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防护林三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合集下载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防林参考资料(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 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

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

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

例如,2005年19号台风“龙王”导致全省8个设区市、62个县(市、区)370.89万人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2.78 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38亿元。

解读《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解读《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解读《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13.01.15•【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解读《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审议通过,2012年11月23日以鲁政发[2012]47号文件印发,要求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认真组织实施。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一)《规划》的背景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具有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双重属性,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和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

2009年6月22日中央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庄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为实现“双增”目标,2010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11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月25日,国务院以国函〔2010〕69号批复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8月26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了全国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林规发[2010]203号)等文件。

省政府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于2010年11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字〔2010〕197号),并下拨了专项工作经费。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绿色天地●撰文/李世东张炜启动背景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区、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支流众多,其中支流长度500公里以上的有18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达437条;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湖泊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为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众多稀有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居中国七大流域首位。

长江流域年均水资源总量9960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8亿千瓦,可开发量约2.6亿千瓦。

森林资源蕴藏量大,矿产资源丰富。

经济总量超全国的45%,人口占全国的38.5%,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长江流域的过度索取和破坏,给母亲河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生态灾难。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长江流域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负载过重,人地、人粮等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尤其是中上游地区,过去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据历史记载,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超50%,20世纪60年代初期下降到10%左右,1989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9%。

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质量低下成为制约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80年代达到62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达到24亿吨,其中长江上游地区为重灾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5.24万平方公里,年侵蚀量19.48亿吨,分别占全流域的80%和87%,且水土流失的强度大。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水利工程和江河湖泊的严重淤积,全流域每年损失的水库库容量达12亿立方米,相当于报废12座大型水库。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xx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xx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如何推进长江流域等防护林生态建设

如何推进长江流域等防护林生态建设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三期工程规划,近日由国家林业局正式发布实施。

这四项生态工程《规划》的实施,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屏障建设任务、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具体行动,对推进我国防护林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长江是贯穿祖国东西的“黄金水道”。

长江和珠江流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企业密集,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驱动器”;太行山是京津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粮仓和工业生产基地。

这些地区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维护生态安全十分关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切实加强了重点敏感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工程内容以营造林措施为基础,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旱、涝、干热风等灾害抵御能力建设,系统化、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

工程建设还强调保障民生,通过国家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注重获取综合效益。

可以说,四项工程的有效实施开启了我国针对“江、河、山、原”等特定地域的生态治理模式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扭转工程区生态恶化趋势,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01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国家启动实施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

2006年,全国平原绿化二期工程接着启动。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国家和地方总计投资1098.5亿元,共完成造林1174.2万公顷,低效林改造31.4万公顷。

工程区有林地面积增幅明显,长防、珠防、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分别增加了4.7、12.2、7.7和1.3个百分点。

治理水土流失和防灾御灾能力显著增强,长防工程区土壤侵蚀量每年减少2.3亿吨,洪涝灾害明显减轻;珠江流域的东江、西江、北江中上游水质持续保持在二类以上,重点水库水质保持在一类以上,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太行山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逐年缩小;平原农区的风沙、霜冻和干热风灾害持续下降,为我国粮食的“九连增”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部分地区重现了“绿满平原大地,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粮食稳产高产”的生态和美景象。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12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它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 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 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 国务院以国发( 1978) 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3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 至此, 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 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 北抵国界线, 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 东西长4480公里, 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 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551个县( 旗、市、区) 。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 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 为第一阶段, 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 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 1996-为三期工程; -2020年为第二阶段, 分两期工程。

-为四期工程, -2020年为五期工程; 2021-2050年为4第三阶段, 分三期工程。

水土保持防护林林种区划与配置

水土保持防护林林种区划与配置

第二章水土保持防护林林种区划与配置第一节防护林林种区划第二节防护林树种选择与林种配置第一节防护林林种区划一、水土保持林的区划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为了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营造的防护林。

在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根据川江流域的调查,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划分为八个三级林种组,它们各具特有的防护功能和可能发挥的经济功能。

即:江岸防护林组库塘防护林组岭谷防护林组侵蚀沟、坡防护林组二、水源涵养林的区划1. 水源涵养林的定义: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湖泊周围以涵养水源,改善河流水文状况、滞洪补枯、保护水资源为主要目的森林。

水源涵养林的贮水能力一般森林:500-3000m3/hm2川西冷杉林:2660-3608 m3/hm2补给时限:2个月至1年。

“大肚能容,容雨季难容之水”,如北碚三圣海底沟地下水库。

3. 我国水源涵养林的现状(1)面积不足,体系不完整水源林只占防护林面积的20%,只占造林面积的8%。

长江上游需要水源林1000万hm2,目前只有100-150万hm2。

(2)位置不当,作用不明显疏残灌木林留做水源林,如川西此类达35%。

(3)水源林被采伐,功能中断长江上游采伐林分50-60%是水源林,伐后40%没有及时更新。

(4)水源林没有进行经营,功能只能自行调节多数交通不便,“山高、路远、人稀,鸟多、兽多、林密”,典型如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区。

4. 水源涵养林的区划(1)区划类型按范围及重要性分:国家级水源林、省级水源林、县级水源林按可否采伐分:Ⅰ类水源林、Ⅱ类水源林(2)区划重点①重要河流中上游地区;②重要湖泊及大、中型水库汇水区;③雪线附近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森林;④工业、农业灌溉及城镇居民用水的水源地区;⑤其他需要重点建设水源林的地区。

(3)区划标准国家级标准国家一级河流上游重要汇水区;以我国境内发源地的主要国际河流(包括界河、界湖)上游地区;跨省(市、自治区)湖泊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周围地区;其他需要列为国家级的水源林区。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6.07•【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1年6月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长江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江省(市)调研,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韩正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提出工作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并带队对四川、江苏检查。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动各项污染治理工程,全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取得显着成效。

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劣Ⅴ类断面比例较2015年降低6.1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19省(区、市)均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

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各地区各部门始终把长江保护修复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来抓,突出重点、协同联动、扎实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二)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 群众参与度 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这是调整国土利用结构、 增加森林覆盖、治理泥沙危害的根本性措施。 该工程于1999年首先在陕西、甘肃、四川3省试点,2000年3月推向长 江上游和黄河上 中游地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1年3月该工程被正式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2年退耕还林 工程全面启动。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工程概况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下同)共涉及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大区域。 1.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保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 等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包括陕西、 甘肃、青海、 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7个省(自治区)。总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343670万亩(2.291亿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4316万 亩(0.895亿 公顷)。 2.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保工程 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共5个省(自治区) 境内的 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23个县及12个县级林业 局(场)。工 程区林业用地面积51272万亩(3418.1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42122 万亩( 2808.1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9077万亩‹2605.13万公顷›),疏林灌木林地1780万 亩(118.6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090万亩(139.33公顷),无林 地5159万亩( 343.93万公顷),其它林地122万亩(8.13万公顷)。

林业系统6大工程

林业系统6大工程

六大林业工程: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创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标志着中国林业建设结束了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

前五大重点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而第六大重点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木材的供需矛盾。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制订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国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0.47亿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6亿公顷和124.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

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确立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大决策。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涉及全国97%以上的县、市、区、旗,规划造林任务超过0.76亿公顷,规划投资7,000多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资源保护、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商品林基地建设等各个领域。

我国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工程

我国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程 三北防护林地区包括西北、华北、东北的陕、⽢、宁、青、新、京、津、冀、晋、内蒙、辽、吉、⿊等13个省、⾃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

总⾯积389万平⽅千⽶,占全国⾯积的40.5%,⼲旱和半⼲旱地区占2/3以上,这⾥是我国沙漠⼽壁集中分布地区,⽔⼟流失严重,⽣态环境脆弱,加强这⼀地区的国⼟整治,建设好三北防护林体系⼯程,对于促进⽣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地区经济振兴有重要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第⼀期⼯程(1978—1985年)已经完成,这期⼯程包括13个省(市、区)的396个县(旗)。

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在⼴⼤农区、⽔⼟流失严重地区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营造农⽥防护林、⽔⼟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

同时,在农村⽣活能源短缺地区和⽴地条件适宜地区营造薪炭林,⽤材林和经济林。

具体任务是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8年内造林593万公顷(实际完成6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8%提⾼到5.9%。

⽔⼟流失和沙漠危害有所减轻;柴薪奇缺的地区有所缓解;800万公顷农⽥得到林保护。

⿊、吉西部地区,宁夏黄灌区,河西⾛廊、新疆和⽥绿洲都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成数县连⽚的农⽥防护林体系。

据测算,⽬前三北地区农⽥防护林平均每公顷可保护10.5公顷耕地,对于改善农⽥⼩⽓候、抗御⾃然灾害,促进牧业⽣产起到有益的作⽤。

三北防护林体系第⼆期⼯程(1986—1995年),包括551个县(旗),其任务是在管理、抚育好现有林,巩固第⼀期⼯程成果的基础上,提⾼造林质量,营造⼈⼯林637万公顷,封育林草155万公顷,飞播造林17万公顷。

重点搞好京津周围的绿化,⽑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防风固沙林,京包、包兰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和黄河中游沿岸防护林等五⼤⾻⼲⼯程及沙棘商品⽣产基地、听⽔河流域⽔保经济林,乌兰布和速⽣丰产林和滦河、潮⽩河⽔源涵养经济林四个重点项⽬,以及90个省级重点⼯程。

第⼆期⼯程完成后,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可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5.9%增加到7.7%,黄河中游⽔⼟流失地区将有1/3的⾯积得到控制,1733万公顷农⽥可实现林化,1000万公顷沙漠化⼟地将得到治理,绝⼤部分公路、京包、包兰铁路两侧的⾃然⾯貌将有很⼤改观。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
1.2
●安徽省林业厅林造防〔2004〕16号文件《关于加强长防林和平原绿化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安徽省林业厅发改投资[2004]77号文件《关于下达2003年全省长江防护林、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厅《长防林工程国债项目2003-2004年度作业设计编制要求》
●坚持按项目科学设计,强化管理,按工程组织实施,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1.4
●小班起始面积:人工造林小班起始面积不小于10亩(带状造林一侧二行、宽度4m以内,连续面积不小于10亩)。
●林种设计:按照省林业厅文件要求,本着以防护林为主的原则,设计项目林种中防护林应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太和县2003-2004年度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建设全部为人工造林,建设总规模为亩,其中科技示范林亩。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人工造林万元,宣传牌费万元,项目设计费万元;投资来源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加以配套,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万元。
2、太和县2003——2004年度长防林工程国债项目作业设计图(1-36)
第一章
1.1
●项目名称:太和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
●项目性质:续建
●项目建设单位:太和县林业局
●第一责任人:(太和县林业局局长)
●施工技术负责人:(工程师)
●项目建设范围:人工造林主要布局在清浅镇、三堂镇、李兴镇、大新镇、苗集镇、皮条孙镇、赵庙镇、旧县镇、三塔镇、马集乡等10个乡镇。
表2:太和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区主要立地条件类型表
表3:太和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营(造)林任务和投资安排统计表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表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表
公顷
爱惜区本底调查、基础设施建设、宣扬教化、生态爱惜、科研实力提高
管护实力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3500
2006-2010
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爱惜区管理处
三、湿地爱惜工程
21
全省
江苏省物种资源爱惜工程
在进行物种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他物种进一步调查,制订全省物种利用和爱惜规划,并贯彻实施
摸清全省物种资源本底,爱惜物种资源
水源涵养
18300
2006-2010
省环保厅、水利厅、农林厅和相关省辖市政府
2
全省
洪泽湖洪水调蓄国家级生态功能爱惜区建设工程
101
万公顷
实施湖区生态防护林示范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限制,限制湖区富养分化程度;设立成子湖渔业繁殖爱惜区,合理限制围网养殖面积,主动发展生态养殖
洪水调蓄
25000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工程
330万方
梅梁湖、竺山湖、贡湖水源地、东太湖及入湖河口底泥疏浚,面积约93平方公里,清淤量约330万方
改善湖体水环境
15000
2008-2010
苏州、无锡市水利局
26
苏州 无锡
走马塘延长拓浚工程
高程0.0米,边坡1:2.5;锡北运输河~张家港段长度20.8公里,底宽25米,底高程0.0米,边坡1:2.5;张家港~长江段长度18.7公里,底宽40米,底高程-1.0米,边坡1:2.5;建筑物配套工程:七干河江边枢纽,由节制闸、船闸两部分组成,其中节制闸总净宽36米,船闸规模16×160米;穿张家港枢纽:由节制闸、船闸、立交地涵、泵站组成;沈渎港闸:节制闸净宽16米;以及跨河桥梁、口门处理和水系调整等工程
8000
2006-2010
宜兴市政府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0.09.21•【文号】国发[1990]56号•【施行日期】1990.09.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1990年9月21日国发[1990]56号)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于一九九O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五日在北京召开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一九九O年修订)》(以下称《简要报告》)审查会议。

为了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参加会议的除领导小组成员外,还邀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流域内务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研、高校和新闻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共三百多人。

国务委员陈俊生受领导小组组长田纪云副总理的委托主持了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领导小组顾问钱正英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简要报告》的汇报,进行了讨论和审议。

与会代表本着认真负责和科学、民主的精神,畅所欲言,广泛交换了意见。

绝大多数代表从各自不同的方面肯定了规划报告,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

会后成立修改小组,对《简要报告》作了修改。

领导小组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进行了认真研究,原则同意这个《简要报告》。

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一、长江流域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沿岸地区是我国本世纪或更长时期内重点开发地区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新的情况,及时修订补充一九五九年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提出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对长江流域的江河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土资源保护提出全面综合安排,用以指导全流域的治理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简要报告》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内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协作下,进行大量综合分析研究提出的。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世界最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578.6亿元工程期限:1978年--2050年构成网格状的农田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巨型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历史经验,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工程规划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重点⽣态功能区国家重点⽣态功能区三峡库区⽔⼟保持⽣态功能区⽣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家林业局⼆Ο⼀四年⼗⽉⽬录第⼀章规划背景 (1)第⼀节区域概况 (1)⼀、规划范围 (1)⼆、⾃然条件 (1)三、⾃然资源 (3)四、社会经济 (7)五、扶贫开发 (8)第⼆节⽣态功能定位 (9)⼀、主体功能 (9)⼆、⽣态价值 (9)第三节主要⽣态问题 (11)⼀、⼭洪、泥⽯流等地质灾害趋势加重 (11)⼆、⽔⼟流失⾯积⼤ (12)三、⽔环境污染较严重 (13)四、森林⽣态系统退化 (13)第四节⽣态保护与建设现状 (14)⼀、⽣态⼯程建设 (14)⼆、国家重点⽣态功能区转移⽀付 (16)三、⽣态保护与建设总体态势 (16)第⼆章指导思想与原则⽬标 (17)第⼀节指导思想 (17)第⼆节基本原则 (17)第三节规划期与规划⽬标 (19)⼀、规划期 (19)⼆、⽬标 (19)第三章总体布局 (21)第⼀节功能区划 (21)⼀、区划原则 (21)⼆、功能区划 (21)第⼆节建设布局 (22)⼀、⽣态屏障区 (22)⼆、⽔⼟流失防治区 (23)三、⽔源涵养区 (23)第四章主要建设内容 (25)第⼀节⽔⼟流失综合治理 (25)第⼆节⽔源涵养能⼒建设 (26)⼀、森林⽣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26)⼆、湿地⽣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28)第三节⽣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29)第四节⽣态扶贫建设 (32)第五节配套设施建设 (34)⼀、防灾减灾体系 (34)⼆、基础设施建设 (35)第六节⽣态监管 (36)⼀、⽣态监测 (36)⼆、空间管制与引导 (36)三、绩效评价 (37)第五章政策措施 (38)第⼀节政策需求 (38)⼀、⽣态补偿政策 (38)⼆、⼈⼝易地安置的配套扶持政策 (39)三、国家重点⽣态功能区转移⽀付政策 (39)第⼆节保障措施 (40)⼀、法律制度保障 (40)⼆、科技保障 (41)三、管理保障 (42)四、资⾦保障 (42)五、考核体系 (43)附表三峡库区⽔⼟保持⽣态功能区禁⽌开发区域名录附图三峡库区⽔⼟保持⽣态功能区⽣态保护与建设功能区划图第⼀章规划背景第⼀节区域概况⼀、规划范围三峡库区⽔⼟保持⽣态功能区位于重庆市、湖北省交界区域,⾏政区域包括重庆市、湖北省2省市9区县,⾯积27849.60平⽅公⾥,⼈⼝521.56万⼈,森林覆盖率为60.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