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世界上的第一家旅行社是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建的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旅行社是192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旅行社(不完全旅行社)解放后的中国在1949年福建厦门,成立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叫厦门华侨服务社。
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简称中旅(CTS)。
1954年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简称国旅总社(CITS)。
1980年成立青旅CYTS.旅行活动自古不是有之,而是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
人类旅行活动的产生背景:是由商人开创的,由于经商的需要。
奴隶制时代旅行发展繁荣的原因:经济的相对稳定发展,也就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旅行和旅游都发展了。
那个时代只有奴隶主阶级才有消遣型的旅游。
中国旅游日5 .19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2、旅行活动规模和类型都有新的发展,但商贸旅行仍占据主导地位3、消遣性质的旅游活动只属于统治阶级和附庸阶层。
旅游和旅行的区别:旅行:旅行者完成前往某地的访问活动后,不一定返回原出发地,属于线形。
旅游:在离家完成外出访问活动后,须返回其出发时的惯常生活地点,属于环形。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1、生活环境2 工作性质3 阶级关系4 运输条件托马斯库克近代旅游业之父1841年第一次承办团体旅游。
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近代旅游向现代旅游开始过渡的标志:内燃机技术和汽车旅行。
过渡完成的标志:二战后,喷气推进技术开始用于民用航空。
现代旅游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战后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原因:1世界人口增加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6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7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8很多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投入9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和推广。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汇总一、旅游概念与特点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或其他目的,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游览、观光、度假或进行商务活动的行为。
2. 旅游的特点:包括时空性、流动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3. 旅游的分类:按游客类型可分为主题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等;按旅游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二、旅游发展史1. 旅游的起源:旅游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起源于人们对于探索未知地区、追求冒险刺激和寻求新鲜体验的需求。
2. 古代旅游:古代旅游主要以朝圣、探险和交流为主,如古希腊的奥运会、古罗马的浴场和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等。
3. 现代旅游:现代旅游的兴起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如铁路、航空、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使得旅游更加便捷和普及化。
三、旅游产业与经济效益1. 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购物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2. 旅游经济效益:旅游业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3. 旅游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
四、旅游规划与管理1. 旅游规划的意义:旅游规划是指对于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规划,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2. 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包括规划目标的确定、旅游资源的评估、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策略的制定等步骤。
3. 旅游管理的内容:旅游管理包括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交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旨在保证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和游客的满意度。
五、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1. 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2. 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者在做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包括旅游动机、旅游选择、旅游满意度等方面。
旅游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旅游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去外地游览、度假、休闲、娱乐的活动。
根据旅游的目的和特点,可以将旅游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体育和探险旅游等几个大类。
2. 旅游的历史旅游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旅游现象,而且随着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旅游活动也越来越普及。
在现代,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旅游的经济价值旅游业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
它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很多国家都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此外,旅游业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活动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利益,还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5. 旅游的管理和规划旅游管理和规划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
它包括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游客的接待和服务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对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建设,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 旅游的策划和营销旅游策划和营销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了对目的地的定位和策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推广等方面。
有效的策划和营销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 旅游的法律和法规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不同国家对于旅游业的管理和监管也各不相同。
因此,旅游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非常重要,它们关乎到旅游企业的合法经营,游客的权益保护等方面。
以上内容涵盖了旅游概论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它相关问题,可以随时与我联系。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
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
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旅游概论知识点职高总结
旅游概论知识点职高总结第一章旅游概论1.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到其他地方进行休闲、观光、休假或其他目的活动的行为。
旅游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普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旅游的特点(1)多元性:旅游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包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探险旅行等。
(2)消费性: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人们通过旅游来享受生活、放松心情。
(3)文化性:旅游通常涉及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
1.3 旅游的发展历程旅游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古代旅游以宗教、商业、学术等目的为主,近代旅游以休闲度假为主,现代旅游则是以多元化、全球化为特点,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4 旅游的社会意义(1)经济意义: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国民收入。
(2)文化意义:旅游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3)社会意义:旅游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旅游的组成要素2.1 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指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休闲、观光等活动的个人或团体。
旅游者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多元化、个性化等。
2.2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地点。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的地的吸引力直接影响旅游者的选择和满意度。
2.3 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活动为核心,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一系列产业的综合体。
旅游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4 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是指影响旅游活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良好的旅游环境可以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章旅游的类型和形式3.1 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是指以观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景点观光、古迹参观、名胜游览等。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1生活环境的变化 2工作性质的变化 3阶级关系的变化 4运输条件的变化二、旅游业的开端(P25)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
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
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3。
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
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
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6。
《旅游概论》知识点归纳
《旅游概论》知识点归纳基本内容如下:1.旅游的产生2.旅行源于迁徙活动3.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4.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因子5.“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6.人类具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萌芽7.旅游的定义8.旅游的本质9. 旅游的本质10.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1.旅游的内容12.旅游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13.“艾斯特”定义14.旅游的特点15.广泛性的三层含义16.综合性、季节性、参与性的概念17.旅游的类型(按旅游区域、目的)18.专项旅游的概念19.乡村旅游20.工业旅游21.世界旅游组织(简称、总部)22.国际性的旅游组织23.我国的旅游组织24.世界旅游历史发展的时期划分25.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26.第一个走过了丝绸之路的全部行程的人27.世界古代旅行、旅游的特征28.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29.近代旅游的特征30.现代旅游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1.现代技术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主要表现32.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特征33.关于我国先民旅行、旅游活动的记载34.中国旅游历史的时期划分35.中国古代旅游的形式36.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标志37.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标志38.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39.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40.旅游者的定义41.旅游者的条件42.旅游者的类型43.旅游者的基本要求44.旅游资源的概念45.旅游资源的类型46.旅游资源的功能47.旅游资源的特点48.主题公园的概念49.深圳三景区50.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51.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52.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表现(对自然风景、人文景观)53.了解旅游业的本质54.旅游业的概念55.旅游基础设施56.旅游服务设施57.旅游业的性质58.旅游业的特点59.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社会劳动就业、国民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自然环境)60.旅游业的构成要素61.旅行社的概念62.我国旅行社的类型63.欧美国家旅行社的类型64.旅行社的作用65.旅行社的职能66.旅行社的业务67.旅游质量保证金的概念与管理68.旅游交通的概念69.旅游交通的特点70.旅游交通的作用71.旅游交通的类型(运输方式的优缺点)72.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选择73.旅游饭店的概念74.旅游饭店的地位(物质基础)75.旅游饭店的类型76.常见的旅游饭店等级划分标准77.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78.旅游景区的地位(基础产业部门)79.旅游景区的概念80.旅游景区的条件81.旅游景区的特点82.旅游景区的类型83.对旅游景区的要求84.旅游购物品的概念85.旅游购物品的特点86.旅游购物品的分类87.旅游购物的作用88.旅游商场的类型89.旅游娱乐的概念90.旅游娱乐的分类91.旅游娱乐的作用92.旅游市场的概念93.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94.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95.旅游者的流动规律96.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97.旅游市场的细分标准(具体内容)98.我国旅游市场的划分99.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国市场)100.根据客源类型划分的我国主要国内旅游市场101.生态旅游的概念102.生态旅游定义的产生103.生态旅游的特点104.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105.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106.生态旅游资源107.生态的类型108.生态旅游的意义109.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10.可持续发展包含的三个要素111.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1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1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14.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15.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16.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17.假日旅游的概念118.假日旅游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119.假日旅游的特点120.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的原因1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具体包括的内容122.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大体包括的内容123.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措施124.开创国际化旅游发展模式的措施。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科: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属于管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第一节:旅游的概念“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忽视了商务旅游)世界旅游组织1995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在外地的暂时停留“不超过一年”;“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例如劳工和移民”;离开惯环境的旅行)第二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原因:生产力极为落后,几乎没有剩余物。
新石器中期之前,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第五节:近代旅游的开端近代旅游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革命第一: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从而为旅行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客观条件第二: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
从而使有能力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多,参加旅游的社会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
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特点:第一:这次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公众性。
而此前的团体旅行或旅游则都是为自己的专业团体或为本公司的员工组织的。
第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
这一点可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第三:这次活动参加者规模之大在当时是空前的。
第四: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
184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旅行社,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从莱斯特出发,最后目的地是利物浦,为期一周.特点:第一:组织这次旅游出于纯商业性的目的。
第二: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这一次则是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doc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doc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旅游业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和重要现象的学科。
以下是旅游
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旅游定义:旅游是人们离开日常居住和工作地点,到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娱乐、
文化和体育等活动的行为。
2. 旅游业的种类:包括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海
岛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
3. 旅游发展的历史:早期的旅游是以清凉山水、风景名胜、养生为主要目的,近代
开启了集观光、体育、文化、商务等于一体的爱好类旅游,以及环保旅游、探险旅游、养
老旅游等新形态。
4. 旅游地的特征:旅游地是旅游活动的场所,它具有文化特征、地理环境、气候条
件和安全保障等因素。
5. 旅游者的特征:旅游者是进行旅游活动的人,他们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旅游动机等因素。
6. 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旅游活动是个人或群体行动,包括行前计划、旅途、游览
和回程等多个阶段,它具有时间短、行程多、花费高、体验强等特点。
7. 旅游景区的特征:旅游景区是旅游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
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8. 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咨询、旅游基础设施、旅
游活动、旅游商品和服务等。
9. 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包括传统的“生产—销售—消费”模式和体验式旅游、数
字旅游、共享经济等新型模式。
10.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旅游业将更加以智能化、个性化、体验化为主,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问题。
旅游学概论 考点
1, 封建社会的旅游活动:帝王封禅和巡游、学术考察之旅、士人漫游、宗教旅游、商务和公务旅游、消遣旅游2 工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加速了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的工作性质、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带来了技术的进步3 旅游活动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特点阶段一古代旅游:交通工具落后制约了人们远行的脚步、出游人少难以形成专门产业、游客活动范围小社会影响力弱阶段二近代旅游:交通变革频繁远行成为可能、旅游人数增加、旅游业出现阶段三现代旅游:旅游交通工具成熟、大众化旅游时代到来、旅游业活的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3、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的以增加、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二战后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包价旅游的提供和发展、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4 旅游的概念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活动5旅游活动的类型以地理范围为划分:国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旅游)按消费水平分豪华型、标准型、经济型按组织形式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以旅游目的为划分标准消遣性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旅游事务性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物旅游6 旅游的基本属性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会属性7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8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支付能力、闲暇时间、其他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9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单一性需要追求平稳可预见复杂性需要追求变化新奇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10 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完善丰富经历)、尊重需要(声望自尊成就)、社会需要归属感友谊爱情被接受)、安全需要(保护稳定安全感)、生理需要(水睡眠食物)11 旅游动机的类型身体动机、精神文化动机、经济动机、人际社会交往动机、成就动机12 旅游者的类型消遣型旅游者:人数比例最大、季节性很强、对目的地和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比较自由、停留时间一般较长、对价格一般很敏感事物旅行旅游者:出行次数较频繁、对旅游服务要求舒适方便、季节性不强、对目的地选择小、停留时间不长、对价格不大敏感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13 旅游资源概念: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事物,文化是无,社会事务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14 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转移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15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氺域风光、气候天象、生物景观)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现代设施、宗教文化、文学艺术)16 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联系与区别区别:对象(整个旅游地、旅游景点或景区)内容(综合、单一)主体(旅游地政府、旅游企业)联系:旅游开发的具体实施在某些方面会表现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项目、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17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独特性、市场向导、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游客参与、三大效益相统一18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景点的规划而建设、可进入性问题的解决、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服务18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自然衰败:突发性破坏、缓慢性破坏人为破坏:建设性破坏、生产性破坏、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19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合理编制规划、规范旅游开发和保护行为、重视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和指导20 旅游业的概念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21 旅游业的构成广义:和旅游活动相关的一切行业狭义:餐饮住宿接待部门、旅游业务组织部门、游览娱乐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游组织部门22 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联动性、劳动密集性、敏感性23 全包价旅游业务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的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24 饭店等级划分【划分标准】硬件标准:建筑、设施、位置、综合投资造价、客房价格软件标准:设备保养程度、服务项目、服务质量24 饭店业现阶段相对分散的原因【服务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产品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低行业进入障碍造成】:1缺乏足够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品产量绝对增加时平时成本的变化趋势)2饭店产品差异化成度低:硬件(设备设施)软件(服务理念操作规程3顾客需求差异性4资金需求低5转换成本不高6分销渠道难以确定7原材料与技术优势难以保持8政府政策25 集团化趋势1内部扩招动机牵引2集团化经营的优势:通过规模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采购、研发)、通过集团化实现范围经济(范围经济:企业拥有多个市场或产品时联合经营化单独经营获得更多的收益)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通过品牌忠诚建立获得顾客终身价值26 旅游交通的主要形式(一)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价格低、安全、不易受气候影响趋势:世界铁路营运总里程继续缩小、世界铁路向高潮方向发展、国营铁路运输公司民营化、不断推出新的项目以吸引游客(二)公路运输优点:灵活、便利高效缺点:速度慢、安全性能差和自驾车相关业务开展:海陆联运业务、开办租车业务、组织游客自驾车的包价旅游、沿公路发展汽车旅馆、高速公路建设、长途客运(三)航空运输优点:快速、安全舒适、直接跨越地面障碍缺点:只能完成点到点的旅行、噪音污染(四)水运优点:价格低廉、豪华舒适缺点:速度慢类型:远程定期航班服务、海上短程渡轮业务、海山巡游、内河航运27 旅游景点的概念旅游景点和旅游目的地、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的概念:专门来访公众参观游乐和增长知识而设立的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28 旅游景点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29 旅游产品的概念供给角度: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需求角度:旅游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30 旅游产品的构成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可进入性(交通通达条件、通讯方便条件、手续繁简程度、当地社会承受力、居民好客)31 旅游产品的特点: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不可储存性,审美和愉悦性32 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社会效益原则独特性原则33 旅游商品的概念旅游这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34 旅游商品的构成纪念品、日用品、饮食品35 政府介入旅游业发展的手段需求管理手段:目的地宣传促销、为来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通货控制价格影响需求、控制客流量供给管理手段:控制土地用途、对建筑物进行管制、市场管制、实行特别征税、投资鼓励政策36 旅游组织分类旅游行政组织:由国家各级政府设立的行使国家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旅游行业组织:旅游企业、团体、个人自愿联合组成的社会性组织37旅游市场的概念: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38 旅游市场要素:旅游市场=人口*购买力*旅游愿望*旅游权利39 旅游市场特点旅游需求的整体性(全球性、旅游需求是对旅游产品的整体要求)旅游市场的高弹性、旅游市场的季节性40 市场细分的原则可衡量原则可盈利原则可进入原则稳定性原则41 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人口属性变量心里图式变量购买行为变量地理环境变量42 市场潜量=消费人次*消费水平43 销售潜量=市场潜量*市场占有率44 目标市场选择的原则有足够大的市场潜量、有可实际获利的市场竞争结构(竞争者构成、替代品行业构成、议价者构成)、经营者具备相应的资源和能力45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特点市场构成以港澳台游客为主、客源集中率适中、客流时间分布相对均衡46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城镇和农村居民存在差异、一日游比重大、客流流向重点旅游城市、消费额增长大于旅游人数增长47 开展入境旅游存在的问题距离主要客源地远(交通费用昂贵/易受经济危机和油价上涨打击)、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竞争激烈、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质量问题、海外宣传促销工作有改进48国际旅游客流的时间分布规律(1)旅游流的周期波动:短期周期波动、中长期波动(2)形成旅游流周期波动的因素:短期波动(内生因素:旅游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外生因素:旅游者需求的季节性),中长期波动: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49 旅游流周期波动的后果造成经济效率低下、接待负荷系数=客房年平均出租率/旺季最高月份客房出租率、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加剧旅游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50 国际旅游客流空间移动规律(1)主流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发达国家集中的旅游区是国际旅游中心、发达国家输出的国际客源最多接待游客也最多(2)国际旅游客流以短程移动居主导地位: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旅游这外出旅游一增二减趋势、互逆效应明显(互逆效应:国际旅游客源在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相互移动的特征如民族的亲缘关系同质语言文化型政治经济社会联系)、由北向南移动、由内陆向沿海地区及岛屿移动51 旅游的经济影响正面经济影响: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换汇率高、旅游产品价格自主权大、换汇快风险小)有助于货币回笼、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增加就业机会负面经济影响:引发物价上涨、可能引起产业结构失衡、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52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积极社会文化影响: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消极的社会文化影响:文化商品化(为了满足旅游市场的潜在需求或实际需要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逐渐转变为可以销售的商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未发生商品化第二阶段出现商品化苗头第三阶段商品化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完全商品化),不良的示范效应:旅游目的地的居民通过观察外来旅游这的行为模仿他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引起的目的地社会态度价值观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政治观点引发的矛盾、排外情绪的产生、代沟的产生)53 可持续旅游的内涵增进人们对旅游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生态意识、促进旅游活动的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生活质量、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54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确立支柱产业地位、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站略、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协调的区域发展、完成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开拓知识化管理之路、突出文化性竞争、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建立规模的法制体系、大中华旅游圈的形成。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4技术的进步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一)1841年的活动1. 参加者的公众性2. 组织工作的严密性3. 团队规模前所未有4. 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1. 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2. 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3. 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4. 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5. 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
旅游学知识概论整理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金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意义:对促成二战后旅游需求的增长也有积极影响⑺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的支持与鼓励。
⑻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⑼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广第二章旅游活动的发展⑴旅游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由旅游活动和逗留活动组成。
⑵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开展的旅游或访问活动。
⑶暂时性:旅游者在結束一次全程旅游活动之后,需返回其惯常居住地,而不能在所到访的目的地过久停留或定居。
(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旅游活动是出于移民和就业打工目的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旅游文化、旅游经济、旅游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旅游学概论的主要知识要点,包括旅游定义、旅游发展阶段、旅游需求与动机、旅游者行为、旅游产品与服务以及旅游规划与管理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要点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旅游学相关领域打下基础。
一、旅游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息、娱乐、学习、寻求新鲜体验或开展商务活动等目的,离开日常活动地,前往其他地方的行为。
旅游的特点包括时间有限、移动性、多样性和消费性等。
旅游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或组织。
二、旅游发展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游客主要是本地居民;发展阶段是指旅游产品和服务逐渐完善,游客数量和地域范围扩大;成熟阶段是指旅游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游客规模大、品质高、产业链条完整。
三、旅游需求与动机旅游需求是指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通过旅游行为满足自身需求的愿望或动机。
旅游需求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休闲放松、新奇探索、自我实现等;社会因素包括个人关系、社交活动和身份认同等;经济因素则涉及旅游费用、时间和交通等。
四、旅游者行为旅游者行为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者之间的互动行为。
旅游者的行为特点包括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决策、旅游行前准备、旅游体验和旅游回忆等。
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对于旅游营销、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五、旅游产品与服务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供应商提供给旅游者的具体产品和服务。
旅游产品的分类包括自然景观旅游产品、人文景观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等。
旅游服务则是指旅游供应商提供给旅游者的各种便利、保障和附加价值的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导游、购物等服务。
六、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是指基于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的研究,制定旅游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政策,并确定相应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的定义、旅游市场、旅游规划、旅游发展、旅游政策等。
以下是旅游学概论的主要知识要点: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为了消遣、娱乐、休闲、观光、参观、商务或其他目的而离开日常居住地,前往非常住地的活动。
2.旅游市场:旅游市场是指所有旅游者和旅游产品、服务供应商之间进行交换的地方。
旅游市场的特点包括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动态变化、多样性等。
3.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的目标、策略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旅游规划包括目标设定、资源评估、市场调研、产业分析、发展策略等。
4.旅游发展:旅游发展是指利用旅游资源、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旅游市场发展的过程。
旅游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5.旅游政策:旅游政策是指国家、地区或组织为了推动旅游发展、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质量而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
旅游政策涉及旅游规划、法律法规、财政支持等方面。
6.旅游者行为:旅游者行为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决策和行动过程。
旅游者行为包括旅游决策、需求预测、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等。
7.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供旅游者观光、娱乐和消遣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等。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和利益。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9.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到达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地方。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发展对于旅游业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10.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娱乐、度假、休闲、商务旅行等。
旅游活动的发展与旅游需求、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密切相关。
旅游学概论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还可以深入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同时,通过旅游学概论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旅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旅游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不属于;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金意义上的旅游活动;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⑴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⑷运输条件的变化,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 2速度快 3运力大 4通达范围广6、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⑴世界人口的增加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⑷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⑸城市化进程加快意义:成为促使战后旅游需求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意义:对促成二战后旅游需求的增长也有积极影响⑺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的支持与鼓励;⑻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⑼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广第二章旅游活动的发展1、旅游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⑴旅游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由旅游活动和逗留活动组成;⑵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开展的旅游或访问活动;⑶暂时性:旅游者在结束一次全程旅游活动之后,需返回其惯常居住地,而不能在所到访的目的地过久停留或定居;⑷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旅游活动是出于移民和就业打工目的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2、试分析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比较国际旅游活动与国内旅游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活动的开展是否跨越国界;1、消费水平,一般地讲,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低于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2、便利程度,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比较容易,障碍少,手续简单;3、经济作用,国内旅游消费带来的是财富在国内不同地区的重新分配;国际旅游会造成财富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3、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何在⑴普及性表现在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等方面; ⑵成长性表现在增长趋势的持续性⑶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地理集中性⑷季节性在季节上往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第三章旅游者:1、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⑴身体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动机所反映的需要包括度假修养、参加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身体健康有关的活动;⑵文化方面的动机:属于这一方面的旅游动机所反映的需求特点是,都希望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该地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以及宗教等;⑶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致使人们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群的接触这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去接触当地民众、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的微社会环境、结实新朋友等等;⑷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旅游动机主要涉及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属于这类动机的旅游活动包括洽谈商务、出席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爱好以及外出休学等等;第四章旅游资源1、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多样性:任何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事物皆可成为旅游资源,可以是自然事物人文事物社会事物,历史留下来的、人造的,有形的事物、无形的事物,2吸引力的定向性:就某项具体旅游资源而言,它对某些游客来说可能吸引力很大,但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来说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3垄断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有地理空间上不可移动的特点;4易损性:自然易损和文化原生性破坏同传统的物产资源相比较属于非消耗性资源,只要管理利用得当,当可用之不竭;但若使用不合理或维护不当便很容易遭受损害甚至破坏;5可创新性:为了发现旅游者可凭借经济实力人为地创造某些旅游吸引物6时间性:时间的季节性,时间的特定行和时代的变异性意义:对于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业市场营销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等工作的展开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政府和民间企业在旅游开发中应扮演何种角色⑴政府在旅游开发中应扮演引导者角色;一是引导或指导;二是补充;⑵民间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商业性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经营,其中包括提出项目开发设想、执行项目开发,提供开发资金并承担财务风险,以及项目开发之后的经营和管理;3、简述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⑴阐明项目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⑵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⑶分析该项目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微观条件;⑷分析当地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⑴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⑵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⑶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⑷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培育能够胜任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5、试析致使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答:1自然因素:重大天灾,风化作用,动物性原因2人为因素的作用:旅游者的不当行为,当地居民的不当行为,旅游业者的不当行为6、你认为应如何保护旅游资源⑴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者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对于因条件限制不采取类似措施的旅游资源,则应经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理;⑵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应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对违反规定的参观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批评、可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⑶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者方面的原因:对于因当地居民和旅游业者的行为失当而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对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第五章旅游业1、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⑴综合性产业⑵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⑶政策性较强的产业⑷脆弱性产业2、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行目的2、运输价格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3、同独立饭店相比,饭店连锁集团何以会有竞争优势⑴资本优势⑵技术经济优势⑶市场营销优势⑷集中采购优势⑸管理效率方面的优势⑹分散风险的优势4、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的特点;⑴无形性⑵不可转移性⑶不可存储性⑷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⑸综合性第六章旅游组织1、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答: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的主要原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⑴旅游业构成的分散性以及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使得有关各方在行动上不存在自动的协调⑵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如何建立和推广这一形象,并非私营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的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束⑷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⑸为了社会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⑹出于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⑺很多国际间的旅游事务,必须由国家政府出面;2、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有可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㈠需求管理:⑴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与宣传⑵控制游客进入量⑶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⑷通过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㈡需求管理:⑴控制土地的用途⑵行使建筑物管制⑶市场管制⑷实行特别征税⑸实行投资鼓励政策第七章旅游市场1、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基本规律:①人们外出旅游的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②旅游客流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发展趋势: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③全球远程国际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持续高于区内国际旅游;2、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中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在和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以下问题:⑴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⑵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⑶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⑷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3、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所占不重大;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总额增长速度快,但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较低;4、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⑴增长速度快;⑵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拓宽;⑶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⑷港澳游份额大;第八章旅游的影响重点1、归纳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②助于货币回笼③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④带动相关行业发展⑤增加政府税收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增加就业机会不利影响:①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②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变化③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重点2、试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②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③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④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⑤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消极影响:①不良的“示范效应”②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③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重点3、试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①使历史建筑和古迹得到维护、恢复和休整; ②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③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④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消极影响①致使水体和空气的质量下降以及噪声的增加;②致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相对缩小;③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会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④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生存寿命受到威胁;⑤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的原有景观遭到破坏;Power by7、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内容涉及哪些方面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②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③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的生活质量;①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②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可行的环境质量;8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①端正认识②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③健全法律,加强管理④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建设;。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旅游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娱乐、休闲、文化交流、寻求冒险或获得新知识而离开日常环境去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旅游的特点包括周期性、短期性、可逆性、活动性和目的性等。
2.旅游活动的分类:旅游活动可以分为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历史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等。
3.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要利用和消费的一切自然和人文条件,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前往、游览和消费的地方,如风景名胜区、文化古迹、城市等。
4.旅游行业的组成:旅游行业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导游、交通运输、餐饮等各个环节。
它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和合作。
5.旅游业的发展阶段:旅游业经历了初级发展阶段、增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增长阶段是旅游需求的爆发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成熟阶段则是旅游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6.旅游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进行分析、评估和规划,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旅游管理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
7.旅游市场和旅游消费者:旅游市场是指旅游者和旅游供应者之间进行交流和交易的地方。
旅游消费者是旅游市场的主体,他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时受到个人需求、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8.旅游经济的影响: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外汇收入、区域发展和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增加,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9.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业在保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上的责任。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层面,需要旅游从业者和政府合力推动。
10.旅游伦理:旅游伦理要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它强调文化交流、和谐相处和互利共赢。
以上是旅游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可以了解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旅游管理提供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科: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属于管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第一节:旅游的概念“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忽视了商务旅游)世界旅游组织1995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在外地的暂时停留“不超过一年”;“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例如劳工和移民”;离开惯环境的旅行)第二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原因:生产力极为落后,几乎没有剩余物。
新石器中期之前,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第五节:近代旅游的开端近代旅游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革命第一: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从而为旅行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客观条件第二: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
从而使有能力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多,参加旅游的社会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
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特点:第一:这次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公众性。
而此前的团体旅行或旅游则都是为自己的专业团体或为本公司的员工组织的。
第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
这一点可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第三:这次活动参加者规模之大在当时是空前的。
第四: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
184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旅行社,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从莱斯特出发,最后目的地是利物浦,为期一周.特点:第一:组织这次旅游出于纯商业性的目的。
第二: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这一次则是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第三:组织这次活动前.托马斯·库克沿途作了大量的先期考察.第四: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第五: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担任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还聘雇了地方导游。
第六节:现代旅游的发展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表现:规模大、发展快、普及广从需求方面看:1、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2、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个人闲暇时间增多。
带薪假期3、文化教育的发展使人们知识水平提高,使得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观愿望越来越强烈4、战后城市化进程加速5、战后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促使商务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从供给方面看:1、是廉价团体旅游和包价旅游产品的发展 2、是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
现代旅游的特点: 1、增长的持续性2、旅游活动的普及性3、地域的集中性4、旅游的季节性5、竞争的激烈性第七节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一时期:1949——1978年【政治接待时期】(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二)开拓阶段(1958—1965年) (三)坎坷阶段(1966—1977年)第二时期:1978以后【全面发展时期】表现:1、在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旅游业由外事接待型转为经济创汇型,并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旅游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3、三大市场(入境、出境、国内)全面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5、旅游业经济作用日趋重要,综合功能全面显现6、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3、旅游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旅游活动的特征:1、审美性: 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
从旅游主体看—动机从旅游客体看—载体从旅游媒体看—创造和生产2、享受性: 旅游需要是一种追求高层次享受的精神需要。
“求新、求乐”是旅游者心理的共性。
旅游基本目的是为了游览、消遣和娱乐。
3、异地性: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可见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
一个地区的异地性越强,其对旅游者产生的吸引力就越大4、暂时性: 旅游在时间上的特点,就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做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
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表现为旅游的暂时性。
5、普及性: 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的兴起范围旅游方式。
总之,旅游度假成为人生活必要组成部分6、持续性:发展过程的持续上升7、地理上的集中性8、季节性9、综合性: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引发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旅游目的地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机的考虑,都对旅游予以充分关注。
按地理范围划分的旅游类型(一)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活动。
(二)国际旅游:是指跨国旅游,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地区去的旅游活动。
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港澳台地区旅游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关系我国发展方针:1、积极鼓励国内旅游 2、大力发展国际入境旅游 3、适度发展国际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1、消费程度2、逗留时间3、便利程度4、经济作用5、是否跨越国界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基本概念旅游者”(Tourist)一词最早见于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其定义为:“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外来旅客”国际旅游者的定义:1、国际定义:1963年,罗马会议:“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非定居国访问的人。
”2、我国定义:1979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际旅游者的解释做了如下规定: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
国内旅游者的定义: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和宗教。
国内不过夜旅游者是指基于以上任一目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
2、我国的定义:国家旅游局在1995年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凡一次出行距离大于10千米同时出行时间大于6小时的旅客即为国内旅游者。
决定旅游者需求的客观因素旅游需求:不同价格水平下,旅游者愿意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
1、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全部纳税后的收入。
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扣除全部纳税及社会消费(如健康人寿保险、老年退休金、失业补贴的预支等),以及日常生活必需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旅游消费的这种收入弹性系数为1.5。
国际官方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前身)则估计这一系数为1.88,即收入每增加1%,旅游消费便会增加约1.88%。
收入水平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且还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旅行方式的选择等。
2、余暇时间3、其他条件:身体健康状况。
家庭人口状况。
性别。
职业。
学历。
年龄。
主观因素:游动机是指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考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
食物、饮水、氧气,等2.安全需要。
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3.爱的需要。
情感、集体荣誉感、(家庭、朋友等)感情联系;4.受尊重的需要。
自尊、声望、成功、成就;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
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1.身体方面的动机。
属于这方面的动机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通过与身体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2.文化方面的动机。
这方面动机的特点是,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
3.人际方面的动机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这方面的动机主要关心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5.购物动机6.商务动机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根据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划分1、按年龄划分。
2、按性别划分。
3、按受教育程度划分。
4、按社会职称或职务划分。
5、按家庭收入划分。
6、按职业划分。
根据游客出行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消遣型旅游者:1、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2、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3、消遣型旅游者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4、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5、由于自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差旅型旅游者:1、他们在人数上虽然相对较少,但在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他们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
3、由于他们的出行是出于工作业务的需要,因而少受季节的影响,甚至没有季节性。
4、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性较小或者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5、除特殊情况外,他们一般在目的地停留天数较少,因为外出任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在目的地过久停留。
6、他们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对旅游者而言,它是旅游活动的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对旅游接待国或接待地区而言,它是发展旅游业的凭借和依据,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客观前提。
1、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娱、购这六大要素中,食、住、行是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购、娱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游则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而旅游资源正是游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2、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决定着旅游需求数量的多少;当其他条件都具备时,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需求度就越强。
因此,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资源吸引力,是刺激旅游需求增长的主要手段。
3、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方面提供的内容在各项旅游产品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设计旅游产品、规划旅游项目、安排旅游线路的必备前提。
旅游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酌高低,决定着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时常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致使旅游活动呈现出夏旺冬淡的交替。
因此,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
当然,旅游资源也不完全被动地适应活动的淡、旺季。
如果经营有方,它能够缩小旅游活动淡旺季的差异。
旅游资源的特点:(一)观赏性: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具有美学特征,拥有观赏性的一面。
旅游本身是对美的事物的观赏。
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二)综合性:主要表现为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广域性。
由综合性衍生的一个相关特性是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的交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