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原文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阅读】《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和氏献璧》阅读答案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7.把下列句子中粗体字拼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2)奉而献之厉王()(3)王以和为诳()(4)而刖其左足()(5)厉王薨()18.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让玉人看起来像他(2)国王也以和平为借口(3)悼念丈夫的珍贵玉石,并用石头书写(4)国王让玉人管理他的璞玉并获得宝藏(5)岳绥明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字的用法并解释其含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2)吾非悲刖也(3)贞士而名之以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二十.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奈拥抱自己的纯朴,在楚山脚下哭泣。

(2)这就是我难过的原因。

22何氏献墙的故事有哪些常见的隐喻?参考答案:十七.(1)pǔ(2)pěng(3)kuāng(4)yuè(5)hōng18.(1)察看,鉴别(2 )欺骗(3))称(4)研磨(5))于是十九.(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来称呼(4))兼词,于之,从中二十.(1)是戴玉璞的这样的(2)接受用21.(1)介词结构后置。

然后他抱着玉璞在楚山脚下哭了起来。

古诗和氏献璧翻译赏析

古诗和氏献璧翻译赏析

古诗和氏献璧翻译赏析文言文《和氏献璧》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1璞:含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的玉。

2诳:欺骗。

3刖:砍去脚。

古代的一种酷刑。

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

再犯,砍右脚。

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4薨:古时诸侯死叫薨。

5奚:何,为什么。

6理:去掉玉外层的石质。

7和氏:人名。

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8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9玉人:治玉的工匠。

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10 泣:一作“泪”。

11子:你。

12 题:名,叫13贞士:精诚的人。

14遂:于是,就15相:鉴别16使:派遣17及:等到18乃:就19得:得到【翻译】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

厉王叫玉匠鉴别。

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

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又叫玉匠鉴定。

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

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眼泪哭干了/b/20080,连血也哭出来了。

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和氏献璧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和氏献璧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和氏献璧》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大怒,就下令砍了卞和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故意欺骗,又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登位了。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

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壁”。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和氏献璧》教案教学要求: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2.通过读这个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贞为本,体会卞和的忠贞之心。

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准备: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相关知识网址。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

你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小组内互相指读生字,全班检查,纠正字的发音。

3.指名读课文,随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导书写就本文出现的比较容易错得字个别指导,大部分交由学生自学。

“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牢呢?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之后有针对性的在全班进行指导。

四、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五、分组讨论你认为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从哪儿知道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

和氏之璧

和氏之璧

和氏之璧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上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

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石头中间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他捧着玉石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让玉匠鉴别。

玉匠说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十分生气,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接位。

和氏又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

武王手下的玉匠依然一口咬定是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又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

和氏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脚下号啕(to)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滴出了血。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就派人问和氏痛哭的原因。

和氏说:我不是为被砍去了双脚而伤心,我只恨乾坤(qinkūn)颠倒,黑白混淆,宝石被说成石头,忠诚被诬为欺诈。

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啊!文王吩咐玉匠把和氏奉献的玉石凿开来验看,发现里面果然是一块上好的宝玉。

后来,世上就把这块宝玉称为和氏之璧。

[提示]在事实和真理面前,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认识,不怕砍去双脚,甚至不怕杀头,这就是和氏可贵的品格。

正因为有了这种品格,和氏终于使是文王作出了合乎事实的结论,恢复了他的名誉,并使宝玉得见天日。

对待是非都应具有这种精神。

[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①,奉而献之厉王②。

厉王使玉人相乏③,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别其左足④。

及厉王薨⑤,武工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⑥。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⑦,曰:天下之则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⑧?和曰:吾非悲别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⑨,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⑩,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注释]①玉璞(p)里面含着玉的石头。

②奉两手捧着。

③玉人玉工。

相(xing)仔细看,审察。

④诳(kung)欺骗。

刖(yu)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

⑤薨(hōng)古代称侯王死叫薨。

⑥泣(q)眼泪。

⑦故原因。

⑧奚(xī)为什么。

⑨夫(f)代词,那个。

和氏之璧(和氏献璧作者)

和氏之璧(和氏献璧作者)

和氏之璧(和氏献璧作者)相传为真龙之珠,乃与彩同名绝世之宝,经秦始皇陵专家考证说起历史上的稀世珍宝,很多人都会想到被称为无价之宝的和氏璧。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件稀世珍宝,与和氏璧齐名,但之后秦始皇下落不明,所以不为人知。

此宝为隋后主。

有一个成语叫隋贺铸笔,这是最好的宝藏。

相传隋国君主隋侯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条受伤的大蛇,心中充满了怜悯,便让人把蛇穿好,放在草丛里。

不久后,大蛇手拿夜明珠来到隋侯府,对他说:‘我是龙王之子,感觉你救了我一命,所以来报恩。

’而灵蛇的珍珠,或者说真龙的珍珠,就是隋后主。

隋后主到底长什么样?《搜神记》描述:“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是指隋后主直径一寸多,约30mm,纯白,能照亮整个房间。

由此可见,隋后主是一颗珍贵的夜明珠。

隋后主的材料是什么?如果是纯白的,我觉得首先想到的是珍珠,但是珍珠容易分解,几个世纪都很难传播。

很多人认为是琉璃,曾侯乙墓出土了173颗最大直径2.3厘米的琉璃珠。

古代没有琉璃这个词。

人们通常称之为“五色玉”或“隋后主”。

钻石说钻石就是我们常说的砖石。

DIA有很强的光泽,但是需要太阳光,在暗室里只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磷光。

萤石表示,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说法。

首先,萤石产于隋国北部。

其次,萤石确实是一种发光矿物。

隋后主最后去了哪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50年左右,得知秦国派使者来看楚国国宝,就打电话给尹子熙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蔡和隋后主来到秦国。

李四《谏逐客书》记录:“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诸?”意思是,陛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隋后主,和氏璧和月亮的珍珠.这些宝物不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很喜欢。

原因是什么?受此启发,秦始皇停止了逐客令。

和氏璧,刻有‘天命、寿、永昌’等字样,成为御玺,历代想谋求皇位的人竞相争夺,使御玺屡屡换主,传入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令人唏嘘。

但是隋后主自秦始皇以后就没有故事了,所以很多专家都认同隋后主与秦始皇合葬,成为墓中长明灯。

和氏献璧

和氏献璧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和氏献璧
我们来认识 一下玉。
和氏璧
课外延伸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 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 被奉为“无价之宝”的 “天下所共传之宝”,又 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 荆璧、和璧、和璞。
整体感悟
卞和把这块璧先后献给了什么人?
厉王
武王
文王
卞和献璧 献给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厉王 武王 文王
品析句子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 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 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 我悲伤的原因啊!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 kuánɡ 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玉匠判断
这只是一块普 普通通的石头
这不过是块 普通的石头 一块温润澄 净的美玉
结果
砍去左脚 砍去右脚
美玉命名为 “和氏璧”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
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
尽,血都流了出来。
连续,没有停止。
对比句子,谈不同。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直 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和氏献璧课文_教案教学设计

和氏献璧课文_教案教学设计

和氏献璧课文
本文是关于和氏献璧课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大怒,就下令砍了卞和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故意欺骗,又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登位了。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

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壁”。

16.和氏献璧(相关资料)

16.和氏献璧(相关资料)

16. 和氏献璧相关资料: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

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

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

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

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

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

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

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

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

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著名玉匠孙寿镌刻。

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

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

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

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

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

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和氏璧”传递1600余年,实为举世所罕见。

历代许多学者都想搞清其面目,并作了艰辛探索。

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分析,它应是一种珍稀的具有碧绿、洁白闪光的拉长石。

2001年,在“中国观赏石博览会”上,展出地质学家、宝玉石和观赏石专家袁奎荣以变彩拉长石复制的“和氏璧”。

《和氏献璧》楚武王

《和氏献璧》楚武王

《和氏献璧》楚武王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熊氏,名通。

熊仪之孙(熊仪,号若敖,西周末楚国国君,公元前790至前764年在位,楚都位于丹阳),熊坎次子(熊坎,号霄敖,春秋初楚国国君,公元前763年至前758年在位,都于丹阳),熊旬之弟(熊旬,号:冒,熊坎长子,公元前757年至前741年在位,都于丹阳)。

《世本·居篇》云:“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

然熊通杀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在楚国约八百年的历史上,幼弟杀其兄而自立的有三例,即熊旬杀仲雪,成王杀庄敖,平王逼杀灵王和公子比,公子干;小叔杀其侄而自立的也有三例,即熊延杀熊挚红,熊通杀熊旬子,灵王杀郏敖)。

熊通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事来往往惊蛮夷而动华夏。

他杀其侄自立为楚君后,与邓国相亲(邓国帮址在今湖北襄樊市),娶其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

即位不足三年就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部击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

于是,他专力于底定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了权国。

权国(故址今湖北当阳县东南)国土不广,但国力却不弱。

楚国从熊渠(西周时楚君)至熊坎(春秋早期楚君)都未能把它灭掉,熊通实现了先君凤愿。

熊通灭权后,以权国故地设权县,命斗缗(权国国君)为权尹。

熊通灭权,值得后人注重的,不是伐权的用兵方略,而是灭权后的设治决策。

中原的县虽在西周就有了,但县在西周还只是泛指郊外的锭地区,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

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熊通灭权国而置权县始。

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

不久,斗缗反叛。

熊通作出果断决策,发兵平板,包围了权县,捕杀了斗缗,然后将权县迁到那处(那处故址在今湖北荆门市)。

此后,楚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通常设县,因俗以治之。

《左传·桓公二年》记:“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事在公元前710年,熊通三十一年。

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

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

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1和氏之璧的故事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上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

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石头中间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他捧着玉石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让玉匠鉴别。

玉匠说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十分生气,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接位。

和氏又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

武王手下的玉匠依然一口咬定是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又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

和氏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脚下号啕(táo)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滴出了血。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就派人问和氏痛哭的原因。

和氏说:我不是为被砍去了双脚而伤心,我只恨乾坤(qiánkūn)颠倒,黑白混淆,宝石被说成石头,忠诚被诬为欺诈。

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啊!文王吩咐玉匠把和氏奉献的玉石凿开来验看,发现里面果然是一块上好的宝玉。

后来,世上就把这块宝玉称为和氏之璧。

[提示]和氏之璧的故事:在事实和真理面前,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认识,不怕砍去双脚,甚至不怕杀头,这就是和氏可贵的品格。

正因为有了这种品格,和氏终于使是文王作出了合乎事实的结论,恢复了他的名誉,并使宝玉得见天日。

对待是非都应具有这种精神。

[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①,奉而献之厉王②。

厉王使玉人相乏③,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别其左足④。

及厉王薨⑤,武工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⑥。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⑦,曰:天下之则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⑧?和曰:吾非悲别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⑨,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⑩,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注释]①玉璞(pú)里面含着玉的石头。

②奉两手捧着。

③玉人玉工。

相(xiàng)仔细看,审察。

④诳(kuáng)欺骗。

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和氏璧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部分。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文言文《和氏璧》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阅读。

文言文《和氏璧》原文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文言文《和氏璧》译文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

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

”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文言文《和氏璧》赏析关于和氏璧,历史上又演绎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后来又在战乱中摔去一角等一系列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和氏璧和卞和一样,也算是多灾多难的了。

这个和氏璧的传说,向来是被当成人才悲剧的一个比喻吧?有道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试想想,正是因为当初那两代楚王没有眼光、不识货,才把宝玉被当成石头,卞和因此而被跺去了双脚。

《韩非子·和氏之璧》全文、注释和鉴赏

《韩非子·和氏之璧》全文、注释和鉴赏

《韩非子·和氏之璧》全文、注释和鉴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

”(《和氏》)【鉴赏】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满心欢喜地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叫玉石工匠来鉴别,工匠说:“这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罢了。

”于是厉王大发雷霆,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多年以后,厉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武王即位,卞和又跑去献那块玉石。

武王找工匠来鉴别,匠人说道:“这还是一块石头啊。

”这次卞和被砍去了右脚。

后来,武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文王登上了王位,卞和还是想要去献那块玉石,但是害怕遭到和之前同样的下场,于是他抱着那块玉石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连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情,便派人去问他:“天底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多了,为什么你悲戚成这样啊?”卞和说:“我不是为了我失去的双脚而感到难过,而是痛心于这宝玉被当成石头,我的忠心被当成欺诈啊!”武王立即叫人把卞和献的那块玉石找来,命令玉石工匠来雕琢,果然得到一块美轮美奂的玉。

这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一件事物的是非好坏,不会因为人们暂时的认识而改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因此,我们在选择事物、判断事物的时候必须保持谨慎、细致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披沙拣金,发现真正的“美玉”。

【原创】三年级下册——16.《和氏献璧》

【原创】三年级下册——16.《和氏献璧》

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 头献给武王。武王还是让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 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 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第二次献璧,却被砍去了 仅剩的右脚。读到这里, 你想对卞和说什么呢?
卞和,你不要再献璧 了,这样你伤害的是 你自己啊,楚国的国 君太昏庸了。
卞和,你一定要坚持住 啊,是金子总有发光的 一天,既然是宝玉就一 定会被人赏识的。
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呢?卞 和还应该继续献璧吗?他又是怎 么做的呢?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卞和捧着那块石头, 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 尽,血都流了出来。
课堂小结
本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 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玉——坚贞是做 人最宝贵的品质。
请你解释一下下面的这句文言文。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明明是宝石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明 明是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 伤的原因啊。
字词积累
我会写
我会认
课文品读
仔细朗读课文,思考卞和一共献了几次璧, 结果都如何?
第几次献璧 献给谁 结果怎样
第几次献璧 献给谁 结果怎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 般,但它的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 不能听信!”
卞和以实相告,这不仅表现了他忠诚的品 质,也说明他敢于坚持真理,宁折不弯的品格。
璧,
古代的一种器物名, 一般为玉制,也有 用琉璃制的。
璧的形状通常呈扁 圆形,中心有一圆 孔。

和氏之璧文言文

和氏之璧文言文

和氏之璧文言文1. 文言文《和氏之璧》的句子和字的翻译选自《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奉而献之厉王2。

厉王使玉人相3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4。

及厉王薨5,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10曰:“和氏之璧”。

【注释】:1 和氏:一作卞和。

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2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3 玉人:治玉的工匠。

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4 诳(kuang):欺骗。

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

再犯,砍右脚。

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5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6 泣:一作“泪”。

7 子:你。

奚:何,为什么。

8 题:名。

贞士:精诚的人。

9 理:治玉。

10 命:名。

【翻译】: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

卞和捧着璞玉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接着又哭出了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前去询问,问道:“普天之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补充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补充资料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补充资料1、和氏璧:《韩非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2、廉颇余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捧着它献给楚厉王。

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是在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去世,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石献给武王。

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在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武王去世后,文王即位,卞和于是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下哭泣,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询问他哭泣的原因,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为被砍掉脚而悲伤,而是悲伤把宝玉说成是石头,把忠贞的人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

”文王于是让玉匠加工那块玉石,果然得到了一块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璧”。

这段故事中,卞和的坚持和忠诚令人敬佩。

他历经三位君王,遭受了残酷的刑罚,但始终坚信自己所拥有的是一块宝玉。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古代乃至现代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从厉王和武王的角度来看,他们仅凭玉匠的判断就轻易地对卞和施以重刑,表现出了他们的鲁莽和轻率。

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出判断和决策时,不能仅凭单一的意见或表象,而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思考。

而文王能够听取卞和的申诉,并让玉匠重新加工玉石,最终发现了宝物,展现了他的开明和善于纳谏。

这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有包容和善于倾听不同声音的品质,才能避免错失人才和宝物。

和氏璧翻译

和氏璧翻译

和氏璧翻译和氏璧翻译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翻译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

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1.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

2.璞:含玉的石头。

3.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4.相:鉴别,鉴定。

5.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6.诳:欺骗。

7.刖: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8.齐: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他所生的王公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9.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10.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氏献璧
韩非子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石头,凭经验,他断定里面一定有美玉,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见这块很平常,就叫玉匠去鉴别。

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说:“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卞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般,但它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不能听信!”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去砍了他的左脚。

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还是叫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也认为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他的右脚。

失去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难道这无价之宝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为“和氏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