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内三科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查房时间:2018年01月19日14:
30时
查房地点:内三科办公室
查房项目:《后循环缺血的观察及护
理》
主持人:张惠芳
参加人员:护理部、全院护士长、
内三科全体护士
一、查房目的:
1、后循环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其特点是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须引起重视,我们有责任做好后循环缺血的预防、治疗、健康宣教工作。

2、通过这次护理查房全面学习后循环缺血的相关专科知识,以点带面,一个后循环缺血疾病代表一个神经系统的疾病,复习本系统的专科知识,提高本科室低年资护
士的专科护理技能,提高科室的整体综合素质。

3、通过这次查房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提高护理质量。

4、学习、总结、交流后循环缺血疾病的病情观察重点和护理重点。

二、查房内容:
病例汇报: ——责任护士黄艳妮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杨翠珍床号18床性别女年龄63岁职业农民婚姻情况已婚病历号191418 家族史无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2、病情介绍:患者自诉今晨5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颜面麻木、恶心、呕吐,头晕呈持续性发作,伴视物旋转、视物模糊,闭眼及平卧位时可稍缓解,恶心、呕吐约5-6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渣样物质,无喷射性呕吐,自觉行走不稳,稍感头部闷胀痛,无头昏、耳鸣,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饮食呛咳,无肢体活动障碍、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凝视、大小便失禁,无晕厥、黑蒙等症状,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于2017年12月13日16:53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后循环缺血”收住院。

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差,大便正常,小便次数明显减少,体重无明显改变。

(1)主诉:头晕、视物旋转、颜面麻木、恶心、呕吐1天。

(2)生命体征:T:36.2℃、P:78分/次、R:22分/次、BP:120/80mmHg (3)阳性体征: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

(4)辅助检查结(阳性):颈部血管彩超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硬化性改变伴硬斑形成;左侧椎动脉内径细。

血生化示:甘油三酯2.85mmol/l 、总胆固醇6.8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37 mmol/l。

3、病因病理: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

PCI就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

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 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病因机制
(1)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PCI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
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

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

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穿支小动脉病变,有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4、临床表现:头晕、视物旋转、颜面麻木、恶心、呕吐1天。

5、治疗:(1)饮食治疗: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食物、清淡饮食、戒烟戒酒等。

(2)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3)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6、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单
低血压。

7、健康教育:
⑴告诉患者及家属早期诊断和正
确处理的重要性,阐明干预危险因
素和积极治疗病因的重要性。

⑵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
宜,戒烟、限酒。

坚持锻炼身体,
促进血液循环。

⑶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操劳,经常
发作的人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
动及单独外出,以防疾病发作时突然跌倒。

⑷定期到医院复查,如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视力障碍等,应及时就医。

8、出院随访1月3日患者出院后一周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头晕、头昏、恶心等不适,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三、相关知识回顾: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脑血管的组成及功能、脑脊液的作用和循环、病因及发病机制、何谓“三高”及如何预防、临床表现、意识和肌力的判断、病情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饮食的重要性和饮食种类、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常见并发症及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与美尼尔氏综合征的区别、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一)杨雷霞护士回答: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⑴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其中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四部分组成。

⑵功能包括:①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②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③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④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2、脑血管的组成及功能脑血管由脑动脉和脑静脉组成。

(1)脑动脉:①颈内动脉系统:起自颈总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颈后,分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主要供应大脑半球的前三分之二和部分间脑。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起自锁骨下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合并成基底动脉,最后形成两条大脑后动脉。

主要供应脑干、小脑间脑后部和大脑半球的后三分之一。

③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前支通动脉,后支通动脉吻合形成。

当动脉环处发育不良或阻断时,可通过血液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起代偿作用,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⑵脑静脉:静脉壁薄而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收集大脑、小脑、脑干的静脉血,如大脑内静脉,大脑外静脉.
(二)洪粹护士回答:
1、脑脊液的产生、作用脑脊液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调节颅内压力;提供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出其代谢产物;调节碱贮量,保持中枢神经系统pH在7.31~7.34;通过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2、脑脊液的循环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再汇入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

(三)董红霞护士回答: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PCI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

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

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穿支小动脉病变,有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2、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遗传背景、家族史,可干预危险因素有生活方式(饮食、吸烟、缺乏活动等)、肥胖及多种血管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L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

(四)杨艳才护士回答:
1、何谓“三高”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2、如何预防“三高”
⑴高血压的预防: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大喜大悲。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每天保持充足睡眠。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适当的运动锻炼避免肥胖。

⑵高血糖的预防:合理饮食、生活规律、精神放松、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避免肥胖。

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做到:多懂少吃勤运动。

⑶高血脂的预防: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减少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

选用低脂食物,增加维生素摄入量。

改善生活方式:减肥、戒烟酒、多运动。

(五)董俊霞护士回答: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
(1)后循环缺血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2)后循环缺血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mer综合征等。

(3)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

(六)李玉珺护士回答:
1、意识的判断
(2)嗜睡:为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的倦睡,病人处于持续的睡眠状态。

特点:可唤醒,并能准确的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一但刺激去除后迅速入睡。

(2)意识模糊:是朦胧状态,是较嗜睡为深的意识障碍。

特点:病人仍保持基本的反应和简单的精神活动;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简单迟钝、表情淡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3)谵妄:是意识模糊伴以知觉障碍和注意力丧失。

特点:表现为语无伦次、幻想、幻听、躁动不安、对刺激反应增强,但多为不正确。

(4)昏迷:是最严重的的意识障碍,对外界刺激均无反应,按昏迷程度可分为: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咳嗽及各种防御反射仍存在;大、小便失禁或者潴留。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强烈的刺激全无反应;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则、血压可能下降;一切反射均消失、全身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

2、肌力的判断
0级:完全瘫痪:
Ⅰ级:肌肉有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脱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较弱;
Ⅴ级:肌力正常;
(七)董俊霞护士回答:
1、病情观察重点
(1)观察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偏瘫的部位和程度,感知觉障碍,认知、语言能力。

(2)了解既往史、服药史,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习惯。

(3)有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或低枕位,
头部禁止使用冰袋。

(2)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及
有关检查的生化指标。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意识障碍的护理,按照意识障碍护理常规执行。

(5)准确记录出入量。

对于呕吐、大汗、高热等症状应及时遵医嘱补液。

(6)高热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7)病人抽搐时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

(8)应用抗凝纤溶药物治疗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9)静脉应用血管扩张药,滴速稍慢,注意血压变化。

(10)瘫痪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11)康复护理,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1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应给予糊状流食或半流食小口慢食,必要时鼻饲进食。

(13)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理,鼓励家属朋友关心病人,使病人愉快、平静的面对生活,指导病人配合医生治疗,帮助病人恢复社会适应能力,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锻炼,生活尽量自理。

(14)预防患者并发症跌倒,协助病人拉好床栏,指导病人起卧或蹲下时动作宜缓慢,指导病人不宜劳累,活动要适度,不宜单独外出,若眩晕发作时,立即就地坐卧以防跌倒。

(八)段伟英护士回答:
1、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2、饮食种类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三大类。

(1)基本饮食
①普通饮食:适用于消化道疾病、病情较轻或疾病恢复期;
②软质饮食:老幼病人、口腔疾病、术后和肠道疾病的恢复期;
③半流质饮食:消化道疾病、吞咽咀嚼困难、发热及术后病人;
④流质饮食:急性消化道疾病、高热、各种大手术后及其他重症或全身衰竭等病人。

(2)治疗饮食:高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低盐饮食、无盐低钠饮食、高纤维饮食、少渣饮食。

(3)试验饮食
①隐血试验饮食:用于诊断有无消化道出血或不明的贫血;
②胆囊造影试验:用于需要进行造影检查胆囊、胆管、肝胆管有无结石、慢性炎症及其他疾病病人。


③甲状腺131Ⅰ试验饮食:用于协助检查甲状腺功能。

(九)朱艳波护士回答:
1、辅助检查颅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TCD)、CT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MN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放射性核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2、诊断依据要仔细了解病史,特别是症状的发生、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演变过程及可能的诱发因素;要注意了解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要注重对脑神经(视觉、眼球运动、面部感觉、听觉、前庭功能)和共济运动的检查。

(十)赵晓艳护士回答: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如:脑蛋白,血塞通)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溶栓药(尿激酶)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消化道反应,同时应监测血小板的变化。

应用溶栓药物时要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出血倾向,及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并详细作好记录。

发现皮疹、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及血压异常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于对症处理。

同时观察应用溶栓药物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恢复情况。

2、饮食治疗: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克服不良嗜好。

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食品,戒烟戒酒。

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多饮水,
多吃魚类和海帶。

3、运动治疗:急性期应采取平卧位以便较多血液供给脑部,禁用冰袋冷敷头部以免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而加重病情。

恢复期尽量要求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加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对意识障碍和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以防坠床。

对步行困难步态不稳等活动能力障碍的病人要防跌到,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有警示标志。

有语言和肢体障碍的患者要加强其功能锻炼,防止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教会病人和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指导: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立即起身,最好平静10分钟后缓慢起身,以防体位性低血压致脑血栓形成。

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防跌到,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心理治疗:患者为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甚至变得性情急躁,好发脾气,这样便会血压升高,病情加重。

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并给予细心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要从密切的护患关系中加强沟通,态度温和、语速减慢、重倾听轻表达,而且注意力集中、面带微笑。

同时嘱咐家属给予病人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十一)马品丽护士回答:
常见并发症及如何预防
1、常见并发症:有后循环TIA、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 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挫手综合征、纯感觉性卒中等)。

2、脑疝诱因及表现:
脑疝的诱因:外伤所致的各种颅内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颅内寄生虫和各种炎性肉芽肿、医源性因素(比如不适当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快过多等), 。

3、脑疝常见分类: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也成小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

4、脑疝常见症状及特点: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

(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对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

(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的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

(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

(十二)杨红梅护士回答:
后循环缺血与美尼尔氏综合征的区别
(十三)李雅婷护士回答:
1、健康教育
⑴告诉患者及家属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的重要性,阐明干预危险因素和积极治疗病因的重要性。

⑵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宜,戒烟、限酒。

坚持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⑶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操劳,经常发作的人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单独外出,以防疾病发作时突然跌倒。

⑷定期到医院复查,如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视力障碍等,应及时就医。

2、出院指导
⑴疾病知识指导:详细告知本病的病因、常见症状、预防、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

帮助病人了解本病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⑵出院后应注意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

⑶严格按照出院后医嘱用药预防复发。

平时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辛辣、戒烟酒等定期来院复查,复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⑷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处理,防治病情进一步发展。

告知病人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四、补充内容
张惠芳护士长总结:这次护理查房的内容是《后循环缺血的观察和护理》,查房的目的有三个:
1、后循环缺血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其特点是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须引起重视,我们有责任做好后循环缺血的预防、治疗、健康宣教工作。

2、通过这次护理查房全面学习后循环缺血的相关专科知识,以点带面,一个后循环缺血疾病代表一个神经系统的疾病,复习本系统的专科知识,提高本科室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提高科室的整体综合素质。

3、通过这次查房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提高护理质量。

4、学习、总结、交流后循环缺血疾病的病情观察重点和护理重点。

此次护理查房全科护士及实习生人人参与,查房内容设及神经系统的相关专科知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专科性比较强,全体护士准备比较充分,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但有些问题回答不全面、重点不突出,护士长已作归纳总结。

责任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比较准确,并按护理目标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住院期间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治疗效果好,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非常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