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及课后练习15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电流和电路》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电流和电路》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电流和电路》同步教案15.1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前准备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气球放在书的下方松开手,气球会脱落;把气球与躲在讲桌下的学生头上摩擦后再次放在书下,气球好像粘在书的下方,不再脱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实验操作有什么特别之处?气球为什么能被吸引?进行新课一、摩擦起电◆探究活动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生活中的现象: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二、两种电荷◆探究活动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吸引。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 教学设计

4.1电荷与电流(1)电荷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

(4)认识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防护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旋转支架、纸屑和泡沫、橡胶尺、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金属杆、橡胶杆、矿泉水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评价设计】1、实验活动一:其目的是能否顺利完成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其评价重在学生的参与情况的评价。

对参与积极、效果突出的小组和同学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力争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2、两种电荷的探究过程: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除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实验外,更要注重学生能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方法。

3、实验活动三:重在知识的应用,及通过知识的应用获得新知的过程。

4、阅读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5、自我检测与知识演练:通过具体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寂静的夜晚,一道闪电划了天空,那么闪电和我们生活中的电一样吗?让我们一起走电的世界。

电荷与电流教案

电荷与电流教案

4.1电荷与电流(1)——教案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美丽的夜景图,电与我们息息相关,你知道电是什么,电是怎么产生的吗?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电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两位同学一组,有些小组桌面上有玻璃棒和丝绸等器材,有些小组桌面上有橡胶棒和毛皮等,请根据你们所具有的器材,按照活动要求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完成后举手示意。

生:活动,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玻璃棒吸引小纸屑——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电了;橡胶棒吸引小纸屑——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带电了)师:像玻璃棒和橡胶棒这样,物体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是什么?师: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即: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思考: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生:阅读资料一回答小结: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那个物体带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现象。

物体所带的电荷由于不能移动,所以称为静电。

思考: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的转移。

思考与讨论(重点、难点):通过实验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

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生:给予充足的时间思考,如果不能回答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

结合模型再次具象分析,突破难点。

分析:由于玻璃棒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丝绸弱,当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上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

同理,略。

【说一说: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摩擦起电(静电)现象?生:.........师:雷电是怎么产生的?生:阅读回答补充小知识:静电的利与弊。

】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关系过渡:师:下面请看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先看视频再提问):狗狗被主人摩擦后为什么变成“小狮子”了?也就是说,小狗被主人摩擦后为什么毛都分开竖立起来了?生:小狗被主人摩擦后带了电,而且带了相同的电荷,因此小狗的毛互相排斥而竖立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用电器,以及这些用电器是如何工作的。通过这个话题,让学生认识到电器与电流之间的联系。
2.展示:展示一些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猜测这些电路的作用,从而引出电路的概念。
3.悬念:提出问题:“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与电荷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电流的测量:介绍电流表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测量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讨论:给出几个关于电流和电路的问题,如“电流的形成原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8.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和困惑,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提高学习效果。
3.实际应用题:设计一道关于家庭电路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并计算电流值。
4.探究性实验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并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4.1电荷和电流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4.1电荷和电流学案(含答案)

第1节电荷与电流〖要点整理〗一.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所带的电称为静电。

3.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正电荷用“+”号表示。

实质:玻璃棒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负电荷用“-”号表示。

实质:橡胶棒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相吸有两种情况:(1)带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5.验电器⑴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⑵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⑶用法:在验电器不带电的情况下,把要检验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两金属箔片张开,就说明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

⑷原理:利用接触起电的方法,使验电器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的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

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三.电路1.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状态: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的是并联。

《电荷与电流》名师教案(第1课时)

《电荷与电流》名师教案(第1课时)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多媒体视频展示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摩擦过的梳子吸引纸屑;静电金属球实验,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教师讲解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讲解接触带电和感应起电的现象。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相互排斥。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拓展:带电体为什么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与讨论:1、油罐车后面为什么都有一条“尾巴”拖在地上
原来:该“尾巴”是一条导电橡胶,使油罐车运行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地面,防止运输中因静电发生爆炸。
设计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多媒体展示巩固提升练习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动手操作,摩擦起电的小实验,思考讨论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观察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认真听教师分析感应起电和接触带电的知识。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学生听教师讲解原子结构,然后阅读教材。
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并加以总结。
学生多次实验,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回答雷电产生原因。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观察、思考、并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并分析原因。
小组之间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小组讨论、思考完成问题。
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
学生讨论完成。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荷与电流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荷与电流学案

电荷与电流专题一电荷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3.原子及其结构: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4.电现象:(1)摩擦起电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③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5.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表示。

(3)中和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现象。

注意:中和现象并不是电荷的消失,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抵消。

6.验电器:(1)验电器的构造:(2)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7.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②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③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等。

(2)绝缘体: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②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③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专题二电流1.电流的形成与方向:(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简单电路:(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作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

4.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这块知识在小学中已经有所涉及,但未深入强化。

初中教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本章内容编排来看,这块内容是学生学习电学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除了要做好在知识内容上的启下工作,还承担着学生电学学习热情激发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产和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电荷间的排斥和吸引作用。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点体的性质。

(2)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归纳思维能力。

(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

(2)对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单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主思维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注射器、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旋转支架、纸屑、圆珠笔、气球、验电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要和我的助手们表演两个魔术,希望你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密这两个魔术。

(课前需要提前训练两个学生学习吸引小水流和静电魔术棒的两个魔术表演)(二)新课教学师:大家的桌子上也有一根橡胶棒,你可以试试能不能吸引身边的物体呢?(设置的对比实验)(学生尝试用橡胶棒吸引身边物体,失败)师: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器材或者你自带的物品想办法让它们也能吸引其他物体。

(不做提示,让学生自主探究,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学生活动】1、摩擦起电(学生实验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师:跟大家说说你的成果。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15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15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了解静电的利弊,以及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知道科学技术知识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体会科学知识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原理。

用电荷间作用规律解释一些电现象。

难点:摩擦起电机理。

教学过程引入:用事前录好的视频,通过平板电脑与电脑的切换,展示几个小实验,引出摩擦起电一、静电现象活动一:1.梳子吸纸。

从纸杯中取少量轻小物体,置于白纸上,用梳子靠近轻小物体。

观察轻小物体有没有被梳子吸引。

用梳子往同一个方向梳头数次,再将梳子靠近轻小物体,观察轻小物体有没有被梳子吸引。

学生做完后述:梳子梳头其实是梳子与头发发生了摩擦。

问:梳子在摩擦前过后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小结:梳子在摩擦过后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板书:一、静电现象问:其他物体在相互摩擦后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演示:1.橡胶棒吸纸。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小物体,观察纸片有没有被橡胶棒吸引。

学生描述,教师评价。

演示2:玻璃棒吸引水流。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细水流,观察细水流有没有被玻璃棒吸引。

学生描述,教师评价问:物体摩擦后靠近轻小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现象?生:能吸引轻小物体。

述:因为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

板书:①.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现象。

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现象。

问: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会带电?(通过微观的原子结构,研究宏观的摩擦起电)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来,自然界中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是质子,带正电,另一种是电子,带负电。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通常情况下物体内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

但是由于带负电荷的部分电子比较“自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跑动”,所以物体之间的摩擦就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而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

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

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5篇在电磁学里,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15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15

附件: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生本理念为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体现生本理念的课堂教学,其特点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权,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围绕学生而开展。

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教材、教学、教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体现师生、生生之间是多维有效的互动。

基于“生本理念”的课堂以前置性学习为前提,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以师生、生生互动为特征,以激励、表扬为手段。

从学生发展需求、学以致用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设置到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程度。

教学时,教师尝试运用“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实验探究---分析本质——应用情境”的教学流程来组织教学,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搭建易学善思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以探究实验活动为载体,创设获得直接体验的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载体,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旧版教材从电路的组成部分入手,先学习各个组成部分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路符号,然后再一次对电流、电压和电阻进行讲解,最后引出电学的重要内容“欧姆定律及其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看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比较合理。

但在实际教学中会碰到一些新学的名词解释中暗含一些后面学习内容的情况,显得有些逻辑混乱。

浙教新版《科学》教材八上“电荷与电流”,这是基于2011版新课标增加的一个内容。

教材从摩擦生电(荷)现象入手,逐渐过渡到电流、电路,符合学生的认知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材编写的知识序是这样的:三、学情分析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由于小学科学教材已做呈现,学生是容易理解的,学生也能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材答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材答案

教材习题答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答案甲物体带负电。

2.如图15.1-6,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图15.1-6饮料吸管的静电实验(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答案(1)不可以(2)略(3)略3.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答案50个电子8×10-18C金属锡核内正电荷与核外负电荷数量相同,故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第2节电流和电路1.图15.2-8甲是把电池和玩具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

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图15.2-8连接玩具电风扇答案如图所示2.在图15.2-9中有电子门铃、电源和开关,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它们连起来,使得门铃能够正常工作,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子门铃可以用“”这样的符号表示。

图15.2-9连接电子门铃答案如图所示3.观察图15.2-10所示的手电筒结构图。

按下按键时,电路是怎样接通的?在图中画出电流流过的路径。

另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图15.2-10常用手电筒的结构答案图略4.图15.2-11是某人连接的电路,小电动机能转吗?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一个“×”,表示这根导线不要,再把正确接法的导线画出来,并在三根导线上分别标明电流的方向。

图15.2-11电动机能转吗?答案不转动如图所示5.图15.2-12甲、乙中,各有一根导线接错而使小灯泡被短接,请把这根导线找出来,在上面打一个“×”。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电源和电流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电源和电流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
电源和电流
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1.一条导线中的电流为 50 μA,在 3.2 s 内通过这条导线某一横截面 的电荷量是多少库仑?有多少个电子通过该横截面?
解答: 把电流的单位化成主单位A: 50μA=5×10-⁵A 计算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Q=It =5×10-⁵A×3.2s =1.6×10-⁴C 答:3.2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6×10-⁴库仑。 每一个电子带电量为1.6×10-19库仑,所以1.6×10-⁴库仑电量里面含有电子个数为 1.0 × 1015个。
待机时间
…… 智能手机、4G 手机……
1 920可拆卸式电池 ……
22 d ……
感谢观看
待机时,q=4 000 mA·h=4 000×10-3×3 600 C。 t1=22 d=22×24×3 600 s。 所以待机电流就是 用电量除以时间I=Q/t 得I1=7.6×10-3 A 同理看视频时 t2=17×3 600 s 可得I2 然后I2/I1=31倍
手机类型 屏幕分辨率
电池容量 电池类型
2.手电筒中的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时,在某次接通开关的 10 s 内通过某一 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3 C,则电流是多少?
3、某手机的说明书标明该手机电池容量为4 000 mA·h,待机时间为 22 d,请估算该手机的待机电流有多大。说明书还标明,用该手机播 放视频的时间是 17 h,请估算播放视频的电流大约是待机电流的几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复习教课方案一、知识网络二、识记稳固(一)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尘埃、轻质球等。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由:不一样物质原子核约束电子的本事不一样。

本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觉带电:因为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邻近的物体带电。

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掠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本质:物质中的原子失掉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掠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本质:物质中的原子获取了剩余的电子。

电荷间的互相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 .验电器:作用:查验物体能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的原理。

6 .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10-19C。

7 .中和:等量异种电荷完整抵消的现象。

1.(二)电流电流的大小强弱简称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

形成:电荷的定向挪动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挪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面,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获取连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为通路4.单位:(1)国际单位:A常用单位:mA、μA(2)换算关系:毫安1毫安=1000微安(3)常有的电流值:冰箱A;台灯机A。

1安=1000A;收音丈量:仪器:实验室用电流表来丈量电流的强弱。

使用方法:a.读数“两看清”: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电流的分度值。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连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然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一样意: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注意:1.被测电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时,不单测不出电流值,甚至表会被烧坏。

2.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和0—3A。

中小幼第四章 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中小幼第四章 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第四章第一节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通过对比实验掌握摩擦起电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带电体、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

②通过分析理解摩擦起电的微观本质。

③通过实验和分析推理a 知道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b掌握电荷间的相互规律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②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认识事物的艰难历程;③利用转换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条件2.从微观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三、教学准备玻璃棒、橡胶棒、布料、毛皮、塑料吸管、支架、纸巾、泡沫、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 一)、发现“电”引入:【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脑洞大开:根据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你怎么样让桌子上的易拉罐动起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S:学生畅所欲言(用吹,用推,放在斜面上、、、、、)T: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用什么方法使它滚动起来?【演示】先将未摩擦过橡胶棒靠近易拉罐,看到什么现象;接着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易拉罐,再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易拉罐,易拉罐滚动起来T:刚才老师用什么方法使球滚起来?有你们说的吹、推,有用什么东西来吸过去或粘过去的吗?S:学生说没有T:那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S :摩擦起电T :你怎么知道是摩擦起电呢?回忆小学的科学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判断是否有电?S:能使灯泡发光T:那我们能不能也让灯发光?教师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氖灯,氖灯会亮一下。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及课后练习15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及课后练习15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及课后练习15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产和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了解带电体的性质;2、能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了解静电的利与弊及静电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尝试应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科学转换法的合理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中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又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促进生活发展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摩擦起电的原因;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器材准备】:气球、橡胶棒、梳子、塑料尺、纸屑、吸管、玻璃棒、支架、毛皮、丝绸学习资料:1、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是因为物体内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电性相互抵消的结果。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等量的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荷,毛皮带等量的正电荷。

即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好,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老师在一个矿泉水瓶的底部扎一个小洞,装满水形成一股细水流。

第一次用一根橡胶棒直接靠近细水流,学生发现无现象发生。

第二次用橡胶棒用力摩擦气球,再拿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学生发现细水流被吸引了。

师:摩擦后的橡胶棒为什么能吸引细水流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类似的过程?二、新课教学:第一部分:提出摩擦起电,了解带电体的性质,知道什么是静电活动一:学生实验1、先用圆珠笔靠近碎纸屑或泡沫,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再将圆珠笔在头发上使劲摩擦,再次靠近碎纸屑或泡沫,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3、换用吸管和毛皮继续做实验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做的和老师做的科学小实验都经历了什么过程?摩擦以后的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呢?师: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碎纸屑、细水流等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这些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所带的电叫静电。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电流和电荷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电流和电荷

讨论法
讨论法的定义: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激发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讨论法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法的实施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讨论法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避免偏离主题,确保讨论的质量。
案例分析法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 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电流的概念和单位
电流的定义:电 荷的定向移动形 成电流
电流的单位:安 培(A)
电流的方向:正 电荷的流动方向 为正,负电荷的 流动方向为负
电流的测量:使 用电流表或电压 表进行测量
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电荷的定义:物体由于失去或 获得电子而带上的电荷量
电荷的单位:库仑(C)
案例选择:选择 与电流和电荷相 关的实际案例
问题提出:根据 案例提出相关问 题,引导学生思 考
分析讨论:组织 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分析问题背 后的原理
总结归纳: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 形成对电流和电 荷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灯、手机等,引出电流和电荷的概念。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流动,理解电流的形成和作用。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分类和性质,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实验结论:电流和电荷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电 流和电荷的概念和关系。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
讨论主题:电 流和电荷的概
念和关系
案例分析:通 过实际生活中 的例子,如电 池、电路等, 帮助学生理解 电流和电荷的
概念
讨论方法:采 用小组讨论的 方式,让学生 互相交流、合 作,共同解决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教案及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教案及课后练习

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1).实验探究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水流实验: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分别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

观察现象。

两个负电荷相互作用两个正电荷相互作用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作用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3 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4.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考考你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为什么?3.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则()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B、只有两个小球是带电的,且带异种电荷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验电器①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②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产和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了解带电体的性质;
2、能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了解静电的利与弊及静电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尝试应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科学转换法的合理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又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促进生活发展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摩擦起电的原因;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器材准备】:
气球、橡胶棒、梳子、塑料尺、纸屑、吸管、玻璃棒、支架、毛皮、丝绸
学习资料:
1、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是因为物体内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电性相互抵消的结果。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等量的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荷,毛皮带等量的正电荷。

即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好,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
象。

实验过程:老师在一个矿泉水瓶的底部扎一个小洞,装满水形成一股细水流。

第一次用一根橡胶棒直接靠近细水流,学生发现无现象发生。

第二次用橡胶棒用力摩擦气球,再拿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学生发现细水流被吸引了。

师:摩擦后的橡胶棒为什么能吸引细水流呢?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类似的过程?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提出摩擦起电,了解带电体的性质,知道什么是静电
活动一:学生实验
1、先用圆珠笔靠近碎纸屑或泡沫,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再将圆珠笔在头发上使劲摩擦,再次靠近碎纸屑或泡沫,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3、换用吸管和毛皮继续做实验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做的和老师做的科学小实验都经历了什么过程?摩擦以后的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碎纸屑、细水流等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这些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所带的电叫静电。

师:物体摩擦后所带的电荷你能看到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怎么判断他们带电了呢?
生:他们能吸引轻小物体。

幻灯片:这种用吸引轻小物体的方法来说明物体带电的科学方法——转换法。

师:转换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哪些情况需要用这种方法呢?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它,或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去间接测量,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转换法。

第二部分:寻找物体摩擦起电的原因
师:我们知道了物体摩擦会起电,你知道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会带电吗?
学习资料:a.自然界存在2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b.原子的内部结构;
c.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和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
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整个物体不显电性。

播放物体相互摩擦的动画,师提示,让学生自己总结物体摩擦会带电的原因。

幻灯片展示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物体内部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而带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师:科学上有2个经典的实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你能用电子得失理论解释一下吗?
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释这两个实验。

第三部分:接触起电
师:摩擦可以让物体带电,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呢?
学生观看头发飘起的视频,介绍接触起电的过程:人体接触带电的金属球,会带上与金属球相同的电荷。

师:头发为什么散开?过渡到第四部分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习。

第四部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师:也许电荷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规律,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需要做几个实验?哪几个?去哪里寻找带正电荷的物体和带负电荷的物体?
学生思考,老师提示,幻灯片展示实验表格。

教师演示第一个实验,并说明注意事项,如做实验时要同时摩擦玻璃棒。

学生做其它两个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得出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学生解释:人体带静电后头发为什么会散开?回应上面的问题。

第五部分: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生活事例。

1、油罐车为什么带铁链?
2、闪电的形成。

【教学反思】:
学生实验方面:橡胶棒吸引细水流的实验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做效果更明显。

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规律时是一根橡胶棒的一端靠近另一根橡胶棒的一端,而不是两者直接接触。

书本上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学生是很难深入理解的,所以选一个好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去理解很重要。

板书:
1、摩擦起电:物体通过摩擦而带电的现象。

①摩擦后的物体叫带电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②摩擦起电的原因:发生电子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物体摩擦后所带的电荷不流动叫静电。

3、接触起电:因接触带电体而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电荷的方法。

4、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课后练习:
姓名:班级: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2.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3.下列现象中不涉及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
A.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
C.擦黑板时粉笔屑纷纷扬扬,四处飘落
D.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
4.有甲、乙、丙、丁4个带电小球,甲与乙互相吸引,乙与丁互相排斥,丙与甲互相吸引,已知丙带正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带正电 B.乙带负电
C.丁带正电 D.甲、乙都带正电
5.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
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异种电荷相吸 B.同种电荷相斥
C.分子间相斥 D. 大气压作用
6.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因_______起电,发生_______。

7.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工作时,屏幕上带______,而具有了的性质。

8.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
B. 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正电
C.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负电
D.用两根铁棒互相摩擦后,两铁棒均带正电
11.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 ( )
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
B. 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
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 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