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设计第三章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节能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节能设计与计算常见问题分析第一章:综述部分一、对节能设计标准中的适用范围不很清楚:◆《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以下简称《居住节能标准》第1.0.3条: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山东地区的新建、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改建的居住建筑与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选可参照使用。

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集体宿舍、公寓、招待所、托幼建筑及部分旅馆建筑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临时居住建筑与地下建筑。

住宅以外的居住建筑中的招待所、旅馆,是指,《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中四---六级的旅馆,一---三级的高档旅馆(包括旅游旅馆、高级招待所)应该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以下简称《公建节能标准》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如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旅游建筑(如旅游饭店、宾馆、娱乐场所),科教文卫建筑(如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如机场、车站建筑)等。

二、《居住节能标准》和《公建节能标准》最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者比较能耗的基础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相应建筑;2、都有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门窗气密性、地面、围护结构各部分传热系数限值等要求;3、都有相应的建筑构造要求(如热桥部位、门窗洞口两侧周边墙面等)。

不同点:1、《居住节能标准》是计算冬季的采暖能耗,《公建节能标准》是计算全年的能耗: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电气照明。

2、《公建节能标准》对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做了限制要求,〈居建节能标准〉没有此项要求。

3、《公建节能标准》对门窗除了K值要求外,还有遮阳系数的限值要求,《居住节能标准》没有遮阳系数限值要求。

4、判定方法不同三、《居住节能标准》和《公建节能标准》的判定方法:1、《居建节能标准》的判定方法:1、直接判定法;2、指标判定法;3、对比判定法。

节能设计方案

节能设计方案

节能设计方案一、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因此建筑节能设计至关重要。

(一)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日照规律。

尽量使建筑物朝向正南或南偏东、南偏西一定角度,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冬季阳光和夏季自然通风,减少空调和采暖的需求。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避免遮挡阳光和影响通风。

(二)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聚苯板、聚氨酯等,对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和门窗进行保温处理。

增加墙体和屋顶的厚度,提高隔热性能,减少热量传递。

选用节能型门窗,如双层中空玻璃门窗,提高窗户的气密性能,减少热量散失和冷空气渗透。

(三)优化建筑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自然通风系统,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促进室内空气流通。

在建筑中设置通风口、风道和通风窗等设施,提高通风效果。

在需要时,结合机械通风系统,如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通风能耗。

(四)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等设备,为建筑提供热水和部分电力。

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从地下获取热能或冷能,用于采暖和制冷。

二、工业节能设计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巨大,节能潜力也很大。

(一)优化生产工艺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能耗较高的环节,进行工艺改进和优化。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替代间歇式生产工艺,减少设备启停次数,降低能耗。

(二)合理选择能源类型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合理选择能源类型。

优先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高污染、高能耗能源的使用。

对于需要高温加热的工艺,可以考虑采用电加热、微波加热等高效的加热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的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制定能源消耗指标,对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进行严格控制。

通过能源审计,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管理,提高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根据《建筑法》、《节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具有公共功能的建筑,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办公楼、学校教学楼、医院医疗建筑、文化场馆、体育馆等。

第三章设计原则1. 节能优先原则。

在不影响建筑功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2. 综合利用原则。

综合运用 passivhaus 等节能新技术。

3. 绿色环保原则。

采用环保建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4. 安全可靠原则。

保障建筑结构、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第四章设计要求1. 建筑设计应满足当地建筑节能标准,对新建和改建公共建筑,应达到当地节能标准的 20% 超能要求。

2. 建筑外立面应采用保温节能材料,保证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 0.22w/(m·k)。

3. 所有公共建筑室内及外立面照明应使用节能照明设备,满足国家强制节能认证要求。

4. 公共建筑应采用高效节能供暖通风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5. 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采用高效新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6. 公共建筑应设置节能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做到精准调控。

第五章设计审核与验收1. 设计方案应进行能耗模拟计算,评估节能性能。

2. 设计方案需经专业能源监测机构审核,并出具书面意见。

3. 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前,应提交能效设计文件,并接受有关监测评估部门的验收。

第六章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将建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档案,对设计文件、能效模拟计算等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公共建筑设计方案,将暂缓审批,并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整改。

第七章处罚与奖励对未按照本标准进行设计的公共建筑,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对按照本标准进行设计并取得验收合格的公共建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和宣传推广。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能源资源的紧缺,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建筑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资源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建筑节能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2.减少环境污染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

而建筑节能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可以减少排放污染物,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改善室内环境建筑节能设计要求采用科学的通风、采光和空气净化等手段,能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和措施为了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采取相应的措施:1. 综合利用设计综合利用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时,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布局、朝向、用途等各个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的功能布局,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2. 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合适的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3. 优化采光设计采光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安排建筑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窗户的设计等因素,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能源。

4. 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太阳能供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供暖和供冷的能源消耗。

5. 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建筑节能设计还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6. 科学使用建筑材料建筑节能设计需要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完整版)建筑节能的研究毕业设计

(完整版)建筑节能的研究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关于建筑节能的研究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1 国外建筑师在建筑节能上采用的方法 (2)1.2中国建筑节能使用情况 (6)1.3国内外建筑节能对比 (7)1.3.1 政策上的差距 (7)1.3.2 节能标准上的差距 (7)1.3.3 推广应用上的差距 (7)1.3.4 研发能力上的差距 (7)1.3.5 采暖能耗的差距 (7)1.3.6 房屋设计上的差距 (8)1.3.7 节能产品质量上的差距 (8)1.4小结 (8)第二章建筑设计基本的节能意识 (8)2.1节能设计的思路 (8)2.1.1 使用建筑内保温复合节能墙体 (8)2.1.2 改善门窗性能 (10)2.1.3 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 (12)2.1.4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14)2.2建筑电气节能 (15)2.2.1 建筑电气节能的原则 (15)2.2.2 建筑电气节能的途径 (16)2.3照明部分的建筑节能 (18)2.4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建筑节能 (19)2.5屋面节能 (20)2.6小结 (20)第三章建筑节能的应用案例-玻璃幕墙 (21)3.1玻璃幕墙的应用 (21)3.2.玻璃幕墙的分类 (22)3.3 玻璃幕墙与建筑节能的发展 (24)3.3.1 发展历史 (24)3.3.2 发展现状 (25)3.3.3 发展趋势 (25)3.4 玻璃幕墙的优缺点 (26)3.4.1 优点 (26)3.4.2 缺点 (27)3.5 小结 (29)谢辞 (31)参考文献 (31)附录 (31)摘要摘要近几年,随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高。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使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应为:建筑本体的节能、采暖系统节能、提高照明和其他电器的效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详解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详解

双层皮幕墙种类
按通风形式划分: 外循环、内循环、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外循环双层皮
内循环双层皮
宽通道双层皮幕墙间距 400mm以上时流动阻力可以忽略 • 对流换热集中在两侧玻璃周围, • 南方地区适宜采用热反射玻璃做外层玻璃,
采用较小的通道,利于增加烟囱相应 • 北方地区适宜采用中空LOW-E玻璃做内层
(4)调光玻璃
电控调光玻璃的原理:当电控产品 关闭电源时,电控调光玻璃里面的液晶 分子会呈现不规则的散布状态,使光线 无法射入,让电控玻璃呈现不透明的外 观;通电后,里面的液晶分子呈现整齐 排列,光线可以自由穿透,此时电控液 晶玻璃呈现透明状态。调节范围可达 15%~75%。
调光玻璃是利用现有的夹层玻璃制造方 法,将调光膜牢固粘结在两片普通浮法 玻璃之间构成。
– 如果幕墙上不能设置通风口,全年能耗将更高 – 高保温性能的双层皮幕墙造价远远高于双玻加内遮阳
的幕墙,占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3.1.2 透明围护
结构传热系数
• 对玻璃窗的要求,一方面要阻挡热损失。 一方面多得到太阳热
3.1.2 透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环境参数
围护结 构特性 参数
•当外界参数一定时(qt),K越大,太阳得热系数SHGC越小, 则累计总得热量越小。
3.1 智能围护结构的定义及特点
• 定义: • 智能围护结构是建筑构件的综合体,这些构件能
够执行各自功能,使建筑外围护构件独立或联合 作出调整,提前应对环境变化,以最小的能源消 耗维持建筑内部的健康、舒适环境。
• 智能围护结构的核心是:围护结构能够用对建筑 物内外环境的变化。
3.1 智能围护结构的定义及特点
(5)隔音隔热玻璃
将隔热玻璃夹层中的空气换成氦、氩或六氮化硫等气体并用 不同厚度的玻璃制成,它在很宽的频道范围内有优异的隔音性能 和隔热性能。

如何做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标准

如何做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标准

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标准第一章绪论1.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然而,建筑的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一大难题,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建立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1.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标准,指导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效果,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

1.3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工厂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应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标准要求。

第二章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原则2.1 保证舒适度在设计建筑电气系统时,首要原则是保证建筑内部的舒适度。

电气系统应能满足建筑内各个区域的照明、通风、空调等需求,确保居住者或办公人员的舒适感。

2.2 充分利用自然光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带来的能耗。

合理设计建筑立面、窗户位置和尺寸,使室内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

2.3 采用节能设备在选择建筑电气设备时,应优先选择节能型设备,如LED照明、高效空调、智能控制系统等。

通过优化设备选择,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整体节能水平。

2.4 合理设计电气布线电气系统的布线应合理设计,减少线路长度和线损,降低电能损耗。

并应采用优质导线和绝缘材料,以提高电气系统的效率。

2.5 节能控制策略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节能控制策略。

通过定时控制、光感控制、温度感应控制等方式,减少电力需求,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第三章建筑电气节能方案设计要求3.1 照明设计要求(1)采用LED照明,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

(2)根据建筑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合理设计照明布局和灯具选型。

(3)使用光感控制和定时控制,调控照明亮度,降低用电量。

3.2 空调设计要求(1)选用高效空调设备,减少能耗。

(2)合理设计空调系统,确保室内温度均衡。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3)2.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2.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 (3)2.1.2 节能与环保原则 (3)2.1.3 人本原则 (3)2.2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2.2.1 设计前期调研与分析 (4)2.2.2 设计方案制定 (4)2.2.3 设计细节优化 (4)2.2.4 设计评价与反馈 (4)第三章节能建筑设计 (4)3.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4)3.2 建筑遮阳与采光设计 (5)3.3 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 (5)第四章绿色建筑材料 (5)4.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5)4.2 常见绿色建筑材料介绍 (6)4.2.1 生态混凝土 (6)4.2.2 竹木材料 (6)4.2.3 绿色玻璃 (6)4.2.4 生态涂料 (6)4.2.5 低碳钢材 (6)第五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6)5.1 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7)5.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第六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 (8)6.1 建筑绿化设计原则 (8)6.2 建筑绿化技术应用 (8)6.3 景观设计要点 (8)第七章节能照明与智能控制系统 (9)7.1 节能照明设计 (9)7.1.1 设计原则 (9)7.1.2 设计要点 (9)7.2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10)7.2.1 系统组成 (10)7.2.2 应用场景 (10)7.2.3 应用优势 (10)第八章建筑能源管理与优化 (11)8.1 建筑能源管理策略 (11)8.2 建筑能源优化技术 (11)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 (12)9.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2)9.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2)第十章绿色建筑推广与应用 (13)10.1 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3)10.2 绿色建筑宣传与培训 (13)10.3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3)10.4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4)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室内环境质量等因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与实施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与实施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与实施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2)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3)1.2.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3)1.2.2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3)1.2.3 技术不断创新 (3)1.2.4 产业链整合与升级 (3)1.2.5 国际合作与交流 (3)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2.1 节能设计原则 (3)2.2 环境友好设计原则 (4)2.3 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4)第三章建筑材料与资源利用 (4)3.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 (4)3.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3.3 建筑碳排放计算与评价 (5)第四章建筑节能技术 (6)4.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4.2 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技术 (6)4.3 建筑照明节能技术 (6)第五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 (7)5.1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 (7)5.2 风能建筑一体化技术 (7)5.3 地热能建筑一体化技术 (7)第六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8)6.1 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 (8)6.2 室内声环境优化技术 (8)6.3 室内光环境优化技术 (9)第七章建筑智能化技术 (9)7.1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9)7.2 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 (9)7.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10)第八章绿色建筑施工与监管 (11)8.1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11)8.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11)8.3 绿色建筑监管与评价 (11)第九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 (12)9.1 国内外绿色建筑政策分析 (12)9.2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13)9.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3)第十章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13)10.1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编制 (13)10.1.1 编制原则 (13)10.1.2 编制内容 (14)10.2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实施与监控 (14)10.2.1 实施步骤 (14)10.2.2 监控体系 (14)10.3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案例分析 (14)10.3.1 绿色建筑目标 (15)10.3.2 技术方案 (15)10.3.3 实施方案 (15)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健康舒适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建筑。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2010年修正本)(2006年9月28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6年9月28日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0年5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节能管理第三章建筑规划设计节能第四章建筑施工节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规划建设,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扩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以及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节能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建筑节能应当坚持经济合理、节约资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保护环境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五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它与建筑节能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依法对建筑物符合节能标准负责。

供热、制冷、照明等建筑物用能系统运行管理单位依法对系统运行符合节能标准负责。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建筑节能中长期规划,制定并完善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机制。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节能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规程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规程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的能源节约政策,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节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工程。

第三条建筑节能工程应遵循“多措并举、全面施策”的原则,采取综合性节能措施,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第四条建筑节能工程由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施工和建筑节能监督检验三部分组成。

建筑节能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建筑节能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建筑节能监督检验应严格把关,并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第五条建筑节能设计要满足国家节能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保温隔热、采光利用、自然通风、冷热源系统、照明系统等设计要求。

第六条建筑节能设计应采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第七条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结合建筑朝向、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合理确定能耗需求。

第八条建筑节能设计应具备合理的热工性能,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第九条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及居住者的舒适度,综合考虑节能、经济性和使用性。

第十条建筑节能设计应采用现代建筑节能技术,逐步实现建筑节能标准化。

第三章建筑节能施工第十一条建筑节能施工应按照建筑节能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第十二条建筑节能施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防止使用劣质产品。

第十三条建筑节能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第十四条建筑节能施工要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施工效率和安全。

第十五条建筑节能施工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施工工序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第十六条建筑节能施工应做好现场管理和施工组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第十七条建筑节能施工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严禁污染环境。

第四章建筑节能监督检验第十八条建筑节能监督检验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的监督和检验工作,确保建筑节能的实施效果。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指南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指南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指南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3)2.1 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3)2.2 节能设计的具体措施 (4)第三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4)3.1 外墙保温隔热技术 (4)3.2 窗户节能技术 (5)3.3 屋顶节能技术 (5)第四章建筑照明节能技术 (6)4.1 照明系统设计原则 (6)4.2 节能灯具的选择与应用 (6)4.3 照明控制技术 (6)第五章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技术 (7)5.1 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7)5.2 通风系统节能技术 (7)5.3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8)第六章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 (8)6.1 给水系统节能技术 (8)6.1.1 给水系统概述 (8)6.1.2 给水系统节能措施 (9)6.2 排水系统节能技术 (9)6.2.1 排水系统概述 (9)6.2.2 排水系统节能措施 (9)6.3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9)6.3.1 雨水收集与利用概述 (9)6.3.2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措施 (10)第七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0)7.1 太阳能利用技术 (10)7.1.1 概述 (10)7.1.2 太阳能热水系统 (10)7.1.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0)7.1.4 太阳能通风系统 (10)7.2 风能利用技术 (11)7.2.1 概述 (11)7.2.2 风力发电技术 (11)7.2.3 风力驱动的通风系统 (11)7.3 地热能利用技术 (11)7.3.1 概述 (11)7.3.2 地源热泵技术 (11)7.3.3 地热供暖及制冷技术 (11)第八章建筑智能化与节能监测技术 (11)8.1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1)8.2 节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12)8.3 节能数据分析与应用 (12)第九章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12)9.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13)9.2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实例 (13)第十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 (14)10.1 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方法 (14)10.2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与标准 (14)10.3 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流程 (14)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室内外环境质量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因素,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建筑形式。

《建筑节能条例》

《建筑节能条例》

《建筑节能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积极培育民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推动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指导下,编制全国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民用建筑节能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国家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发布。

国家鼓励制定、采用优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的推广。

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等项目提供支持。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4)—冷热源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4)—冷热源

能量进行比较,可以反映不同形式能量的差别和用
能过程的内部损失,用火用效率来反映冷水机组的
性能好坏比性能系数更客观,更公正。
以上是从能源利用角度来评价空调系统用能过程的性能好坏, 但是“节能不一定省钱”,为了反映用能过程的经济性,随之又 产生了“热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总之,由于影响空调系统的 经济性的因素很多,在实际工程中一定要结合工程所在地能源供 应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合理的空调系统 冷热源能源形式和方案。
系数:
g Tg(Te T0)
30
吸收式制冷机的最大热力系数
ma x TgTgTeTeT 0T0 cc
热力系数与最大热力系数 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
a
max
31
可见:
➢吸收式制冷机的最大热力系数等于工作在Tg与Te之间的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与
工作在T0和Te 之间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的乘积。
➢最大热力系数随热源温度的升高、环境温度的降低以及被冷却介质温度的升
③空调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 荷较小;
④有避峰限电要求或必须设置应急冷源的场所; ⑤采用大温差低温供水或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 ⑥采用区域集中供冷的空调工程。 ⑦在新建或改建项目中,需具有放置蓄冰装置的空间。
冰蓄冷技术特点:
①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输配电设施的建设和投资。 ②空调用户制冷主机容量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和供配电设
机组一次能源效率:
(1)电动压缩式制冷剂或热泵
PERQ W0fwy
式中,Q0——制冷机的制冷量或热泵的制热量,KW; W——制冷机或热泵的耗功量,KW; ηf——电厂的发电效率; ηw——电网的输送效率; ηy——压缩机的电机效率,一般取0.9。

建筑节能课程设计

建筑节能课程设计

建筑节能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解释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和方法;3.分析建筑能耗的组成和影响因素;4.设计简单的节能建筑方案;5.评估建筑节能改造的效益。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建筑节能概述:介绍建筑节能的定义、意义和现状,分析建筑能耗的特点和问题;2.建筑节能技术:讲解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包括保温隔热、遮阳通风、节能照明等;3.建筑节能设计:介绍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能耗分析、节能指标、设计优化等;4.建筑节能改造:阐述建筑节能改造的策略和技术,包括围护结构、空调系统、供热系统等;5.建筑节能评估:讲解建筑节能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能耗模拟、经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的建筑节能案例,让学生了解节能设计的实践应用;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实验法:进行建筑节能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建筑节能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收集相关的建筑节能论文和专著,供学生自主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建筑节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出勤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建筑节能知识的掌握程度;4.项目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建筑节能项目进行研究,撰写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建筑节能专项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建筑节能专项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建筑节能专项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建筑项目的节能工作。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实施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建筑节能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的宗旨是:科学规范,综合管理,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第五条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六条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要满足以下基本原则:(一)合理利用地域气候条件,优化建筑形态和朝向,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二)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三)合理使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光照和空气调节的能源消耗;(四)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用光合理、光照舒适;(五)合理设计和布置供暖、供冷和通风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六)合理规划建筑用电,减少用电损耗;(七)配备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和评估建筑能耗情况;(八)其他符合节能要求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第三章建筑节能管理第七条建筑节能管理涵盖建筑节能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监测等环节,包括建筑节能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工作。

第八条本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负责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本单位应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

第十条建筑节能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系统、可持续的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第四章建筑节能考核与奖惩第十一条本单位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与奖惩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建筑节能考核指标包括能源消耗强度、能耗结构、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第十三条对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对建筑节能工作不达标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本单位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结果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管理制度由本单位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负责解释和修订。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
体步骤如图2-2所示。 • (1)规定性设计方法(查表法):如果建筑设计符合节能标准中对窗墙比
、体形系数等参数的规定,可以方便地按所设计建筑的所在城市(或 靠近城市)查取标准中的相关表格得到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参数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建筑节能设计概述
• 优点:直接按照规范条文执行,设计简单易行,使设计人员摆脱了复 杂高深的计算分析,节省了大量时间。
• 4. 建筑节能的设计思路 • (1)对典型区域、典型平面、典型技术、典型材料建立数据库,掌
握宏观判断能力,为方案构思创造条件。 • (2)具有丰富的节能设计知识和简单热工计算的能力。 • (3)利用专业分工,善于在节能专项上分析结果,进行建筑创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建筑节能设计概述
• 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应按图2-5所示步骤进行设计。 • 5.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 •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建筑节能设计。规划阶段的节能设计应从分
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其核心 问题是使企业的自身条件和环境相适应,以求得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 •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最新分支,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以下几个方面: • 全局性。 • 长远性。 • 整体性。 • 风险性。 • 社会性。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 有利于建筑企业建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 有利于建筑企业明确自己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战
• (2)建筑规划阶段节能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选址、建筑组团布 局、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建筑与风环境、自然通风设计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建筑企业战略管理
•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 第二节建筑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 第三节建筑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实施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的基本要求 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连续使用的
空调建 计要求
筑热工设 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 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① 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措 施 ② 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位的平、剖面设计,以及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 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到东、西向日晒 夏季防热 设计要求 ③ 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建筑设计中, 建筑物的向阳面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④ 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⑤ 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 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的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 3 层建筑
窗墙面积比 ≤ 0.20 外 0.20 < 窗墙面积比 ≤ 0.30 0.30 < 窗墙面积比 ≤ 0.40 0.40 < 窗墙面积比 ≤ 0.50 / / 0.45 / — 0.35 / —
4~8 层的建筑 / / 0.45 / — 0.35 / —
≥ 9 层建筑
/ / 0.45 / — 0.35 / —
表3-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
4)楼梯间外墙及门窗设置。
楼梯间及外走廊与室外连接的开口处应设置窗或门,且能密闭。采取采暖保温措施。
5)传热系数、保温材料层的热阻及遮阳系数限值。
具体见本书附录B,其中,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应大于表3-5中的限值。
遮阳系数 SC(东、西向 / 南、北向) 围护结构部位
位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应设置采暖设施 ;位于寒冷(B)区的居住建筑,还宜设置或预留空调设
11)采暖供热
施的位置。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 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 居住建筑内,不应设计采用直接电热采暖。
2.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原理
1)平面布置
建筑群的总体布置,以及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建
] ( m 2 K) 传热系数 K [ W /
围护结构部位 屋面 外墙 体形系 数 ≤ 0.40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分户墙、楼板、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 户门 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 屋面 外墙 体形系 数 > 0.40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分户墙、楼板、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 户门 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
注:① 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应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分不应计入窗户面积。 ② 表中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开间计算。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 60°至北偏西小于 60° 的范围, “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 30°至偏南小于 60°的范围, “南”代表从 南偏东小于等于 30°至偏西小于等于 30°的范围。
8)居住建筑不宜 设置凸窗。
严寒地区除南向外,其他朝向的 墙体上不应设置凸窗,寒冷地区北 向的卧室、起居室不得设置凸窗。
严寒地区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规 定的6级;寒冷地区l~6层的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等 级不应低于规定的4级,7层及7层以上的不应低于6级。
9)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应具 有良好的密闭性能。
FC— 窗的面积, 为FK/FC窗框面积比,PVC塑钢窗或木窗窗框比可取0.30, 铝合金窗窗框比可取0.20,其他框材的窗按相近原则取值;
SD— 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JGJ 26—2010)中附录D的规定计算。
7)外窗遮阳要求。
寒冷(B)区建筑的南向外窗(包 括阳台的透明部分)宜设置水平遮阳 或活动遮阳。东、西向的外窗宜设置 活动遮阳。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附 录D确定。
4~11 层 0.40
≥ 12 层
0.35
表3-6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3)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
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不应大于表3-7中的限值。当不符合表3-7中 的规定时,必须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第5节的规定 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 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日平均温度 ≤ 5 ℃的天 数为 0 ~ 90 d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 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表3-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3.1.2
建筑物热工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中
的规定,建筑热工设计应符合表3-2中的基本要求。
4~8 层 0.30 0.33
9~13 层 0.28 0.30
≥ 14 层
0.25 0.26
表3-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3)窗墙面积比。
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3-4规定的限值。在进行权衡判断时,各朝
向的窗墙面积比最大也只能比表3-4中的对应值大0.1。
窗墙面积比 朝 北 东、西 南 向 严寒地区 0.25 0.30 0.45 寒冷地区 0.30 0.35 0.50
建筑节能设计
L/O/G/O
第三章 建筑节能设计原理
1
3.1
建筑热工设计对建筑节能的要求
2
3.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3
3.3
围护结构有关热工指标的计算
3.1
建筑热工设计对建筑节能的要求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3.1.1
本节内容
3.1.2 3.1.3
不同热工分区建筑节能 设计原理
建筑物热工设计的基本要求
类 别
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 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② 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③ 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④ 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⑤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尺寸宜适当减小 ⑥ 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表3-5 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限值
6)窗的遮阳系数。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FK SC SCC SD SCB ( 1 ) SD FC
式中, SC— 窗的综合遮阳系数; SCC— 窗本身的遮阳系数; SCB— 玻璃的遮阳系数; FK— 窗框的面积;
式(3-1)
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2)体形系数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3-6中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3-6中的 限值时,必须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第5章的要求 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
建筑层数 建筑的体形系数
≤3 层
0.55
3.1.3
不同热工分区建筑节能设计原理
1
严寒与寒冷地区节能设计原理
2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原理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原理 3
1.严寒与寒冷地区节能设计原理
1)平面布置。
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
2)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3-3所规定的限值。
建筑层数 分 区
≤3 层
严寒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0.50 0.52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0℃,最热月平均温度为 25 数为 0~90 d, 日平均温度 ≥
~ 30℃
最冷月平均温度 > 夏热冬暖地区 10℃,最热月平均温度为 25 ~ 29℃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0 ~ 温和地区 13℃,最热月平均温度为 18 ~ 25℃
日平均温度 ≥ 25℃的天 数为 100 ~ 200 d
10)封闭式阳台
① 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应设置隔墙和门、窗。 ②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应将阳台作为所连通房间的一 部分。必须符合本书附录B及表3-4中的规定。 ③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时,如果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 数不大于本书附录B中的限值,窗墙面积比不超过表3-4中的限值,则可不对阳台外表面作 特殊热工要求。 ④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大 于本书附录B中的限值时,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本书附录B中所列限值的120%,严寒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5[W/(m2· K)] ,寒 冷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1[W/(m2· K)] ,阳台外表面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 60%,阳台和直接连通房间隔墙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表3-4中的限值。当阳台的面宽小 于直接连通房间的开间宽度时,可按房间的开间计算隔墙的窗墙面积比。
表3-2 建筑物热工设计的基本要求
类 别 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 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 ② 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 ③ 居住建筑在严寒地区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寒冷地区不宜设开敞式 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公共建筑在严寒地区入口处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在寒冷 地区出入口处宜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④ 建筑物外部窗户面积不宜过大,应减少窗户缝隙长度,并应采取密闭措施 冬季保温 设计要求 ⑤ 外墙、屋顶,以及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非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 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⑥ 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 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⑦ 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⑧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⑨ 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