的单位。

2、气温的测定方法。

合作学习一会读气温分布图。

读图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有哪些地区?
合作学习二读图62页6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
图》
1 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那个地方气温高,7月那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 7月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那里气温高?
3 1月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那里气温高?
检测自学情况。

自学指导二(自学课本63-65页)
1、降水的基本条件。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测定方法。

合作学习三读图65页《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

1 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
2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
3 说出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
检测自学情况
三知识回顾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做地理《课堂作业》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气温和降水》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和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教学方法】读图、启发、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学生猜谜语:雨)提问:降雨就是降水吗?(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教师补充:降雨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降雪和冰雹等。

下面我们来学习降水。

二、新课学习(一)降水类型提问:你知道吗?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后,容器表面会形成大量的水珠,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是冷冻过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水珠。

播放视频:降水的形成说一说:降水的形成条件(学生观看视频后总结,回答问题)明确: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提问:你知道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几种吗?(学生回答)明确:降水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展示:对流雨的形成过程动画讲解:对流雨的形成: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其特点为: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展示:地形雨的形成动画讲解:地形雨的形成: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其特点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拓展延伸:提问:拉萨和乞拉朋齐只有一山之隔,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可拉萨的降水却并不多,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乞拉朋齐位于迎风坡,降水多;拉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在线地图应用:运用在线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3)虚拟实验软件:运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气温和降水的测量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方法和原理。
4.课后跟进
-收集学生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总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环节,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亲身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层次,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对于能力层次,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对于素质层次,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行为习惯,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省优获奖教案4.2气温和降水1气温教案 新版湘教版

省优获奖教案4.2气温和降水1气温教案 新版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1)——气温教学目标
,气温的
图1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日平均气温:对于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进行
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中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后
2.
_____
较大,且地表高低起伏
1,观察总结:
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相比,
℃以下→→冬季寒冷
世界人口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何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________
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
9980000
12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

2.A国(属亚洲)的人口出生率为4.2%,死亡率为1.8%;B国(属欧洲)的人口
出生率为0.6%,死亡率为0.7%,那么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国,经济较发达的是国。

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越。

四、展示提升
五、总结归纳
六、训练巩固
“巩固自测”。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2 气温和降水-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2 气温和降水-湘教版
能力目标:1、能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能了解家乡的一些气温知识,增加乡情知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生成结论。
2、全程利用导学案进行引学、导学、助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利用三合一交互式设备提供最直观的地理资料、数据和地图,帮助同学们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增加趣味性,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环节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趣味引入
利用教师在1月拍摄到的酒泉和西双版纳照片,请同学们找出两地的不同,并试着分析原因,引入气温是景观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发现两地的不同?
2、评价祖国南北差异的普遍性及成因。
3、引入气温的定义。
利用教师在1月拍摄到的酒泉和西双版纳照片,请同学们找出两地的不同,并试着分析原因。
读7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京、悉尼的气温高低及形成原因。
1、找到两个代表城市,发现他们代表的南北半球气温的分布规律。
2、此时最热的地方在哪儿?说说原因。
PPT中出示图片,利用动画演示。并为同学上台利用三合一教学设备进行讲解、交流、展示提供技术支持。
家乡—酒泉的气温日变化特点
增加对乡情地理的了解。
罗列家乡气温特点。
家乡气温知多少?
当堂跟踪练习
及时检测,检查本节掌握情况。
四道针对性的检测题。
出示练习内容,请同学们合作交流作答,并进行答案的互动展示。
整理、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自己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和体系。
自己整理本节知识点。
3分钟整理知识点。
课件展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和帮助
组代表发言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 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 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板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气温: 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 气温分布规律
松紧适度的课堂节奏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 享收获的喜悦。
2
பைடு நூலகம்
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
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 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 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 的习惯。
1
强化识记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 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
教具 学具 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天气和气候 有了一定的了
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气温和降水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 的探索
展示目标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气温? 2、 气温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测定的?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
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
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兴趣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降水(2)——降水出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

结:在不同纬度地区,赤道附近降水
的大陆东西两岸,东岸
(二)读“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图”,完成:
山地
地形雨形成示意图
图中,在A 坡,来自于海洋的气流受
阻挡被迫爬升,气温,水汽冷凝,成云致雨,降水较(多/少)。

B 坡,空气下沉,气温,降水较
■小结: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在山地的
.
4
多的是
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世界人口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何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________
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
9980000
12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

2.A国(属亚洲)的人口出生率为4.2%,死亡率为1.8%;B国(属欧洲)的人口
出生率为0.6%,死亡率为0.7%,那么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国,经济较发达的是国。

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越。

四、展示提升
五、总结归纳
六、训练巩固
“巩固自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