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进期中检测(1)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Word版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鹤壁市高级中学第一次模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
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
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
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
③冻雷:春天的雷声。
④物华:泛指万物。
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
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
“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
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
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
“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
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
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15.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6分)14.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自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八年级同学在系统学习新闻单元后发现采访活动收获很大,文学社决定组织大家分组实践。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小语为了传播诗词文化,帮助大家分清律诗和古体诗,特意采访了老师。
老师说: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偶句通押一个平声韵,如“(1)渡远荆门外,____________。
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
一般说来,颔、颈两联的上下句平仄音相对,如“(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
牧人驱犊返。
____________”。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即四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的,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古体诗就没有这些限制,如《庭中有奇树》中“(4)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就不对仗。
《赠从弟》偶句尾字有三个都是仄声,如诗的最后两句“(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作答。
(9分)小记者团队来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只见苍绿的松柏,高大的石碑,以及石碑后广袤的天空,这里的事物都zhāng xiǎn着一种“尊严”。
雄伟的烈士纪念塔耸入云天。
大家屏息敛声,A(观赏瞻仰)着一幅幅浮雕,战士们个个B(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特别是“勇架十人桥”这个浮雕最令人难忘,把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旁边还有一条长廊,上面juān kè着无数烈士的名字,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
这些名字就像是长河中不可熄灭的红星,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新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下期期中达标测评卷(两套带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两套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50分)1.读拼音,写词语。
(6分)zhì huì xīn shǎng qiān xū yuān yāng ōu zhōu上面所填的字中,属于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有:()、()。
2.给下列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6分)虫()()酉()()弗()()需()()寺()()逢()()3.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3分)“益”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读音为()。
“益”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增加;B.更加;C.好处;D.有益的。
在“益.虫”一词中应选解释();在“延年益.寿”一词中应选解释();在“精益.求精”一词中应选解释()。
4.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
(4分)(1)水面上的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飘荡)开去。
(2)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活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3)老师用目光(鼓舞鼓励)我举手回答问题。
(4)大家(连续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终于把这件事完成了。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4+8=12分)①井底之( ) ②杞人( )天③( )( )不断④无( )无( )⑤画( )添足⑥滥竽充( ) ⑦( )( )不忘⑧无( )无( ) (1)①⑤填的都是动物名,我能再写两个含动物名的四字词语:、。
(2)①②⑤⑥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词,我能再写两个出自寓言的四字词语:、。
(3)③⑦都是属于AABC式的词,我能再写两个:、。
(4)④⑧都是属于ABAC式的词,我能再写两个:、。
6.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4分)(1)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 )(2)它们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
( )(3)那些蜜蜂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4)大家都说我长得很像姑姑。
( )7.连一连。
(5分)梅子黄时日日晴正是河豚欲上时白居易千门万户曈曈日春来江水绿如蓝王安石独怜幽草涧边生总把新桃换旧符韦应物日出江花红胜火小溪泛尽却山行苏轼萎蒿满地芦芽短上有黄鹂深树鸣曾几8.按要求写句子。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首都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智慧,维系了文化的根脉,推进了文明的传承。
初三学生开展了“墨香字韵话古今”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1-7题。
专题一体悟汉字之美作为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方块字,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象意境美,还具有深层的意蕴美。
汉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派生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动作的关联。
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
”宗先生的深刻,不仅在于揭示了象形字的形象,而且进一层显现了形声字(占汉字绝大比例)的形象意境美,那种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联觉之中表现出来的美。
汉字有深层意蕴之美。
如在汉字的结构形状中,古代取象于天地间万物,蕴含着自然之美。
在甲骨文中,“虎”有虎形,“鹿”有鹿形,“鱼”有鱼形,“鸟”有鸟形,各示其特征及美,虎之斑纹,鹿之双角,鱼之乐水,鸟之丰羽,反应出各自的意蕴美。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汉字运用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在处理汉字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人认为汉字与人工智能扞格难通。
然而,随着研究逐渐增强和技术不断进步,这些困难正在被逐渐克服。
相信汉字的高度表意性,在未来的智能系统中能够发挥巨大优势。
1.请你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指“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为“qián”。
B.“汩汩”指“水流动的声音”,应读为“mì”。
C.“蕴含”指“内里含有”,所以“蕴含”一词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示“把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所以“反应”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2.《现代汉语词典》、中“扦”有“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的意思,“格”有“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的意思。
古诗词赏析真题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古诗词赏析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古诗词赏析(共8小题)1.(2022春•邓州市期中)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把诗的后两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
(3)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诗人走出篱笆门,忽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了一股伤悲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C.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诗人被罢官回乡,他心情低落,从此不再关心国事。
D.我们学过的《示儿》和这首诗表达的有相同的情感。
(4)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以及你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2.(2022春•永年区期末)(一)课内阅读。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陂:②漪:(2)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3)诗中描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4)这首诗中“衔”“横”二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后两句描写了牧童横骑牛背,信口吹笛,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情致?3.(2022春•成都期末)(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填空。
①诗歌题目的意思是②作者写下这首诗时,他和家人身在,他渴盼回到的故乡是。
(用诗句中表示地名的词语填空)(2)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空。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泪”是欣喜之泪,为自己和家人而喜,更为国家和天下人而喜。
B.颔联中的“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C.颈联中的“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诗人期盼趁着年轻,赶紧携妻带子回归故乡的心情。
精品解析: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怀柔三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题一、基础·运用(共14分)北京城的中轴线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和首都新文化风貌。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中轴线,学校组织了“探访中轴名胜,触摸北京文化”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组同学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撰写了关于中轴线的介绍性文字。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如果把北京比作一本书,中轴线无疑就是书脊。
一线牵一城,中轴线上【甲】了北京建筑的精华,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明清中轴线南起永定门,沿线北行便是正阳门,它的正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御路。
沿着御路北行,天安门巍然屹立。
走过天安门,迎面是端门,之后便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再往北便依次是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自永定门起: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东西对称分布。
暮鼓晨钟,古老的报时中心已成历史。
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的建立使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现代,最终与大自然(róng)为一体。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乙】中华文化的中轴线在新时代依旧风(cǎi)无限。
1. 撰稿的同学对下面的注音和汉字没有把握,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 书脊(jǐ)对称(chèng)融为一体风彩B. 书脊(jí)对称(chèn)溶为一体风采C. 书脊(jí)对称(chèng)溶为一体风彩D. 书脊(jǐ)对称(chèn)融为一体风采2. 同学们就【甲】【乙】两处词语的使用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汇集彰显B. 凝结彰显C. 汇集凸显D. 凝结凸显第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介绍了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
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
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下)联合体高二期中检测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审题人: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王桂宁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文学诸体咸备,斗丽争妍,其中有无数精品。
我们所说的古典文学,就指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
那么,这些精品对于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究竟有何意义呢?显然,杰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
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潜能”,必须通过读者的熟读深思、审美涵泳,进而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
历代杰出作家多是民族精英,以经邦济世为己任,其不同作品的不同主题,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杰出人文学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好书,许多古典名篇都能熟读成诵,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识解的高远和德操的默化,其次是对各种文体的娴熟和运用。
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
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于此可见。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倡“诗教”,即以诗歌为教材来教育人。
《论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的确,“兴观群怨”说对诗歌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
“观”,从诗歌中观察人生、社会、政教等,是讲诗歌的智育作用。
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
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继往开来。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3-2024学年通州区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3年11月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
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2分)初中生要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
下面是某校初二年级“阅读·探究”小组展示的新闻阅读材料及探究的内容,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任务。
[材料一]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沿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材料二]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魂未定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栏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甲】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语文初一上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一上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秋夜寄邱员外①(唐)韦应物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
②属:正值,恰逢。
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
(1)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等地方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4.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中课外古诗词:一、峨眉山月歌/李白二、江南逢XXX/XXX一、《峨眉山月歌》XXX原诗】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题】一、理解性默写:1.XXX《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二、赏析选择题:1、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C)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XXX”)。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月只“半轮”,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XXX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四、夜上受降城闻笛/XXXD、“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适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解析】C作者XXX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错误。
是作者月下乘船是见到的景象。
2、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C)A、“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祖国故人难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究竟结果不是故人,因而只能“抬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穷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B、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八年级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其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
(曹植《梁甫行》) (5)崔颢在《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景物比作自身,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3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
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
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
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10-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教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前知识精讲与专项练习(上海专用)
期中复习(一)古诗文
教学目标
1、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2、掌握要求鉴赏的诗歌。3、掌握课内文言文知识
授课内容概要
※宿建德江(可以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诗歌)
(一)原文与注释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选自《孟浩然诗集校注》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西江月,词牌名。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西。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B.第二句“乱”字形象地写出了急雨打入船中的状态。
C.第三句“卷”字生动地写出风力度之大,将大雨吹得无影无踪。
D.全诗描写了春日西湖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10.本诗写了四幅图画,写出了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正确排序是________(2分)
A、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
【4题详解】
D.作者因酒而醉,更因西湖雨景之美而醉,进而激情澎湃,才写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本项“诗因醉而做”赏析片面。故选D。
8.“翻墨”的意思是(2分)
9.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
2024届福州市福清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
2024届福州市福清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本试卷共8页;三大题;共21小题;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我校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邀请你参加。
第一篇章:读(25分)1.“爱阅读”社团拟写了一则活动开场白,请你一起完成。
同学们:你们好!阅读带给我们_________的胸怀,________的眼光,_________的智慧。
阅读让我们走进人间的四月天——“鲜妍百花的冠(miǎn)①________你戴着”;阅读让我们领略苏轼笔下月色如水、疏影摇(yè)②________的美妙境界。
畅游书海,(jí)③________取精华,受益无穷。
阅读不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
让阅读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焕发明媚迷人的风采吧。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宽广博大博古通今高瞻远瞩B.高瞻远瞩博古通今宽广博大C.宽广博大高瞻远瞩博古通今D.博古通今宽广博大高瞻远瞩(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不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而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
B.阅读不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
C.阅读不仅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而且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D.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且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
2.吟诗文,默佳句读古诗文,领略四季风光。
“①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野芳发而幽香,②_____________”描春夏草木花繁叶茂之态;“③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写秋月空明澄澈之辉;“大雪三日,④____________”书冬雪清冷静谧之状。
读古诗文,体味百态人生。
“我欲乘风归去,⑤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是苏轼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情绪;“⑥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是刘禹锡被贬归来,恍若隔世的沧桑之感;“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是刘长卿把自己的遭遇和贾谊、屈原联系在一起,道出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老而弥坚的执着追求。
初一期中古诗
初一期中古诗、名著阅读练习07、4一()班学号姓名得分一、名句默写(各2分,14`)1、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和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
”2、,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3、居高声自远,。
(《蝉》)4、,飞鸣声念群。
(《孤雁》)5、,佳人才唱翠眉低。
(《鹧鸪》)6、,玉宇澄清万里埃。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毛泽东)二、打开名著(16`)1、“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5`)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他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她胸襟狭隘。
举例:2、网上曾经有过调查活动:如果让唐僧一行五人来到现实生活中,由网民来投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物,最后得票最高的居然是猪八戒。
(5`)如果你参与这次活动,你会选谁?为什么?3、读到《西游记》第59、60回,我们知道铁扇公主又名叫作;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一调芭蕉扇时,摇身变成一只虫,钻进铁扇公主肚里;二调芭蕉扇时,采用了的方法。
(各2分,6`)三、读古诗,回答问题。
(70`)(一)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从这首诗中,你能找到的成语有、(4`)2、你认为颈联的“诗眼”是哪些词?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4`)3、诗的尾联两句,有矛盾吗?如何理解这两句的关系?(4`)4、尾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4`)(二)登岳阳楼(杜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登岳阳楼》中,能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优化讲练测评(部编版)专题06 古诗鉴赏技巧(原卷版)
专题06 古诗鉴赏技巧一、常考古诗手法表现手法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②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④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⑥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⑦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范围
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范围
一、古诗默写
1.分值:10分。
2.题量:10道题目。
3.形式:上下句默写,不考查理解性默写。
4.范围:第1.2.3.6单元的单元古诗以及古诗文篇目《江城子﹒密州出猎》、柳永《蝶恋花》、《陋室铭》、《爱莲说》。
二、古诗词鉴赏
1.分值:4分。
2.题量:2道题目。
3.形式:一道填空题、一道选择题。
4.范围:《苏轼词二首》、柳永《蝶恋花》
三、课内古文
1.分值:9分。
2.题量:4道题目。
3.形式:第一题为文常考查;
第二、三题为两个加点字解释和一句翻译;
第四题为文章内容、主旨理解,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4.范围:《陋室铭》、《爱莲说》、《王顾左右而言他》
四、课外古文
1.分值:8分。
2.题量:4道题目。
3.形式:第一、二题为两个加点字解释和一句翻译;
第三题为文章内容理解;
第四题对主旨进行理解,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五、课内现代文
1.分值:14—15分。
2.题量:4—5道题目。
3.范围:第1.2.3单元讲读课文《山中访友》、《你一定会听见的》、《背影》、《秋天的怀念》、《爸爸的花儿落了》、《七根火柴》。
六、课外现代文
1.分值:14—15分。
2.题量:4—5道题目。
3.体裁:说明文
七、作文
1.分值:40分。
2.以记叙文为主,字数600字左右。
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
(12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 (3)已去__________ (4)则是无礼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词期中检测二年级上学期两进期中检测题一、判断题(8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调笑》《赠花卿》都为杜甫所作。
()
2、杜甫、杜牧、王维都是唐代诗人()
3、“日出江花红胜火”,下一句是“春来江水绿如蓝”。
()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渭城曲》。
()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是()的诗句。
A、杜甫
B、辛弃疾
C、苏轼
2、《清明》中的“清明”就是现在的()。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3、“跑沙跑雪独嘶”,出自()的《调笑》。
A、高适
B、韦应物
C、王昌龄
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自()一诗。
A.《江南春》B.《春日》C.《赠花卿》
5、《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读()。
A.xǐ
B.yì
C.qǐ
D.qī
三、仔细辨别,认真连线。
(20分)
客舍青青柳色新杜牧《赠花卿》
预报春消息杜甫《江梅》
牧童遥指杏花村王维《清明》
半入江风半入云王十朋《渭城曲》
四、填空(12分)
1、预报春消息,___________。
2、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__。
3、高高山上树,___________。
4、锦城丝管日纷纷,________________。
5、__衣__缝一__障__画__添__对__弹__一、我会连。
(20分)
我要当钻工王进喜为国分忧的责任心和使命
田维新生病住院期间王进喜和马棚作诗工人们帮他的老母亲、孩子搬家“找不到家”的幸福教育大家珍惜资源的故事
一缸油王进喜志向坚定,为了理想执
着追求的精神
泪洒沙滩王进喜和工人在马厩里过夜作
诗,学习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联系实际说一说。
(30分)
1、说一说你在学校里的责任是什么?
2、举例子说说与他人相互关心的事情。
3、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校:
班级:
姓名: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