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 中华礼仪故事 5个
礼仪的小故事
礼仪的小故事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亦是礼仪之邦。
而礼仪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却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全社会温暖的沟通。
下面是礼仪的小故事,欢迎阅读!1、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2、“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大笨蛋。
”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3、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4、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5、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文明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关于礼仪文明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如何遵守礼仪文明。
下面是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以及应该如何遵守它。
故事一:抬头看路有一次,有个小男孩在马路上走路,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
小男孩抬头一看,愣住了,原来是一个盲人。
这时,盲人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在路上走路的时候,要抬头看路,不要玩手机。
”小男孩听后,非常惭愧。
从此以后,他在路上走路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抬头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要一直保持礼貌,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行走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不要玩手机或者听音乐,而要专注地看路。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并且显示我们的礼仪文明。
故事二:给老人让座一天,一个老人坐在公交车上,由于车上人太多,老人无法站立。
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老人的困境,主动给他让座。
老人很高兴,对这个年轻人表示了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是在公交车上,要时刻注意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对于老人或者有孕妇等特殊身份的人,我们更应该主动给予照顾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故事三:排队等候有一次,张先生在银行排队等待业务处理,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插队了。
张先生非常不满意,于是请年轻人回到队伍中间排队。
年轻人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回到队伍中排队。
最后,张先生和其他人顺利办理完业务,年轻人也排在了最后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中,要遵守排队的规则。
排队是文明礼仪的一种表现,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让位与宽容等等。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小利益而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总之,这些小小的故事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注意实际行动与行为的言行谨慎(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讲卫生等等),共同维护一个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礼仪。
在各行各业,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几个在当代发生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吧。
故事一:公交车上的小礼仪某天上午,我乘坐公交车前往工作地点。
车上的人很多,有学生、上班族、老人等各个群体。
等车的过程已经让我很苦恼了,但当我挤上了车时,情况更糟糕了。
人太多了,车上真的是挤得水泄不通。
正当我感到无可奈何时,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
他让出了自己的座位,让一个老年人可以坐下。
这种小礼仪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我们这些乘客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大家之间的感情要比座位更重要。
故事二:礼让斑马线小明是一名年轻的骑车者,他每天都要穿过一条车流量很大的马路。
但是他不经常遵守交通信号和礼让行人。
因此,他在一次事件中,不小心与一位老太太擦肩而过。
尽管没有碰撞,但这一幕激起了他对文明礼仪的反思。
从那天起,小明每次骑车经过斑马线时,都会停下来,等待车辆完全停靠,然后再骑过去。
他还会主动让行人先行,以示对他们的尊重。
虽然这可能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周围的人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故事三:礼貌相待在一次社交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位新朋友。
他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但他的举止得体,言谈风趣。
我们一起谈论各种话题,直到活动结束。
当我们相互告别时,他对我说:“感谢今天的聚会。
我真的很享受和你的交流。
很高兴能认识你。
”这些简洁而有力的话语,让我对他的印象改变了。
尽管我们的交往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他的绅士风度和礼貌素质,让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综上所述,文明礼仪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小故事虽然可能只是无意的行为,但却展现了当代人对文明礼仪的关注和尊重。
我们应该尽可能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文明礼仪,以推动社会风气的积极变革。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以下是20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及寓意:1.宰相刘罗锅的故事:有一天,刘罗锅请乾隆皇帝到家中做客。
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房子很小,环境很简陋,心中有些不满。
刘罗锅微笑着解释说:“皇上,您看,我的房子虽然小,但可以容纳天下最大的财富。
”乾隆皇帝听后很感动。
寓意:谦虚、低调的礼仪比奢华的物质更重要。
2.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些梨子,让他分给家人吃。
孔融把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他的哥哥和弟弟。
寓意:尊重和关爱他人是礼仪的核心。
3.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知道他是列宁,就问他:“您是先理发还是先洗头?”列宁回答:“先理发。
”理发师给列宁理完发后,发现他的头发里还有许多污垢,便问:“您已经理完发了,怎么头发里还有污垢?”列宁回答:“因为我今天要参加重要会议,希望你为我理一个干净整洁的发型。
”理发师听后很感动。
寓意:尊重和关心对方是一种良好的礼仪。
4.曾子避席的故事: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
孔子问他:“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孝?”曾子立即站起来回答:“我知道,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
”孔子听后很满意。
寓意:尊重长辈,关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少年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时,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去拜老子为师。
他谦虚地向老子请教问题,老子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孔子学习结束后,老子送他一本书作为礼物。
寓意:尊师重道,虚心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6.鲁迅的故事:有一次,鲁迅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简朴,就随便给他理了一个头发。
鲁迅看了看说:“你理发的技术很好,可惜给我不懂得欣赏。
”理发师听了有些不快。
鲁迅又说:“没关系,下次你如果再给我理发时,我会认真欣赏你的技术。
”寓意:不要以貌取人,要以人的内在品质为重。
7.钢琴家与鞋匠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去鞋匠家定做一双鞋。
鞋匠问:“您是要柔和型、坚固型还是实用型的鞋子?”钢琴家回答:“我需要一双最完美的鞋子。
中华礼仪故事十篇
孔融让梨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
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同学,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
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王祥孝母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
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娶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
于是慢慢地,父亲疏远王祥,不再爱他。
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
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冰,怎么可能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出了门。
他来到那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
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
过了许久,冰融化了。
真的跳出两条大鲤鱼。
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祥的看法。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
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像王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递。
礼仪故事(5篇)
礼仪故事(5篇)礼仪故事篇一廉蔺交欢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
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
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蔺相如但是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必须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
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
”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但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样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情绪我是理解的,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
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
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之后,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我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
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超多,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
”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齐。
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礼仪的小故事篇二目光与人品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0xx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中华文明礼仪典故
中华文明礼仪典故1、【千里送鹅毛】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
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
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根鹅毛。
缅伯高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皇帝。
他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可到了潘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
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皇帝听后,饶了缅伯高。
2、【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3、【程门立雪】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去世,杨时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他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4、【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中华传统礼仪故事【五篇】
中华传统礼仪故事【五篇】1.中华传统礼仪故事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一个非常知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2.中华传统礼仪故事孔融让梨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慧,也特别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和睦。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很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乐道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内心很快乐,心想:别看这孩子刚才四岁,却懂得应当把好的东西留给他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成心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何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龄小,应当拿个最小的,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当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当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此后必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敬,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援药。
我们要像孔融那样,敬爱师长、敬爱同学,他的道德是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的。
他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和睦,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类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为美好。
中华礼仪小故事
中华礼仪小故事在中国,礼仪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中华礼仪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华礼仪的魅力。
故事一,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提倡礼仪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和。
有一次,孔子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行为粗鲁的人,他并没有生气或责备对方,而是微笑着对他说,“你看起来很疲惫,需要休息一下吗?”这种礼貌的回应,让那个粗鲁的人感到非常惊讶和感激。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粗鲁的人,也要以礼待人,用温和的态度来化解矛盾,这正是中华礼仪的精髓所在。
故事二,茶道的故事。
茶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心意的礼仪。
在中国,泡茶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活动,它需要细心、耐心和尊重。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第一次参加茶道表演,由于紧张,他在泡茶的过程中出了一些小错误。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练习和修正。
最终,他成功地掌握了茶道的精髓,并且在表演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中华礼仪强调的是过程和心境,而不是结果和完美。
只有在不断的修炼和领悟中,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
故事三,传统婚礼的故事。
中国传统婚礼是一种充满仪式感和祝福的仪式,它融合了许多古老的礼仪和习俗。
在一个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需要进行许多仪式,比如敬茶、敬酒、行三拜等。
这些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长辈和亲友的尊重和感激,也是为了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生活。
有一对新人,在举办婚礼前,他们特意学习和练习了各种仪式和礼节,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婚礼更加完美和隆重。
在婚礼当天,他们的细致周到和诚挚感人的举止,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中华礼仪是一种对传统和仪式的尊重,也是一种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
只有在这种尊重和感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华礼仪的价值和意义。
礼仪小故事简短
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故事一,排队礼仪。
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游乐园玩耍。
当他们排队等待乘坐过山车时,他们看到前面有一个长长的队伍。
小明的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挤进队伍前面,可是小明却拉住他们说,“我们应该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这是排队的礼仪。
”朋友们听了小明的话,纷纷乖乖地排到了队伍的最后面。
最终,他们都顺利地玩到了过山车,而且还学会了排队的礼仪。
故事二,餐桌礼仪。
小芳去参加了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
在聚会上,主人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当大家坐下来享用美食时,小芳看到有些朋友吃饭时嘴里大声嚼食物,有些朋友则用手抓着食物吃。
小芳心想,“这样不太礼貌吧。
”于是她轻轻地提醒大家,“在用餐时,我们应该轻声细语,不要大声嚼食物,还要使用餐具。
”大家听了小芳的提醒,纷纷改正了自己的不文明用餐习惯,聚会变得更加愉快和谐。
故事三,礼让礼仪。
小李和妈妈一起乘坐公交车去逛街。
当他们上车时,车厢内已经坐满了乘客,只剩下最后一排座位。
一个老奶奶正站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小李主动让座给了老奶奶。
老奶奶非常感激地坐下来,还和小李妈妈聊了起来。
小李妈妈看到这一幕,感到非常欣慰,她对小李说,“你做得非常好,礼让他人就是最基本的礼仪。
”。
这些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游乐园、餐桌上还是公交车上,我们都应该遵守礼仪规范,尊重他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和谐。
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礼仪,让礼仪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习惯。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前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礼仪文化更是历久弥新,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以下是几个关于中华礼仪文化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历史详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故事一】孝道的力量孔子是中华文化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讲究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一种对人的态度——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指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母亲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孔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和对孝道的推崇一直没有放弃。
他曾经说过:“孝道三年不变,天下之至诚也。
”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尊敬老人和孝敬父母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美德。
【故事二】君子之行在中国文化中,“君子”这个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有德行、有才能、有财物而又不忘本分、重貌德的人。
古代中国的君子们注重品德的修养,他们有着一种道德的责任感。
这里要讲述的故事是:春秋时期,齐国原本的君主死后,他的弟弟乘机篡位,成为新的国君。
这位新国君放纵自己,他为所欲为,不顾国家民族的发展,最终激起民心,失去了国民的信任。
当时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他是齐国的大臣。
他没有因为权力和利益而放纵自己,反而尽力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最终,管仲成功地帮助国君恢复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故事三】走路的礼仪走路的姿势和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礼仪之一。
在古代,走路叫做“行”,意味着行为规范、顺序有序。
有一种古代的礼仪叫“互视礼”,就是走路时可以和人点头微笑打招呼,表示尊敬和礼貌。
而如果遇到位高权重的人,如皇帝、大臣等,便要把头低下,表示尊敬。
相反,如果是下属或较年轻的人,也要主动点头,表示敬意。
这种礼仪历史悠久,早已渗透到中国人身体的本能中。
【故事四】婚礼的繁华婚礼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婚姻是孝顺父母的表现,传承家族的需要,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
在古代,婚礼讲究很多仪式和礼仪。
其中有一项非常特别的仪式叫“三坐”。
文明礼仪小故事
⽂明礼仪⼩故事⽂明礼仪⼩故事(通⽤7篇) ⽂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下⾯⼩编为⼤家整理的是关于礼仪的⼩故事,⼀起来看看吧! ⽂明礼仪⼩故事篇1 ⼀、孔⼦尊师 公元前521 年春,孔⼦得知他的学⽣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
到达京都的第⼆天,孔⼦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中⼑笔,整顿⾐冠出迎。
孔⼦见⼤门⾥出来⼀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料想便是⽼⼦,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了弟⼦礼。
进⼊⼤厅后,孔⼦再拜后才坐下来。
⽼⼦问孔⼦为何事⽽来,孔⼦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所知,特地向⽼师请教。
”⽼⼦见孔⼦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的学⽣们请求他讲解⽼⼦的学识。
孔⼦说:“⽼⼦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师。
”同时还打⽐⽅赞扬⽼⼦,他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来逮住它,会游的鱼⼉我可以⽤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飞的鸟⼉我可以⽤良箭把它射下来。
⾄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上天的。
⽼⼦,其犹龙邪! ”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时,博⼠桓荣是他的⽼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设置⼏杖,像当年讲学⼀样,聆听⽼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数百⼈召到太常府,向桓荣⾏弟⼦礼。
桓荣⽣病,明帝就派⼈专程慰问,甚⾄亲⾃登门看望,每次探望⽼师,明帝都是⼀进街⼝便下车步⾏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师枯瘦的⼿,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中华礼仪故事
中华礼仪故事1. 《孔融让梨》:嘿,你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吧?那时候啊,孔融才四岁。
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吃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他哥哥们都很奇怪呀!就问他:“你为啥不拿大的呀?”孔融却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们吃。
”哇,小小的孔融多有礼貌、多懂事啊!这故事不正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吗?2. 《张良拜师》:咱说说张良拜师的事儿哈。
张良有次在桥上碰到个怪老头,那老头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还让张良去捡,张良虽然很郁闷,但还是去捡了。
嘿,你说这老头怪不怪?然后老头又让张良给他穿鞋,张良也忍住照做了。
没想到老头最后竟然说要教张良本事,这真是太神奇了!张良的忍耐和尊敬不就给他带来了机会吗?3. 《程门立雪》:有个叫杨时的人呀,为了请教问题,在大雪天去拜见程颐。
到了那儿,程颐在睡觉呢,杨时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雪都下得那么厚了,他也一动不动。
等程颐醒来,看到杨时在雪地里,那得多感动啊!这难道不就是对老师尊敬的最好体现吗?4.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要跟着,她就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结果曾子真的就把猪杀了,别人就说他傻呀,跟孩子说的话咋能当真呢?但曾子可不这么认为。
难道曾子这样诚实守信的行为不值得我们学习吗?5. 《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可孝顺啦!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睡觉冷,就自己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捂热了再让父亲睡。
哎呀,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贴心,多让人感动呀!这不就是对父母的关爱吗?6. 《卧冰求鲤》:王祥的继母对他不好,但他还是很孝顺。
继母生病了想吃鱼,大冬天的,河面都结冰了,王祥就躺在冰上,想用体温把冰融化来捉鱼。
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行为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长辈心怀敬意呢?这些中华礼仪故事都充满了正能量,它们告诉我们要懂谦让、知尊敬、守诚信、讲孝顺,我们都应该把这些美德传承下去啊!。
关于日常礼仪的小故事
5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文明礼仪小故事吗?下面小编分享5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4、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有关礼仪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有关礼仪的故事:1.千里送鹅毛: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云南的一位首领为了表示对唐朝的拥戴,特地派他的特使缅伯高给唐太宗献上一只天鹅。
在路过沔阳湖时,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物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礼仪不仅是一种规范和准则,更是一种尊重和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礼仪的培养和体现。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文明礼仪小故事吗?下面小编分享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简短的礼仪故事(精选5篇)
简短的礼仪故事(精选5篇)简短的礼仪故事篇1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简短的礼仪故事篇2面试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
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
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
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
”“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
”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
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
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祥孝母
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
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娶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
于是慢慢地,父亲疏远王祥,不再爱他。
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
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冰,怎么可能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出了门。
他来到那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
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
过了许久,冰融化了。
真的跳出两条大鲤鱼。
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祥的看法。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
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像王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递。
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
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
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
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
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
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
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
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刘庄尊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故事比比皆是,汉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对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
当你徜徉在阅读和书写的快乐中,可曾想过:是谁,指点着书本教会你读第一个拼音,把着你的小手在纸上写下第一道稚拙的笔画;当你愉快地唱起动听的乐曲,当你尽情挥舞起五彩的画笔,又是谁,引领着你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是老师,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了你们。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让尊师重道的氛围在我们的身边永远传递下去。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身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材的。
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
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拿出一本书,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成功了。
”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深深感到:老师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在老人的教育下,张良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绩。
同学们,让我们谨听老师的教诲,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