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教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设计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4.能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并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与一次函数中k与b的实际意义.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一次函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它1.课程标准分析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函数的概念;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的活动1播放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学的活动1观看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活动意图说明: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环节二: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教的活动1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问题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2300vs ,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学的活动1畅所欲言,分享体验。

举手回答: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

2.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三、教学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函数图像展示板。

学具:每人一份函数实例材料、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气温与海拔的关系”、“票价与购票数量的关系”等,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索函数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常量与变量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

3. 理解函数概念:通过PPT展示函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4. 函数模型的建立:让学生通过实例,建立函数模型,如“y = 2x + 1”。

5. 函数图像的展示:通过函数图像展示板,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

6.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4.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初步接触到函数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函数性质和图像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等,是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解题方法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函数概念,但对于函数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函数图像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函数定义、性质、图像等内容的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函数实例,如温度、身高等。

3.练习题: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函数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关注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函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相关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某+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 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某+b,当b=0,k≠0时,有y=k某,此时称y 是某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1)从解析式看:y=k某+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某(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某(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某+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某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2、直线y=—2某—2不经过第象限,y随某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某+2上,那么点P到某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某,若y随某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5、过点(0,2)且与直线y=3某平行的直线是6、若正比例函数y=(1—2m)某的图像过点A(某1,y1)和点B(某2,y2)当某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7、若y—2与某—2成正比例,当某=—2时,y=4,则某=时,y=—4。

8、直线y=—5某+b与直线y=某—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四、教学反思: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

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

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

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初中数学中,函数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在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在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取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在设计函数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增减性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函数的增减区间。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是学习的关键,而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驱动力。

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和应用情境,来展示函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函数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还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的计算和图像表示方法。

因此,教师在设计函数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练习题和实例分析,让学生多次进行计算和图像的绘制,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函数的计算和图像的显示。

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技能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在设计函数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函数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授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初中《函数》教案设计

初中《函数》教案设计

初中《函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函数的各个组成部分。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表格法。

3. 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函数概念的理解。

2. 函数表示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函数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函数呢?函数有哪些组成部分?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

2. 解释函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等。

3. 举例说明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表格法。

4.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一些简单的函数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常见的函数图像,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五、拓展提高(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与海拔的关系、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巩固和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函数》参考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函数》参考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函数》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会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2、函数的表示方法:通过表格、图像、解析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3、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掌握利用函数解决方程的方法。

4、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表示方法。

2、讲解新课:通过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函数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解决方程的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小结: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函数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整体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

2、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近似数》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3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3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概念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会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函数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函数。

2.准备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化的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呢?”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的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函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函数f(x) = 2x + 1,求f(3)的值。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能够体验函数的模型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理解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使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

2.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 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1.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2.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3.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1. 教师活动: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的关系可以用T=10-d/2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高度d/m 0,200,400,600,800,1000)。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

2. 学生活动:根据关系式回答问题。

三、巩固新知,内化概念1.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变量关系是否可以看作函数。

2. 学生活动:对实例进行判断。

四、练习与提高1.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小组内交流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函数有了哪些认识?2. 学生活动:总结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函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函数的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能够说出函数的定义。

2.了解函数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函数的性质。

3.能够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4.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画法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函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探究。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电梯的运行、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数学模型。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用PPT课件呈现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然后,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分析给定的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分析其中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2.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探索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函数的性质。
b.利用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Excel等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地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
1.什么是函数?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学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3.我们如何表示和描述函数?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函数?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给出函数的定义,解释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3.学生在数形结合方面的能力。函数的学习涉及图像和解析式的结合,部分学生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4.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效率。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内涵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函数的一般规律,形成对函数的准确理解,是教学中的关键。
2.函数图像的识别与分析:掌握不同类型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够通过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另一个重点。特别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变化规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深入理解。

初中对函数的要求教案模板

初中对函数的要求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函数描述实际问题,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掌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能够绘制和识别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基本函数图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2)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2. 难点:(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并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1)讲解函数的概念,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关系等。

(2)举例说明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与高度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3)讲解函数图像及其性质,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绘制函数图像,并观察图像特点。

3.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解题方法。

4.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练习:通过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2. 课件: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函数图像、实例等。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图像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对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2.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函数。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函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商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和图像的特点(如直线、曲线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实例中的函数性质和图像特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

2.学会用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掌握。

3.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函数的存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发现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函数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入函数概念。

3.练习题库:挑选合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阐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第一篇:《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

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对函数的概念加入“对应”,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从感性到理性,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2)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身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了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建模等方面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以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相互合作学习,增强其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探究为主,讨论法为辅学法: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此时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概念情景引入:思考1:(本P1)给出三个实例: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

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见本P1图).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并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函数的表示方法也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及判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到函数的存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解释和展示函数的表示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用PPT展示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等。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用所学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涯中,难免会遇到要写教案的情况,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备用实例:我国#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日期#新增确诊病例数#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新课教学(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讨论(由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讲评)(二)典型例题1.求函数定义域课本p20例1解:(略)说明:○1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课前三个实例;○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巩固练习:课本p22第1题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课本p21例2解:(略)说明:○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4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4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6.1 函数》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域和值域、函数的单调性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来理解函数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并能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能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关的教学PPT。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函数?”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来解释函数的概念。

同时,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初中数学自学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自学函数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自学函数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运用函数解决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变量知识,提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2. 提问: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点?二、自学指导(15分钟)1. 分发自学材料,让学生阅读函数的相关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函数的定义、特点以及表示方法。

3. 让学生举例说明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数学关系,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 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等。

3.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函数解决简单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提问: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课堂练习:学生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完成练习题。

3. 学生反馈:了解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学指导、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会函数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王玉起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函数抽象深奥,高不可攀,老师也觉得函数难讲,讲了学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会解题。

事实果真如此难教又难学吗?本文就初中函数教学中三个常见问题,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方法和实践。

一、函数教学中基于数学思想的教学方式的研究数学知识的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

单独教授知识无益于课本的复读,利用数学思想进行教学和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的桥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灵魂。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一文中曾写道:学生在初中、高中等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便很快就忘掉了。

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因此,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

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 .注重“类比教学”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人们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这种属性,通过对一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与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 , 可称为“类比教学”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学会”到“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初中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概念的得来、图象性质的研究、及基本解题方法上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

因此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如何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函数的教学。

首先是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

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因为正比例函数过于简单,而轻视。

匆匆给出概念,然后应用。

等到讲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接受起来概念模糊,性质混乱,解题方法不明确。

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是因为忽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借助正比例函数这个最简单的函数载体,把函数研究经典流程完整呈现,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再学习其他函数时,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正比例函数》教学流程(一)环节一:概念的建立通过对问题的处理用函数 y=200x 来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引入新课。

学生自觉思考教师提问,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函数关系式的特点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描述定义及解析式特点。

(二)环节二:函数图象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学生先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画函数 y=2x 和 y= - 2x 的图象,相互交流比较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函数图象的过程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

(三)环节三:探究函数性质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象的形状,从左往右的升降情况,经过的象限及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这几个方面来归纳,最终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环节四:概念的归纳将观察、探究出的函数图象的特征、函数的性质等做出系统的归纳。

(五)环节五:概念的应用这个环节主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突出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方法。

从这五个环节的设定上,大家不难看出,我们在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过程也是经历这样的六个环节,所以用类比的教学方式是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却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自主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归纳:函数探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对象 ------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研究的方法 ------- 画图象、分析图象、探究坐标变化规律、归纳函数性质关注的问题 ------- 图象的位置、发展趋势、与坐标轴的交点、函数的增减性……类比进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例如 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如下:T :正比例函数 y=6x 的图象是什么形状?S1 :通过原点的直线(为将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作铺垫)T :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是什么形状呢?我们采用什么办法画呢S2 :描点法。

(问题一) T :我们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用几点法描画?S3 :两点法。

(追问) T :为什么呢?S4 :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追问) T :你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直线吗?S5 :不能确定。

(追问) T :因此我们需要描多少点?S6 :尽量多些。

正负对称 10 — 12 个点比较合适(问题二) T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S7 :……T :对于我们如何列表取点?S8 :……再次突出描点左右对称取点的思维过程。

教师示范了的图象画法,再让同学们尝试画出的图象(问题三) T :你能比较出和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S9 :两只曲线,关于原点对称(双曲线)(追问) T 结合你的图象和列表和之间的不同点?S10 :在一、三象限,在二、四象限。

(追问) T :你能猜想的图象规律吗,注意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规律?S11 :当 k>0, 图象过一三象限,当 K<0 ,图象过二、四象限。

(追问) T 请再画一组的图象,验证你的猜想(问题四) T :通过以上的猜想和验证,你能总结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规律吗?S12 :归纳 S13 :纠错 S14 :改正这是本课时的引入部分,教师通过问题串,把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定义、图象规律与正比例函数图象联系在一起,教师的设计思路就是采用类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自主的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定义与性质,学得自然,轻松。

T :能否把反比例函数图象特征总结一下?类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T :你有什么启发?你发现了什么?……显然是教师采用了类比教学思路的结果,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找到了学习新知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对于类比推理的研究最具影响的是波利亚.波利亚在他的著作《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中,通过对数学史上一些著名猜想的剖析,再现了一些重大发现产生的渊源及过程,认为归纳和类比是两种最基本的猜测方法,并以此为据提出了合情推理的一般模式.认为类比就是某种类型的相似性.通过具体的例子论述了合情推理( 归纳、类比 ) 在数学发现和解题方面的作用.他还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际呼吁:“要教学生猜想,要教合情推理。

因此我也在此呼呼:初中函数要有整体设计的意识,就是上好《正比例函数》,类比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2. 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

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本身就体现着函数的“数形结合”。

函数图象就是将变化抽象的函数“拍照”下来研究的有效工具,函数教学离不开函数图象的研究。

在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 )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

首先,对于函数图象的意义,只有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等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才能知道函数图象的由来,才能了解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与自变量值、函数值的对应关系,为学生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性质打好基础。

其次,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身画图,自己发现函数图象的形状、变化趋势,感悟不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为发现函数图象间的规律,探索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 2 )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首先,在探索具体函数形状时,不能取得点太少,否则学生无法发现点分布的规律,从而猜想出图象的形状;其次,教师过早强调图象的简单画法,追求方法的“最优化”,缩短了学生知识探索的经历过程。

所以,在教新知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从最简单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渐渐过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达到认识上的最佳状态。

( 3 )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初中阶段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函数图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二是控制参数法。

下面我就具体函数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举例说明:《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片断①猜想一次函数的图象会是什么形状?②验证: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y=3x,y=3x-3,y=-2x,y=-2x-3③归纳(不完全归纳法):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当 k>0 时,直线从左到右呈“起飞”状,即呈上升趋势,经过一、三象限;当 k<0 时,直线从左到又呈“降落”状,即呈下降趋势,经过二、四象限 .④思考:不同的一次函数,他们图象的形状是相同的,但位置却各不相同,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呢?⑤确定研究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学生最终得出: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与解析式中的待定参数 k 与 b 的取值有关。

教师进一步指出:在研究含有两个参数的问题时,要先固定一个,进而能明晰地研究出另一个参数在“数”上的变化,导致“形”上的差异。

⑥进一步观察刚才画的四个一次函数图象,思考: k 相同, b 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之间有何关系? k 不同, b 相同的一次函数图象之间有何关系?⑦归纳: k 相同, b 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相互平行,将直线 y=kx 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k 不同, b 相同的一次函数图象相交于点( 0 , b )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由于学生明确了函数图象的研究方法,参与了研究过程,因而对于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牢固的、灵活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到了一种研究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函数教学过程中几个难点的处理: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难点,函数抽象而富于变化,在一线教学中老师普遍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老师不好讲,学生不好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