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观念演进下会计计量与披露理论发展
会计披露变化历程
会计披露变化历程会计披露变化历程会计披露起源于复式簿记,在其漫长的发展中曾先后经历以账簿披露为主体、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以及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等发展阶段。
引致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对于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从16世纪到18世纪,就世界范围来看,会计披露实践虽然先后经历过上述几次转变,但这些都仅仅是对原有账薄披露方式边际的、局部的调整。
会计披据实践真正的变革发生于19世纪。
在英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得到创新,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制企业。
为了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同时也是为了解除经营者的受托经营责任,经营者定期向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已成必然。
与此同时,历经3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准备,已经为会计披露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1844年英国颁发了《公司法>,对会计披露的形式——资产负债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后的1856年修订的《公司法》又对资产负债表的标准格式予以规范,从此,会计披露实践全面进入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以资产负债表披露为中心的阶段在19世纪,会计披露实践是通过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资产负债表的方式来实现的,当时之所以采用这种会计披露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1外部使用者对于资产安全保障的关注。
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讲,当他(她)将自己的资产交付给经营者进行经营时,首先关注的是自己所投人资产的安全性问题,保证投人资本的完整无损是经营者所承担诸项受托经营责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此前提下,投资者才会进一步考虑资产的收益性问题,这就决定了投资者必然倚重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信息;对于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表传递着非常关键的关于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等项目,债权人可以及时获取企业资本结构的有关信息,并对其相应债权的安全度作出评价;对于供应商来讲,通过比较、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有关往来项目,供应商可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评价,进而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一、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指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原则、规则、概念和假设,用于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
它是会计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二、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会计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早期会计理论早期会计理论主要集中在记录和处理商业交易的方法和技巧上。
最早的记录系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商业文书。
这一阶段的会计理论主要是经验总结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2. 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给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会计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导致了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其中包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会计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3. 理论体系的建立随着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损益表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报告提供了指导。
三、会计理论的基本原则会计理论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会计实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会计理论基本原则:1. 会计实体会计实体原则指出企业应该被独立地看作一个会计实体,与企业所有人之间应有清晰的界限。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独立于企业所有人的个人财务状况。
2. 全面性原则会计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应该记录和报告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全面、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以提供对外部用户有用的信息。
3. 会计周期性原则会计周期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将其经济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和报告。
常见的会计周期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
这样做可以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4.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指出企业的经济活动应当以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报告。
浅析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及发展趋势(5篇)
浅析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及发展趋势(5篇)第一篇:浅析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及发展趋势浅析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及发展趋势摘要:在21世纪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现代市场经济;将出现以知识经济代替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态。
与传统经济相适应的财务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其目标、信息质量、核算重心以及无形资产产权理论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前景更为看好。
本文旨在通过讨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的新转变,对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实际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会计财经理论应用发展所谓新经济,就是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为背景、以互联网的应用和电子商务为特征、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目标、以不断创新为保证的经济形态。
这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提出挑战,并可能诱发新的会计革命。
1现代会计理论1.1对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基础,现在财务会计把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
在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企业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双向交流;企业在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可以针对其需要,向其提供专门的财务报告。
因此在新经济时代,可能发展成提供适用于不同决策模型的专用财务报告。
1.2对会计基本前提。
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前提上,新经济的出现对这四项基本前提提出了挑战。
1.2.1关于会计主体。
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不分国界的联合或分组,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财务呈报的历史观、信息观与计量观
财务呈报的历史观、信息观与计量观【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在财务报告的演进过程中,财务报告的目标渐渐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具体而言,历史观是早期观点,信息观和计量观则是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是实践推动的结果。
在财务呈报的发展进程中,历史观建立在完善和完全市场的前提下,认为会计应该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经济收益是其关注的主要目标。
但是市场并不是完善的,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信息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的发展使得历史观逐渐被信息观所替代,证明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股价会对盈余作出反应,因而会计盈余是具有信息含量的。
20世纪70年代,大量出现的市场异象证明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报告净收益只能解释股价变动中的很小部分,因此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含量是有限的,应将公允价值逐步引入到会计计量中,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简而言之:历史观、信息观、计量观为本文的核心。
一、历史观“管理当局的受托职能是主导财务报表目的的早期观点。
在这一观点下,管理当局是资本提供人(换言之,即股东和信贷者)授权控制其部分财务资源的受托人。
在这个意义上,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资本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
”历史观建立在完善和完全市场条件下,认为会计应该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经济收益是具有较优属性的概念。
根据比弗的观点,完善市场是指:1.商品及要求权交易是在零交易成本下发生的;2.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具备赚取超常投资回报的特别优势或机会;3.价格并不随任何个人或企业的行为而改变。
完全市场概念是指所有的商品或要求权都有相应的市场存在。
因此,任何商品或要求权的市场价格都是公开可查的。
在完善和完全市场以及确定性的背景下,经济收益是衡量收益的理想概念。
“它不仅反映了管理当局在本年度经营活动的结果(如当期现金流量),而且反映了把影响纳入本年度计量的净收益。
因此,从受托责任观来看,经济净收益具有引人注目的质量”。
财富观念演进下会计计量与披露理论发展
是原始财产观 ,中世纪地 中海沿岸的商人们进行簿记记录 ,主
要是为 了帮助他们进行财产 管理 ,当时并没有 明确的收益概念和
完整的收益 确定 方法 ,只有财产保全 的意识 。二是传统收益观 ,
随着股份公 司形式的逐渐普及 ,人们意识到收益及收益确定的重 要性。法 国重农学派重要代表人 物之一 的杜阁认 为 : “ 农人除了 维持生活的资料 以外 ,还能得到一笔独立的 、可以任意支配的财 富 ……因此 ,他是财富 的唯一 源泉” 。虽 然杜 阁关 于农 业是财富 唯一来 源的观点具有 历史局 限性 ,但也 体现 出收益计量 的配 比
是最具有可行性 (i e,9 2 。 Fs r1 1 )也有学者将经济收益定义为利息 , h
们 又将注意力集中在 了财 富的存量信息上 ( 会计 中的资产负债表 信息 )因此 提出了全 面收益概念 , , 使财富的增量 ( 收益 ) 隶属 于财
两层含义 , 一是指财富 的存量 , 二是指财富的增量 。如何选择财富 的计 量尺度是财富计量 的一个难题 , 对财富的理解不 同, 导致不 会
同的计量尺度 , 有时财富 的计量几乎没 有标准而言 , 如精神财富 、 幸福感等。但在经济学范畴里 , 货币是一种标准性 的计量尺度 , 因
观 。此外 ,诞生于十七世纪的东印度公司,要求明确区分资本和 收益概 念 ,规定 股利只能来 自受益 的分配 ,而不是对 资本 的分 割 。收益开始成 为人们关 注的重要对 象 ,逐 渐形成 了传统受益
量尺度的同时, 也规定 了特殊的确认要求 , 但其仍 然属 于技术层面
的 问题 。
( ) 计对“ 富” 二 会 财 的计量 寻求财 富 的增 加是 经济人 的本
能, 因此财富的增量信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从经济学鼻 祖
会计理论的演进
六、中国近代会计(20世纪初-1949) 西式簿记改革派(改革派) 借贷簿记法是近代科学、完善又合理的一种记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通行于世界各国,且借贷复式簿记理论是最完备的簿记理论。 “收付理论可以说是消费机关的簿记理论,而非工商机关的簿记理论” “改良中式簿记似只能认为改良簿记运动中之一种过渡办法”。 中国改进会计奋斗目标,不是“改良中式簿记”,而是全面引进、推行借贷复式簿记。且申明“必须继续努力,使借贷理论的普及,而逐将收付簿记完全废除”。
二、会计理论的起源(13-16世纪)
*
*
借贷记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一至十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意大利城市和东方贸易的发展,积累了财富。
由于代理商和合伙人的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可以使资本家的财富和年青商人的勇敢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分担海运风险。
社会制度原因 有财产观念 信贷的发展 资本的积累
9
目标
要素 质量特征 确认 财务 计量
标准 报表
报告盈利 报告现金流 报告财务状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五、会计理论的近期(20世纪中期以来)
主要背景
跨国公司的出现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准则趋同;合并;外币
政治整合化:会计为政治服务
科技高端化:ERP;网络会计
4、长期并存的背景分析 (1)经济因素 成本-效益 (2)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不平衡:京师和沿海为一极,广大的内陆地区为另一极 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会计制度演进的速度放缓,由沿海城市迁往内陆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有六成企业停闭。 (3)文化因素 家长式的社会管理 渐进方式:中式簿记——改良簿记——西式簿记
五、会计理论的近期(20世纪中期以来)
主要理论
1
财务会计理论_演进_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_葛家澍
财务会计理论_演进_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_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葛家澍杜兴强(厦门⼤学会计系361005)=摘要>本⽂划分为/早期学者的努⼒0、/会计准则导向的会计理论研究0、/会计基本假设时期和实证会计理论的崛起0、/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与实证会计理论的迅速发展0以及/改进企业财务报告与实证会计研究⽇益盛⾏0等五个阶段,扼要回顾了财务会计理论⾃从Sprague(1908)以来百余年的发展,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财务会计理论领域内未来⼀些可能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引⾔如果我们从新古典主义会计理论发展时期开始,也就是从Sprague的5账户原理61开始算起的话,财务会计理论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
百余年间,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法,从规范研究⽅法发展到规范、实证研究⽅法并存(且后者成为西⽅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法);规范会计理论在学者的努⼒、准则制定机构的推动、⾯临财务会计环境的巨⼤变迁下,逐渐形成了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主要内容的成熟体系;在四⼗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验(实证)会计理论以其相对科学的检验⽅法,不断地夯实会计理论的基础,且逐渐的扩⼤范畴,形成了资本市场会计研究(M BAR)、实证会计研究(PAT)和⾏为会计研究(B AR)等多个领域。
回顾财务会计理论百余年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财务会计理论的过去和现在,更好地进⾏继承与发展,更好地进⾏融合和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促进财务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因为,会计学很难象⾃然科学的研究⼀样,宣称或轻⾔/发明0,留给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者的,绝⼤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现0,即原本存在、但是被研究者所/发掘0。
为此,谁都不能够确保后来⼈的研究,⼀概能够超越先哲们的研究结论。
为此,若不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梳理,很可能犯⼀种错误)))那些宣称在财务会计理论⽅⾯取得重⼤突破或取得重⼤发现的事例,往往只是对之前经典著作某项观点的重新表述或者进⼀步验证o。
会计披露变迁的一般解析总结计划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会计表露变迁的一般剖析[纲要]会计表露发源于复式簿记,在其漫长的发展变迁中曾先后经历以账簿披露为主体、以财务报表表露为主体以及以财务报告表露为主体等发展阶段。
引致这一变迁的根根源因在于会计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对于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重点词]会计表露历史变迁需求一、会计披拓的发源判断利特尔顿(A.C.Littleton) 在《20世纪从前的会计发展》(AccountingEvolutiontol900)一书中,提出了系统的复式簿记产生的七项必需条件叫:书法、算术、私有财富、钱币及钱币经济、信誉、商业以及资本等。
我们认为,这些条件同时构成了会计表露形成的基本要件。
此中,文字、算术、钱币构成了会计表露的技术基础;私有财富、信誉、商业以及资本则构成了会计表露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只管在复式簿记产生从前,信息生产者己经开始向信息使用者传达有关主体的某些信息。
比如在古巴比伦,依据《汉漠拉比法典》,代理商应向商人报送反应价款的契约证书;在中国的汉代,官厅会计的发展己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实行的“上计簿”包含相对完好的会计循环过程,即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用账等五个方面同。
此中,报账环节便拥有会计表露的某些特色。
但整体看来,因为信息供给者所传达的信息主假如采纳非会计的手段加工、生产出来的(比如大批的实物计量而不是钱币计量;简单的对经济业务的描绘而不是综合的分类和归纳;会计作为一种技术活动向来处于非标准化和法典化状态),这样,信息供给者向使用者传达的并不是是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不存在相应的会计表露。
跟着复式簿记的产生和发展,经过建立自己独到的会计记录、计量系统和相应的会计理论,生产出崭新的会计产品--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由生产者向使用者传达的过程中,会计表露形成了。
二、以账薄披站为主体的期间复式簿记发端于意大利,从12世纪到15世纪,曾先后经历过“佛罗伦萨式”簿记、”热那亚式”簿记和“威尼斯式”簿记等三个阶段。
财务会计理论_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
财务会计理论_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引言财务会计作为管理和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来源,对于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财务会计理论作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和指导,经历了长期的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历程、继承关系以及可能的研究问题,旨在加深对财务会计理论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一、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历程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财务会计阶段、新兴财务会计阶段和现代财务会计阶段。
1.传统财务会计阶段传统财务会计阶段从工业革命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以“成本原则”为核心,注重记录与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该阶段财务会计理论主要关注账务处理、成本核算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其中,马歇尔的“财务会计”的思想为该阶段的主要基石。
2.新兴财务会计阶段新兴财务会计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复杂化的背景下出现。
该阶段财务会计理论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由此产生了新的思想如逐期原则、现金流量表和资本市场有效性等,其代表人物包括米耶及沃茨等。
3.现代财务会计阶段现代财务会计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理论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涉及到企业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主要关注财务会计信息用途、质量和计量问题。
该阶段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包括现金流量、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项目论、非经济资源等等。
二、财务会计理论的继承关系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新理论的产生往往是基于旧理论的扩展和改进。
例如,传统财务会计阶段的成本原则主要关注成本核算,为新兴财务会计阶段的逐期原则奠定了基础。
逐期原则的提出使企业财务报表更加关注当期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另外,财务会计理论的继承关系还体现在理论方法的传承上。
比如,传统财务会计阶段主要采用归纳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静态方法,而新兴财务会计阶段逐渐引入了动态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更好地研究财务会计信息的效用和质量。
介绍会计的发展史知识
介绍会计的发展史知识介绍会计的发展史知识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
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近代会计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
——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
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
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
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威廉_H_比弗的_财务呈报_会计革命_
威廉!!"比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比弗先后在重要会计期刊上发表了#$余篇专业论文#并出版了一本有着重要影响的专著$$$%财务呈报&会计革命’"%财务呈报&会计革命’是比弗的代表作#初版面世于%&’%年#先后再版两次"该书针对财务呈报的方式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和建议#突出了揭示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和公允价值数据是财务呈报自然拓展的主题"该书由革命(信息(确定性(不确定性(证据(市场效率和规范七章所构成#因其论证严密(观点新颖和大量运用实证研究成果而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著作之一*"下面对本书第三版的内容作简要概述与评价"一、财务呈报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的转移在本书的第一章比弗着重描述了会计革命的内涵#为读者理解财务呈报的革命提供了一个基础"($世纪初#受托理论是主导财务呈报的主要观点"在这一观点下#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投资者的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因此#传统会计主要倾向于经济收益的计量#对经济收益的计量大量采用了应计观点"然而#由于应计程序的模糊性和没有很好的定义#导致了选择最佳应计方法的难题"因此#从($世纪)$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方法在财务呈报中的广泛运用#导致财务呈报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转移#这种转移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弗称之为会计革命"财务呈报的信息观主要表现为信息经济学(证券价格和行为科学在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表现出的信息观"在财务呈报信息观下#财务报表应当有利于投资者决定如何在当前消费和投资之间分配财富#以及如何在各种证券之间安排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额"比弗认为#在信息观下#盈余数字能够提供比当前的现金流量更好的有关未来现金流量和股利支付能力的信息#从而应计会计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一章比弗还描述了财务呈报的投资者(信息中介(财务报表的规范者(管理当局(审计师等主要利益关系人以及财务呈报环境的主要特征(财务呈报的经济后果和财务呈报的发展倾向"在本书的第二章比弗进一步探讨了财务报表向投资者(信贷人和其他人士提供有用信息的意义"为此#比弗以财务报表的个别用户为起点#然后扩展到在多重个体背景下进行分析"比弗认为#在单一个体背景下#信息价值是个人的和主观的#并且可能因投资者的个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多重个体背景下#比弗把其他投资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一并纳入研究范畴#指出财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利益关系人"由于财务呈报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因此财务呈报制度之间的选择可以在本质上被看成是涉及利益关系人之间平衡的一个社会选择问题"比弗认为#依据这种观点会计准则制定便成为政治程序的结果"由于决策的不确定性#各种利益关系人都可能受到具体财务会计准则或公司披露要求的不同影响#同时#它也可能以不同方式受到信息的影响#所以对何为)最佳会计方法*就不会达成共识"因此比弗特别强调#财务呈报制度的选择虽然是一种社会选择#但仍然需要规范财务呈报提供信息的形式"二、财务呈报信息观下的会计盈余与证券价格比弗认为#在财务呈报信息观下#财务报表中没有任何数字能够像会计盈余那样更吸引投资者的注意"会计盈余和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是证券分析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大量的经验研究也都是针对会计盈余和证券价格的关系而展开的"所以#该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探讨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会计盈余与企业价值及普通股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完善或完全市场与确定性背景下#经济盈余和证券价格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会计盈余一直都是借助经济盈余计量的近似性进行评价#此时引入不确定性只是对确定性的一种最简单的扩展"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价值会计+代替历史成本会计,使会计盈余等于经济盈余"计量经济盈余仅需要少量的现值模型知识#不需要财务会计知识"然而#由于存在备选会计方法#比弗认为即使在确定性条件下会计盈余与经济盈余之间的差异也可能存在#并将其称为会计盈余中的计量误差"在不完善或不完全市场下#由于证券价格不可能充分反映个体的偏好#所以证券价格不再是一个很好定义的概念"在某些情形下#根本就不存在证券价格#而在其他一些情形下#观察到的证券价格可能因为某些不完善性而难以充分反映该要求权的价值"因此#在不完善或不完全市场下价格属性是未知的#如同从价格中得出的任何盈余数字的属性一样"因此#价格导向法不再具有在完善或完全市场下所具有的明显的吸引力"比弗认为#在不完善或不完全市场下#会计盈余可以从信息观的角度来加以评述"会计盈余是投资者用于评价证券价格的信息源#但会计盈余却不一定会像在完善或完全市场下的经济盈余那样#与证券定价过程具有简单的(直接的关系"为此#比弗研究了在不完善或不完全市场下证券价格和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应计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应计项目可以看成是对未威廉!!.比弗的"财务呈报#会计革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昌锐蔡传里许家林/博士生导师0会计名著导读!!!!""#$)财会月刊+会计,!!"!!来的预测!如果某一证券的价格和价值是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函数!应计会计就可能传递从过去现金流量分析中无法得出的信息"所以!价格盈余程序可以看成是由当期价格与未来股利链#未来股利与未来盈余链#未来盈余与当期盈余链三个要素组成"根据这三个要素!就可能从概念上将证券价格与会计盈余联系起来"三、财务呈报信息观下的经验研究从信息观的角度看!会计盈余可被看成是信息系统的一个信号"因此在财务或会计学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证券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本书第五章比弗对!"个关于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进行了回顾!这些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价格变动与盈余变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尽管价格变动与盈余变动之间的关系很显著!但它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原因之一是价格会随着盈余中包含的某种暂时性因素变动%#股票价格会随着投资者对企业间存在的许多会计方法反应差异进行部分调整%$股票价格会随着对盈余变动中的现金流量和应计项目部分分别进行定价而变动%%价格预测盈余是因为有更及时的信息源%&股票价格可以用来预测盈余%’价格会随着市场参与者意识到盈余和普通权益账面价值中的延迟确认因素而变动%(价格会随着市场参与者意识到盈余和权益账面价值中的保守因素而变动%)权益账面价值和盈余在解释价格中似乎是很重要的%*年度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信息也能解释证券价格%+,-市场对会计数字的酌定性部分和非酌定性部分进行差别定价%+.-股票价格系统风险的计量标准与会计数字的系统性波动计量标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比弗认为!虽然经验研究在证券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如由于应计会计是现行财务呈报制度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比弗认为应计项目问题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另外!他认为盈余是否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还很难下定论"比弗认为!在研究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的关系时!中心问题就是市场效率"因此本书的第六章重点讨论了市场效率问题"比弗指出市场效率对财务呈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会影响信息公开披露是否会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它会影响某个项目在附注中披露与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是否会对股票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它会影响财务呈报数据相对于信息总体混淆而言所具有的重要性"比弗写作本章的目的并不是要采取一种支持或反对与某一具体信息系统有关的市场效率的立场!也没有详细#深入地对这类研究进行技术性评价"本章的重点在于说明市场效率的起源#定义#形式#证据#研究设计理论和应用!以及它对于财务呈报利益人的重要性"比弗认为!市场效率的讨论必须指定将要在其中定义市场效率条件下的信息系统"因为市场对某些信息系统而言是有效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对其他信息系统也有效"对于三种形式的市场效率!比弗认为!弱式效率中所描述的信息系统是半强式效率中所描述的信息系统的恰当子集!而半强式效率中所描述的信息系统又恰好是强式效率中所描述的信息系统的恰当子集"因此!强式效率隐含了半强式效率!而半强式效率又隐含了弱式效率!但反过来不成立"四、财务呈报规范的潜在理性在该书的第七章比弗着重探讨了为什么要规范#如何规范#由谁规范等一些财务呈报问题"财务呈报规范源于!#$$年的&证券法’和!#$%年的&证券交易法’!为了确保发行证券的股份公司(充分与公允披露)!法律赋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确定符合其财务呈报要求的会计标准的权力"&’(把这一权力交由)*&+来行使符合&’(财务呈报要求的公认会计原则"对于为什么要强制规范财务呈报!比弗认为其潜在理性包括三类$!财务呈报涉及到外部性和某种形式的市场失灵%"如果没有规范!市场力量将导致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或不均衡拥有%#公司管理当局有动机隐瞒不利的信息"但是实际结果表明!规范也许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成为(理想)的规范"所以!比弗认为规范的功用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其中规范公布时的预期影响和报告时的数据影响方面的经验研究在提供有关财务呈报规范某一方面的证据上也许是有用的"比弗进一步指出!作为一种社会选择结果的财务呈报制度!在即使有规范的环境下也不可能把(滥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现象消除"而且他认为!即使有这种可能!也会因为成本过高而不具有可行性!同时还应当考虑规范者因缺乏投资者信息需求的证据所产生的介入性偏差"由于对利益关系人的规范具有潜在且相异的影响和后果!所以!财务呈报规范是一种社会选择"这种社会选择通常符合把财务呈报系统看成是一个多元个体背景下的信息系统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会导致财务呈报方面潜在的巨大变革!而且这种变革可以看成是会计革命的一种形式"&财务呈报$会计革命’一书主要是为会计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所写!该书对财务呈报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作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描述"该书着重阐述了财务呈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两个基础问题$一个是处于现行财务会计结构中的中心位置的应计会计的功用问题!另一个是作为财务呈报环境主要构成的财务呈报规范的功用问题"作为一本关于会计未来的书!本书着重描述了一个概念框架!以使我们能够把对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的认识放在其中来解释会计革命!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正如比弗在其书中声明!为了避免预测失误的尴尬!他只对会计的未来作最低限度的预测"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是站在美国的角度所写!作者并没有尝试从国际视角来研究相关问题!因此本书将除了美国以外的所有与财务呈报的计量和披露相关的经验研究结论忽略了"另外!本书主要侧重于研究投资决策#金融市场和证券价格行为!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较少!没有讨论会计规范#会计实务以及盈余数字的经济后果!同时将财务呈报的使用者几乎完全集中在投资者身上!忽视了其他一些主要利益关系人"而且本书虽然把应计会计的功用作为重点来探讨!但仅对这个问题的某些概念进行了诠释!仅为解释不确定性或不完善市场下的会计盈余提供一个框架!分析不够深入"但本书在激发读者的学术研究!帮助他们找寻相关的研究主题方面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会计名著导读",!",财会月刊*会计+!""#$,。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篇一:《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这两个月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关于会计学发展历史的书,那就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建忠译著的《会计发展史》。
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记录下来了很多读书笔记。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一)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
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臵,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臵“专门记录官”。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二)近代会计阶段: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
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
——卢卡-帕乔利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
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
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第一讲---会计理论及其发展
2.所得税影响
企业填报所得税申报,促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一致性 促使企业寻求更好折旧方法 所得税法规定必须盘点存货,导致讨论存货计价方法
(三)近代会计理论及其发展(19世纪-20世纪30年代) 3.19世纪铁路的迅速发展
(三) “会计理论”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1985)
会计理论是“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 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 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 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强调会计理论的构成内容及其体系
(三) “会计理论”的概念
A.C.利特尔顿(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 1952)
(三) “会计理论”的概念
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 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 则的整体,构成了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 框架。 会计理论的目的:
确定会计的范围,提出会计的概念 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 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方面 为寻求扩大会计研究和实践应用范围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 强调会计理论的构成内容及其体系
2.会计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 会计教育理论研究
3.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研究
准则、差异、协调、运行
4.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跟踪研究
无形资产和资本营运的会计问题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问题研究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研究 特殊行业会计及其准则的研究与制定问题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与会计(公允价值运用研究)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会计
谈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
谈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会计计量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本质是会计观念的改变。
会计观念变革涉及到会计学科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变化,旨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变革的要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
一、从制度视角看会计观念变革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会计观念变革主要体现在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上,即会计信息披露不再是简单的会计计量结果,而是更加注重信息披露中所包含的信息质量和经济意义。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重视和关注,因此会计观念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将会计信息披露切实落实到本国会计法规和全球会计准则中。
二、从科技视角看会计观念变革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已经在会计领域得到应用。
这种趋势也促使了会计观念的变革,因为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会计计量变得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会计师需要具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
三、从管理视角看会计观念变革管理会计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其核心是强调以管理的需要为导向,根据不同管理目标制定适当的会计指标和计量方法。
管理会计强调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因此会计则要满足管理信息的特定需求,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会计观念的变革更加明确地强调会计与管理的紧密结合。
四、从伦理视角看会计观念变革会计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变革,对会计计量变革的推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金融危机和财务丑闻频频发生的背景下,伦理问题不仅得到了被关注,而且在会计行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行业需要持续改善职业伦理观念,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职业素养和诚信度,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变革。
这也是会计观念变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总的来说,会计计量变革离不开会计观念的变革。
这必须从制度、科技、管理、伦理等多个视角来考虑,不断更新会计学科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会计计量属性的演进历程与当代发展趋势
会计计量属性的演进历程与当代发展趋势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过程中,会计计量属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会计计量属性指的是会计对象在经济价值的衡量上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计量属性也经历了演进历程,并在当代会计中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会计计量属性的演进历程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三个阶段。
在早期的会计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即按照购置资产时的成本记录和计量相关会计事项。
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度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实务中。
然而,随着通货膨胀和金融创新的兴起,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于是,现值计量属性概念应运而生,其主要强调资产和负债的净现值,以反映实际的经济状况。
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强调的是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反映市场上的真实价值。
其次,当代会计发展趋势中,会计计量属性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会计计量属性的综合应用成为当代发展的重点。
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在不同的会计对象和情境中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应该根据具体的会计对象和需求来选择和应用相应的计量属性。
其次,会计计量属性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在当代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变。
因此,将会计计量属性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再次,会计计量属性的科技化应用成为新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会计领域。
通过科技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和高效地对会计对象进行计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精确性。
此外,未来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价格和估计值。
其次,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不能随意变动。
此外,会计计量属性的科技应用也需要同时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会计计量属性的进化与未来发展趋势
会计计量属性的进化与未来发展趋势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如何衡量和记录企业的经济交易和事项。
随着经济环境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会计计量属性也在不断进化,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在计量属性的进化过程中,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逐渐转向价值计量。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是以企业所花费的资金为基础,记录和报告交易和事件。
然而,这种计量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实的价值。
随着企业的价值驱动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价值计量,即以市场价值或公允价值为基础,来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价值计量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和相关性。
其次,计量属性的进化还表现在从静态计量到动态计量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计量主要关注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而忽视了企业在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化。
然而,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动态复杂,需要更加灵活和实时的计量方式来反映企业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动态计量注重对企业过程和变化的监控和评估,使得会计信息更具操作性和决策性。
此外,会计计量属性的进化还涉及到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透明度的提高。
信息披露是会计计量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企业与投资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逐渐接近和融合,让投资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信息。
此外,透明度的提高还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详尽和真实地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情况,以满足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需求。
从上述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价值计量、动态计量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透明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将进一步改变会计计量的方式和范式。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和快速的计量和分析工具,大数据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支持,而区块链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可信的计量和信息存储。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和进化。
财务会计理论_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
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一、引言财务会计理论作为财务会计学科的核心,是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石。
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经营的日益复杂,财务会计理论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从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继承以及可能的研究问题来进行探究,希望能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1.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偏重于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报告,以及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制定和应用。
其核心观点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即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应该客观、公正、可靠、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强调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其核心观点是财务会计信息应该对企业管理决策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3. 信息经济学视角信息经济学视角强调财务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其核心观点是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各方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经营策略、市场竞争能力等。
4. 资本市场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强调财务会计信息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中的作用。
其核心观点是财务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决定企业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场价格。
三、财务会计理论的继承1. 会计信息质量的继承会计信息质量的继承是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偏重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管理会计理论更关注会计信息如何提高管理决策的效果。
继承前者的优点,发展后者的潜力,是财务会计理论的重要方向。
2. 信息技术的继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财务会计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财务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报告更加高效和准确。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如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
3. 国际化的继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财务会计理论不再局限于国内问题,而是需要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和规范。
会计著作读后感
《财务呈报:会计革命》读后感威廉·H·比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
是推动实证会计研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其代表作《财务呈报会计革命》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会计价值观的范式变革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经典会计学著作。
其立论深刻论证严谨结论可靠。
作者将会计价值观从计量观到信息观的转变评价为一场深刻的会计革命。
计量观产生于完美和完全市场核心思想是以会计收益准确反映经济收益。
信息观则放宽了对完美和完全市场的假设将会计呈报的功能仅定位在提供能够改变投资者未来预期的增量信息上。
深入阐述了财务呈报有待深入研究的两个基础问题一是处于现行财务会计结构中心位置的应计制会计的功用问题二是作为财务呈报环境主要构成的财务呈报规范的功用问题。
本书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权威的会计学术著作之一。
前两版,作者主要侧重于从信息观视角讨论财务呈报,较多依据基于盈余计价方法的研究。
第三版则拓宽到了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的研究。
本书针对财务呈报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现实建议和前瞻性理论。
突出了揭示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和公允价值数据,可以看成是财务呈报自然拓展的主题。
本书论证严密、观点新颖、大量运用实证研究成果,是会计学术研究的重要读物。
在本书的第一章比弗着重描述了会计革命的内涵,为读者理解财务呈报的革命提供了一个基础20世纪初,受托理论是主导财务呈报的主要观点。
在这一观点下,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投资者的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
因此,传统会计主要倾向于经济收益的计量,对经济收益的计量大量采用了应计观点。
然而,由于应计程序的模糊性和没有很好的定义,导致了选择最佳应计方法的难题。
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方法在财务呈报中的广泛运用,导致财务呈报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转移,这种转移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弗称之为会计革命。
财务呈报的信息观主要表现为信息经济学、证券价格和行为科学在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中的运用。
财务会计计量理论文献综述
财务会计计量理论文献综述一、对于会计计量定义和意义的认识众所周知,会计核算离不开“金额”,而在会计确认中,即使肯定某个项目已符合要素的定义,如果它不能计量也不能予以确认。
关于会计计量, 国内外有不同的说法。
但是会计计量一直是西方会计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不同时期, 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
美国会计学会(AAA ) 1966 年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认为: 会计就是要计量和传递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中的数量方面, 虽然定性信息是重要的, 但会计职能强调通过数量表示有意义的定量信息来增进有用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0 年第4 号报告中提出“会计的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 以便于作出经济决策”。
因为数量信息是经营决策者所需信息的基础。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6年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在《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结构: 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中写道: 财务报表六要素是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 其转移资源的义务以及这些资源的投入、产出或变动的数量表现。
美国著名会计理论大师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在他的《会计理论》中指出:“依照传统, 会计上的计量是指给那些与企业有关的事物确定其数值而按适合于加计总数或分开总数的方式来求得的。
但是计量也涉及到归类与鉴定的程序。
美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教授于1979 年发表的专著《会计计量的理论》中对会计计量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指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
同时,井尻雄士教授对财务会计计量给出了简洁准确的定义: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物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 而把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
这是国际会计界普遍认同的对于会计计量的最直接,最精确地的理解。
我国在财务会计计量的认识方面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会计管理新辞典》指出:“会计计量通过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化的反映,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会计计量问题也很重要。
会计及会计理论发展概说
➢ 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新需求 ➢ 公司组织形式迅速推广带来新的会计理论问题 ➢ 科学管理理念的引入使得管理成本会计快速发
展 ➢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空间扩大 ➢ 所得税制的发展使会计实务与理论发展相辅相
成
2022/2/4
《会计理论》第2章-会计及会计理论发展概说
2022/2/4
《会计理论》第2章-会计及会计理论发展概说
3
第3页,本讲稿共50页
1.1 会计产生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创造 出尽可能丰富的劳动成果,这是已被公认的社会 经济发展基本规律
➢ 人们要管理好各种经济活动,就必须掌握好经济 活动的信息
➢ 尽管会计产生的动因是缘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并不是一有经济就有会计
问世,成为具有特别内涵的会计理论发展上的重大事 件
➢ 基本特征
主要目标是向业主本人提供经营管理信息 还没有严格的会计期间或企业连续经营的概念 没有一个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2022/2/4
《会计理论》第2章-会计及会计理论发展概说
17
第17页,本讲稿共50页
2.3中世纪后簿记理论的缓慢发展
(一)意大利簿记理论在大陆国家的传播
20
第20页,本讲稿共50页
2.4近代会计理论的逐步形成
(二)近代会计理论的主要成果
➢ 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簿记发展成为会计 的阶段
➢ 主要标志
会计循环实务的形成和会计循环理论的出现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庭抗礼 审计实务的规范化与独立审计理论体系的形成
➢ 这一时期的会计理论成果
主要体现为从簿记理论向会计理论的过渡 尤以英美为主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富观念演进下会计计量与披露理论发展作者:李晓东彭艳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5期“财富”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财富”背后价值观的思考,至今,它已经发展出多层涵义,而且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应体现“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观。
现代会计起源于簿记,而簿记的产生源于财富的出现,这就使得会计学与财富观念产生了联系。
财富与会计学最直接的联系体现为:会计如何对财富进行计量,这属于会计领域的技术问题;而财富背后所反映的价值观,则对会计学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以会计计量技术的发展、会计披露的变迁为主线,对基于财富观演进下的会计学发展规律予以探讨。
一、财富与会计计量(一)财富的计量计量是指根据支配特性的法则,对数字进行分配,用于描述物质系统的特性(Camphen,1938)。
特性是指系统的具体内容和特征,如重量、长、宽、高等,通常测量的是系统的特性,而非系统本身。
但是,计量的具体实施,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指导。
一旦建立了计量规则,也就产生了计量尺度,然后可按照计量尺度对系统的特性进行计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系统表现出来的特性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系统有三种计量类型可供选择:基础计量、衍生计量和主观计量。
基础计量和衍生计量主要应用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主观计量则是社会科学主要采用的方法。
财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财富的存量,二是指财富的增量。
如何选择财富的计量尺度是财富计量的一个难题,对财富的理解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计量尺度,有时财富的计量几乎没有标准而言,如精神财富、幸福感等。
但在经济学范畴里,货币是一种标准性的计量尺度,因此对财富的存量和增量信息的计量,一般都采用货币尺度。
在会计领域,由于受保守主义的影响,财富增量的计算在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尺度的同时,也规定了特殊的确认要求,但其仍然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
(二)会计对“财富”的计量寻求财富的增加是经济人的本能,因此财富的增量信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从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将财富的增加(increase in wealth)定义为“收益”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对收益的概念充满兴趣,并对经济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经济收益是不同状态下的一系列事件:精神收益享受、实际收益享受和货币收益享受,其中的实际收益对会计人员来说是最具有可行性(fisher,1912)。
也有学者将经济收益定义为利息,甚至更为具体地描述为“一周内能够消费的最大数量,条件是消费后周末和周初一样富有”(Hicks,1946)。
在会计领域,资产和负债是反映存量财富的指标,因此对存量财富的计算就是对资产与负债的计算,而利润则反映的是增量财富。
从会计学的学科属性看,它是一门典型的社会科学,因此对财富的计量只能以主观计量为基础。
主观计量的问题在于,貌似精确的计量结果可能与财富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从而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追求结果的真实还是程序(过程)的真实。
限于人类的有限理性,无法完全理解和把握会计域秩序,而且将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转化为会计规则(准则)的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吴联生,2005)。
所以,追求“真实”计量财富价值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
既然人们无法实现结果理性,那么追求程序理性就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选择(刘圻,2005),因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只能从程序理性的角度加以约束。
通过推断可知,会计收益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可信性”,因此其与经济收益的观念不尽相同。
会计领域中确认收益的标准是:实际发生、会计分期、实现原则、历史成本和配比原则。
这五条会计收益确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程序理性,但若从结果理性考察,会计收益的计量是缺乏决策相关性的,原因就在于会计收益的确认采用了特殊标准(5条标准中的后三者)。
不过,会计收益概念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原始财产观,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们进行簿记记录,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进行财产管理,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收益概念和完整的收益确定方法,只有财产保全的意识。
二是传统收益观,随着股份公司形式的逐渐普及,人们意识到收益及收益确定的重要性。
法国重农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杜阁认为:“农人除了维持生活的资料以外,还能得到一笔独立的、可以任意支配的财富……因此,他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虽然杜阁关于农业是财富唯一来源的观点具有历史局限性,但也体现出收益计量的配比观。
此外,诞生于十七世纪的东印度公司,要求明确区分资本和收益概念,规定股利只能来自受益的分配,而不是对资本的分割。
收益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对象,逐渐形成了传统受益观一即某一会计期间内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应费用配比后的差额。
三是全面收益观。
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所引起的权益变动,包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一切权益上的变动。
从会计收益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人类对财富的计量最初是出于财富保全的考虑;其后,人们开始关注财富的增长情况,出现了传统会计收益计量方法,以便清晰、全面地说明财富增加的原因;最后,人们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财富的存量信息上(会计中的资产负债表信息),因此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使财富的增量(收益)隶属于财富的存量。
(三)会计对财富计量方法的演进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财富增量和存量信息的关注程度也不同,财富计量方法演进过程包括:第一阶段,关注存量信息,实物计量时代。
在长达数百万年的采猎时代,所谓财富对象,就是其他生物以及能够满足人类生物需求的自然存在物。
在当时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文字、算学、印刷、贸易的发展都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人类没有动机和能力去探寻财富增长的原因,而零星的商品交换又无需复杂的计量工具,实物计量自然成为了主要的计量方式,如“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等。
第二阶段,开始关注增量信息,单一货币计量模式的时代。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商品交换行为越发频繁,加上大规模航海贸易的出现。
这时,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自身财富的增加,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使实物度量退出了历史舞台,统一用货币进行计量的方法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最主要的计量手段。
但限于当时社会发展的条件,货币计量采用的是单一模式,即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计量模式。
第三阶段,存量和增量信息并重,采用多重计量模式的时代。
财富的增加最终会反映到财富的存量中,而会计中对收益计量的局限,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收益信息的可用性,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财富存量信息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个阶段,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实际货币、现行成本l/名义货币、现行成本,实际货币。
其中,现行成本中又包括:现值会计、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技术。
此外,非货币计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多数学者认为财富的概念在扩大,某些生产要素对企业的未来财富有着重要影响(如人力资源)但这些要素难以以货币量化,因此又出现了非货币计量的方法。
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
其发展体现了一定时期特殊环境的要求。
会计计量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并存的事实,说明会计中对财富计量方法的探索过程从未停止,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从本质上讲,会计计量方法不断完善是源于对财富属性认识的变化,正是由于财富的模糊属性,才给会计的计量带来了困难,而会计计量方法的发展进程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因此,财富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这一问题需要从财富的价值观视角进行分析。
二、财富价值观与会计披露变迁(一)财富的价值观人类对财富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不同学科对财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读。
人类认识财富是从物的有用性开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经济论》中,将财富界定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魁奈在《谷物论》中指出:“土地生产物本身还不是财富,只有当它为人所必需和买卖时才是财富”。
马克思则认为,财富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英国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将财富看作“对人类必要的,有用的和适意的物质东西”,明确提出了效用价值论。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真正的财富就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即“对家庭和城邦有用的东西。
萨伊则认为“创造具有任何效用的物品,就等于创造财富”。
总结这些观点,可以得到对财富的传统认识,即任何有市场价值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或商品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财富,包括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可以产生收入的个人技能。
但是,人们也逐渐发现传统的财富观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贪婪、自私、无视社会公德和责任等。
因此,对传统财富观的反思和新财富观的探索,又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丰子义(2005)认为,财富不仅仅是指物质财富,同时也包括精神财富、文化财富、人力财富等。
其中人力财富是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国家财富乃至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
由于人力资源不仅直接体现为财富,而且其本身也创造财富,因而是社会财富创造和社会发展生生不竭的动力之源。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知识是财富、教育是财富、技术是财富、信息是财富、创新精神是财富、管理组织是财富、生态资源是财富。
因此,重新思考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生产目的,以及如何使人与自然协调一致,是经济学面临的新使命。
现代企业应该追求新的财富观,不能无视弱者、无视社会公德、无视社会责任,企业的经营目标应致力于社会公平、经济效率与承担社会责任。
(二)基于财富价值观的会计披露变迁会计披露的方式和内容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待财富的价值取向。
实际上,会计披露的过程就是财富的披露过程,因此,会计披露的发展历程也是人们对财富价值观的逐步认识过程。
一是传统财富价值观下的会计呈报。
传统财富观是以物质财富为价值取向的,这一价值取向占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时期。
在复式簿记产生之前,还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披露,在这里人们将其称为“会计呈报”。
十二世纪以前,在会计的实践活动中已经出现了信息传递行为。
例如,在古巴比伦,根据《汉漠拉比法典》的规定,代理商应向商人报送反映价款的契约证书;在中国的汉代,官厅会计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行的“上计簿”包括相对完整的会计循环过程,即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用账等五个方面。
其中,报账环节虽然具有会计披露的某些特征,但总体看来,真正的会计披露还未产生,因为当时的会计计量还未以货币计量为主,也没有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汇总,同时它也缺乏一定标准的会计技术(乔旭东,2001)。
二是传统财富价值观下的会计披露。
复式簿记产生之后,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披露开始出现,大致经过了账簿披露为主体、资产负债表为中心、损益表为中心、财务报表披露4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会计披露主要侧重于业主财富的存量和增量信息,且在发展过程中,受当时经济环境、事件的影响,会计披露的侧重点有过多次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