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能量的转换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二课时教案-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二课时教案-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碳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5节,是在完成了光合作用概述以及捕获光能的色素、光反应之后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碳反应是“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这一重要概念下的子概念,也可以具体表述为“碳反应将CO2还原成糖,并将能量最终储存在糖分子中”,本节课将围绕此概念,以科学史和科学探究的思路展开,分析生产生活实践材料,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的过程”及“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等内容,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学生虽然已有“光合作用能将CO2转化为糖”的概念,但对具体CO2转化为糖的过程,特别是这个过程当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高一学生探究生活现象与规律的兴趣较高,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探究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但往往会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和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故本节课教师可提供相关科学史情境,通过对科学家相关实验的学习,理解并强化概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重温卡尔文科学研究实验过程、探究CO2还原成糖的途径,阐述碳反应过程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观念)2.通过构建碳反应过程的概念图,以文字和图示的方式说明碳反应的过程,发展模型与建模的能力,根据概念图分析条件变化使得五碳糖含量的变化,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生命观念)3.重走卡尔文探究碳反应之路,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具体过程,领域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碳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2.教学难点: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如何转化到糖分子中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在学生已建构起光合作用整体概念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如何将CO2转化为糖的?学生通过分析CO2和糖都属于含碳化合物,作出假设:CO2是通过许多中间产物转化为糖的,也可以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设计意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对光合作用能将CO2转化为糖的概念有着模糊的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辨析其本质上是碳的转移过程,也会后续提出碳反应的概念奠定基础。

高中化学二课时作业: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第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

高中化学二课时作业: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第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目标导航]1。

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实验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以及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1.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类别定义实例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能、机械能等2.二次能源-—火力发电(1)火力发电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2)能量转换过程:化学能错误!热能错误!机械能错误!电能.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燃烧。

(3)火力发电弊端:①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用煤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②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③煤燃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如SO2、CO、NO2、粉尘等),污染环境。

【议一议】1.判断正误(1)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2)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3)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4)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答案(1)√(2)√(3)√(4)×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2.原电池(1)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①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③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④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4)能量转化过程: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氧化性物质得到,闭合回路中形成电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议一议】2.判断正误:(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2)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酒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3)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 _A_T_P__。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_水__的__光__解___相伴随。
(5)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_同__位__素__标__记___法最终探明 了CO32.中反的应碳式在:光_C合__O作_2_+用__H中_2_O转_― _化叶_光―_绿成能_体→_有_(_机_C_物_H_2中_O_碳)__的+__途O__2径_。。
(2)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 提供ADP和Pi,如图所示:
3.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交换分析 (1)光合作用过程中C、H、O元素转移途径
(3)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与C、H、O元素的去向(以生成葡萄糖为 例)
知识贴士: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四点提醒 (1)叶绿体的内膜既不参与光反应,也不参与暗反应。 (2)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ATP从类囊体薄膜 移向叶绿体基质。而暗反应则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ADP从叶绿体基 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3)光反应阶段必须是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暗反应阶段有光无 光都能进行,但需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故暗反应不能长期在 无光环境中进行。 (4)在自然条件下,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同时进行,不分先 后。
NADPH 和 O2 ②ATP 的合成:在相关酶
O2 的固定:CO2+C5――酶→2C3
的作用下,ADP 和 Pi 形 ②C3 的还原:2C3――酶→(CH2O)
成 ATP
+C5
光能→ATP 中活跃的化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
能量变化
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相应产物 O2、ATP 和 NADPH 糖类等有机物
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水,没有二氧化碳),在光照下可 以 释 放 出 ___氧__气_ 。 像 这 样 , __离__体__叶__绿__体__在__适__当__条__件__下__发__生__水__的__ ___光__解__、__产__生__氧__气___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

高中化学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化学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
8 价,故有
8 个电子,右边有 2 个负电荷,故应在左边加
2-
上 10 个负电荷,即 CH4-8e-+10OH-→CO3 。将 H、O 原子数配平可
2-
得:CH4-8e-+10OH-==CO3 +7H2O。
②以甲烷燃料电池(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为例。则书写步骤
-4
+4
为:C H4→ C O2,CH4-8e-→CO2。平衡电荷:左边失 8 个电子,右边不可能加 OH-,
能量高、可储存时间长。( × )
(5)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在电池中燃烧,然后热能转化为电能。( × )
(6)铅蓄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时,负极增重4.8 g。( √ )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
问题探究
铅蓄电池的电池总反应是什么?
提示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是Pb+PbO2+2H2SO4
应在右边加 H+:CH4-8e-→CO2+8H+。左边加 H2O 并配平可
得:CH4+2H2O-8e-==CO2+8H+。
方法二:用电池总反应减去正极的电极反应可得出负极的电极反应。
①总反应:CH4+2O2+2OH-==C O23 +3H2O(碱性电池)
正极反应:2O2+4H2O+8e-==8OH负极反应:CH4+10OH--8e-==C O23 +7H2O。
mol O2理论上生成1 mol 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D错误。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下列几种化学电池中,不属于可充电电池的是(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摩擦生热》教案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摩擦生热》教案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的转换》第二课时《摩擦生热》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转换》第二课时《摩擦生热》。

主要旨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发现更多能量间的转换,知道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让学生知道“概括”这种探究技能,探究机械能、电能、热能的相互转换现象;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发现更多能量间的转换,知道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

二、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生热的实质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描述机械能转换成热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现象。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猜想;能设计简单实验证明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调查和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换现象。

3.对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猜想;能设计简单实验证明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调查和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换现象。

【教学难点】:对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小黑板火柴砂纸、铁片、火柴、木板、手钻(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神话传说故事(钻木取火)。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第一课:自然界的物体1. 定义:自然界的物体是指存在于地球上的、非人为制造的实物或现象。

2. 特征:自然界的物体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它们可以是有形的物体,例如山、河、树木,也可以是无形的物体,例如风、电、光。

3. 例子:以下是一些自然界的物体的例子:- 山:山是地表的突出地形,具有较大的高度和陡峭的斜坡。

- 河:河是地表上由降雨水和融雪水形成的水流。

它们通常流向更低的地势。

- 树木:树木是生长在地球上的植物,具有根、茎和叶子。

- 风:风是空气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带来凉爽或温暖的感觉。

- 电: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用来产生光、热和机械运动等。

- 光: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它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物体。

第二课:能量的转换1. 定义:能量的转换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2. 热能转换:- 火焰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 太阳照射地球,太阳光能转变为热能。

- 电能转变为热能,例如电热毯加热过程中。

3. 动能转换:- 摩擦能转变为动能,例如滑雪过程中。

- 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例如弹簧弹起的过程。

4. 光能转换:- 太阳光能转变为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物体。

- 电能转变为光能,例如电灯发光的过程。

第三课:恒温和不恒温动物1. 定义:恒温动物是指能够保持相对恒定体温的动物,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

不恒温动物则相反,它们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

2. 例子:- 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的代表。

它们具有发达的新陈代谢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身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来保持体温。

- 不恒温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是不恒温动物的代表。

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 特点:-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

- 不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活动能力相对受限。

第四课:鸟类的适应生活1. 概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第四课介绍了鸟类的适应生活方式和生理特征。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知识点(2023春)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知识点(2023春)

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4.电灯的能量转换1.能量无处不在,声,光,电,磁,热以及各种各样的运动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例如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电器,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发生能量的转换。

2.电灯是现代人类生活离不开的照明器具,每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的灯就亮起来了。

3.观察几种电灯。

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是三种电灯都可以照明,不同点三种电灯的效率不同且转化成光能的能量也不同。

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的发光效率分别为:30%以上,90%以上,97%以上。

白炽灯灯丝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发光,要大量电能转化为热能;荧光灯用X-射线轰击荧光粉发光,效率已经很高了;LED灯用砷化镓,电子获得能量跃迁发光,效率更高。

4.电灯发热时,附近的温度明显升高,在做模拟实验,为了保证活动安全,我们用手电筒代替电灯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中发现,电灯发光时,电灯附近的温度明显升高。

5.电灯可以使电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现象,叫做能量的转换。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称之为能量守恒定律。

6.了解照明器具的发展过程说一说,每种照明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换?答:油灯,蜡烛和煤气灯都是将自身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白炽灯则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7.100多年前,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在此之前,人们只能用火把,油灯,蜡烛,煤气灯等照明。

爱迪生发明电灯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经过无数次探索改进,才取得成功的继爱迪生之后,人们又对电灯做了更多改进,如今的电灯不仅种类繁多,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也更高了。

8.电灯最初是作为一种照明器具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又研制出许多其他用途的电灯。

紫外线灭蚊灯红外线理疗灯植物工厂育苗灯城市景观灯塔5.电铃的能量转换1.铃声响了,该上课了,许多学校的铃声是由电铃发出来的。

2.观察电铃电铃是根据电磁铁的性质制成的。

化学能与电能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能与电能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用导线连接两极与电解质溶液共同形成闭合回路, 也可以让两个电极直接接触 ④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负极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即原电池的总反应
下列各种情况是否形成了原电池?
G
G
Fe
Ag Mg
Al
Zn
Cu
盐酸
A
G
Zn
Cu
CuSO4溶液
B
Zn
Cu
蔗糖溶液
D
H2SO4
E
盐酸
C
生铁
盐酸
F
装置是否为原电池的判断方法
练习
[例] X、Y、Z都是金属, 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 有Z析出, X与Y组成原电池时,Y是电池的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C) A.X>Y>Z B.X>Z>Y C.Y>X>Z D.Y>Z>X
原电池
4、原电池的应用
④金属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腐蚀 ——金属防护问题
如何避免轮船船身被腐蚀,延长 其寿命? 通常在轮船的尾部和在船壳的水线以下部 分,装有一定数量的锌块,请解释原因
外 电子流向:负极 沿导线 正极

路 电流方向:正极 沿导线 负极
内 阳离子 正极
电 路
阴离子
负极
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Zn) Zn - 2e- === Zn2+
工作原理 (反应方程式)
正极(Cu)
2H+ + 2e- === H2↑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Zn + 2H+ === Zn2+ + H2↑
原因:轮船的船身一般是用铁做的, 装上锌块后,铁跟锌形成原电池,此 时锌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掉,而 铁作为正极被保护起来不受腐蚀。

初中物理《能量转化》教案

初中物理《能量转化》教案

初中物理《能量转化》教案一、课堂目标1.掌握物体的能量转化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不同形式的能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物体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重点难点1.能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3.学会运用公式和单位对不同形式的能量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将一蓄电池连上一个电灯泡,电灯亮起,并问学生:为什么只要一蓄电池就能使电灯亮呢?这和能量有什么关系?通过引入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和疑问,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习新知(25分钟)(1)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并通过例子加深学生对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理解。

(2)能量转化的分类:教师将能量转化分为动能转化和势能转化,并分别介绍其特点和常见形式。

(3)能量的单位和计算:教师讲解能量的单位和计算方法,提供一些相关的计算例题,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3.分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进行讨论并展示。

4.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寻找更多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过程,并记录下来。

(2)学生根据所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结果,提出一些扩展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5.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批改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能量转化过程,写一份100字的观察报告。

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能量转化1.概念: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2.分类:动能转化、势能转化。

第二讲 能量的相互转换 2

第二讲  能量的相互转换 2

能量的相互转换知识要点:中考中经常出现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内能、太阳能、风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电磁能等等。

这些能量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些能量中的重点是机械能和内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1)动能:运动物体的质量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2)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的弹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1. 机械能你乘坐的校车,往前跳跃的青蛙,甚至是你听到的声音都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是指与物体的运动或位置高度,形变相关的能。

机械能可以表现为动能,也可以表现为势能。

2. 热能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叫做原子和分子的微小粒子组成的。

由于粒子的运动形式和排列和排列结构方面的原因,所有这些粒子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热能(thermal energy)是指组成物体的粒子的运动速度就会增大,从而使得物体摸上去感觉是热的。

随着势能的增加,冰淇淋开始融化。

3. 化学能化合物,如巧克力、木头和蜡,都储存有化学能(chemical energy)。

化学能是指储存在化合物化学键里的势能。

你吃的食物,用来点蜡烛的火柴都储存有化学能,甚至你身体的细胞里都储存有化学能。

4. 电能当门的金属球形握把上的静电击中你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电能。

运动的电荷形成电流,或者说产生了电能(electrical energy)。

电器设备,如收音机、电灯以及电脑等,用的都是来自电池或电厂的电能。

5. 电磁能你每天看到的光就是一种电磁能(electroma-gnetic energy)。

电磁能以各种各样的波的形式传播,这些波同时具备某些电的属性和磁的属性。

除了可见光外,紫外线、微波和红外线都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2热能转换》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2热能转换》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能量:2 热能转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识别常见的热能转换现象。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如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热能转换的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解释热能转换的规律和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热能转换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认识到热能转换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热能转换的概念和原理。

•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热能转换的微观过程和机制。

•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热能转换的实例和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冰块等,用于热能转换实验。

•教材、教辅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热能转换的过程。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热能是什么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热能转换的现象?•展示一些热能转换的实例(如烧水、暖气片、太阳能热水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能量转换过程。

1.新课学习•热能转换的概念•讲解热能转换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热能转换的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测量记录数据。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水的温度变化数据。

•提出问题:水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这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小组讨论并解释实验现象,教师总结归纳热能转换为内能的过程。

•热能转换的实例分析•展示其他热能转换的实例(如蒸汽机、电热水壶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热能转换的过程和原理。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20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20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学习几位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巧妙之处,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并能受到科学家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的熏陶,领悟科研方法。

为以后深入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解题思路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已然具备光合作用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但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内容是实验设计的开始和关键,学生还缺乏实验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3.尝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

5.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继承、争论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和鲁宾-卡门实验的实验分析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五、教学策略通过观察、阅读、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展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方法的目标。

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依据引入介绍198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明确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眸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去初步揭开光合作用之谜。

学生倾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示资料17世纪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

讲述果真是来自土壤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

《能量的转化》说课稿1

《能量的转化》说课稿1
LOGO

说课人:bm03
说教材
教 材 体 系
教学 目 标
课 前 准备
教材分析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过程

说教法和学法
学 情
教 学
学 法







创设情境 游戏引入
1.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你有什 么样的感觉?同学们边做游戏边思考。 2.学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 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 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 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 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导入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做小玩具,是本课教学内容的亮点,
它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 被激发到高潮。课文详细介绍了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并给出了操作情景,学生能顺利完成操作,在学生玩过之后 探究讨论这个小玩具里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什么形式的 能量,很容易理解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能量转换关系。紧接 着引入魔罐,让学生理解了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能量转换 关系。这两组动手操作内容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平常 的事物里蕴藏着的科学道理,而且初步感知了机械能守恒定 律。

中考物理复习第2课时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中考物理复习第2课时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核心知识梳理动能和势能(2013、2014年考查)能量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功与能量关系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即物体动能的大小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实验过程①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探究物体动能与其速度的关系;②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探究物体动能和其质量的关系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与高度相关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比较方法质量相同时比较举起的高度;举起相同高度时比较物体的质量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提示】(1)一般而言,规定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重力势能为零。

(2)判断物体动能如何变化时,要考虑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不能漏掉质量这个因素,比如洒水车、空投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质量都是变化的。

机械能及其转化(高频考点)机械能定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单位焦耳,符号是J转化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是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增大的能量人造地球卫星能量转化从近地点→远地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远地点→近地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提示】机械能的守恒与不守恒: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1)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若在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为机械能,则使机械能增大;(2)在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通过机械能是否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来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6《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6《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6《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能量之后,进一步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

活动1“寻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是怎样实现能量转换的。

活动2“利用热能驱动的小装置”目的是通过制作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走马灯是一个将热能转换为动能的装置。

应用与拓展“怎样让走马灯转得更快”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走马灯转得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动手制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材料探究能量之间转换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能说出某种形式的能量通过某种装置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科学思维:1.能从分析能量转换装置输入与输出能量的联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实验、制作等方式获取有关能量转换的信息。

3.能用关系图示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

4.能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得出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

探究实践:1.能对能量转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态度责任:能说出能量转换装置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准备】电话机、电流传感器、电脑、卡纸、有光纸、按扣、铁丝、蜡烛、剪刀刻刀、钢丝钳、圆规、锉刀、胶水、木板、课件、视频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制作走马灯的环节。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交流与评价环节和“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在生活中,人们为了更好地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观察探究:能量的转换》ppt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观察探究:能量的转换》ppt教学课件
能量的转换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转为电能
3
电能转化为热能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 取两个大小相同、薄厚相同的杯子,倒入 相同多的水。 • 将一个杯子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杯子放在 阴暗的地方。 • 经过相同的时间后,用温度计测量出两个 杯子中水的温度。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结论:放在太阳光下的水变热了,这 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太阳能转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饭锅通电后,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用来 做饭 。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手摇发电机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使小电珠发光。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第2节 第2课时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第2节 第2课时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高中生物教案

第2课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1.证明实验(1)实验过程:1937年前后,英国科学家希尔在研磨绿叶后制取叶绿体悬液,并向悬液中加入草酸铁,然后给予光照后观察。

(2)实验现象:①Fe3+被还原为Fe2+。

②离体的叶绿体释放出了O2。

(3)实验结论: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4)该实验意义:使光合作用的研究从器官(叶片)水平进入到了细胞器(叶绿体)水平。

2.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叶绿体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细胞器。

3.光照强度对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分布的影响(1)细胞内的叶绿体一般分布在细胞质膜与液泡之间的细胞质中。

(2)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叶绿体会汇集到细胞顶面,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保证高效率的光合作用。

(3)当光照强度很高时,叶绿体会移动到细胞侧面,以避免强光的伤害。

二、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2)条件:光、光合色素和酶等。

(3)过程:①在类囊体膜上,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吸收光能。

②水裂解释放O2,并将电子传递给某些基态叶绿素分子。

③电子传递: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使某些基态叶绿素分子(接受了最初由水的裂解传递而来的电子)受到激发释放电子,电子在不同的物质(电子传递体)之间传递。

④ATP和NADPH的形成:NADP+(还原型辅酶Ⅱ)接受电子被还原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常表示为[H],在暗反应阶段发挥作用),能量也由光能转换为电能,再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

⑤在光反应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水裂解释放O2,电子传递,ATP和NADPH的形成是耦合在一起的,共同完成光反应,即将太阳能最终转换为化学能并产生O2。

2.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基质。

(2)发现者:卡尔文及其研究团队。

(3)条件:CO2、ATP、NADPH和酶等。

(4)过程:①暗反应又称为卡尔文循环,简单地说,卡尔文循环就是将CO 2、ATP 和NADPH 转变为磷酸丙糖(一种三碳糖)的复杂生化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能量的转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动手实践
做小玩具,体会能量转换过程
1、谈话:能量的转换除了可以象刚才这样解释,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模型来解释,比如刚才的电磁铁,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玩具“飞旋的扣子”,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呢?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材料超市,有制作电磁铁的,也有制作“飞旋的扣子”的,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制作什么,再派一名同学上来领取材料。

电磁铁请观察大屏幕,“飞旋的扣子”请参照书本56页的步骤制作。

2、学生分组制作。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3、交流讨论玩具中的科学道理。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2、观察书本56页上最后的一幅图,是用卡通画的形式描述机械能转换成声能,请大家课后也用同样的形式将你设计的能量转换过程画出来,提个要求,至少要包括两种能量转换,能多最好。

下节课我们评一评谁画得好,在教室里办一个能量转换卡通画展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