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实验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的行动研究

合集下载

青浦区实验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的行动研究_9

青浦区实验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的行动研究_9

青浦区实验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的行动研究——指向初中学生共性与个性的融洽发展一、背景分析我校自80年代初期在顾泠沅先生的引领和指导下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时有感到单科的教学改革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学科的改革需要在学校层面上加以整合,以发挥整体优势。

为此,我们将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有计划地向各科迁移、向各育渗透,逐步形成整体改革的良好氛围,建立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程和与之配套的课程计划,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

其实,中、外教育发展史也明确地告诉我们,当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自然而然地触及到课堂教学革新的核心问题,即课程改革——建立与教育改革宗旨相适应的课程计划。

2009年我校与本市其他22所学校,一起参与了由上海市委教研室徐淀芳老师主持的课题《学校课程计划研制》,系统地反思,把二十多年来我校在课程计划实施方面的经历和困惑与兄弟学校交流与讨论,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自我评价与完善机制”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研究与实践我们始终认识到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场所,认识到只有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学生实际,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办成社会、家长、学生和教师都满意的学校。

因此,学校的课程计划不仅要体现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更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不断地实践与研究中,选择最有效的课程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第一次修订:积极探索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计划改革方案。

90年代初期,在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会的关心下,特别是在顾泠沅先生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有目的地学习中,外主要教育流派的理论,结合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认真反思,提出了“接受式”与“活动式”这两种原来大相径庭、格格不入的教育流派进行优势互补且结合青浦教改特色的套筒式课程结构理论。

在继续学习青浦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对我校现有的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实施策略等进行比较系统的反思、归纳,逐步形成的“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强调教师引导、启发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学习经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习、成长与发展,从而有效地达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的目的。

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讲义资料

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讲义资料

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根据《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的总体部署,结合区域教育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础与特色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37年教改实验,为青浦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面对“文革”的灾难性破坏,青浦教育工作者不怨天尤人,不丧失信心,秉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古训,上下合一、励精图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使青浦教学质量获得了大面积提高。

青浦教改经验得到了国家教委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先进单位。

进入新世纪,青浦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用心做教育、全力谋发展,做强硬件资源、做优师资队伍、做精教育管理、提升发展品质,使青浦教育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教育优质硬件资源的均衡布局,基本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基本实现了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与此同时,青浦教育工作者秉承“青浦实验”的传统,注重内涵发展的深入研究:以扎根研究的方式和合作的力量破解教师在职教育与专业成长的实践困境,开展青浦实验新世纪行动,创生了以课例为载体、“三关注两反思”为特征的“教师行动教育”,大面积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和能力,其成果获— 1 —得了教育部首届课程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成为全国校本研修的主流范式。

青浦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成为了首批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37年的青浦教育改革的进程,得益于历届区委、区府领导对青浦教育改革与发展自觉的价值认同、切实的规划领导、有力的支持帮助;得益于青浦各界人士和区内外教育同仁对青浦教育改革与发展非同寻常的感情、非同寻常的理解、非同寻常的期待;得益于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脚踏实地扎根于内在需求、扎根于鲜活经验、扎根于行动反思的研究和实践。

青浦学校教研活动(3篇)

青浦学校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青浦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于近期开展了主题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活动准备1. 主题确定: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趋势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主题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2. 分组安排:根据学科特点,将教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活动。

3. 资料准备:提前收集整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优秀教学案例等资料,为教研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4. 时间安排: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参与。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各学科组在组长带领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力求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 课堂观摩:各学科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观摩课后,进行评课议课,交流教学心得。

3.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4. 经验分享:邀请资深教师或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拓宽教师视野。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阶段:各学科组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讨,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 课堂观摩阶段:观摩课中,教师们展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观摩课后,教师们纷纷发表意见,对观摩课进行点评。

3. 教学研讨阶段:教师们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4. 经验分享阶段:资深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教师“行动教育”——青浦实验新世纪探索

教师“行动教育”——青浦实验新世纪探索

教师“行动教育”——青浦实验新世纪探索
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
【期刊名称】《课程.教材.教法》
【年(卷),期】2014(034)003
【摘要】“行动教育”,萌生于20世纪后期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改
革实验,完型于21世纪初回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全员培训.它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
身于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倡导教师专业学习扎根内在需求、扎根鲜活经验、扎根行
动反思.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教师在职学习的新范式,即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师和专业研究者合作教学研修为平台,以“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为特征,融
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为一体的“三关注两反思”实践模型.“行动教育”在上海和全国其他省市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在职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型,促进了
教师专业实践素养的提升和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页数】10页(P3-12)
【作者】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上海20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2;G423.07
【相关文献】
1.青浦实验:新世纪教师“行动教育” [J],
2.新世纪青浦实验主要行动:走出—条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之路 [J], 姜虹
3.数学教学改革三十年:现实与实现(一)——来自“青浦实验的新世纪行动” [J],
4.青浦实验:新世纪教师“行动教育” [J], 无
5.青浦实验的新世纪行动——以数学目标主成分析取的数据报告为例 [J], 顾泠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2016年度青浦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立项的公布

关于2016年度青浦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立项的公布
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
毕楚莹
民间吉祥纹案运用:高中服装设计学校特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
黄晓丽
“高考新政”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高廷波
初中体育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以青浦区实验中学为例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薛颖
青浦区中小学机器人区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第二幼儿园
陈林芳
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幼儿人际交往辅导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幼儿园
李晓春
巧借绘本中的水墨艺术元素,创新幼儿园大班彩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幼儿园
盛焕
以“科学绘本”为载体,促进农村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幼儿园
潘柳倩
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沈欢欢
优化即时评价,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质效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庆华小学
杨文娟
搭建亲子共育平台创新家校协同机制
上海市青浦区庆华小学
朱蕾
凸显板书语义功能,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东门小学
周聪
“成长轨迹百花园”:以过程性评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逸夫小学
龚占梅
创意纸制蜡染——小学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初中物理DIS实验教学开发、研究与实践
上海市青浦区豫才中学
徐贤凯
聚焦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
张丽
高中物化生学科应对新高考制度的分层教学探索
上海市青浦区毓秀学校

教学改进的研修2重固

教学改进的研修2重固

备课--上课--研讨- -写作
考试分数的审视与学情对话: 补缺说明不盲目
考试分析的透视与改进意识: 补修练就有效性
就质量检测而言:
就校本教研而言:
做到未必知道 差异中有智慧
行为改进:过程与方法
“师之蕴”主张: •教学目标贯通教学五环节、贯通单元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的有效办法; •教学目标对应课文段落、对应课堂环节是增加教师课堂自信心的 有效办法; •讲读课实现目标、自读课巩固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 效办法。
青浦实验之课堂要点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教师指导和学生已有知识引导 组织分水平的变式训练——问题或概念的本质不变
连续地构造知识系统——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利于应用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对学生了解,教师责任心
每天知道自己学习结果的学生,成绩提高最快。
理解教学:
理解教学: 学生的文化学习过程是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学科知识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发展的智力 基础; •教学组织和形式应该对学生形成合作、包容的心理品质起到潜 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所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应该有利于学生 形成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性; •教师在教学中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学校生活中体现 的人生准则和处事规范,应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教师的课堂就是教师的品位!
常态课堂之认识
①常规的进度 ②课程的节奏 ③课堂的真实生态 ④交往的习惯/文化
景双:没有清晰的目标, 一切行动都是低效或无效 的!
常态课堂之自我追问
01
常规行为问题化-- 处理最大化
在事实中追问--生 成新问题

青浦县赵屯初级中学 青浦县实验中学课程改革方案要点

青浦县赵屯初级中学  青浦县实验中学课程改革方案要点

作者: 施家琦
作者机构: 上海市青浦县教委、教育学会
出版物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页码: 28-30页
主题词: 课程改革方案;青浦县;初级中学;活动课;实验中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生活;课程结构;科学课;自主学习
摘要: <正> 初级中学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后半学段,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我们在县内选择若干实验性学校,开展初中课程改革的试点。

这项改革实验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县以下教育必须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加强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

青浦区整体设计课改系统 扎实推进教学实践

青浦区整体设计课改系统 扎实推进教学实践
” , “

聚 焦课 堂 教学质量
地学校


提升 常态课 的

度 突 破 用 人 机 制 上 的 瓶 颈 : 实施


过校际会课 教学互 访 专题研讨 课
、 、

发挥课 改基地 作 用 全 面 开 放基
为推 进 区 域 性 课 改 的 实 施

广聚人才 培养


农村 教师 稳 定


名优 教 师
例 研 习 形 成 三 实 践两 反 思
持 续发展 校本 研 修 要 进行 区 域 性 推

合 实 作案 例 引 导行 为 改 进 ;

是 建立
的教 师 学 习 文 化 我们 倡 导 由 点 到面
渐进 式 开 放课 堂


广

成 为 每 位 教师 的 自觉行 为

还需

支真 有 实 力 的 培 训 队伍 主 要进 行


以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所 需 的 本 体

需 要 的视 频课 例 前

课 堂 教 学方 法 与 结 构 课 型 与 练 习 设
计 等 方 面 提 出 了 较 为 明 确 的要 求


性 条件 性 实 践性 知 识 为 课 程 框架


持教 师 研 究 新课程 的 教学 资源 库



形 成 实践
整 体 设 计 课 改 系统 扎 实推进 教 学 实践
文 /上 海 市 青 浦 区 教 育 局 局 长 顾
面 对 课 程 教材 改革 的全 面 整 体 推 进

教学改革行动研究项目书

教学改革行动研究项目书

教学改革行动研究项目书一、引言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行动的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和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的参考。

二、背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传授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诸多弊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因此,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研究行动的方式,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1. 创新教学方法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适合本地教育实践的创新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验证。

2. 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研究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包括在线教育、智能教育平台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3. 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教师培训、教师交流等,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思想。

5. 教育政策研究:研究教育政策对教学改革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五、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研究行动的方式,通过实践和反思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改革策略和方法。

具体包括:1. 设计教学实验:根据研究目标,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实验,收集数据和反馈意见。

2. 数据分析和总结: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

3. 反思和调整: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反思教学实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六、预期成果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1. 发表研究论文: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

2. 教学改革案例:总结和分享成功的教学改革案例,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青浦实验总结的教学方法

青浦实验总结的教学方法

青浦实验总结的教学方法以青浦实验总结的教学方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青浦实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青浦实验学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课上,老师会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青浦实验学校倡导探究式学习。

他们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科学课上,学生们将进行各种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总结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青浦实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他们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语文课上,学生们会分成小组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享,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其他组员的讨论中获得新的启发。

青浦实验学校还注重个性化教学。

他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

例如,在英语课上,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英语阅读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

青浦实验学校重视评价与反馈。

他们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们也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青浦实验学校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教学以及评价与反馈等。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推广,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青浦数学教改实验

青浦数学教改实验

四、主要成果
1.教学理念的变革 从等待、无所作为到“按规律办事”“让所 有学生有效学习”。 从抓尖子到抓起点、抓关键、抓基础。 2.教学行为的改进 聚焦课堂。 优化师生关系。
四、主要成果
3.四条有效的教学措施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 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尝试活动; 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节教学。 4.教学经验的学习 不宜强制,提倡自愿选择; 不能照搬,强调内化。
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的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
青浦数学教改实验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郑润洲
2010.3
一、一个堪称实验的教改行动
1.两类意义的“实验” 宽泛意义的教育实验:有一定的设想和研究方案, 并组织实施。 比较严格的教学实验:包含假设、实验变量(因 子),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组与对照组。 2.青浦实验:20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青浦兴起的一 项有地方特色、实验特征、学科特点的教育改革。 3.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的实验特征 5所学校,10个初中班,440名学生;实验班、控制班 各半;2个主要自变量;时间3年 。
四、主要成果
6.一种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 组织变式递进的练习; 连续地构造知识系统;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7.一个实践共同体——数学教改实验小组思考
[两点说明] 经验与原理的区别: 经验是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处方式),原理 不能就事论事,必须顾及科学性(一般情况 下体现教与学的规律)。 原理与策略的关系: 原理是抽象的理论概括,它用于实践,要通 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实用而带有技艺性), 即策略。
3.解读活动原理

传承与创新“青浦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承与创新“青浦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承与创新“青浦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青浦实验”是青浦区历经三十年课程改革的成果。

2001年,青浦区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开始了新世纪行动。

在新世纪行动中,青浦区以“青浦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传统。

从研究教学方式和把握学科教学实质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

实施和实现有效的教学,青浦区解决好了三个基本问题——“学什么”“怎
么学”和“有效吗”。

【总页数】1页(P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以实验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J], 潘凤娟
2.巧妙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 [J], 陈海萍;李敏
3.青浦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样本 [J],
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初中英语动态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 曲红茹;李大伟
5.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让创新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增
长点 [J], 易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施方案(篇1)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数学教育“大先生”顾泠沅青浦实验的行与思——ICME-14报告“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综述

数学教育“大先生”顾泠沅青浦实验的行与思——ICME-14报告“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综述

在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泠沅先生,做了1小时的大会报告“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成为第二位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做大会个人报告的中国人(第一位是华罗庚先生)。

作为一名学习者、聆听者,我想结合报告内容阐述青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和借鉴。

(一)青浦实验的历程。

青浦实验是上海西部城乡接合地区的一个数学教改实验,从1977年至今,根据不同阶段改革的重点目标,将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1.大面积质量提高阶段。

20世纪70年代,处于上海远郊的青浦县,面临教育基础差、师资力量弱和学生起点低的问题。

1977年,时任青浦县教研员的顾泠沅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组建了一个由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研究小组。

为探寻教学的规律,形成了“15年磨一剑”的研究设计:3年的教学调查、1年半的经验筛选、3年的对比实验和8年的推广与深化。

从大数据宏观着眼,教学调查突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问题与症结所在,在50余次课堂循环中筛选课堂改进的关键教学行为;从精致化微观入手,在作业抽查中归纳低分学生的形成过程,在配对比较中提出针对思维水平较低学生的“变式体验”和“出声想”策略。

该阶段在最常见教育条件下发掘出了一条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2.突破高认知瓶颈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

面对学生成绩虽提高但认知水平提升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考察。

结合1990年的学生测验框架和结果,2007年再次启动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大样本测验,再次评估学生计算、概念、领会、运用和分析这五种认知水平,确定记忆、理解这两个最基本的内隐主因子。

在记忆-理解两维框架下,归并和简化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四层次认知目标架构,以此推进有深度的学习与教学。

此外,注重优秀经验的挖掘与深化,重温“启发尝试+及时反馈”的教学方法,凝练中国特色的变式教学经验。

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征分析_青浦实验的新世纪行动之二

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征分析_青浦实验的新世纪行动之二

1. 前 结 构 水 平 : 处 于 这 一 水 平 的 解 题 表 征 为 拒 绝 或 者 没
有能力进入某一问题的解决 , 如 , 空白的解答、 完全无关的解 答、 不合逻辑的解答。
* 该论文是在顾泠沅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 得到青浦区宋伟倩等老师的帮助 , 特此致谢。
上海教育科研 2007.8
28
பைடு நூலகம்3. 分析工具
我们采用了 Biggs 和 Collis (1982) 的学习特征的等级水 平: 前结构水平、 单结构水平、 多元结构水平、 关联水平和高 级抽象水平。考虑到 8 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本次卷面中所反映 的实际情况 , 我们只选取了前四种水平。它们 的 具 体 表 现 将 在各题的解题表征中介绍。 三、 研究的结果
了 8 年级测试学生总体的 1/3 , 又与总体测试 学 生 的 城 乡 比 大致接近 , 应该说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在本次青浦区的大样本测试中 , 城镇中学的学生共 2483 名 ( 包括城区中心区域和一般城镇中学) , 乡村 中 学 的 学 生 共
1866 名 , 城乡学生的比例为 1.2:1 。为此 , 我 们 抽 取 了 青 浦 区
学、沈巷中学学生四种水平的解题表征百分比的算术平均 值 , 作为乡村中学学生四种水平的解题表征百分比。从图 2 中 , 我们可以看到 , 对于复杂常规性问题 , 城镇与 乡 村 学 校 学 生人数比例在前结构水平非常接近 , 城镇中学 处 于 单 一 结 构 水平的学生比例略低于乡村中学 , 但处于多元 结 构 水 平 的 学 生比例略高于乡村中学 , 城镇与乡村学校学生 人 数 比 例 在 关 联水平也比较接近。 ( 二) 复杂非常规测试题解题表征分析 我们从所选样本学生解题记录中归纳出学生解题表征 ( 非常规数学题三种解题策略及其表征见附录 2) , 如下 :

上海试验学校物理课程实施方案修改稿

上海试验学校物理课程实施方案修改稿

上海市实验学校物理课程实施方案(修改稿)一、说明:上海市中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物理新教材,从今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目前已经在兄弟学校进入滚动试验、总结阶段。

对于新教材的实施,我组全体教师经过长时期的学习和研究认为主要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怎样通过新教材来实现二期课改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目标。

第二,通过教学实践了解新教材的结构、选材,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总结新教材的操作经验。

第三研究科学、合理,适合学生要求的训练系统,培养、评价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

为了要解决好这三大问题,达到新教材实施的目的,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为提高实施新教材的效果和层次,我组想用“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新教材的实施工作,为此制定物理课程操作方案(修改稿)。

二、内容:1.基础型:知识内容具体要求、能力目标具体要求、情感目标具体要求、教学方法具体建议(教学艺术、课件、课堂实录)、单元学习过关检测(双向细目表、检测题)。

2.拓展型:知识内容具体要求、能力目标具体要求、情感目标具体要求、教学方法具体建议(复习指南、物理教学思维方式、错解分析)、学习过关检测(双向细目表、检测题)。

3.研究型:实验探究的具体建议及案例、文献查询的具体建议及案例、设计制作的具体建议及案例。

三、方案:第一篇:基础型课程(一)、高一物理第一章.直线运动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图1-12 时间和位移①.目标②.方法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①.目标后进一步指出“为了使运动的描述精确些,可以把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

越小时,描述通过该位置的运动快慢越精确,可认为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②.方法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①.目标加速度的定义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来理解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①.目标②.方法图2-1在小车后面安装纸带的方法如图2-1所示。

青浦实验

青浦实验

青浦实验:变革的见证来源:基础教育课程时间:2009-04-26 14:22 作者:郑琰青浦县,上海市一个普普通通的郊县,因为一个闻名全国的教改实验为大家所熟知。

青浦实验,一项区域性教育改革,从1977年开始,一直延续和影响到今天。

顾冷沅是青浦实验的主持者、实践者。

关于青浦实验,顾泠沅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是这样写的:“它肇始于全县范围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旨在通过探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的教学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它在运用现有教育科研方法的同时,力图从实际的应用性出发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实验方法体系,进而通过实验结果的思辨,期求在教学原理、教学结构的归纳上有所创新;最后通过科研成果的传播发展,向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推进”。

一、穷则思变的教改之路文革之后,学校教育满目疮痍,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1977年10月,时任青浦县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的顾冷沅,为迎接即将恢复的高考,以考查形式对全县4373名中学毕业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摸底。

考查结果令人痛心:平均成绩为 11.1分,及格率仅为2.8%,这个结果引起青浦全县上下震惊,被上海市教育局领导视为“十年动乱”灾难性破坏的典型。

面对此种情况,顾冷沅和一批志同道合者组成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为了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迈出了实验探索的脚步。

“青浦实验”历经四个阶段。

第一是教学调查阶段。

为了实验能有的放矢,实验者对基础教育的关键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展了调查,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后,研究者认识到“鉴别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实行因材施教十分重要”。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教师习惯于“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教师教公式,学生套公式”的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搞死记硬背。

于是,根据调查结果,他们决定将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第二是经验筛选阶段。

研究者把“行动研究法”引入国内,并通过注入新的机制,把它改造为“实践筛选”的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浦区实验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的行动研究——指向初中学生共性与个性的融洽发展一、背景分析我校自80年代初期在顾泠沅先生的引领和指导下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时有感到单科的教学改革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学科的改革需要在学校层面上加以整合,以发挥整体优势。

为此,我们将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有计划地向各科迁移、向各育渗透,逐步形成整体改革的良好氛围,建立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程和与之配套的课程计划,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

其实,中、外教育发展史也明确地告诉我们,当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自然而然地触及到课堂教学革新的核心问题,即课程改革——建立与教育改革宗旨相适应的课程计划。

2009年我校与本市其他22所学校,一起参与了由上海市委教研室徐淀芳老师主持的课题《学校课程计划研制》,系统地反思,把二十多年来我校在课程计划实施方面的经历和困惑与兄弟学校交流与讨论,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自我评价与完善机制”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研究与实践我们始终认识到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场所,认识到只有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学生实际,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办成社会、家长、学生和教师都满意的学校。

因此,学校的课程计划不仅要体现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更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不断地实践与研究中,选择最有效的课程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第一次修订:积极探索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计划改革方案。

90年代初期,在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会的关心下,特别是在顾泠沅先生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有目的地学习中,外主要教育流派的理论,结合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认真反思,提出了“接受式”与“活动式”这两种原来大相径庭、格格不入的教育流派进行优势互补且结合青浦教改特色的套筒式课程结构理论。

在继续学习青浦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对我校现有的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实施策略等进行比较系统的反思、归纳,逐步形成的“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强调教师引导、启发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学习经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习、成长与发展,从而有效地达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的目的。

为此,有计划地探索制订并实施与注重联系社会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见表1)表1:青浦区实验中学教学计划初步方案(1990.9)注:4(+2)、其中4为基本课时,(+2)为增加2节弹性课时。

本方案的工具学科中有1-2节是弹性课,学校规定,这两节课不能上教材的内容,而是要求各任课教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行设计相关的课程。

比如语文(+2)课,教师们就设计为“小品表演课”、“现代小说阅读课”、“说话课”、“写字练习课”、“人际交流课”等等,教师个人认为学生最缺乏与社会生活哪一方面的联系,就用自己的弹性课对其进行补充教育。

在“兴趣和技能活动”的几个课时中,学校也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开设了“缝纫兴趣班”、“毛衣编织班”、“剪纸兴趣班”、“小机床制作班”等等。

我们认为该方案的特点主要是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程结构的主干,即基础知识学科;重视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实施课程的弹性化,以达到学生多元发展的目的。

在本课程计划方案的课时数中,我们发现:基础型课程占周总课时数的66.7-69.2%,实践活动课占周总课时数的30%以上,我们认为这样的数据比例是比较合理的。

但仔细推敲后发现,该方案中,我们把本应属于基础型课程的音乐、体育、艺术等学科划入在活动课的范畴,约占50%,使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课时数就相对比较少,且内容显得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对三个不同表现层次(优秀、合格、需努力)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方案中基础型课程工具学科的4(+2)、4(+1),其中的(+2)、(+1)只说明是有弹性课时,但实际上是缺少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导向,因此,导致了部分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课时,不利于教师的领悟与发挥。

又由于学生各个体的需求不同,而学校开设的活动课类型有限,所以该课程计划方案既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又在学科、课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使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

同样部分教师也认为某些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要求不能落实到位,教学困难重重。

使整个学校课程缺乏本校应有的特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课程计划的修订迫在眉睫。

(二)第二次修订:构建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学计划方案。

2001年,随着市二期课程改革的推进,先进的理念引导我们进一步探索学校课程的发展规律,力求注重学生的经历,有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也就是构建了以课堂内的基本活动、课内外密切联系的专题活动、校内外结合的综合活动的由内向外的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三类课程教学计划方案(见表2)。

表2 青浦区实验中学三类课程教学计划(2001年)方案在本课程教学计划中,需要作出说明的是:1、学校现有基础型课程18门,其中包含工具类科目三门(语、数、外),自然类科目四门(物、化、生、科学),社会类科目四门(体育与保健、音乐、美术、艺术),心理类科目一门(心理辅导)。

4+2学科中的(+2),语文为阅读、书法课;数学为思维拓展练习指导课;英语为口语课。

18门课程按课程标准要求分年段实施,为学生所必修,学校按计划名副其实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努力促进学生科学、人文、艺术、生心等素养的不断提高。

2、拓展型课程包含学科拓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等三块活动,其中学科拓展活动为学生自选内容,可以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课外社团形式组织活动(学校先后成立了文学社、书法社、制作社等近十个课外社团),而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所必须参与。

3、探究型课程:采用课内外结合,四个年段围绕关注生活、生命、自然、社会四个系列专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该课程方案重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利用本校师资特色,增加了拓展课探究型课程的活动模块,采用了课内外结合的模式,提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适应学习社会化的能力目标。

从以上课程计划方案的课时数中,我们设置了基础型课程占周总课时数的75%,其他类型的课占周总课时数的25%左右的比率。

单从数据看,不但基础型课程的占比增加了,而且从实际内容来看,本方案中的基础型课程不仅包含了更丰富的学科,还包含了学科拓展与学科活动课程的内容。

尤其对4(+2)课程中的(+2)课程内容有了明确的规定,引领教师的教学方向。

对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这期间,我校出现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民防教育》《地震科普教育》等,逐渐形成了本校的科技、体育、艺术的特色。

但课程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让我们的课程实施缺乏针对性,例我们有时大致知道学生是喜欢某类课的,但到底这类课中的哪一学科学生最感兴趣、学习是最有效的?我们如何去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后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预见性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逐步认识到课程改革能否积极、稳妥地推进,其重要的动力措施就是要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暨必须要有创新有效的学业评价方案。

(三)第三次修订:实施注重学业评价的课程教学计划方案。

从2004年起,我们研究、制订并实施与三类课程的学业评价改革相对称的学分制评价方案,其目的是通过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学生思想品德相应的评定学分作为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所有课程的总学分,并成为学生是否合格毕业、能否推优与评优等项目的重要依据,从而逐步打破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合理,但又无奈的以一次考试成绩定“终生”,即决定学生升学、毕业与否的格局。

例如:学分制评价的实施办法中的“课程学分结构”,学生的学分按照课程的不同,分为基础型课程学分、拓展型课程学分、探究型课程学分与思想品德学分四大类。

基础型课程不高于75%,拓展型课程10%左右,探究型课程5%左右,思想品德学分不低于10%。

具体分配如下:*注:以六年级为例该年级一学年课程学分是170分,其中基础型课程为120学分,占整学年课程学分的70.58%,拓展型课程为20学分,占整学年课程学分的11.76%,探究型课程为10学分,占整学年课程学分的5.88%,思想品德与行为素养学分为20分,占整学年学分的11.76%。

我们先后制定了青浦实验中学学生学分卡、拓展型课程学业评价表(分学科、活动二类)、探究型课程学业评价表、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素养评价表和学生学分奖励方案等评价措施和建立逐步完善教师、家长、社会等群体的评价反馈系统,初步实施后学生、家长、教师等反响较好。

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预设的学校课程计划与相应的评价措施是按照课程→实施→评价流程框图(见图1)有序地进行。

图1 青浦实验中学课程、实施、评价流程操作框图在此流程框图中明确显示,要进一步完善或改进学校课程计划,真正有重要发言权者是学校课程作用的直接对象——学生;学校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他们的感受、想法和建议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我们组织四位老师,分工合作,负责设计学生、教师以及社区人员的调查问卷。

随后,用随机抽样的原则,获得学生、教师的样本群。

由于工作细致到位,样本总体的问卷回收率达92%。

现经初步统计、分析,我们获得以下信息:有95%教师认为本课程方案是更具有注重过程,降低分数是唯一标准的选拔功能,更体现人本化等优点,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合理、可接受的评价,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持续地发展。

有79%的学生对三类课程的种类,实施策略感到有劲,喜欢、满意,同样在与课程相配套的作业,调查问卷得到类似的印证。

71%学生喜欢学分制或学分与分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学校现行的学分制课程评价制度,而只有仅仅占12%学生说不出理由地还留恋单纯分数评价制,这更说明学分制是深受学生们喜爱,是适合学生的学力实际。

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课程计划改革的实施现状是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满意、大多数教师自主接受,确实使我们内心感受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深受学生、教师的欢迎,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继续进行课程改革的信心。

那么,继续课程改革的道路又在哪里呢?我们在教师“你觉得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拓展课程能起主要作用是什么呢?”的问题时(见图2)。

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探索、拓展课程在发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总感到在培养学生个性(或特色)方面似乎不够明显的,也就是说我们设置的探究型、拓展型课程时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这可能为我们继续改进课程计划找到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