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基层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浅议如何提高基层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农牧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课教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民众公共需求日益增大。

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即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

政府管理的本质由原来的单位制管理型的社会管理体制向维护公共利益,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转变。

公共权力随着政府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公共权力的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管理的服务化,即政府管理成为一种公共服务。

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创建服务型政府作为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逐步实现政府角色的根本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服务本位的转变。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完善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通过上述,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也给基层政权带来的新任务。

基层政权不能再用过去高度集中的权力管理社会事务和控制社会成员,而是应该从自身建设,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服务于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宏图伟业,以此增强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新生事物和各项方针政策应运而生,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公务人员应该从自身建设抓起。

基层是党的理论、各项方针政策及各项任务的实践者、贯彻者和落实者。

基层政府又直接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其服务质量如何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

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发展和落实。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许多基层公务人员不仅没有“服务行政”意识,也没有“科学管理”理念。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工作作风根深蒂固,对政策的理解不透、理解错位屡见不鲜。

“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位高权重责任轻”的潜规则仍然流行于市,一旦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不敢承担责任,往往以集体负责作为挡箭牌,以交学费为借口,互相扯皮、推诿,导致行政效能低下。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思考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思考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思考摘要: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关键环节,伴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共同需求,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政府;供给能力;制度安排21世纪以来,我党开始逐步有计划地对基层政府部门进行改革,通过完善财政体制,来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对公共财政体系,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来帮助政府获取更多的服务资源。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般来说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以及条件下,政府单位合理地配置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通过资源的配置使用一定的渠道或者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的服务能力。

基层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当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基层政府是直接面对公众的,大量的社会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基层政府来完成。

所以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相应的财政基础,相关资源不足,道出了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力不从心。

而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国内基本的公共服务资源,在配置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很大一部分弱势群体不能够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失衡。

提升政府单位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课题,它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府单位自身的职能定位,也包括政府单位的价值导向,动力机制,供给模式等等,所以在当前的条件下,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就有必要结合基层政府的现实情况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应当加强以下几个环节。

1、进一步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公共财政作为支撑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并不是很足,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种非腐变现象,根据清华大学平新乔教授的研究可以看出,在2014年,我国政府可支配公共财力达到3万亿,已经占到了整个中国GDP的19%,在他的研究当中还指出,欠发达地区公共开支和GDP之比反而更低。

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的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对于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服务制度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公共服务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是改革的核心任务。

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改革机构和管理体制。

优化机构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简化以往繁冗的程序,提高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二、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使人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公共服务。

三、引入市场机制。

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适度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激励,推动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效率。

四、推动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的融合。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服务的智慧化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统一的在线平台,方便公众办理事务,节省时间和成本。

除了提高服务效率外,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加强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以下是相关建议:一、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通过培训和选拔,选拔守信、有责任心的服务人员,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职业道德,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公共服务的评估制度和监督机制,对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加强对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监管,防止服务中的不当行为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社会参与和沟通。

社会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评估和监督,通过民意调查、公众听证等形式,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有效互动和沟通。

四、加强基层服务能力。

基层是公共服务的前沿,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的培养,提升基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培训、资金支持等方式,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张亚峰安然周虹艺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05期摘要: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四个维度,即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制度来分析,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着供给职能不明、供给投入总量不足、供给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为此,基层政府应当结合国情,确定自身职能,调动各方力量,建设健全相关制度,以各种途径提升其供给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基层政府供给能力一、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指的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的能力。

它追求服务的有效性,以资源拥有为基础,其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政府完成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是否充足,包括其所需的物质条件、运行方式以及实际行政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是政府提供供给的有效性,也就是公共服务所达到的效果与反馈考核。

归结到如何评价、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问题,即可以从政府服务供给中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制度等四个方面来考察和改进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从我国整体来看,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根据2015政府工作报告,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供给总量随着经济发展日渐增长、供给内容日渐丰富全面。

2015年,政府开始以简政放权等手段逐渐划清自身与市场的界限,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激发了社会创造力,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上体现了中央政府较强的供给能力,但是具体到基层政府,现状便不容乐观,其自身供给能力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现存问题分析1.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不明确在供给主体方面,我国关于政府公共服务义务也写进了《宪法》中,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明文规定了包括了如供给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公共服务的明文规定,但在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并没有明确规定关于公共服务生产、供给的职责划分。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基层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机构,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基本上履行以下五项职能: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向上级反应基层的各种情况等;对上级部门派驻的机构,履行代管或协调、协助、服务等职能。

二是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理顺群众情绪,调解矛盾纠纷,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负责辖区内的生产安全等。

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开展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等。

四是提供农村综合服务。

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劳务输出等服务。

五是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履行农村基层党建职责,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加强村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等。

制约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体制不顺、干部整体素质不高、财政困难、历史遗留等。

另外,村级组织薄弱、矛盾纠纷较多、农村维稳工作难度加大、政府诚信缺失带来的干群关系紧张、站所职能发挥不明显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发挥。

当前,基层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取得三方面的支撑,即通过完善责权统一和转移支付等制度、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等三方面有效联动。

完善权责一致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界定、细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明确基层政府的行政权限,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基层政府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规范基层的责任,对不应由基层承担的职责,不再列入基层目标责任考核,把基层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承担;加强上级委托授权的监督和管理,加快确认基层执法主体地位,提高执法效率与质量。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弥补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缺口。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途径与措施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途径与措施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途径与措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是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政府管理能力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

政府应加强与公共服务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科学、规范和透明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推行电子政务推行电子政务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无纸化办公、在线办事等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便利性。

政府可以建立统一的在线平台,集中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政府还应提高互联网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三、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改革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改革可以有效提高服务效率。

政府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竞争的激励作用,推动服务供给的提质增效。

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竞争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四、建立创新机制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创新动力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公共服务可以有效提高供给效率。

政府可以建立创新者的激励机制,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鼓励公共服务提供者改进服务方式,开展创新实践。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动科技与公共服务融合,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政府和市场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主体,必须加强合作才能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发挥市场的优势,提高效率和质量。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和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治理的格局。

六、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组织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参与者,能够提供一定的服务资源和经验。

新时期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新时期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新时期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在当今社会,公共服务对于人民群众的福祉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财力和人力资源。

在财力方面,政府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

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开展公共领域改革,提高财政效益,为公共服务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公共服务团队,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公共服务能够惠及到每一个人。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避免地区之间的差距过大。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群众在获得公共服务时的便利和权益。

三、推行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积极推行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政府可以建设智慧城市,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政府还可以开展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方便人民群众在线查阅公共服务信息、提出问题和建议,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

四、加强公共服务监管和评估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进行监督,确保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提供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该定期对公共服务进行评估,了解市民对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公共服务政策。

五、促进公共服务创新和协同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公共服务的创新和协同,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益。

政府可以建立公共服务创新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进。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行政机关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策略分析

行政机关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策略分析

行政机关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策略分析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作为行政
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关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策略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更关乎到民生福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行政机关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一、提高服务质量
行政机关在服务中心和窗口办公区域进行人性化布置和规划,如提供舒适安静
的等候环境和清晰的办事指引等,帮助群众快捷高效地完成承诺办事,种种改革,推进“互联网+”便捷化事务处理,进而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成为行政机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一项重
要举措。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符合互联网特点的行政服务体系,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行网上办公、网上支付等电子政务服务,加强在线信用评价机制,消除垄断现象,通过电子渠道提供快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三、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行政机关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
量和效率。

因此,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是优化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引入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向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

总之,提高行政机关公共服务水平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
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标,确保政府服务真正成为民生的支持和守护。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

理论争鸣Theory of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徐海沙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职能越来越聚焦于公共服务职能,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是公共服务的命脉。

因此,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想在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愈发明晰。

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结构不合理,地区、城乡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地方政府;路径1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含义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定义,学界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蒋云根指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般指政府在特定的地区环境和制度条件下,通过获取、配置和整合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渠道与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他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能力①。

刘恒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定义为政府对整个社会服务的能力,是把政府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公正执法,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

笔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本质上保持一致,由此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定义为:“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主导者,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为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力的总和。

”2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单一,供给效率较低。

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基本上全部由地方政府提供,很少有第三方机构参与到当中,文化服务主体单一。

实际上除了政府组织外的社会各界中海纳了大量的文化服务资源,这部分的资源却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2)地方政府资金短缺。

虽然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在逐渐加大,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涨。

由于基层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而公众对公共文化需求的数量增加、种类增多,导致公共文化需求和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之间出现较大的矛盾。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2 0 0 9 ( 1 2 ) :2 9 — 3 O .



[ 1 ] 陈欣.基层 政府 公共服 务供给 困境及路 径选择 [ J ] . 企业导报 ,
此 基层政府 职能重心 必将调 整和转 移到提 供更高效 、更优 质 的社 会公 共服务上来 。以基层 政府服务职能 重心转移为依据 , 调整和完善 财政支 出结构 ,财政支 出结构 实质上 体现 了政 府
由于拥有权利 ,在权力博弈中总是 占据优势 ,而最终的结果只 会形成事权 的不断下移和基层政 府的负担过重 ,导致基层政府
公共服务供给 困境不断加剧 。
2 . 3 基 层政 府 收 支 不对 等 削 弱 了 其提 供 社 会 公 共服
务 的能力
随着我 国政府职 能不 断 由 “ 建 设型政 府” 向 “ 服务 型政 府”发展转化 ,基层政府的社会服务内容 和服务范 围也 随之不
职能状态 和政府社会 经济 政策 。因此 ,应 当根据 建设服 务型 政府 的要求 重新进行 中央 政府与 地方政府 ,尤其 是地方 各级 政府之 间事权 的划 分 。针 对我 国 目前地方 政府 ,尤其是 基层
后 ,应在提高服务效能 的前提条件下 , 适 当地提高基层政府工
作人员的薪酬待遇。
目 标 ,表 明政府形式 由 “ 建设型政府 ”向 “ 服务型政府”的转
变 。而基层地方政府作为我 国服务型政府整体建设 的重要基础 性 环节 ,提供 优质 的社会公 共服务 的作用 日益 突显 ,社会 公 共 服务提供 能力是决 定服务 型政府建 设进 程的关键 因素 ,因
足 、城乡差距明显等诸多弊端 ,传统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已经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 的需要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 ,中国迫切需要

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与经验分享

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与经验分享

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与经验分享乡镇公共服务是指乡镇政府提供给居民的各种基本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交通、环境卫生等。

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与经验分享进行探讨。

一、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首先,要建设和完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教育是乡镇发展的基础,只有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其次,医疗设施也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医院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此外,交通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投入。

二、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保障。

首先,要加强对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

其次,要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乡镇政府不能独自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

应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共同建设社区、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

此外,要加强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注重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乡镇政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

居民可以通过网上办理业务、查询信息,提高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同时,信息化还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政府履职能力建设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需要政府具备较强的履职能力。

政府应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运行高效的乡镇政府机构。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增强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考

增强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考

增强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考冯贵友要从根本上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增强基层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必须从地方的实际出发,发展经济、完善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壮大基层财政,使基层政府有实力、有财力、有能力、有效力提供公共服务。

壮大地方经济基础,使基层财政有实力提供公共服务。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

在所有与财政关系的因素中,经济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财源培养了,财政收入的来源才有保障,才有可供分割的“蛋糕”。

否则,财政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增强基层财政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发展经济,这是基础。

一是要发展效益农业,培养基础财源。

要改变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面貌,必须坚持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全面发展,重点发展效益农业,推广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是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培养主体财源。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培育的主要方向。

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到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培养新兴财源。

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手段,使基层政府有能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管理手段,在财力既定的情况下,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是多头理财还是集中理财,直接关系到基层财政的能力,关系到基层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为此,一要统筹政府合力。

基层财政困难、政府财政能力削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财力分散,政府各部门代表政府参与财力分配,参与财政“蛋糕”的分配,有些部门甚至自成体系,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要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必须清理分配秩序,巩固财政在政府财力分配中的主导地位。

二要编制综合预算。

财政集中了,财力统筹了,基层财政要根据“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按照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轻重缓急,将基层政府的各种财政性收入,即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通盘考虑。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之途径分析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之途径分析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之途径分析陈蔚涛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管理取得的主要成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978年,中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中国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8年私营企业在GDP中的总值达到国际认可的51%的份额。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向世界宣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土地、资本、专利等生产要素也被允许参与收入分配,在规范初次收入分配秩序的同时,政府还加大了收入再分配的力度,以缩小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对食品等基本物质生活的支出比重下降,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改善居住、出行、健康和娱乐条件,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居民家庭拥有的财富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2007年12月,沪深股市流通市值达到93064亿元,占同期居民人民币存款总额的一半以上。

对外开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我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

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还积极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中国企业也开始积极“走出去”,以全球化的视野在海外开展投资,整合产业链,以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社会全面进步。

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有很大提高、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素质人才的大量培养、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在政治生活和文化领域,实事求是指导思想的恢复,讲求实效成为社会风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不断拓宽,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舆论监督力度不断增强,个人表达意见的自由度不断加大。

国家实力的增强、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个人事业的成功,使公众对改革开放、对党的领导、对政府施政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服务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基层政府服务能力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的最基层,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

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在农业税全面取消、乡镇职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新情况下,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强弱,事关农村发展大局稳定,事关农民群众安康富足,事关国家政权稳固强盛。

因此,强化公共服务,提高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是摆在乡镇政府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影响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新形势下,影响和制约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一)体制不顺,无法服务。

当前的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旗县区有多少个部门,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

乡镇和乡镇干部肩负着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为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经常处于分身无术的窘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

另外,机构改革后,体制并未真正理顺,乡镇如畜牧站、广播站、林业站等涉农站所上划到旗县区管理,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二)经济不强,无钱服务。

由于乡镇财政经费不足,乡镇政府服务群众几乎成了“无米之炊”,公路维修、小城镇建设等公益事业经常是“心有余而钱不足”。

(三)素质不高,无能服务。

虽然干部的文化素质较高,但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干部的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群众的需要。

而现有次数不多的干部教育培训又往往是学理论多、学技能少,重讲授、轻实践,不能快速有效地弥补乡镇干部服务素质的不足。

(四)情绪不稳,无心服务。

乡镇工作压力大,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的不多,大部分在乡镇“一纸调令定终身”,夫妻分居、子女上学等家庭生活的许多困难无法解决。

乡镇干部人心不稳、人心思走成为一种公开的现象。

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望提拔、等进城的心理比较迫切,存在着“一年看,二年干,三年转”的现象。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造成了公共服务不平衡的局面。

为了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基层服务设施是人们获得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托,只有设施完备,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满足乡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需求,确保每个社区和乡镇都拥有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其次,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人员培训。

基层服务人员是直接面对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

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加强对基层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入服务工作。

第三,推行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的便捷程度。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基层公共服务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支持。

政府可以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线上便民服务,让居民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公共服务。

此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信度。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有强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

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服务的监督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公共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排名,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信。

最后,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的局面。

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同时,要建立反馈机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基层公共服务提供持续的改进动力。

综上所述,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是重要的发展任务。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第一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高速发展,国情现状的日益转换。

国家的政府职能也需及要时的不断转换优化,不断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使政府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有效的推进及引导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使政府的职能最大程度的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要求。

因此,我国也在不断地在各个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而有效地进行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换,使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界定我国政府职能,探索一条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

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时公民的普遍需要,是提高政府回应力和扩大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和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而得到公民信任和支持的有效途径。

探讨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路径

探讨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路径

探讨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路径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民众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公平性不足等。

因此,探讨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路径迫在眉睫。

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是改革的核心。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服务的规划和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效率。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 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各方面的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例如,可以引入第三方服务提供者,通过竞争,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2.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部门,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同时,要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3. 加强监督与评估:政府应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对公共服务进行全方位监督与评估。

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增强服务意识。

二、增强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公平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目标。

在改革中,政府应加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改革措施:1. 制定公平的政策:政府应依据社会需求,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确保各个群体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例如,对于贫困地区或弱势群体,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补贴或优惠政策。

2. 完善服务网络: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完善服务网点布局,确保公共服务的普惠性。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应增加公共服务机构的数量,提高服务水平。

3. 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提供多样化的渠道供民众获取信息,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可及性。

三、促进市场与政府的互动市场的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在推动公共服务改革中,应鼓励市场的参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

具体做法如下:1. 引入社会资本: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公私合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探讨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探讨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探讨[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是关键。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

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体系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即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关键。

胡锦涛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目前我国的政府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全部的社会需要,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总结,在借鉴中应用,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现状与不足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仍然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职能“缺位”,该做的没有做。

缺位是由越位造成的,彼越此缺,越位愈严重,缺位亦突出。

主要表现在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没有到位,如我国教育与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社会保障支出相当有限,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特别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秩序方面,政府有待加强。

而导致“缺位”的根源在于追求片面的发展观。

2.政府职能“越位”和“错位”,该管的没有管好。

表现在各级政府仍然习惯于用行政办法代替市场。

直接干预企业决策,政府大量投资于一些竞争性产业和商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利用行政垄断阻止民间资本的进入。

3.投入不足,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发展相对滞后。

从公共支出的领域来划分。

政府公共服务可分为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两个部分。

4.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不理想,行业管制不严,竞争乏力。

政府通过国家的强制性力量来汲取和整合一切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蒋云根(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上海 200062)=摘 要>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关键性环节。

就我国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现状及供给能力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分析,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需要把握的环节主要有:进一步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服务事权关系、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体系、完善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等。

=关键词>基层政府;供给能力;制度安排=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08)03-0102-05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开幕式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0。

2008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又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的要求。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般指政府在特定的地区环境和制度条件下,通过获取、配置和整合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渠道与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他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基层政府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公众,大量的社会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都要依靠、通过基层政府来完成。

为此,基层政府供给能力的状况将决定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及其效用。

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相关资源不足,导致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力不从心。

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与研究成果,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存在严重的地区性不均等,一些弱势群体不能充分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短缺和城乡分配的失衡问题更令人关注。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课题,它涉及到一系列相关的要素,包括政府自身的职能定位、价值导向、动力机制、供给模式、所能动用或支配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资源以及在供给体系、供给过程方面相关的制度安排。

就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发展现状分析,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主要应加强以下重要环节:一、进一步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必须以财力作为支撑,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方面的因素影响到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但因财力不足而影响政府供给能力并非普遍现象或根本性因素。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于2006年10月29日下午举行的第三季度经济观察报告会上,该中心平新乔教授递交的一份名为5中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趋势与公共管理成本6的报告中提到,2004年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达到3万亿,已占到GDP 的19%,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公共事业的支出。

这份报告还显示,一些发达的地方公共开支和GDP 之比反而更低。

¹很明显,平新乔教授的这份报告揭示出当前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并非都是财力方面的因素,其中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方面的问题更值得关注。

近年来,根据中央领导的部署及社会公众的需求,不少地方基层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确实在逐年加大。

但从总体来看,尽管中央不断出台调控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然由于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念尚未根本转变,还沉溺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把大量精力和资源投入在经济运行上,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获取政绩,而不是服务于经济运行、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福利;同时由于信贷没有充分发挥/闸门0作用,政府在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常常能够得到信贷支持;再加上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和预算外支出,已成为当前我国财政体系中的灰色地带,既没受到目前法律法规的约束,也不在中央政府的监管与公众的监督范围之内,完全由政府或由政府的长官说了算。

正是由于缺乏必要)102)¹收稿日期:2008-04-11作者简介:蒋云根(1949-),男,浙江绍兴人,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的约束与监管,使得一些地方有关财政的征收和开支,完全因长官的个人爱好以及政绩需求而决定,大量的财政资源热衷于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见效快的政绩工程。

而一些资源消耗大但对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的公共服务项目,例如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众生活必须的各项基础设施等往往在政府工作中被忽视。

2007年1月到11月,甘肃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了31.85%,绝对量和增幅都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并以国内贷款为主,增幅达49.65%。

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2007年前11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0605亿元,同比增长26.8%。

长期以来/以GDP论英雄0的思想观念还根植在地方政府管理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许多经济职能在基层政府中仍然根深蒂固。

许多地方政府仍然把大量精力和资源投入在经济运行上,而不是服务于经济运行、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福利。

甚至在一些地方政府,创建服务型政府和机关效能建设仅仅成为口号,而在实际工作中缺少有效的办法和行动,更不用说有效的、长期的制度设计。

因而,一些资源消耗大但对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的公共服务项目,例如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众生活必须的各项基础设施等往往在政府工作中被忽视。

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0一方面,必须尽快实行观念上的转变,实现地方政府由/以经济建设为导向0朝/以公共服务为导向0的转变,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为确保地方政府供给能力,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由/建设性财政0、/投资性财政0或者/政绩性财政0转变为以/公共服务0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制度,通过压缩财政的经济建设类支出,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从我国目前来说,主要是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这意味着政府财政不能以生产性开支为主,而应该以社会转移支付、福利支出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为主;同时,公共财政体系要致力于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于那些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不够完备和较差的地方,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财力倾斜和关注,这是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1999年起,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公共预算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主要以加强对预算的行政内部控制为目标,是政府自身的/自我革命0。

但要真正建立起对预算的硬约束,必须强化外部力量对预算的监督,推进公共预算的民主化改革,让预算在科学细化的基础上,进入人民代表大会做实质性的审查批准,并且在人大审查批准期间有公众广泛深入的参与,确保公众有对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合理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服务事权关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开幕式报告中指出,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0从政府层级间关系来看,每一级政府都应该负责本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融资,而且其覆盖范围是本级政府的管辖范围。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公共服务的融资范围很不明确。

全国性的服务,很多是依靠地方性融资来实现的。

如义务教育,就是依靠区域性融资来解决的。

这必然导致全国性的服务不均等化。

而很多地方性服务,则是由上级政府来融资的,由此出现了/跑部钱进0的现象。

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以及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要求,需要处理好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资源配置关系与公共服务领域的事权关系。

职责与财力相匹配原则要求,一级政府有多少公共服务的职责,有多少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就应拥有多少与提供这些服务相应的财力作为保障,使职责与财力相匹配,以确保其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这意味着政府间的公共服务分工,首先应明确职责划分,而后才是财力配置。

这里的财力配置,可来自政府间收入比例的划分,也可来自上级政府的财政补助和转移支付。

发达国家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配置比较明确和规范。

在美国,国防外交、联邦公路、铁路、航空、邮政等公共事务,属于联邦政府的职责范围;公共交通、高等教育、治安等州级公共事务,执行联邦政府的援助,对州以下基层政府提供财政补助,监督基层政府服务提供等,属于州政府的职责范围;公共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公共教育、环境保护等,一般属于各级政府的共同职责。

在英国,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防外交、社会保障和福利、医疗保障等;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教育、住房与环境、警察和消防、公路、交通等,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是中央和地方的共同职责。

在政府公共服务总支出中,美、英、法、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中央政府支出比重的平均值,分别占社会保障和福利的85.87%,医疗保障的62.25%,教育的43.85%;中国中央政)103)府在同类支出上的比重,分别是8.1%、2. 72%和7.96%。

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形成的财政体制,对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进行了初步划分,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明确不合理的地方,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更为模糊。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必须明确中央与地方有关各项公共服务的责任与权力。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在教育公共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领域的事权和责任划分不清,上级政府往往把财政收入与管理的重心往自己的层级中提升,而把事权和责任的重心往自己以下的层级转移,其结果是,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直接提供者的县乡基层政府,缺乏在公共服务领域,尤其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而在各地自行解决各自问题的安排下,只能是造成更大的不均等。

明确与规范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责任的分解,明确哪些公共服务由中央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由地方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提供,并明确与之相应的条件与权限。

与此相应,必然涉及有关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财权划分已由1994年的分税制加以固化,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共享税分成办法,中央财政首先要作好结构调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有效性,大幅度提高用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比重;通过明确划分和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责任与权利,按照公共责任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职能转变;寻求有效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就目前来看,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之间职责划分基本是靠行政命令予以明确,这对于有关的事权关系缺乏稳定性、规范性与有效性。

为此,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事权关系的基础上,加以制度化与法制化约束,以增强这种事权关系的稳定性、规范性与有效性,切实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