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的意思
祭公谏征犬戎_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祭公谏征犬戎_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祭公谏征犬戎_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公谏征犬戎_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祭公谏征犬戎先秦佚名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观兵。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
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自是荒服者不至。
译文周穆王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
26《祭公谏征犬戎》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26.祭公谏征犬戎【原文】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观兵。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观则玩,玩则无震。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
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
’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椁,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自是荒服者不至。
【译文】周穆王打算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可以。
先王历来发扬德治,不炫耀武力。
军队在平时应该保存实力,在适当的时候动用,一旦动用就要显出威势。
炫耀等于滥用,滥用便没有了威慑力。
所以周文公作《颂》说:‘收起干戈,藏起弓箭。
我追求美好的德行,施行于华夏。
相信我王定能保有天命!’先王对于百姓,勉励他们端正品德,使他们性情纯厚,丰富他们的财物,便利他们的器用;使他们了解利害之所在,再用礼法道德教导,使他们从事有利的事情而避免有害的事情,使他们感情德治而又惧怕君王的威严,所以能够使先王的事业世代相传并且变得强大。
诗经解读
劝学网小雅《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gǒng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yòu ,麀yōu 鹿攸伏。
麀鹿濯zhuó濯,白鸟翯hè翯。
王在灵沼,于wū牣rèn 鱼跃。
虡jù业维枞cōng ,贲fēn 鼓维镛yōng 。
于论鼓钟,于乐辟bì廱yōng 。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yōng 。
鼍tuó鼓逢péng 逢,矇méng 瞍sǒu 奏公。
《灵台》题解:当政者,总喜欢用歌舞升平来掩盖民间疾苦、用歌功颂德来掩饰贪污腐败。
什么样的国家状态才能算是太平盛世,这不是靠自己吹嘘,也不是靠吹捧,而是要百姓发自内心地拥护,所谓真正得民心者得天下。
有德者,百姓自然爱戴,而个人就无须自称是什么“核心”了;相反,无德者,民怨沸腾,只能用武力镇压冠之以平乱,自然需要有人来歌颂。
这就是儒家所讲的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
周朝之所以有八百年天下,是因为从古公至季历、文王,历代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政思想,这才有“天下人士皆往之”的结果,才有“不战已胜、一战而成”的国力。
本诗讲文王实行仁政之后,受到百姓的拥护。
百姓受文王之恩而无以为报,一听说文王想要建一亭台水池,于是奔走呼告,大家一起自觉地来设计、建造文王的楼台、园子和水池,并恭敬地称之为“灵台”、“灵囿”和“灵沼”。
《毛诗》云:“灵台,民始附也。
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 由此可见,本诗主要是讲文王有德而众望所归。
该诗共分5章,每章四句。
本诗所涉及之“三灵”,并非西安长安区,而是宝鸡岐山县一带。
因文王当时只是诸侯而不是天子,所以部分学者认为灵台是祭天之说不当。
学习这一首诗,并不是在自家楼台上写一块匾“经始灵台”来装点门面,而是要明白国家还不富裕时就建什么国家大剧院,这是乱用民脂民膏,而今年开始提倡节俭、春晚也适可而止,这就是关注民主的表现。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之什大雅诗经思齐
注音
sìchபைடு நூலகம்nɡrényǒudé,xiǎozǐyǒuzào。 肆成 人 有 德,小 子有 造 。 ɡǔzhīrénwúyì,yùmáosīshì。 古之 人 无斁,誉髦 斯士 。
5
题解
赞美文王善于修身、齐 家、治国,这同他祖母 和母亲的教育、妻子的 帮助是分不开的。
6
注释
1、齐(摘zhāi):肃敬。《毛传》:“齐,庄。” 2、周姜:《集传》:“媚,爱也。周姜,大王之妃大姜也。” 3、大姒(似sì ):《毛传》:“大姒,文王之妃也。” 《郑笺》:“徽,美也 。嗣大任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令。” 4、惠:恭顺。《郑笺》:“惠,顺也。” 5、恫(同tóng):痛。《毛传》:“恫,痛也。” 6、寡妻:嫡妻。《毛传》:“刑,法也。寡妻,适(嫡dí )妻也。” 7、御:《玉篇o彳部》:“御,治也。” 《集疏》:“刑寡妻,至兄弟,以御 家邦,即身修、家齐、国治之道也。” 8、雍雍、肃肃:《集传》:“言文王在闺门之内则极其和,在宗庙之中则极其 敬。” 9、射:厌倦。《通释》:“临者,临视之义。保者,保守之义。” 10、肆:故。戎疾:灾难。不:语助。殄(舔tiǎn):绝。 11、烈假:瘟疫。瑕:远。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不,语词。不闻,闻也 ;不谏,谏也。式,用也。入,纳也。言善言则用之,进谏则纳之。” 12、斁(杜dù):败坏。《集传》:“古之人,指文王也。” 13、誉髦斯士:《毛传》:“古之人无厌于有名誉于之俊士。”
思齐
诗经 大雅 文王之什
Yunku
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论语》全文翻译(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译文】
3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 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
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张朴村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朴村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1、《张朴村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张朴村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方苞张朴村墓志铭原文: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
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自海内耆旧①以及乡里朴学、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则心耻之,而士亦以此附焉。
余初至京师,所见司寇之客十八九;其务进取者,多矜文藻,驰逐声气;即二三老宿亦争立崖岸,相镇以名;惟君处其间,敛然静默,体恭而气和。
余心异之,而君亦暱就余。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
方稼书先生为当路所排,君上书崐山相国;其后仪封张中丞与江督噶礼互劾奏,谳③久未决,君上书安溪相国。
在君见谓义不可以苟止,而以言之不与为众所咍④。
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
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
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⑤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箚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
”既出京,会仪封公总督仓场,留主潞河书院;又逾年,然后归。
今上嗣位,诏举孝廉方正,江苏布政使鄂公以君为举首,君老不能行,再书辞。
大江以南,遂无列荐者。
君内行饬修,遭母丧,既禫⑦,子孙请少进肉洎,君固不肯,时年六十矣。
将终,语不及私,慨然曰:“吾生独君臣义缺,命也夫!”铭曰:“敛其容,志则强。
居虽蔽,闻既彰。
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
译文: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赡,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
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从大江南北年高望重的人到一般乡里有点才能的人如果不能被他招揽至门下的话,他就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
我刚到京师时,看到的徐司寇宾客有十之八九;其中谋求进取的人,多是自恃文采好,竞相追逐海口;就是那两三个资格较老的人也是互相对峙,以自己的名气来压制对方;只有张朴村在其中表现出内敛安静,谦恭和气。
碎衣切谏文言文翻译
臣闻古之贤君,必先衣褐而后治天下,故能深知民之疾苦。
是以尧帝之治,薄衣粗食,与民同甘共苦;汤王之世,布衣蔬食,与百姓共乐。
此皆碎衣切谏之效也。
昔者,孔子游于宋,见一衣破絮者,遂问之曰:“子衣何为破?”对曰:“吾家贫,无力更之。
”孔子曰:“然则子何不谏君,求其施德于民?”对曰:“吾闻君子之谏,必先正己而后正人,吾未能自正,安敢谏君?”孔子叹曰:“善哉斯言也!吾将以此自勉。
”遂著《论语》,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夫碎衣切谏,非独孔子之谓也。
自古及今,贤臣良将,无不以碎衣切谏为重。
盖以衣之碎,犹民之饥也;谏之切,犹君之过也。
衣破者,民之疾苦也;谏切者,君之明德也。
夫君之明德,必由碎衣切谏而来。
昔者,唐太宗之治,有魏征者,常以碎衣切谏,太宗虽怒,终能容之。
魏征者,衣褐而食粗,虽居高位,不忘贫贱之本。
故太宗称之曰:“魏征,吾之良医也,其言虽苦,吾必听之。
”是以唐室之盛,魏征之力也。
今臣幸逢圣明之世,愿以碎衣切谏,以效忠贞。
臣闻“君之视听,莫若近臣”,故愿陛下听臣之言,察臣之志。
臣虽布衣,敢竭其诚,愿陛下以民为念,以国为重,则天下幸甚。
臣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宜思水之德,慎用民力。
昔者,秦皇之世,役民过重,民不聊生,终致秦室之亡。
陛下宜引以为戒,勿使后世议陛下之失德也。
臣又闻“贤君必以贤辅”,陛下宜广求贤才,以辅佐政事。
昔者,汉武帝之世,有东方朔者,以才智著称,武帝虽多才,犹能以东方朔为辅。
是以汉室之隆,东方朔之力也。
臣愿陛下常思碎衣切谏之益,勿以小人之言为意,勿以近臣之谄为欢。
臣虽不才,愿竭其愚忠,以报陛下之恩。
陛下若能采纳臣言,则天下幸甚,万世之业,可望而得也。
翻译: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必须先穿着粗布衣服然后治理天下,因此能够深切地了解民众的疾苦。
所以尧帝治理时期,他穿薄衣吃粗食,与民众共同尝苦;商汤王的时代,他穿布衣吃素食,与百姓共同欢乐。
这些都是碎衣切谏的成效。
以前,孔子在宋国游历,看到一位衣服破烂的人,于是问他:“你的衣服为什么破烂?”他回答说:“我家贫穷,没有能力更换。
革幼耳聪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幼童名革幼,生于山野之间,性聪慧,好学不倦。
其父母虽居陋巷,然亦教之诗书,习礼乐。
革幼自幼聪颖,闻一知十,过目成诵,遂成家学之翘楚。
一日,革幼于山林间游历,偶遇一奇人,白须飘飘,目光炯炯,自称“耳聪先生”。
先生见革幼聪颖异常,遂以一秘法传之,谓:“吾有一法,可助尔耳聪,使尔闻声即知其意,听音能辨其情。
此法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成就。
”革幼闻言,心中大喜,遂拜耳聪先生为师,日夜苦练。
先生授以“心听”之术,教之如何以心神感知声音。
革幼初习时,难以入耳,常感头痛,几欲放弃。
然耳聪先生言:“聪者,非耳也,心也。
心无杂念,方能耳聪。
尔须放下世俗之累,专心致志,方能有所成就。
”革幼铭记先生教诲,终日静坐,屏息凝神,修炼心性。
数月之后,革幼渐觉耳聪异常,能闻远山之鸟鸣,辨溪流之潺潺,甚至能听懂昆虫之细语。
耳聪先生见状,欣慰不已,曰:“尔已初窥门径,再接再厉,必成大器。
”时值夏日,革幼随先生游历江湖,遇一恶霸,横行乡里,欺压良善。
耳聪先生谓革幼:“尔今已有所成,当以所学,行善积德,助弱扶危。
”革幼闻言,义无反顾,随先生前往恶霸宅第。
至宅前,恶霸正挥鞭打人,见革幼与先生,大怒,欲加害于二人。
耳聪先生轻轻一笑,曰:“吾弟子革幼,已得耳聪,今特来助人。
”言罢,耳聪先生以手一指,革幼立即耳闻恶霸之意,知其心中所想。
恶霸心中所想,无非是金钱与权势,革幼遂以先生所授之法,与之交谈,使其心生愧意,放下恶行。
自此,革幼声名远扬,众人皆称其为“耳聪聪”。
革幼亦不负众望,继续修炼,终成一代宗师。
其所学“心听”之术,亦流传后世,为后人所称颂。
夫革幼之聪,非耳也,心也。
心若明镜,则耳自聪。
革幼以聪慧之心,助人济世,实为后世之楷模。
然聪慧非一日之功,需勤学苦练,方能成就。
故吾辈当以革幼为榜样,勤学不辍,终成大器。
译文:从前,有一个名叫革幼的小童,出生在山野之间,天性聪慧,好学不倦。
他的父母虽然住在简陋的小巷,但也教他诗书,学习礼乐。
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翻译
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开国以降,奇杰之士,达节之民,挺瓌怪之姿,躬淳古之行,生而魁于凡民,没而当祭于社者,不有文事,其无称乎? 先啬陈君,厥讳朝玉,字曰璞完,江南某县人也。
幼有异禀,肤色黝漆,脐洼若臼,环腰有白文,其圆中规,相人者言,是为玉带围,当奇异。
稍长,衎然魁颀。
故其乡之人,尝已疑其神。
年十三,让产伯兄,鸿骞凤逝,去之无迹。
是时皇政熙清,后祗效灵,海之君王,来献土壤,以福吾黎元。
通州常孰间东地,望洋无极,潮退沙见,豁然划然亘二百里,君履其侧,四无居人,苍芒独览曰:“吾当屋于是!”率妻来迁,创草屋,斫木为耜,冶釜为犁,夫任半耦,妇任半耦,一耦之力,旬有五日,水咸者立甘,沙疏者立坚,沙肤窳者立厚。
秸苗既成,龟鱼大上,不封不爵,乐衎自保。
于是远近之民闻之,佥曰:“神哉!”稚请于长,长请于老,莫不削薪以为之耜,投刀以为之犁,卖朦以求牛,怀穜稑,储瓶缶,絜大男,衽幼女,效君而归君,愿为海农,洋洋载道。
于是稚请于长,长请于老,老谒于正,正谒于吏,吏白于大吏,天子籍其地以为海门厅。
不十年,群姓益众,皆造瓦屋,坎烟起如海云。
国家岁入地丁漕米,累千近万,为江海大聚。
君生康熙某年,卒乾隆某年,年七十四。
妇刘,年九十。
君之屋于海也,几六十年,不蓄墨楮,结绳而治。
岁终,夫妇解绳之紒以计事,事纤芥无忘失,寿考以为常。
君卒将百年,君之曾孙贡生奂,以经明闻于时;玄孙翰林院编修兆熊,餔禄于朝,乃召其乡之人而谋之曰:“古者伊耆氏始为蜡,飨农,先农也;先啬司啬,皆农之配也。
今法,凡城鄣大聚,皆得立蜡祠,召祖宜为先啬。
始吾祖刈杀此土,以利后之人,生有奇异,如天之公侯。
今海门厅士姓,无吾陈氏旧且大,宜为祠祠吾祖。
”皆曰:“田父老之志也!”于是既为祠,奂、兆熊以状谒内阁中书龚自珍,请书于其祠之榜,又因以为乐石之文。
龚自珍则大书之如是。
状又称君不知书,乃能作书,点画英硕,神明所流,匪道匪艺,不可得而详也。
颂曰:生为功民,众疑以为神;没为功神,尚其福吾民。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实用1篇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实用1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 1原文: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译文: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
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
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
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
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
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
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注释:(1)思:发语词,无义。
齐(zhāi):通“斋”,端庄貌。
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
周姜:即太姜。
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3)京室:王室。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
嗣:继承,继续。
徽音:美誉。
(5)百斯男:众多男儿。
百,虚指,泛言其多。
斯,语助词,无义。
(6)惠:孝敬。
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7)神:此处指祖先之神。
罔:无。
时:所。
(8)恫(tōnɡ):哀痛。
(9)刑:同“型”,典型,典范。
寡妻:嫡妻。
(10)御:治理。
(11)雝(yōnɡ)雝:和洽貌。
宫:家。
(12)肃肃:恭敬貌。
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
临:临视。
(14)无射(yì):即“无斁”,不厌倦。
“射”为古“斁”字。
保:保持。
(15)肆:所以。
戎疾:西戎之患。
殄: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
瑕,与“殄”义同。
(17)式:适合。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
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原文注释赏析译文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2,介甫参政谏议阁下3:光居常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4,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5。
春暖,伏维机政余裕6,台侯万福7。
孔子目:“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8光不才,不足以辱介甫为友,然自接侍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9,亦不可谓之无一月之雅也10。
虽愧多闻,至于直、凉,不敢不勉;若乃便辟、善柔,则固不敢为也11。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君子之道,出、处、语、嘿13,安可同也?然其志则皆欲立身行道14、辅世养民,此其所以和也。
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15,数相违戾16,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
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17,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
天子用此18,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19,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20。
今介甫从政始期年21,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22、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23。
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
“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
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24,忝备交游之末25,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
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
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26、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27。
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
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28,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29,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
新五代史冯道传翻译
《新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翻译原文: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
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
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
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
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
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
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
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
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译文:传曰: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重要法度;这四个法度没有确立,国家就会灭亡。
管仲善于立论真是好啊!礼、仪(义)是统治人民的根本法则,廉、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节操。
大凡无廉洁之德,人们就没什么不索取的;无羞耻之心,就没什么不敢做的。
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逆乱、失败、灭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却无所不取、无所不为,那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我读冯道的《长乐老叙》,见他自述不讲礼义廉耻反以为荣,真可说是毫无廉耻的人了,那么天下国家的命运也就由此可知了。
君陈文言文翻译
君陈文言文翻译君陈文言文翻译【原文】周公既,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
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命汝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
往慎乃司,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V。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
’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
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
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龋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
’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
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
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违上所命,从厥攸好。
尔克敬典在德,时乃罔不变。
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译文】成王这样说:“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
因为你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就能够移来从政了。
我命令你治理东郊成周,你要敬慎呀!从前周公做万民的师保,人民怀念他的美德。
你前往,要慎重对待你的职务呀!遵循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扬周公的教导,人民就会安定。
“我听说: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动神明;黍稷的香气,不是远闻的香气,明德才是远闻的香气。
你要履行这一周公的教训,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享乐!凡人未见到圣道,好象不能见到一样;已经见到圣道,又不能遵行圣人的教导。
你要戒惧呀!你是风,百姓是草,草随风而动啊!谋划殷民的政事,不要认为不难;有废除,有兴办,要反复同众人商讨,大家议论相同,才能施行。
你有好谋好言,就要进入宫内告诉你的君主,你于是在外面顺从君主,并且说:‘这样的好谋,这样的好言,是我们君主的美德。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全文翻译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全文翻译自古以来的那些圣明帝王,尚须勤奋学习,何况普遍百姓呢!【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以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晋书嵇绍传译文
晋书嵇绍传译文晋书嵇绍传译文【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
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翻译
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翻译:
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
出自姚鼎《复张君书》
原文节选:仆家先世,常有交裾接迹仕于朝者,今者常参官中乃.无一人,仆虽愚,能不为门户计耶?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诚可矣,虽皇皇以求得之而不为慕利,虽因人骤进而不为贪荣。
何则?所济者大也。
至其次,则守官掳论,微补于国而道不章。
又其次,则从容进退,麻免耻辱之大咎已尔。
夫自圣以下,士品类万殊,而所处古今不同势,然而揆之于心,度之于时,审之于己之素分,必择其可安于中而后居,则古今人情一而已。
夫朝为之而暮悔,不如其弗为远欲之而近忧,不如其弗欲。
抗.孔子之道于今之世,非士所敢居也;有所溺而弗能自反,则亦士所惧也。
是故占之士,于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夫岂以为小节哉!若夫当可行且进之时,而卒不获行且进者,盖有之矣,夫亦其命然也。
翻译:我家先人,经常有接连在朝中为官的人,现在平常的参佐官吏中竟没(我家)一人,我虽然愚昧,能不替家族考虑吗?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助益。
实在值得啊,虽然匆忙寻求功名却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虽然依靠别人迅速升官却不是贪慕荣华。
为什么?最重
要的是能帮助人。
至于其次,是守住官职发表见解,对国家有一点点用处但是道不彰显。
再次,是从容进退,大概能免除耻辱的大祸罢了。
从圣人到下,士人品类多样,且所处的古今时代形势不同,然而在心里揣测,在当时忖度,明白自己素常的职分,必定会选择那可以安心的然后才会停留,古今人之常情一样罢了。
朱有闻文言文翻译
朱有闻文言文翻译1. 求《朱家》文言文翻译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阸,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
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
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
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通人被救的说也说不完。
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
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
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采色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牛拉的车子。
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
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
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楚地的田仲因为是侠客而闻名,他喜欢剑术,象服侍父亲那样对待朱家,他认为自己的操行赶不上朱家。
2. 文言文和的翻译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
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
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
”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
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
唐虎川港沸蕃度歌砂攻棘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
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
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
誉髦斯士的意思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出自于诗经作品《思齐》中,其古诗全文如下: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11)雝雝:和洽貌。
宫:家。
(12)肃肃:恭敬貌。
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
临:临视。
(14)无射:即“无斁”,不厌倦。
“射”为古“斁”字。
保:保持。
(15)肆:所以。
戎疾:西戎之患。
殄(tiǎn):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
瑕,与“殄”义同。
(17)式:适合。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
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
无斁(yì):无厌,无倦。
【翻译】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
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
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
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
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
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
就。
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赏析】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
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
“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
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
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
”本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
《诗集传》释本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
”也就是说本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
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
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
“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
“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
”(《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
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
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
”可见二字均有
伤害、灭绝之义。
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
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
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
《小雅·甫田》:‘燕我髦士。
’《大雅·棫朴》:‘髦士攸宜。
’都是髦士连文,可证。
”其实不必这样推断。
“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
”(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