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

合集下载

论我国当前出口退税制度

论我国当前出口退税制度

论我国当前出口退税制度我国当前的出口退税制度起源于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

出口退税制度是指对出口商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税款,按规定的比例予以退还或免征,以促进出口和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当前的出口退税制度,并探讨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出口退税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竞争力。

出口退税可以返还企业缴纳的税款,减少了企业的税负压力,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这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具竞争力,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份额。

其次,出口退税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出口力度。

通过退还税款,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支持,鼓励其增加出口,扩大出口规模,从而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第三,出口退税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出口退税,可以鼓励企业转向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降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然而,我国当前的出口退税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退税政策的执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变化。

退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现实中政策的调整往往不可预测和频繁变动,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企业在规划和决策方面难以把握准确的退税政策,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其次,退税政策存在滞后性。

退税政策的调整通常会有一定的滞后,无法及时跟随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变化。

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和损失。

第三,退税政策对企业的约束性较高。

当前的退税政策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和审批,才能获得退税。

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退税政策的公告和解读,确保政策的明确性和稳定性。

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的发布和沟通,及时向企业解读政策,以提高企业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降低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出口退税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出口退税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出口退税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出口退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出口贸易,对出口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其出口商品或服务中缴纳的进口环节税的一种优惠政策。

这项政策一直以来在各国之间都有所存在,旨在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进行探讨。

一、全球范围内的出口退税政策趋势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性,并纷纷采取行动。

未来,全球范围内的出口退税政策将呈现以下趋势:1. 扩大政策适用范围:为了充分发挥出口退税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各国可能扩大退税政策的适用范围。

除了传统的商品出口,还有可能涉及出口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

2. 提高退税比例:为进一步鼓励出口,各国可能会逐步提高退税比例。

高额的退税比例将吸引更多企业投入出口行业,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3. 减少对其他贸易措施的依赖:尽管出口退税政策在促进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该政策也可能带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

因此,各国未来可能会采取综合性的贸易政策,减少对出口退税的依赖,并通过其他方式促进贸易增长。

二、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展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大国,出口退税政策在中国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未来,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和发展方向:1. 转变政策目标:中国过去的出口退税政策主要关注对外贸易的增长,但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政策目标可能会逐渐转向平衡出口与内需的关系。

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借此机会,加大内需政策的支持力度。

2. 加强监管和防止滥用:出口退税政策容易导致滥用和不正当竞争,给财政造成损失。

为了确保政策有效执行,中国可能会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的审计和核查力度,减少不正当退税行为。

3. 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可能会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政府可能会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出口退税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随着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增加,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突出。

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内容提要:本文分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演进过程,分别为:改革开放前的进出口税收制度;改革开放后进出口税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出口退税制度;2003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出口退税制度发展五十年来的十条启示,以期为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出口退税制度以及今后出口退税制度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出口退税制度是中国商品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专项制度,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专项制度,而且由当时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外贸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所决定,变动较为频繁,经历了1950开始规定实行,1957年废止,1966年又实行,1973年又停止执行的过程,因而税收对进出口贸易发挥调节的功能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1979年起,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以求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进出口税收制度。

1979、1980年先后三次发出通知,调低了出口手表、电风扇、照相机、化妆品、铝质拉链等产品的工商税率,以支持其出口。

1980年以后一些商品进口失控,国内生产受到冲击,一些出口商品亏损严重。

财政部根据新的情况拟定了《关于进出口商品征免工商税收的规定》,试行进口征税、出口减免税。

1983年,电子产品进口失控,国内新兴的电子工业发展缓慢,日用机械产品积压、急需开拓新的销路,7月9日财政部发出《关于钟、表等17种产品实行出口退税和进口征税的通知》,对钟、表等17种机械电子产品实行出口退税、进口征税办法,用税收杠杆发挥“限入奖出”作用。

1984年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有了很大进展,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

但还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进出口贸易由中央财政统负盈亏的财政体制改革仍无突破性进展;二是国际上把出口补贴看作是倾销和不公平的竞争,反映强烈;三是进出口亏损有相当一部分是“假亏”,出口产品价格含税和利润过高,进口产品内销定价过低。

出口退税总结

出口退税总结

出口退税总结近年来,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出口退税对于鼓励企业出口,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总结和探讨,以了解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背景出口退税政策作为我国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企业出口,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出口退税政策逐渐成为我国外贸竞争中的一大利器。

通过退还企业出口商品应纳税额的一部分或全部,出口退税政策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有助于我国的整体出口贸易。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力,推动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出口退税额一直位居前列,这说明了政策的有效性。

出口退税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财政支持,帮助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出口退税政策也促进了我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尽管出口退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退税政策对于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有些小微企业因为手续繁琐或是资金受限很难享受到这项政策的真正红利。

其次,退税政策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存在着可能滋生出口退税虚假申报和腐败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审计。

此外,出口退税政策在短期内确实能够鼓励企业出口,但长期来看,需要更加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我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快政策的调整和创新,鼓励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加强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监管和审计,防止虚假申报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鼓励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最后,在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中,应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既要关注大型企业的发展需求,也要支持小微企业的成长。

关于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思考出口退税是为WTO规则所允许的一项出口鼓励措施,对于扩大出口、促进就业等有着显著的作用。

2009年,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

本文阐述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机制调整的必要性,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口退税政策也应根据现实的经济情况和经济发展战略作出调整,将出口退税向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倾斜,并着力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并探讨了此次调整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认为完善的出口退税机制是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实现中国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的理性选择。

标签:出口退税产业结构贸易顺差1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状况出口货物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

这一时期的退税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因受政治等因素影响较大,相应政策缺乏连续性,变动性较大。

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外贸收入非常小,对出口产品未作退税免税的规定,而是按照一般国内产品照章纳税。

而后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我国对外贸易往来增多。

为了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国家又另行出台了一些关于出口产品退(免)税的政策。

但在文革期间,因简化税制,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

第二阶段是以1985年的改革为标志,从1984年到1993年。

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进出口产品税或增值税的报告》,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退税的管理办法,形成了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第一个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文件。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导语:首先,出口退税政策能够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退税政策,出口企业可以减轻税务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的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优势。

其次,出口退税政策可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通过退税政策,出口企业可以得到相应比例的退税,这可以激发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出口规模,提高出口量和出口额。

再次,出口退税政策能够带来外汇收入。

出口企业通过退税政策减轻税负,提高了成本效益,增加了出口量,进而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对国家外汇储备的积累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出口退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出口退税政策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

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退税额,可能通过非法手段提高出口额,存在虚报、冒充出口等行为,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出现。

其次,出口退税政策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

退税政策意味着国家需要给予出口企业一定比例的退税,这对财政收入是一种负担,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

最后,出口退税政策可能不够精准。

对于一些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过于依赖退税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缺乏积极性,产业结构相对脆弱。

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对于出口退税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

政府应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退税申报真实准确,加大对不正当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退税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其次,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执行机制。

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退税机制,将退税比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给予区别化的退税政策。

再次,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与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减少对退税政策的过度依赖,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总结: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正当竞争、财政收入减少、精准度不够等问题。

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提高财政收入的多元化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其效果,为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出口退税的市场前景与趋势

出口退税的市场前景与趋势

出口退税的市场前景与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出口退税政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市场前景和趋势两个角度探讨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市场前景1. 国际贸易增长的驱动力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和全球分工的加深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出口退税政策有助于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贸易的增长。

因此,出口退税政策在国际贸易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出口退税政策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减轻其经营负担,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因此,出口退税政策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积极意义。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趋势1. 提高退税效率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退税申请数量和金额也在快速增长。

为了提高退税效率,各国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推行电子退税等高效率退税方式。

同时,加强对申请企业的审核和监管,确保退税资金的合法使用和有效发放。

2. 完善退税政策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和企业需求,各国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例如,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对出口退税的商品范围和税率进行调整;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其享受退税政策的门槛。

3. 加强国际合作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到国际贸易和跨国企业,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税收制度的稳定。

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各国政府可以有效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退税政策的滥用现象。

4. 增加政策的可持续性出口退税政策通常需要政府承担相当大的财政支出。

为了增加政策的可持续性,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对退税资金的监管和使用,防止滥用和浪费。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减少对退税政策的依赖。

结论出口退税政策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引言出口退税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出口贸易发展而对出口商品的增值税、消费税或关税等进行返还或减免的政策措施。

建国以来,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1. 建国初期的出口退税政策在建国初期,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处于起步阶段。

1950年代初,为了支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税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对农产品出口实行部分退税和对部分工业品出口实行全额退税等措施,以鼓励出口和调整国际收支。

2. 改革开放以后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980年代,我国推出了出口退税政策的重大调整措施,对出口商品实行部分退税,并逐步扩大退税范围。

19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将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放松,对出口企业实行全额退税,同时增加了退税种类和范围。

3. 入世前后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也对出口退税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2年,我国在入世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逐步降低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优化退税程序等。

此外,我国也对非原产地证明进行了改革,减少了非原产地证明的使用,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规则。

4. 近年来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出口结构的调整,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也持续调整和优化。

2018年,我国出台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商品的退税率进行了调整和降低,并对高技术产品的退税率进行上调。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出口退税制度。

启示建国以来,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1. 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性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促进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退税政策,可以减轻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出口贸易的增长。

我国出口退税机制

我国出口退税机制

我国出口退税机制背景出口退税是指由国家对出口商品进行税收返还的一种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出口,而出口退税正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

而在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实施了多年。

本文将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演变•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法律依据•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具体操作流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优缺点历史演变我国最早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政府推出了“外汇折价预购制度”,旨在促进出口以获取外汇。

后来随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在1985年启动了出口退税制度。

1994年,我国又将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重大修订,实行了增量退税政策,即只针对一定比例以内的增量部分进行退税。

然而,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因为WTO规定,补贴措施不能超过出口价格的15%,而我国出口退税的实际“补贴”比例往往高于15%。

因此,我国不得不在逐渐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的同时,降低退税额度,以遵守WTO规定。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税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这一法律文件进行规范。

该法规于2003年发布,实施对象为所有在境外销售且不在境内形成增值税抵扣的商品。

主要内容包括:1.出口退税的种类和标准;2.如何确定符合退税的货物;3.如何申请退税和退税程序;4.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具体操作流程我国出口退税的操作流程可以用下面的几个步骤来概括:1.确定货物符合退税标准;2.登记申请出口退税;3.现场验货并进行税款核算;4.审批出口退税;5.办理退税手续。

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在货物出口前或者出口后30天之内申请,第三步需要在货物出口前向海关申报,而第四步和第五步需要在汇出货款后完成退税手续。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自然存在其优点和缺点。

在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具体优缺点如下:优点1.促进出口:出口退税是为了促进出口而设立的政策,可以为出口企业带来实际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谈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谈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决策参考
谈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
(山东工商学院
张晓丽
烟台 !#$"") )
外国语学院, 山东
摘要: 出口退税政策不同于出口补贴, 并 “走出去 ” 不完全受 &’( 规则的禁止; 同时, 战 略还远未达到它预期的目标, 而出口退税制度 “走出去 ” 作为 战略的一项具体的措施, 也理应 继续坚持, 以更好地发挥其鼓励出口的基本功 能; 从整个贸易税体系来看, 在我国加入 &’( 后, 出口退税政策在我国贸易税收体系中的地 位不仅没有受到削弱, 反而得到了提高。 “走出去 ” 关键词: 出口退税制度; 战略; 贸 易税收政策
出口退税制度是对出口商品已征收 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甚至是超额 )退还 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 我国贸易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持续、 稳定地发挥了产业的保护功能。那么, 在 贸易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以及 &’( 过渡期 即将结束的背景之下, 出口退税制度未来 的发展趋势又将是如何的呢? 一、 &’( 规则与出口退税制度的发 展 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是容易被人们 混淆的两个概念, &’( 规则对出口退税 和出口补贴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 , &’( 规则对出口退税与出口补贴的关系 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关贸总协定 (*+’’)附件九《注释和补充规定 》中规 “免征某项出口产品的关税, 定: 免征相同 产品供内销时必需缴纳的国内税, 或退还 与所缴数量相当的关税或国内税, 不能视
(()33 年 % ) 作者简介: 张晓丽 , 女, 山 东荣成人,山东工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 士,主要从事商务英语及高等教育方面的 研究。
2!#
特区经济 !"#$%&’ ()*# +$)*),- !""* 年 # 月

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出口退税政策成为了各国政府调节贸易和促进出口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就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与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通常是由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贸易政策、财政税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国际贸易摩擦、经济衰退、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以及财政赤字等都可能导致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2.变化的趋势(1)退税比例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变化之一是退税比例的调整。

退税比例的调整是国家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所做出的调整。

当国内经济充足、国际竞争力强时,退税比例可能较低;反之,则可能适度提高退税比例以促进出口。

(2)退税范围限制退税范围的限制也是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一种表现。

国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对退税范围进行调整,主要根据出口商品的种类、目的国市场需求以及国家自身政治、经济等因素来决定。

有些国家可能会逐渐收紧退税范围,减少对特定领域的支持,以控制出口和调整产业结构。

二、应对策略面对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应对,以确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1.多元化市场企业应该寻求拓展多元化的市场,降低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依赖。

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企业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并实现更好的利益回报。

2.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生产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并在降低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上保持相对优势。

3.成本控制积极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采取节约能源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从而在压力较大的退税政策环境中更好地应对。

4.加强合规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合规管理,确保自身符合国家出口政策的要求。

及时了解和适应退税政策的变化,并合规操作,避免因为违规行为而招致罚款或其他不利影响。

浅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

浅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

法制天地浅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黄俊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摘要: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出口货物国际竞争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发展。

本文从出口退税政策运行、出口退税机制、管理等方面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机制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出口退税机制不完善政策是机制的外化,机制是政策运行的机理。

需要把政策与机制融为一体,才能达到一种满意的经济运行结果。

笔者认为:出口退税机制有效运行需要具备财政负担均衡、出口产品结构最优、税企权责对三个基本条件。

(二)出口退税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幅度大、次数频繁。

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新税制条件下出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退税或免税作出了规定。

但又多次对其进行调整。

出口退税政策频繁变动,对税务部门出口退税工作也产生不利影响,凶为政策的调整需要有关税务人员学习和掌握新规定,有些工作程序可能凶此要加以修正;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长期规划,并且降低退税率也会加大生产成本,降低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具有“回逆性”,政策调整后,要上溯到以前某个时间开始实施,影响退税工作。

(三)出口退税政策制定存在问题我国目前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制度有违WTO的中性原则,其主要表现为:一、出口货物退税制度中存在不公平政策。

二、我国出口征退税率不一致,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阻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三、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目标不明确。

征退税率不一致。

征退税率不一致导致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少征多退现象与多征少退的现象并存。

不合理的过渡措施和优惠政策使少征多退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对出口商品确定了“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彻底退税”的基本原则。

但这一原则在具体实施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

出口退税政策目标不明确。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际通行做法,很多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公平税负,鼓励出口”。

我国出口退税发展历程

我国出口退税发展历程

我国出口退税发展历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相对较为封闭,出口退税政策并不广泛存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逐渐意识到出口退税对于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逐步推行出口退税政策。

第一阶段是在1980年代初,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首次出现。

当时的政策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针对少数出口产品进行退税。

虽然政策还比较不完善,但它起到了鼓励企业出口的作用。

这一阶段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外贸的发展,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二阶段是在1992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改革。

改革后,将原来的几种税费合并为出口退税,退税范围扩大到了更多的出口产品,退税比例也有所提高。

这次改革使出口退税政策变得相对完善,为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第三阶段是在2000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再次进行了调整。

这次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新形势。

退税政策进一步扩大范围,涵盖了更多的出口产品,退税比例也有所提高。

这次调整使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更加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第四阶段是在2006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再次进行了调整。

这次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政策调整了退税类别和退税比例,根据商品的不同进行了分类,针对性地制定了不同的退税政策。

第五阶段是在2018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再次进行优化调整。

这次调整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出口的竞争力。

政策进一步扩大了退税范围,提高了退税比例,同时优化了退税的时间和流程,提高了企业的退税效率。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出口退税政策的推行不仅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更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

未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将继续适应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更好的支持。

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一、概述出口退税政策,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政策。

出口退税政策可以促进国家商品的出口,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吸引外资和提升对外影响力。

然而,这一政策在实践运用中也遭遇到了许多问题。

因此,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改革和发展,已成为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必然选择。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现状出口退税政策是指国家为鼓励本国商品出口,从出口商品税收中返还给出口商一定比例的税款。

商家可以通过这一政策获得经济利益,促进商品出口,进而增加对外贸易,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增强福利。

出口退税政策在我国自2004年开始,施行之后可以有效的成效。

三、出口退税政策的优势与不足出口退税政策的优点包括:提高国家商品出口量,增加对外贸易收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吸引外资,推动贸易发展,增强国家对外影响力。

但是,出口退税政策同样也面临一些不足之处:退税率过高,导致财政收入下降;退税超额补贴商家,导致“虚假出口”现像出现;贸易的依赖性过强,一旦政策调整,会对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四、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的方向对于缺陷和问题,出口退税政策急需进行改革。

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应当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复查退税规模,合理配置资金预算;建设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出口税款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出口退税管理条例》,针对误申报、虚假出口等行为,进行打击制裁。

五、发展出口退税政策的新思路在推进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同时,必须积极开展创新性改革,以增强政策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发展方向:设立“目的国退税”政策,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建立智能系统,对出口企业的真实出口量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减少虚假出口;加强与出口企业合作,助力出口企业提升其生产能力,提升出口质量。

六、结论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重视它的现状,深入总结其优势和不足,提出有力的改革方向,从而为我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浅析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6000字》

《浅析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6000字》

浅析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目录一、引言 (1)二、出口退税政策含义 (1)三、中国出口退税发展改革的影晌因素分析 (1)(一)经济制度对出口退税率的影响 (1)(二)政府宏观调控对出口退税的影响 (2)1.经济周期决定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2)2.利用出口退税制度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 (2)(三)财政状况对出口退税率的影响 (3)四、出口退税政策执行成效与问题 (3)(一)出口退税政策执行成效 (3)(二)出口退税政策执行问题 (4)1.多元化政策执行产生矛盾 (4)2.商品退税率的设置不尽合理 (5)3.出口退税资金规模高出预算 (5)五、我国出口退税机制的完善建议 (6)(一)增强部门信息沟通,统一执行目标 (6)(二)科学设置商品出口退税率 (6)(三)合理确定出口退税的规模 (6)六、结语 (7)参考文献 (8)一、引言出口退税是WTO规则允许的国际贸易政策,它本身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中性政策,其目的是保护世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

中国加入WTO后,出口退税政策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任务,其政策目标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状况的不同。

因此,出口退税政策对于我国而言,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性政策,但更多的是成为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

一个政策实施的过程,是政策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最重要的活动。

一方面,政策实施的效果决定着利益和价值的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实施,可以根据实际的政策进行测试,并修改完善政策,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因此,本文选取方面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研究视角,对出口退税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分析,以帮助提高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过程,最后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有效性将得到改善。

二、出口退税政策含义出口退税政策是政府对地方制定的缴纳消费税的原则,是保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退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内生产和经营中的出口退税。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摘要: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种常见的贸易政策工具,对于国家的外贸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浅析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以及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首先,对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其次,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政策措施;最后,分析了这些改革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之一,出口退税制度在其对外贸易政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一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目的是为了鼓励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出口退税制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予出口企业一定比例的退税,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加其国际竞争力。

第二章近年来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政策措施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国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的主要方向包括减少退税品种、提高退税标准、规范退税流程等。

政策措施方面,出口企业被鼓励通过增加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含量等方式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此外,为了促进贸易平衡和减少贸易摩擦,中国还实施了一些特殊的退税政策,比如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退税优惠政策等。

第三章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影响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改革措施的实施促使中国企业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

其次,改革减少了一些低附加值和高能耗产品的出口,有助于提升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另外,改革还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国际贸易的规范化程度,有助于中国更好地适应全球贸易规则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在未来可能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完善退税品种和标准,以适应国内外贸易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二是加强对出口退税流程的监管和规范,提高退税操作的透明度和效率;三是结合数字经济的发展,探索运用新技术手段优化退税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

论我国当前出口退税制度

论我国当前出口退税制度

论我国当前出口退税制度我国当前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为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政府对实际出口商品给予一定比例的退税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出口、增加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都有重要作用。

首先,出口退税制度鼓励了出口企业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而出口退税制度使得企业可获得一定比例的税款返还,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鼓励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财政补贴,企业可以更好地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拓宽产品出口市场,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次,出口退税制度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出口退税政策可推动出口商品的增加,增加出口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贡献,进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退税政策也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扩大国内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出口退税制度能稳定就业局面。

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尤其在出口型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企业得以有效增加生产,刺激了劳动力就业,稳定了就业局面,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最后,出口退税制度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各种方式的出口补贴政策。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也是为了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利润,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我国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拓展国际贸易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出口退税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出口退税政策会导致企业的出口价格下降,容易引发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和竞争,使企业的利润率受到挤压。

我国出口退税发展历程

我国出口退税发展历程

我国出口退税发展历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台,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出口退税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中国政府引入了出口退税政策。

最初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出口竞争力。

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贸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口退税政策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规则的要求,中国政府开始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1994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出口退税法规,确立了退税的法律地位。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退税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了退税程序和操作流程。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推动了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

为了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保持公平竞争,中国政府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全面修订。

改革后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一些特殊退税项目,逐步实施了统一退税率。

此举旨在减少政府的干预,增加企业的自主选择权,提高退税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016年,我国进一步推动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

当前的政策主要采取了增值税全额退税和部分退税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企业出口退税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出口退税资金的追缴力度,严厉打击退税违法行为,保障退税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总体来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在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规则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通过合理的退税政策,中国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和贸易结构的优化。

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贸环境的改变,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将继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综述

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综述

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综述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对于出口商品向国外供应者(出口者)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金额返还其支付的进口环节税、销售税、增值税等税种的一种方式。

其目的是减轻出口企业负担,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发展。

退税制度是各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在中国,出口退税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对于促进中国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对现行出口退税制度进行综述。

1. 适用范围: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适用于出口商品的生产、加工、组装、贸易和再出口等环节,范围广泛。

2. 退税税种:中国现行退税制度涵盖了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多种税种。

3. 退税比例:根据不同商品的出口情况和国家政策,退税比例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对于一般贸易商品的退税比例为13%-17%,对于加工贸易商品的退税比例为9%-11%。

4. 退税流程: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后,需要提供相关的申报资料,并进行审核和审批。

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以申请退税。

退税金额一般以贸易合同为基础,按照商品出口金额的一定比例来计算。

5. 退税方式:退税金额可以直接返还给企业,也可以抵扣企业未缴纳的税款。

6. 政策调整:中国政府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出口情况进行退税政策的调整。

根据需要,政府可以提高或调整退税比例,促进出口发展。

7. 退税监管:为了防止退税制度被滥用,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进行了严格的退税监管。

对于退税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抽查和审核,确保退税金额的合法合规。

总体来说,中国的现行出口退税制度是为了促进出口发展和维护出口企业利益而设立的。

通过退税,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竞争力,稳定出口市场,对于推动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摘要:出口退税制度是一项鼓励出口、公平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税收政策,出口货物免税己成为通行的国际惯例。

我国从1985年正式开始实施出口退税制度,在经历了94年、04年税制改革以来的不断完善之后,已成为我国税收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宏观调控手段。

本文主要着眼于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围绕出口退税相关的机制,政策等进行分析,总结出改革的动因及目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有利于完善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字:出口退税;增值税;出口贸易额;改革;一、进出口退税概述1.1出口退税的概念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政府或地区对已经出口到国际市场的货物,免征或退还其在本国境内(或区内)生产、流通等各环节中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流转税,其目的是国家为增强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出口商品以减免税收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是一种鼓励出口的政策制度。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不违反WTO规则的制度,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贸易政策,可以促进各国出口货物的公平竞争,但退税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税款。

在此范围内,各国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退税率。

1.2出口退税的基本方式不同的外贸经营机制,要求不同的实现出口货物不含税的方式。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外贸经营机制可以分为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即外贸买断出口)和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三种不同的外贸经营方式。

出口货物实现不含税出口,一般有先征后退、零税率(包括免抵退和免税购进)及免税三种方式。

先征后退方式,即要求生产企业先将出口产品视同内销产品申报纳税,待货物出口后,再持退税所需凭证到税务部门申请退还出口商品税收;税务部门审核无误的,从国家或地方财政将出口货物税收退给生产企业。

而零税率方式主要是对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或“免税购进”。

“免抵退”即出口货物在出口环节得到免税,以前环节所含税款在内销货物中得到抵扣,抵扣不完的结转下期或退税。

“免税购进”方式是指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的出口货物本环节免税,以前环节所含税款在上一环节零税购买时得到抵扣,实际是把零税率上推了一个环节。

二、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2.1 2004年以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而制定的,它是我国对外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我国税收体制和外经贸体制改革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就不断地随着经济发展进行改革,总体来看,2004年以前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

这一时期的退税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因受政治等因素影响较大,相应政策缺乏连续性,变动性较大。

而后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我国对外贸易往来增多。

为了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国家又另行出台了一些关于出口产品退(免)税的政策。

但在文革期间,因简化税制,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

而又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以恢复。

第二阶段为以1985年的改革为标志,从1984年到1993年。

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进出口产品税或增值税的报告》,规定从1985年4月1口起实行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退税的管理办法,形成了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第一个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文件,所以,一般认为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制度。

1988年又制定了退税同承担国家创汇任务挂钩,同上缴国家外汇挂钩的原则;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2004年,以1994年的税制改革为标志,主要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增值税制,并在新的税制上形成了新的出口退税制度,正式引进了出口零税率。

1993年底,经全国人大批准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首次明确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这一规定从税法上保证了己经确定的“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退税原则。

2.2 2004年出口退税制度改革背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成员国后,国际贸易、金融等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而出口退税在扩大出口,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年代,在国际贸易更加复杂化的新年代,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为了适应经济、贸易的飞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节,改革是十分迫切的。

我国的对外贸易额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从出口额上来看,19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出口额仅为10421. 8亿元,贸易顺差为461. 7亿元。

出口退税制度的实施和退税额的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激发了企业生产出口产品的积极性,出口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

到2003年,达到36287. 9亿元,贸易顺差为2092. 3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3. 5倍和4. 5倍。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3年,我国出口额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5.9%。

在贸易额日益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暴露出制度的不足。

如增值税是由中央与地方分享,而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负担,出口退税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中央财政负担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与出口退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缺口,出口欠退税问题也由此产生。

为缓解出口退税滞后的矛盾,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

如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办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的通知》,其中,银行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对出口企业进行融资,以缓解出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2002年,国家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的出口退税全而实行“免抵退”税办法。

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欠退税问题。

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预算出口退税资金安排与出口退税实际需求的矛盾。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从1997年至2002年,退税指标年均增长率是17.8%,而应退税额年均增长率为37.4%,用于增加指标的财政超收部分是有限的,出口欠退税规模因此逐年累计扩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累计应退未退税额2001年底为1440亿元, 2002年底为2000亿元,2003年底为2770亿元。

国家拖欠企业出口退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退税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企业获得出口退税的法定权利难以实现。

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企业因退税占压造成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经营和扩大出口,不仅如此,有些出口企业由于退税占压而迟付供货方货款,影响了按期交货,助长了新的三角债形成,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更为严重的是,退税严重滞后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声誉。

有的企业多次向政府、人大反映,企业不按期纳税要受处罚,政府不及时退税也应对企业有所解释,有的企业因甚至因退税拖欠严重已出现抵制纳税的情况。

此外,当时还存在我国许多商品出口到外国后遭到反倾销调查,我国已经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其中虽然不乏贸易保护的原因,但也与我国许多商品竟相压价导致价格太低有很大关系。

出口商之所以能压价,主要是基于国家的退税支持。

在某些情况下,出口价格压低后,出口量增加并不多,实际出口额反而下降了。

另外,我国出口骗税现象比较严重,调低退税率使骗税的犯罪行为收益减少,利益驱动有所减弱,对抑制骗税现象也有一定作用。

由此可见,原来的出口退税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改革。

而在当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贸出口形势良好,国家外汇储各充足的情况下,应该说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时机已经比较成熟。

为此,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 24号),从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便是从机制上解决财政拖欠出口退税款问题。

2.3 2004年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内容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的基本原则,我国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

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和5%五档,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

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其次,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保证退税款及时、足额退还给出口企业。

第三,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具体办法是: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

第四,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代理制,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竟争力。

同时,结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最后,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开始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

三、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成效分析3.1 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在开放经济中,净出口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决定着总供求的均衡,而且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快慢。

实践表明,贸易的高速增长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长极为迅猛,外贸出口规模从1980年的181.2亿美无增加到2004年的5933.6亿美元。

促成出口增长的因素是多重的,而出口退税政策在保持我国出口稳定增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4年改革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一般商品贸易出口中,约有12.34%的商品将继续维持现行出口退税率,约有0.05%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由5%提高至13%。

上述两类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以及船舶、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起重、工程用机械等商品。

除此之外,八成多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做不同程度的调低,这将对一般贸易出口整体形势产生影响。

在调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退税率下调2个点的商品,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48%;其次是下调4个点的商品,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36%;取消出口退税率的绝大部分商品的原退税率为13%或15%所占比重仅有2%。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通常导致一般商品贸易出口额呈同向变动。

每一次出口退税率较大幅度的调整,都使出口退税额发生了相应变化,从而刺激或抑制了一般商品贸易出口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