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巧学妙练探究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学生的肩 七i
定其是怎样的一个民族英雄。要热情颂扬他们的历史功绩,
对个别有污点 的人物 ,要注意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给
予 实事求是的评价。 对于那些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帝王 将相 , 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 对于他们顺 应时代发展 , 对
感, 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 发展 , 进而能主动地 进入新课学习。
三、 故事导入法
我们在学习《 蒸汽时代 的到来》 一课中, 就采用这种方 法, 效果还不错 , 写下来供大家参考。设计如下 : 首先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的衣服 , 出衣服 是由什 么做 说 的9 。 布 布又是什么做的? 棉花。 如果叫你一个人做 , 你需要
不 能绝对 地肯定 , 也不能绝对地否 定 , 能带有狭隘的 民 更不
族 情绪 片面地 下结论 , 而是应该 指出其功过之大 小 , 从而确
家采取什么样 的处理民族关 系的原则 , 直接关系到民族 的团 结、 国家的兴衰 ; 我们国家平等、 团结 、 互助的新型 民族关 系 来之不易 , 明天我们的5族兄弟姐妹是否仍然像今天这样和 6
初 中历史探究性学 习课堂 导入 的几种方法
蒋晓英 河北省唐山市龙华中学
一
节成功的历史课 , 就必定有一个好的开端。而一个 好
历史上册第1课 《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7 时 就 采用这种方法。它不仅能顺利地导入新课 , 还能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我在一个班上课肘 , 直接利用《 国际歌》 导入 , 因为我 们农村的孩子对《 国际歌》 并不熟悉 , 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在 这种情况下 , 我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课时 , 先让学生起立 , 集体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探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探众所周知: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
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
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较为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
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封面着手。
1.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以及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
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
学生学习历史既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也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
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 -16岁的青少年。
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
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
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
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
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
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
”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
巧用课堂小结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5 2 6 1 1 9 广 东省 高要 市大湾镇 初级 中学 广东 高要 苏 玉珍
【 摘
要】 课堂教 学是一 门艺术 ,懂得 和 运用 它 们奠 定 基 础 。 二、铺垫设疑式课堂小结 铺 垫设疑式课堂小结是一种承前启后 , 激发学生继续学 习的小结方法 。教学既具阶 段性 ,又不乏连续性 。特别是历史 知识 ,它 的时序性很强 ,事件 的发生有一定 的时 间顺 序。有时一个课题需要几课 时才 能讲完 ,这 样 几 节 课 之 间必 须 存 在着 紧 密 的联 系 。教 师 可在设计课堂小结时提 出一个有启发性 的思 考,造成悬念 ,为下一节课 做好铺 垫。一节 课好的结尾 , 就如 同小说或电视连续剧一样 , 故事 情 节 发 展 到 千 钧 一 发 时 刻 ,嘎 然 而 止 , 促使学 生急 于求知后面的内容。因此作 为一 名现代 教师 ,只会 “ 解惑 ”是不够 的,更重 要 的是 会 “ 布 惑 ” ,教 师 在 结 课 时 , 以 问题 为本课 埋下伏笔,使 教学 自然地 过渡到下一 节课 ;或者在下课前 留下一 个耐人寻味的问 题,引领学 生去思考 ,去探索。有效地将 课 堂进行 延伸。这些都是铺 垫设 疑式课堂小结 所产 生的作用。例如在学习 《 辛亥 革命 》一 课结束 时,我做 了这样的处理:面对西方 列 强的不断侵略 ,中国人民做了不懈努力的探 索,地 主阶级洋务 派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 产技术 ,中国的资产阶级开始学习西方先进 的政治制度 ,但最后的结果都失败 了,那么 中 国 的 出 路 在 哪 里 呢 ?先 进 的 中 国 知识 分 子 又会 展开怎样的探索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 动起来 ,纷纷预 习下一节课 《 新文化运动 》。 这 一 小 结 既 整 理 了本 节 课 所 学 的 内容 ,又 引 出了后一课 的内容, 设置了强烈的学习悬念 , 引发学生带着 问题继续学 习新 的内容 ,为学 生的进一步学 习提供导 向,而且还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变被 动的接受为主动 的索取 ,取得更大 的教学效
初中历史课的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创新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呢?这是本人一直很关心的问题。
我毕业于师范大学的历史专业,从事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也有二十多年了。
教学多年来,我了解到,不少的学生对初中历史课基本上是当做副科来上的,总是认为不如理化和语数外课程重要。
因而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总是不如其他课,这是我非常头疼的事。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事初中历史课教学多年,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摸索出一些历史课教学的经验:要改变当前中学生对历史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创新历史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中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各种感情色彩,大多数学生不是用理智来支配感情,而是用感情来支配理智。
因此,中学生是否喜欢历史课,对历史是不是感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老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有了人格魅力,学生就会崇拜,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那么怎样的教学构思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要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想方设法寻找与课本密切相关的知识。
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我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采取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开心快乐的教学情境,所以,每堂课都能够上得很精彩,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听历史课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创新出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历史知识的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
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将一些合适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成小品。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分享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分享要学会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到竖通、横通,同类项的史实,竖看有一条线;同时代的面貌,横看有一个面,千头万绪的历史问题都能各就各位,交织成网络,达到纵横有序,左右逢源,学会以重大线索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并能自行归纳总结历史事物的纵横联系,那么大家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便会在巧结知识网络中得到提高。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分享一、多看、多练、多想、多问。
一旦拿起课本,就要人到、心到。
看历史书,不能单纯地读故事,而要多加思考。
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
做错的练习要及时解决,弄不懂就要发问。
“问”的范围很广。
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与老师讨论。
二、勤于记忆,勤于做笔记。
记忆不等于背诵。
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
记忆要不断的反复,即重复又重复,本人认为课后五分钟回忆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自习课和晚修课时间抽半小时记忆当天的内容。
这样能进一步消化知识。
睡觉前简单回忆提纲也是很好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是个体的记忆方法,本人更喜欢群体的记忆方法。
空闲时间,找几位同学,一位负责发问,其他的抢答。
这既有趣味,又有意义。
并且记得特别深。
无论固定性,还是随意性,只要坚持,才有成果。
做笔记,要善于简单化、结构化、体系化。
三、自制辅助材料——历史小卡片。
将某些知识点归类,摘录在一页独立的纸张上。
这便于记忆。
以课本为主题,适当订阅有关历史的杂志和历史参考书。
学无定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放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分享一、要学会使用好课本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
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
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
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巧用“三字经”打造初中历史高效复习课堂
如还 在 “ 一国家 的建 立 ”主题 的 三课 复习 中 , 统
笔 者 没 有 让 学 生 拿 出 书 及 复 习 提 纲 ,像 过 去 一 样 死 记 硬 背 , 而 是 到 网 上 搜 寻 比较 好 的 背 诵 方 法 , 在 复 习 中
加 以采用 ,来提高学 生学习 的效率 。 方 法 一 :歌 谣 记 忆 法 ,在 《秦 朝 的 统 一 》一 课 里 ,由于秦朝 的统 一及 采取 巩 固国 家措施 比较 多 ,学
历史 学 科不 同于其 他 ,它 具有 时空 性 、过去性 、 概 念性 等特 点 ,且学 习 的落脚 点 ,从小 处说 必须 书面 测试 ,从大 处讲 是为 了培 养能 力及 终生 学 习习惯 。而
历 史 知 识 是 能 力 的 载 体 ,没 有 一 定 的 历 史 知 识 , 就 不 可 能 形 成 较 好 的 历 史 能 力 ,也 不 可 能 有 活 跃 的 历 史 思 维 ,所 以 对 历 史 概 念 、人 物 事 迹 、 措 施 、意 义 等 的 诵
了 然 , 恰 如 学 者 所 言 把 厚 厚 的 书 读 薄 了 ,把 薄 薄 的 书 渎厚 了 。
二 、 念
、
看
看 教 材 设 计 的 内 容 文 字 、 图 片 、注 释 、探 究 练 习 及 书 后 的 “ 海 拾 贝 ” 栏 目等 。 史 学 生 分 组 活 动 : 找 一 找 你 认 为 的 教 学 重 点 及 疑 惑 , 教 师 组 织 把 学 生 整 理 的 一 个 学 习 主 题 的2 3 重 课 点 内 容 和 疑 点 通 过 多 媒 体 展 示 出 来 , 对 活 动 快 而 且 重 、 疑 点 归 纳 多 、恰 当 的 组 进 行 加 分 评 比 ,激 发 各 组 学 生 的 好 胜 心 、积 极 性 。 而 后 各 组 对 所 列 的 重 点 、疑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研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绩,注重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建设和谐课堂,建设快乐课堂的根本要义所在。
1.构建高效优质课堂基本模式历史课教学的高效课堂有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高效课堂要求既是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又可根据教师情况和教学内容加以灵活运用。
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做到四个基本点: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班集体管理的关键;集体备课与个人二次备课相结合,要根据本班、本人实际进行个人自备;精编精选练习非常重要,杜绝照搬照用现成资料,使学生陷入“题海”之苦;教师间多学习,围绕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高效课堂有新知探究课、复习训练课、检测点评课三种课型。
高效课堂有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测试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和有关纪律做了强调,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迅速将有关要求落实到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小组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去,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优质课堂,形成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管理特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特色。
2.在历史教学中可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的教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将教师从台前转到幕后,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但教学模式的改变及其应用对教师的教法选择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问题式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去应用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往往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花费过长的时间,导致学生巩固和应用部分时间不够而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根本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答题技巧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答题技巧1. 基本技巧•熟悉考纲:了解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明确重点和难点。
•系统学习: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视角看待历史问题,注意历史事件的多重解释。
•刻意练习:做大量的历史史论题,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2. 阅读理解题技巧•仔细审题:阅读题目要求和选项,理解问题的要点。
•找准线索词:在文章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
•理清思路:根据关键词语找到相关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快速筛选:对选项进行排除,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3. 问答题技巧•充分展开: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相关观点和论证过程。
•逻辑清晰:按照时间、因果等逻辑关系来组织回答,使其条理清晰。
•结合史论:巧妙运用历史学理论知识,深入解析问题。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例子来支持观点。
4. 论述题技巧•确定角度: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角度。
•组织结构:合理安排论证顺序,保持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
•条理清晰:分段叙述不同观点,避免逻辑混乱或观点重复。
•考虑异议:在各种观点中加入异议,展现批判性思维。
5. 文章写作技巧•标题醒目:用简洁明了的标题,概括文章主题。
•段落结构:每段只叙述一个主要观点,段落之间衔接自然。
•语言准确: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模糊和不准确的描述。
•适度发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举例,增强文章表达力。
以上是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答题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你能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加油!。
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探索
主 体 ” 观念 的
在传统 的历史教学 中, 教师一味讲解 , 学生一 味死背 , 课堂 气氛死气沉沉, 教师无耐, 学生厌倦。在新课程理念下 , 教师必 须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向学生发展的促 进者转 变 , 并掌握 更多
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 如怎样提 问、 怎样设置问题 情境、 怎样 收集 信息等 , 我们 要把课堂还给 学生 , 学生充 分、 让 主动 地参与教
真谛 。
四 、 用激 励 性语 言 激 发 学 生 的 探 究 热情 多
学, 并敢于质疑 , 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
二、 创设 民主、 和谐 的教学 氛围是 培养学生探究学 习的条
件
创设民主 、 和谐 、 觅松 、 愉悦 的学习氛围 , 建立平等 、 信任 、 理解、 互尊的师生关系 , 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 , 使每个
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地各 己见 , 畅所欲言 , 没有后顾之
每个学 生都希望 得到别人的赏识 、 肯定 、 尊重 , 因此 , 在历
史教学开展的多种活动中 , 应多创造 条件 和机会 , 使每个学生
的转换 , 巧妙地写进 诗中 , 这句诗意境既美丽 、 观点又科 学 , 非 常难得。这一讲同学们 的学 习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 学 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知识难点也就有 了 个解 决的 前提。 当然 , 国古典诗词 中, 在中 还有许多精确 描绘地理事象的
我引用了一段话 “ 当中国人民正在欢庆虎 门销烟的胜利时 , 英 国议会却一片大乱 , 英国外相 巴麦尊大放厥词 :先生们 , “ 期以来 长
、
转 变 教 学 观 念 , 弃 “ 师 本 位 ” 念 , 立 “ 学 生 为 摒 教 观 树 以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行有 效 的 问题 探 究的 能力 、 发现 历 史规 律 的 能力 、 识别 重 要 的是 教 会 学生 获 取历 史 知图表 的能 力 、计 算历 史 年代 的能力 以及 知 识 学 习的一 般 规律 与 学 生 自身 的兴 趣 特长 融 合起 来 ,探 索 迁 移 能力和想 象 能力等 。 出符合 自身 需要 的学 习习惯与 方法 。
运 用 无 意注 意与 有 意 注 意转 换 的规 律 , 学 生在 有 让
高度 集 中注 意 要 消耗 相 去 。这 时笔 者 不慌 不 忙地 说 :水 杯 从桌 上 掉 到地 上 ,这 目的的 学 习活 动 中快 乐地 学 习。 长 必定 使 人 疲 惫不 正说 明一切 事 物都 是 运动 的 ,绝 对 静止 的事物 是 不存 在 当 的体 力 和 脑 力 。 时 间 地 集 中注 意 ,
教 使学生 的注 意有 张有 弛 。 容 与学 生 知识 结构 的结合 点 ,提 供 具体 的实 例 , 引起学 难 有易, 学方 式应 稳 中有 变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不 能 把 注 意 的转 换 简 单 地 归 结 为 生 的直接 兴 趣 ,维 持 学生 的 注 意 。另外 ,教 师应 该 运用 多种 教 学方 法 和 灵活 、多样 的 教学 手段 ,调 动 学生 饱满 让 两种 注 意按 着 一定 的程式 轮 番 交替 地 出现 。教学 是 一
的情 绪状 态 和 学 习积 极性 。如教 师 在讲 解 和 板书 之 外 , 门极其 复杂 的艺 术 ,它 只有 一般 的规 律 可循 , 没有 固定
的 。成功地 把学 生 的注 意力 转移 到课堂 中来 。 3 5注 重教 学 内容 的组 织和教 学形 式 的多样化 . 堪。 怎样 使 学生在学 习活 动 中始 终保 持 旺 盛 的精力 , 积极 地 注 意而 又不 疲 劳呢 ?在一 天 的学 习活 动 中, 在一节 课乃
初中历史实验探究题
初中历史实验探究题
本实验将围绕秦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展开探究,从实验中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步骤
1. 分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秦汉时期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定、国防、宗教等等。
2. 实地考察:让学生到博物馆、图书馆或其他历史文化遗址进行考察或参观,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 实验探究:针对所选的不同方面进行实验探究,如设计制作秦汉时期的纸张、制作陶器、制作服饰等等,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加深对古代社会的了解。
4. 结果呈现:让每个小组将所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呈现和分享,如制作海报、组织报告、演讲、展览等等。
实验总结
通过秦汉时期历史实验探究,学生除了了解和认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号准中考脉搏 完善初中历史总复习
别注 重 历史 基本 线 索和 知 识 内在 联系 的指 导 ,让 学 生理 必须 工整 ,规范 作答 ,养成 良好 的 习惯 。 解 历 史 。复 习 不是 简单 知 识 的重 复 ,而 是要 在教 师 的指 ( 者 单位 : i 山东 省 淄博 市 临淄 区稷 下街 道永 流 作
导下 ,理清 史实 和 知识 点 ,特 别 是要 注 意课 本 中 的图片 中学 ;2 山东省 淄博市 临淄 区齐 都 中学 )
1找准基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做好教学设计
与 文字 材 料 ,并 让 学生 做好 知 识拓 展 ,然 后 配 以相 关 的
新 课 程 改革倡导 “ 立足 过 程 , 进 发 展 ” 促 的课程 评 价 练 习进 行 训练 ,来巩 固复 习 的基 础 知 识 。另 外 ,考试 说
新 理念 , 终要 建 立一 个 促进 学生 全面发 展 , 断提高 教 明里面 属 于理 解 和运 用 部 分 的知识 点 不仅 要 求学 生 掌握 最 不 师 水平, 有 利 于课 程 发 展 的评 价 体系 。因此 , 几年 中 基 础 知识 点 ,还 必 须要 求 学生 懂 得这 些 知识 点 的纵 横联 并 近
取 、概 括 、整 合信 息 的 能力 ,叙 述 与表 达 历史 的能力 ,
基 点 找 准 了 , 方 向把 握 了 , 再进 行 不 同的 教 学 设 质 疑 和 发现 问题 的能 力等 。 内容 覆 盖不 再 一味 追 求历 史 计 和 过 程 性 的授 课 :根 据 教材 及 中考 特 点 进 行 教 材 处 学科 体 系 的完 整 ,着 重于 考 查人 类 社会 发展 中最 具影 响 理 ,认 识历 史 发展 的规 律 和历 史 事件 的相 同特 点 ;根据 力 的重 大历 史 事件 、 历史 人物 、历 史现 象 以及 重要 的历
初中历史问答题结合所学和结合材料
初中历史问答题结合所学和结合材料引言概述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问答题的形式,既能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初中历史问答题,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深入剖析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背景知识的综合运用1.1 回顾所学知识:在回答历史问答题时,首先要回顾所学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时代背景等。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整理和归纳,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1.2 融合相关领域知识:除了专业的历史知识外,还需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地理、文学等。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解答问题,展现综合素养。
1.3 利用图表资料:针对图表、地图等材料,要善于提取关键信息,运用地理和历史地图知识,形成对历史事件时空背景的直观认识。
二、材料的深度解读和分析2.1 材料关联历史事件:在面对问答题时,对于给定的历史材料,要能够迅速将其与相关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
2.2 材料的权威性评估:要对提供的材料进行权威性评估,考虑材料的来源、撰写背景等因素,判断其真实性和客观性。
2.3 结合材料提出见解: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结合所给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自主思考的空间,展示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
三、解答技巧和规范性要求3.1 精准表达观点:在回答问题时,要做到言之有据、有理有据,避免答非所问,突出重点,清晰地表达观点。
3.2 时间和字数掌控:对于问答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掌握合适的字数,做到简明扼要,不偏离问题主旨。
3.3 注重语言规范:书写清晰,语言规范,注意使用历史学科相关的专业术语,使答案更具权威性和专业性。
总结通过深度剖析初中历史问答题,我们可以看到,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不仅需要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理解,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深度分析,同时注意解答技巧和规范性的要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历史学科中的学科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2024年初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六篇)
2024年初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体会一:赤诚之心孕育新气象有人指出,以严谨的态度做事,仅能确保事情的正确性,而以热忱投入,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____老师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活动上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从形象生动的图表、精致的图片,到与中考的紧密联系,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形式多样。
这使得枯燥的历史复习课在师生心中变得生动且丰富,充分体现了以提升学生课堂效益为目标的设计理念。
人们常将教学境界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忍受困难的境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第二类是承受压力的状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三类是体验感受的阶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类是享受其中的境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要达到第四种境界,我认为应效仿____老师,用心备课、授课。
体会二:满腹经纶,自然光彩照人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回顾____老师的课堂,我深感在未来的工作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一、专业底蕴——深挖井,广积粮在学科知识上,需深入研读新课标,构建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力求深入钻研。
在教育科学知识上,需广泛阅读,积累广泛的知识基础。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二、专业技艺——多实践,练真功应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不拘泥于教材本身。
要勇于创新,整合和开发教学资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总之,正如中学教师所言,温暖的____月,我们蓄力待发,播撒希望的种子,期待在我们悉心照料下,____月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2024年初中历史教研工作总结(二)本学期,我校在上级领导和教导部门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与研究任务,并积极跟进新的课程改革,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深入理论学习。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本学期,我们着重推进课堂教学常规,全体历史教师坚决贯彻学校精神,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专心授课,课后仔细批改作业。
探寻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探寻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摘要: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历史教学实现了从“满堂灌”到“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的转变,探讨创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方法是我们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方法探讨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创建高效历史课堂,成了我们不得不重视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开发历史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地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这给我们历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
可以说,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导入引趣”、“活动引趣”、“故事引趣”、“激励引趣”、“悬念引趣”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激趣”贯穿始终,要用心关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的“金钥匙”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主体构建知识的意义,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用“以人为本”的热忱和科学有序的方法,引领学生享受高效课堂带给他们的成长、幸福。
如何让初中历史学习有趣味
二、 合理运用多媒体 , 增强教学直观性
六、 精心设计作业 . 提高学 习积极性
新
运 用多媒体学手段 , 可以通过直观教学 , 引
瑛 导学生深化感性认识 ,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完成课 堂作 业,这是教师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 行巩 固练 习的一种手段 , 形式单调的历史作 业只会使 学生产 生厌倦 。 在初
有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 中历 史教育教 中历史教 育教 学过程 中, 教师在布置历史作 业时, 要注重形式 多 学过程 中, 教 师要根据教 学的需要 , 科 学、 合理、 适 样 , 增强趣味性和 多样性。 如组织开展 快速“ 抢答” 、 快速“ 过 关” 、 时地运用多媒体 进行教 学, 以形象、 直观的形式 , 再现历史事件 , 加 抢 当“ 评委( 专家) ” 等 活动 ,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 激发 学生 的参
● 做到承上 启下、 融会贯通 , 找准切入 点 , 诱发 学生 过程 中, 教 师要 在精 心准备教材上 下工夫, 积极创新教 育教 学方
有 意识地设计一 些有趣 的设 问, 有助 于诱发 学生的求知欲 , 趸 积极思考, 探究事件产生的背景、 经过、 后果, 以 法,
及 对 自己 的启 示 。
中, 教 师要根 据 学科特 点 , 运 用形 象、 生动、 准确的语 言 。 增 强讲
去“ 遨游” , 尽情体味掌握历史知识无穷的乐趣 。
( 河南省唐 河县 上屯镇第二初级中学 )
如何让学生 更好地学 习元素化合物
江苏 张 家港 ●陆 斌
化学必修 1 的教学 内容有 四大专题 ,其 中三个专题都是有 弄 明白元素化合物的诸多特征 , 要善于运用化学基本概念 、 基本 关元素化合 物的内容 。在平时 的学 习过程 中, 笔 者发现 , 许 多学 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化学必修 1 教材在元素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 离子 反应 、 电解 生在学习这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后 , 普遍反映 内容难以掌握 , 容 内容前 安排有物质分类 的思想 、 易产生混淆 、 错误 的现象 。也有些学生反映看书能懂 , 离 开书就 质和原子结构等 内容 ,正是要 让学 生掌握一定 的基本化学 理论 忘, 做题 目就错 。这些 问题 , 影 响了学生对 于化学学科 知识 的学 知识 , 从 而更好地 帮助学生解释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趣激
剧《 汉武大帝 》 中汉武帝接受 主父 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的内容 , 这样使初 中生学 习兴趣极度高涨 ,使 历史知识更加 形象 、 具 体, 易于掌握 , 从而有效提 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 四、 将历 史故事化 , 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我们历史课本中所学 的史实多 , 内容 简单 , 在我们课堂教 学中可 以抓住这一点 ,通 过把历史史实配 以耳闻能详 的小故 事讲 出来 , 以提高孩子们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提高他们对知 识的理解度 。例如 : 在学 习秦末农民起义时 , 我们可 以讲一讲 赵高“ 指鹿为马” 的故事 ; 讲赤 壁之战时 , 可以讲讲诸葛亮 “ 草 船借箭 ” 的故事 , 这样既紧扣课本 , 又增强 了历史 知识 的趣 味 性, 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 习兴趣 , 进 而使 他们 产生强烈的 求知欲。 五、 让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 充分展现 自我 初 中生有强烈 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这样 我们 就可以把兴 趣转化为他们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我们要积极为他们营造主 动参 与的学习氛同。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 当地 问题 , 让初 中生 以 自己或小组为单位 , 通过 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方式把 预设问 题弄清楚 。例如 : 我讲 “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时, 就让他们 自己搜集相关资料 ,有的同学还构思编排 了历史剧来介绍 明 太祖加强君权 的原 因 、 措施 、 影响 , 让同学们既对 历史知识有 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 又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 , 进而有效 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
六、 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让初中生自主学习, 真正成为课
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 以根据教学内容 ,立足学生的实 际, 巧妙设置 问题情境 , 充分调动初中生深层次的能动性 和求 知欲 。例如 : 我们讲学习“ 开元盛世” 时, 可这样 巧设 问题 : “ 开 元之 治” 和“ 安史之乱” 都与唐玄宗有关 , 但是为什么会 出现这 样不 同结果? 对你又有那些启示 。 ” 这样巧妙预设问题 , 既营造 了愉悦 、 宽松的课堂气氛 , 又激发 了初 中生 的学 习兴趣和主观 能动性 , 同时又提高 了初 中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 能力 , 何乐而 不为。 七、 巧设课内 、 外作业 ,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作业可 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练 习 ,采用小组合作 或 自 由抢答的形式 开展练习 ,同时要对表 现优 秀的小组 和个人进 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这样就能够使孩子们在浓 厚的学 习气氛 中较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 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 的竞争意识 , 培 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和兴趣 。例如 : 学完“ 宋词和元曲” 后, 我 设计 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 同学们今 天学 习了灿烂 的宋元文化 , 对宋词和元 曲有了更新 的认识 ,请 同学们搜集几首宋词和元 曲, 并 向同学们 推荐你认为最好的一首 , 并要说 明理 由。通过 这样 的活动 ,有效调动了初 中生 的学 习兴趣 ,达到 了有效激 趣。 总之 , 兴趣是初 中生 自主 、 合作 、 探究学习的源动力 , 只有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有哪些?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有哪些?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生命。
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落实课堂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会合作探究展示对话学习。
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初中历史的教学创新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原则新课改的实施,其主要宗旨就是让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也就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渠道。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性质以及不同特征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进行历史情景再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等,在课堂上渲染出当时的历史朝代的氛围,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从而增加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进行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原则初中历史作为人文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养成具有引导作用。
历史学科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原则,发挥出历史教学的综合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历史教学的政治性特点,结合政治理论进行教学,要熟悉历史教学的经济理论,结合数学学科的思想进行教学,要看到历史进程中科技文化进步的步伐,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行教学。
多学科的结合的创新原则,就是把历史课程中不同的教学特点和各学科进行结合,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
从多视角、多思维、多侧面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知识。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创新原则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上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而新课改的实施,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建立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良好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巧学妙练探究
泰州市大泗学校谢兴宝
几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掀起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改革高潮。
这是学习洋思中学后,针对我市、校实际情况开展的一个课堂教学改革。
总结洋思中学,结合我校几年实践,我觉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效、符合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它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而且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巧学妙练。
以下是我以此模式为蓝本,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历史教学特点,对我校巧学妙练特色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并取得了初步实效。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
该环节分复习提问和导入新课两部分。
复习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上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检查学生对上堂课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迫使学生养成课后要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提问上堂课中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既可以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导入新课,既可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又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环节:揭示教学目标(2分钟)
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告诉学生本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性质可分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通过投影和口头叙述等多种形式来出示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该达到的思想、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自学(1分钟)
在本环节中教师交待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环节:学生先学(10分钟)
该环节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插图、投影看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是思考练习题。
在教材中,课文叙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图像系统重点突出、类型多样,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学生在自学中结合插图看课文,以文解图,以图释文,真正实现图文对照、扬长避短,可以帮助学生切实增强读图思维、图文转换和善于观察的学习能力,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
练习题主要包括课本中的“活动题”和“阅读材料”等栏目,以及教师列在投影上的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填空题,学生通过结合插图看课文,这些练习题绝大多数是能够看懂并能独立解决的,教师的讲解反而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容器。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完成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少数理解性强的知识点,二是理清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
对于第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在相应的问题上标上记号,教师进行“教师后教”环节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对这些问题去听、去想、去练、去理解,这种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讲比“囫囵吞枣”式的听讲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第二个难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将事先整理好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板书形式列在投影或黑板上,通过列出知识体系结构,可以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变“死记零散的知识点”为“活学系统的知识网”,这对学生完成自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事先把知识体系结构整理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
当然,自学时间是有限的,自学结束后,教师就要以做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查,因此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否则就会因做不出教师提的问题而落在别人的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般的学生只要集中精力,是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的,但是还有少数学生因阅读、识图、分析和
理解等能力较差,再加上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基础较差,在规定时间内就难以完成自学任务。
对于这些学生,就要“笨鸟先飞”,在课下提前对将要学的课文先进行自学,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弥补自己在课堂上的各种不足,并激励其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识图、分析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但在运用过程中并不理想,这些学生的自学效果较差,没有老师的督促很难完成任务。
第五环节:教师后教(12分钟)
在“教师后教”环节中就可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选择最佳的讲练方法。
对于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点,就略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也可以不练;对于学生掌握差的知识点,就详讲、多讲、讲深讲透,学生也要多练,从而收到良好的讲练效果。
该环节重点要做到“精讲”和“多练”两方面。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5分钟)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回顾与总结,其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
一是通过该环节,将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串联到一起,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明确重点难点,强调注意事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形成纵横交织、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从而起到提纲挈领、构建框架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将本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总结,在课下写成教后记,以完善和指导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自学,对课文和插图掌握的程度如何?课本上的练习题和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填空题会不会做?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就需要通过“当堂训练”这个环节来完成。
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完成该环节,如提问提写、上台填空、上台指图等。
在课堂上提问所设计的题目一般要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出答案来,而且要尽量使题目简单明了化。
由于在课堂上给了每个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按要求认真做了,就应该会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否则就意味着在自学时思想开了小差,没有按要求去做。
课堂提问点名,也要突破传统。
传统提问方法的原则是“谁会谁举手,谁举手谁回答”,这样不会的学生不举手也不回答,也就高枕无忧了,这种“会者答,
不会者听”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乎很民主、很符合常理,实际上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和放任自流,使得学生缺乏压力感和竞争意识,养成惰性,不思进取,从而导致回答问题的总是班里几个少数的优等生,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中差生则懒于去思考,懒于去举手回答问题。
这种提问方法,学生也就有了压力感和竞争意识,总是在想“老师会不会提问到我?”“老师会提问我什么问题?”“我要不会回答老师提的问题怎么办?”等,这样就迫使每个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敢有丝毫马虎,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学效率。
提问时,对于那些难度不大的题目,以及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而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的题目,教师就先给学生以提示,或者将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呈递进关系的小题目,用启发探究的方法进行层层深入提问,以降低题目难度。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中积极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巧学妙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三主”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自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学习,在课下轻松少作业,有效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高举起“巧学妙练”这面大旗,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