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构成要素体系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愈发重要。
许多地区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着手研究和推行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定义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主要指基层政府能够自主、有效地满足居民需求的能力。
公共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各种服务。
而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指能够为群众提供全方面、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并能够快速响应居民的需求和诉求。
二、现有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的问题目前,现有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对各项指标的审核和考核。
但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考核的目标往往局限于某些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当前的公共服务能力。
其次,基于考核目标的实施方法难以量化和准确衡量。
最后,考核的缺失可能导致基层政府依赖对应指标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公共服务需求。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为了更准确地衡量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我们建议采用基于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
这样的评价体系将考核基层政府在实际公共需求方面的表现,而不是依赖具体的指标。
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 需求依据首先,建立一个统一且广泛接受的需求依据。
对于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而言,这个依据十分关键。
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社区评估等方式,可以确定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主要需求和痛点。
2. 服务响应其次,需要考核基层政府的服务响应度。
政府需要在有效时间内、有效方式内响应和解决公众的诉求。
通过评估政府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可以得出基于时间和质量的服务响应度。
3.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
可以从服务细节、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服务质量的评估需要依靠数据和用户调查结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 公共资源利用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与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密切相关。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综述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综述作者:冯维希来源:《卷宗》2018年第34期摘要:当今,有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术研究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想深入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往往需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正是已有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能够对后人的研究有所启发。
虽然关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比较少,但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
这些已有的资料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1.1 有关政府能力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展开关于政府能力问题的研究。
其理论背景的现实是西方关于福利国家的大规模兴起以及与之伴随的政府行政膨胀,由于政府的职能范围越来越广,政府能力也随之提高,各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开始重要起来,西方国家的学者与政界人士都开始关注公共资源的使用以及运用公共资源何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而重视起关于地方政府的能力建设问题。
政府能力研究的另外一个维度较大程度上受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着重关注政府的治理能力,研究多聚焦于政府能力的内部要素、结构以及能力建设的方法、程序和有效性等问题。
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意味了拥有足够的资源就一定能够提供好的服务。
资源数量与服务效果之间涉及到能力的转化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将自身的各种优势转化为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否则,即是拥有再多的优势也不一定能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1.2 有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美国学者登哈特夫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
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将政府置于中心位置而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强调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提出帮助公民明确表述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是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作用,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即“服务而非掌舵”,强调公共利益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同于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政府是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政府应当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系统等几个名词的关系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系统等几个名词的关系社会体制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模式,它以利益格局和参与方式为边界条件,以平等为价值基础,通过志愿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充分激发个人和集体的参与热情,通过社会自治实现社会善治。
换句话说,社会体制是指为了处理社会事务而建立的约束个人和群体行为的规范,包括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分配财产,如何对社会事务决策,以及如何参与社会生活等。
一、把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上并纳入改革议程(一)社会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是一个整体。
没有社会体制改革或社会体制改革滞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会步履维艰。
改革是为了激发发展活力。
经济活力源自产权明晰和竞争环境公平,社会活力来自利益格局合理和生活环境公正;政治活力产生于权利平等和民主决策机制完善。
文化活力来自于以上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行为模式。
一个社会越平等,信任就越大,凝聚力就越强。
社会体制改革是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
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这四个部分放在一个长远目标中加以考量并勾画出它们在实现长远目标中的关系,就是顶层设计。
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搞现代化,如何使每个人都从发展改革开放中受益,最根本的办法是鼓励支持和创造条件使每个人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现行社会体制已经凸现出诸多与实际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
人类自觉地建立社会体制始于工业革命。
社会体制变革有助于解决经济社会矛盾。
从19世纪到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社会创新的漫长过程。
这其中包括俾斯麦在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并由此成功地缓解了当时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罗斯福开启了社会保障体制的新阶段,帮助美国,甚至世界渡过了20世纪的最大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里根和撒切尔在社会领域实行了旨在节省公共支出的新公共政策,导致了这个领域的公民社会组织发展。
这种新公共政策依赖一定的税制结构。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理论基础与要素构建
职能 ,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 发展基层 民主和完善村民自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 外 文 文献方 面 , 关于 国外地 方 政府公 共 服务 能力 的研究 兴起 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的新公 共 管理理 论 , 该 理 论 主张分 权 , 把 很 大一部 分权 力交 由市 场 , 这 样有 助 于缓 解 地方 政 府 的管 理 矛盾 , 并 且 有 助 于降 低 开 支 。为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导 入 与文献 回顾
农 村 基层政 府 是政府 体 系 中重 要 的组成 部分 , 担 负着 提供 农村 公共 物 品的重 要任 务 , 更 是政 府 与农 民群 众联 系 的纽带 。 因为“ 压 力型 ” 体制 、 “ 维稳” 以及 “ 一票 否 决制 ” 等 考 核 机制 , 当前 我 国农 村基 层 政府 的公 共 服务 能力 存在 削弱 的趋 势 , 特 别是 贫 困地 区 , 公共 服务 能力 与服 务 意识 缺 失 更 为严 重 。建 国以来 的农 工 、 城
绩 效 评 估 能 力五 类 。
关键词 : 乡( 镇) 政 府 ;公 共 服 务 能力 ;农 村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中 图分 类 号 : 1 3 6 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5 3 8 1 ( 2 0 1 3 ) 0 6— 0 0 6 8— 0 6
理论发 展 中 , 强 调通 过改 革政府 提 升政府 服 务能力 、 拉 近 和协调 好与 社会 公 众 和市 场 关 系 的“ 新 公 共行 政 ” 、 “ 治理 ” 和“ 第 条道 路 ” 等理论 接 踵而 至 。正如 “ 新公共服务” 理 论所 倡 导 的 , 公 共 行 政 官 员在 其 管 理 公 共 组织 和执 行政 策时应 该着 重 强调他 们 服务 于公 民和授 权 于公 民的 职责 。 …这 些 理论 对 于 转变 农村 基 层 政 府
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供给能力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供给能力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新问题,国内学者 对此的研究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理论和体制探讨,二是现状和对策 分析,三是以调查为基础的实证研究。 从第一方面来讲,学者们主要从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政府行政 职能转变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比较重要的著作有李军鹏的《公共服 务型政府》、吴玉宗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邱霈恩的《国家公务员 公共服务能力》、陶勇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等。此外,中 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近两年推出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 乡镇改革》、《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聚集中国公共服务 体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之重》,也大大促进了公共服 务能力研究。
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基层政府公共 服务供给能力的静态构成、动态过程展开研究,从而 为全方位把握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供新的视 觉和分析框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引入实验法,弥补 单纯的技术性调查方法的不足。实验不仅构成了本项 研究本身,而且构成了与其他调查情况的对比,有助 于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西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 力的特征,加大对当前西部不同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 务供给能力研究的力度和广度。
(三)重点难点 本项研究的重点是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探索 西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合理配置的核心要素 ,寻找西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的有效途 径;难点是如何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甘肃、陕西7地的比较中归纳出科学合理的概念、形 成有解释力的框架,并据此达到提升西部基层政府公 共服务供给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
县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1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滞后由于管制型体制的羁绊,县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任务过重,管制控制较多,审批项目太多,政府大包大揽,同时,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太弱,政务不够公开,权力过度集中,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时常发生,不该管的管,该管的又没管好。
例如,在为农牧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生存环境上“缺位”;在文化、体育、娱乐服务设施建设上严重短缺。
整体来看,公共服务供给是滞后的:一是,县的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国家其他较发达地区,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是,县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农牧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如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农牧民特别需要政府支出建设时,往往因为滞后而不能满足农牧民的公共需求,致使农牧民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下降,也给农牧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比如,目前尚有个别乡镇没有通乡公路,仍旧是坑洼不平的沙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牧民出行困难,农产品运不出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也显现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水平低,没有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求。
当下县各乡镇农牧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欠缺还体现于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中相关配套机制建设进展缓慢,造成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用得不到有效保障。
乡镇政府既是农牧村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也是农牧村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方案的落实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农牧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开始分化,表现为多元需求的涌现并迅速增长,公共需求的结构和层次趋向多样化,由于相关配套机制的缺乏,现行农牧村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这种快速变化的需求形势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已经难以适应。
2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单一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机制下,各级政府成为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者,扮演着“包办者”的角色,取代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是主要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甚至是唯一的供给主体。
许多本来可以由而且应该由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也被纳入到政府的直接管理范围之内,而这也成为县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一个问题。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张亚峰安然周虹艺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05期摘要: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四个维度,即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制度来分析,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着供给职能不明、供给投入总量不足、供给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为此,基层政府应当结合国情,确定自身职能,调动各方力量,建设健全相关制度,以各种途径提升其供给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基层政府供给能力一、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指的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的能力。
它追求服务的有效性,以资源拥有为基础,其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政府完成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是否充足,包括其所需的物质条件、运行方式以及实际行政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是政府提供供给的有效性,也就是公共服务所达到的效果与反馈考核。
归结到如何评价、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问题,即可以从政府服务供给中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制度等四个方面来考察和改进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从我国整体来看,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根据2015政府工作报告,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供给总量随着经济发展日渐增长、供给内容日渐丰富全面。
2015年,政府开始以简政放权等手段逐渐划清自身与市场的界限,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激发了社会创造力,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上体现了中央政府较强的供给能力,但是具体到基层政府,现状便不容乐观,其自身供给能力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现存问题分析1.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不明确在供给主体方面,我国关于政府公共服务义务也写进了《宪法》中,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明文规定了包括了如供给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公共服务的明文规定,但在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并没有明确规定关于公共服务生产、供给的职责划分。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
[ 关键 词】 基层政府 ; 公共服务 ; 公共需求 [ 中图分类 号] F6 . 02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5 (080- 2- 08 4 X 20 )8 03 4 2 0 0
经过 3 0年 的改革 开放 , 国正处 于 由生 存 型社会 我 向发展 型社会 转变 的关 键 时期 … , 广大 居 民在 公共 服
V 1 8 Sm N .2 o 2 ( u o9 ) .
基 层 政 府公 共 服 务 能 力分 析及 提 升 策 略
王峰虎 方丽娟 ,
(.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 06 ;. 10 92 西北税务培训中心, 陕西 西安 706 ) 105
[ 摘 要 ] 现阶段 , 大居 民时公共服务上 的潜在 需求正在全 面快速转 变为现 实 需求, 广 公共 服务投入 不足 ,
公共服 务供 给涉 及需 求 方 、 各级 政 府 、 人 部 门 、 营 私 非 利组织 等 多 个主体 , 主体 的 目标 可 能 与公 共 服 务 目 各 标发 生偏 离 , 因此 , 要 通 过 体 制 、 制 等 主观 要 素 建 需 机 设使各 主体 目标 与 公 共 服 务 目标 实 现 激 励 与 约 束 相 容 L 。 由于基本 公 共 服 务 具 有 非 排 他 性 和非 竞 争 性 4 J
观要 素是稀 缺 的 , 因此 需要 合理 配置 资源 , 实现 各要 素
总量与结构的匹配与协调 。其 中, 财力要素 向其他要 素的转化能力最强, 财力配置应处于核心地位。同时,
[ 收稿 日期] 20 0 3 0 8- 5— 0 [ 基金项 目] 财政部协作课题 ; 陕西省财政厅重点课题
务上的潜在需求正在全面快速转变为现实需求 , 如何 提 高基 层政 府公共 服 务能力 已成 为各 界关 注 的点 和 难 点 问题 , 对这一 问 题 的 回答 应 从 理论 和实 践 两个 层
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创新方向
• 服务模式创新:引入新的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 • 技术创新: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 • 管理创新: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变革措施
• 深化改革:深化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 鼓励创新:鼓励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 加强合作: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服务体系 创新
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
CREATE 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
• 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目标 • 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提供的 • 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综合性服务
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国际经验
•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非政府组织、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 与 •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注重公平性,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 完善法规,保障投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投入和人才 支持
借鉴意义
•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服务质量 • 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 完善法规体系,保障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法规体系,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 发展
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基层医疗机构改革
• 背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民众需求 • 措施:政府加大投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 效果: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民众就医更加便捷
案例二:某县教育体制改革
• 背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 • 措施: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 • 效果: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及其评估指标体系
文 与 争
’
2 ∞ i4 O o
公 共 行 政
◆ ◆ ◆ ◆ ◆
口 张 术松
(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 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 230 ) 3 0 0
本 文 首 先 体 系的 原
大 量 研 究 文 献 证 明 ,我 围 乡 镇 政 府 的 公 共 品 供 给 能 力 相 当 匮 乏 ,但 这 些 文 献 都 缺 乏 一 评 价 乡 镇 政 府 个 公 共 品 供 给 能 力 的 量 化 指 标 体 系 ,不 能 通 过 可 以 量 化
居 民 分 散 性 , 给 规 模 小 、 种 多 的公 共 品 需 求 广 泛 存 供 品 在 , 以像 城 市 那 样 集 中 供 给 , 就 提 高 了 供 给 成 本 , 难 这
如 城 市 居 民用 电属 于 市场 行 为 ,而 山 区 村 落 民 用 电 的
的 公 共 品供 给 状 况 , 很 难 切 合 中 国农 村 社 会 的 实 际 却 .
社 会 正 常 存 存 与 发 展 所 必 需 的 公 共 需 求 品 ; 二 。 的 第 它
致 使 这 种 研 究 难 以 真 正 达 到 科 学 规 范 的 要 求 。 本 文 的
供 给 主体是 农村 基层 政府 而 不是农 民 : 三 . 第 乡镇 政 府 对 公0 品 的 供 给 范 围 、 度 以 及 供 给 方 式 , 受 到 当地 程 要
农 村公共 品 的特性 规 定 了其供 给 的特 殊性 。 一 , 第 农 民 对 公 共 品 的需 求 广 泛 . 村 社 会 属 于 弱 质 社 会 , 农 其
每 个 人 消 费这 种 物 品 或 劳 务 不 会 导 致 别 人 对 该 种 物 品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参
2 0 0 9 ( 1 2 ) :2 9 — 3 O .
考
文
献
[ 1 ] 陈欣.基层 政府 公共服 务供给 困境及路 径选择 [ J ] . 企业导报 ,
此 基层政府 职能重心 必将调 整和转 移到提 供更高效 、更优 质 的社 会公 共服务上来 。以基层 政府服务职能 重心转移为依据 , 调整和完善 财政支 出结构 ,财政支 出结构 实质上 体现 了政 府
由于拥有权利 ,在权力博弈中总是 占据优势 ,而最终的结果只 会形成事权 的不断下移和基层政 府的负担过重 ,导致基层政府
公共服务供给 困境不断加剧 。
2 . 3 基 层政 府 收 支 不对 等 削 弱 了 其提 供 社 会 公 共服
务 的能力
随着我 国政府职 能不 断 由 “ 建 设型政 府” 向 “ 服务 型政 府”发展转化 ,基层政府的社会服务内容 和服务范 围也 随之不
职能状态 和政府社会 经济 政策 。因此 ,应 当根据 建设服 务型 政府 的要求 重新进行 中央 政府与 地方政府 ,尤其 是地方 各级 政府之 间事权 的划 分 。针 对我 国 目前地方 政府 ,尤其是 基层
后 ,应在提高服务效能 的前提条件下 , 适 当地提高基层政府工
作人员的薪酬待遇。
目 标 ,表 明政府形式 由 “ 建设型政府 ”向 “ 服务型政府”的转
变 。而基层地方政府作为我 国服务型政府整体建设 的重要基础 性 环节 ,提供 优质 的社会公 共服务 的作用 日益 突显 ,社会 公 共 服务提供 能力是决 定服务 型政府建 设进 程的关键 因素 ,因
足 、城乡差距明显等诸多弊端 ,传统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已经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 的需要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 ,中国迫切需要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社会稳定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除了是政府权力的必要承载,更应该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于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一、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基层政府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大方面。
行政管理,是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
包括民政、司法、公安、质量监督等方面,这些部门的能力和水平是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
社会管理,也是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
主要是指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交通事故处理、文化和体育、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共服务,为基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医疗保障、教育、安全生产等方面。
政府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基层政府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首先基层政府是政府权力的重要承载,承担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职责。
这是政府不可或缺的职能,也是基层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其次,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社会稳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稳定的社会环境肯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远稳定。
而在社会稳定中,基层政府是一个环节,如果不能保证公共服务能力,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无法得到保障。
而且,在不同领域中,尤其是社会服务领域中,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被关注和需要。
因此,它不仅需要关注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还要注意服务对象,尤其是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像是老年人、残疾人、农村贫困群体,为这些人群提供多元化、细致化的服务,通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来提升社会稳定。
三、如何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首先,基层政府应该把服务精神贯穿于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时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应用产值,不断创新制度,强化法治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摘要:本文从基层公共服务概念入手,对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指出了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增强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必要性,分析了限制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因素,并提出增强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政府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基层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自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到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1];再到十八大多次提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该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县及乡镇政府在特定的地方环境和制度条件下,通过获取、配置与整合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而形成独特的组织行为模式,并最终提供给当地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并执行各种政策的能力[2]。
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总体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享有便利交通、公共交通工具、人均绿地面积等明显落后于城镇。
加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些单依靠农民自身来改变其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不太可能。
2.农村文化教育供给仍然不足。
我国已于2004年率先在西部地区推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并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虽然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明显提升,但现实中仍有诸如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或师资水平低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完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0 0 ) 106
摘要 : 基层 政府 是 “ 小政 府 , 大社 会 ”“ ,小政 府 , 大服 务” “ ,小政 府 , 大保 障” 。我 国基 层 政府 公 共服 务供 给
体 系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人 基层政府 的形象和 国际声誉。我 国部分基层政
府 的基 本职 责 。随着经 济社 会 的发展 , 公众 对公共 服 务 的需求 不 断增加 ,对政府 的服 务 能力要 求 也越 来 越高。 政府 公共 服 务供给 体系 是政 府 的生命 力 。 现代 基 层 政府“ 个 都 是服 务 形 象 , 处 都 是 服 务 窗 口, 个 处
时时都 是服 务演 出 , 事都 是服 务体现 ” 事 。因此 , 完善
府公共服务供给体 系还较薄弱 , 主要表现在 : 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化 、 公共服务主体单一化、 公共服务职能抽 象
化 、 共服 务 形 式逐 利 化 、 共服 务 结构 失衡 化 、 共服 务 过程 形 式化 、 共 服务 导 向扭 曲化 、 共 服务 重 心 公 公 公 公 公
偏 离化 、 共服 务 结果低 效 化 。 因此 , 公 我们 必须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指 导 , 一 步 完善 基 层 政 府 公共 服 务供 给 体 进 系, 包括 : 立公 共服 务 理 念 ; 化公 共服 务 职 能 ; 新公 共服 务 体 制 ; 大公 共服 务 投 入 ; 树 强 创 加 完善 公 共服 务 政
“ 小政 府 , 大社会 9 ̄ 政府 , 9' 9小 6 " 大服 务 ”“ , 小政 府 , 保 大
基 层 政 府 公 共 服 务 供 给 体 系 是 基 层 政 府 为 公 众 、 会 、 场 提 供 公共 服 务 的意 愿 、 力 和质 量 的 社 市 能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研究:原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研究:原因及对策温翔慧【摘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平衡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维度,但目前我国城乡差异依然显著,尤其是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有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化倾向.文章用"原因-对策"的逻辑框架思考,认为制度原因、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借助国家统计年鉴对研究现状有了客观准确地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宏观、中观、微观3个完善路径.【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7(000)017【总页数】3页(P3-4,46)【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供给;农村建设【作者】温翔慧【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0“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攻坚阶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符合国家“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国家和社会主流,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体现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兢兢业业的劳作,农业税时代虽已过去,但农村对中国经济腾飞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如今我国已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基础设施都应不同程度的向农村倾斜,让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城市待遇。
1.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的制度原因1.1.1 城乡分离的二元制户籍制度不公平。
户籍制度是从法律和现实割断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带来诸多政府寻租的机会,造成教育、社保、就业方面的不公平;户籍制度下,城市户籍可以享受更多福利补贴和基础设施,农民户籍无论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资源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这一制度从根本上分离了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轨道,将二者无情割裂开来,农村户口转向城市户口的困难不利于农村人口流动,阻碍了城乡融合。
试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中“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
公共管理理從2021年弟2期g孩*5a试论公共服务供洽方犬中“三大供洽主体”全面发層□赵崇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0009/]摘要: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主体较为单一的集中供给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散供给方式即多主体参与的供给方式成为应然选择新时代,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到位”、强化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引入并稳定外资力量,是促进公共■服务“三天供给主体”全而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三大供给主体”;政府与市场“双到位”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7-8207(2021)02-0027-06收稿日期:2020-07-20作者简介:赵崇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新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1192050018040一、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必然性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应看到,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公共服务供给总体上仍然不足,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1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有资源统一配置和资源分散配置两种方式。
资源统一配置方式是由政府统一对资源尤其是稀缺或急需资源进行管理和供给,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集屮力量办大事”,这主要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27合iL-S a公共管理理讣2021年第2期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然后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享有国家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成果,我国发展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只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为了使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获得发展,使人人都可以实现'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张敬兰;秦国丽【摘要】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精神和文化面貌,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市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使得我国可以尽快缩小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距.发展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在于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措施,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期刊名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5)006【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改进措施【作者】张敬兰;秦国丽【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肥东县委党校,安徽肥东 230016;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6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时机,国家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核心决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并指出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生存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化新农村。
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举措,作为农村基层单位的乡镇政府,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政府直接和农村居民接触,是各级政府和农村居民的纽带,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满足农民对于公共服务能力的需求。
(一)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农村居民对于政府工作最直接的感官就是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如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那么乡镇政府整体工作能力就会被质疑。
这样不仅会破坏了我党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良好的形象,同时也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羁绊。
《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问题研究》
《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问题研究》一、引言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力量,基层公务员在公共服务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影响到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对于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问题,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问题1. 现状当前,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大部分公务员能够积极履行职责,为公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如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事等,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2. 问题然而,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基层公务员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服务理念落后,部分公务员未能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不够热情、周到。
二是能力不足,部分公务员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手段。
三是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公务员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1. 加强培训教育针对基层公务员服务理念落后、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培训教育。
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公务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 完善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公共服务质量纳入考核指标,对表现优秀的公务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时,建立健全的晋升机制,为公务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 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事等便捷的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公务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黄树贤《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公自动化水平
指基层政府办公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程度
●
资源转换能力
成本
控制
公务员人均劳动报酬
指基层政府公务员上年度的平均工资
√
三2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指基层政府上年度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
三2
生产
方式
外包项目金额占总支出的比例
指基层政府生产公共产品(服务)过程中,以外包形式生产的项目金额占总支出的比例
√
三3
文件合理度
基层政府制定的有关公共服务的各项计划、规定等对实际公共服务供给的效果。
三3
●○
机构
职能设置合理度
指基层政府各部门责权利分配的合理程度
△
一4、5
●○
内部协作度
指基层政府各部门的配合程度
一6
●○
机构数量
指基层政府机构设置的数量
√
一1
技术
政府网站建设水平
指基层政府网站建设满足公众需要的程度
√
二2
自产项目金额占总支出的比例
指基层政府生产公共产品(服务)过程中,以自产形式生产的项目金额占总支出的比例
√
二2
拨付项目金额占总支出的比例
指基层政府生产公共产品(服务)过程中,以直接拨付形式供给的项目金额占总支出的比例
√
二2
监控
考核
指基层政府内部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科学程度
(对公务员行为与绩效的考核就是对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的监督)
△
三3
●○
回应及时性
指基层政府在对公众的信息回应过程中时间及时程度
三3
●○
人力
资源
人员数量
指基层政府现有公务员的数量
√
一2
人员结构
指基层政府现有公务员学历、性别、年龄、技术等的比例
√
一3
人员观念
指基层政府现有公务员的公共意识和服务观念
五1、2、3
●○
政策
资源
文件数量
指基层政府制定的有关公共服务的各项计划、规定等是数量
三2
●○
物质
资源
本级税收
基层政府自纳税收额
√
三2
转移支付
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额
√
三2
社会性支持
社会团体对基层政府的相关支持额度
√
三2
资产经营性收入
基层政府对资产的经营所获收入额
√
三2
政策
资源
获取支持
基层政府从上级争取到的政策数量及影响程度
√
四4
●
自主制定
基层政府制定的相关制度规定的数量及影响程度
√
四3
△
五6
●
激励
指基层政府内部公务员激励制度的科学程度
(对公务员的激励就是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促进)
△
五6
●
反馈
指基层政府内部反馈制度的科学程度
△
五6
●
资源运用能力*
产品
提供
提供基础设施的能力
基本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二1
●○
提供公共医疗卫生的能力
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二1
●○
提供基础教育的能力
△表示需要从政府获取的规章制度性材料;
●表示需要在封闭式问卷中体现的问题;
○表示需要在满意度问卷中体现的问题。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构成要素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数据来源
资料
访谈
问卷
资源获取能力
信息
资源
政策法规掌握
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准确度、速度
三2
●
市场信息收集
对相关市场运作规律的了解程度、准确度、速度
三2
●
科技信息获取
对相关科学技术的了解程度、准确度、速度
三2
●
民众需求了解
对公民公共需要的了解程度、准确度、速度
基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二1
●○
提供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二1
●○
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
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二1
●○
提供社会秩序的能力
社会秩序维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二1
●○
均
衡
度
种类
指公共产品(服务)在地区间供给的种类差异
√
三4
●○
数量
指公共产品(服务)在地区间供给的数量差持续性
公共服务投入资金额度在未来5年内的稳定程度
△
三5
○
政策持续性
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在未来5年内的稳定程度
△
三5
○
人力持续性
公共服务投入人员数量在未来5年内的稳定程度
△
三5
○
机构持续性
公共服务相关机构设置及职能在未来5年内的稳定程度
△
三5
○
注:
√表示需要从政府获取的具体数字性材料;
●○
人力
资源
公务人员引进
指基层政府公务员(含事业人员)的招聘数量与质量
√
一2、五3
●○
公务人员培养
指基层政府公务员(含事业人员)的培养数量与质量
√
五5
●
社会人力资源获取
指本地区获取社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
资源整合能力
信息
资源
渠道多样性
指基层政府在信息分析和回应过程中运用渠道的种类(考察其是否有相应的制度,如承诺制度、听证评估制度等)