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提出任务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千沟万壑的地形景观。
3.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危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在哪?位于第几级阶梯?其位置怎样?2.黄土高原跨越的省级区域主要有哪几个?3.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来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概括)4.黄土高原的景观分别是?探究二;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后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清理过关,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地形平坦B.雪上连绵C.千沟万壑D.山脉高大,地面崎岖3.黄土高原的西界是()A.乌鞘岭B.南岭C.太行山D.巫山4.下列省区中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是()A.河北省B.山西省C.青海省D.安徽省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A.修建梯田,种植庄稼B.开垦、采矿、修路等C.修建水库,拦蓄洪水D.植树、种草,绿化荒坡二、读图题1.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B省区:CD⑵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⑶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
课堂自评表我学到的知识。
(你觉得自己全部掌握并学会,给5颗星,觉得自己基本学会给4颗,觉得自己还不是很明白,给3颗)结合目标和任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塑料板、纸板或木板若干;相同厚度的草皮和土壤;电动吹风机;喷壶;玻璃槽等。
黄土高原视频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1.黄土高原的录像(VCD)剪辑;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四.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
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
五.教学实施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
(可以随时抢答)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
(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活动一: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学生:一一说出涉及到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个人以及小组之间回答,对表现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是初中地理第八章第一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本节内容共有四个内容,思路非常明确。
⑴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⑵严重的水土流失。
⑶脆弱的生态环境。
⑷生态建设。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联系实际设计教学,有亲和力,易为学生所接受。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性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节省时间。
5、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2)通过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重点、难点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难点:1、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2、生态建设四、学情分析:1、学法:①用比较、讨论、分析、归纳的方法去获取知识②以图做媒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动手绘图、开口说图。
③小组活动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引导启发式教学法五、设计思路: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起来3、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学准备:教师:教具、课件、分组学生:收集有关交通运输发展情况、第二亚欧大陆桥、成昆铁路等有关资料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提出问题:(1)、黄土高坡位于我国四大高原中的哪一个?(2)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3)黄土高原上有一条什么河流流过?学生回答:略(二)学习新课达到目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乘上飞机来一次西部之旅,到黄土高原上作实地考察。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人教版.doc
呈现主题:如何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学生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 安全隐患。
12
环节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教师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估时
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
收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
随堂同步,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15
教后反思
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
第八章第一节《黄土高原》
课题
第一节《黄土高原》
备课
时间
编号
16
课型
新授课
PPT: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
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简要评价。师纠正、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PPT: 展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动画
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说出证据。
首先,让学生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延安的气候特点。
第二,让学生综合2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第三,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学生朗读、思考、感悟。
很容易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4
☆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二课 时)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 “认识区域” 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 个地理区域。前一节介绍的东北三省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 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介绍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
土景观为特征的特殊地形区,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 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5. 请你参加黄土高原退耕 的讨论
读图回报回答, 并记 忆。 谈对生物措施的体 会,讨论黄土高原退 耕问题。
对保持水土提出 一系列的可行性 措施,体会这些措 施的作用,进而形 成人地和谐的地 理观。
课堂小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
师以口诀形式进行总结。
汇报回答,也可自编 总结回顾,形成总
口诀记忆。
体印象
6.还有哪些方面能引发黄土 高原的水土流失?
1. 从 黄土 高原 的 植 被、土质、降水强度 等方面综合分析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自然原因。 并思考引起水土流 失的其他自然原因。
2. 从 人类 活动 方 面 分析其水土流失的 人为原因。 3.口诀记忆。
从多方面分析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原因。渗透引起 某一地理现象既 有自然原因,又有 人为原因的地理 思想。培养学生多 角度分析问题的 能力。
新授
活动 2、你能全面分析吗? 1.展示植被多少与水土流失 的关系图,观察植被的变化 以及水土流失的情况。你能 得出什么结论? 2.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 状况,分析其水土流失与植 被的关系。 3. 展 示 黄 土 高 原 的 土 质 状 况,分析其水土流失与土质 的关系。 4.举例说明土质与水土流失 的关系。 展示延安的气温降水图,分 析其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的 关系。 5.从黄土高原的植被、土质、 气候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
同 A.黄土不是本地的,可能来自中亚、蒙古结论: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过渡)黄土虽然现在科学家更多的是认为风吹来的,但黄土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流水的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形成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上的川。
师:黄土塬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黄土梁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山梁。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黄土高原的川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第二课时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地形形成的原因——水土流失师: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严重的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师: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实验探究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土质(沙土、粘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降水强度(小雨、暴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结论(图片展示)实验一: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二:土质(沙土、粘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三:降水强度(小雨、暴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四: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师: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2.不合理采矿3.过度放牧4.修路3.水土流失的危害师:推理水土流失危害水带走营养物质丰富的__表层___土(表层|深层)土壤肥力____,粮食产量____ 下降降低水带着泥沙流向了____河的____游黄下河道____ 变宽流速___ 减慢泥沙____ 沉积地上河遇暴雨形成___灾洪师:读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师: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四、水土保持1.目的2.措施(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师: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黄土高原退耕的土地是否应该全部种树?师: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15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知道这里是文明的摇篮及其原因;3、结合图文资料,知道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结合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渗透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要注意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幻灯片出示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你知道图片中出现的景观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授导学1、指导学生读课本图 6.25,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边界地理事物画出,用语言描述其位置。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行政区。
(3)根据颜色判断海拔。
归纳总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中国中部偏北,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省级行政区: (甘、宁、陕、晋、豫)学生回答:因为地表覆盖着许多的黄土。
提问:这里到底有多少黄土呢?教师出示黄土覆盖的资料。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提问:这么多的黄土到底从哪里来?2、教师介绍多种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假说,“风成说”、“水成说”“风水相成说”,但是关于“风成说”得到广泛的认同。
读课本26页黄土“风成说”的资料,学生读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风成说”认为黄土的老家在哪里?当时这里的自然环境如何?怎样来到黄土高原的?(2)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选几位代表谈一谈自己观点,鼓励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猜测然后并寻找证据。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二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知识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知识点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的练习:
课本67、69页活动题
2、拓展练习:
(1)黄土高原分布于哪些省级单位?
(2)说明黄河与黄土高原的关系。
(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阶梯。
(4)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每年的月。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教具
难点
1、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明确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学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举出分布于黄土高原的旅游名胜?
二、新课: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知识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
知识点2: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学方法
教学
目标
1、黄土高原的位置。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3、黄土高原的形Biblioteka 原因。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5、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作业:
1、《同步训练》P50—P51页
2、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北抵。
3、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等地的荒漠、戈壁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8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
由于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黄土高原是以自然环境特征为划分依据,因为它的范围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并且跨越了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同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被世人所瞩目,这样我们分析探讨黄土高原的形成、目前水土流失的现象及出现的生态环境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因此,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及设计思路方面与前一节介绍的东北三省有明显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其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2 通过录像资料,了解黄土的由来。
3 通过实验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
4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过程与目标:1 通过模拟实验、讨论、自学、读图填图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2 能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学会分析某个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2 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认识严重的水土流失。
3 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难点:1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2 黄土高原的治理。
五、教法分析1 通过在黑板上画图、填图的形式使学生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 通过观察小实验,学生得出土质、植被、坡度与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3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分析,采用角色扮演,找出解决生态问题的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别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一、课程标准黄土高原这节内容共有四个标题:世界最大的黄土聚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柔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四个标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运用地图说明地区的地点,并对地区地理地点作出简要评论。
在地形图上辨别地区主要的地形种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地区的地形特点。
举例说明地区内自然地理因素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
依据资料剖析地区主要自然灾祸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结果,认识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材剖析此环节我主要从本课的地点与内容、编者企图、教课目的和教课重难点四方面论述:地点与内容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地区》的节,是本册教材中波及到的个跨省地区,同时也是教材要点剖析的我国独一一个地形区,特别拥有典型性。
教材主假如让学生熟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点,从而剖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议论由此致使的严重结果,从而培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点。
编者企图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域之一,生态环境特别柔弱。
教材除了剖析其自然与人为的因素外,还提出了一些环境改良与生态保护的方法和举措。
但更多的,教材经过一系列活动课文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虑。
我想,这应是编者的主要企图所在。
教课目的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点、范围及所跨的省区。
认识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千沟万壑的地形景观。
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和由此造成的危害。
利用所学地理知识,为黄土高原的发展出谋献策。
能力目标:经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读图剖析、采集办理信息、概括总结、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和创建性思想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本节的学习,培育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点,认识到地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建立可连续发展的观点。
教课重、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掌握地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所以,黄土高原的地点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于本课的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2页活动1。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
(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第二,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第三,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旱年为59.5%,涝年为23.9%)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
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然后让学生读71页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板书:四、生态建设首先,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
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
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请同学们看书74页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有所控制,但出生率仍较高。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较差,许多地区连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比例都不高,文盲、半文盲依然很多。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黄土高原的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人、畜吃水困难。
水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
国家从90年代开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三、脆弱的生态环境四、生态建设1. 相结合。
2. 、活动。
[反馈练习]1.填空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增多、扩大、加深。
从而导致减少;还向输送大量泥沙,给和造成巨大困难。
(2)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气候,夏季,冬季;降水集中在季节。
2.简答题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答案:1.(1)地表肥沃的土壤沟谷耕地面积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防洪(2)温带大陆性季风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夏秋2.略※板书设计三、水土流失的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四、生态建设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提出建设措施。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