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第四讲中国国情与法制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件
目录
• 形势分析 • 政策解读 • 未来展望 • 应对策略
01
形势分析
国际形势分析
世界经济形势
分析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主要经济体表现及相互影响 。
国际政治格局
探讨国际政治关系变化、地缘政治风险及大国竞争态 势。
全球性问题
研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的 挑战与应对。
金融业改革
02
03
旅游业发展
金融业将加强监管,推动改革,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
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 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 展。
04
应对策略
国际应对策略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秩序朝 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
参与国际组织,推动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国家利益 和全球公共利益。
地方政策解读
总结词:了解地方政策如 何应对形势变化
分析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 ,如何因地制宜地应对形 势变化。
详细描述
探讨地方政策在执行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行业政策解读
总结词:掌握行业政策对形 势的引领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
探讨行业政策如何引导行业 发展,对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
01 03
详细描述
02
分析特定行业的政策动向, 如科技、教育、环保等。
国内形势分析
经济发展状况
分析国内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 面的进展。
社会问题
探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人口老龄化等社 会问题的现状与趋势。
政策走向
预测国家政策走向、改革重点及政策效果评估。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ppt教学课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状元成才路
3.什么是法治政府?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 上运行。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
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
状元成才路
法治建设进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目标导航
1. 知道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知道建设法治政府的途 径。 2. 认识到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遵纪守法光荣 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
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 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
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
的有序、公平、正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探究与分享
教材55页
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追求并奉行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
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
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
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
状元成才路
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
状元成才路
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状元成才路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本目录内容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本目录内容1. 中国国情概述• 1.1 国情背景介绍• 1.2 中国政治体制• 1.3 经济发展现状• 1.4 社会结构与人口问题• 1.5 文化传统与社会价值观2. 政府与公共管理• 2.1 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 2.2 公共管理与决策机制• 2.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4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4. 政治风险与国际关系• 4.1 国际政治与国际体系• 4.2 国际关系中的主权与干涉• 4.3 政治风险与国际投资环境• 4.4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5. 社会变革与公众参与• 5.1 社会变革的动力与路径• 5.2 社会利益相关者与参与者• 5.3 公众参与与社会治理创新• 5.4 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建设6. 法治与人权保障• 6.1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6.2 法律体系与法治建设• 6.3 人权保障的法治化路径与实践• 6.4 中国的人权保障与国际标准比较7.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7.1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历史•7.2 经济全球化的规则与机制•7.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战略•7.4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8. 科技与创新驱动发展•8.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特征•8.2 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与政策•8.3 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与启示•8.4 科技合作与创新生态建设9.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产业•9.1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与保护•9.2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9.3 文化产业政策与城市发展•9.4 文化多样性与国际文化交流10.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0.1 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10.2 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10.3 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路径•10.4 中国的生态文明与全球环境治理以上是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本的目录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政府与公共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风险与国际关系、社会变革与公众参与、法治与人权保障、经济全球化与发展、科技与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产业,以及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知识。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外形势分析: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形势进行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危机、环境问题、国际关系等,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形势的发展和趋势。
2. 政策分析与制定: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各种政策的分析、评估和制定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多学科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 决策制定与管理: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决策制定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决策制定的基本原理、决策过程、决策模型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4. 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社会治理的模式和机制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
5.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原理和实践,包括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保护主义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
6.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关系,包括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决策制定和管理的能力,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及主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及主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是国内外政治形势和中国国内政策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
本文将围绕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进行探讨,并讨论每个专题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国际政治形势:1.主要内容:国际政治形势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安全局势、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大国关系等。
在具体分析中,研究者通常会关注重要国际事件和国际政治变化,探讨各种国际关系模式,以及对于国际秩序的引领和调整。
二、国内政治形势:1.主要内容:国内政治形势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政权体制、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问题、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等。
研究者会关注国内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的组织与运行,分析国内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动力,以及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三、国际政策:1.主要内容:国际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外援政策和国际合作等。
研究者关注国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对于国际社会影响的评估和预测。
四、国内政策:1.主要内容:国内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和教育政策、科技政策和决策过程等。
研究者关注国内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效果,评估政策的成功与失败,以及政策变革的动力和影响。
形势与政策研究并非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
研究人员经常会从国际政治形势出发,分析国内政治形势,并进一步研究国际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国内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也会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之,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是国内外政治形势和中国国内政策的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者通过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国际政策和国内政策的研究,来了解和评估不同形势下的政治动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方案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概述:1、《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理解国家政策,提高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2、本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1、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形势;2、理解国家政策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具备分析形势、判断政策的能力;4、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国内外形势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形势分析,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2、国家政策解读:重点解读国家重要政策,包括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政策,让学生理解政策背景、目标及实施措施;3、形势与政策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形势和政策;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3、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课程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政策的掌握情况。
六、师资队伍:1、课程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教学经验,能够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2、授课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能够承担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任务;3、辅导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辅导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教学教材:选用高质量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4、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场所。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第一章:当今世界形势与中国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态势。
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认识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的角色与责任。
1.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政策。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了解当前世界形势。
分组讨论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
小组展示各国科技创新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
分组讨论报告。
课后小论文:分析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我国政策体系与政策制定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的政策体系及其特点。
掌握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策体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政策制定的过程:问题识别、政策方案设计、决策、实施、评估等。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民主决策、社会听证、公众意见征集等。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政策案例,理解政策制定过程。
角色扮演:模拟政策制定过程,体验公民参与。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政策体系的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参与情况。
课后小论文:分析一个政策制定过程,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政策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分析我国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探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
3.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教育政策:普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劳动力市场等。
医疗和社会保障政策: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纪录片,了解我国经济社会政策实施情况。
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政策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说课稿
形势与政策课程说课稿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始终是立德树人, 其教育目标和内容既要涵盖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又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要求, 侧重体现导向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课程目标思政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依据课程性质和特点, 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目的, 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教学资料建设, 积极进行教学实效性探索,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进行多媒体教学;不断壮大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 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师队伍;建立网络课堂搭建师生教学互动平台, 不断提高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优势实施所有教学活动的能力;积极开展科研、教研活动, 提高科研水平;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
本课程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于学院的育人事业、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职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 培养具备科学地观察、分析形势的能力和正确地理解、贯彻政策的本领的当代大学生。
知识目标: 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基础目标通过理论教学, 使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丰富知识、获取信息, 增长信心, 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形势与政策第四讲
形势与政策第四讲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各国利益交融,宏观经济政策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形势与政策第四讲中,我们学习了国际经济形势及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了解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政策工具和调控措施等。
本文将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2016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过剩,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在风险和挑战之中也存在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趋势向好,全球经济预计有所回升,对华出口也将出现企稳回升的趋势,有利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二、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政策工具和调控措施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稳健中性,即保持中等速度和合理幅度的经济增长,防止经济过热或者过冷,维护了国家的总体经济平衡。
并在稳健中性中达到调节结构、防范风险的效果。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利率和信贷,在经济下行期间,中央银行可以采取降低政策利率、降低存准率等方式来扩大流动性,增加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减税、增加政府投资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下行期间,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减轻经济下行压力。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向特定产业提供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4.区域政策:区域政策通过向重点地区和行业提供财政和产业支持来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包括:1.结果评估:对政策效果通过正式的数据分析和监测来评估。
《形势与政策(四)》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形势与政策(四)》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13139课程中文名称:形势与政策(四)课程英文名称:Current Affairs & Policy IV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成绩按五级分制记载)开课专业:全校开课学期:5总学时:8总学分:0.5二、课程目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清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了解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在此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当前我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党的具体政策(2学时)2.当前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外政策(2学时)3.国内热点问题剖析(2学时)4.国际热点问题介绍(2学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无。
七、先修课程无要求。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时事报告》音像版3.《瞭望》九、课程考核方式以小论文形式考核。
撰写人签字:王国学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形势与政策课程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代码:152299069-152299129学分/学时:0.25学分/8学时(第7学期为0.5学分/16学时)开课学期:第1学期-第7学期适用专业:全校公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负责人:政治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形势政策部开课单位:政治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必须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形势与政策教育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当代大学生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判断和基本结论,运用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一)知识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素质目标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7(1.2/1.4/1.5)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在时间上知道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大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闯闯、积累的根本成就(5)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主要内容:(就是下面五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理论体系:邓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4)三者关系: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及主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及主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的四个专题包括:道路自信、改革开放、文化自信和全面依法治国。
1. 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信。
主要内容包括: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40年来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主要内容包括:
- 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
-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 应对全球化挑战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和自信,也包括对当代中国文化的信心和自信。
主要内容包括:
- 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
- 推行精神文明建设
-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4.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实现国家治理是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的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 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制机制
- 加强司法体制和司法独立
- 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 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法治化。
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
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一、形势政策形势政策是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政策和形势。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
我们在关注形势政策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1. 国内政治方面:我们可以注意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的例会和全国人代会等信息,关注一些重要领域的政策变化,例如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
2. 国内经济方面:我们可以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变化,例如GDP、CPI等;了解一些重要领域的政策变化,例如贸易、投资、金融等;以及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发展情况。
3. 国际政治方面:我们可以了解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盟等;关注国际热点事件和重要国际事务,例如朝鲜半岛局势、中美贸易战等。
4. 国际经济方面:我们可以关注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例如全球经济增速和货币政策等;了解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例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等。
二、国情教育国情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宣传的形式,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能够更好地对国家和民族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
在国情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1. 国家历史:了解国家的历史,包括传统文化、先祖辉煌、民族文化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国家现状:同时也要了解国家的现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加强国家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3. 国家形象:传播国家正面形象,通过宣传和教育让人们了解自己国家、宣扬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4. 国际关系:了解国际政治和国际经贸的发展,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地位和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
总之,形势政策和国情教育是我们必须关注和学习的核心领域。
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国家的整体素质。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概括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概括
《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国内外形势和政策,增强对国家发展、国际关系、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外形势分析。
通过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趋势和变化,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二、政策解读与思考。
对于国家重大政策和法规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背景和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并思考其影响和意义。
三、社会问题分析。
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如经济、文化、环保、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国际关系研究。
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政策和行动,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趋势,掌握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规则和方式。
五、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案例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政策和形势对于实际问题的影响和作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
形势与政策第四讲中国国情与法制建设
形势与政策第三讲中国的国情与法制建设(四)牢记基本国情,增强忧患意识。
有位国外女士说:“中国的发展真是一天比一天快,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这位国际友人的评价是客观的,她既称赞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又看到中国更大的发展是在未来。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
这一论断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二,这个社会主义处于不够发达的初级阶段。
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一论断仍然正确而深刻。
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一系列革命方略离不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
今天要想回答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样不能脱离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这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证据之一。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时并存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新的考验。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能头脑发热,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阶段,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很快,这无庸置疑。
但是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以牺牲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以给美帝等资本主义国家打工换取的,这样的经济不具备可持续性,也不可能超越美帝等。
中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中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必须积极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高,因此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在国际社会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中国的国内与国际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应该对我国所面临的形势与所应对的政策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国内的形势与政策: .政治方面: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中央纪委监察部近日连续召开四次座谈会,分别就土地管理、工程建设、金融、司法等重点领域存在的腐败现象和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对策.经济方面, 我国价格总水平上升较快,具体表现在商品住房价格持续攀升, 煤炭价格整体水平不低煤电价格联动,粮食价格上涨,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等等,因此国家加大调控的力度,以确保这些产品价格的稳定,包括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住房价格推进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认真地进行研究煤炭价格整体水平不低煤电价格联动的原因;必须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文化方面: 在去年西部地区成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中东部地区的改革,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台湾问题:,陈水扁再次逆势而动,大肆鼓吹“台独”分裂主张,蛮横限制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蓄意毒化两岸关系气氛,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并且竭力撕裂台湾社会,制造族群对立。
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天灾人祸):就业问题:中国目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动力供给量的迅猛增长正成为当前就业工作中的最大“心病”.预计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人.与迅猛增长的供给量相比,就业岗位的增加却显得“步履沉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第三讲中国的国情与法制建设(四)牢记基本国情,增强忧患意识。
有位国外女士说:“中国的发展真是一天比一天快,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这位国际友人的评价是客观的,她既称赞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又看到中国更大的发展是在未来。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
这一论断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二,这个社会主义处于不够发达的初级阶段。
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一论断仍然正确而深刻。
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一系列革命方略离不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
今天要想回答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样不能脱离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这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证据之一。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时并存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新的考验。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能头脑发热,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阶段,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很快,这无庸置疑。
但是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以牺牲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以给美帝等资本主义国家打工换取的,这样的经济不具备可持续性,也不可能超越美帝等。
打工者不可能比老板赚得多!不要相信GDP,不要只看到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者局部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接受了美帝等的经济模式(有特色的),大家要清楚这个经济模式是美帝等发展出来的,规则也是他们订的,他们可以十分熟练的依靠各种规则来剥削我们的劳动成果。
改革开放是中国需要的,也是美帝等需要的。
只要中国加入他们的经济圈,接受他们的游戏规则,他们就能逐渐控制中国经济。
一个国家的强盛,综合国立主要体现在哪里?第一个就是经济实力,或叫生产力。
人类文明前进的基础,就是生产活动。
为了组织大规模系统生产,才形成社会。
而中国的生产力与美帝相比怎么样呢?从数量上看,从表面上看,还不错,而且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比30年前大大提高,所以很多人沾沾自喜。
实际上我们国家自主生产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些低档次的科技附加值低的东西。
生产的稍微像点样的东西都要依靠美帝等的技术和支持(军工除外,因为国家保密政策,我国的军工水平到底如何,无法评说,貌似还行),形成这个局面有内因,也有外因。
外因是主要的,美帝等针对中国的高技术和高技术产品的禁运。
内因就是我国的企业领导们不重视技术创新,这些个领导们没几个搞技术的。
大家看看国内个各种产品,尤其工业产品,很多都是外资的,合资的企业生产的。
很多国企改革后,也逐渐被外资渗透。
很多市场被外资产品占据,这可不是件好事。
大家都学过剩余价值的理论,产品中的剩余价值,是劳动带来的,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都靠这个。
这些外资的存在造成的后果是,我国人民辛苦劳动的价值,被外国佬拿去大部分。
我们的劳动者只获得了小部分。
他们无情的掠夺了我们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结果我们的地方政府和一些无知群众还要给人家歌功颂德。
(被本国的资本家剥削也就忍了,要是被外国的资本家剥削了,可他妈亏大发了)。
所以,我找工作基本不考虑外资。
其实外资在国内投资只是其掠夺手段之一。
还有很多手段,反正游戏(经济)规则人家订的,手段多的很。
比如另一个重要手段:利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品,来掠夺我们国民生产的价值。
以多电子产品为例,我们造的电脑、电视、手机,等很多产品的核心部件,我们国内做不了只能高价买国外的,我们组装一下。
变成国产的,皆大欢喜!殊不知我们的“民族企业”,生产一台这样的产品所赚到的利润,不及美帝等从中赚到的零头。
给大家详细介绍下电视机行业。
中国是电视机的最大产出国,这是无可争辩的。
现在的主流电视是液晶、等离子的平板电视,以前主流是显像管电视,情况差不多。
电视的主要零件:显示屏,图像处理芯片。
都只能进口,国内做不了。
中国的电视行业竞争白热化,电视机的利润低的可怜。
就这样,一台5000块的液晶电视在创维、海信等企业生产出来,厂家和工人等只能拿到300块(数字略有出入,用于定性分析没问题),而日本鬼子等却能拿到800块或者更高。
很多行业,汽车、机床设备等行业,都存在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生产的问题。
标志着工业水平的两个最重要的根本因素:加工精度和材料。
其它的工业加工水平的表象都是以此两项为根本的。
首先说精度,中国制造的机床装备,尤其自动化程度高的要严重依靠进口的伺服系统,进口的钢材和零部件。
这样造出的机床精度才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跟国际上的高精度机床比差还很大。
国际上对中国实行高精度机床禁运,理由防止用于军工行业。
可以说美帝等如果不向中国出口,中国的能造出来的机床和现在国内正在普遍使用的机床相比,都要落后10年以上。
大家要清楚,机床装备行业是工业的基础行业。
没有高精度的机床,就没有高精度的零件,就没有高准确性的其它工业生产设备,和搞命中的武器。
整个工业水平都将严重后退。
中国的芯片制造水平跟美帝比落后了20年,我们号称能生产130nm的,如果没有进口设备的支撑,我估计180nm的都做不了,而美国可以搞45nm的甚至更小工艺的。
这归根到底也是机床加工精度决定的,这涉及到芯片制造最关键设备――光刻机。
高精度的光刻机中国是造不了的,因为其核心部件都是超高精度的设备才能制做出来,大家可以自己调查。
总之,加工精度是工业水平的第一要素。
第二要素就是材料。
在一些新兴材料上,我们中国和美帝等差距不是很大,值得肯定。
我想说的是钢材,他是工业最主要的原材料。
其它材料我不是很了解,大家自己可以调查一下。
钢材有很多种,普通的就不用说了,钢材的性能取决于他的掺杂物和后处理工艺,我国大部分工业上用的高性能的钢和钢零部件都是进口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生产不出这样的好钢。
目前钢材方面最牛的是日本和德国。
中国这方面的短板形成原因主要先天不足,后天不补!我听人家说过一个故事:某厂生产的某关键零件,只有一个老师傅对其进行热处理(其实是个复杂的需要丰富经验的工作),才能达到使用要求,别的师父热处理的都不行。
这个老师傅热处理时要求别人都不在场,不准别人学。
后来厂里偷着安装了摄像头,才掌握了老师傅的诀窍,这个热处理方法才得以继承。
有些技术无法提升和中国人的某种思想有关,就像“独门绝技,不可外传”。
目前,材料依靠国外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
如模具钢,进口依赖程度特别高。
我们漂亮的电子产品的塑料壳,都是高精度注塑模具做出来的。
内部的钣金件都是高精度的冲压模具生产的。
这些模具依靠国产钢,基本是作不出来,或者性价比极底。
还有很多高精度的、高性能的设备都需要高性能的钢材和其它材料。
我们太依赖进口了,如果没有进口,我们的工业基本要倒退10年,有些行业要倒退20年或更久。
既然中国工业缺少自己掌握得核心技术,那为什么企业不大力研发呢?有许多原因,例如:搞技术研发底子薄、周期长、风险大,远远没有“拼上市”赚钱快、赚钱多。
搞实业利润低,竞争激烈(没有外国鬼子的东西好),没有搞金融,房地产,保险、销售等行业利润高,赚钱快。
这些行业之所以挣钱多都与腐+-+败有重大关系。
整个社会都在盛行投机,谁还肯干那些费力又不一定讨到好的事情呢。
如果有一天,中美出现巨大矛盾。
美帝等要制裁中国,不给你技术、设备和原材料。
你的工厂只能停产、工人下岗,或者生产点80,90十年代的产品自用。
中国超级依赖进口的工业,毫无安全性可言,太危险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这个问题在前20年出都可以原谅,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引进外资,引进技术。
但是引进技术不是目标,掌握技术,自主技术,自主生产才是目标。
国家的领导们也知道这一点,国家也一再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企业领导们大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执行。
比如,有些技术门槛高,没有哪个企业自己搞的起,需要国家组织力量突破,像两弹一星一样。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腐+-+败。
这个腐+-+败,指的事所有为了个人利益,置他人正常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顾的行为,在中国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影响几乎所有的决策。
绝非危言耸听,后面仔细分解。
这才是中国目前最大,最急待解决,最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不敢放在前面,否则影响发帖。
中国给美帝等打了三十年工,大部分行业,我们仍然还没本事单干!有人说,那就再打10年工,10年后或者20年后就好了。
最可怕的是,很多国人,很多领导精英们至今还不重视这个问题。
而美帝等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资源问题、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
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完全来自于给美帝等打工。
其主要来源是中国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和8亿农民的默默贡献。
现在中国的很多资源已经开发差不多了,就像稀土资源。
“我国稀有战略资源面临枯竭危机。
众所周知,中国有很多稀有资源,尤其是许多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必须以及军事用途广泛的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很大。
金属锆主要用于核工业反应堆、航天航空工业和武器制造,全球90%的锆在中国加工;铟主要用在液晶屏等高端领域,全球80%的铟产自中国;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但是,近年来一些专家指出,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再有30年,世界上最大稀土矿———包头白云鄂博矿藏就将消失;再有20年,江西稀土资源矿将消失;再有14年,世界储量最大的中国钨矿资源也将消失。
一些专家不断撰文指出,日韩以及美欧等国家稀有战略资源储备的目标都直指中国,并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大肆吞噬着中国稀有战略资源,中国稀有战略资源正遭受着一场空前的危机。
大量稀有金属资源被滥采贱卖其实,欧盟和美国很早以前就开始启动稀有资源的战略储备。
由于国外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和保护政策,在获得能源和资源方面,中国企业的海外出击频频受挫,我国在稀有资源战略储备上处于下风。
例如,我国紧缺的铁矿石、石油等稀有资源,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获取。
宁夏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樊建民指出,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采矿权的下放,各种稀有资源矿产陷入开采一哄而上的局面,致使大量战略稀有资源被破坏和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