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四轮基础专项练31古代文化知识20180418155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四轮 基础组合练30
基础组合练30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作为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②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尽管国产影视剧作品出口在增长,但是,不少在国内颇受好评的影视剧却在海外遇冷,文化差异让外国观众觉得隔靴搔痒....。
④由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执导的超级巨片《阿凡达》狗尾续貂....,第一部续集在2017年9月正式开机,并且率先开拍外星球的场景。
⑤各地政府应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
⑥第二期华阴老腔培训班在华阴市文化馆开课,主办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B.在小提琴曲《梁祝》音乐的伴奏下,人与偶翩翩起舞,犹如一对相爱的情侣。
他们舞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给人感受到一种新奇而妩媚、清新而舒展的艺术享受。
C.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政府信息。
D.如今,我们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将理想付诸于行动,理想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很明显,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的阐释是必要的,尤其是精细而准确的背景,它不像那种大而无当的笼统介绍,说些无比正确而毫无意义的废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可是我们还得想一想,“背景”真是一把万能钥匙,确实能打开“意义”的大门吗?①为搜寻目标提供了依据②文学批评家们振振有词:搞清楚了背景就掌握了理解意义的钥匙③倒像是用五彩细线勾勒了一幅工笔人物④倒像是精确画出了位置的大比例地图⑤为查找失踪者提供了线索⑥也不像含含混混的泛泛交代,只把对象画了个朦胧含蓄的大概轮廓A.③⑤⑥④①② B.④⑤⑥③①②C.④①⑥③⑤② D.③①⑥④⑤②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四轮基础专项练31古代文化知识20180418155
基础专项练31 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70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
D.龉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占书,占卜的书。
占卜,常指一种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或根据星象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活动,含有见微知著的原理,带有迷信色彩。
B.元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宋代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就是元宵节的情景。
(完整版)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2019 届高考古代文化知识练习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集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辞职的意思,即央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用然是最年长的儿子)2.以下对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今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贵爵将相、高级官吏、出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呼叫谥号,一般依照他们的平惹祸迹与道德修养进行议论。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2.B(3 分)(剖析: 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今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取”,“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取官职。
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4.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碰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正年号。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四轮基础专项练30连贯
基础专项练30 连贯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⑤这一切并不重要⑥无须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A.④③⑥①②⑤ B.④⑥②①⑤③C.⑥①②⑤③④ D.⑥②①③④⑤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而文艺心理学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方法。
①同时,它们又是两门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②后者比前者更为复杂和微妙,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内容③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普通心理学④从研究方法看,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⑤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④②①C.⑤③④①② D.③①⑤②④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________,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A.以四根横梁,上加立柱、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B.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很少以偶数间构成,如二、四、六、八间C.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D.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些思念,开始在夜里失眠。
2021高考语文一轮习题: 第四轮基础强化 基础组合练32 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
基础组合练32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
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话________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
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与表现。
但“全”和“粹”是________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________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所正确________的那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类比相互冲突浪漫主义提出B.运用相互冲突形式主义指出C.运用相反相成浪漫主义指出D.类比相反相成形式主义提出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B.“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表现,完成艺术的美。
C.“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形成艺术的表现。
D.“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美。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矛盾之中,很难又全又粹。
B.又全又粹,那就必然陷入矛盾之中了。
C.矛盾之中,哪能做到又全又粹呢?D.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球场上最近诞生了一项黑科技:同一场足球比赛,在不同国家的转播画面中,①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教师用书【附解析】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一文言实词(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考查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在文中”即指文中的具体语境。
实词往往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有着特定内涵的。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Ⅰ文言实词的5大命题点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可以通用的字。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颊毛”,假借为连词“而”。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C [A项,“受”通“授”,传授。
B项,“颁”通“斑”,花白。
C项,没有通假字。
D 项,“共”通“供”,供应。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
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1)蜀之鄙.( )有二僧。
(《为学》)(2)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四轮 基础组合练32
基础组合练32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一些作者在探索文学创作的新路时,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难兴文艺之春。
②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③职业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快乐或者痛苦,旁观者实在不必对那些追求编制、希求稳定工作的年轻人痛心疾首....。
④比起许许多多率尔操觚的“诗人”,吴兴华对待白话诗创新的态度要严肃、认真许多。
这种态度,已太久不见,实乃空谷足音....。
⑤电影《夏洛特烦恼》被指抄袭《佩姬苏要出嫁》,双方在微博上竞相发文,争论不已,这场笔墨官司....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自己,对待群众态度蛮横,甚嚣..尘上..,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④⑥ B.②③⑥C.①③④ D.②③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生的乐趣在于不断创造自己的精彩,享受酸甜苦辣的全过程,不必在乎结果,因为结果只有不同,没有好坏。
B.到目前为止,人们总是重点落在“是否应该买房”“如何顺利获得住房”等经济考量或制度建议之上,而忽略由住房经济所主导的城市青年在经济感觉和社会想象上的整体变化。
C.今日电子设备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阅读体验:它可以是随时随地的短暂阅读,也可以是睡前长时间的连续阅读。
D.现在,人们不仅在意吃的是什么,还关心食物的来源、生产过程,一般来说,省掉包装、运输等中间环节,当地产当地销能促进食品的安全程度。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祝福王海的18岁生日,他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礼物:“既然你们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B.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
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2019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精准提分练:基础题型精练(5)
基础精练(五)古代文化知识专项练+基础组合练5古代文化知识专项练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杖节,执持符节。
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征,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B.衔枚,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多用为酒令。
这里强调陈庆之出征杀敌前的豪迈。
C.手诏,指帝王亲手写的诏书。
陈庆之得到高祖的手诏,表明他很受皇帝恩宠。
D.古时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课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课最”,考核结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答案 B解+析“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多用为酒令”为“猜枚”的解释。
“枚”形如筷子。
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衔在口中,防止说话喧哗,以免敌人发觉。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B.九锡,古代天子赏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C.“风”“骚”分别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D.殉葬,是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
答案 C解+析“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互换位置。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答案 B解+析先帝,远古帝王,尊称已故的君主。
不能指前朝没有过世的皇帝。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雅乐,典雅纯正的音乐,是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及大臣宴游时用的音乐。
B.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
2019年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四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第四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
《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
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里,“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
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二含解析.doc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二)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汉时指在其本官职外的加衔。
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中的“侍中”即指皇帝的侍从。
B.仗节,手执符节的意思。
古代只有在大臣出使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斧钺”“汤镬”指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等兵器,也泛指古代各种刑戮。
D.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答案:B解析:B项,“只有在大臣出使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符节”错。
在大将出师时,皇帝也会授予符节。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C.足下,敬辞。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如《战国策·秦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D.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亦称“首揆”。
主持内阁大政,虽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权。
答案:D解析:D项,首辅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权力极大。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如《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C.望夕,望指月光满盈时,夕指日落时分,泛指夜晚。
所以“望夕”通常指旧历十六日的晚上。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答案:C解析:C项,“望夕”通常指旧历十五日的晚上。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章事之职始于唐初,受此衔者,是唐代非中书令、门下侍中而又实际担任宰相者,任此职者必另兼职事官衔。
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复基础巩固第四轮基础专项练32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
(全国通用)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巩固第四轮基础专项练32 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不分版本根底专项练32 古代文化知识1.以下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弱冠,古代男子十五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拟年少,故称“弱〞。
《滕王阁序》中有“等终军之弱冠〞句。
B.廉访使,宋、元时期官职名。
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廉访〞,意为考察、察访。
C.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D.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2.以下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庶人,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也可泛指平民、百姓。
B.春秋战国时期,士死了叫“薨〞,而诸侯的死那么称为“不禄〞。
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一句。
3.以下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宗庙,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古代宗庙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庶人一庙。
B.九鼎,据传大禹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州州牧所贡之青铜铸成九鼎,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
C.剑南,指剑南道。
唐朝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
D.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
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
4.以下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句读,古代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进士三甲的第一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
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检测试题 31 Word版含答案
2019一轮高考高三语文基础复习检测试题3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普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基础突破第四轮基础专项练31古代文化知识
基础专项练31 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
梁代以洗马隶属典经局。
隋唐于司经局置洗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直至清代均沿设。
B.拜,授予官职。
如:拜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再如: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C.擢,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
拔: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类似用语现象有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B.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C.“保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户籍编制,以便统治者通过层层管理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D.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百越,古代中国南方桂、浙、闽、粤等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三轮 基础专项练23 古代文化知识
基础专项练23 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他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之时常参机要,总领府事。
B.郊祀,中国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是感恩上苍,为百姓和国家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侍郎,古代官名,创建于汉代,隋唐之时侍郎为掌管国家政务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首。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
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轮基础专项练5古代文化知识
基础专项练5 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
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常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2.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
唐宋时,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
直至明清,各部仍设有郎中、员外郎、主事。
B.“律学”始于西汉,原为经学的一个分支。
因古代法律多称“律”而得名。
C.“铨选”是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
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
各级职官均由吏部按照规定铨选举官。
D.“刑曹”是指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
“曹”有“等辈、群类”意,后引申成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比如兵曹、功曹等。
3.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B.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劳动者),到元代成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官的荣誉。
C.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材质制成的乐器。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作“薨”。
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明清时期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C.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专项练31 古代文化知识
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70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
D.龉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占书,占卜的书。
占卜,常指一种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或根据星象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活动,含有见微知著的原理,带有迷信色彩。
B.元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宋代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就是元宵节的情景。
C.诏狱,可泛指关押犯人的牢狱,也可特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D.赞,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常用来表达编撰者对传主或事件的看法,不一定都是赞扬褒奖之辞。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始笄,古代女子15岁举行成年之礼,加笄束发,进入婚龄。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
“左迁”是升职,“右迁”为降职。
D.北面,面向北。
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
6.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7.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人”,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也可泛指平民、百姓。
B.春秋战国时期,士死了叫“薨”,而诸侯的死则称为“不禄”。
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一句。
答案精析
1.A [第二、三名应分别称为榜眼、探花。
]
2.B [应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
3.C [明清时,举人是指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
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称作秀才。
]
4.B [“元日”是正月初一,“元夜”指元宵节晚上。
]
5.C [“左迁”是降职,“右迁”为升职。
]
6.D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
7.B [“薨”指的是诸侯死,而“不禄”指的是士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