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6年级上《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在授课《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应用:介绍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长度等。
3.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等。
4. 比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会正确计算比,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比较篮球运动员身高和体重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回答问题:“比是什么?”3. 比的应用: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比进行解答。
4.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比的计算。
5. 比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
3.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求他们的身高比,并化简比。
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15:12,化简后为5:4。
2. 题目: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公里/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求它们的速度比,并化简比。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生活中的比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化简比,并能用比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比的化简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用比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比的情况,如衣服的尺寸、食物的比例等。
2. 讲解比的含义:用PPT展示比的定义,解释比的意义,并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3. 讲解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如2:3可以表示为2÷3。
4. 讲解比的化简:用PPT展示比的化简方法,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5. 讲解求比值的方法:用PPT展示求比值的方法,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衣服的尺寸、食物的比例等。
六、板书设计比的含义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化简求比值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3升,倒出2升,还剩多少升?(2) 一块巧克力有200克,吃掉150克,还剩多少克?(1) 8:12(2) 15:20(1) 4:5(2) 6: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生活中的比,如比例尺、速度与时间的比等,并尝试用比表示出来。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比的含义和比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这两个部分涉及到了具体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对于比的含义,我会在课堂上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2. 比的计算: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等。
3.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
2. 关键点:比的定义、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学生参与度: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比例”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教学难点: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比的概念;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寸、赛车的速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存在的比例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赛成绩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引入“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比,如身高、体重、物价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求比值的练习,如给定两个数,求它们的比值。
引导学生发现求比值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购物时,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比赛、评价等。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比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并且会化简比。
2.教学难点:比的化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支球队的实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者的比较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探究比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比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并能够正确地写出比。
3.比的化简: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的化简方法,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应用拓展: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1.比的含义比 = 前项 ÷ 后项2.比的化简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课题: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一)出示47页图示1、出示47页1(1)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2、出示47页1(2)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二)出示48页图示(2)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3、想一想: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三、说一说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全课小结: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五、作业布置: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比例关系。
2.能够简单计算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关系。
3.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了解比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生活中的比例关系的学习。
2.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图片和幻灯片。
2.学生需要准备一份生活中的比例关系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比例关系的概念。
2.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比例关系,并向班级展示。
观察图片1.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图片中的比例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每张图片中的比例关系,明确比例项。
3.让学生在作业本中写下观察结果和比例项,理解比的形式和作用。
论述1.引导学生认识比的含义和基本概念。
2.让学生学习比的表达方式及其基本形式。
3.让学生学习比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4.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实践1.让学生看一张表格,提出其中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
2.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种常见的比例关系,理解其意义和作用,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以此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1.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比例关系拓展到更多领域,如地理、经济等。
2.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比例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比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并愉快地运用这些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1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一、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大小比较方法。
2.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比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学板书及相关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首先,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感性认识比较概念。
例1:小明家有5个苹果,小红家有9个苹果,小红家比小明家多几个苹果?例2:小明家有20个糖果,小红家有15个糖果,小明家比小红家多几个糖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相比较的两个数必须是同一种物品”,并让学生总结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 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在学习了比的概念后,教师通过举例子进行比较大小的讲解。
例1:小美家有3升水,小丽家有6升水,那么小丽家的水比小美家多几倍?解答:小丽家共有6/3=2倍小美家的水量。
例2:小明跑100米用了10秒,小红跑100米用了12秒,那么小明比小红跑得快几倍?解答:小明比小红跑得快1.2倍。
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对比较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把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大小。
3. 日常生活中的比在日常生活中,比的概念非常常见。
例如,我们在购买物品时通常会比较价格,选择更划算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比,并以大家熟悉的优惠活动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例:某商店正在举行五折优惠活动,小明想要买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请问小明现在需要付多少钱?解答:折扣后的价格是100*0.5=50元,小明需要付50元。
4. 学以致用在五花八门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迅速用比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1. 活动:语文课堂采访小明的语文成绩是78分,小红的语文成绩是91分,小明的语文成绩比小红低几分?2. 问题:更便宜的价钱小明想要买一个球,商店A的价格是100元,商店B的价格是60元,请问商店B的价格比商店A的价格低几分之几?5. 知识总结在学习完成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比》,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比的意义和运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 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求解比值。
3. 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求解比值。
难点:联系分数与除法,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几年已经学习了分数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比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节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逐步理解比的意义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起学生对比的注意。
2.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比的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长度的绳子,如一条10厘米的绳子和一条20厘米的绳子,并让学生两两比较长度,说出比的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的特点,提问:比的结果是怎样表示的?比的两个部分分别叫什么?3. 学生回答并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假设我们有一根10厘米的绳子和一根20厘米的绳子,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的长度关系,比如10厘米∶20厘米。
请问,这个比的结果是什么?比的左边的部分叫什么?右边的部分叫什么?学生回答:比的结果是10∶20,左边的部分叫比的前项,右边的部分叫比的后项。
三、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 教师出示一个具体问题:小明花了20分钟做完了数学作业,而小红花了30分钟做完了同样的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能够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理解、差比与同比的区分。
2.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教学素材:与生活相关的图片。
3.教学环境:课堂。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幽默的语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比相关的有趣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起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1.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等教具,讲解比的基本概念,例如“比”的定义、以及比的表示方式等。
2.讲解差比和同比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情况下它们的应用。
三、列举相关实例(15分钟)1.举例解释比的应用场景:比如铅笔、鞋子等大小之间的比较。
2.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的具体例子,以帮助学生感知比的实际应用。
四、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15分钟)1.提问:根据老师列出的各种配料,怎么才能得到一杯正宗的奶昔呢?学生需要思考并找到实现方法。
2.转化概念:通过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在实际问题中比的应用方法,包括比的意义、保持比的比值,并学会使用行程表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五、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练习任务交由学生完成,辅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并布置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运算能力。
教学下结论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将比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比的应用与实际意义,运用所学技能解决现实问题,让学习的知识更具实际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以实际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比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感受比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实例,以及求比值的练习题。
2.教学工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图片,如衣服、水果、车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运动等,让学生求出其中的比值。
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求出各组数据的比值,并解释实际意义。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
适用对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科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掌握比的大小和运算;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巩固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比的大小和运算;
3.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通过多张图片展示不同物品的大小,引出“比”的概念;
2.以具体实例讲解比的定义和比值的概念;
3.鼓励学生动手画比的图形,加深理解。
第二步:理解比的大小和运算
1.给出若干比的例子,引导学生计算比的值;
2.在计算中强调同量纲的重要性;
3.通过比的大小进行分类和排序的练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步:掌握生活中比的应用
1.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比的应用;
2.指导学生分析应用场景,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搜索并分享自己身边的比的例子,加深理解和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比的大小和运算;
2.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3.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期待学生能够:
1.理解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掌握比的大小和运算;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巩固比的应用。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应用生活中的比。
2.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应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生活中的比的概念。
2. 根据情景应用比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1. 能够熟练地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PPT课件,便于展示生活中的比的相关情景。
2. 课堂上需要准备足够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思考和练习。
3. 准备黑板、彩笔、擦子等教学工具。
二、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海报、图片、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先对生活中的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寻生活中的比例,例如:找到一个比例最近的事情、物品或人。
三、讲授1. 什么是生活中的比例教师介绍什么是比例,什么是生活中的比例,以及它们在各个实际领域中的应用。
2. 根据情境应用比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概念进行计算。
例如:根据某个水果市场的价格表,计算出不同数量的水果的价格比。
3. 生活中的比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比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在购物时,如何通过比例的概念来选择合适的商品?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生活中的比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总结教师通过总结讲课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强化教学效果。
五、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生活中的比作业,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生活中的比例:根据情境应用比的概念生活中的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七、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生动具体,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
通过多次练习,学生对生活中的比例有了深入的认识,对比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0.25。
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写出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千克大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整体提高你会算吗?(1)小明的爸爸想给快成熟的柑桔打药水,农药说明书是这样写的:此药配制时,请将药与水按1:100的浓度配制。
根据需要,他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买药粉多少千克?(2)为了保持校园整洁,学校政教处决定把840平方米的校园按面积划分给各班,其具体分配如下:三、四、五、六各年级所负责面积比为:1:2:3: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比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的计算及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比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比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比。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比吗?请举例说明。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 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 举例说明比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技巧。
第三阶段:巩固练习1. 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阶段:应用拓展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问题。
2. 提问:你们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吗?请举例说明。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1. 让学生总结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提问:你们在学习比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 比的概念- 比的计算方法- 比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比的计算题。
2. 观察生活中比的现象,举例说明比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学生在学习比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如何帮助学生解决?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比的含义、比的性质、求比值、解决实际问题等,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对其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可以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含义,比的性质。
2.难点: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实物等。
2.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环境,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食物、衣物、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能回答出“大小、颜色、形状”等,教师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共同点可以用“比”来表示。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比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比的概念。
比是指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的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求出各题的比值。
练习题包括:1. 20米与30米的比值是多少?2. 小明每分钟跑150米,小红每分钟跑120米,他们的速度比是多少?3. 一桶水有24千克,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重量比是多少?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道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解题过程,并讲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和用语。
2.能够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并灵活地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了解比的概念2.掌握比的用语3.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4.学会利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2.学会利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2.比较法3.分组讨论法4.情境法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老师向学生讲述两个小朋友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如“小明比小红高。
”“小红的体重比小明轻。
”等。
2. 带着问题学习观察图片以及问题,学会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1.举例–一个苹果和一堆桃子的比–两个五角星的比–航天员身高的比2.分組討論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梳理自己的思路。
3. 组内交流,带着问题学习1.小组内交流,互相讨论图中物品数量的比例关系。
2.教师设计不同数量比的实例,让所有学生都掌握比的用法。
4. 情境教学,使学生学习更加深入生动通过小组讨论来启发学生,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用语以及比较大小的方法,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及输出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讨论的成果,体系化展示比的相关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比的用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成功地将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六、教学效果检查1.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掌握比的用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成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学生是否有开启、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观察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和情境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跨越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不断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_北师大版六比的认识1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法,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2.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的,理解比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谈话:(欣赏神九的视频)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壮观景象。
当然,说到神九我们就会想到“神女”——谁啊?谁来说说你了解刘洋多少?开课:刘洋生于1978年10月,今年39岁。
谁能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师:今年刘洋39岁,同学11岁。
看到这两个信息,从数学的角度,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两张照片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相同,它们就比较像。
生3:这三张相像的照片长都是宽的1.5倍。
生4:这三张相像的照片的宽都是长的。
(生口答宽和长的倍数关系的除法算式,教师板书)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计算单张照片长宽的倍数,证明了它们相像的原因。
(二)情境二、三:速度和单价。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分别进行比较,揭示了照片B和D 与A相像的原因。
生活中像这样对两个数量作比较的事例还很多。
请看: 师:猜一猜:跑步和骑车哪种方法快?要比什么?(生:比速度)你会解答吗?要知道哪种苹果便宜,又要比什么?(生:比单价)你能计算吗?师: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70页,快速填好书中的两个表格,并比一比。
开始吧。
师:谁快?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书)师:马拉松选手比骑车人还快一些。
这让我们也想象到运动员平时的艰苦训练、奋勇拼搏,看来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超越自己。
师:哪种苹果便宜?怎样计算的?(板书相关算式)(三)抽象比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生活中的比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
比在数学中式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抽象出比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关键:利用情境中知识合作探究,体会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么?
2、(出示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3、现在我告诉大家,图片A是照片原版,其余四张哪几张与A比较像?
4、生答
5、那C和E怎么了?
6、同样的人物,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想知道
么?
7、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
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你可以先仔细观察,有想法后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
9、你能画一个具有A B D 这样关系的长方形吗?
10、学生画
11、交换验证
12、刚才我们用除法来解决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
13、出示情境图,求出速度和单价
14、开课到现在,我们用除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得到了这些算式,根据以前的
经验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除。
今天我们给起个新的名字——比板书课题
15、师述比的定义
二、探究新知
1你知道比的符号吗?出示资料
2、把两个数相除写成比的形式
3、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50页
4、汇报
5、你会求比值吗?
6、想一想: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7、举生活中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写出比,并求比值
3、求比值
4、体育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学的一样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研究比的意义,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空洞的、陌生的。
在生活中很少提到数学中的比,听得更多的则是体育比赛中的比,所以学生在理解比这个概念的程度略显出参差不齐。
为更好突破这一知识难点和重点,从照片入手,哪些照片与标准照片比较像?在于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比较两张照片像与不像。
学生可以动手实践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大脑形象思维的表象材料,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但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学生无从下手,耽误时间,所以给了过多的提示,从某种意义上讲放得不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板书设计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4=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